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動物學的研究方法

動物學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03:55:33

如何學習動物學

動物學(zoology),是揭示動物生存和發展規律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它研究動物的種類組成、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繁殖、發育與遺傳、分類、分布移動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有關的生命活動的特徵和規律。
動物門類繁多,作為學科也極其復雜,但綜合起來,其研究方法不外:
描述法
即通過觀察,將動物外形、內部結構、生活習性及經濟和學術意義用文字和圖形如實記錄下來。
比較法
通過動物間的系統比較,推究異同,認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規律。
實驗法
在人為條件下,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方法對動物的生活和生命活動現象進行觀察,以揭示動物生活和生命活動的本質。實驗法往往和比較法同時進行。

⑵ 簡述研究動物學的目的和意義

由於動物學是一門具多種分支學科的基礎學科,不僅學科本身的理論研究內容廣博,與農、林、牧、漁、醫、工等多方面的實踐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紛紜多彩的動物界不僅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寶貴資源,也為美化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了豐富內容。因此,學習和研究動物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動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持續利用方面我國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動物種類及數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許多是我國的特有動物和珍貴動物,有些是珍稀瀕危動物。為了開發利用動物資源,需要首先調查研究摸清動物資源的情況,這在我國尚是一項需要進一步完成的基礎工作。在保護動物資源方面,如何挽救瀕危物種保護受脅動物,都需要了解有關動物的生活環境、食性、繁殖規律以及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等知識,因為物種的進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滅絕不可能再現。例如大熊貓、朱䴉等的保護工作已深受世界關注,我國動物學科技工作者已進行了多年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隨著工業發展,污染加劇、環境日趨惡化的今天,保護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要任務。在資源開發和持續利用方面,動物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但如果不注意保護、合理利用就不是用之不竭,這需要動物科學與其他學科結合不斷探索研究。
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方面在控制農業害蟲、生物防治以及家畜、家禽、經濟水產動物、蜂、蠶的養殖等方面,動物學都是必要的基礎。例如,為了發展這些有益動物,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它們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滿足其所需生活條件,防治對其有害生物等,才能使其健康迅速發展。為了不斷改良品質培育新品種,也需要動物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先進技術。如自從帕米特(R.D.Palmiter)於1982年將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內培育出巨型小鼠以來,轉基因魚、兔、豬、羊等工作不斷有所報道,使人類改造動物的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對大量農林害蟲的防治,需要掌握各有關害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及生活史等,這是害蟲預測預報的基礎,也是掌握最適時機消滅害蟲不可缺少的知識。通過對害蟲及其天敵昆蟲(或動物)關系的研究,了解天敵昆蟲的結構特點及其生活規律,人工大力培養害蟲的天敵昆蟲,用以控制、消滅害蟲。例如人工培養赤眼蜂(該蜂產卵於棉鈴蟲幼蟲體內)殺滅棉鈴蟲。這種利用生物防治害蟲,既避免了農葯的污染,又能達到控制以至消滅害蟲的目的,在我國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以昆蟲的外激素誘殺不同性別的害蟲,或利用培育的雄性不育昆蟲來控制其繁殖的方法,也是從動物學的研究中發展起來的。此外,一些昆蟲作為農作物、蔬菜、果樹的傳粉媒介,對提高這些蟲媒受粉植物的產量起重要作用。
在醫葯衛生方面動物學及其許多分支學科,諸如動物解剖、組織、細胞、胚胎、生理、寄生蟲學等是醫葯衛生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礎。有些寄生蟲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甚至造成嚴重的疾病,如瘧原蟲、黑熱病原蟲、血吸蟲、鉤蟲、絲蟲所致的我國有名的五大寄生蟲病,對這些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如果沒有動物學研究的配合是難以完成的。只有掌握其形態特徵、生活史或中間寄主、終末寄主的各個環節的生物學特點,才有可能考慮如何切斷其生活史進行治療及綜合防治措施,以達到控制和消滅的目的。在這方面,我國解放後取得了驚人的進展。有些動物雖然本身不能直接使人致病,但它是許多危險的流行病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如蚊、蠅、跳蚤及一些蜱蟎、老鼠等。可供葯用的動物種類繁多,例如,廣泛應用的動物葯牛黃、鹿茸、麝香、蜂王漿、蜂毒、全蠍、蜈蚣等。許多醫學中難題的解決以及新葯物的研製,也必須先在動物體上進行試驗或探索。實驗動物已成為專門的學科,為葯物試驗提供實驗對象,還為動物葯物(包括活性物質)的開發利用提供線索,如用於抗血凝的螞蟥的蛭素、用於醫治偏癱的蝮蛇的抗栓酶、治療癲癇的蠍毒的抗癲癇肽等,這方面深入的工作雖屬生物化學和醫學的范疇,但也需配合以動物學的研究。
在工業工程方面許多輕工業原料來源於動物界,例如哺乳動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優質的裘皮如紫貂、石貂、水獺等;麂皮為鞣革的上品。產絲昆蟲如家蠶、柞蠶、蓖麻蠶所產的蠶絲及羊毛、駝毛、兔毛等為絲、毛紡織提供原料。我國是世界上養蠶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產絲量居世界首位。雖然化學纖維形形色色日新月異,但絲、毛纖維織物仍有其無比的優越性。又如紫膠蟲產的紫膠、白蠟蟲分泌的蟲白蠟均廣泛用於工業。珊瑚的骨骼及一些軟體動物的貝殼可加工製成工藝品和日用品,珍珠貝類所產生的珍珠,其經濟價值更為突出

