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作方法有那些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遊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於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於: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實生活,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像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准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准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徵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裡以及他們的活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特徵是什麼,說明什麼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閱讀文章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廣泛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採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廣泛閱讀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麼表現的,結構是怎麼安排的,語言是怎麼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
「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
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寫作的同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錶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於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4.要重視修改文章
多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但每次練習之後,還應該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一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一點的事,考慮一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一次,疏忽和錯誤更是難以避免。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這是因為,我們在修改作文的時候,總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來加以彌補和改正。一般說,人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視的。我們在這種「十分重視」的情況下來修改文章,就能比較容易地、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從而從反面增長寫作知識。
修改文章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首先,從表現主題的方面來看。主題表現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應該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題與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
接下來,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點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有一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哪些地方應該突出一點,哪些地方應該刪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問題為止。
最後,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夠重視,進行認真的修改。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
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說基本上結束了。
要掌握思考過程的基本知識
1.學會把握事物的本質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的,即使同一類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我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們就無法分清和認識我們的世界;只有透過這些現象,抓住他們的本質,我們才能從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間的區別上,認識世界上的各種事物。
讀書和寫文章也是這樣,一開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總是一些紛繁的現象(人物、景物、事件等)。這就需要我們從這些現象出發,找出它們共同的東西,也就是它們的本質,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讀懂或寫好一篇文章。
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呢?一般來說,主要應該注意兩點:第一點,面對單個事物的時候,不要僅看它的表面現象,還應該看一看它到底說明什麼,能說明什麼,一般就是這個事物的本質。比如,一個同學在家裡寫作業,這時客人來了,於是他放下筆,讓客人坐,並給客人端來了糖果。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們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覺得這事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地想一下,問一問它到底說明什麼,就會發現這事雖小,但它卻說明了這個同學講文明懂禮貌的本質。第二點,面對諸多事物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被這些現象所迷惑,而應該從它們之間找出內在聯系。這內在的聯系,就是這諸多事件的共同本質。比如,有這樣兩件同一個同學有關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給同學講數學題,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個盲人過馬路。這兩件事,從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但是我們認真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兩件事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即都體現著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這就是這兩件事的共同本質。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為這時我們獲得的,基本上還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現象,還沒有從這些現象中找出本質的東西。我們還應該思考或者閱讀,找出事物的本質,並將本質與現象結合起來,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文章,得到深層次的知識。寫文章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不能根據頭腦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筆來就寫,而應該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找出這些材料的共同本質,也可以說是提煉出主題。然後,根據主題的需要來安排組織材料、結構文章。這樣,才能為文章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質,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們應該在讀書、寫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使自己在實踐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壞,關鍵取決於思考過程。思考得全面透徹、有條有理,文章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寫起來也不會很吃力。如果思考過程進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寫的時候再賣力氣,文章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而且往往會出現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思考過程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過程達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質之外,還應該注意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正確的思維方法,不但能使我們的思考沿著一條正確的軌道進行,避免走彎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較短的時間內思考較多的問題。比如,在提煉、表現主題的時候,能自覺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思維方法;在提煉、表現人物的時候,能自覺運用開掘和生發的思維方法;在具體描述的時候,能適當運用形象思維、判斷、推理等方法,無疑要比不講究思維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Ⅱ 寫作方法有哪些啊
