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和其觀點是什麼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
構造主義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學獨立後的第一個心理學派。該學派於1899年產生於德國,後在美國得到發展,20世紀30年代以後漸趨衰落。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即心理經驗的構成元素及結合的方式與規律,並主張心理學應該用實驗內省法研究意識經驗的內容或構造,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及它們如何結合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他們強調心理學是一門純科學,其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但不重視心理學的應用。該學派是用實驗法獨立研究心理學問題的學派,促進了西方心理學派的興起和美國心理學的發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現代心理學組成部分。但由於它確定的研究對象過於狹窄並陷入元素主義與內省主義境地,因而遭到許多心理學家的反對。
(二)行為主義學派
行為主義學派(又稱早期行為主義學派)於1913年產生於美國,其創始人是華生(J.B.Watson,1878—1958)。這一學派不同意心理學探討意識,認為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心理學的目的應是尋求預測與控制行為的途徑。他們認為心理學應當研究「客觀觀察所能獲得的並對所有的人都清楚的東西」,也就是人的行為,並提出「刺激—反應」(S—R)的行為公式。行為主義主張客觀的研究方向,有助於擺脫主觀思辨的性質,更多從實驗研究中得出結論。但他們無視行為產生的內部過程,反對研究意識,引起不少人的非難與反對。
新行為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爾曼(E.C.Tolman)、赫爾(C.L.Hull)、斯金納(B.F.Skinner)。新行為主義認為,有機體不是單純地對刺激作出反應,它的行為總是趨向或避開一個目標。在動物和人的目的行為之間,必須有一個「中介」因素,這就是個體的認知。也就是說在「刺激—反應」過程中,加進一個中介變數(O),使行為主義的模式成為「S—O—R」。這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為主義強調客觀的實驗操作,沖擊了內省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的廣泛應用和程序教學的開展,但陷入了還原論和機械論的境地。
(三)格式塔學派或稱完形學派
該學派1912年創建於德國,創始人韋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 (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後期代表有勒溫(K.Lewin,1890—1947)。這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對構造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S—R公式,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完形或整體結構,並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意識不等於感覺、感情的元素的總和,行為也不等於反射弧的集合,思維也不是觀念的簡單聯結。他們這種重視整體的觀點和強調各部分之間動態的聯系以及對創造性思維的認識,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該學派否認過去經驗的作用,陷入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境地。
(四)精神分析學派或心理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產生於1900年,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這一學派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頗具影響。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可以分為兩部分: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不能被本人所意識,它包括原始的盲目沖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後被壓抑的動機與慾望。他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認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擺布個人命運和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他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與生俱來,包括著先天本能與原始慾望;自我由本我分出,處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對本我進行控制與調節;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與理想兩部分,主要職能是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沖動。三者通常處於平衡狀態,平衡被破壞,則導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潛意識與心理治療,擴大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並獲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規律,但他們的一些主要理論遭到許多人的反對。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反對弗洛伊德的本能說、泛性論和人格結構論,強調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對精神病產生和人格發展的影響,在美國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學。
新精神分析學派仍然保留著弗洛伊德學說中的一些基本觀點,盡管在其理論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稱,但歸根結底,仍然是潛意識的驅力和先天潛能起主要作用。
(五)認知學派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J.Piaget)的發生認識論,他把人的認識發展看成是一種建構的過程,並仔細研究這一過程的發展階段。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解釋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這一學派反對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不一定必須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礎後,才能研究心理現象。他們把人看成計算機式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為人腦的工作原則與計算機的工作原則相同,因而可以在計算機和人腦之間進行類比。他們強調人的已有知識結構對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並力求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方式發現人們獲取和利用知識的規律,達到探究人類認知活動規律的目的。他們還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對人的認知過程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對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弗洛伊德主義的非理性主義有積極的意義,對擴大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心理學的現代化、發展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等均有貢獻,而且成為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們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加以研究,在心理學界依然存在爭論。
