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藝術分析的方法

藝術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21:12:27

Ⅰ 所有藝術的欣賞方法有哪些

美術鑒賞這門學問改變了人們的觀看方式。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欣賞一般局限於感知、想像、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
而鑒賞是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
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准,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要在文化情境中來認識和理解美術,「情境」,即指影響各個時期美術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種思想、觀念,都與藝術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的影響有關。
感悟鑒賞: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社會學鑒賞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這些因素不是單靠表面的觀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會學式鑒賞的核心在於探究、追問,了解作品的主題,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並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積累一定的知識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比較式鑒賞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據這些形式方面的差異也可以引導我們去尋找原因,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會的因素了。至於具體對比哪些內容,還需要依靠感覺的指引,所以比較的方法其實是幾種鑒賞方式的綜合運用

如何運用美術鑒賞的5個方法去分析藝術作品

首先藝術鑒賞始終飽含著鑒賞者的情感。藝術作品充滿著藝術家傾注的情感,在藝術鑒賞過程中,首先要體驗到藝術作品中所含的情感。為作品的傳達的情感所打動。接受作品。
其次,在藝術鑒賞過程中,鑒賞者不能消極的刺激,而興發情感而去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接收作品。第三。通過鑒賞者的聯想想像,可以使藝術形象更加豐富,生動完滿,我國傳統的藝術作品。這創作時總會留下。大量的想像餘地在鑒賞作品時,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審美習慣。通過想像聯想將作品提供的信息在頭腦中構建的十分豐滿。
最後。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對於建廠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鑒賞者必須切身體驗不能只感覺表層的審美愉快。真正領略藝術的真諦。

Ⅲ 藝術的幾類主要研究方法

問題是「藝術學理論」首先要面對的是藝術作品,不是直接的理論。那麼,當他們或我們面對藝術作品如何研究它們,如何詮釋它們,並進而上到藝術理論的高度,這就涉及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論研究的方法問題了。

一、綜合藝術實踐經驗

如何理解「藝術學理論」我們無法繞過它建立的初衷。張道一先生從南京藝術學院調到東南大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藝術學」這門學科。他認為『『我國的藝術研究一直停留在分類地進行,缺乏整體的宏構。」mP4)無論是從學科,還是現實藝術研究的狀況,都缺乏一個統攝藝術的理論體系和專門探討、研究這門學問的學科。基於這個現狀和認識,張道一先生提出了「應該建立藝術學」的構想策略。誠如張道一先生指出:

「對於藝術的宏觀考察,整體研究,綜合地探討它的共性和規律,作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進行配列設施,在藝術教學中則一直闕如。在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的專業目錄和國家學科目錄,就成了一個缺門。譬如說,在學科目錄中『藝術學』屬於『文學類』但只是作為『一級學科』的總名,用來概括音樂、美術、戲劇、電影、舞蹈等『二級學科』(專業),而缺少實在的『二級學科』的『藝術學』這樣,對藝術進行宏觀的、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就無法定位。

這里張道一先生已經把構建「藝術學」的目的講得非常明確了,並率先於1996年在東南大學開始招收全國首屆『『藝術學」博士生。這就是「藝術學」建立的目的和意義,是構建『『藝術學」的初衷。

2011年升級為大門類的藝術學,把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更名為今天大家稱謂的「藝術學理論」,避免了與大學科門類『『藝術學」名稱重復,並升為一級學科。名稱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它的性質。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與今日的「藝術學理論」本質上完全一致,科學目的、任務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自從藝術學理論成為『『大蛋糕」以後,全國各高校紛紛申報藝術學理論碩士點和博士點。就目前高校申報成功的博士點情況來看,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申報成功數為18個點,居藝術學下的一級學博士點最多。為何一下增加了這么多的藝術學理論博士點,這是非常怪異的事情。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就明白其中的「奧秘」了:其他一級學科都有藝術創作實踐學科支撐,也有本學科的史論支撐。藝術實踐需要很多的優秀藝術作品,如國家級別的獎、大展、演出等藝術作品,來支撐申報碩、博學科點。這些藝術作品一時半會是弄不出來的。譬如五年一度的全國美展,誰也沒有本事馬上得一個金獎,就是早期_年_度後又改為一年二度的「梅花獎」,也不是誰想評就評得上的。這需要『『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磨礪。這些有藝術實踐要求的科學,藝術作品支撐學位點的申報很重要,沒有藝術作品的支撐,學科點是拿不下來的。當然本學科的藝術史論也是很重要的理論部分。那麼,唯獨不需要藝術作品而全憑藝術理論支撐申報的「藝術學理論」碩、博點,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即申報的成果材料是否屬於藝術學范圍內的理論研究成果,非常值得質疑。因為一些申報碩、博點的成果,多是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成果。有的高校甚至就是以文學院的名義申報「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居然也成功了。這種亂象就給「藝術學理論」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和混亂。

