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區域地理教學方法

區域地理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02:39:07

㈠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目前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都應認真思索的問題,文章就此問題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高考改革;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但與此同時,在中小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尤其是「六多三少」問題特別突出——課程多、教材多、教輔資料多、考試多、作業多、補課多,活動少、娛樂少、睡眠少,一直摧殘著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便顯得更為迫切和具有實際意義,筆者就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

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強調:「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我國以往各學科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將書本內容灌輸到學生腦中,並通過大量訓練培養出一個個「做題機器」。但當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卻會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期間不但學業負擔重,而且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這完全違背了學習的初衷。針對這一狀況,筆者覺得不如在日常地理課堂教學中做一些「加減法」,減少課堂中死板的教學環節,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不但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並主動學習,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使他們在日後的人生中受益。

1.減少理論灌輸,增加技能培養

雖然地理屬於文科,但如果教師直接把書上的概念、規律等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當,最終只會讓學生對課堂越來越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筆者認為應減少對書本上一些知識內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學生地理技能為目的的趣味式教學,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地理素養,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有效性。

例如,較大的地震災害近幾年來在我國頻繁發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樹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震醒許多人,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教育是多麼重要,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非常欠缺。筆者作為地理教師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教學,僅僅只關注了課本上關於地震的基礎知識,將它們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但日後如果學生真遇到地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毫無幫助。雖說身處上海的我們很少經歷地震,但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分布影響范圍十分廣闊,而我國又地處這兩大地震帶的交界處,另外學生們去國內外旅遊留學甚至生活的話,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災害,他們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後的求生技能。於是經過充分備課後上《板塊運動》這個專題,當介紹到地震時,筆者會花上近一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地震發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式和應對突發狀況的策略,以及在地震發生後還要學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這樣一堂課,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及臉上認真的表情告訴筆者,他們喜歡學習這樣的知識,而且相比於課本上的內容,他們也更需要這樣的地理技能。