Ⅱ 當代傳播研究的主要發展
應該是從傳播內容研究:結合結構主義、文本與話語分析方法、意識形態研究幾個方面;
傳播效果研究:槍彈論、有限效果論、宏大效果論等階段,並指出不同階段中幾個標志性的效果研究成果,比如兩級傳播、教養理論等
受眾研究:使用與滿足理論、批判學派的受眾觀
傳播方法研究:可以參看袁方或風笑天的方法書。
Ⅲ 批評語言學和批評性話語分析是一回事嗎
下面這篇文章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批評性話語分析評述
常麗娟
摘 要:批評性話語分析是最近20年來興起的一種話語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語篇所傳達的意識形態。本文從批評性話語分析起源、理論發展、研究的原則、內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動態等方面加以概括, 預示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發展的新動態。
關鍵詞: 批評性話語分析;語言學;概述
一、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含義
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現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新興分支,是一門旨在研究和解釋社會問題的跨學科語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會科學領域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傳播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等,具有極強的實踐導向作用。批評語言學不同於傳統語言學的語篇分析,傳統語言學忽略了語篇的社會屬性,而批評語言學則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是社會過程的介入力量。語言不單反映社會,它還直接參與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的構成。它不僅研究語言是什麼,而且研究語言為什麼是這樣;不僅對語篇本身的意義感興趣,而且對語篇如何產生這種意義的過程感興趣。在國外,批判性話語分析正在迅速發展,研究和實踐的隊伍日益壯大,有關專著增多,國際性的刊物和地區性的合作項目出現。相比較而言,國內批判性話語分析起步較晚,但已開始引起語言學界的重視。近年來批評語言學引起了國內外語言學界的重視,研究人員逐漸增多,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為了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批評語言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研究前景,從而更好地進行針對性研究,本文擬對批評性話語分析進行評述。
二、批評性話語分析綜述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學思潮,其源頭為批評性語言學。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法國、德國的幾位反主流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動因是「對西方主流語言學和早期社會語言學的批判」(田海龍,2003:40)。它是一種以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根據的社會指向的語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評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和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School)的社會批評理論。他們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所有組成部分都是某種權力的反映。羅傑·佛勒和甘瑟·克里斯還受到了米歇爾·福科的影響。福科的「知識是純粹的」的傳統觀念,揭示了知識和權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識都是一種特殊權力體制的結果。另一方面,各種形式的知識構成了他們所描述和分析的社會現實:「權力與知識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沒有相關知識領域之構成的權力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沒有同時包含和構成權力關系的知識。」通過各種不同的話語,權力—知識復合體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話語中,權力與知識結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論的語言學基礎是薩皮爾—沃爾夫(Sapir-Whorf)的語言決定論(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語言相對論( linguistic relativity)學說以及韓里德(Halliday)的功能語法理論中的「語言的社會符號學理論」。
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或者一種語篇分析方法,批評語篇分析的語言分析基礎主要建立在現代語言學的各種理論上,尤其是以Halliday為首的系統功能語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觀點、倫敦學派J.R.Firth的系統思想、人類學家B.Mali-nowiski的語境思想、社會學家B.Bernstein的語碼思想,不把語言看做是由規則組成的系統去描述,而是當做意義的一個來源,是一套與語言應用的環境相聯系,供人們選擇的意義潛勢系統,它強調的是語言與社會的聯系。而當代批評語篇分析更多的是從批評科學而不是語言學汲取營養,雖然它也需要語言和符號分析理論的支撐。當代批評語篇分析家認為話語是構成社會實踐活動的符號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對話語的再思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為研究話語奠定了基礎。
三、主要原則
批評性話語分析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務,即探索語篇與其過程、語言形式與社會以及符號過程等的辯證,要求能對語言形式作更為有力的描述。費爾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主要原則概括為:
(1)批評性話語分析關注社會問題,它以社會的、文化的實踐和結構為出發點把焦點對准語言,不是為語言而語言。
(2)權利關系是「話語的」,即話語是社會權利關系生成和再現的場所。
(3)話語構成社會和文化,話語是社會和文化再現和變化的場所。
(4)話語從事意識形態的工作,話語結構展現、加強、再生社會中的權力和支配關系,並使其合理化或對其進行置疑。
(5)話語是歷史的,它應被置於語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與社會的關系是經由中介產生的。話語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話語構造社會結構,也被社會所構造。
