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鹿原研究歷史和現狀
長篇小說《白鹿原》,作者陳忠實。作品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全書濃縮者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贊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白鹿原也是地名,也叫荻寨原,位於西安市霸橋區,也是小說《白鹿原》的創作地。上邊已經建成白鹿原大學城,有西安思源學院,西安海棠學院等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
白鹿原,地處長安城以東的制高區域,南接藍關,北扼灞水,俯臨長安,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時期的秦穆公開始,就在灞河上修築軍事要塞「灞城」。秦末農民起義時,劉邦進軍關中,也首先佔領異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嬰不戰而降,並在灞上召集關中父老宣布了著名的「約法三章」。而在唐代,由於白鹿原地處京郊,地勢開闊,故當時的顯貴死後多葬於此。近40年來,原上獻出土了包括皇室親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級官吏的墓誌銘百餘方。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
② 原著《白鹿原》與電影白鹿原的論文怎麼寫
白鹿原電影我沒看過,但有機會我會看,不過我看過小說。我可以武斷的說白鹿原堪稱史詩巨著,我看過無數本中外名著,白鹿原在當代中國文學界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之作。這個我能夠做的哦,要嗎
③ 白鹿原論文的題目要怎麼寫
白鹿原論文的題目:圍繞朱先生的話,可以從他的聖人形象這塊下手,或者是他的仁義禮智信等方面。或者是他與其他人物的比較研究。可以選的方面還是很多的。
《白鹿原》最後的結局給了觀眾「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白鹿原」的幻想。觀眾習慣了白嘉軒與鹿子霖這對歡喜冤家的爭斗,對「原二代」掙脫枷鎖走向不同的命運感到唏噓,更對白鹿原上最後的長工鹿三與白嘉軒的情義感到敬佩。
《白鹿原》通過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展示了渭河平原五十年的風雲變幻,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生活變遷的電視劇,也是一幅中國近代史雄奇畫卷,更是一部展示中華民族宗族文化傳承、發展的文化秘史。
幕後花絮:
張嘉益是陝西人,對《白鹿原》這部小說很熟悉,上學時就看過,接到這部戲時很激動。
演員們在戲里演的都是農民,不能細皮嫩肉的,要有農民本色,所以幾乎每個演員都減了十斤八斤的。為了有農民本色,演員們不僅要體驗農活,還要把自己曬得很黑。
為了再現陝西關中農村生活,在正式開拍前,劇組便令所有主演提前近一個月進駐陝西農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切身體驗農家生活。 該劇是秦海璐產後復出的首部電視劇,為了仙草這個角色,她兩個月減肥減了30斤。為了演好白孝文這個角色,翟天臨仔細研讀原著,對小說的情節熟記於心。
④ 關於白鹿原的畢業論文1500字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排版一定要遵循學校格式模板要求,否則參考文獻、字體間距格式不對,要發回來重改,老師還會說你不認真
希望可以幫到你,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下面對論文寫作提供一些參考建議僅供參考:
關於論文開題報告及論文寫作的一點建議
作為經濟學的學術論文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對於初次接觸論文寫作的同學來講可能有些困難,本文就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提供一點建議,為同學們順利完成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供一個參考。(本文選題意義——^_^)
一、開題報告寫作
學校要求開題報告中包含四個部分:選題意義、研究現狀、論文提綱和寫作進度。現對開題報告各部分的寫作的一些要點做出說明。
1、選題意義
選題意義中要介紹兩部分,一是論文研究的背景,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將論文研究內容的現狀與重要意義進行闡述,由此引出論文研究內容的重要性;二是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此部分概括本論文研究的內容,並說明本論文研究的意義。第二部分通常可以採用下面的模式來寫:
本論文研究了×××,對×××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策建議,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借鑒、參考)。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研究現狀部分介紹目前你論文研究的內容已經有哪些人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並取得了怎樣的成果,通常這一部分也可以套用這樣的模式:
本論文研究的內容國內外學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或本論文研究內容內外開展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專家通過×××認為(提出了)××××;×××專家通過×××認為(提出了)××××;×××專家通過×××認為(提出了)××××。
3、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是開題報告的重點內容,在這里顯示了你論文研究的初步思路。
論文提綱要求具有嚴格的邏輯性,從頭到尾要環環相扣。在開題報告的論文提綱中需要標記你論文的章節結構,就如同教科書目錄的章、節、目一般,不需要寫出更詳細的內容,這個章節結構就顯示出你論文的思路。(注意提綱中任何一級標題的字數不要超過20字)。
提綱的寫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本科論文要求比較低,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所以一般按著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三段式寫作思路進行就行了。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是指通過對你研究內容的現狀出發,尋找到不足的地方;分析問題就是你對你發現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和論述;解決問題就是在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改進意見。
4、論文寫作進度
本部分是對於論文寫作時間安排的一個預期,估計在大致什麼時間能夠將論文完成到哪一階段。這一部分沒有什麼復雜的,合理安排論文進度進行了,注意論文初稿佔用時間要相對長一些,以後修改稿日期間隔可以短一些。
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初探」開題報告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初探
一、選題意義
2005年,我國GDP的56%、社會銷售額的59%、稅收的46%、出口額的62%和就業的75%均是由中小企業創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卻是極不相稱的。並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從直接融資渠道來看,中小企業不具備直接參與證券市場的條件;從間接融資渠道來看,中小企業破產風險大、經營不穩定等因素造成金融機構不願放貸。2005年,我國中小企業從外界融取的債務資金佔全部資金總額的22.4%,較1998年的30.5%下降了5%。然而,作為國民經濟的總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關繫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里說明了中小企業的重要性,為下面說明選題意義提供鋪墊)。本論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分析,提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建議。對我國中小企業順利融通資金、迅速實現企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也為我國完善金融服務,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本文選題的意義被說明,中小企業重要,但融資成問題)。
二、研究現狀