從學理上講,文學屬於藝術的范疇。但是從當前的學科上講,文學與藝術學各屬於兩大門類科學。而且從學科內部范疇的確認中,藝術學下屬的是美術、音樂、舞蹈、戲曲、戲劇、電影、電視、曲藝等等視聽感覺系統的藝術種類,並不把文學包含在其中。藝術學理論也是對這些「藝術種類」進行綜合、宏觀、整體的理論研究,討論藝術規律和原理性的問題。張道一先生把藝術的理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藝術的技法理論;第二層次是藝術的創作理論;第三層次是藝術的原理性理論。

Ⅳ 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

藝術手法主要是誇張、象徵、擬人、神化、變形、怪誕、想像等。

1.簡介:

(一)誇張。誇張即誇大,言過其詞。作為修辭手法,誇張就是用誇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的特點。作為藝術手段,誇張要藉助豐富的想像,擴大和強調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突出其本質特徵,達到增強藝術效果的目的。

(二)象徵。象徵就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是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種類似或聯系,使被象徵的內容得到強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現。

(三)擬人。擬人是指賦予人類以外有形無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能力。擬人亦稱「人格化」。

(四)神化。運用神化的藝術手法進行創作,賦予童話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運用神化手法時,常常藉助於魔法寶物。

(五)變形。即形象的異變。童話創作中,常常運用幻想、誇張等手段把人形變成其他各種事物,或者使人體的某部分變形。前者稱為全部變形,後者稱為部分變形。

(4)藝術分析的方法擴展閱讀: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註: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Ⅳ 美術作品分析怎麼

1、首先,分析作者的時代背景

2、從畫派或者繪畫手法來分析作者的技法

3、分析畫作內容所表達的時代含義與文化信息

4、總結畫作的總體意義

設計作品可以分為造型和色彩。此外貫穿於作品之中的還有設計者如何運用構圖,以及對形式美的表現。更重要的還有作品的中的創意,以及作品本身的內涵和設計者自身修養的體現。

就畫面的表現而言,造型和運用色彩的能力是最為重要的。作者對於點線面大小,聚散,空間的安排,畫面的分割,特別還有畫面中不同元素之間節奏,韻律的重復和變化都是很重要的。當然構圖學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繪畫作品的鑒賞和設計很相同,區別並不是很大。因為設計是高度的概括和提煉,因此畫面中相對的概括和提煉的能力就繪畫而言更較突出。其他的大致相同,簡而言之,就是畫面要在視覺上然人們產生共鳴,更要在精神上給人們以收獲。

美本身也是有歷史局限性的。但是部分偉大的作品,其中的美似乎是永恆的。這種永恆則與主題、語言相關聯。主題過於狹隘的基本與永恆的美告別了。但不論具體的主題為何,只要這種主題可以引發闡釋或者誤讀,從而形成一個更廣范圍的主題,則他就不是狹隘的。然而這種誤讀和闡釋必須通過語言的正確應用才能表現出來。我們看《馬拉之死》,即使我們不知道馬拉是誰,我們通過死亡這個主題,通過大衛的語言,從中感受的悲壯是不容質疑的。如果我們為小布希畫一個《美國總統小布希肖像》,即使小布希再英俊、畫家功利再高深,只要我們無法從「小布希」的神態中看到一種根深於人性的東西,這幅畫就不具有永恆的美。如此,我們總是強調一種詩性的語言。唯有這種不精確的、易誤讀的、具有象徵的、易演繹的語言才可以勝任永恆之美的下層支撐。

拓展資料

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美術作品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

其中純美術作品,是指僅能夠供人們觀賞的獨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鋼筆畫等。實用美術作品,是指將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具有使用價值的物體相結合,物體藉助於美術作品的藝術品位而兼具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比如陶瓷藝術等。