(7)批評性話語分析對話語結構不僅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釋性的。它試圖根據社會互動的特徵,尤其是根據社會結構特徵對話語結構進行解釋。
(8)話語是社會行動的形式,它揭示權力關系的隱晦性。
四、國內外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動態
批評話語分析作為一種語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書中提出的,20世紀末在歐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研究熱潮。目前,批評話語分析發展迅速,形成了一種新趨勢,從而產生包括批評語言學、批評教育學、批評社會學、批評話語意識、批評社會語言學與批評寫作相互交叉的一門學科—批評應用語言學(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實踐的隊伍日益壯大,有關專著增多,國際性的刊物和地區性的合作項目出現。如在荷蘭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評語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學術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國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編的學術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國內語言學界過去10年裡對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還沒有系統展開,或者說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可喜的是,從2004年開始,中國語言學界興起一股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熱潮,其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天津商業大學等外語院系的研究較為突出。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戴偉棟、北京師范大學的葉起昌和天津商業大學的田海龍等多位教授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頻頻發表文章,介紹西方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動態,闡述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成果,闡釋批評話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英、漢語篇的批評性對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視;在重視英語語料的同時,漢語語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強。辛斌等學者正在從事的英漢語篇批評性對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國內的這一新特點、新趨勢。一些學者(如張邁曾、徐濤、項蘊華、田海龍等)不滿足對英語語料的分析利用,正開展對現代漢語篇章的批評性分析研究。有些專家從文化語言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英漢語篇進行了對比批評分析研究,對翻譯研究很有啟發和幫助。相信這些學者的研究將帶動和激勵其他人一起在這方面做出貢獻。國內的PDA②研究已經起步,CDA和PDA的比較研究已有人關注,並努力與國際接軌。國內PDA研究和機構話語分析的研究是批評話語分析的一個拓展。它會促動CDA理論的縱深研究與發展。根據國內最近的幾次(批評)話語分析研討會和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的介紹情況來看,不少學者已經開始關注積極話語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與PDA的對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評應用語言學理論的介紹與應用將在我國逐漸推廣。因為這在我國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它將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發展前景。另外,功能主義語言學的評價理論和認知語言學理論研究成果不斷得到運用。一些學者已嘗試將他們的一些新成果應用於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語法分析軟體和語料庫建設將被用於批評話語分析。(李戰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機構語言批評研究、組織語篇批評分析、政治語篇批評分析、媒體語篇批評研究等必將像國外一樣得到蓬勃發展。
五、結語
筆者認為,批評話語分析作為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批評話語分析將與語言學、認知、社會緊密聯系。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批評話語分析的理論建構。它實際上凸顯了語言中人們熟視無睹的權勢關系與意識形態過程。相對於主流語言學和主流語篇分析,批評話語分析更注重從社會制度和社會構成這一更深的層次來尋求解釋語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強調社會對語篇的影響的同時,還注重研究語篇對社會的反作用力,充分認識到語篇在現代和後現代社會中對社會文化變化和再生產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國的研究還存在不少問題。研究專著和碩士、博士論文還很少而國外卻很常見,內容也涉及諸多方面。其次,國內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成果多為綜述性論文,縱深的研究成果不夠多。此外,研究內容不夠豐富。國內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研究,對批評語用學、批評應用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還不多。批評話語分析盡管還稱不上是一種語言研究的新流派,盡管還存在著許多缺陷甚至矛盾之處,但它卻代表著一種語言研究的新視角,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斷地對這些理論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為話語的批評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論框架。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N.L.Language and Power[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8.
[2]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戴煒華陳宇韻.批評語篇分析的理論和方法[J].外語研究, 2004(4):12-16.
[4]田海龍.《後現代社會中的話語:批評話語分析再思考》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318-320.
[5]辛斌.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批評語言學[J].現代外語,1996 (1).
[6]王占斌, 苑春鳴.《關於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評述》[J]天津商學院學報 2007 (5).
[7]支永碧, 《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新動態[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3).
