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族志研究是生成性研究還是形成性研究
民族志研究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的方法,主要是應用於人文社科領域。民族志研究,我個人認為可以分為兩個方向理解,第一,從方法上。民族志是一種經田野工作後寫作成的文本形式,那就研究民族志的形成的過程,主要是方法:參與觀察、重要報道人、主客位、個人生活史、問卷調查等。第二,從文本內容上。民族志作為一種文本,研究這個文本有著重要意義,主要研究其內容、形式、方法、理論構架、意義等。 其應用領域主要有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社會人類學、人類地理學等人文社會領域。 其優點在各個學科領域不盡相同,共同點為民族志在以事實為根本的前提下可以了解他者,從他者反觀自我,建構某種意義上的社會或制度,民族志文本也是一種文學性質的文字形式,同時有助於文學氣息的培養。 其缺點主要是很多學者難以真正克服文化震撼帶來的影響從而帶來的文化偏見,對於文化相對性偏差把握可能會造成文化解讀的偏差,同時對於寫作時文學與民族志的把握不夠准確,易造成真實性與虛構性的混淆。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B. 民族志研究最終報告論文和書籍的含義
摘要 民族志研究最終報告論文和書籍的含義
C. 傳播學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第一,民族志來源於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是通向人類學、民族學的重要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前文已經說到,田野是人類學研究的生命線,民族志的生成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到文本書寫的過程,可以說民族志的寫成不能夠完全說是依靠田野調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知道,在田野調查出現之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都被譽為「扶搖椅上的學者」,這些學者都是基於文獻資料的閱讀並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就生成了民族志。這也在一個側面說明了沒有田野調查照樣可以撰寫民族志,但是這也就涉及一個民族志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問題了。
第二,民族志的寫成是田野調查方法的外在體現,其內容的科學與否反映了田野調查或者說田野作業方法的科學與否。《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主要圍繞著特羅布里恩德島民的「庫拉」這一特殊交易方式展開論述,但這不僅僅是一部專門描寫當地人經濟生活的著作,其中也涉及了諸如制度、儀式、婚姻、技術、語言等各個方面,力圖全景化地還原出當地居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中,我們完全能夠看到民族志與田野調查之間的那種微妙的互動關系,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想把自己的調查對象調查的清楚就必須得依靠各種科學的手段,文獻資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說哪一個更加真實或者說更加科學的方法的話,就是田野調查法了。
田野是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重要主線,甚至可以說是其進行研究的生命線。一本民族志的生成就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和調查最終到文本創作和書寫的過程,其生成的過程也是最能夠體現田野調查和民族志的關系的。
D. 民族志和紮根理論的區別
回答:
1、民族志(Ethnography)又稱人種志,是人類學的一種研究方法和寫作文本,是基於實地調查、建立在人群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2、紮根理論研究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兩位學者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研究方法。是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地引導出紮根的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
延伸:
1、民族志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
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
「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2、紮根理論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
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
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
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
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 ,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
E. 誰知道民族志是什麼用干什麼的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具體可查看網路)
F. 什麼是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G.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深描 民族志 生活史
作為「深描」的民族志研究分析
摘要:民族志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它呈現了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本文通過對民族志的發展研究,深入分析了關於格爾茨文化觀的深描概念,進而運用深描來解答民族志研究的科學性。
關鍵詞:民族志;深描;文化觀;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4-0038-01
一、民族志的發展
民族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體。「民族志」一詞是英文
「ethno-graphy」的漢譯,「ethnography」一詞的詞根「ethno」來自希臘文中的「ethnos」,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描繪人群」,我國學者有時也翻譯成「人種志」或「民俗志」。這一概念原指人類學者收集有關特定社會及文化的資料和記錄,並解釋這些現象的一種方法,後來伴隨著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民族志也逐漸受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視。一般情況下,民族志被認為是運用觀察、訪談以及其他田野研究手段,深入細致地描述某一特定人群及其文化的一種方法。民族志重視一群人的活動過程,而不是僅僅描述孤立的事件,它描述同一文化群體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如何行動、互動、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等。因此,進行民族志研究,生產出
http://wenku..com/link?url=_
H.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特點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民族志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最早的業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蠻夷傳"
2.專業民族志:
民族志專著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規定在單一的社會和時空.它的優點在於使人類學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處的社會場合和時空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者能採用被研究者的觀念分析他們的文化.
3.經典民族志模式
人類學家到一個田野點上進行調查,把觀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記錄下來;透過對部落社會的細部刻畫,如經濟交換關系,家族制度,宗教儀式過程,來說明社會整體和文化全貌.
馬林諾夫斯基主張民族志的調查必須包容三大類的素材:
有關制度和風俗的整體概觀;對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民族志的說明
I. 民族志是人類學的一種作業方式嗎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J. 民族志的撰寫有什麼特點
民族志
摘要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發展的三個階段:
1.最早的業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蠻夷傳"
2.專業民族志
民族志專著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規定在單一的社會和時空.它的優點在於使人類學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處的社會場合和時空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者能採用被研究者的觀念分析他們的文化.
3.經典民族志模式
人類學家到一個田野點上進行調查,把觀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記錄下來;透過對部落社會的細部刻畫,如經濟交換關系,家族制度,宗教儀式過程,來說明社會整體和文化全貌.
馬林諾夫斯基主張民族志的調查必須包容三大類的素材:
有關制度和風俗的整體概觀;對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民族志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