近現代名畫家的一些美術作品有:西方的畢加索《亞威農的少女》 、《格爾尼卡》、《夢》,梵高《星夜》、《向日葵》,中國近現代的齊白石《蝦》、《不倒翁圖》、《花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徐悲鴻《巴人吸水圖》、《奔馬圖》、《九方皋》、《田橫五百士》,《傒我後》張大千《山水》、《仕女》、《黃山松》、《四屏大荷花》,吳冠中《北國風光》、《長江萬里圖》、《獅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紅梅》、《迎風》、《今天是兒童節?!》,陳丹青《西藏組畫》,陳逸飛《黃河頌》、《古橋》、《踱步》、《大提琴手》等。

(資料來源:網路:美術作品)

Ⅵ 用藝術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分析一位藝術家或藝術作品

厄....是可以分析的....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是人的潛意識本能慾望的抽象的發泄....這是在心理學上的解釋 理論很繁雜 你如果想深入理解 建議閱讀 弗洛伊的 的 精神分析引論///

Ⅶ 如何分析藝術特色

分析藝術特色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
其次,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藝術特色,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分析藝術特色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Ⅷ 賞析文章中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有哪些(詳細說明)

一.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三.表達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准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里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國詩為例。·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人松(題酒肆) C宋)俞國寶一春長費買花錢, 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遊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遊的愉喜。

也可以用歡樂的景象襯託人的哀傷。華茲華斯在《兩個四月的早上》這首詩里講他和他的朋友馬修在四月的一個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艷陽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歡喜,但是馬修停下來嘆息。華茲華斯覺得在春光明媚的時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問馬修為什麼嘆息。馬修盯著東邊的山頂看,然後說,這么好的天氣,這仫美的雲彩,使他回憶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來。三十年舊,天氣和現在一樣好,雲彩和現在一樣美,他拿了釣竿,陽教堂墓地,到他女兒的墳頭去看看。他女兒愛瑪還不到 I九歲,她長得很可愛,全村的人都喜歡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鶯一樣好聽。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馬修看了他女兒的墳墓出來,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邊,看見一個面頰紅潤的女孩,她眉目秀美,頭發上還有露水,正挽著一隻籃子,輕快地走路。馬修說:我苦痛地嘆息,.情不自禁。我對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當我的親人\'自己的女兒去世,別人的女兒再好也不能代替。詩中哀傷女兒去世,而寫艷陽天,芳草流水和美麗的雲彩,這是情景反襯。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傷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對著歡樂的景物,詩人覺得愈加悲哀。這是以樂景反襯哀景。

現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 (唐)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公元

317—589年)。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 「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雲:「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 「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 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四.結構方式(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

五.修辭方式(\"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

1、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2、聯想和想像: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像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嚮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

3、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徵: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如唐代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自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態。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鵬、天馬、雄劍及高山大河,來寄託他的理想,象徵他的才能;喜歡選取高潔美好的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來象徵報的人品節操;又常選取遭摧殘、受拘羈的人物事件來比喻他的經歷和處境。

5、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合理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古詩詞中還常用對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雙關、比擬等用法,特點、作用類似於一般文章中運用的辭格,此不再贅述。另外,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六.古代詩詞中常見

1、雄渾: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呑宇宙,氣度豁達,氣慨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它如奔騰咆哮、洶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盪漾、漣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橫空出世、千嶂連雲的昆侖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蘇州園林。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雲、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海》。雄渾是盛唐詩歌的時代風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朝氣蓬勃的活力。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氣勢浩瀚,雄偉壯麗;王之渙的《出塞》(黃河遠上白雲間)想像豐富,境界遼闊;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氣魄宏大,氣勢壯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何其高遠,多麼壯麗!而真正能夠稱為「雄渾」的是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在他們的筆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絕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熱,有同仇敵愾的憤慨,有誓死戍邊的決心。

2、豪放: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其特點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就主體而言,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氣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盪不羈。就客體而言,往往擁有巨大的體積、偉大的力量而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或顯示出渾茫、浩淼的無限闊大的景象,因而氣勢崢嶸,場面壯闊,境界縹緲,極目無垠。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盪,格調昂揚,想像奇特,誇張出格,是李白豪放詩風的特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盪,一瀉千里;「草綠霜已白,日西月復東。」(《古風》)描繪光陰流逝之快,人事變遷之速,一氣呵成,天衣無縫;「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風行》)「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秋浦歌》)誇張雖不合理卻合情。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辛為最傑出代表,蘇詞注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善於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奔放豪邁的形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代表作。「大江東去」二句,將在廣闊悠久的空間與時間中活動的人物一筆收盡,氣魄恢宏,「故壘西邊」至「灰飛煙滅」是詠古,感情高昂而濃摯,而「亂石穿空」數句,將崢嶸的態勢、鮮明的色彩、巨大的音響,融於一體,氣勢磅礴,給人以「挾海上風濤之氣的感覺」。「故國神遊」數句轉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鬱,全詞的音調豪壯,「須關西大漢,執鐵板」而唱。

