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和研究行政管理學有什麼意義
1、學習和研究行政管理學,正確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的規律,對指導行政管理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習行政管理學,有利於發現行政管理的基本規律,在深入了解行政管理的理論和原理的基礎上,有助於尋找解決當前政府的管理弊端,並為行政機關的決策、執行和運作提供有效的參考方案。
2、學習和研究行政管理學,可以為政府正確地指定政策和有效地執行政策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從而有利於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現代行政管理強調政府的企業化管理,強調管理的高效率。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不僅要借鑒行政管理學方面的理論,而且更應該廣泛地吸取各門學科的有關方面的知識,從而綜合地提出有效的措施。
3、學習和研究行政管理學,對於培養高水平的政府公務員,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作用獨到的學科,其綜合性的優勢在於既可以用來對現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又可以對未來的公職人員進行基礎教育。
這對於提高行政管理者的政治、業務素質,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出金整個行政管理活動的科學化、現代化進程,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1)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行政管理研究的內容:
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論。
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科學,行政環境和行政職能是行政活動的依據和基礎。
2、行政管理的主體。
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組織和機構,行政領導以及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
3、行政管理的過程。
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由多個環節和有機部門組成,它們主要有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協調、行政信息、行政監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
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過程要能夠順利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依據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財務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
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㈡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行政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相區別正在於它特殊的研究對象--行政。行政管理學研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員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客觀規律。具體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主體對象是行政機關,在中國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客體對象是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行政管理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探討行政管理的客觀規律,實現行政管理的科學化。
中國行政管理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行政管理的規律性和方法。該學科密切關注理論發展和中國行政發展的實踐,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情況,分析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特別是中國行政改革所面臨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注意學習和借鑒國外行政理論和實踐經驗,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論模式和價值觀念,努力反映行政學的發展,廣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構中國行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㈢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行政管理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此外,還有哲學研究方法、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等。
㈣ 公共管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公共管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統分析法;(3)比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公共管理學,是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群體系。
在西方,它源於20世紀初形成的傳統公共行政學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學,後於70年代末期開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兩個學科取向的強烈影響而逐漸發展起來。如今它已經成為融合了、公共事務管理等多個學科方向的大學科門類。
㈤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目的是什麼
行政管理學的學科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研究國家行政制度的理念和理論,確保國家行政制度和體制的構建、改革和完善既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又適應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國情,確保政府及其官員積極有效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公共行政職能。
研究探討政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模式、理論、途徑和方式,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質量,提升政府和公共部門的執法和政策執行能力,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確保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使政府行政管理活動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效推動力量。
研究政府行政機構和運作方式改革的理論、模式、途徑、方法和技術,推動「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的建立,確保行政機構「精幹、廉潔、高效、充滿活力」,以較低的行政成本高效率地履行行政管理職能。
研究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利用綜合性的學科優勢強化公務員培訓,為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幹部隊伍貢獻力量。
㈥ 行政管理學專業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呢
