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改革

發布時間:2022-01-08 04:55:40

㈠ 當前教學方式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背景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的評價體系、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 進行中小學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會考制度的改革,繼續深化高考改革 本報北京12月18日訊(記者 李建平)經國務院同意,體現著全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方案今天公布。這是建國以來教育部發布的第一個較為全面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對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中小學反映最為強烈、感到最為困惑的問題是評價改革。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現行的評價考試制度已經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瓶頸。由於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多年來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評價標准,如何打破這套標准,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為衡量學生的惟一標准,已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改革目標,教育部著手制定了《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廣泛深入的研究與調查,認真汲取了專家、校長、教師的建議及各地評價改革的成功經驗,起草了《通知》初稿,並在全國范圍內徵求意見,反復修改,經國務院同意現正式發布。 《通知》指出,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評價內容要多元,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既要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要重視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也要重視在學校的課程管理、教學實施等管理環節中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形成生動、活潑、開放的教育氛圍。評價標准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評價方法要多樣,探索科學、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重視學生、教師和學校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使評價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通知》提出,要建立三個評價體系,即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的評價體系;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核心是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評價標准和評價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為了體現促進發展的功能,《通知》提出了具體的評價標准和評價措施與方法,比如,評價學生的內容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基礎性發展目標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各學科課程標准中對學科學習目標作出詳盡規定,並對評價方式提出了具體建議。這一評價體系的建立,使評價的功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是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全面創新。 《通知》提出,要進行中小學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的改革、普通高中會考制度的改革、繼續深化高考改革,積極探索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高等學校招生辦法。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這個《通知》的公布,對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起到重要作用。教育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加強領導,組織研究隊伍,根據本通知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報教育部備案。教育督導部門要將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作為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並根據本通知精神對現行督導評估標准進行必要的調整。 教研部門應貫徹課程改革的精神,認真研究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提高為學校和教師服務的能力,促進教師的發展和學校課程實施水平的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培訓,使中小學廣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要以多種形式向全社會宣傳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宣傳現代教育評價思想,轉變傳統的考試評價觀念,使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會的廣泛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高等學校在完成向學生傳授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學會學習,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即高等教育應成為一個人終身教育的開始。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現教育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

據調查,當前高等學校教學方法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大多數院校還普遍沿襲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1.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束縛著人們的思想。由於我國的高等教育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授,始終強調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多少,而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深蒂固,影響至深。2.教師本身的因素。由於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少數任課教師對教學投入精力不夠,缺乏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效果欠佳。3.學生自身的因素。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大多數學生習慣於以書本為准,以教師為准,學生的主體意識薄弱,求新、求異思想欠缺。4.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與激勵措施。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院校開展了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或教學質量的評估,但這種評價常常是流於形式,其評價結果未能真正與教師聘任、職稱評定掛鉤。5.教學方法改革滯後。主要表現在改革的階段性成果往往僅停留在紙面上;教學信息量的增大與課時數的減少之間的矛盾仍舊存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化、使用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三、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我們要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即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從科技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出發,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第二,加強對教育科學的學習與研究。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既要注意對經驗的積累,又要努力學習高等教育學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在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時,重視教育理論的研究與學習。第三,調動教師和學生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學校一方面要積極組織教育思想學習大討論,深入宣傳教學改革的目的、意義,另一方面要認真組織好國家、省市和學校三級教改立項工作。第四,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學校要定期組織各種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包括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教學質量評估、優秀教學成果獎的評審等。

㈡ 如何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課堂教學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課堂教學的模式應隨著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應依據教育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精神。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討論制定了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並在初一年級試行。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為指導,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導向,大力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總體目標

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構建以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課後鞏固訓練為一體的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的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品質。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策略:小步子、長跨度、快節奏、勤反饋。

小步子:是指合理地安排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追求課堂容量大,立足雙基。

長跨度:是指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按期完成每學期的教學任務。

快節奏:是指當堂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不拖沓,不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

勤反饋:是指每堂課、每周、每月及時的通過各種檢測進行教學質量反饋;重視學生作業質量,及時處理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二)模式: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

1.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完成六項任務:

(1)同年級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本學科周各課時教學目標,並確定教學內容;

(2)根據課時教學目標設計預習學案

(3)課時教學目標,選擇合適而有效的引導材料;

(4)確定教學過程的時間安排;

(5)形成上課教案;