3、沉鬱:如果說豪放是火山爆發,沉鬱就是海底潛流。當詩人飄逸飛動、奔放不羈時,就形成豪放;當詩人沉思默處、憂憤填膺時,就變得沉鬱。李白豪放,其體輕,其氣清,故裊裊上升,飛入雲霄,若野鶴閑雲,隨處飄逸;杜甫沉鬱,其體重,故沉沉下墜,潛入心海,感情激盪,迴旋紆曲。何為沉鬱?沉鬱,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沉則不浮,郁則不薄。」杜甫之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鬱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鬱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鬱的力作。

4、悲慨: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大凡詩人,慨嘆風雲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見,悲慨是時代的心聲,詩人的呼喊,詩人面對動亂的現實,出於嚴肅的責任感,遂作悲慨。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而馳譽詩壇。《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詩人懷著壯志難酬的極度悲憤,登上城樓,泫然流涕,感慨萬端。面對著悠悠蒼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筆,勾勒出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綿不斷的時間圖卷,描繪出遼闊無垠的宇宙空間畫面。其悲壯歌聲,響徹雲霄,慷慨之氣,橫絕太空。再如辛棄疾的詞,

5、俊爽:即英俊豪縱,颯爽流利。代表詩人是杜牧。他的詩,縱橫古今,雄視萬代,暢談歷史,痛砭時弊,總結教訓,憂國憂民,懷撐天之宏志,感報效之無門,另一方面,又矯健豪舉,瀟灑風流,流轉飛動,暢快爽利。如《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以含蓄諷刺的筆調,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縱情聲色,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的節奏明快,《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輕盈飄拂,《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的秀而不冶,艷而不妖,均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6、沖淡: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砦》)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山水花鳥的生機。詩人盡情地消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變成了大自然的有機體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無不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迴旋著詩人的聲音,震盪著詩人的靈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就是詩人自己,它反映了詩人沖淡的心情。詩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這種消融,是把主觀的情思化入客觀的景物中,追求忘我無我的空寂境界,這就是沖淡的極至。不過,沖淡不是幻滅、死寂,而是富於生機的,它是詩人把活躍的生命轉化為凝固的生命的結果,生命力由流動而轉為靜謐。

7、曠達: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苟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徵。「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詩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的色彩。蘇軾有時是盡力擺脫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讓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無始無終的運動中得到永恆;讓人生的種種苦惱在超乎現實的純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脫,讓自己從與社會的種種矛盾中凈化出來,與大自然天造地設的規律相和諧。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人生現象與自然現象、人生哲理與自然規律等量齊觀,泯滅了時空物我的界限。上闋才以不能「乘風歸去」為憾,馬上又以「何似在人間」自解;下闋才以「人有悲歡離合」為憾,馬上又以「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解,從而從大自然中得到慰藉與啟迪,擺脫了人生苦惱。蘇軾有時又極力地充實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強,從而抵禦外界的一切侵擾,達到超脫。有時還以淡泊明志、嚮往歸隱、潔身自好,甚至是痛飲縱歡、談禪論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對痛苦人生、黑暗現實、齷齪官場的心理超脫。