註:這裡面加有下劃線部分是我的說明,你的開題報告中不需要有。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問題是中小企業和金融市場之間、金融中介之間存在著信息收集、分析和傳播方面的障礙。由於存在信息方面的障礙,中小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融資有規模不經濟問題,在債務市場上融資會面臨著信貸配給問題。國外學術界對於信貸配給的生成機制有著各種理論解釋,其中斯蒂格利茨和韋斯(Stiglitz & Weiss,1981)等人以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為基礎所建立的理論模型最具影響力。惠特(Whette,1983)信貸配給模型拓展了斯蒂格利茨等人關於借款人為風險厭惡的條件下信貸配給機制的理論。而貝斯特的論文進一步討論了抵押品在信貸配給中的作用。
現代經濟相對企業融資結構的研究,是與莫迪利亞尼和米勒在1958年提出的M-M定理。20世紀80年代以來,非對稱信息理論在企業融資結構的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非對稱信息理論認為,在金融市場的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將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機會主義行為,從而產生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僅靠競爭性價格無法使市場出清的市場失效。在各種以非對稱信息為條件來研究企業融資結構的理論中,影響最大的是「融資順序論」(Pecking order theory )。
目前國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約束的研究,大多是從某個側面探討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有關學者認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成因可概括為: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差、資金積累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夠、金融體系不健全,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等。而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的觀點是: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政策指導和協調,為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建立信用擔保體系等。爭論之處主要在於是否建立民營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把中小企業放在國家宏觀經濟的整體框架下,從構建完整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視角,綜合地、系統的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及現狀
這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介紹,從而能夠發現問題所在
(一)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分析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成因分析
這里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並為解決提供思路
(一)企業內部因素
(二)企業外部因素
(三)基於經典經濟理論的融資困境分析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改善的對策建議
通過前面分析的結果提出解決措施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專門針對企業內部因素提出措施
(二)建立配套措施
——專門針對企業外部因素提出措施
該論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從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出發,探索主要的融資渠道,從而發現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困難,進而進行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困境。通過對中小企業自身和融資環境考察發現問題處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自身經營問題,如破產幾率高、經營不穩定、信用等級差、管理不科學等;二是外部環境對中小企業不利,如金融機構的態度、信息不對稱和中介機構的缺乏等。發現問題之後,如何解決呢,從經典經濟理論出發,論文設計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式,之後在對策建議部分中,分別針對企業內部因素和企業外部因素兩個方面提出改進的措施,而這些措施則來源於經典經濟理論分析的結果。
四、寫作進度
2006.11.25~2007.03.01 論文初稿
2007.03.01~2007.04.01 論文二稿
2007.04.01~2007.04.15 論文定稿
論文進度安排合理,初稿使用了三個月,第一次修改使用一個月,第二次修改使用半個月,隨著論文逐漸成型修改起來越來越容易,時間變短。
二、論文寫作
論文寫作是開題報告的延續,要按照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思路和提綱開始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形成書面材料。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論文的邏輯性,作為經濟學論文,注重的是經濟分析,因此整個論文內容必須保證前後一致,思維連貫、環環相扣。本部分針對三段式論文寫作思路的要點進行說明,為論文寫作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方法。
1、提出(發現)問題部分
這一部分的標題通常可以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或×××的概念及在我國的實踐)作為論文的第一部分,這里主要是介紹論文相關的背景並引出論文要討論的問題。
通常作為一件已經確定的事件、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問題(如銀行上市、證券監管、銀行監管等)要在這一部分介紹一下目前發展的現狀,並從現狀中引出存在的問題,此時注重的是現狀的描述,通過的描述引出存在的問題,這一部分對問題僅僅是引出,為下面分析問題做出鋪墊,因此描繪要盡可能的少一些。如果論文研究的問題是比較新穎的概念,或還沒有出現的事物(如資產證券化等)要在這一部分介紹一下這些新事物的概念、特點、引入的意義,並通過同已有事物做出對比引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本部分的寫作方法簡單,不存在分析的內容,主要是將現有的情況做出介紹。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對論文進行潤色:如以表格的形式將相關的數據列舉出來增加論文內容的可信度和將探討問題的重要性。此外使用圖形對新事物進行介紹,如通過操作順序圖說明資產證券化的過程等。
2、分析問題部分
這一部分的標題可以為:×××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這一部分是論文的主體,針對第一部分提出的問題在這一部分中要詳細的分析,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銜接第一部分引出的問題並做出詳細分析,另一方面它分析的結果將是第三部分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的根據,因此本部分可以說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分析的不是問題在那裡,而是造成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例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初探」中分析的不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本身,因為它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不用再分析時候真的存在融資困境,而是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些原因都是以後解決問題時的依據。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到有理有據,所有的分析都是有理論根據或是有證據支持的,否則分析結果的可信度就值得懷疑。由於真正的原因大多被表面現象所掩蓋,我們很難從復雜的事物中把真實原因找到,所以需要藉助一些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這些分析方法在學習課程中已經都學習過了,這里對一些經常使用的方法進行簡單介紹,幫助大家做好問題分析。
(1)理論分析