Ⅳ 心理語言學論文, 找個什麼論點新穎又好寫一點的
心理語言學怎麼都要做實驗的吧,這個應該免不了的吧。做小孩和大人對量詞的界定吧,應該挺好玩的。我心理語言學接觸不多,知道的實驗也只有三五個,幫不了太多忙。看過有人做英語里quantifier的。也可以做代詞什麼的吧,但都離不開實驗的。
Ⅳ DIGITAL DIASPORAS怎麼樣
(本文為《數字時代閱讀報告》第二期所作,該雜志下載地址為: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308948.html) Digital是媒體研究里的熱門詞,diaspora是文化研究里的流行語,兩者疊加,自然是近年來學術研究里的重量級流行語了,也難怪2009年以來,幾本名為Digital Diaspora(s)的書大行其道了。Diaspora聽起來是個嚇人的詞,其實是「移民」一詞的專業術語升級版(雖然在學術大腕那裡兩者不同語境、不同內涵與外延的區別可以寫出一本本宏篇巨著),翻譯得文青一點,就是離開了家(國)又想著家(國)的一群人。 diaspora(常譯作流散,離散,也有譯者浪漫地譯作流離失所)可謂是源遠流長,《聖經》記述的神話時代里猶太人的四海漂泊,也正是這一術語的來源之一。對於流散族群與傳播媒體的關系,流散族群的文化構建,一直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話題,雖然有時並不那麼炙手可熱,有時又穿上不同學術術語的馬甲在不同的學科里打著游擊。近幾十年來,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全球化浪潮,流散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被社會學者日益重視。有趣的是,但凡新的媒體技術出現之時,新興的媒體技術與流散族群的話題總能引發一陣熱議。早在社會學的肇始之時,波蘭移民與報紙的關系就成為芝加哥學派的經典研究案例;家庭錄像出現之時,寶萊塢錄像如何參與構建英國南亞裔身份認同則成為英國伯明翰學派的重要研究作品;更不用說已是汗牛充棟的對衛星電視與流散族群的討論。那麼,相對以往的媒體技術而言,新興的各種數字信息技術,又為流散族群帶來了什麼?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事務與國際關系的副教授Jennifer M Brinkerhoff是號稱是首部研究數字流散這一新興現象的首部學術研究作品。她所作的回答是,數字信息技術是流散族群最理想的工具,它不僅可以讓流散族群在物理上遠離故園之時,精神上與之息息相通。當然這一點不少傳統的傳播技術(比如電視),甚至毫無技術含量的白日夢也能實現,數字信息技術則提供了雙向溝通的可能。流散族群不僅僅使用數字信息技術保持著與故國家園的聯系,也可以將自己的種種信息反饋到故鄉。 Jennifer M Brinkerhoff的研究側重流散族群(移民)如何在移入國使用互聯網從而與移出國保持聯系。她所作出的結論頗有幾分樂觀,這對通過網路技術與母國的聯系,一方面減輕了移民們減輕了他們母國對移入國的安全威脅;另一方面既提升了他們在移入國的生命質量,也對他們移出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所助益。 這一研究的個案體現明顯的後九一一效應。由於在九一一及其以後的若干西方國家的恐怖主義事件中,總是若隱若現顯露出恐怖分子與移民社區的聯系。這無疑在大眾媒體與公眾空間出現了對移民特別是伊斯蘭國家移民的數字社區的疑慮。在個人偏激的大眾媒體渲染之中,伊斯蘭社區似乎成了恐怖襲擊陰謀的策源地。這一研究則試圖從個案出發,還原流散族群數字社區的真象,研究個案包括基於美國的阿富汗人、埃及科普特人,索馬里人、藏人、尼泊爾人的九個數字機構。研究對象包括流散族群的數字社區構建、社區里的主要行為以及如何通過種種行為構建身份。或許由於本書研究實用功利目的較強的緣故,本書所選擇的個案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因此也選擇了以深度訪談、文本分析、話語分析等質性分析研究方法。 作者訪談了copticchurch網站的創始人George Andraws, tibetboard網站的創始人Dorjee Nup, thamel.com的主要創建人。這些網站無論從創始人的初始目的,還是後來的實際運作,在作者看來主要就是為參與構建混雜身份認同(hybrid identity),是為了「讓夢想鮮活」。 對於另兩個網站afhanistanonline與somailnet,作者主要考察的是它們的論壇。這兩個網站前者的信息來自既有的研究。後者的數據同樣來自作者的訪談。對於這兩個網站,作者通過會員制、內部規則、會員福利、論壇內的人際交流等角度將數字流散作為一個塞博社區(cybercomunities)進行考察。通過分析在這兩個論壇上的熱門帖子,這兩個社區同樣存在了應對所面向的流散族群在美國社會所面臨的邊緣化問題,多重身份問題。而這兩個網站試圖為流散族群的不同社會資本之間架起橋梁,傳播作為美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價值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類網站實際上起到了預防社會沖突的作用。 此外,象tibetboard和copt網站往往還積極參與到一些政治議題或是人權活動的社會動員之中。而這些議題通常與他們所處的社會聯系不大,反而是與他們的故鄉祖國相關。當然不少網站不僅僅涉足於政治性話題,而在直接促進了故鄉祖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如一個叫afghans4tomorrow的網站直接招募志願者參與阿富汗的戰後重建。而一個叫coptic orphans (科普特孤兒)的組織則通過自己的網頁推動收養科普特孤兒。 通過這一系列經驗性研究,作者認為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數字信息技術一方面有利於流散者在保持原來故國身份的同時,又能獲得新的混雜身份。同時由於互聯網不同於以往傳播技術的新特性,使得流散族群可以參與母國的社會發展討論。