⑶ 動物繁殖學目前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都有那些

動物繁殖學主要研究繁殖理論、繁殖技術、繁殖管理、繁殖障礙及其防治。
繁殖理論
動物生殖生活有性別分化、性發育、性行為、雄性動物精子發生、射精、雌性動物卵泡發育和排卵、受精、胚胎發育與妊娠、分娩、泌乳等,動物繁殖理論主要研究這些生殖活動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調控機理,並對生殖器官和生殖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特性進行描述與分析,為開發防治繁殖障礙、提高動物繁殖效率的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動物生殖生理學和生殖病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動物繁殖學的理論部分。內分泌學主要研究調控生殖、消化、代謝、生長、泌乳、血液循環和神經等系統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質結構與功能關系。生殖內分泌學既是動物生殖生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又是內分泌學中研究動物生殖活動調控物質及其調控規律的科學。由於動物機體各器官系統之間相互作用,構成有機整體,所以內分泌學、生殖內分泌學與神經內分泌學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生殖免疫學(reproctive
immunology)或免疫繁殖學(immunological
reproction)是動物繁殖學近期發展起來的新分支,主要研究動物生殖活動中的免疫調節規律和免疫學技術在提高動物繁殖效率、檢測動物繁殖激素、防治動物繁殖疾病等方面的應用,因而包含理論和技術兩部分內容。

