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合唱類基本常識
合唱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
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聲部的數量沒有規定,一般有四個聲部。多為男高音區,男中低音區,女高音區,女中低音區。
(1)合唱音樂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
1、音域寬廣。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參與者音域的總合,從男低聲部的最低音到女高聲部的最高音可達到三個半至四個八度。
2、音色豐富。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聲部中所有的戲劇、抒情種類,還有每個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種音色的不同組合情況。
3、力度變化大。從最弱的ppp到最強的fff,都是合唱所能夠勝任的力度變化范圍,任何個人都是不能與之媲美的。
4、音響層次多。由於合唱是多聲部音樂,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轉位、不同的聲部組合、不同的力度級別、不同的音色變化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和層次。
5、表現力強。合唱可以表現各種種類的作品,不論主調音樂還是復調音樂、不論任何歷史時期、不論任何情緒、不論任何風格的作品,都可以通過合唱來進行完美的表現。
② 如何進行合唱教學
課堂合唱教學有別於合唱隊的訓練,進行課堂合唱教學時有劣勢:受人數或者聲音特點的限制,聲部可能不夠齊全,多少影響合唱效果。所以我覺得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不能太專業化,更多的是需要讓學生們認識、感受合唱的美。面對現狀,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長期運用合唱教學理念,也更需要探討與實踐經驗,不斷地交流和完善,來有效地進行課堂合唱教學。
③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合唱教學的方式進行合理運用,以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一、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問題
合唱對演唱者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學中,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與知識水平。而目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影響著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1.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由於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學難度較大,很多音樂教師不願進行合唱歌曲的教授,另外,目前多數小學還沒有對音樂教育引起重視,音樂教師一般由其他教師兼任,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訓練和專業知識,很難發揮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也不願進行難度較大的合唱教學。
2.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堂中,由於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教師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都較低,無法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依舊採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這讓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利於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習興趣不強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合唱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唱准每一個音節,同時要求學生將不同的聲部唱出來,這需要多次進行練習。大量的練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進而產生消極的態度,磨滅學生合唱的興趣與熱情。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作用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嚴格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很好的氣息控制能力、音準掌握能力和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訓練氣息,可使學生的肺活量增強,演唱時學生對氣息與音節的良好把握,能夠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為使學生有較好的音準,教師就要訓練其咬文吐字,這能讓學生變得口齒伶俐。學生要想在不同聲部在演唱過程中有較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就要具備敏捷的反應與思維能力。因此,合唱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是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活動,能直接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培養,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定能構建其自身的審美心理,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合唱歌曲的旋律較單唱歌曲更為復雜,學生對合唱技巧與相關知識的掌握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從鑒賞合唱音樂出發,與學生一起對合唱音樂作品的唱法與技巧進行分析,並適時調整唱法,合唱過程中融匯了豐富的唱法與技巧。不斷提升合唱水平,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興趣。
2.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須依賴於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自身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引導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水平,採用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在合唱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應給予表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動力,讓學生的音樂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3.優化教學方法
音樂學科具有調節學生情緒的作用,所以,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不斷對教學方法加以優化,並促進音樂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及學生的特點,總結出與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方式,並應用到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將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慾望充分激發出來,以達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目標。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對於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合唱教學的感染力非常強,在音樂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合唱教學的方式合理運用,可以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④ 現代音樂演唱教學方法及步驟是什麼