QQ愛好者真誠為您解答

Ⅸ 藝術作品分析

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色 (一)、長袖善舞——高超的寫作技巧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沉香屑—第一爐香》) 1、華美的語言和繽紛的意象——天才之翼 (1)、紛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寫技巧 「卷著雲頭的花梨炕,冰涼的黃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這是他所懷念的古中國……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樹,一樹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紋。長安靜靜的跟在他後面送了出來。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色的雛菊。」 ( 《金鎖記》) 時至今日,我們應當承認,從五·四新文學誕生以來,就描寫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當代小說作家,很少有人像張愛玲那樣能夠以其完美圓熟的技術、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觀、犀利的觀察與豐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熾烈迸發的才情成就於文壇。在那個墾荒與洪流的時代,許多作家的文學語言尚處在胡適之、郭沫若自五四時期創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話詩體,對創作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而象張愛玲這樣優美暢達、厚積薄發的文字是很少見的。應當說,張愛玲是避於我們文學發展的潮流之下,向我們展示了文學的另外一些層面的。上述特點可以說是張愛玲作品呈現的最主要特徵,在四十年代即被評論家所承認。 文字表達中,對意象的撲捉,精當的描寫,用比喻通感來寫情狀物以推進情節和烘託人物心理是張愛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這其中,包融了她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作品寫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經驗和總體把握。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現。如在《沉香屑·第二爐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寫: 「……牆里的春天延燒到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杜鵑外面,就是那濃藍的海,海里泊著白色的大船。」 這里不單是色彩的強烈對照給予觀者一種眩暈的不真實的感覺——處處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處奇幻的境界。這不是客觀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觀意識和想像加入其中,來對作品主題和人物進行環境映襯和心理烘托,表現出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時模糊的意識和恐懼的心理。它完全是與作品融為一體,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於行文的轉折(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寫),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為作者初期的創作,象《沉香屑·第二爐香》這一時期的作品顯然在意象的撲捉、情景的烘托和情節的暗示上過於看重和強調,有些吵,有較重的刀爺痕跡,但另一方面,卻顯示出了作者在這一方面過人的能力。有些描寫於細微處見精神,卻又起伏跌盪,如虹飛碧落,給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傾城之戀》中一段風的描寫: 「只有那莽莽的寒風,三個不同的音階……三條駢行的灰色的龍,一直線向前飛……叫喚到後來,索性連蒼龍也沒有了,只是三條虛無的氣,真空的橋梁,通入黑暗,通入虛空的虛空。 ……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著銀鱗。」 (2)、深刻的心理刻劃和充滿靈性的通感運用 張愛玲小說對於人物的心理刻劃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舉動,對話,背景的移換,甚至光線、氣味,都反映出心理的進展。「每句說話都是動作,每個動作都是說話」④如《金鎖記》中童世舫與長安戀愛的一段,完全用眼光、氣味和感覺表達出了人物沉浴愛河的心理狀態: 「兩人並排在公園里走著,很少說話,眼角里帶一點對方衣裙與移動著的腳,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氣,這單純而可愛的印象,便是他們的欄桿,欄桿把他們與大眾隔開了。空曠的綠地上,許多人跑著,笑著談著,可是他們走的是寂寂的綺麗的迴廊——走不完的寂寂的迴廊。不說話,長安並不感到任何缺陷。」 尤其是女作家在運用通感方式進行描寫上有充滿著藝術靈性的表達能力,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如寫人的感覺: 「七巧眼前彷彿掛了冰冷的珍珠簾,一陣熱風來了,把那簾子緊緊貼在她的臉上,風去了,又把簾子吸了回去,氣還是沒有透過來,風又來了,沒頭沒臉包住她——一陣涼一陣熱,她只是淌著眼淚。」 (《金鎖記》) 這是一個女人情長氣短的窒息絕望。