⑷ 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歷史

20世紀以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經歷了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動物行為學的萌芽時期。早在舊石器時代,人為了生存就已經開始注意動物的行止規律了,隨著動物家養的開始,人對動物的行為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人類文明時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就嘗試過人工孵卵;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更是開辟了觀察、描述動物行為的新紀元。在他的論著中,記錄了540多種動物的行為和生活史,對人類關於生命的認識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7—18世紀,研究動物行為的人更多了,開始了不同物種行為的比較研究和行為的理論探討。如德國人約翰(Johunn 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鳥的行為差異,包括採食、鳴叫、領地、築巢、遷徙、育雛和季節性羽毛色彩變化等。法國的勒雷(Chorles George Lereg)對狼、狐的捕食行為及野兔的恐懼表現有過生動的描述,提出了動物依靠它們的記憶和生活經驗能夠聰明地生活。19世紀動物行為研究的四大先驅是達爾文、摩根、法布爾和巴甫洛夫。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人類的由來》一書研究比較了人與動物的本能行為,為科學地、客觀地觀察和研究動物行為開辟了道路。摩根則證明了我們可用更簡單的思路去解釋動物的動作,而不能拿人類的感情和標准去判斷動物的行為。法布爾的重要貢獻在於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仔細觀察動物的科學家,並把自己的觀察所得詳細、清晰地記錄下來,他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的生活,說明了昆蟲行為的復雜性。巴甫洛夫提出了條件反射這一重要概念,他發現經過訓練的犬,能對一個原本不會發生反應的刺激產生行為反應,這一重要的實驗揭示了動物學習過程的本質,這是一切動物訓練的理論基礎,開啟了動物訓練的新篇章。19世紀末,勞埃德研究雞的本能、學習、模擬行為,現代行為學中許多術語,如Behaviour(行為)、Animal Behaviour(動物行為),都首次出現在他的論著中。
20世紀是動物行為學迅速發展的世紀。霍布豪斯(Hobhouse)在1901年發現了猴及其他動物也能使用一定的工具(石頭、棍、箱子等)得到食物;1906年,動物學家詹寧斯(H.S.Jennings)對原生動物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研究,編寫了《原生動物的行為》一書,這是第一本專門論述動物行為的著作。海因羅特(Oskar Heinorth)在1871—1945年,對多種鴨、鵝的運動方式、解刨學特徵、社會行為、鳴叫以及繁殖行為等進行了非常詳盡的研究,並發現了灰雁從孵卵箱中孵出後的印記行為。他獨自闡述的同源性學說,被認為是行為學誕生的真正標志之一。動物學家羅曼內斯(H.S.Reimarus)發展了達爾文的思想,並正式建立了比較行為學這一學科,為現代行為生物學奠定了基礎。隨後摩爾根(C.L.Morgun)、傑姆斯(W.James)以及勞埃波(J.Loeb)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對動物行為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31—1941年,歐洲著名的行為生物學家廷伯根(N.Tinbergen)和勞倫茲(K.Lorenz)在自然和半自然條件下對動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表了《社會性鴉的行為學》《鳥類環境世界中的夥伴》《關於本能的概念》《對雁鴨類行為的比較研究》等論文,建立了物種的行為圖譜,發現了所研究的行為型的功能,提出了顯示、位移、儀式化等許多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課題。特別是「印記」這一術語,極好地說明了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行為的結合問題,在行為分析、行為生態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動物行為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有關的科研成果日益增多,動物行為學已成為生物學中極為活躍的分支學科。通過動物行為的研究,不但揭示了動物行為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其功能,促進了行為生物學的發展,同時對其他學科(如分類學、生態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對促進心理、生理、遺傳、進化等學科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除了研究動物行為,還把研究內容從行為維系群體的作用,擴展到行為的個體發育進化史、行為的控制及社會性組織等方面。通過這些研究,動物行為學發展成為涉及行為學、生態學、生理學、心理學、遺傳學、進化論、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學科。

⑸ 動物生物學所學專業方向有哪些具體的研究方法,設備及實驗室

斯坦福大學 是世界上應用網路通信最早的一批學校之一 實驗室設備都是CISCO的 可以說該校就是CISCO的一個實驗室 我們現在的網路幾乎就是從那裡誕生的 當然早期還有美國國防部(DOD)也在用CISCO的網路 現在的網路方面的名校一般都在美國 所有設備都是CISCO提供的 基本達到壟斷的地步 在中國 還有華為 但只局限於中國 華為在國際上是不承認的 目前網路行業的研究方向 一般也就是 網路安全 和帶寬的擴展

⑹ 動物學研究的介紹

《動物學研究》創刊於1980 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動物學類學報級雙月刊。以報道國內外動物學主要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新進展、新技術和新方法為己任,為促進現代動物科學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為創新型國家的需求和經濟建設服務。至 2006年12 月,已出版正刊126期,增刊12 期,發表論文3403 篇。2007年平均發表周期為159天 。全部論文的全文 PDF 文件、中英文題目摘要已經上網。

⑺ 動物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兩種.例如: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就屬於______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不對動物施加任何影響,或將影響降到最低,這種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就是觀察法;對動物施加影響,再觀察動物行為的方法就是實驗法.勞倫斯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小雁出殼後首先見到的是勞倫斯,便把勞倫斯當做學習的對象;當勞倫斯走開時,野雁競排隊跟在他的後面;因此,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就屬於實驗法.
故答案為:觀察法、實驗法;實驗法