理論分析就是根據學過的一些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根據某種理論的內容論文研究的內容要想做到某種程度就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而目前的現狀是還沒有達到它的要求,這就需要對這些沒有達到要求的部分進行改進(例如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外部環境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可以使用金融市場學中學過的效率市場假說,當達到有效市場的時候,信息就會充分流動,信息不對稱問題就會消失。由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就是提高市場效率,而效率市場理論提供了提高市場效率並最終達到有效市場的基本條件:市場上存有大量證券、可以賣空、交易過程中沒有成本。而現在無法做到這一點,為增加市場效率,就應當從這些方面努力。這樣,通過學習過的基本理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可以使用這些經濟學理論作為根據,對現存問題進行分析(比如對證券投資風險的分析,可以採用馬克維茨的均值——方差模型或者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2)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是指通過相似的事物之間進行對比,尋找研究事物差距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本科論文都是應用研究,研究的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事物。這些事物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進度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過對比已經成型的事物來分析我們剛剛興起中存在的問題。如研究亞洲貨幣一體化,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實施,但已經有了歐元作為先例,因此可以通過對比歐元形成的過程及條件來研究亞洲貨幣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分析時候可以一個這樣的分析。
歐元在實施中所處的環境 亞洲目前的環境
條件1
條件2 所有條件中不具備的就是我們問題所在,就應當從這些條件入手解決問題。
(3)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是通過研究數據變動的趨勢發現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有時研究的內容變動情況可以成為重要的分析證據,因此可以考慮做出趨勢分析,看一下未來研究內容變動的趨勢如何。通常做趨勢分析可以使用簡單的一元線性回歸,也可以使用移動平均。例如分析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問題的分析中,通過銀行歷年來存貸款數據的變化就可以得到儲蓄過高的一個重要不利影響,我國銀行存款資金利用率太低,存款余額占貸款余額的比例不斷增加。
年份 儲蓄存
款余額 各項貸
款余額 存/貸
(%) 年份 儲蓄存
款余額 各項貸
款余額 存/貸
(%)
1997 46279.8 74914.1 61.8 2002 94307.1 131293.9 71.8
1998 53407.0 86524.1 61.7 2003 110695.3 158996.2 69.6
1999 59621.8 93734.3 63.6 2004 119555.4 178197.8 67.1
2000 64332.4 99371.1 64.7 2005 141051.0 194690.4 72.4
2001 73762.4 112314.7 65.7 2006 161587.0 225285.3 71.7
(4)相關分析
有時論文研究的內容不能直接進行分析, 或者直接分析有些困難,因此可以做相關分析,通過研究一個可以直接考察的內容來間接考察論文研究的內容。簡單的相關分析包括做一元線性回歸,或者是統計學中的相關系數。比如在做儲蓄——投資轉化的效率問題的研究,就可以通過相關分析看一下儲蓄的增長和投資增長是否具有很大的關聯性。
(5)模型分析
模型分析是指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尋找問題所在或解決問題的坐在。由於本科論文並不要求具有很大的原創性,因此在分析問題可以借鑒以前學過的一些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在分析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問題上,可以參考MM理論中闡述了一個有關公司投資和融資的定理
假設企業投資的收益率為,而在風險等級為k的情況下社會預期收益率為,因此只有當的時候,公司的投資才會發生1。
又假設企業以通過發行債務的方式為新項目融通資金,投資項目開始前,X為預期收益,D為債務,企業得市場價值為。
可以有企業的市場價值:
普通股的市場價值為:
以債務融資(I)進行投資後,企業市場價值變為,可以有:
普通股的市場價值變為
(1)
公式(1)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只有在的情況下企業才會去籌集資金並進行投資,而此時滿足,即企業的真實投資收益率大於社會預期收益率。第二,企業是否能夠獲得融資I,關鍵是的情況能否為投資者所知,即要不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使得成為一種真實情況;而是提高市場效率,使得為外界所知。這就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宏觀調控,按照效率市場假設的要求逐步提高市場效率;二是在低效率的市場上通過加強中介機構的作用起到促進信息對稱的作用。如信用平級機構,貸款擔保機構。
3、解決問題部分
這一部分的標題可以為:××××的對策建議
解決問題是論文的最後一部分,它通過前面對存在問題的詳細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理論上,在第二部分中你論文分析的問題有幾個,在提出解決的時候就應用你分析的結果提出幾個改進的建議,他們是一一對應的。對策建議的提出是沒有限定的,只要能夠將提出的問題很好的解決,通過法律上、經濟上還是政策上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在某些論文中,也可以這一部分作為論文的重點,前面的問題分析簡單進行,這主要是針對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早已被眾人所知,只是解決起來比較困難,比如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對於這一類問題再著重進行分析已經沒有意義啦,所以論文重點就在於如何解決。當論文重點在解決問題部分時,前面說的各種分析方法在這里都可以使用。
對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一部分作為重點沒有固定模式,完全要看論文內容的需要自己決定。但一般都是以分析問題為重點,這也是比較容易寫的一種方式。當問題原因早已明了的時候我們採用解決問題作為重點,但這樣的寫作難度比較大。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論文中作者的觀點主要就集中在這一部分,在經濟學的論文中提出觀點的正誤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合理,你所提出任觀點都要能夠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和解釋
三、論文資料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大家肯定要參考一些資料,有的可能還需要一些數據。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容易獲得的資料及數據來源。
1、CNKI
它包括:中國優秀期刊資料庫、中國博碩士論文資料庫等,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現成的文章資料。我們所研究的論文內容在這里都可以找到,這些論文及文章都可以作為參考內容。我校圖書館已經購買了該圖書館的使用權,登陸我校圖書館就可以查看,記住只能在學校內部上網使用(它限制IP),但可以下載。此外查看該網站的文章需要專門軟體,要使用Cajviewer或Adobe reader。此外我校圖書館還購買了很多其它數字資源,都可以進行利用,這里不特別說明了。
2、政府及金融機構門戶網站
由於我們的論文大都是金融學的內容,所有到一些政府及金融機構的門戶網站都可以找到。比較常用的包括:
國家統計局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業協會
各個地方政府的門戶網站
並且在這些門戶網站也會有他們內部的人員撰寫的一些論文,這些論文可以供我們參考。通常這些論文的好處在於由於他們佔有數據資料比較齊全,分析也集中在這些方面,對於我們佔有數據較少的人來說,這些數據都是非常有用的。
3、書店、學校圖書館
沒說的,相關的書籍文獻是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祝大家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寫作!
長春稅務學院金融系 李曉冬
⑤ 論文:《白鹿原》與《故鄉天下黃花》的比較研究,只需提供大綱即可。
論文天下有
⑥ 哪位有研究,這《白鹿原》第一版人民文學第
是第一版第三次印刷,加印卻寫92年!