(6)確定每日作業設計。

學科指導組就教案、學習指導材料進行審核修改。

2.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1)出示目標,設置情境;

(2)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

(3)講授新學習材料;

(4)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

(三)方法:每堂一反饋、每周一檢測、每月一總結。

每堂一反饋:新課教學和復習課必須要有當堂反饋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當堂反饋,針對性的課後輔導並針對性調整課後作業設計。

每周一檢測:每周五上午,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和每日作業設計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檢測以及格率為80%為達成目標。

每月一總結:檢測內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學范圍,以保證客觀反映學生本月學習情況;難易要適宜,以保證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難易適宜的標准:檢測結果80%的學生在60分以上,其中20%的學生在90分以上。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課程設置

1.周一至周四為新課教學日,周五為質量檢測與反饋日。

2.課時分配:每天9節課,每節課40分鍾,共34節課(周三下午2節課)。

3.初一:

語文6節,數學6節,英語6節,歷史2節,政治2節,地理2節,生物2節,體育2節,音樂1節,美術1節,信息1節,誦讀課1節,書法課1節,班會課1節。

周五上午檢測:採取語文、數學、外語單卷測試,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合卷,共5場考試,每場考試時間為40分鍾。

周五下午反饋:公布成績,每個學科班級學生及格率為80%為通過檢測。及格學生可以進入校園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圖書館讀書活動。不及格學生繼續留在班級在教師指導下訂正錯題,直到通過教師檢測為止。

(二)課堂教學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第一時段:出示目標,設置情境,時間宜控制在2分鍾以內。

第二時段: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間宜控制在8分鍾以內,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時段:教師講授新學習材料,時間宜控制在20分鍾以內,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

第四時段: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時間宜控制在10分鍾以內。

關於引導材料,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要對後面學習的新課材料起智力腳手架的作用。好的引導材料必須要有學生所熟悉的內容,並且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

關於課堂教學過程的時間規劃,四個時段必須要體現,但是時間可以靈活掌握。這個時間分配必須在集體備課中完成,並藉助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課堂目標一同出示給學生。

(三)教學管理

1.備課管理

關於備課: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共同完成教案的設計與撰寫。我們要求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必須在每周五下班前完成集體備課相關材料的上交,教導處及時將上交材料的電子文檔上傳至學校網站。

2.課堂管理

教導處、學科指導組和各教研組長隨堂聽課,了解教師課堂目標的落實情況。教導處每周就年級課堂教學的情況做反饋。

3.評價管理

每日優化作業設計需要同年級教師精心設計,合作研討,注意層次性有梯度。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學習材料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

考試結束後,教導處立即組織相關教師閱卷,及時統計相關數據,公布成績。

五、方案實施計劃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制定計劃、學習動員,課改啟動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案例,為改革實施做好准備;進行教學模式改變的初步嘗試。

(一)自開學起,學校執行新的作息制度,從第一階段開始起營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氛圍。

(二)加強課改理論培訓,全面、系統介紹學校提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外地先進學校的課堂改革經驗,提高全體教師的課改意識。

(三)開展有效教學在課堂的系列活動,營造課改的氛圍,初步探索課改模式。初一年級教師開始提前一周集體備課,編寫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學生課後作業。

(四)學生動員,讓學生理解學校和教師的課改意圖,積極進行配合。班主任老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成立學習小組。

分組原則:根據學生性別、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差異狀況合理安排座位,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5~6人為宜,學習優秀生和學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課內外更方便地開展幫教結對活動,爭取共同提高。

第二階段:(20XX.3——20XX.7)實施階段。

嘗試構建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開展教師、學生小組長等不同層次人員的系列培訓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程序和課改的艱巨性、復雜性。

20XX年6月份開展第一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活動。教師人人參與、人人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課堂經驗交流、反饋,每次課後,教師要寫一份教學反思,反饋真實信息並進行交流、總結、形成理性認識。

第三階段:(20XX.7——20XX.8)逐步成型階段。經過實踐探索,對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進行階段性回顧和總結,形成經驗材料。備課組、教師個人、學科指導組和教導處進行分類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匯集研究成果。