㈡ 區域地理:教什麼 怎麼

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基本特徵之一,地理區域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可以說一切地理事像都是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一定的時期里存在著和發展著的。因此,關於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內容是地理學的基礎性知識,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區域占據著重要地位,高中地理人地關系、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可持續發展都需要落實在區域上,這是我們地理教師都有的基本認識。然而,我們對高中區域地理的教學一直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惑,特別是針對高考地理復習,老師們問得最多是如何把握區域地理知識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問題。因此,區域地理教什麼、怎麼教成為地理高考復習中的疑難問題之一。本人認為老師們之所以在區域地理教學上有此困惑,可能由於以下兩個因素:(1)《高考說明》中對區域地理的具體內容沒有明示,只籠統一句「不同尺度區域(大洲、地區、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徵」,中國「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單元的主要特徵;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確實讓人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2)新課程高考試題中,沒有發現直接考查區域地理知識的試題內容,區域僅僅作為試題素材或問題背景出現在試題中。「教什麼」和「怎麼教」涉及了教學的兩個核心問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教育原理上分析,「教什麼」關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屬於課程范疇;「怎麼教」關涉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屬於教學問題。教什麼和怎麼教兩者哪個更重要?取決於不同的考量。從課程設置的角度看,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些,因為,屬於課程內容和目標的「教什麼」具有「價值引導」作用。從教學效率角度看,怎麼教顯得更重要些,因為,涉及教學方法和效率的「怎麼教」具有「效率優先」的意義。對教師而言,通常會更多的注重和考慮怎麼教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的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設置和學校規定的,特別是在統一高考這樣的制度下,中國教師對課程的自主權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們頭腦中的課程意識比較淡薄,甚至是缺失的。我相信這是中國大多數教師的現狀,因為不需要、也沒必要、更沒可能自主地創編課程——選擇教學內容,留給我們唯一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就是怎麼教的問題。所以,在我們的頭腦中,所謂教學研究一般就是指教法研究或研究教法,如此一來,我們的教育科研視野就「降格為一種技術」,我們的教學行為就淪為一種「狹隘和膚淺」技術性操作,這就是我們現今的一種教學生態。回到區域地理教學。你會發現,所謂的困惑其實就是我們需要同時面對「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個問題,而且「教什麼」的問題成為更迫切的現實擺在了我們面前。面對大量龐雜的區域地理知識內容患得患失、莫衷如一:如何選擇、怎樣取捨?面臨時間緊、要求高、考試難的現實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如何教、怎樣學?這就是我們面對區域地理教學的心理困境和教學迷罔。怎麼辦?問題就是研究的向導。區域地理的高考復習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需要我們作出認真的思考和艱辛的探究。對此,我曾經提出過本人的兩個基本觀點,這就是「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前一句重在「看」,是給區域地理一個確當的定位,明確應當給學生哪些區域地理知識,即明白區域應該「教什麼」的問題。後一句重在「教」,是給區域地理一個教學方法論的導向,知道高中學生「復習」初中區域地理的路徑和方向,即解決一個「怎麼教」的問題。這兩句話是原則性的提示,不具有操作性,做起來還是不好把握,借今天的話題稍作展開,以期引起討論。「以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看區域」。