什麼也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研究動植物的時候以類群來研究比較合適.
生物分類學的概念
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據估計,目前人們已命名的約有200萬種,其中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據科學家估計,世界上約有2 000萬~5 000萬種生物還有待發現和命名.為了研究、保護和利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比較和梳理,分門別類,逐步建立了生物分類學.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它包括分類、命名和鑒定三個領域.分類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分類單元);命名是根據國際生物命名法給生物分類單元以科學的名稱;鑒定則是確定一種生物屬於已經命名的分類單元的過程.因此,概括來說,生物分類學是對各類生物進行鑒定、分群歸類,按分類學准則排列成分類系統,並對已確定的分類單元進行科學命名的學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統發育及其進化歷史,揭示生物的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能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這樣就有利於人們認識生物,了解各個生物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從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規律,為更廣泛、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自然界豐富的生物資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類的方法
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生物進行過分類.從歷史發展上看,在分類方法上有人為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兩種,這兩種方法也代表了分類工作發展的兩個階段.
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例如,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將生物劃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兩界系統.他還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把植物界分為一雄蕊綱、二雄蕊綱等24個綱.16世紀我國李時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將植物分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將動物也分為五部,即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和獸部;人另屬一部,即人部.又如,亞里士多德根據血液的有無,把動物區分為有血液的動物和無血液的動物兩大類,等等.
自然分類法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進化論的確立及生物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現存的生物種類和類群的多樣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長期進化而形成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分類學應該反映這種親緣關系,反映生物進化的脈絡.
現代生物分類學研究生物的系統發育,特別強調分類和系統發育的關系.在研究分類的過程中,分類學家追求的是劃分的分類單元應是「自然」的類群,提出的分類系統力求反映客觀實際,也就是說要符合系統發育的原則.因為系統發育的親緣關系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實際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類群的分類學家,都把組建該類群的系統發育作為主要目標,以便在此基礎上按照生物系統發育的歷史,編制生物的多層次分類系統,即自然分類系統.
植物的自然分類法是以植物的形態結構作為分類依據,以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作為分類標準的分類方法.從生物進化的理論得知,種類繁多的植物,實際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種之間相似程度的差別,能夠顯示出它們之間親緣關繫上的遠近.判斷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根據植物之間相同點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態結構等方面有許多相同點,如它們都具有頭狀花序,花序下有總苞,雄蕊5枚,花葯合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接近;而菊花與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狀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體雄蕊(花絲9枚合生,一枚離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疏遠.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植物的分類已經不僅以形態結構為依據,而且得到了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古植物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各國植物學家正在這方面繼續展開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類的方法更加完善.
動物的自然分類方法更加復雜,主要是根據同源性進行分類.分類學家必須考慮多種多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結構、功能、生物化學、行為、營養、胚胎發育、遺傳、細胞和分子組成、進化歷史及生態上的相互作用.特徵越穩定,在確定分類時就越有價值.
生物分類的依據
目前生物分類已從形態學、比較胚胎學、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擴展到多個學科.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代分類學家在分類的過程中,廣泛採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學、生態分布、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進行分類學研究,以便獲得更為可靠、更為全面的分類學依據,來確定生物間的親緣關系,使「自然分類」更符合自然的本來面貌.
總之,一切具有種間差異的特徵均可作為分類的依據.隨著各學科的發展,對生物的認識越來越全面,生物學各學科的發展為生物分類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條件,人們才有可能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最終建立起一個反映親緣關系的自然分類系統.

