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歷史學研究方法

歷史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04:17:23

A. 史學理論史學研究方法史學常識。

主要史學理論和史學研究法總結
一.主要史學範式(史觀)
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有機集合體。高中新課標程式下的史學範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範式(或稱革命史範式),發展為階級斗爭範式、文明史範式、整體史範式(亦稱全球史範式)和現代化範式等四種史學範式。這些新的史學範式,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框架性認識.
文明史範式(通史順序)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例:請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實來分析「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
全球史範式(經濟一體化全球化)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例:請分析16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是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地區交往的?並以此分析其對歐洲及世界發展的影響。
近(現)代化範式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例:請從現代化範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的歷史,以此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革命史範式(階級斗爭)
革命史範式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範式。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例:請從革命史範式出發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歷史(提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二.史料的分類
一般可分為:
1,實物史料: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
如:遺跡,遺址,遺物,出土文物等
2,文獻(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
如:官私史書,文書檔案,地方史志,傳記譜牒,文集日記,野史筆記,報刊,雜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話,傳說,故事,史詩,俗諺,遺訓,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座談錄音等
4,圖片、影像史料:
如:新聞圖片,照片,紀錄片,影視資料等
另一種分法:
1,第一手史料:實物史料,原始的圖片、影像史料,真實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獻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獻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圖片、影像史料
三.獲取史料的途徑
1.去圖書館或相關機構查閱檔案、文字史料、圖片史料
2.參訪當事人或目擊者獲得口述史料
3.觀看紀錄片的影視資料
4.到當事人活動過的地方探訪遺跡或獲取實物資料
5.現場考古(或考古現場的實跡復原)
四.影響史學觀點和史料運用的幾個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場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的差別;
4.時代的局限性等。
五.運用史料時,要保持結論的客觀性,在史料選擇上應堅持的方法或原則
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選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
選取客觀、公正、正確的史料
對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論結合
搜集更多的史料,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

六.唯物主義歷史辯證法理論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系變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合理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進步、落後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原來合理的生產關系也會逐漸落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這時,生產關系就必須作出調整或變革(表現為統治者的改革或劇烈動盪的社會變革)
(2)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產工具(近代以來主要表現為科技的進步)三個方面,其中生產工具(科技)的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
例1:鐵犁牛耕--私田出現、井田制瓦解--奴隸制生產關系過渡到封建制生產關系。(奴隸制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導致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
例2:第一次工業革命--自由競爭--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壟斷組織間的自由競爭加劇生產力與生產關間矛盾--羅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後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和工業進步;人民公社化運動對生產力發展造成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生產關系,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
階級斗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著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注意選擇題中的「根本目的」)
例:分封制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百家爭鳴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法家--新興地主階級;孔子、道家--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墨家--小生產者、社會下層;孟子荀子--地主階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例1: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經濟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政治變革--經濟發展……)
例2: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市民階層出現壯大--市民文學、工商皆本、經世致用思想出現。
例3:近代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B. 歷史學科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都有哪些

歷史研究有其獨特的魅力。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哲學研究止於思辨和教訓,容易「徒託空言」,而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

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歷史研究所面對的研究對象是比較穩定的文本。它既不像實驗研究那樣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也不像調查研究那樣因缺乏資料而無話可說。而且,從歷史研究的視角來看,「現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見得調查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實的而歷史研究的對象就一定是「過去」的。相反,一切「現代」都正在成為過去,而一切歷史都可以理解為當代史。

從研究的主題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或改革實踐史)和學術史研究三種。而從研究的方法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歷史的考證研究、歷史的敘事研究和歷史的解釋研究。

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其實就是歷史的調查研究,可統稱為歷史的實證研究。一般意義上的調查是對「當下的事件」的調查,而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是對「過去的事件」的調查。

歷史的解釋研究在面對歷史事實(主要是歷史文獻)時,它更多地依賴於研究者個人的判斷及其所選擇的視角。不同的研究者總是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不同的解釋,這使解釋研究不可能像其他實證研究如調查研究、實驗研究那樣顯示出「毋庸置疑」的客觀性。但是,歷史的解釋研究在提出解釋時仍然重視解釋的理由和證據,以便使自己的解釋令人信服。就此而言,歷史的解釋研究也有某種實證研究的含量而並非任意、任性地隨意發揮。

C. 研究歷史的途徑有哪些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

D. 歷史學經典著述有哪些關於歷史研究方法的有哪些著作

《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

E. 請教: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麼

1、以史實為基礎,加大、加強史料閱讀。
2、廣泛瀏覽一些比較權威的著作、雜志、論文等。
3、多方面關注尤其是相關學科例如,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社會學、政治學、宗教學等等。
4,、多加聯系當前學術研究動態,汲取最新理論成果。憑借社科院、北大等高校的資源,方便學習研究。