一、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原則1、「從音樂中「提煉這一點也是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的核心內容。所謂「從『音樂中』提煉」,是指視唱練耳教學內容的素材應來源於實際作品,教師通過作品分析,將其中比較典型的、適合進行視唱或聽覺訓練的部分遴選出來,或簡化、拆分,或直接引用,成為訓練各種音樂能力的課堂教學內容。2、回「音響中」感知相比「從『音樂中』提煉」而言,「回『音響中』感知」,就相對容易理解得多了。是指在訓練過程中,還應讓學生聆聽實際作品的音樂音響,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整體音響效果中感知訓練的各項內容,並逐漸形成綜合感知音樂的能力。利用作品片段進行視唱練習時,也同樣需要參照實際音響進行邊聽邊唱的訓練,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的理解力和表現力。3、以作品內容訓練為主線在保留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加音樂作品內容的綜合訓練,並逐漸以此訓練為主要線索,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代替以往以單一聽唱訓練為主,脫離具體音樂形象的訓練模式。譬如在進行音高、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音樂要素訓練時,可採用音樂作品中的素材進行訓練,然後再將這些內容貫穿起來,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而達到發展和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的耳朵」的最終目的。這一點也是該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的原則之一。 二、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特點以實際音樂作品為依託的視唱練耳教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1、取材廣泛、難易均宜在選擇訓練素材方面,該種教學方法可選用的作品不勝枚舉。首先從音樂時期劃分上看,歐洲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直到近現代的印象派、現代派音樂,還有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都可以納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來;其次從音樂作品類型上來說,聲樂作品、器樂獨奏作品到管弦樂作品,都可以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指初級、中級、高級階段)有選擇性的引用進來,適用於整個的教學過程。 2、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兼容性強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通過對作品的音響聆聽,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辨能力和視唱能力,還可以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聽覺分析,從多個角度了解多種音樂的知識,輔助其它音樂學科的教學。譬如,我們進行和聲連接聽辨訓練時,不僅要聽出和聲的音位,還要聽辨每一個和弦的功能屬性,這是和聲學的范疇;又譬如在進行多聲部旋律聽辨訓練時,我們能感受到多條旋律存在一定規律的進行,並把這些用聽覺分析出來,這屬於復調學的范疇;再譬如聆聽作品完整音響時,我們的教學還需要對作品的段落結構進行劃分、總結,這又是屬於曲式學的范疇。而在進行視唱訓練時,學生參照的樂譜是未經改寫的原譜,它不僅包括人聲、鋼琴樂譜,還包括其它的其它樂器譜和管弦樂總譜。因此在進行視唱訓練的同時還熟悉了樂器記譜法、總譜讀法等方面的內容。還有一點就是,學生通過對音響的聆聽,作品內容的訓練,了解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作曲家的創作技法與音樂風格等,這同樣是屬於音樂欣賞的范疇了。因此,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音樂的耳朵」,音樂知識兼容性強時結合實際音樂作品的視唱練耳教學的最突出特點。 三、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意義1、輔助專業教學、為音樂活動打下基礎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無論是對於表演專業來說,還是對於創作、理論專業來說,都能起到輔助專業教師教學的作用,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具體說,視唱練耳課所教授的內容可以使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提高自身音準、節奏能力,還能在多聲部合作的諸多訓練中,體驗到樂隊合奏、合唱的真實的音樂表現,從而促進專業能力的提高;而對於創作專業、理論專業的學生而言,由於視唱練耳課堂上音響豐富,教學內容的安排又是從訓練到啟發性、引導性的進行分析,使他們在視唱練耳的課堂就能獲得專業課上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具有輔助專業教學,為各項音樂活動打下重要基礎的實際性意義。2、發展音樂感知,培養音樂審美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把「練耳」的范疇擴展到音樂的每個細節,深入的對作品進行聽覺分析。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從比較單一的聽唱訓練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知識含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音樂信息,這對於發展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無疑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和現實意義。3、與音樂同步並進,有利於學科發展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可以始終與音樂發展的腳步保持一致性。無論音樂發展到何種地步,只要我們教學的原則不變、教學核心內容不變,任何音樂作品都可以引進到我們的課堂,擴展我們的教學內容,增強我們的音樂能力訓練。這一點與視唱練耳學科的研究方向形成統一。因此可以說,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對視唱練耳的學科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四、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式在保留傳統教學方式的前提下,結合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視唱練耳教學需要有以下幾種教學方式的改變: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以播放實際音響來代替單一運用鋼琴輔助教學的方式,可以彌補教學內容中對音色音響訓練的不足,同時多媒體也是這種教學方法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譬如說,在旋律聽寫訓練時,可以選用某一作品中中提琴獨奏或主奏的樂句讓學生聽寫,要求學生用正確的記譜法記譜。這樣一來,不僅訓練了學生對音高、音色聽辨的能力,還能逐漸熟練不同的樂器記譜法。2、設計問題思路展開教學在教學中以提問回答或選擇的方式展開教學,是該教學方法的另一種教學方式。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面到點,按照聽覺的規律讓學生從陌生到熟悉音樂,再捕捉音樂中的細節。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掌握作品的內容。遇到比較復雜、聽起來較困難的地方,教師可列出答案選項,讓學生判斷。這樣既避免了教學形式的單一,又可以突出聽覺訓練的要點。3、採用作品原譜進行教學以往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時,涉及的作品樂譜基本上都是經過改編的樂譜,或是經過移調處理便於演唱,或是將織體簡化成鋼琴織體,便於用鋼琴演奏。