⑼ 研究動物行為採取的主要方法是啥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法】
要求觀察者精確、真實、詳盡、客觀地反復觀察,並作好觀察記錄。也就是說要求觀察者在觀察某種動物時,將這種動物的所作所為不加渲染的如實記錄,即見到什麼就記下什麼。在研究動物行為的初期,這種觀察、記錄工作幾乎全部由觀察者去做。如:19世紀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是用觀察法研究昆蟲生活的第一位科學家,他被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偉大的進比論創始人查理·達爾文說法布爾是一個「卓越的觀察家」,他研究的是活著的動物,他是在「藍色的天空下、蟬兒的歌聲中」觀察和研究它們本能的最高表現。只要天氣晴好,法布爾就帶上一把洋傘、一個放大鏡、一支筆、一個記錄本、一塊麵包和一個蘋果,一大早就出發去觀察,天黑時才返回家。他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地工作著、探查著。他觀察每一種昆蟲都花去大量的時間,如觀察土蜂20年、地膽過渡變態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後才寫成一篇材料。他是如此的認真負責,怕觀察中出現漏洞。對當時不理解他的科學家們的議論,他採用了一種很別致的方法加以答辯。他對他的昆蟲朋友們說「來,你們一齊來,你,帶刺的,還有你,長著鞘翅和甲胄的,你們都來幫我答辯解釋。告訴他們,我是怎樣密切地和你們生活在一起,告訴他們我是用了怎樣的耐心來觀察的,以及怎樣謹慎地記載你們的敘述,不任意增減;無論誰,他們願意來研究你們的話,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藉助於攝影機、錄音機、攝像機等現代化手段去記錄觀察對象的一切,必要時可以重放、再現當時的場景,以利進一步觀察研究。
【實驗法】
這是運用各種手段將行為的主體(動物)或行為的環境條件(各種有關刺激)加以改變,來分析研究動物行為的一種辦法。如:有一種泥蜂科昆蟲在砂地上掘穴產卵後就將洞門封住,此後雌泥蜂會定期將幼蟲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蟲,運到洞內供其食用,離開時泥蜂會將洞口再封好。有位行為專家採用了一個很巧妙的實驗法對泥蜂的這種撫幼行為進行研究:他在清晨當雌泥蜂「察看」每個洞穴之前,將一個洞穴中的泥蜂幼蟲取出,放入另一個洞穴中,這樣一來,有的洞穴中幼蟲數量增加了,而另一個洞穴中卻沒有了幼蟲。雌泥蜂發現這種新情況後,會很快地加以適應,於是運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會隨著改變。由此可以看出雌泥蜂並不是盲目的單憑「記憶」來飼喂每個洞穴中的幼蟲的,而是根據每次「察看」洞穴後,所收集到的信息來決定當天應該向每個洞穴中的幼蟲提供多少小毛蟲。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後,移走它的幼蟲,那麼它仍會將小毛蟲運入空洞穴,它的撫幼行為也不會改變。
動物行為學家們,通常都是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這就是平常說的綜合法。