讓我們先看看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中關於「區域」的內容,教材《必修III》是圍繞區域環境與人類活動這個主題來組織的,其核心思想是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下面我們對《必修III》中有關區域的內容進行梳理如下:地理區域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區域聯系區域發展區域發展階段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結構空間結構 產業結構 從上面的結構體系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的知識視野內,關於「區域」的地理主要不是關於區域的基本地理事實和知識,而是區域的特徵、結構、差異、聯系和發展,尤其關注區域的發展問題(區域發展是與區域問題緊密相關,是針對區域問題解決而發生的,這里的「發展」意味著對環境的改造和治理,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前景),這給我們區域地理教學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向度和一個合理的內容參照。那麼區域地理的基本的事實性知識還要不要?當然要,而且很必要。但這里有兩點要強調:(1)區域的事實性知識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所以不是區域地理復習的重點,區域地理教學內容要超越教材、教學立意要高於教材,因此區域復習不能停留在對事實性知識的低層次重復,要與高中地理知識發生聯系,初高中地理知識整合成緊密相連的整體;(2)對區域地理的事實性知識有所選擇,即恰當取、舍、增、減。因為沒有可能也沒必要要求學生都去掌握,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上面的分析能讓我們大致明白「教什麼」的問題。「從高考試題的能力導向教區域」。掌握知識是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但不是唯一的任務,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目標。就應對高考而言,學會知識信息的解讀和處理、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學會問題的論述和表述,是一種學力表現,也是應試要求。這就涉及「怎麼教」——如何有效復習的問題。怎麼教,不只是一個技術性的操作形式或教學形式問題,在我看來首先是一個教學的指導思想問題。它與教學內容和目標密切相關,不能撇開教學目標和內容,單純地談論教學方法。根據區域地理的教材編排體系,一般採用「總——分——總」結構形式。基於高中學生復習區域是直接為高考服務這樣的基本實情,應當與一般意義上的區域地理教學形式有所不同。根據我的課堂觀察和實踐經驗,區域復習中以下幾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可供參考。第一種,區域模塊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地理事實+區域」,這是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第一輪復習,多採用這種模式。因為,它與教材的結構基本相似,教與學都顯得相對容易,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也較為順手,教學進度和內容呈現,基本與教材的知識體系相一致,易於把握,各類輔導資料也容易找到,省力省心。這種結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從突出某一區域的主要地理事實知識入手,展開課堂敘述,教學體現區域整體性原理,以掌握區域基本事實知識和地理特徵為主要目標。第二種,知識要素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地理要素+區域」。這種模式是區域地理教材的總論部分採用的形式,因為沒有在分區中採用,分區仍以區域模塊結構方式。教學中,老師們按照教材的編排體例,區域總論與分區採用不同模式,在有些內容上難免重復。如果我們大膽一點,能否設想對整個初中區域地理進行整體設計,分要素按區域進行「一次性」集成,用要素貫穿整個區域教學。如:用「位置」要素認識各區域的空間分布,按「氣候」要素認識各區域氣候分布、特點和氣候成因分析,按「地形」要素對不同區域進行地形地勢分析比較,就「經濟活動」、「產業結構」、「環境問題」。。。。等按知識要素對各區域進行系統掃描、知識梳理和特徵概括,不再按各分區進行模塊學習。第三種,教學主題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可以簡寫為「教學主題+區域」。這種模式不再系統地講區域知識,而是以主題帶區域背景知識的形式展開。區域的地理事實性知識作為主題背景被提示和發現,這里區域知識不是目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才是目的,主題才是關鍵。每一個區域設計一個(最多兩個)教學主題,以此為紐帶將區域地理基礎知識(自然和人文歷史)整合起來,綜合性強,要求高。這種教學結構雖更符合高考的要求,但執行起來的難度較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如果有第二論復習安排的話,對大多數普通中學而言,適宜於第二論復習。關於主題的確定,可以結合高中地理《必修III》,採用類似區域案例的方式,以區域為案例作主題解剖。以上提供的三種教學模式,是在實踐中老師們摸索和創造出來的。「模式沒有好壞,教學沒有模式」,模式只提供一種結構框架,一種教學意向,把模式固化就會走向僵死,靈活運用,因時因人而宜才是唯一正道。教什麼、怎麼教是教學永恆的研究主題,對它的探究沒有終結。