作者把人的感受和心理狀態轉化為可以感知的行為,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再如一些形象而極具美感的比喻描寫成為文章的亮點,使作家的文字具有很強的閱讀價值,如: 「晴天的風像一群鴿子鑽進他的紡綢褲褂里去,哪都鑽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金鎖記》) 「振保覺得她完全被打敗了,得意至極,立在那裡無聲的笑著,靜靜的笑從他的眼裡流出來,像眼淚似的流了一臉。」 ( 《紅玫瑰與白玫瑰》) 2、自己的文章——於平凡處的寫作方法 (1)、參差對照的寫作手法 「……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永恆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恆的。它存在於一切時代……」 「我寫作的題材便是這么一個時代,我以為用參差的對照是比較適宜的。我用這手法描寫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下來的記憶。而以此給予周圍的現實一個啟示。」⑤ 上述引文是作家自己對創作的認識。作家根據自己創作的題材選擇了認為合適的寫作手法,虛偽中有真實,浮華中有素樸,人物在回憶與真實間徘徊。在今天看來,作家的創作也是相當含蓄而內斂的。她把精力運用到故事的營造中去,寫人物的神態、舉止、心理活動,特別是善於抓住人物一剎那的心理變化——歡樂時的一絲蒼涼,勇敢時的一絲恐懼,作家把這種心理感受如抽絲般自人物心底抽出,一絲一絲,編織起來,在故事的結尾成為一隻蝴蝶——永恆的人性靈魂的翅膀,放飛掉。 正是基於此,張愛玲的小說創作過程從初期紛繁的意象,濃烈的色彩,多人物的長情節逐漸走向淡化,開始追求簡單的故事和不著痕跡的作風。在這一階段,作家在情節的推動,時間跨度的起轉承和上的手法十分高超。比較長的情節之間是一段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切換: 「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幅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盪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金鎖記》) 而有些只是一句話: 「……露出一座灰色小白房,炊煙蒙蒙上升,鱗鱗的瓦在煙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連環套》) 諸如此種的寫作手法,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寧靜、沖淡的美。同樣,張愛玲小說的結局也非常精彩,一兩句話的收尾,戛然而止,無盡的余韻在後面延伸。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金鎖記》) (2)、營造氣氛的高手 由於敘述手段和高超的心理描寫技巧的運用,張愛玲的作品中幾乎可以隨時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作品中的人物在現實背景中隨時的「出離」,成為特定情節中的特定人物。《傾城之戀》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作品中范柳原和白流蘇在傾城的亂世之中,一旦兩人獨處,展開他們感情的「對決」,作家只是幾句景物的交待,就讓他們成為舞台劇中的演員: 「一眼看去,那堵牆極高極高,望不見邊,柳原看著她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 3、中西合璧—傳統小說語言和意境同現代小說技法的融合 借鑒中國古白話小說的語言和意境,是張愛玲小說的特點,也是歷來所為人垢病之處。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對其進行指責,認為這使其作品變得不夠扎實,陳腐陰暗。應該說,這種評價有兩個問題值得商榷。其一,是看這種學習和借鑒是否值得提倡。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舊有的文化體系被否定和粉碎,重新建構,小說家們從西方文學中汲取營養,以現代口語為基礎,形成了新的文化語言。三四十年代是這種語言的成長期,這時從舊的語言中汲取營養,是肯定為文化潮流所不容的。但即使在新的文學語言成熟的今天,張愛玲作品的語言風格依舊向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應當向舊的文學語言汲取營養?張愛玲的文學語言直接從古白話小說中汲取材料,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曉暢、生動、傳神,一如京劇中的西皮流水調,雖有做作的伊呀聲,但一如流水般的宛轉動人。作品中的有些詞在當代語言中已經極少使用,如「匝、挫、渾頭渾腦」,但不乏恰切妥貼之處。其二,在評價作家的同時,應該根據其特定的時代和條件,在作家創作的當時,新文學語言並未成熟。相對而言,作家的文學語言已經相當完美圓熟了。誠然作家作品中不乏直接照搬和套用古白話小說中的句子,使語言生硬造做,成為惡俗濫調。但就於整體而言,她的中短篇小說成就已有定論,從一個角度證明了學習和借鑒的成功。即使在文學語言成熟豐富的今天,張愛玲的文學語言依舊屬於佼佼者,這給我們留下了思考和學習的課題。 張愛玲作品中運用、體現出的傳統的東方式的意境和情趣,將在其它章節簡述。 二.雕塑米開朗琪羅最顯著的特點。他所創造的眾多英雄中,最為著名的有以下兩尊: 第一尊,《大衛》。從1501年8月到1504年,歷時三年,米開朗琪羅完成了他的傳世之作《大衛》。《大衛》標志著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 15世紀初,佛洛倫薩運來了一塊巨石,當時,有一位藝術家西莫內想用巨石雕成《大衛像》,不幸的是,他做的很糟,在兩腿中間鑿了一個洞,石塊完全受到了破壞,無法收拾。因為無法駕馭,許多藝術家已經知難而退。可是米開朗琪羅正是用這塊被擱置了近百年的廢石塊創造出一件引人入勝的傑作,創造出一個名垂千古的英雄。 