⑦ 《白鹿原》寫作手法方面的評價。以第三人稱寫的好處與不足
論《白鹿原》三段論手法的美學意義
三段論是對文學創作中審美敘事手法的一種簡要概括。在傳統文學作品中,「故事事件的發展多按三個階段、三次經歷、三種考驗、三次危險、三個難題以及人物上的三兄弟、三姊妹、三女婿等,它構成連鎖式結構,在故事學上顯示出其獨特的意義。」[1](P155)本文所指三段論不僅包括情節結構的多元設置與多次演進,而且包括主題意蘊實現的多元關系和多種方式。《白鹿原》作為二十世紀後半葉中國敘事文學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敘事集民族傳統與現代技法於一身,創造性地運用三段論手法,成功地實現了以小說反映民族心靈秘史的創作目的。
三段論手法的哲學背景是人類祖先對「三」數的喜好與推崇。中國人素有崇「三」的習慣,最早闡述「三」的哲學意義的是道家鼻祖老子。《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P117)「三生萬物」由此成為經典性的哲學命題,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史記·律書》記載:「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3](P106)從數的生成角度對「三」作了闡釋。南宋哲學家陸象山則特別解釋過三的生成過程:「一物必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後、有首尾、有背向、有內外、有表裡,故有一必有二,故曰一生二。有上下左右首尾前後表裡則必有中,中與兩端則為三矣,故曰二生三。」[3](P97)
正因為有濃厚的哲學傳統作背景,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思維特點,三段論作為一種文學創作的敘事方法才在文學創作中被不斷運用,逐流成潮,成為一種民族敘事的基本模式。古代小說中的「劉玄德三顧茅廬」、「宋公明三打祝家莊」、「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等情節,都因成功運用三段論手法而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白鹿原》正是繼承了中國傳統敘事的經驗,並借鑒西方審美方法,把三段論方法從過去狹隘的情節三段式手法擴展到社會關系結構和主題意蘊諸多方面,使故事學的三段手法上升為審美三段論,極大地豐富了《白鹿原》的思想、認識、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對於實現作家的創作思想,表現民族心靈秘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⑧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想寫關於《白鹿原》的選題,特別是圍繞朱先生的。有誰給個思路嗎大致可以怎
圍繞朱先生的話,可以從他的聖人形象這塊下手,或者是他的仁義禮智信等方面。或者是他與其他人物的比較研究。可以選的方面還是很多的。寫白鹿原的論文比較多,如果想自己寫出新意,可以多參看最近今年的論文,選取一個新鮮的角度是論述。白鹿原好像有一本專門研究它的論文集,各高校的圖書館應該會有,可以借閱。最近的研究成果還是到知網查看一下學術和期刊論文吧,多下載一些作為參考。
⑨ 總結說明《白鹿原》藝術特色
陳忠實的《白鹿原》,是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重要收獲之一,能夠反映那一時期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把這部作品放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大格局裡考量,無論就其思想容量還是就其審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獨特的、無可取代的地位。即使與當代世界小說創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應該說是獨標一幟的。因此,早就該有一本關於它的評論專集出版了。
一
好的作品,是經得起反復閱讀,反復評論的,包括否定性的批評。早在1993年《白鹿原》問世之初,就好評如潮,不僅評論界以一種顯然久違了的熱情表示了肯定與稱贊,而且廣大讀者爭相購買、傳閱、議論,新聞媒體也好不容易找到了做文章的題目,一時間形成了所謂「陝軍東征」的熱門話題。當然,也存在著爭議,有些不同看法,這本來是很正常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要出一本《白鹿原》評論集,我以為無論對讀者領略這部作品的深層意蘊,對研究者作進一步的探討,抑或對作家本人,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舉雙手贊成。因此,當這本評論集經過先後幾位論者多方搜求並最終由李建軍編定時,何啟治先生打電話給我,命我作序,我便欣然允諾,雖然自分能力有限。
我是在《白鹿原》剛剛刊行問世時就仔細讀過這部作品的,作者的筆力和作品的凝重、蒼茫,令我折服,讓我震驚,一時思緒浪涌,興感雲屯。直覺告訴我,在秦地的柳青、杜鵬程這些當代小說大師之後,陳忠實攀上了一個新的制高點,他同時也大大超越了自己的同輩作家。然而我至今沒有寫過一篇《白鹿原》的評論,只在北京關於這部作品的研討會上做過一次不長的發言,另外在一篇關於文學鑒賞的地域文化因素的論文和一篇叫做《「陝軍東征」之我見》的文章里作為個例,有所涉及。所以如此,一是我想讓自己初讀後的紛繁思絮和激越情懷沉澱沉澱;二是在稍長一點的時段里印證自己最初的那些直覺,它們也同樣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與磨洗。新近,為了寫這篇序言,我又重讀了《白鹿原》,感覺依舊新穎。那厚重而又極具表現力的語言,那細致而又洗練到讓人難以忘懷的細節,那一個個命運獨特而又個性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們的命運,那整體的渾厚、蒼涼而又深邃得頗帶神秘感的地域文化特色,還有那血淚交流、悲劇交疊的沉重的歷史氛圍,等等,都仍然引我遐思,讓我感喟。我堅信它有恆久的藝術魅力,雖然已經有了那麼多的評論,我仍然覺得有話可說,我應該相信自己初讀時的直覺。
二
