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Ⅱ 如何簡單快樂教育孩子
如何簡單快樂教育孩子
快樂教育下的孩子,就沒有學習壓力嗎?所謂快樂學習,其實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能感受到快樂,這種快樂是思想上的,而非行為上。每次做完一套題,寫完一篇論文,考出一次優異的成績,都能帶來快樂。這樣的孩子,才算得上享受了快樂教育。
確實如此,快樂學習並非我們表面上理解的那樣,有些家長對此還是有很大誤解的。認為快樂學習就是玩著學,甚至是不想學可以不學,不必有壓力。但這樣其實也害了孩子,如果有天他醒悟過來,或許已經晚了,也會責怪父母當初的不作為。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該快樂的還死活,怎麼會快樂呢?
快樂教育下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現在社會中,每個人壓力都很大, 成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想要輕松一些、快樂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前提是,你所倡導的「快樂教育」,能讓孩子在脫離家庭後,還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且能快速適應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社會。
Ⅲ 求簡單快樂的舞蹈教學視頻
韻律操最簡單
Ⅳ 愉快教學法提出者是誰
美國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發表的《設計教學法》一書中,詳細地論述了設計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步驟.因而成為此教學法的代表人物。愉快教學法
愉快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課堂教學和愉快教學法兩重性質。特點
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它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
這是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本身的一個特點,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旨在調動全體同學的內在學習動力。
②學生的注意必須指向同一方面
這是相對教學內容而說的,在同一節課內(除復式班外)相同年級的學生之間學習相同的內容。
③調動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
調動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調」就是教師的「教」起主導作用,「內在動力」就是學生的「學」起主體作用,主體的內在動力要以主導的意圖為方向。也就是說,沒有以主導意圖為方向調動主體的內在動力的都不是愉快教學法。
④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仍然不是課堂教學愉快教學法的正確運用,至少可以說是不成功的愉快教學法。
技巧
愉快教學是個大概念。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技能的教育教學方法,都屬於愉快教學。
愉快教學得到了國家教委的肯定,也為廣大教師所接受。愉快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做法,注意發揮情感的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負擔。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於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因此,根據他的理論創造的各種課堂快樂教學法,在英國教育界普遍得到師生的歡迎。
最近幾年來,我國廣大小學教師和研究工作者,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創造了不少式教學方法。這里粗做一些搜集和整理,以供學習借鑒。
愉快游戲式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游戲中,兒童的情緒始終很高漲,並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例如,根據初入學兒童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方式最感興趣,而對學習的內容和結果不大注意的特點,適當採取一些具有游戲因素的練習,如:投籃比賽、小鳥回家、對號入座、數字排隊等游戲,更能吸引和保持兒童的注意力。
一位教師上思想品德課《橫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時,將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三岔路口進行現場教學。首先,他引導學生看清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位置;再指導學生觀察來往車輛怎樣在紅綠燈的指揮下「前進」和「停車」;接著引導學生看清人行橫道線,明確為什麼要走人行橫道線的道理;然後請交通民警叔叔現場講述發生車禍時的慘狀;最後按交通規則的要求,讓學生練習排隊橫過馬路。這種通過現場活動進行教學的方式,比坐在課堂上單純講交通規則要生動形象得多。
游戲,是最受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在語文、數學課中常用的游戲,就有「套圈答題」、「抽簽背詩」、「找朋友」等100多種,效果很佳。
Ⅳ 愉快教學法的技巧
愉快教學是個大概念。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技能的教育教學方法,都屬於愉快教學。
愉快教學得到了國家教委的肯定,也為廣大教師所接受。愉快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做法,注意發揮情感的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負擔。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於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因此,根據他的理論創造的各種課堂快樂教學法,在英國教育界普遍得到師生的歡迎。
最近幾年來,我國廣大小學教師和研究工作者,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創造了不少式教學方法。這里粗做一些搜集和整理,以供學習借鑒。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游戲中,兒童的情緒始終很高漲,並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例如,根據初入學兒童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方式最感興趣,而對學習的內容和結果不大注意的特點,適當採取一些具有游戲因素的練習,如:投籃比賽、小鳥回家、對號入座、數字排隊等游戲,更能吸引和保持兒童的注意力。
一位教師上思想品德課《橫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時,將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三岔路口進行現場教學。首先,他引導學生看清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位置;再指導學生觀察來往車輛怎樣在紅綠燈的指揮下「前進」和「停車」;接著引導學生看清人行橫道線,明確為什麼要走人行橫道線的道理;然後請交通民警叔叔現場講述發生車禍時的慘狀;最後按交通規則的要求,讓學生練習排隊橫過馬路。這種通過現場活動進行教學的方式,比坐在課堂上單純講交通規則要生動形象得多。
游戲,是最受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在語文、數學課中常用的游戲,就有「套圈答題」、「抽簽背詩」、「找朋友」等100多種,效果很佳。 一位教師給五年級上體育課,教材規定的內容是:①投擲沙包;②障礙跑游戲。他以語文課《董存瑞捨身炸暗堡》為基本內容,設計了一堂有故事情節的體育課,分為「踴躍參軍→苦練殺敵本領→捨身炸暗堡→歡慶隆化解放」四個步驟進行。結果,這堂課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不但達到了體育教學的要求,而且加強了與思想品德教育、語文、音樂、舞蹈等方面的橫向聯系。