㈢ 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趨勢有哪些

從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看,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由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由以傳授知識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重心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只注重教師的教,不研究學生的學。針對這一弊端,國內外的教學改都把重心從"教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教育觀念的這一變化,引起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論是暗示法、發現法,或者是自學輔導法、學導式教學法,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知識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學方法由單一化發展到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單調而枯燥,把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局限在單一的模式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代教學的改革涌現出眾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傳授式",又有以學生探索為主的"發現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進行學習的"自動式",又有創設環境、激起情緒的式等等。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興趣愛好得到良好的發展,更有利於達到社會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種教學方法從彼此孤立發展到相互結合
傳統教學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聯系,有局限性,甚至為了突出某一種教學方法而貶低另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學的烙印,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從辯證矛盾來說,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和不足之處。某種方法可以順利地解決某一教學問題,但用於解決另一種問題就不那麼功。例如運用講授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授較多的系統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便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它的長處。但是,這種方法缺少信息反饋,容易忽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照顧個別差異,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如若把講授法與談話法結合起來使用,就可以取長補短,更好地發揮教學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以辯證的、系統方法論作指導,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種教學方法,或將各種教學方法對立起來,力求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門橋中學)

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體力,並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它具有復雜的結構體系.在這一結構體系中,教學方法則是其關鍵環節之一.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作為無形的紐帶,維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實現.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很多方面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結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也表明,教學如果缺少了適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差,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可見,教師正確地選擇和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不論是對低年級學生還是對高年級學生,不論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還是對班級授課來說,都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教法和學法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教學方法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或進行適當的改革.縱觀現代世界各國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盡管它們的內容涵義、體系結構、實施形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從改革的思路、理論依據和實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和趨勢.

一、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習慣於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往往使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力和創造性,限止了學生智能的發展.現代教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事物、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綜合力和創造力.美國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就是這樣,它要求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或「解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獲取知識,象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發現事物的發展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國內外推行的「問題教學法」也要求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活動的經驗、特點和程序,以達到開發智能的目的.日本學者川上正光認為:「知識,網路全書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個新方案、新觀點,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這種很有見地的觀點不僅為許多學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響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

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體,但是,長期以來,中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而輕視學,即在教師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較多,而在學生如何學習方面探討較少.隨著人類知識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普遍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對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阿爾溫·托夫勒也認為,「明天的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信息,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現代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對學法的研究已經受到高度的重視.以我國為例,從事學法研究的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進行學法實驗的中小學校越來越多.「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為當代教學方法改革的座右銘.「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逐步成為教育界同仁的一種共識.近些年來,國內、外創造和實施的「八環節系統學習法」、「單課四步預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過度學習法」、「三——tion外語記憶法」(註:「三——tion」即印象、聯系、重復之意.)以及「自讀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都是學法研究和改革的優秀成果.這些方法不僅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使他們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研究說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過程,難於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但它們是學生智力活動的精神支柱和學習過程的動力系統,因而可以調節教學活動,使之順利地進行,並極大地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已經說明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成績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堅韌的意志力、積極的情緒體驗、優良的個性品質也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的情緒處於輕松愉快或無意識狀態下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我國近年來創造的「問題情境誘導教學法」,也是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並獲得良好效果的一種方法.還有「非智力因素教學法」,更是在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和性格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贊柯夫指出的那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一系列加工處理,在頭腦中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形成一定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機,學習目的不明確,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接受有關的知識信息,形成暫時聯系系統和經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作用,並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我國教育界創造的「憤悱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設疑教學法」、「引言激興法」等都反對學生呆讀死記,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啟迪創造性的目的.