行政管理學專業主要學習:行政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制度、法學導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組織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
比較公共行政學、行政領導學、政策科學、公務員制度、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必修課程,以及西方管理思想史、社會學、管理信息系統、公共經濟學、中國行政管理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市政學、行政倫理學、專業外語、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商法學、經濟法等選修課程。
(6)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行政管理學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一)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是人與人之間實現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能否正確處理、協調好職業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系,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且影響著他的工作的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功。
(二)組織管理能力
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每個人在將來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組織管理能力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其他專業人員也應具備。近年來,畢業生中的黨員、學生幹部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其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單位看中畢業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三)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各種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層面上融為一體、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種合力,它是在多種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已知信息,創造新穎獨特具有社會價值的新理論、新思維、新產品的能力。
創新能力包含多方面內容,如強烈的好奇心,細微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膽設想、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管理學專業
㈦ 行政學古典派常用研究方法是
摘要 古典管理時期是行政學的初創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任務有威爾遜、古德諾、懷特、魏勞畢、泰羅、法約爾、韋伯等。這一時期的行政學研究主要受到管理主義的影響,試圖擺脫政治的桎梏,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其主要特點:(1)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開。(2)重視行政理論研究,推崇原則的指導意義,提出了一系列行政原則。(3)主張行政的價值訴求是效率。
㈧ 行政管理專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有效地利用該專業的「後發」優勢以及財經類院校財經類、管理類主流學科的優勢地位來迅速推進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應是當前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路徑。【關鍵詞】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政治學的恢復與重建,行政學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在綜合大學建立起來並迅速發展壯大。1998年,行政學專業改稱行政管理並被劃歸為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包括傳統財經類院校在內的許多非綜合性高等院校也開始試辦行政管理專業。到目前為止,全國較為知名的財經類高等院校基本都開設了行政管理專業,其中絕大部分擁有行政管理專業學位碩士點以及以行政學為學科基礎的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總的來看,雖然各財經類院校開設的行政管理專業在較短的時間實現了較快的發展,但在專業建設、教學特色、教學方法等方面還遠遠落後於著名的綜合性院校,還沒有形成適合於財經類院校的專業發展模式。這不僅不利於財經類院校各學科專業間的均衡發展、制約了財經類院校總體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且將嚴重影響我國行政管理專業知識生產的制度化水平以及在專業歸屬、理論框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發展。為此,本文將結合財經類院校的自身特點來探討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目標、模式、路徑等,以期推動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跨越式、創新性發展,同時也為財經類院校非財經類專業的建設積累經驗。一、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主要問題相比於財經類、工商管理類等專業,財經類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創建時間較短,屬於「後發型」專業。首先,從國內高等教育各專業的發展情況看,行政管理專業到1987年才恢復,至今只有短短20年的發展時期,遠未具備其他學科專業的雄厚基礎和實力。該專業知識生產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在專業歸屬、發展取向以及方法論框架等方面仍未形成成熟模式。其次,從財經類院校各專業的發展情況看,許多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到20世紀90年代末高校擴招前後才創立,發展時間短,遠沒有達到財政、金融、會計、工商等強勢學科的專業化程度和學術基礎,學術影響較小,學科基礎較弱。1、專業建設滯後於社會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以及大學畢業生分配製度的改革,我國的人才供求關系和路徑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是到黨政機關從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隨著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政府機構的精簡和公務員制度的實行,我國黨政機關選拔人才的范圍更廣而招聘的人員卻更少、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給目前行政管理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增加了難度。同時,包括財經類院校在內的許多高校卻對這種人才需要的變化缺乏敏感性,往往還固守行政管理主體與社會公眾之間關系不對等的傳統觀念,忽略了社會公眾對公共事務管理的參與權以及行政管理的服務性本質。這樣,勢必會影響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更不利於行政管理專業的社會認同。2、專業的學科基礎不明確。按照歷史沿革,行政學的產生是近代社會科學知識生產制度化的必然產物。「學科的制度化進程的一個基本方面就是,每一個學科都試圖對它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差異進行界定,尤其是要說明它與那些在社會現實研究方面內容最相近的學科之間究竟有何差異。」①在這一進程中,威爾遜和古德諾通過對國家與政府、國家職能與政府職能的比較分析,明確了行政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從而實現了行政學與政治學的分離。與此同時,泰勒、法約爾等積極倡導運用科學管理理論推動政府行政與管理的科學化,主張將官僚組織和行政效率作為行政學研究的重點、將經濟和效率作為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標,並將「科學化」視為實現政府目標的根本手段。