⑽ 動物行為學的動物行為實驗方法綜述

行為是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基因的變化(如轉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調等)最終表現為與基因相關的行為變化;環境的變化(如聲、光、電的刺激和葯物的處理)不僅其本身可直接影響動物的行為,而且可通過對相關基因的影響而改變動物的行為。學習和記憶更是這種相關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行為表現的一種形式。學習是一個獲得外界環境信息(對動物而言)或有關世界知識(對人類而言)的過程;記憶則是對這種信息或知識進行加工(encoding)、儲存(storage)和再現(retrieval)的過程。人類的記憶復雜,包括對事件與物體的明晰記憶(explicit memory)或描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和與學習無關(如適應性和敏感性)或有關(如操作技術和習慣養成)的模糊記憶(implicit memory)或非描述性記憶(nondeclarative memory)。而動物記憶相對較為簡單,包括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和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前者一般持續幾分鍾到幾小時,後者則持續24小時到數天.數周甚至更長時間。與此相對應得是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參考記憶(reference memory)。工作記憶是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並儲存較短的時間,因而代表短期記憶;參考記憶是指對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測試的任何一天)均有用的信息進行加工儲存的過程,因而代表長期記憶。 記憶的腦機制非常復雜,迄今仍不清楚。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著名神經外科醫生Wilder Penfield 第一個獲得證據表明,記憶的加工可能是在人腦的某些特殊部位進行。他從上千例的病人觀察到,電刺激病人的腦顳葉皮層(temporal lobes)會產生一連串對早期經驗的回憶,病人稱之為「經驗反應」(experiential response)。幾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為了給一個患癲癇長達10年的病人施行腦手術治療,Penfield將病人雙側的海馬·杏仁核和部分顳葉皮層切除。術後發現,病人的癲癇症狀大為改善。但出乎意料的是,病人的記憶同時受到破壞性的損害。雖然病人保留了幾秒到幾分鍾的短期記憶,且對手術前的事件有非常好的「長期記憶」,但是,他卻不能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對人·地點或物體等信息的保持不超過一分鍾。而且,他的空間定位能力也大大受到削弱,甚至花了長達一年時間才學會走一條圍繞一棟新房的路而不至迷路。事實上,所有因手術或疾病使內側顳葉的邊緣結構受到廣泛損害的病人都具有類似的記憶缺陷。這些結果說明,大腦邊緣系統在記憶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後近半個世紀的研究表明,腦內至少存在5個不同的結構系統相對特異性地參與學習記憶的調節,包括海馬、杏仁核、皮層(尤其是鼻周皮層,perirhinal cortex)、小腦和背側紋狀體。針對這些腦結構建立了相應的具有一定特異性地學習記憶的行為測定方法。海馬是空間記憶的最重要的調節腦區,同時也參與情緒記憶的調節。毀損海馬回導致空間記憶的完全缺失,情緒記憶也會減弱,但不會完全消失。這是因為情緒記憶主要由杏仁核調節。測定杏仁核依賴的記憶主要用條件恐懼(fear conditioning)法;動物行為實驗方法綜述而測定海馬依賴的記憶方法則很多,包括各種迷宮和抑制性迴避(inhibitory avoidance)實驗等。鼻周皮層是調節視覺物體記憶(visual object memory) 的特異性鬧區,常用物體認知模型(object recognition)檢測。小腦是調節與骨骼肌反應有關的經典反射的特異性腦結構,眨眼反應(eyeblink conditioning)模型對小腦依賴的記憶有很高的特異性。紋狀體對刺激-反應習慣(stimulus-response habit)的學習記憶過程其重要作用,主要調節與葯物濫用有關的學習記憶。測定紋狀體記憶的方法很少,主要使用贏-留放射臂迷宮(win-stay radial arm maze)法。紋狀體毀損會導致動物在這一模型上的記憶操作障礙,而毀損海馬或杏仁核對這種記憶沒有明顯影響。說明贏-留放射臂迷宮法對紋狀體記憶具有特異性。 盡管記憶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環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yclic AMP-protein kinaseA,Camp-PKA)信號系統對記憶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激活與刺激性G蛋白(Gs)相偶聯的受體會刺激腺苷酸化酶的活性,因而使cAMP形成增多,並激活PKA.PKA使cAMP反應單元結合蛋白(cAMP-responsive-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磷酸化並激活,從而促進與記憶相關的基因表達,最終使記憶增強。此外,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號通路也以類似的磷酸化方式調節CREB的活性,進而調節記憶。因此,除了用腦部結構毀損的方法從解剖上去除某一特定的腦內結構對記憶的調節功能以外,凡是能影響上述信號通路功能的葯物(如NMDA受體拮抗劑MK-801和MEK抑制劑U0126減弱記憶;4-型磷酸二脂酶(type-4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劑則增強記憶)或有關的處理(如轉基因或基因敲除或下調)均可影響學習記憶過程。 學習記憶研究是當今生物醫學界最為熱門的領域之一。這方面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新的或經改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本章不可能把所有有關學習記憶的研究方法逐一進行描述,只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常用方法加以介紹。此外,所用儀器設備也不只局限於本章所介紹的內容。在同一實驗中,不同實驗室所用儀器設備會有所不同,但實驗結果應該一致。動物行為實驗方法綜述

閱讀全文

與動物學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A60測量方法 瀏覽:265
mac三角函數解決方法 瀏覽:53
56x49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17
蘋果7下載的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56除以25的計算方法 瀏覽:16
找等量關系的常用方法 瀏覽:22
家用dsp與功放的連接方法 瀏覽:670
長帝烤箱的使用方法圖 瀏覽:398
電腦文件出現亂碼修復方法 瀏覽:230
刮鬍刀磨刀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314
木瓜花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19
成功不是因為快而是因為有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怎麼提高短視頻質量方法 瀏覽:593
葉輪式增氧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228
如何提煉自己的教學特色及方法 瀏覽:5
飼料中硝態氮檢測方法 瀏覽:171
日產天籟行車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666
站樁的背後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29
窗戶防盜欄安裝方法 瀏覽:939
真假墨玉手串鑒別方法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