五、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

傳統教學方法改革重視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哲學思想的指導,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在重視教學經驗總結和按受哲學思想指導的同時,特別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人們不難看出,當代許多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由心理學家研究提出並付諸實施的.這類教學方法的實驗和改革既是對心理科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心理科學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當代關於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為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教學方法改革擺脫主觀性和盲目性,朝著遵循兒童和教育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向不斷前進.例如,根據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有人提出了「刺激——反應學習法」;根據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腦法」和「大腦兩半球並用學習法」;根據「感覺相互作用」的規律,有人提出了「音樂感染教學法」、「原型啟發法」和「類比遷移法」等.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成果在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成功應用.還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學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識心理活動」規律,創造了提高記憶效率的「暗示教學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學的「完型」理論,創造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綱要信號圖示法」等,這類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教育心理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總之,由於當代教學方法改革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六、注意以「三論」作指導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雖然源於電子工業技術和管理科學,但由於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特徵,對許多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具有指導意義和巨大的影響作用.現代教學論不僅把它作為理論基礎之一,而且把它作為方法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三論」的觀點,教學過程是由主體、客體、方法、信息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由信息進行溝通,而各種信息活動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調節、控制,以獲得最佳的溝通效果.這種觀點已經為教育理論界許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之中.如美國斯金納首創的以控制論為基礎的「程序教學法」、德國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統論為基礎的「範例教學法」、美國布魯納提出的以結構系統理論為基礎的「發現教學法」等,不僅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過程,而且在此基礎上,人們又根據「三論」的原理使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此外,國內、外教育工作者提出並實施的「閱讀教學法」、「系統復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結構學習法」、「信息網路教學法」、「五輪次反饋復現教學法」等,也都是以「三論」為指導思想而創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三論」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傳統教學以語言、文字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長時期內,黑板和粉筆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以後,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圖表、繪畫、標本、模型等靜態直觀教具得到廣泛的應用.本世紀50年代以來,幻燈、廣播、錄音、電影等設備又被許多學校和教師應用於教學.但是,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猛增的形勢下,上述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只有採用更加科學、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來服務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現代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程序教學機、電子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衛星傳播、激光視盤、立體電視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設備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現代化科技設備作為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不僅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系統,更富有吸引力、直觀性和科學性,而且使學生的多種分析器協調活動,智力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現代化科技設備進行教學,還可以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選擇最優的教法進行教、學生選擇最優的學法進行學、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㈣ 教學改革都要改革哪些方面

教學改革是一個大的工程,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評價、實驗實訓等各個方面著手改革,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改革教學理念,改掉束縛每個教育者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是改革就要有創新之處,不能墨守陳規,否則,必然是教學改革流於形式!

㈤ 如何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大幅度大面積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鞏固「普九」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更是鎮中心學校的核心任務。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回顧過去,我鎮教學工作的主要成績

1、抓住一個中心:
長期以來,全鎮中小學始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不放鬆,堅持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好課程」。盡管教師學科不配套,教學設施不健全,但始終本著「因地制宜、盡力而為」的原則以兼職代替專職,以演示實驗代替分組實驗,以校內活動代替社會實踐,確保低層次的課程標准不落空。堅持強化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加強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檢查與督導,加強起始年級和畢業年級的全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真正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2、實現兩個轉變:
一是實現教學思想的轉變。絕大多數教師通過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過去的圍繞考試打轉轉轉變到今天的圍繞素質搞教學,由過去的一門心思講知識轉變到今天的千方百計促發展。
二是實現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課改,教師有了學生意識和服務意識,由過去的只重視少數轉變到今天的面向全體,由過去的拚命灌輸轉變到今天的啟發誘導,由過去的冷麵訓斥轉變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設三支隊伍:
首先是幹部隊伍的建設。通過上級黨委和主管部門的選拔和培養,年輕的校長和主任正在不斷成長,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鎮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多年以來,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通過加強校本培訓、組織繼續教育、鼓勵在職進修和選派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業務素養,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隊伍的建設。以選拔和培養教研組長為切入點,以打造骨幹教師群體為著重點,以課題研究為落腳點,全力編織鎮、校兩級教研網,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組織保障。
4、推進四項改革: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變粗放為集約,重在一個「實」字。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的規范化要求與教學實情、實效的統一;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一個「恆」字。課堂教學改革最忌時冷時熱、虎頭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夠穿石,靠的不是別的,靠的是目標專一,靠的是目標專一後的持之以恆。有了這個「恆」,所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都將變為教師在自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強大動力;變僵化為優化,追求一個「新」字。盡管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提出一套嚴格、統一的具體要求,但在管理和執行的具體過程當中還是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有別。變高耗為高效,落實一個「質」字。實實在在地向每一節課要質量。
○推進課程資源改革。積極主動地開發各種本土課程資源,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地方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例如利用自然條件,開發小種植、小養殖等校本課程。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科實踐結合起來。把校本課程作為學科教學的一個拓展與延伸,緊密結合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生的特長發展結合起來。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手工等興趣類課程的開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推進師生評價改革。細化教師評價條款,變復雜為簡單,客觀、公正、簡單明了地對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期的所有工作進行定量描述,減少人為因素,提高評價的公正性、科學性、准確性和權威性。積極推行學生評價的等級制度,淡化分數壁壘,強化等級進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推進教師配備改革。從2005年開始,鎮中心學校每年都從鎮初中本部和分部選派了青年教師到邊遠的村小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同時將新分配的初中教師安排到小學工作,這樣不僅有力地加強了邊遠小學的教學力量,更重要的是給邊遠小學帶去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無窮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動了邊遠小學課堂教學的全方位改革。