㈢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當老師的一定要對課本及相關領域很熟悉!上課能做到不看課本講的很熟就很容易把課教好!而且要定期提問學生,不要只是提問幾個人,而是基本是整體提問,就是一次就選一排的同學,挨個起來回答問題,答不對的 就要坐下,讓後面的同學回答,很有效

㈣ 如何學習區域地理

地理:
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思維方法。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方法。
祝學習成功!

㈤ 求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區域地理一定要邊學邊記,並經常總結,一些好的總結和分析資料可以助你記憶和理解,學習方法上,我經常應用的有:1、上課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節奏,注意老師強調的知識要點;2、課下總結和分析,一天用上半個小時來記憶;3、不懂的題要求助老師同學,並認真總結;4、這里有一些我自己的方法:a記憶重要緯度,多看地圖,增強定位能力;b認真學習老師的答題方法,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很重要;c表格方法,比較方法記憶各區域特點,以增強記憶。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

㈥ 新教師如何上好區域地理

如何進行區域地理的教學

要上好地理課,確實不容易的。我上地理課,多是按傳統的方法上。後來我上了一節地理公開課《黃河的治理》,用「綜合法」和「比較法」進行區域地理的教學,比較成功。同時有一些感想和收獲,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那是在去年的縣下校聽課,我接到學校的通知要我上一節地理公開課,通知還特別強調要製作課件,要用多媒體教學。那段時間,我除了自己大量的查找資料、上網、下載、製作課件外,還要求學生也查找一些資料和圖片,忙了半個月才做好准備工作。
那天上八年級的課,有二十幾位老師來聽課。聽課老師的陣容比較大,學生起初比較緊張,以至於我在進行導入新課的環節比較困難。具體情形是:我在音樂聲中提出第一個問題「人們在自己受了冤屈的時候喜歡說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句話在我們的地理裡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哪位同學明白這個道理?」問題提出來了,學生卻沒有反應,我只好鼓勵他們:同學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出來,讓這么多的老師感受一下我們八(5)班的風采。地理科代表才站起來說:「那是因為黃河水本身就不清,所以無論怎樣洗都洗不清。」我及時的表揚了這位同學並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言,同學們的情緒才慢慢被調動起來。
趁熱打鐵,我點名要一位同學上來畫出黃河的簡圖,並指出課件上的閃爍動畫出現黃河的發源地、主要地形區、流入的海洋、以及顯示黃河流經的省區。此舉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更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了,接著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有的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你的觀點呢?黃河是其中之一還是兩者兼有?」學生自由討論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歸納出以下幾點:一、黃河的奉獻包括:塑造平原、富蘊水能、提供水源;二、黃河的憂患包括:飽含泥沙、地上懸河、決口危險。再通過播放黃河上、中、下游的一些圖片和錄象讓學生比較,從而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再討論出黃河的治理方法。最後,我播放了一些歷史上黃河泛濫時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的凄慘情景錄象,讓學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產生強烈需要解決水患問題的情感。
這節課獲得了聽課師生的一致好評,他們認為:課堂上學生的大腦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並且隨著教學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的情感也隨著跌宕起伏,時而驚喜、時而憂思,真正達到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本人課後反思這堂課的成功,除了得益於學生課前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圖片,教師整理並製作出精美課件外,課堂上採用形式多樣的教法和學法,特別是綜合法和比較法用得比較成功。通過反思,我發現: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綜合法和比較法是用的最普遍的兩種方法。
區域地理是探究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形成不是由某一地理要素決定的,而是由多個因素共同影響而形成的。因此,我們在進行區域地理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運用綜合法,從整體認識分析該地區突出特徵,而區域特徵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所以我們不能將區域地理特徵割裂開來一個一個地講,那樣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而是要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將教學變成學生「感知問題-分析問題-綜合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上述課例里黃河的奉獻和憂患以及治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其次,是要善用比較法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比較法的種類可以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比同」和「比異」「比同」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區域地理特徵的一致性,「比異」能使學生理解區域地理的差異性。這兩種方法都能夠體現比較的層次性和鮮明性。在教學效果上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黃河的講述中通過黃河上、中、下游的植被、地形、水質的比較,學生就加深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對「地上河「的形成的理解。教師在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構成知識網路,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體的思維方式,所以說有比較就要有綜合,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常常要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㈦ 初中區域地理教學方法

初中地理很簡單,多背,多看,多寫練習,絕對可以考高分,初中很多科都是靠背來提高成績的,多背就是多積累,初中學的都是很基礎的東西,背一背就八九十分打上的,初中理解的東西比較少,題目也是很容易看懂,所以學習區域地理就是多背多看,比任何方法都管用。

㈧ 不同尺度區域地理教學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研究區域特徵,定位是前提,一旦位置確定,其區域特徵自然會顯現出來。通過地理位置→自然特徵→人文特徵。體現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區域地理的重點是從空間的角度表述區域特徵的,因而熟記各省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㈨ 談如何進行區域地理教學

幫助學生構建地理思維素材庫
培養學生區域地理思維能力
在區域地理思維認知結構下的有效教學方法
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

㈩ 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有哪些

PPT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地理需要大量的圖,這樣最直觀。
而且也比較容易展示一些相關的各地風土人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後么,可能是帶學生觀察一些地理現象,然後探討。

再然後,就是講習題了,別忽視這個

最後,推薦一個被很多老師摒棄但很有用的方法,對於重點需要記憶的知識要聽寫,聽不出就得到老師那兒背。雖然這樣學生會不是很喜歡,老師也會比較累,但是這樣就能保證地理成績的總體領先,尤其是在重點中學裡面,到了高三也會相對輕松點。

閱讀全文

與區域地理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避之寶的使用方法 瀏覽:996
hvlp噴槍使用方法 瀏覽:259
狗吃糖果的正確方法 瀏覽:487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66
生肖位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165
手足蠟膜使用方法 瀏覽:448
宇宙直徑計算方法 瀏覽:677
用麵粉簡單的方法可以做什麼手工 瀏覽:752
入職高中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96
生活中有什麼除蟎的好方法 瀏覽:189
樂視安裝系統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檢查瓷磚的方法圖片 瀏覽:117
開關連接電腦屏幕方法 瀏覽:388
流程稼動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491
初中英語考試技巧方法 瀏覽:681
tan13度數計算方法 瀏覽:666
作比較的方法在文章中怎麼找 瀏覽:160
光學的方法測量外形輪廓 瀏覽:526
如何給室內降溫方法 瀏覽:183
製作山水畫的方法步驟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