而視唱內容也大多是以G譜號、F譜號的樂譜居多。那些移調樂器的記譜和管弦樂總譜卻極少使用。因此,結合實際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式就是要以原譜的形式進行讀譜視唱練習,訓練學生讀譜能力。 五、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在不同程度、不同階段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結合實際音樂作品訓練學生「聽」和「唱」的能力,需要分幾個步驟進行,以下就視唱練耳初級階段的聽覺訓練方法做一些簡單介紹:1、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的視唱練耳訓練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節拍、節奏和旋律樂句,並能模唱出來。以下,以英文歌曲《雪絨花》為例(見譜例1),著重 共用兩個課時 練耳方面 第一步:播放第一遍音響,播放結束提問一組知識性問題。(也可以在播放之前由老師直接講解)問題1:這首歌曲中國歌曲還是外國歌曲?問題2:曲名是什麼?第二步:在播放之前提出問題,並給出答案選項,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第二遍音響。(如果有問題回答錯誤,可在下一遍播放時再聽)問題3:這首歌曲的節拍是2/4、 3/4 、4/4?問題4:這首歌曲的速度是快速/中速/慢速?問題5:這首歌曲的旋律開始音和結束音分別是?中間都用了哪些音級?並排成一個音階。問題6:這首歌曲的節奏中最短和最長的音符分別是幾拍?第三步:播放第三遍音響,要求學生在鋼琴上彈出或是唱出旋律音高,並默寫下來。2、中級階段 以《阿尼特拉舞曲》為例 第一步:在播放音響之前老師先進行簡單的作品介紹,提出一組問題,要求學生在聽完第一遍後回答。一組一般性問題:問題1:該曲的調性、節拍、速度(包括術語和標記兩種)問題2:該曲的段落劃分?問題3:該曲的樂器編制?問題4:主題的節奏進入方式?問題5:主題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問題6:樂曲中用了哪種特殊的演奏法?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用課件的方式展示整個樂曲的結構圖(見圖例1),錯誤的回答由老師指正,在下一遍播放音響時校對。第二步:播放第二遍音響,提出一組具體問題。節奏類:問題7:主題旋律中最主要的節奏動機有(可多選): 問題8:樂曲中段的裝飾音出現在哪種節奏中?A、上題B選項的強拍 B、上題A選項的強拍 C、上題C選項的強拍D、上題A選項的弱拍第三拍問題9:與主題同時行的伴奏聲部的節奏型態有幾種?分別是?第三步:聽寫主要是將總譜中的主題旋律與和聲進行記錄出來。可用鋼琴簡化織體演奏,讓學生聽寫後再校對。 結語 以上,本文通過對實例作品的視唱練耳訓練的教學原則、教學特點、教學意義和教學方法的闡述,初步說明和論證了結合實際作品進行訓練的視唱練耳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希望能為今後的視唱練耳教學提供新的思路,為學科發展起到推進的作用。
⑤ 如何在合唱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
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里,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音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聽覺藝術。所以「當語言不能表達某種情感時,更雄辯的語言:音樂就「全副武裝」地登台了。再者,「音樂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樂之所以能感動人,也就是因為它有真實的感情。」 所以說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於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下面我就自己教學中點滴和同行們交流與分享: 一、音樂教學策略
1.德育與美育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遠遠超出藝術的范圍,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與美育是它的靈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完善的人格,音樂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2.生動與主動
「生動」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形式的生動;二是教學內容設計的生動;三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生動。只要一切
從學生出發,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訓練,也能變得生動而活潑。「生動」才能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對音樂的喜愛,才能產生大面積質量與效益。生動活潑的更高層次是主動發展。沒有主動性其生動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生動活潑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主動性是審美教育的主要特徵之一,沒有主動性就不可能產生美好體驗,音樂教學必須生動與主動。
3.傳授與創造
音樂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教師將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給學生 。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必須把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而創造力則體現更高的要求,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國外音樂教學體系都非常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的即興創作活動。而我們的音樂教 學過程中,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創造性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特徵,創造性要貫穿於審美教育的始終。
4.靜態與動態
傳統的音樂課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大都採用一般文化課的靜態形式,學生正襟危坐。音樂本身是非語義性的,體態律動學的誕生,使人們對音樂心理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動態更能喚起人的本能,更能觸發人的自由聯想,有助於人的創造意識和行為。靜態與動態的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是音樂課較為理想的一種策略。
5.單一與綜合
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有多種,主要為聲樂(歌唱)、器樂、欣賞、音樂常識與基本訓練。作為普及的學校 音樂教學,「綜合」是它的主體,而且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
「綜合」更為適宜。
二、音樂課基本教學模式研究的初步設想
1.我們對唱遊課進行了初步總結:①唱遊課教學打破了傳統音樂學科的單一性,採取音樂游戲、律動、歌 表演、集體舞、節奏樂等綜合性音樂藝術手段,提倡藝術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發兒童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為目的,以培養他們審美情趣為核心。實施唱遊教學,一方面為進入中高年級學習音樂打好基礎,一方面積淀為具備審美情操的基石,從而成為完善學生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②唱遊課的指導思想:「動中學,玩中學,樂 中學」,一切從學生出發。③唱遊課的相關策略:a注重興趣;b人人參與;c創設情景;d加強表現;e加入競賽 ;f即興創作。④通過歸納,初步形成了游戲教學模式:附圖{圖}這一模式從兒童的年齡特徵出發,讓兒童從游戲中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從游戲中去學習音樂,在游戲中引導他們進入音樂的殿堂,當他們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認識後,及時加以鼓勵,發展他們的智慧,啟發他們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從而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游戲模式既是唱遊課的教學模式,也是唱遊教學的過程,這模式中各環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層層緊扣,循環發展。這一模式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 ,還可引伸到中年級。⑤唱遊課教學評估,採用「音樂樂園」、「小小音樂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表現能力、 審美情趣進行測試,並評定「優、良、中、差」。