㈥ 現代教學方法的變革趨勢是什麼

一、重視學習方法的探新,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指的是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屬性,其核心是其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能動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學習的選擇性、獨立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創造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個性特點的意義建構。而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傳授,實際是知識灌輸,重視大運動量的練習、作業,實際上流於機械訓練,學生面對的是教師的權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權話語」,其學習方式就是死記硬背和交差式(為了交作業)的練習,根本無主體性可言。
現代教學要培養具有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終身學習者,這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應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學法的方向進行。首先,應該積極開展學習理論的研究,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智力技能應該成為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的熱點。其次,應該注重學法的研究。當代學習方法改革的實驗和創新,異軍突起,占盡風騷。放眼看來,發現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建構學習、活動學習、體驗式學習、自由學習(即非指導性教學)、問題解決學習等等名詞術語、教改項目、經驗總結、實驗報告、研究論文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

二、重視教法學法的統一,突出師生教學的互動性

學習方法的研究和實驗,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教學方法重教輕學的觀念,動搖了教師「滿堂灌」、「控制練」、「考法寶」的教學方法體系,出現了教法與學法的整合統一。教師具有主導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學活動,「教學教學」不能有教無學,也不能有學無教。因為教學的本質應該是交往。保持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適當張力,消弭教法與學法的分離,尋求教的活動與學習活動的有機統一,應該成為傳統教學方法回應「學習方法」挑戰的對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盪,實踐的創新選擇,使「以教為中心的」教法與「以學為中心」的學法從對峙走向整合,從分離走向統一,從「一統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雙方張力的積極互動。既然已經在「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起來的方法」這一基本觀點上取得了共識,那麼,出現「發現學習—發現教學法」、「自由學習—學導式教學法」、「自主學習—對話交流教學法」、「探究學習—發現式接受式探究學習教學法」、「建構學習—掌握學習教學法」、「活動學習—『茶館式』教學法的變化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更重要的是應該倡導「注入式灌輸」向啟發式教學、主導式教學向合作學習教學、接受式學習向有意義學習、學會式教學向會學式教學、講授法向談話法討論法的轉變。所有這些變革,集中體現了「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統一活動的方法」即互助互動的教學思想。

三、重視情知教學的整合,突出教學活動的生命性

傳統的教學重知輕人,先是割裂知識與智力、能力的關系,爾後開始強調知識教學與智力發展、能力培養的統一,這既體現在教學目標上,也表現在教學過程的活動方式即教學方式上。如由傳授教學法發展到「啟發式」教學法,由講授式教學法發展到「講練結合」教學法,由授受式教學法發展到「發現式教學法」,其他如「演示法」、「實驗法」、「讀書指導法」、「談話法」、「實習作業法」、「參觀法」、「示範模仿法」等等,無一不是為了達到促進學生知識和智力發展的目的,體現出濃厚的主知主義、理性主義色彩。
主知重智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富於理性而單調乏味、邏輯嚴整而枯燥無趣、肅整冷峻而沉悶呆板、有緊張活動而無勃勃生氣;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有目標任務而無求知興趣,有死記硬背而無探索慾望,有機械練習而無求新沖動,有好勝心而少好奇心,有好成績而少好心情,有高分數而無「高峰體驗」。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辨析知識正誤卻不一定能做出善惡美醜的價值判斷,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卻不一定有追求真理的熱情態度,有刻苦勤奮的表現卻不一定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毅力,能遵守教學規范和紀律卻不一定能經受失敗與挫折的考驗,有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卻不一定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樣的人就是所謂「單向度的人」。
這種割裂知、情、意的教學方法,20世紀50年代末就受到教學改革家如贊科夫、布魯納的批評,他們指出,教學活動應該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使學生產生興奮感、自豪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割裂知、情、意的教學方法也持批判態度,他們指出,人的知、情、意具有統一性,教學活動要滿足人的多種需要,應激發人的潛能,促進認知與情感、意志的統一發展。更尖銳的批判則來自於後現代主義思想家。他們指出,心靈不是信息加工器,而是意識、思維、想像力、目的性、創造性與認知的有機集合體;他們批判傳統教學使人喪失個性,成為無血無肉無感情的抽象的人,強調教育教學必須關照人的「整體心靈的培育」。
我國以葉瀾先生為代表的教育理論家將人本的教育思想發展成為「生命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為了人們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分門別類知識的增長,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應當是一種生命活動。
在這樣的教育思想理論的背景下,暗示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和對話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游戲式教學、實踐式教學以及非指導性教學等紛紛涌現,並日益受到重視。還有發現教學、程序性教學、掌握學習、「探究—研討」教學等教學方式中包含的反饋策略,也被遷移借鑒到各種新老教學方法中。其中,上海青浦教學實驗改革的情意策略、及時反饋鼓勵策略和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影響較大,為許多學校教師借鑒採用。所有這些注重情知整合的教學方法的採用以及與這些教學方法相關的人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融洽、愉快、活躍、開放、寬容、合作的教學氛圍的營造,必定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產生熱愛之情,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想、靈感、興致和個性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同學和老師對話交流,智力互激,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鳴,從而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提升了智慧,而且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受到鍛煉,潛能得到誘發,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創造力得到解放,主體性得到提升。