大衛是一個聖經中的人物,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是以色列王。他在位時推翻了異族非利士人的統治,使以色列得到統一。這位英雄在年輕時有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當時,以色列王掃羅在位。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亞,身高八尺,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力大無窮,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以色列人死傷無數。哥利亞出戰40餘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戰。大衛的三個哥哥都到前線打仗了,他由於年幼不能參戰,就去前線給哥哥們送飯。當大衛到達了前線時,他看到敵方的巨人哥利亞沖了上來,以色列人抵擋不住。這時,大衛滿腔怒火要求出戰,以雪民族之恥。掃羅王見大衛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鎧甲給他。大衛拒絕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眾走上戰場,大聲地痛罵哥利亞,等到哥利亞被罵的頭昏腦脹時,大衛用甩石機甩出石頭打昏了哥利亞。大衛沖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亞的頭,挽救了以色列。從此,少年大衛成了全國聞名的英雄。 傳統意義上的大衛是個牧童英雄,但是米開朗琪羅使之成為一個巨人,一個無畏的,像神一樣的角力者。這件作品表現了大衛即將投入戰斗的片刻,藝術家將大為雕刻成了最完美的「對手」的樣子。你看,他的頭猛然左轉,炯炯有神的雙眼,怒視前方,左手緊握甩石器,手臂上的筋肉,條條爆出,直立的右腳,強勁有力,姿勢既穩定又有動感。雕像《大衛》雖然只有一個人,沒有哥利亞的形象,但是,大衛緊張的神情、雄健的體魄,彷彿使我們看到了兇悍無比的哥利亞。作品還表現了大衛的獻身精神,敵方哥利亞沖上來了,大衛是一個少年,能否擊敗哥利亞是未知的,但是,大衛做好了為祖國獻身的准備,這正是藝術家要表現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有意思的是,安放大衛時,包括達芬奇和波提切利在內的人士都要求將這件作品放到戶外,即市政廳前面的廣場上。這也許是自古代以來將一座大型的裸體雕塑至於公共廣場的一種創舉。米開朗琪羅29歲時的一件雕塑傑作於是就成了佛洛倫薩的象徵。佛洛倫薩的人民把大衛稱之為「保衛祖國的市民英雄」。 第二尊,《摩西》。摩西是《尤里烏斯二世之墓》中4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作品中的一件,《尤里烏斯二世之墓》被稱為西方美術史上的雕塑極品。 米開朗琪羅所塑造的摩西形象,並不是弱不禁風的老人,他雖然胡須很長,但身體健壯,智慧非凡,臂力無窮,雙目遠視,神情緊張,坐姿充滿動態,當他聽到有人背叛摩西十戒時,臉向左轉,怒目而視,左腳後伸,就要站起來斥責那個犯法的人。 摩西與大衛,都是英雄,如果說有區別的話,只能說,在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藝術家為捍衛祖國獨立自由的堅強信念;而在摩西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對出賣祖國的叛徒的無比憤怒。米開朗琪羅為什麼要塑造這些形象呢?因為16世紀的義大利,內憂外患,義大利需要英雄,人民需要英雄,藝術家需要英雄,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沒有英雄,於是藝術家就從聖經中去尋找英雄,歌頌英雄,來呼喚現實中的英雄。 米開朗琪羅雕塑的顯著特點就是表現男性巨人的英雄形象。藝術家善於創造英雄,藝術家本身就是英雄。他的作品,舉世無雙。他的為人,使人敬仰。他敢於藐視一切,甚至可以跟教皇發脾氣。他的一生都在無盡的痛苦的創造中,他沒有舒適的生活;他沒有良好的環境;他沒有幸福的愛情和家庭。但是,他說:「愈使我痛苦,我就愈歡快」,「我的歡快就是痛苦」,「千萬的歡樂不值一個痛苦」。正是米開朗琪羅的這種痛苦觀造就了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 三.蒙娜麗莎 藝術特徵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象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陷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閱讀全文

與藝術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鼻飼管實驗方法與步驟 瀏覽:362
直腸息肉的中醫治療方法是什麼 瀏覽:651
遠距離路由器連接方法 瀏覽:49
芥末醬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398
膳食結構研究方法 瀏覽:893
食用百合種子來源盆栽養殖方法 瀏覽:397
鼻腔檢測新冠的方法 瀏覽:210
消防泡沫槍頭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263
不用分析就能賺錢的方法 瀏覽:616
大棗種植方法 瀏覽:625
樓房甲醛用什麼去除最好的方法 瀏覽:812
未知物質化學鍵的痕量分析方法 瀏覽:242
閱讀有難度方法有哪些 瀏覽:993
手機屏幕貼膜機使用方法 瀏覽:921
19歲副乳脹解決方法 瀏覽:478
最簡單的不銹鋼的辨別方法 瀏覽:61
茶幾安裝方法 瀏覽:821
億通手機截屏方法 瀏覽:154
東原燃氣壁掛爐使用方法 瀏覽:925
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有哪些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