收在這本評論集中的文章,有許多在初發表時我就在有關報刊上讀過,還有相當一些,過去不曾讀過。無論以前是否曾經寓目,這次寫序,我都把入選的文字,從頭到尾,逐篇讀過,並且做了筆記。讀完這些評論之後,我有這樣一些突出感受:其一,《白鹿原》以其豐厚的內蘊,包括思想的、文化的、政治的、倫理的、社會歷史的,民俗風習的、人情人性的等等,還有相當成熟的藝術技巧,包括結構、敘述、語言運用等等,為批評家們提供了評說的對象,供他們開掘、闡釋、發揮。評說的角度是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同時也是深入肌理的。這說明《白鹿原》是經得起批評的,它沒有被有分量的批評壓碎,而是在這些批評中更見光華。其二,這本評論集中所收的文章,並非《白鹿原》評論的全部,而是選收。盡管水平互見參差,但多數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足備一家之說,能夠從中見出九十年代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在具體作品的評論上所可能達到的境界。其三,可以明顯看出,雖然評論對象是同一個《白鹿原》,但批評家的個性差異是相當大的,各人的才性、氣質、行文風格自不必說,就是批評觀念,批評方法,批評標准也相當不同,因而就在總體上形成了一種的多元互補的評論格局。這種格局,恰好是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多元大格局在一部具體作品評論中的縮微展示,可以以小見大。其四,,《白鹿原》是很難說盡的,盡管這個集子選收了四十餘篇評論和闡釋文章,但還有一些重要的方面,沒有涉及到,或雖有涉及卻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力度。這說明,對《白鹿原》的研究,還大有可以深入的餘地和可以拓展的空間。其五,《白鹿原》的接受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它的藝術審美價值,文化歷史價值和思想認知價值的基本上被承認,它的終於能在上一世紀中國長篇藝術精品長廊里佔有一個公認的位置,廣大讀者的歡迎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出版社的力薦,評論界的卓有見地的闡釋與評價,則尤其功不可沒。
收在本書中的首篇評論是雷達的《廢墟上的精魂》。這篇文字,理路沉雄勁銳,穿透力極好,寫得華滋勃鬱,情文並茂,且論證分析,多有獨到見地,能夠發人所未發,見人所難見,可以說是第一篇給了《白鹿原》以系統全面的准確評價的文章。這篇文章,不僅以其准確的評價,對於一般讀者的閱讀,起了很好的引導作用,許多見解至今未被超越,而且相當真實地記錄了批評主體在欣賞作品時所體驗到的巨大的震撼和魅力。好的評論文章,當然能夠從中見出對批評對象的准確把握,但這也同時未始不可以從中見出批評家本人的學力,閱歷,眼光和識斷。《廢墟上的精魂》正是如此。職業的評論家,固然有一雙特別挑剔的眼睛,但如果遇到好的作品,總會有一種難以抑制的興奮,並且會在這一興奮中迅速建立起與作家作品的交流關系,激活自己相對應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體驗,形成共鳴和共振,於是萬途競萌,靈感紛至沓來,秉筆而書,便有了好的批評文字。我敢斷言,雷達的《白鹿原》論正是在類似於這樣的昂奮狀態下形諸筆墨的。評論的水平,不是評論對象的水平,而是評論家的水平,也就是說敏銳地捕捉對象和准確地把握對象的能力,正足以見出評論家的實力。在我所讀過的雷達的作家品論中,這篇《廢墟上的精魂》是很有代表性的,屬於他的上乘之作。正是《白鹿原》的成功和出現,為如雷達這樣頗具實力的評論家們提供了對象,提供了馳騁才思的空間。這樣,我們便在《白鹿原》的評論中,看到了當代中國幾代批評家的一次小小的匯集,一次實力和水平的展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果說,《白鹿原》能夠反映九十年代我國文學創作所達到的水平,那麼,圍繞《白鹿原》而形成的這道評論的風景線,也能夠反映我國當代文學批評所達到的水平。
三
朱寨稱《白鹿原》為「扛鼎之作」。鼎乃國之重器,扛鼎,譽其舉重的神力。朱寨是當代文學批評界公認為德高望重的前輩,他有開闊的視野和廣博的參照,因而,他的這個評價就頗具權威性。其實,絕大多數有關《白鹿原》的精彩評論,只要說到點子上,觸及要害處,都無不證明了他的上述論斷。
世紀之末,中國的文化思想有一股反思的潮流,其反思的對象以中華民族的百年歷史行程為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軍事、道德、學術等幾乎所有社會生活的領域,但反思的主體始終是以知識界,即我們這個民族專司思考的群體,為骨幹,為中堅的。這股反思的潮流,初起於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不久。就是說,它是被一場持續十年的人為的浩劫提上日程的。當其初起之時,是以接續傷痕文學並很快漫卷文壇的「反思文學」為先導的。到八十年代中期,這種反思開始突破純政治的眼界,有了更多的文化方面的探究與扣問,甚至出現了相當自覺的文化傳統的溯源,這就在文學潮流上衍變出了名噪一時的「文化尋根」小說。進入九十年代,由於歷史發展的某些特殊的條件,再加上新舊世紀之交面臨的種種機遇和挑戰,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回顧與前瞻的心理趨向,知識界的反思,逐步向更廣闊的學術領域擴展,而文學的反思,也彷彿是總結了、綜合了七十年代反思文學和八十年代「文化尋根」小說的成果,向更深邃、更幽微的歷史生活的層面突進了。《白鹿原》就是這一反思潮流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單以小說而論,在它之前面世的王蒙的《活動變人形》,張煒的《古船》,在它之後面世的王蒙的「季節系列」,劉心武的《四牌樓》,趙德發的《繾綣與決絕》,李佩甫的《羊的門》等,都具有明顯的反思性質。反思,必然要變換角度,變換評價的觀念和標准,不可能完全站在事情發生的當時的立場上。就時間的跨度而言,《白鹿原》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上一世紀的前五十年,只有少數地方提到六十年代的「文革」。類似的題材,《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暴風驟雨》、《紅旗譜》等,都涉及過。但《白鹿原》寫出了新意。它雖然仍有政治的視角,但卻不再拘泥於原先的政治框架和僵化觀念,而且超越了事件發生當時狹隘的黨派意識。更重要的是作家有了更為開闊的大文化的視野,在這樣的視野之下,許多過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的東西,充實到藝術的畫卷中來了,許多過去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那些深隱的,乃至多少顯得神秘的層面、因素和意義,終於開掘出來了。