四、重視教育技術的開發,突出教學方式的現代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主題。教學理論應該高度關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開發,探索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教學方法改革的策略。
1.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形態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趨勢。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是全新的教學方式。如果說現行多媒體教學還因為多數是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未能表現出全新形態的話,那麼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教學同傳統課堂教學聽音型、聽說型、聽說對比型、視聽比較型相比,則因其將聽音、聽說、視聽、對話、示範轉播等多種功能結合於一體,而具有了「全新」教學方法形態的特徵。而教學網站、學習網站的始建,網路課程的開放,師生「在線輔導答題」、「視聽對話」、「網上練習作業及批改」等形式的嘗試,足以說明「網路多媒體」新型教學方式方法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生命力。
[HTK]2.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充實和完善現代教學方法的趨勢。[HTSS]這里所說的現代教學方法,一是指上世紀下半葉國外出現的發現學習法、暗示教學法、範例教學法、圖示教學法、程序教學法以及我國上海育才中學實驗的「茶館式」教學法等;二是指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主張的探究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體驗式學習以及影響較大的「情景教學法」、「非指導性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上述教學方法如採用網路多媒體手段教學,有利於創設逼真的情境,呈現生動形象的音、像、畫,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在網路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學生既可以獨立自主地學習、探究和發現,也可以採取有指導的發現和探究學習,可以自主檢索文獻,查詢信息,調取相關材料,也可以同教師或同學網上交流和協商,自由陳述不同意見,表達見解和疑問,還可以在虛擬實踐活動中進行練習和作業;教師的指導、評議、反饋強化可以個別化、及時化,也可以在線「旁觀」無組織的自由學習。
3.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的趨勢。傳統教學方法指的是教育學中所說的「常用教學方法」,即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參觀法、討論法、實習作業法、示範—模仿法、練習—反饋法等。這些常用傳統教學方法歷經數百年,自然有其難以被完全取代的地位與作用,但是也確實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而現代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採用,則可以揚長避短,概括地說可以解決呈示信息的效率、效果問題,使演示更加形象、生動、動態和直觀。教與學的網站使學生有充分表達意見的平台,使作業批改、練習指導反饋更加及時,使復習個別化和因材施教更加現實,使參觀、見習感知突破時空局限,使實習作業有更加模擬的情境。舉例說,網上「虛擬實驗操作」,既可以提高效率,人人動手,解決傳統實驗設備有限、難以全員動手的問題,又可以節約教學資源。此外,在網路多媒體技術條件下,反復練習、及時復習等也更有可能。

㈦ 如何加強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管理

一、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力度。

一是深入學習,轉變觀念。《沙洋縣教育局關於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的實施意見》是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要通過不斷深入學習文件精神,落實文件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全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促進全縣城鄉學校辦學水平均衡發展,形成控輟保學,樂學樂教,高效減負和內涵發展的良性機制。

二是肯定成績,鞏固成果。活動實施半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階段性成效,初顯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意義。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已被絕大多數教師接受,認識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評價觀正在形成;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正在建立,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學習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習評價體現結果與過程並重。

三是正視問題,反思不足。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比較模糊。在「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上認識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課堂教學改革缺乏主動性,部分學校存在等待觀望情緒,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不適應,存在著「課改」理念體現不明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三是校本教研對「課改」的服務功能發揮的不夠充分,教研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重形式,缺深度。

二、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措施。

(一)構建模式,優化教學。

本學期,各學校要著力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構其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課堂教學新模式必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主題思想,即在教師啟發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依靠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開展學習上的獨立鑽研,進行創造性學習。