因此,行政學從發展初期就形成了政治學和管理學兩大研究傳統,即分別將政治學、管理學視為行政學的學科基礎。很顯然,我國行政學學科歸屬的現實與這一學理傳統之間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即行政學最初是政治學的分支學科,爾後被劃歸管理學科。由於路徑依賴的關系,許多財經類院校在設立行政管理專業時往往沒有認真考慮如何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本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問題,而是照搬一些綜合性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模式,在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科基礎方面含糊不清、甚至比較混亂。3、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由於學科基礎界定不清,必然會導致課程設置、師資構成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各院校開設的課程大同小異。許多財經類院校大多照搬綜合性院校的辦學模式。因此,他們雖擁有的資源不同、條件不等,但其行政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卻基本雷同;並且一旦設置,更新很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比例不當,課程設置往往視師資情況而定,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和波動性較大,等等。這樣顯然不利於發揮各個學校的資源優勢,也難以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2)師資水平相對較弱。由於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人員大多來自經濟學或其他財經專業,因而對行政學學科發展的歷程及其核心問題的把握存在諸多欠缺之處;同時,從一些綜合性院校引進的政治學、行政學師資又很難根據財經類院校的固有特點進行教學研究。結果,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整體師資水平難以得到體現。(3)偏重基本知識而輕智能的傳授。從社會發展趨勢看,行政管理實踐將在管理技術和政策分析方面不斷增強,因而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就應適應這種發展趨勢。但從目前國內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來看,其基本原理類的課程所佔的比例仍為50%~60%、明顯偏大,而培養學生行政能力和技術方法方面的課程不到20%、明顯偏小。二、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基本途徑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這種「後發型」特點,既導致了該專業的學科基礎較薄弱、目標定位不清晰、專業特色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同時也意味著它的建設面臨著很多的機遇。例如,可以借鑒其他院校、學科、專業發展的有益經驗,憑借優勢學科、專業發展的現有成果,創新性地發展行政管理專業。因此,有效地利用該專業的「後發」優勢以及財經類院校財經類、管理類主流學科的優勢地位來迅速推進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應是當前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路徑。就此,我們提出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路。1、明確專業發展的學科基礎。雖然行政管理原屬政治學學科的分支,但現為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公共管理學科的主體與基礎。從國外行政學的發展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經濟學、工商管理學、行為分析、系統分析等多種學科和研究方法紛紛進入傳統行政學的研究領域,進而形成了許多交叉的學科和研究領域。因此,行政管理專業應緊緊把握「公共問題」取向,積極借鑒、引入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分析框架,走學科綜合與交叉的建設路徑。基於此,行政管理專業的建設應突破傳統行政學建設的模式,充分整合和發揮財經類院校的優勢學術資源,從而奠定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基礎。2、准確定位專業建設目標。財經類院校大都是以管理學、經濟學為主體,融法、工、文、理為一體的多學科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行政學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行政管理領域從事決策和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其所要的知識結構與財經類院校的學科結構基本一致,這是財經類院校開設此專業的便利條件之一。因此,財經類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應結合兄弟院校、尤其是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緊密聯系本校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目標。3、努力形成專業建設特色。特色建設是專業發展的生命線。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可以看出,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學術資源、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特點和優勢的高等教育特色專業,將成為未來教育部重點鼓勵、扶持的專業建設方向。對於財經類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建設而言,這既是一個重要的機遇,也是實現行政管理專業跨越式、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應結合財經類院校的優勢和特點,積極探討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專業發展方向。4、科學構建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財經類院校的校情以及專業建設目標、專業特色,行政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必須緊緊把握行政學的核心問題、圍繞政府及其公共管理活動來建構,增設或強化綜合性、交叉性的課程。在此原則指導下,財經類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主要涉及政府的基礎理論、政府的組織和結構、政府治理及其工具選擇、政府改革與政府績效等領域,尤其應強化市場經濟與政府行為方面的課程等。5、加強師資建設,形成學術結構全面、層次梯隊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專業建設與發展首先需要有活力的、穩定的、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和教研團隊。為此,要通過多種手段和渠道,積極引進本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培養和轉化高學歷、潛力大的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本領域內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另外,行政管理專業的專職教師絕大部分沒有實踐經驗,對行政管理實際工作的體會不深,因此在理論研究和教學上也就難有突破。為此,可以聘請政府官員、公共部門的負責人做兼職教師,同時也可根據需要選送一部分專職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在教學方式上,應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增大實驗教學的比重,並盡可能地多採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三、結束語總之,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將促進我國行政管理專業的整體進展,而且也有利於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㈨ 行政管理學的主要方法