2.小學的中、高年級,由於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學內容的增加,教學模式可以從低年級的游戲模式 逐步過渡到游戲、活動模式→活動模式: 導入→活動→創作→表演、評議 「導入」包含復習及基本訓練,如節奏游戲、聽覺訓練、識譜練習等。「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教的
主導作用及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應隨著年級的遞增而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通過學生的分組學習活動,逐步擴大培養學生的自學、感受、體驗音樂的能力。「創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去進行創作,包含二度創作及一度創作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作」還應在「 導入」及「活動」中得到體現。「表演」、「評議」是指將創作進行交流匯報,並進行評議、評價。
三、在音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情。
在音樂課程改革進程里,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作基礎,那我們的教育活動很難維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現代教育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決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你服從的關系,而是互助平等的關系,認識到這一點,在工作中我時刻注重自己與學生間的關系,而不是讓學生望而生畏。無數事實表明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 ,首先了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必須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樣,在這個基礎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就比較容易找到通向學生心靈的世界窗口,從而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學生的心靈之門不總是敞開的,特別是對他們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師,常常在心靈的門口設一個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實感的心理活動流露出來,要突破這一崗哨,架起師生之間的橋梁最好的辦法是和學生一起參加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一起唱歌、一起音樂創作、一起創編填詞、一起排練節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討問題及交流等等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變得無拘無束,這時他們的心靈崗哨不知不覺地撤掉了,師生之間成了無話不談地好朋友。
四、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這不同於空洞的政治說教,也有別於生吞活剝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根據我國的國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作品。首先需選擇思想性、藝術性的歌曲或樂曲,如《愛我中華》、《龍的傳人》、《精忠報國》、《歌唱祖國》、《祖國慈祥的母親》、《我是中國人》、《紅旗頌》、《紅旗飄飄》等等,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華夏優秀民族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體驗音樂作品中,感受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在申奧成功的時刻,全國上下人民歡呼雀躍,歡聲笑語,充分利用音樂的教育功能,奏響愛國主義旋律,這就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五、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文學常識提高文化素養。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如教授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借引用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斗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在欣賞馬思聰的《思鄉曲》時,我把台灣詩人餘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用借
助多媒體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思鄉曲》,一邊朗讀《鄉愁》。名曲配名詩,可謂是珠聯璧合。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溫故了這首著名詩篇。再如欣賞樂曲《陽關三疊》的同時,配上王維的詩歌《渭城曲》,音樂與詩歌的結合可讓學生在了解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採用對比方法,加深學生對音樂意境感受,這種做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熏,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當前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積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對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是難得機遇下的挑戰。顯然, 過去單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質量,如何把握整體的質量與效益,需從音樂教學的結構入手,從教學模式上進行研究,即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在現代音樂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音樂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關的音樂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等。
在音樂教學中,要達到情境交融,美在其中,是當前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花兒開放需要溫暖的陽光一樣,
學生情境交融,美在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真正的意境,這個義務也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
⑥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滲透合唱教學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⑦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課中的合唱教學
今年小學音樂課中的合唱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熟練的基礎上,然後安老師的大牌來唱
⑧ 求大合唱的技巧和注意事項!急!!!