在我看來,這就是《白鹿原》能夠給人以震撼,讓人耳目一新的重要原因了。「扛鼎」之議,首先與此有關。因此,許多有眼光的評論家,都注意到了《白鹿原》的這種變換角度的反思的特點。雷達為了說明這一點,還專門把《白鹿原》和《艷陽天》作了對照的分析和評論。指出浩然因為事事、處處與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掛鉤,而「不知遺漏了多少文化意蘊和精神空間」。王仲生《民族秘史的扣詢和構築》,洋洋萬言,更是把反思作為自己展開全部論述的一個基本支點。王仲生既然把反思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來對待,他就不能不首先著眼於創作主體的分析。他認為,作家是站在一個現代的立足點上來進行反思的,處於這一反思的中心的,始終是人的命運。這樣,他就從《白鹿原》敘事中捕捉到了更為根本、更為要害的民族生存問題。在他看來,民族生存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既是《白鹿原》反思的出發點,也是它的歸宿點。而王仲生也正是從「民族生存的歷史反思」,「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民族生存的生命反思」這樣三個不同的角度,支撐起他解讀《白鹿原》的理性架構。評論家在這里既評價著作家的反思,同時也是伴隨作家而進行著他自己的反思。評論家的這種由反思而引致的反思,雖說是在作家反思的延長線上,卻相互發明,起著一種放大原作品的反思的作用。
關於反思,王仲生還說,陳忠實不是聽從既定的結論,並從這結論出發,預設框架,而是立足於自己對生活的解讀和反思。其實不止王仲生,其他批評家都是從反思的角度,讀出了《白鹿原》的新意,找到自己的興奮點的。李星的評論文章題為《世紀末的回眸》,回眸,也就是反思。文學的反思,當然離不開理性之光的透析與燭照,但它是審美的,而非論理的。它體現在作家所創造的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中,滲透於活動在這幅畫卷里的一個一個非常具體的人物的命運中,性格中,心理活動和外部行動中。因此,批評家也像一般讀者一樣,在《白鹿原》中首先看到的是作家筆下的人物及其命運,而反思的性質及意義,則是從對人物性格及其命運的解析中讀出的。比如李星就從陳忠實的同時也可以說是他自己的「世紀回眸」中讀出了「白嘉軒就是幾千年中國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就的一個人格的典型」;讀出了「白嘉軒是陳忠實貢獻於中國和世界的中國家族文化的最後一位族長,也是最後一個男子漢。在他身上包容了偉大的中國文化傳統全部的價值——既有正面,也有負面」。確實,白嘉軒是讀者翻開《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個人物,也很可能是讀完《白鹿原》給他留下難忘印象的第一個人物。雷達的感受與李星接近,他說白嘉軒實際上是作者要寫的人格神,他看出了這個人物身上傳統文化的積淀,更看出了人物身上的悲劇性的矛盾。
揭示出白嘉軒性格和命運在百年歷史行程中的深層矛盾,就會很自然地觸及作家自身的文化立場,所以雷達說:「我始終認為,陳忠實《白鹿原》中的文化立場和價值觀念是充滿矛盾的:他既在批判,又在贊賞;既在鞭撻,又在挽悼;他既看到傳統文化是現代文明的路障,又對傳統文化人格的魅力依戀不舍。」這是一個表述得很深刻的見解,用這樣的眼光分析與評價除白嘉軒以外的其他寫得有特色、見光彩的人物,如田小娥、黑娃、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鹿三等,也都無不切合。
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呢?我以為,作家文化價值取向上的這一矛盾不是憑空產生的,既有其歷史的根據,更有其現實的根據。從歷史的根據來看,陳忠實在《白鹿原》裡面對的是二十世紀前半世紀的歷史生活,而他的立足點卻站在世紀之末。這就是說,實寫的前五十年是包含了後五十年歷史生活的參照和文化觀念的演進的。如果前推五十年,在前半個世紀剛結束時,《白鹿原》這樣的作品,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整個二十世紀,都是中華民族從宗法的封建專制的農耕文明,走向現代文明的轉折期,過渡期。在這段時間內,社會現實中充滿了新與舊的沖突。一方面是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在外來的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不可避免的解體,另一方面又是這種文化作為一種歷史的遺產的頑強存在。但它的必然走向沒落的命運,卻也是註定了的,無法挽回的。不過,一種古老文明的走向沒落和解體,是因為它在總體上已經變得不合時宜,並不是說它已經沒有了任何帶有某種恆久性的可供後來者吸收與借鑒的因素。然而,在非常具體的沖突中,對立的雙方都容易取一種極端的、絕對的態度。以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為例,它既有如「五四」運動的主將們所判定的「禮教吃人」的一面,也有如在「仁義白鹿村」的族長白嘉軒身上表現出來的被朱寨稱為「忠誠剛烈堅毅直朴的靈光神韻」。以個人品格而論,他、朱先生、鹿三,都有許多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仍然應該被肯定的東西。文學的反思,是從歷史實際出發的,不是從抽象的政治或文化理念出發的,而歷史本身就充滿了矛盾,怎麼能指望作家的觀念變成單一的無矛盾的呢?《白鹿原》的力量,恰恰在於它非常真實地提供了像生活本身一樣充滿了矛盾的歷史畫卷,它的這種矛盾性和復雜性,就使得不同的讀者,不同的批評家,可以對它進行多方面的解讀。
四
在陳忠實的《白鹿原》里,這道億萬斯年就一直聳立於灞水水濱,展延於終南山下的古原,既是一個地理的概念,是白、鹿兩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個文化的概念,是寄託了作家某種象徵性意蘊的載體,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象徵。