二是優化教學方法。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的「少教多學,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改革最根本原則,科學安排學、講與練的時間,規范落實課堂教學三個「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著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三是形式靈活多樣。圍繞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組織立標學標,觀摩交流。通過部分教師「試水」課、全體教師公開課、課堂教學改革開放交流月等活動,集中展示本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實際,將改革工作與本校教育教學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特點的課改模式。

(二)加強管理,評價推動。

各學校要把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用科學的評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一是教師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教師課堂評價貫穿課前、課中、課後,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評價行動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評價。

二是學校要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變革。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變為評學生參與度;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由評課堂的活躍度變為評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變為評學生練習;由評教師的基本功變為評學生的基本素養。

三是制定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要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要有利於改革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關注差異;要有利於倡導學與思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結合,鼓勵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各學校可參照《沙洋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試行)》(見附件),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三)典型引領,活動促進。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聯片教研」和「主題系列教研」平台,根據實際需要有重點的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學科培訓提高」活動。根據學校課堂教學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教研員、優秀教師到學校巡迴舉辦講座和上示範課,帶動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水平整體提高。

二是開展「教學大比武」。通過自下而上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大比武」活動,對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給出A、B等級性評價。以此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營造一個「比、學、趕、幫、超」的濃厚課改氛圍,不斷增強課改的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是舉辦高效課堂展示觀摩活動。根據課堂教學改革「分層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策略,通過建窗口,樹樣板,創示範,以此展示部分課改先行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優秀課例及課堂文化建設,引領全縣課堂教學改革縱深發展。

四是組織主題論壇活動。以「課堂教學改革與高效課堂建設」為主題,圍繞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探討、課堂文化培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建設等研究性問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論壇,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課堂教學改革經驗。讓教師之間、校際之間進行經驗交流、思維碰撞,促進思想升華、整體提高。

(四)總結經驗,推廣成果。

一是組織優秀成果評比。通過廣泛徵集高效課堂建設過程中優秀的導學案設計、教學實錄、案例和論文等,鼓勵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研究,聚焦課堂,關注課改,研究教法。切實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研活動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鞏固「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成果。

二是加大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和教師參與度及達標情況的督導評估工作,進一步增大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目標考核賦分權重,強化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實施、課堂推進和評價制度創新等工作。

三是開展先進評選活動。對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課堂教學改革先進集體和先進教師的稱號。教師個人課堂教學改革成績將作為學校績效考核和評優表模的必要條件。

四是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年工作簡報》,及時報道各校在課改活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式,精心組織,科學部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團結協作,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課程理念下各種優秀教學方法互通、互補、互促、共進的高效課堂,為我縣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㈧ 如何深入開展教學方法改革

真正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的話,首先需要改革考試制度,把應試教育改成素質教育,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改才有可能是深入的教改。

㈨ 學校教育中的教與學方式的改革

(1)突出「啟發式」教學思想堅持「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按照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要求來選用和設計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點。(2)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當今改革教學方法的重要理念。教會學生學習是學生素質發展的內在策略,是提高學業成績的根本途徑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對策之一。(3)注重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教學方法就應以過去只研究教法逐步過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使教與學統一起來。(4)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教學方法改革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學習態度,注重激情引趣。為了健全人格的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5)實現教學方法最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革或優化不在於剔除或偏愛哪些方法,而在於如何依據不同的制約因素對教學方法做出最佳選擇。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族的系統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3
電腦滑鼠箭頭顏色設置方法求回答 瀏覽:868
電化學方法酒精檢測 瀏覽:291
5孔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594
如何掌握爭取的學習方法 瀏覽:419
電腦qq飛車起步最快方法 瀏覽:197
解析網頁的常用方法 瀏覽:293
5厘米卵巢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526
鋼板測厚儀使用方法 瀏覽:56
通管道工具使用方法 瀏覽:525
引流最好的解決方法 瀏覽:316
東阿阿膠使用方法 瀏覽:674
汽車長期熄火正確方法 瀏覽:688
數學背答案教學方法 瀏覽:609
怎麼去除蟑螂最簡單方法 瀏覽:915
手術床使用方法 瀏覽:161
有什麼方法清洗手機屏幕 瀏覽:788
假裝高深莫測的正確方法txt 瀏覽:295
高效的復習方法有哪些 瀏覽:275
英國治療腰痛的傳統方法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