-------合唱是最自然的聲音,而身體便是創造這悠揚樂章的樂器,也正因為合唱的訓練不需要過多的硬體設施,所以一般學校要成立合唱團是比成立其他音樂性社團容易的多,但這並不代表合唱團的成立不需要費太多心力。歌唱時,身體必須結合正確的共鳴、呼吸及聲帶振動才能唱出優美的聲音,但也因為人體是具有生命的,隨著音域高低起伏,每一個發聲器官皆會產生一些既細微又靈敏的變化,這樣抽象且微小的變化,更增加合唱學習的難度。因此,如何正確運用身體各部位、如何協調各發聲器官,使其相互配合,讓靈巧的聲音更淋漓盡致地揮灑,便成了教導合唱團團員最重要的課題!以下便就合唱教學與合唱技巧二部分加以說明,希望藉此能讓大家對於合唱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一、如何選出適當的合唱團員
慎選適當的團員是成立合唱團的第一要件,有適當的團員可以使練習的過程事半功倍。在選擇團員之初,老師應先做學生檔案,內容要包含學生姓名、班別、學過的樂器、視譜能力、是否參加過音樂社團等基本背景資料,以增加對學生音樂程度及音樂興趣的了解,這些都可作為篩選團員的參考資料。接著,當然就是要仔細聆聽每位學生的先天音色及相關的合唱基本能力,如:聽力、音感、節奏感、咬字等,此時可選擇一首有大跳的曲子的片段,來檢視學生是否具自然換聲的能力,或者利用一些簡單的發聲練習聽聽學生的音色、音準及將來可能適合的聲部。最後,在正式決定人選時,除了上述有關合唱基本能力的考量,還要注意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生才能體會合唱帶來的喜悅,也能在過程中更投入、更持之以恆。一般而言,在合唱團中對合唱有興趣的團員越多,練習的氣氛會更好,合唱團的整體程度也越容易有所提升、不斷進步。
二、合唱訓練基本概念
在合唱訓練之前,要先建立幾個有關合唱的概念,這樣會讓整個合唱訓練的架構更清晰,老師也能更清楚知道如何有次序的進行訓練,以及訓練過程需要包含的面向有哪些。
(一)認知 Intelligence:
包含合唱相關的背景知識,如:基本的發聲構造及技巧、呼吸法、共鳴區與聲部特色、樂曲賞析…等資料,團員必須先具有這些相關的資訊,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合唱能力,也就是由知道如何做進而去摸索、體會,直到實際做到。
(二)模仿 Imitation:
人在學習許多事務時,都需要藉由模仿的過程而來,尤其是合唱這種比較抽象的技巧,如果沒有時常提供好的示範,團員可能無法體會理論上所言的方法及要求;相反的,老師若常能提供好的合唱示範,學生便自然而然會去模仿,這樣能減少學生自己盲目摸索的時間,並在無形中找到正確的發聲方法,發出與老師相似的美妙聲音。
(三)想像 Imagine:
誠如上述所言,合唱是一種以身體為樂器來發聲的技巧,這是相當抽象的一種概念,很多時候,身體的動作都是靠我們的想像來達成的,在發聲時更是如此。例如,練習跳音的時候,要強調肚子充氣、維持及跟著節奏瞬間彈跳,這時可以讓團員想像是在充滿冰淇淋的桶子中挖冰淇淋,充氣的肚子就如同充滿冰淇淋的桶子、氣則是冰淇淋(此時可跟學生強調,桶子內一定要有冰淇淋,才能進行挖冰淇淋的工作,也就是肚子一定要充飽氣),而往上挖就是瞬間彈跳的感覺,這樣的形容,可以讓學生更易理解老師的要求是什麼,也容易去嘗試、提醒自己做到。
三、合唱練習過程:
合唱團的練唱通常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時間的安排如下:
(一)暖身活動:
合唱是用身體來發聲,所以就像所有的樂器都需要 warm up一樣,唱歌前也必須讓身體的運作達到最佳狀態,才能發出更悅耳的聲音。通常我們會利用一些小技巧讓團員熱身,並且進入狀況:
1. 以簡單的肢體柔軟活動或是小游戲來進行:
如轉頭、繞肩、甩手、轉腕、扭腰等,如果場地及時間允許,也可讓團員嘗試操場或是跳繩等較劇烈、大動作的活動。小游戲則可讓團員作簡單的帶動唱或是玩動物模仿游戲。
2. 呼吸練習:
將訓練呼吸的一些教學方法或動作,獨立出來當作暖身活動,不但能讓身體暖和,也可以讓團員的呼吸方 式更正確、更習慣。
(二)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讓團員先熟練歌唱的方法,做好確實的發聲可以讓練習曲子時,更省時省力。發聲練習的重點是可預備專注力、預備聲音、可聽自己及別人的聲音、訓練學生自己調整聲音及調整身體(肌肉、姿勢…)建立合適的呼吸習慣、可達到母音發音的統一、可知道旋律與和聲上的音準、配合合唱曲的需要發展發聲法.......等。