在作品中,作家敘述過關於白鹿的渺遠的傳說。傳說是美麗的,迷人的,有幾分神秘,甚至與作家的人格理想相表裡,貫穿於作品之中。李建軍在《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中,專門對白鹿意象的象徵意義進行了解讀,認為這個象徵增加了作品的詩意。他還把陳忠實的白鹿意象與艾特瑪托夫筆下的白鹿意象作了對照,並且聯想到歷代帝王的鹿苑和所謂「中原逐鹿」之類進行了發揮,是很能見出一種學術想像力的神採的。白鹿原作為一個具體的地理存在,有其臨水的高岸,上部平舒逶迤的地貌,漸次抬升以至終南山麓,這個地理的存在比白鹿的傳說,白鹿原的得名,都要遠為長久得多。但白鹿的傳說是一種文化,因而古原之以白鹿為名,也就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的性質了。當然,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或象徵,白鹿原包含的不只是白鹿意象這一點,更重要的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在其全部活動中所形成的傳統、習俗、心理、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等等。
現在看來,有關《白鹿原》的評論,絕大多數都採取了文化的視角,著重於開掘這部作品所包蘊的民族傳統文化的質素,在這方面也確有不少相當精到的見地。然而,《白鹿原》提供的並非一種泛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的畫卷,而是有非常具體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傳統的畫卷。相當一批評論家的評論,都注意到了這一點,因而有所論列。
那麼,濃郁而又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白鹿原》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首先,來自作家處理的這個特殊的題材,來自他在作品中所描寫的物象。以環境而論,包括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包括風聲習氣、歌謠禮俗等,這些,評論家們顯然都注意到了。但是,對於如小說這樣的長篇敘事性作品來說,更重要的是與人物的性格有關,而這一點,如果不說是空白,至少評論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闡釋。不少評論只是一般地說到地域文化品格,而落實到具體人物性格的分析上就常常語焉不詳了。其實,在《白鹿原》的人物畫廊里,如主要人物白嘉軒,智者朱先生,長工鹿三和他的兒子土匪黑娃,醫人冷先生,甚至剛烈而又苦命的田小娥,都無不可以作地域文化角度的深入解析。在這些人物中,朱先生似乎是最容易從地域文化角度闡釋的人物了。一是他有文化人的身份,是白嘉軒以至黑娃等人物的精神導師,在人們心目中扮演著真正的教父角色;二是作家明確提出了他作為關學傳人的學者素養和知識背景。王仲生在分析這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和文化價值時,除了對其作為從封建時代末世轉入半封建時代的鄉村知識分子的一般情況作了必要的論說外,還對這位半是智者,半是聖人的老夫子的關學背景提了幾筆。王仲生追溯到宋代關學鼻祖張載,強調了關學重實踐,重經世致用的傳統,這是很對的,增加了解讀這一人物的文化維度和學術維度。但問題在於,為什麼關學重實學,而未沉溺於後來理學家空談心性的泥淖,本身就需要解釋,需要說明。以張載而論,他固然重實學,重經世致用,但也有明顯的文化保守主義的復古傾向。從重實學、重經世致用上看,其道統乃儒者的積極人世觀念。然而,關學作為一個產生於周秦故地的儒學學派來說,傳統儒者的道統,並不是它的唯一的思想資源。白鹿原地處周秦故地的腹部,這一帶地方是華夏輝煌的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和搖籃,同時,也是這一文明在其發展的鼎盛期的中心。這一帶地處北國,水深土厚,屬大陸型氣候,雨量並不豐沛,生產條件相對艱苦,因而自古以來民風淳厚、尚實,這一點在文學上也表現得非常明顯,這只要對比一下《詩經》中的秦風、豳風與產生南國的《楚辭》,就看得相當清楚了。正因為這種尚實的文化傳統的源遠流長,所以不僅張載如此,而且在始於張載的關學學統中,這一特點可以說是一以貫之的。以明清之際被康熙帝玄燁譽為「關中大儒」的二曲先生李yóng@①為例,他也是以重實學、重經世致用而流譽當世的。早年頗為重視各項實際學問,著述甚豐。晚年閉門謝客,反身自修,主「悔過自新」之說,僅與流寓關中的大學者顧炎武過從密切,而顧的學問,也以尚實為特色。周秦故地孕育出來的尚實的傳統,不僅在關學中獲得了它的輝煌的學術體現,而且通過關學的傳統,強化著這一地域本來就有的民間的尚實文化傳統。自金入元的大學者、詩人元好問說:「關中風土完厚,民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其著眼點就不只是關學,而更看重的是「秦漢之舊」,在朱先生身上,如果說這種尚實的特點,由於作者對他的理想化的,有時甚至是半仙半道的藝術處理,而不無飄逸之處的話,那麼,白嘉軒則表現得尤其分明。
文化,特別是地域文化,它的存在,一但形成一種傳統,其對於人的性格、心理,乃至思想、學術的影響與熏染,都是巨大的。它不僅能從生長於此地的普通人身上見出,而且在這里的文化人的身上,作家藝術家的身上也有相當典型的表現。單就創作方法來說,始自柳青,到路遙、陳忠實兩位茅盾文學獎得主的深厚的現實主義血脈,其形成和傳續的因素可能很多,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尚實的地域文化要素承傳的事實。不僅如此,從更廣的學術文化的歷史承傳來看,崑山顧炎武,西遊秦中,晚年定居關中華陰,他的學問當然不能簡單地以關學概括,但他借鑒關學以形成其經世致用的特點,也是無法否定的事實。
其次,作品的地域文化風貌更來自於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自身。小說,作為作家審美創造的產物,虛構的產物,必然會打上他自己的精神印記。陳忠實像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生於白鹿原,長於白鹿原,幾十年工作在這里,學習在這里,連《白鹿原》的寫作,也躲開了喧囂的西安城,是在他白鹿原坡下的農村家裡乾的。退一步講,即使這作品在西安市區建國路71號的作協大院里寫,也還是在包容了白鹿原在內的三秦地域文化的中心地帶。直到作品寫出時的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段里,他所受到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濡染,都是在三秦文化的具體形態下進行的,即使接受他民族、他地域文化的影響,也都或在三秦文化的參照下,或以三秦文化為框架、為視角。因此,三秦地域文化對他的習染,至少不在例如白嘉軒、乃至朱先生之下。為了寫這部小說,陳忠實甚至非常認真地研究過分割轄管白鹿原的三縣縣志。而縣志,在中國傳統的史志類圖書中是最典型的地域文化著作。