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雖然這句話比較誇張,但生動的故事確實令人終生難忘。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寓知識於故事之中,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也符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 討論探究式即教師圍繞某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爭辯,讓他們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補充,使問題獲得完善的解決;或者提出多種解答方案而後通過集中思維,篩選出最佳的答案。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求異、求活,鼓勵創新。
如《避雨》這篇課文,介紹了一位農村女氣象員熱愛本職工作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有這么一句:「雨下得正緊,而那姑娘選了草棚最邊的一處地方站著躲雨。」教學時,有個學生提出:「她為什麼要選最邊上站著?」教師因勢利導,組織討論。一個學生說:「草棚小,人又多,姑娘來遲了,站不進去,只好站在草棚的最邊上。」另一個學生立即反駁:「這篇課文寫的是女氣象員的優秀品質,她是把最好的地方讓給大家,表現了她先人後己的好風格。」第三個同學說:「這個姑娘是位有心計、熱愛本職工作的氣象員,她站在邊上是為了能清楚地觀察天氣變化的情況。下面一段寫她勸大家不要離開草棚,結果真的又下起大雨來了,就是證明。」三個學生,一個比一個答得貼切,互相啟發,使大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一位數學教師上《質數與合數》時,基本上不講話,只使用手勢。首先,他出示黑板上的要求:①必須用乘法;②限用整數;③不能用「1」。接著教師寫出:4=?學生答:4=3+1。教師搖搖頭,用手指點不能用「1」。學生思索後又答:4=2×2。教師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出示:6=3×2,8=4×2,9=3×3……接著他出示:3=?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的形式寫出來,學生搖頭寫不出。教師便在「3」的後邊寫上一個「質」字。教師又用同樣的方式出示:2=?5=?7=?學生均表示不能按黑板上的要求寫出來。最後教師問了一句話:「你們發現了這些數有什麼特點?」學生紛紛發言,教師歸納小結,闡明質數與合數的概念。這堂課採用「無聲」的方式教學,新穎獨特,使學生感到趣味盎然。
低年級兒童喜愛猜謎,如果能把某些數學教材內容編成謎語,讓兒童用猜謎的方式鞏固所學知識,既可調動其積極性,又可通過謎語的分析綜合,培養其思維能力。如:教了鍾面的認識後,教師出示下面的數學謎語,並放一段音樂,音樂結束後讓學生說出謎底,並說明為什麼?
(1)兄弟兩個來競走,哥哥腿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剛好走一圈。
(猜一物名)(時針、分針)
(2)說上午不是上午,說下午不是下午。太陽當空照,兩針合一處。
(猜一鍾點)(12點)
(3)公雞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鬧盈盈,長針短針成一線,請問這時幾點整。
(猜一鍾點)(6點) 這是一種類似「智力競賽」的教學方法。教師把要教授的內容編成競賽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搶答記分或當場評論表揚。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使學生通過競賽理解閱讀內容,獲得有關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精心編制好競賽題。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鞏固時,教師盡可能運用知識競賽的形式,將學生應該理解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小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搶答比賽,並在黑板一角開辟出一個記分欄,將每個小組的積分隨時顯示出來。還可以開展速算比賽、奪紅旗比賽、摘紅花比賽、接力比賽、背口訣比賽等等,使全班學生個個全力以赴,踴躍參加。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主要是培養了他們自覺學習的習慣。
如教完《古詩二首》後,教師可採用兩種競賽方式使學生當堂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一是接力背講《暮江吟》。如第一個學生背誦:「一道殘陽鋪水中。」第二個立即做解釋:「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第三個接著背誦:「半江瑟瑟半江紅。」第四個又解釋:「江水有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就這樣讓學生依次把這首詩背講完畢。二是接力默寫《楓橋夜泊》。教師將黑板劃分成四塊,學生分成四組,然後讓每組同學像接力賽跑一樣,以粉筆為接力棒,一人默寫一個字,直到默完這首詩為止。最後教師組織學生評議,比一比哪組背誦流利,講解和默寫正確。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們情緒高昂,學得生動,記得牢固。 音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還具有啟迪人的智慧、促進智力發展的特殊功能。保加利亞心理療法專家、哲學博士扎諾夫指出:「讓大腦在每分鍾60拍的古典音樂中放鬆,然後再集中精力,能使大腦靜靜地想像,並幻想自己來到景色優美的地方,使自己的心境得到良好的刺激,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大腦大腦左右兩半球協調一致地工作,使心跳、腦電波取得和音樂同步的節奏。」因而,課堂上響起節奏適當的音樂,無疑會提高教學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唱歌、跳舞,如果把一些教學內容有機地改編成教學歌曲,則是一種很好的輔導學習方法,因為歌曲能加深記憶。一般來說公式、概念容易忘記,而編成歌曲卻使人終生難忘,只要一哼歌曲,就想起來了。這是因為好的節奏和旋律已經和有關教學的歌詞一塊兒記在學生的大腦中了。
兒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它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讀好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把教材的主要概念、法則等基礎知識,編成兒歌讓學生學習,有利於概括知識、揭示規律。 這種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親自動手運用某些具體材料來驗證課文中的某個道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用實物、模型按課文要求作表演,以喚起形象思維,培養學習興趣。使用這種方法時,實驗演示要密切配合課文的聽、說、讀、寫訓練,防止上成常識課和藝術課。
利用教具、學具進行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等,感知學習內容,形成愉悅表象,由表象聯想發展到思維和創造性想像,讓學生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體驗中牢牢記住。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於手指尖上。」贊科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為智能培養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電化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具有「形、聲、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獨厚的先進教學手段。它能優化教學過程,促使教學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型向德智體美整體教學轉化。