1、行政管理的內容、特點和作用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實現行政目標,從公共組織內外部環境和管理對
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則指導下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手段、辦法、技巧的總和。行政方法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⑴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思想工作手段。⑵行政程序。它不只是一種辦事的手續,也是一種規范行政行為的法律程序。⑶技術方法。
行政方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共組織的效率問題。它主要表現在:簡化辦事的手續,減少辦事時間;減少行政成本;各個步驟或環節採取科學化的管理技術方法;採取任何一種新的方法都要以人為本。
行政方法的特點:科學性、技術性、系統性、創新性、民主性。
行政方法的作用:⑴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保證。⑵科學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開展行政工作的關鍵。⑶科學的行政方法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保證。⑷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建設高效廉潔政府,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需要。⑸科學的行政方法可以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可以加強政府的合法性。
2、傳統行政方法
⑴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經濟方法。
⑵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組織在處理某一具體公共事務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系列的時間順序和前後相連的工作步驟或環節。
行政程序的特點:穩定性、完整性、簡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從橫向上可分為手續性程序和決定性程序;從豎向上可分為行政計劃准備、決定計劃、執行計劃、檢查監督、考核獎懲等。
優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當前主要應該是簡化行政程序。簡化行政程序的基該方法就是簡化行政工作。也可採用「六何追問法」來簡化行政程序。
⑶行政計劃。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目標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行政計劃應該有時間期限。講究成本效益,規定達成目標的方式、途經和手段,落實到具體的組織並確立責任。
3、現代行政方法
⑴目標管理方法。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准,使組織和個人獲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參與來確定目標、執行目標與評估目標成果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目標管理方法的特點:以人為中心,以工作為中心,以成果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強調整體性和協調性。
運用目標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⑴目標管理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⑵目標管理有利於突出以工作為中心;⑶目標管理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⑷目標管理有利於明確責任,強化責任。
目標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標;實施目標;成果評價。
⑵戰略管理方法。是指對公共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作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務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明確政府的角色和行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為企業組織和民間組織的發展創造並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環境。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分為四個步驟:⑴界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公共組織所處的位置是能否實施戰略管理的關鍵。根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一般可制定四種管理戰略,即極小—極小戰略、極小—極大戰略、極大—極小戰略、極大—極大戰略。⑵制定戰略規劃。⑶實施戰略規劃。⑷戰略評價。
⑶標桿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組織通過瞄準競爭的高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超越標桿,追求卓越,成為強中之強的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的過程。
標桿瞄準的類型:內部標桿瞄準、外部競爭對手標桿瞄準、行業內部標桿瞄準、跨行業標桿瞄準、內外部綜合標桿瞄準。
標桿瞄準的流程:整體規劃與標桿項目的選定;內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外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標桿項目的績效改進;持續改進。
⑷政府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以各種科學方法改進公共組織的管理與服務的,對公共組織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進行全面管理,以獲得顧客滿意為目標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標准包括:可靠性、回應性、服務能力、服務渠道、服務禮貌、溝通、誠信、安全感、善解人意、有形性。
推行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步驟:政府高層領導者的領導與支持;策略性規劃;以顧客為導向;考評與分析;訓練與獎懲;賦予組織成員活力與團隊合作;質量保證。
㈩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交叉科學,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其研究的基本范疇和原理隨著行政管理實踐的深入而被
人們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是發展變化的,不同學派,不同教科書,有不同的或大同小異的體系。但一般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論。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科學,行政環境和行政職能是行政活動的依據和基礎。
2、行政管理的主體。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組織和機構,行政領導以及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
3、行政管理的過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個由多個環節和有機部門組成並有效運作的過程。它們主要有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協調、行政信息、行政監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過程要能夠順利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依據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財務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