研究和評論《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點,如果不對創作主體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許多問題都很難最終說清楚,現在看來,這一點恰恰在《白鹿原》的評論中幾近於空白。劉勰《文心雕龍》上有「覘文輒見其心」,「披文以入情」的話。這里的「心」和「情」,指的都是創作主體的主觀方面。在這本評論集中,除了陳忠實談到他自己創作《白鹿原》的體會時所作的一部分說明,除了李下叔《撿幾片歲月的葉子》提供的少量情況,很少有人通過作品的分析與論證,細致地剖析過作家的心靈歷程。批評家們看到的主要是民族文化的歷史,即使沿著作者摘引於卷首的巴爾扎克「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的方向尋繹、發揮,也多著眼於作品提供的外在的藝術畫卷,而很少論及這幀所謂「民族的秘史」,其實也同時就是一部被外化了的作家自己心靈的秘史。照我看來,這也許是《白鹿原》研究大可以開拓的一個領域。
五
盡管《白鹿原》的評論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的和空白的方面,但讀完這些評論,我們仍然不能不驚嘆於這部作品竟然能提供如此豐富的內容和如此大的藝術空間,供給操各種槍法的批評家們去評說,去發揮,去馳騁他們的才思。同時許多批評家也能夠把他們的批評方法發揮到相當高的水平。
不少批評家談到了《白鹿原》的史詩特點。史詩作為一種類型的長篇小說的質素和特點,至少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史,一個是詩。評論家們論評《白鹿原》的史詩品格,其實更多的是著眼於史,而在詩的方面則開掘和發揮得很不夠。例如白燁的《史志意蘊·史詩風格》,在抓住史詩一點上做文章,是很可取的,但一是講「史」多,而基本未涉及「志」,講史,亦更多涉及百年的政治糾葛,至於「史詩」之「詩」,則作為風格,一筆帶過,其實在這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暢廣元在與屈雅君、李凌澤的對話《負重的民族秘史》里很贊賞作家「秉筆直書的史家心態」,說「陳忠實放膽寫了白靈蒙冤,黑娃屈死,白孝文得逞,把宗法制下小生產者為主要構成因子的革命所帶來的歷史局限,作為歷史的真實活脫脫地呈現給作為讀者的後來人,令其品味昨日,審度今朝,透析明天」。應該說這是一個相當深刻而又犀利的判斷。然而陳忠實《白鹿原》的重史,自覺地追求詩史效應,就關中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傳統來說,其實是淵源有目的。周秦故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不僅有距今七、八千年的姜寨文化遺址,半坡文化遺址,而且有更早的「藍田猿人」頭骨石和稍晚的「大荔人」頭骨化石出土。在漢民族的早期歷史上,雖然沒有出現類似於荷馬史詩那樣的文學形態,但並非沒有自己的史詩,《詩經》中的《公劉》、《綿》等敘述周祖先的傳說和歷史的篇什,至少是帶有史詩性質的。而這些詩的產生地,正好在關中一帶。重視史,是華夏民族的重要傳統,顧准把這種文化稱為「史官文化」,雖更多地著眼於它的負面,但卻抓住了重史這個不爭的事實。先秦典籍中的《尚書》,在唐劉知幾的史學理論著作《史通》中,被列為「記言」之史。它的被韓愈在《進學解》里形容為「佶屈聱牙」的「周誥殷盤」,顯然早於孔子因魯史而作的編年《春秋》。周《誥》之類,就產生在以關中為中心的周地。史的傳統,到兩漢達到了它的輝煌期。它的兩個代表人物,西漢的司馬遷和東漢的班固,都是關中人。一在左馮羽,一在右扶風。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太史公書》),還有他的偉岸人格,而給後世文學和史學以巨大的影響,開百代之軌則。班固的《漢書》以其嚴謹而稱著。司馬遷和班固,都出生在史官的家族。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就是治史的;班固之父班彪也是史家,而他的才氣橫溢的妹妹班昭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女史家,因為有了這個妹妹,《漢書》才最終劃上了完滿的句號。司馬遷曾在《屈原賈生列傳》里給屈原以可「與日光爭光」的崇高評價,而他的《史記》也被後人目為「無韻之《離騷》」。就是說,以審美的眼光讀史,人們在司馬遷身上到了詩與史的結合,從史中讀出了詩。這在關中的地域文化史上,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傳統。准此,則我以為,在當代秦地的小說家中,始於柳青、杜鵬程,迄於陳忠實的史詩效應的追求,其文化溯源,至少是一直可以上溯到周秦、兩漢的,一如白鹿原的得名。
⑩ 《白鹿原》在敘事結構和視角上有哪些特點
1、白嘉軒
本書主人公,行事光明磊落,懷仁義之心,以德報怨,好面子,屬於有原則認死理的人,在要不要為小娥建廟上表現最突出,寧可全族都染上瘟疫也不能向她低頭。
2、白孝文
白嘉軒長子,小名馬駒,在父親宗教禮法管束之時,白孝文無疑是老實憨厚的,直至他被田小娥勾引,被父親拋棄之後,他壓抑已久的人的丑惡一面露出,變得極其狡猾險惡。
3、白靈
白嘉軒之女,幼時頑劣異常,卻極聰慧,性子又剛烈,為進城求學,不惜刀橫在脖子上,逼父親讓步。一心一意追隨革命,卻死於自己人的肅反中。與鹿兆鵬相愛並有一子。
4、鹿兆謙
鹿三之子,小名黑娃,他從小便是倔強的,長大後不願自卑於白家的「恩賜」選擇出走闖盪做麥客,沖破禮教的束縛順從人性中最根本的性慾選擇迎娶田小娥,黑白兩道幾個來回又回到「儒教」之中。
5、田小娥
黑娃之妻,她沒有過多的奢求,追尋往往只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慾望,但是慾望往往沒有節制,故而她與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幾個男人都有牽扯,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樸素的善良,在孝文落難之際予他同情與關切。
6、朱先生
白嘉軒姐夫,書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飽學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眾人遇事疑難不能決,朱先生只幾句就能點醒。
7、鹿子霖
精明強干,爭強好勝,無原則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好色成性。最後,有靈性的生命被抽走,生不如死,毫無尊嚴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