F. 常見的歷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或者在理論層次上把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及文學批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和理論用以分析和解釋藝術的形象和表述。「新史學」更強調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種因素對歷史發展的影響。90年代以來,許多美術史家注意到學科理論化、概念化的一個負面結果,即對藝術品本身的研究漸趨薄弱。美術史教學越來越局限於課堂講授、閱讀和寫作;鑒定和斷代等基本技術從課程和考核中消失。這種認識使他們開始重新強調藝術品原物,以及處理藝術品的各種專業技術的重要性。

G. 陳寅恪的史學研究方法

一.主要史學範式(史觀)
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有機集合體。高中新課標程式下的史學範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範式(或稱革命史範式),發展為階級斗爭範式、文明史範式、整體史範式(亦稱全球史範式)和現代化範式等四種史學範式。這些新的史學範式,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框架性認識.
1.文明史範式(通史順序)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例:請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實來分析「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
2.全球史範式(經濟一體化全球化)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例:請分析16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是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地區交往的?並以此分析其對歐洲及世界發展的影響。
3.近(現)代化範式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例:請從現代化範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的歷史,以此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4.革命史範式(階級斗爭)
革命史範式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範式。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例:請從革命史範式出發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歷史(提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H. 歷史學研究什麼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介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界景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I. 歷史研究方法有七種

歷史研究方法有七種歷史是一門可研究性較強,同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學科。歷史研究的方法主要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入手:1,進行一定研究歷史理論的學習,了解研究歷史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

一,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史料和考訂史料的方法 古往今來的歷史學著作,凡足以名家的,都有其共同點,即:具有豐富的內容,這種豐富的內容一是材料多,二是材。

歷史研究有其獨特的魅力。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哲學研究止於思辨和教訓,容易「徒託空言」,而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歷史。

教育調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基本方法。

一,科學理論報價 二,基多少礎研究 三,價格責任感與現實感 多少錢 四,日記描述法 五,費用比率測量 六,訪談調查 價格 七,A.教育實驗是一種自然科學實驗活動 C.教育實驗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 D。.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點孫銘宇 1,歷史性:表現在貝弗利研究對象上,研究過程上。 2,具體性:在豐富而具體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探尋規律。 3,以邏輯方法為主。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

教育科學研究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又稱直覺觀察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從古希臘持續到16世紀。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

本文地址:生活知識頻道,楚漢網—湖北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捕捉湖北武漢生活大小事件動態,時時分享熱點資訊,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樂,相親交友,人才招聘,房產買賣,農產品批發,團購旅遊門票,熱點娛樂事件等一站式資訊。讓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本站資訊請保留本文地址。

J. 歷史學研究中有沒有一個研究方法叫「史料實證法」

有的。畢竟有歷史學就是史料學一說。
史學研究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史學家是根據歷史遺留下來的材料、痕跡進行研究的。史料及史料處理於是便成為史學研究的一個關鍵。史學家對史料的認識及史料處理的選擇反映了史學本身的演進。傳統史學是一種以政治、人物活動為重點的史學,其材料來源便也主要是各類敘述性的文字材料。19世紀的實證史學流派表明這種傳統史學達到了頂峰:在史料組成上,實證史學家搜集了政府、私人各類檔案、文件、公文信函、財政紀錄、文契、外交文件、司法紀錄等各類與政治事件、人物活動有直接、間接關系的史料;在史料處理中,實證史學家與文獻考據學派結合而對史料進行內證、外證兩方面的考證。
外證即是依靠碑銘學、古文字學、語言學等輔助學科來消除史料的錯誤,辨別其真偽,同時確定其年代、日期。內證分析史料內容的完整性、統一性並將其與同時代的其他史料比較、對照以確定其可靠性和價值。在這一考證步驟結束之後,史學家便將這些史料根據日期及揭示的事件信息順序加以聯貫,編寫成書。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滑鼠箭頭顏色設置方法求回答 瀏覽:868
電化學方法酒精檢測 瀏覽:291
5孔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594
如何掌握爭取的學習方法 瀏覽:419
電腦qq飛車起步最快方法 瀏覽:197
解析網頁的常用方法 瀏覽:293
5厘米卵巢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526
鋼板測厚儀使用方法 瀏覽:56
通管道工具使用方法 瀏覽:525
引流最好的解決方法 瀏覽:316
東阿阿膠使用方法 瀏覽:674
汽車長期熄火正確方法 瀏覽:688
數學背答案教學方法 瀏覽:609
怎麼去除蟑螂最簡單方法 瀏覽:915
手術床使用方法 瀏覽:161
有什麼方法清洗手機屏幕 瀏覽:788
假裝高深莫測的正確方法txt 瀏覽:295
高效的復習方法有哪些 瀏覽:275
英國治療腰痛的傳統方法 瀏覽:652
雙鉤釣法的正確方法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