因此作者認為數字流散既可以參與流散族群的身份協調,本身又一個社區組織,它同樣還可以承擔社會動員的職責。由於全書試圖提供政策性參考意見,因此作者認為作為移民輸入國、移民輸出國、國際性的發展組織以及移民團體就應當鼓勵流散族群使用。 這本書,正如作者頗為自得地提出,是關於這一現象的首部長篇研究作品。但它所能觸發的研究路徑其實完不局限於去國離家的流散族群。對於在同一國家不同區域流動者,實際也出現了類似的數字社區,這類數字社會是否類似數字流散族群值得進一步探討。而作者提出數字社區具有一定的防止社會沖突的作用,是否普遍存在於各類數字社區之中,也可以成為有趣的研究項目 。 如果說,這部作品有什麼遺憾之處,首先作者雖然力圖深入流散族群內部,而不僅僅將他們視為主流社會的他者,但作為一項政策研究的產物而非批判的社會研究,作者的研究帶有明顯為美國國家安全服務的目的,行文中不可避免地帶有西方中心主義腔調,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如自由價值觀等術語的使用。作者過於強調個別數字流散網站對於故國人權等問題的作用,而對於這類數字社區在流散族群在美國遭受的種族問題,雖從邊緣化角度加以闡述但明顯不足。而且作者的結論過於樂觀,只強調了數字流散的積極社會意義,幾乎沒有涉及數字流散的負面因素。再者,由於這一研究出於為行政機構提供政策決策參考的目的,她從所列舉的個案觀察而來的諸多現象並不一定都可以普遍化。事實上她所列舉的若幹流散族群往往是由於他們的故鄉祖國的緣故新聞關注度較高或是社會熱點較集中,但在絕對數量上,他們並非在西方國家的主要流散族群。特別是作為中國的讀者不免遺憾這本書都完全未曾談及世界上數量上最為巨大的流散族群----華人。當然這也正足為華人學者們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Ⅵ 批評語言學述評,審美批評和語言學批評,什麼是語言學
什麼是批評性話語分析
一、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含義
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現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新興分支,是一門旨在研究和解釋社會問題的跨學科語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會科學領域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傳播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等,具有極強的實踐導向作用。批評語言學不同於傳統語言學的語篇分析,傳統語言學忽略了語篇的社會屬性,而批評語言學則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是社會過程的介入力量。語言不單反映社會,它還直接參與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的構成。它不僅研究語言是什麼,而且研究語言為什麼是這樣;不僅對語篇本身的意義感興趣,而且對語篇如何產生這種意義的過程感興趣。在國外,批判性話語分析正在迅速發展,研究和實踐的隊伍日益壯大,有關專著增多,國際性的刊物和地區性的合作項目出現。相比較而言,國內批判性話語分析起步較晚,但已開始引起語言學界的重視。近年來批評語言學引起了國內外語言學界的重視,研究人員逐漸增多,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為了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批評語言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研究前景,從而更好地進行針對性研究,本文擬對批評性話語分析進行評述。
二、批評性話語分析綜述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學思潮,其源頭為批評性語言學。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法國、德國的幾位反主流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動因是「對西方主流語言學和早期社會語言學的批判」(田海龍,2003:40)。它是一種以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根據的社會指向的語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評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和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School)的社會批評理論。他們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所有組成部分都是某種權力的反映。羅傑·佛勒和甘瑟·克里斯還受到了米歇爾·福科的影響。福科的「知識是純粹的」的傳統觀念,揭示了知識和權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識都是一種特殊權力體制的結果。另一方面,各種形式的知識構成了他們所描述和分析的社會現實:「權力與知識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沒有相關知識領域之構成的權力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沒有同時包含和構成權力關系的知識。」通過各種不同的話語,權力—知識復合體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話語中,權力與知識結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論的語言學基礎是薩皮爾—沃爾夫(Sapir-Whorf)的語言決定論(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語言相對論( linguistic relativity)學說以及韓里德(Halliday)的功能語法理論中的「語言的社會符號學理論」。