1. 一般發聲練習
2. 跳音練習
跳音唱的訓練可以鍛鍊丹田推氣的效應。首先必須在吸氣時腹肌最容易放鬆的時候,先學會放鬆橫膈膜,然後練習瞬間推氣發聲,如此一個音一個音逐步抓住「放鬆推氣」的要領。
3. 三部發聲
(三)音感訓練:
有好的音感可使團員更正確的唱出音高、不易走音。進行音感訓練時,教師可藉由彈奏不同和弦,讓所有團員分辨;或者也可在三部發聲練習時,只彈奏某一部的音,讓團員練習去找音,促進音感的加強。
(四)歌曲教學:
進入歌曲教學前要留意學生是否已能正確把握發聲技巧,而歌曲教學應注意『循序漸進』,分部練習可透過以下步驟:熟悉曲調→各聲部合唱調整音量之均勻→曲子表情的強調與修改→整體音樂性的呈現。
要能利用我們的身體唱出優美的歌聲,必須有多方面的配合,
其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有: 呼吸 、 發聲 、 共鳴 、 姿勢 等幾個部分。
一、呼吸
歌唱時的呼吸法,並非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學習與訓練,才能在唱歌時隨心所欲的應用。一般而言,唱歌時的呼吸稱為『腹式呼吸法』又稱『橫隔膜呼吸法』。使用腹式呼吸吸氣時,我們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將氣吸的深沉一些,直到充滿整個胸腔及後背,且要感覺到橫隔膜下降、肋間外肌打開,此時肚子會稍微往外撐開;呼氣時,則橫隔膜回覆到原本的位置、肋間內肌往內,肚子微往內縮。使用腹式呼吸應特別注意避免太用力且肩膀不可提高,吸氣時不可有雜音,老師要隨時糾正錯誤。一般常用來讓學生練習、體會的方法有:
(一)先以嘶聲吐氣,待氣全部吐光後快速吸氣,此時的吸氣動作便是正確的腹式呼吸。
(二)晚上睡覺或平躺時的呼吸,就是身體最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讓學生特別去體會那種感覺,並練習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除了學會運用正確的呼吸方式,在合唱中更重要的是要讓氣流穩定的唱出,我們可用下列的方式讓學生練習:
(一)吹小紙片:讓紙片維持同一角度,看能吹多久。
(二)准備吹蠟燭:讓學生想像要吹熄一根蠟燭,但要求氣息平穩,10秒才吹熄。
除了上述抽象的方式,一般我們會以長音訓練氣息的穩定性及音量的平衡性,如在發聲時從高音D起一個音一個音往上唱,並尋求平順、輕松、純凈的聲音,一開始不要求太大的音量,待做出音質優美的基本要求再逐步放出音量來。
二、發聲
喉嚨中的聲帶,由於身體內所吸進的氣,經胸腔振動聲帶而發聲,這就是發聲最基本的原理,但人身樂器有別其他樂器,它是活的、是柔軟的,同時還兼具有歌者與樂器兩種角色,因此,發聲時必須要正確使用身體,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唱出最優美的聲音。
正確起音時要注意:
1.先預想好母音、音高、力度與音色。
2.做好呼吸。
3.身體展開空間,使聲帶振動與共鳴結合。
4.讓氣流經過。
5.母音在聲帶上。
這里需特別留意的是,聲源永遠在聲帶上,且請小朋友體會將聲音放在聲帶前端來唱的感覺,因為如果將聲音放在聲帶之後,聲音就會顯得較暗啞、缺乏亮度,而且身體空間一定要永遠維持,就像是要展翅飛翔的小飛俠,尤其在高音時更要繼續擋氣,腹部向內、向上推氣,才能唱出好聽的高音。另外,一定要提醒小朋友,聲帶不需太過用力,因為它只負責振動,產生聲源,若要讓聲音更響亮的傳出去,靠的是身體的共鳴,也就是足夠的身體空間。此外,舌頭位置與口型也會影響音色,通常在合唱時會要求團員的舌頭及軟口蓋都要隨音高做適當變化,但最大原則是不可以擋住氣的前進。最後,可讓團員用ㄨ聲模仿一陣風吹過的聲音,此時身體的自然應用,會最接近上述的做法,而且也能體會身體整個空間打開的感覺。
三、共鳴
發出聲音後,必須要藉助共鳴才能使聲音更有厚度、更響亮,尤其是低音部分胸腔共鳴要更多些。在合唱的訓練中必須讓團員找出整個音域中每個音的最佳共鳴位置,並且應用於所有曲子的演唱中。
尋找共鳴常用的方法有:
(一)閉嘴唇發m的音,注意口腔中要留有空間,此時整個口腔都會感覺麻麻的,然後可以嘗試將嘴巴張開發出『ㄇㄚ』的音,但不要讓共鳴的感覺消失。