1.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
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Ⅲ 寫作的好方法是什麼
a 聯想法 有些事物,孤立去談,易平淡、枯燥,如果展開聯想,由這個事物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個事物,在它們的相互聯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徵,發掘事物的本質,這樣不僅可以使議論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變得活潑而開闊。 除了古今聯想以外,還可進行類似聯想(有相似的特點或本質)、對比聯想(有相反的性質)、因果聯想、連鎖聯想等等。
b 分類法 看到比較抽象的論題,籠統地談,議論就很難展開。 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將所要討論的事物分一分類。比如對「友誼」一詞,我們並不陌生,但難以深層論述。這時,我們可將不同類型的友誼分一分類,這樣就可打開思路。 友誼,按不同時代,可以分成「伯牙摔琴」、「桃園結義」式的反映封建倫理道德的友誼;「基督——博愛」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友誼;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典範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友誼。 按不同的目的,可以分成為了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利益而建立的友誼,為了階級、國家、民族的利益而產生的友誼。 按不同的性質,可以分成在共同的奮斗中,互相深刻了解建立起來的友誼;在一起吃喝玩樂中,互相吹吹拍拍建立起來的「友誼」。 按不同的內容,又可以分成,在你工作遭受挫折時給你幫助,生活遇到煩惱時給你安撫的友誼;在你一帆風順時給你捧場,在你自鳴得意時為你叫好的「友誼」;「患難相共、生死相托」的友誼;「利則相攘(偷竊)、患則相傾(坑害)」的「友誼」;君子之間「淡淡如水」的友誼;小人之間「甘言如飴」的「友誼」…… 有了分類,可供議論的內容一下子變得豐富多了。分類,不僅打開了你的思路,而且使你看到了問題的深入。由此看出,分類法是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認識事物的性質,把那些抽象的論題具體化的一種方法。
c 層遞法 是一種把論題加上其他成分,進行變形思考的方法。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如果只就這個概念來談就很容易使議論空泛、不深入。這時候,可以考慮採用「層遞」的方法,縮小議論,使文章層層深入。 層遞法可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增加定語,隨著論題不斷增加定語,文章的思路便不斷向前發展,議論的范圍就不斷集中到更小的范圍之內。比如《談奮斗》這樣一個題目,第一層可以泛談「奮斗」,第二層增加成分,談「青年的奮斗」,第三層繼續增加成分,談「二十世紀中國青年的奮斗」;另外一種方式是擴展論題內容,把一個抽象的論題具體化,從而使文章思路更開闊、論述更全面。比如《論學習》
d 闡述法 即在論證過程中對論據進行闡明、解釋,把論據中蘊涵的藉以證明論點的內容揭示得更鮮明、更充分。可藉助於這一方法打開思路。 例如,鄧拓的《不要秘訣的秘訣》中,曾引用南宋人陳善在《捫虱新話》中的一段話來論證讀書不能求助於「秘訣」,而須自己下功夫: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接著作者作了如下闡釋: 用現在的眼光讀這一段文字,也許覺得他的見解很平常。然而,我們要知道,陳善是南宋淳熙年間,即公元十二世紀後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人。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要體會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實質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說要體會古人用心處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這樣,他還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並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你看他的這些主張,難道不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主張嗎?他的這個主張,過去很少有人注意,因為他的聲名遠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據自己讀書的經驗而提出了這種主張,我想還是值得推薦的。 作者通過對一段文言文的闡釋,藉以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我們也可以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觀點進行條分縷析的闡述,以使觀點鮮明、突出。
e 反彈琵琶法 對於有些似成定論的問題,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你就發現未必恰當。這就需要我們拿出破舊立新的氣魄,推翻傳統的看法,提出新的見解。這種逆向思維出新意的方法,我們稱之為「反彈琵琶法」,它可以打破陳舊觀念,使新的觀念出台。 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名言,似乎是不可移易的真理,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個觀點意在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但外因總是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條件下這句話是不對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寫出《近墨者未必黑》這樣的文章,來闡明我們的觀點:每個人都應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過你在運用反彈琵琶法時,要注意不能刻意地標新立異,而沒有事實根據,那樣就不是思路的創新,而成為嘩眾取寵了。
Ⅳ 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寫作能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提高寫作能力的先決條件是提高理論水平,如強文學修養。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是什麼?是不斷豐富自己的生生活,掌握必要的規律和方法。提高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是什麼?多讀,多寫,加強基本訓練,掌握寫作基本功。什麼要多讀?怎樣多讀?多讀,一、不僅能擴大眼界, 豐富智慧、增長才幹,而且還能架起知識的橋梁,走向成才的彼岸。讀得少必然造成才疏學淺,孤陋寡聞的朦形狀態。二、從長遠觀點看,多讀又是深造的需要,好多世界知名學者在學習上都是經歷了博覽群書的階段而後達到專精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廣博深厚的積累,要在寫作上取得卓有成效的造就是困難的。多讀,①要精讀名家名篇,魯迅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只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貪悟。②要以「讀書不放一字過」的精神去吸取營養,從字詞句章到表現手法,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點,都必須細心揣摩,反復咀嚼,做到不但「知其旨」,而且「知其善」。③要邊讀邊思。「學而不思則罔」,要把別人文章中的精粹變為自己的營養,就必須認真思考。④要邊讀邊記。人的記憶力不可能持久,彌補這一不足的最好方法是邊讀邊記。一個警句、某一哲理、偶有心得都應隨手記上,堅持下去,就能得到個「高品位」的知識。⑤要做一些必要的背誦。背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可鞏固記憶、加深理解、有助於掌握寫作特點和規律。⑥要多瀏覽.只求精不求博,就不能領略「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奇景,就會一葉目障不見泰山。有計劃有選擇的閱覽,能開闊眼界,吸收多方面的營養得到多方面的借鑒。▲為什麼多寫?怎樣堅持多寫?讀是手段,寫是目的。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讀是輸入,吸收,寫是輸出、表達,但是,從讀到寫要有一個轉化過程,這轉化條件就是堅持持之以恆地多寫、多實踐。否則,讀得再多,也不能提高寫作能力。怎樣多寫?①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做到人能一之,己能十之;人能十之,己能百之,就可熟能生巧,左右逢源。②要多寫耳聞目睹的事物、眼前的各種現象,現實生活中的點滴感受。③要多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近水知魚性,居山識烏音」,只有熟悉自己所寫的事,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④要結合工作寫好指示、總結、報告等樣式的文體。⑤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寫作的基本功是什麼?寫作是精神產品的生產,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攝取生活、藝術加工和書面表達。這三個階段概括地說就是認識生活、表現生活。因此,寫作的基本功就是認識生活和表現生活的能力。 具體地說,這些能力是觀察能力,感受能力,采訪能力,提練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和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