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或者一種語篇分析方法,批評語篇分析的語言分析基礎主要建立在現代語言學的各種理論上,尤其是以Halliday為首的系統功能語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觀點、倫敦學派J.R.Firth的系統思想、人類學家B.Mali-nowiski的語境思想、社會學家B.Bernstein的語碼思想,不把語言看做是由規則組成的系統去描述,而是當做意義的一個來源,是一套與語言應用的環境相聯系,供人們選擇的意義潛勢系統,它強調的是語言與社會的聯系。而當代批評語篇分析更多的是從批評科學而不是語言學汲取營養,雖然它也需要語言和符號分析理論的支撐。當代批評語篇分析家認為話語是構成社會實踐活動的符號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對話語的再思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為研究話語奠定了基礎。
三、主要原則
批評性話語分析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務,即探索語篇與其過程、語言形式與社會以及符號過程等的辯證,要求能對語言形式作更為有力的描述。費爾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主要原則概括為:
(1)批評性話語分析關注社會問題,它以社會的、文化的實踐和結構為出發點把焦點對准語言,不是為語言而語言。
(2)權利關系是「話語的」,即話語是社會權利關系生成和再現的場所。
(3)話語構成社會和文化,話語是社會和文化再現和變化的場所。
(4)話語從事意識形態的工作,話語結構展現、加強、再生社會中的權力和支配關系,並使其合理化或對其進行置疑。
(5)話語是歷史的,它應被置於語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與社會的關系是經由中介產生的。話語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話語構造社會結構,也被社會所構造。
(7)批評性話語分析對話語結構不僅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釋性的。它試圖根據社會互動的特徵,尤其是根據社會結構特徵對話語結構進行解釋。
(8)話語是社會行動的形式,它揭示權力關系的隱晦性。
四、國內外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動態
批評話語分析作為一種語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書中提出的,20世紀末在歐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研究熱潮。目前,批評話語分析發展迅速,形成了一種新趨勢,從而產生包括批評語言學、批評教育學、批評社會學、批評話語意識、批評社會語言學與批評寫作相互交叉的一門學科—批評應用語言學(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實踐的隊伍日益壯大,有關專著增多,國際性的刊物和地區性的合作項目出現。如在荷蘭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評語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學術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國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編的學術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國內語言學界過去10年裡對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還沒有系統展開,或者說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可喜的是,從2004年開始,中國語言學界興起一股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熱潮,其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天津商業大學等外語院系的研究較為突出。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戴偉棟、北京師范大學的葉起昌和天津商業大學的田海龍等多位教授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頻頻發表文章,介紹西方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動態,闡述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成果,闡釋批評話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英、漢語篇的批評性對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視;在重視英語語料的同時,漢語語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強。辛斌等學者正在從事的英漢語篇批評性對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國內的這一新特點、新趨勢。