(二)讓團員成90度敬禮的姿勢發聲,此時整個臉也都會有共鳴的感覺。
(三)用『ㄋㄩ』來發聲,是最容易發出共鳴聲音的方法,在練曲子時可先讓學生用『ㄋㄩ』一句一句的唱,再套上歌譜或歌詞,以找到最佳的共鳴點。
(四)用『ㄨ』模仿發出風吹過的聲音,因為身體的空間打開了,整個共鳴會達到最高點。
談到共鳴就要討論到聲區的問題,很多兒童合唱團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演唱時,聲區的轉換較難掌握。所謂聲區,指是聲音在生成及共鳴的過程中,由於振動及鳴響的方式不同,而產生不甚相同的音色,而予以適切的劃分。為了教學需要,在不同音高區域間,先予以適當的、有所區別的唱法運作,可分為胸聲區、中聲區、頭聲區及上頭聲區,且越高音頭聲越多、越低音胸聲越多。但最終的目的仍以達到『統一音色』,唱出優美音質、沒有聲區境界的美聲為理想,而且發高、中、低音間聲音的運作應該是一貫的,聽起來最好不要有區域分別,或有關卡阻礙的情形,演唱中聲區的轉換應以氣及身體的空間為支撐。
四、姿勢
正確的姿勢可以使歌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合唱時相當強調身體的直立,因為人身體豎直時,聲帶在中間整個身
體都是氣柱,發出的聲音會較好。所以,在合唱訓練時一定要要求團員不可彎腰駝背,要養成良好的姿勢。
(一)站姿:
腳一前一後重心在中間,膝蓋放鬆微彎,後背不要過挺,脊椎向上提升背部寬廣、下腹收縮、伸直腰椎, 如有人由頭部將你提起般。另外,胸部要處於舒適的高位,不能垮下來,胸腔是擴張的、有空間
的、有浮力的。
(二)坐姿:
亦是上向伸展,頭部主導,背部向上伸長。
⑨ 如何有效開展二聲部歌曲教學方法的
合唱的表現力要比齊唱豐富得多,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覺,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排除干擾的堅定信念, 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二聲部合唱歌曲從小學四年級課本中已經開始出現,但由於學生慣於單聲部歌曲演唱,所以一開始訓練時感到很不適應,其主要原因是互受干擾和影響,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知識技能的教學和訓練,甚至教學內容都未能完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二聲部歌曲教學。本文就如何有效開展二聲部歌曲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 二聲部 有效教學
一、二聲部歌曲教學的意義
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培養少年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更能通過合唱的學習訓練陶冶情操,拓寬音樂視野等。
新的《音樂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師應重視二聲部合唱教學,堅守「音樂課「這塊陣地,從二聲部合唱練習入手,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而努力。
二、學生對二聲部歌曲的態度
學生喜歡唱歌,但是不喜歡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對於二聲部歌曲的興趣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樂一直占據著他們心中的重要位置,學生聽到的都是成人的通俗歌曲,少兒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別說優秀的合唱作品了,學生除了在音樂課上能夠聽到合唱,其餘時間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樂「彌漫性」的影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喜歡合唱?