電化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深難的內容通俗化。小學階段的兒童對具體、形象、鮮明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電化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Ⅵ 教學方法的快樂教學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我們都知道學生都是不怎麼愛學習的,主要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真的是特別苦特別累,而且都沒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其實學習是完全可以讓自己變得快樂,主要是你還沒有培養好那種學習的興趣愛好而已,就像為什麼有的學生在上語數外的時候就格外的討厭,然後也不會認真的學習,當然最終還是會認真的學習,主要是因為要考試,就是因為考試,所以他逼著自己去學習。但這樣的話,其實並不是快樂教育所要宣傳的一些知識層面,然而為什麼有些學生上體育課上美術課上音樂課,他們總是會特別的開心?
Ⅶ 新穎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新課改下教學方法:
一、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歷史學科本身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歷史本身就是故事,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還可以引用更多的人物故事和野史,更可以帶著全體學生去看視頻資料。因此,歷史教學中可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發揮歷史學科自身的優勢,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使獲得歷史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歷史、培養能力、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二、盡量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歷史教學不但要完成基本歷史知識的學習,而且要盡量要讓學生以史為鑒,達到學以致用。為此要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歷史資料卡,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搜集資料,發揮學生主動性,多看書,參加社會實踐,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歷史學科知識。
三、合理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接受式教育的教學方法,要盡量多採取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學生或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的方法;啟發引導式教學法——教師對所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一般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結論的方法;程序教學法——按知識的認知規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來認識物質的方法;實驗探究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設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進行小組間的交流討論,最後教師根據各小組的方案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等。這樣多種方法並用,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顯示出強大的信息功能,為歷史課改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並在課堂中展現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課件可以運用文字、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器官,以多種方式和不同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將教學內容展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歷史現象及其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課件可以加大傳輸信息量和信息傳輸的質量,實現課堂的優化組合。實踐證明,揚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後,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學的直觀性、教學手段的靈活多變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動活潑的課堂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春意盎然。如講述有關革命、戰爭等內容時,放映一些相應的影視資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五、精心運用多種檢測方式評價學生
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同學聽見考試就頭疼,作業抄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多動腦筋,盡量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作業和檢測的模式,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評價學生。比如,採取課前五分鍾小測驗,學生自編自測,分組競賽,撰寫歷史小論文,進行歷史基本知識競賽,這樣,使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增長知識面,同時自覺地掌握相
關的歷史知識;評語與評分相結合,只有考試評分,會有很多情況反映不出來,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所以在評分之外再加上評語,則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各方面情況,評語以鼓勵為主,不應帶有刺激性語言。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可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在學習中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為今後更好的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只有以全新的思路,全新方法投入到歷史課程改革中,才能使歷史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和才乾的學科。
Ⅷ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8)簡單快樂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Ⅸ 小學快樂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徵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志、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共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一,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一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准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徵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