一些學者(如張邁曾、徐濤、項蘊華、田海龍等)不滿足對英語語料的分析利用,正開展對現代漢語篇章的批評性分析研究。有些專家從文化語言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英漢語篇進行了對比批評分析研究,對翻譯研究很有啟發和幫助。相信這些學者的研究將帶動和激勵其他人一起在這方面做出貢獻。國內的PDA②研究已經起步,CDA和PDA的比較研究已有人關注,並努力與國際接軌。國內PDA研究和機構話語分析的研究是批評話語分析的一個拓展。它會促動CDA理論的縱深研究與發展。根據國內最近的幾次(批評)話語分析研討會和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的介紹情況來看,不少學者已經開始關注積極話語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與PDA的對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評應用語言學理論的介紹與應用將在我國逐漸推廣。因為這在我國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它將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發展前景。另外,功能主義語言學的評價理論和認知語言學理論研究成果不斷得到運用。一些學者已嘗試將他們的一些新成果應用於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語法分析軟體和語料庫建設將被用於批評話語分析。(李戰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機構語言批評研究、組織語篇批評分析、政治語篇批評分析、媒體語篇批評研究等必將像國外一樣得到蓬勃發展。
五、結語
筆者認為,批評話語分析作為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批評話語分析將與語言學、認知、社會緊密聯系。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批評話語分析的理論建構。它實際上凸顯了語言中人們熟視無睹的權勢關系與意識形態過程。相對於主流語言學和主流語篇分析,批評話語分析更注重從社會制度和社會構成這一更深的層次來尋求解釋語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強調社會對語篇的影響的同時,還注重研究語篇對社會的反作用力,充分認識到語篇在現代和後現代社會中對社會文化變化和再生產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國的研究還存在不少問題。研究專著和碩士、博士論文還很少而國外卻很常見,內容也涉及諸多方面。其次,國內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成果多為綜述性論文,縱深的研究成果不夠多。此外,研究內容不夠豐富。國內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研究,對批評語用學、批評應用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還不多。批評話語分析盡管還稱不上是一種語言研究的新流派,盡管還存在著許多缺陷甚至矛盾之處,但它卻代表著一種語言研究的新視角,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斷地對這些理論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為話語的批評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論框架。
Ⅶ 什麼是批評性話語分析
批判性話語分析研究的是社會權力關系怎麼通過語言的運用被確立和加強的。只談最淺顯的層面,不談福柯。
話語的定義
話語(discourse)指的是一組意思,比喻,表達,形象,故事和敘述組織在一起表達特定的事件。對於一個客體,可以有多種話語,通過不同的方式把它呈現給世界。
有些事,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合理,不深究原因。比如在一個公司里,人力資源部門有很大權力,而在另一個公司里,人力資源部門沒什麼權力。我們要考慮的是,這是有意識的決定,還是權力斗爭平衡的產物,或者其他。每種解釋,都是話語(discourse)。
為什麼我們要關心話語?
因為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任何企業文化的重要因素。
我們可以把話語當做:
想當然的道理
真理
未曾言明的假設
話語,權力和知識之間有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誰有權力說,以什麼樣的權威說。話語不但體現意義,還體現社會關系。
話語分析的重要元素
記錄 register
使用了什麼語言,科學語言還是基於事實的語言?其中提到的事實是毫無疑問的嗎?
大意 tenor
話語的是為誰組織的?作者有沒有用「明顯」,「顯然」等讓自己顯得權威?他們有沒有試圖說服你他們的觀點就是唯一正確的觀點
方式 mode
除了文字表述外是不是還有圖標?這些圖形有啥作用,表達涵義還是加強文字的涵義,或是為了加強說服力?
話語分析要問的問題
主要的話語是什麼?
誰是這種觀點的受益者?
誰寫的話語?
讀者是誰?
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或修辭方法?
運用了什麼圖表,表達了什麼信息?
為什麼沒有提XXX?
英語學人
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
17萬粉絲 · 4.4萬贊
搜索
開會發言說話技巧
說話技巧和應變能力
萬能口才公式
怎麼訓練說話的語調
說話邏輯訓練
提升說話底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