三、現在二聲部歌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教材雖然在合唱的聆聽及學唱方面予以重視,體現了合唱教學的重要性,但音樂老師和學生受自身音樂素養的影響或者個人喜好,對合唱教學不夠重視,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參差不齊,二聲部合唱歌曲 的第一聲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調比較順暢,音區又較高,學生容易唱,而第二聲部往往正好與此相反,這就使合唱教學常常因第二聲部唱不好而失敗。 唱著唱著會變成一個聲部,還有一部分學生會捂著耳朵唱,兩個聲部都大聲唱,企圖壓倒對方,從而兩個聲部都會跑調,或者總是望高聲部跑。
四、教學的一些嘗試,讓二聲部歌曲在課堂中有效開展
(一)從欣賞開始找到學習的起點
我首先從欣賞優秀合唱作品入手,培養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給學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觀看著名合唱團的演出,甚至把我校合唱團同學的現場演出碟片給學生觀看,用身邊熟悉的同學激發他們的興趣並巧妙啟發,精心誘導,讓學生在聽賞中盡情感受二聲部效果,建立和聲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較之齊唱歌曲增添了和聲要素,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合唱的功能和情韻。
(二)寓教於樂,注重教學方法
1、學習歌曲前輕松愉快的進行訓練
把合唱隊里的一些常規訓練放入課堂,首先要做的是「放鬆」。合唱隊站好兩隊之後,後面的同學依次給前面的同學從頭頸、背到腰進行捶打敲擊,並隨著老師一起做各種姿態有趣的「體操」。這種活動的目的是放鬆精神。老師帶領學生兩腿分立,用力喊出聲音,其目的是鍛煉橫隔膜,使腹部有彈性。在音樂課堂上,這兩個練習練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學生緊張學習得以放鬆,為唱歌做准備,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增進團結與協作意識,既新鮮又有趣。學生頸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鬆,心胸舒展,精神愉快。為學生創設一種較為寬松的氛圍,使他們感覺既是在學習,又是在娛樂。調動起學生的興奮點,對於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都是大有益處的。課堂上,要讓學生在放鬆中激起對合唱的興趣。比如「聞花香」一樣做深呼吸練習;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鬆下巴等等。另外,讓學生將白聲和有氣息控制的高位置的聲音進行比較、分析、鑒別,以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概念。在輕聲歌唱時,要求注意音色、節奏、聲部的和諧,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的歌唱。
2、練唱方式力求多樣化。
剛接觸二聲部歌曲的學生還難以體會到和聲產生的美感,加之二聲部練唱花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學唱方式過於單一,學生興趣難以持久,教學可能事倍功半。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練習。除了分部齊唱外,還可採取小組對唱、二人重唱、師生合唱等多種形式,沒唱的學生也就有機會聆聽演唱效果,提高鑒賞能力。這時可以借用錄音機這一教學用具,把學生的演唱錄制下來,教師指導他們自己聽聽,找出不足之處,在以後的練習中加以改正,不斷提高。
(三)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我學習
我在平常的教學中,把學生有意識的分成紅黃兩個組,每節課設計一些簡單的二聲部練習曲,讓學生分組唱各自的不同聲部,讓校合唱團成員帶領,自主完成各聲部的初步學唱,比一比哪組唱得又快又好。就這樣慢慢培養學生的二聲部合唱能力。
(四)「先入為主」學習二聲部歌曲
有一首義大利二聲部合唱曲《大家來唱》,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接受起來還是比較難的。學生最難接受的就是第二聲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聲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打破學生對二聲部的「恐懼感」,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先入為主」的教學方案,直接進行第二聲部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用的這種打破常規,出其不意的辦法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五年級歌曲《晚風》,第一聲部根據這個班級孩子的識譜能力高低 ,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空間交給孩子,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學第一聲部,教學效果也有了,學生在快樂中掌握了歌曲。
(五)運用多種形式學習二聲部歌曲
1、利用口琴幫助學生學唱二聲部歌曲。
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時,由於學生不能很准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在教學
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而口琴這個學具卻能引導學生把握好音準和音程。如教學《蘋果豐收》二聲部歌曲時,先讓學生分聲部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後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個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有步驟的過渡。合唱的音準問題,大都比較好得到解決。
2、分角色化進行二聲部歌曲演唱學習
二聲部歌曲的學習可以根據歌曲內容設計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學習不同聲部的演唱。如五年級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中,設計成母子的音樂游戲,四年級歌曲《柳樹姑娘》中,根據歌曲的內容加入舞蹈、打擊樂和道具(綠色的柳條),用以創設獨特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輕松學習歌唱。
3、運用柯達依手勢引導學生練唱
在合唱中,教師用柯達依手勢法引導,讓學生找准音程的音高,達到和諧的和聲效果。另外,還可用鋼琴彈奏二聲部旋律,起到加強二聲部音量的作用。
4、根據歌曲難易情況適當增減難度
有些二聲部歌曲有一些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五年級歌曲《我怎樣長大》的教學中,可以把每句的第一個音的三度改為同度,相對降低難度,讓學生比較容易的進入學習。
二聲部歌曲的有效教學,需要我們音樂教師扎實的專業思想、較強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合唱作品的改編能力、學生練聲曲的寫作,以及敏銳的聽辯能力和更高層面的聽賞能力、熟練的合唱總譜閱讀能力以及音樂的記憶能力、熟練掌握聲樂知識和技能、較高的鋼琴伴奏水平及縮彈能力、掌握嫻熟的指揮技能、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具備基本的音樂美學知識……
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更需要以滿腔的熱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讓我們相互借鑒成功經驗,豐富教學經驗,從而使我們的二聲部合唱教學以嶄新的模式面對我們的學生,實現知識技能與審美教育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