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識字方法的研究假設

識字方法的研究假設

發布時間:2022-02-25 15:52:44

『壹』 幼兒科研方法試卷與答案 學前教育研究方案的設計有哪些內容 簡答題

1.研究對象的選擇 研究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在學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為研究對象。 選擇研究對象,首先要確定是進行總體研究、抽樣研究還是個案研究。 總體研究是對研究對象個體進行的研究。總體就是指全部研究對象,是一定時空范圍內研究對象的總和。例如,「上海市區6歲兒童識字量的調查」。這個課題的總體就是上海市區全體6歲兒童,不包括郊縣的6歲兒童,也不包括市區其他年齡段的兒童。總體的數量和范圍不大時,可以進行總體研究,但是,當總體的數量和范圍很大時,就要進行抽樣研究。 抽樣研究是從全部研究對象中抽取部分作為研究樣本進行的研究。從總體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對象稱為「樣本」。抽樣研究的目的是根據對所抽樣本的研究結果,對總體情況進行推論。抽樣研究的前提是:樣本必須要有代表性。所以,為了使推論准確,在抽樣時要遵循隨機原則,即抽樣時要盡可能使在一定范同內的每一個個體被抽取的機會均等。 個案研究是以一個人或幾個人做樣本,或者以一個群體為一個單位做樣本,對某種教育現象或問題進行的研究。尤其適用於對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的研究。個案研究雖然缺乏嚴格意義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總是存在於個別之中。 2.研究變數的界定 研究變數指研究者感興趣的、所要研究與測量的、隨條件和情境變化而變化的因素。變數就是會變化的有差異的因素。變數相對於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個研究中所有個體都具有相同的特徵或條件,而變數則是指在一個研究中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特徵或條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內容,研究要探討的只是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一項研究往往會涉及多個變數及其相互關系。例如,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試驗者(以下簡稱被試)來說,學業成績、智力、動機、興趣、能力等因素在質和量上都會發生變化,都有差異,而且這些變數的相互關系交織在一起。把它們都拿來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須事先決定研究的主要變數,並理清變數之間的關系。 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應用最廣泛的變數。 自變數又稱刺激變數,是引起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縱的假定的原因變數。 因變數又稱反應變數,是自變數作用於被試後產生的效應,是研究者要測定的假定的結果變數。 無關變數有時也稱控制變數,是指與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即除了研究者操縱的自變數和需要測量的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會影響研究進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變數。 通常情況下,研究要探討的是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對應關系,自變數是研究者要操縱的因素,是變化的原因,因變數是研究者要測定的因素,是變化的結果。自變數的變化能引起或影響因變數的變化,而因變數的變化依賴於或取決於自變數的變化。例如,在「兒童的智力與語言發展水平的研究」中,自變數是「兒童的智商」,因變數是「語言發展水平測驗的分數」;在「幼兒園男女兒童體能各項指標的比較研究」中,自變數是「兒童的性別——男、女」,因變數是「體能測量的成績」。 在一項研究中,除了自變數和因變數外,還可能有許多變數介入到研究過程中來,並且干擾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對應關系,這些變數統稱為無關變數。無關變數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為不排除這些無關因素的干擾,便難以解釋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對應關系。控制無關變數就是要排除這些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使自變數和因變數的關系「純化」。 3.研究方法的確定 在設計方案中要確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隨研究課題,特別是研究目的而確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等。當然,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與局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 4.研究假設的提出 研究假設指在研究實施之前,研究者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結論。

『貳』 驚人發現:人類一出生就能識字,你怎麼看呢

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天生具備能夠辨識文字元號的硬體,為之後學習閱讀的方式奠定了基礎。

Saygin說,可以合理地認為,新生兒的VWFA部分與成年個體並無區別。

作為視覺對象,臉部具有與單詞相同的屬性,例如需要較高的空間解析度才能使人類准確地看到它們。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新生兒中,VWFA也不同於識別面部的視覺皮層部分,這主要是由於其與大腦語言處理部分的功能聯系。

“甚至在我們首次接觸到單詞之前,VWFA就已經是專門為學習識字做好了准備。……發現表明,隨著嬰兒的成長,VWFA進一步完善。擁有口語和書面語言經驗可能會加強與語言交流功能區的聯系,並隨著人們的讀寫能力進一步使該區域與鄰區分化。”

她說,了解有關個體差異性的更多信息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理解閱讀行為,並且可能對閱讀障礙和其他發育障礙的研究有指導作用。

『叄』 怎麼寫研究性學習報告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

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

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

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基本組成部分:

1、全文提要:提要就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必須能夠准確地反映報告的內容和目的,文字清晰易讀,要力求忠實於報告,並要避免評述。其字數以250-300字為適宜,至多也不要超過600字。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3、研究工作的簡單過程。

4、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方法等。

5、國內外前人這個問題上,所做的工作情況簡介。

6、研究結果的分析,這一部分是報告的核心,它的撰寫工作,要根據研究的假設或研究的目的,作一番清晰描述,也就是對研究結果的描述。 這一部分除了用文字敘述外,還可藉助圖表的設計,把結果顯示出來,從中可以更清晰、直觀地體現重要的研究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研究報告

『肆』 論文開題報告的具體模式

一、 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裡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鴻業小學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裡面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准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說是小學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如,「集中識字 口語突破」這個名稱,我想,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或者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後來我看了一下內容,知道是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為「集中識字 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這里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有的也寫問題提出背景的,比如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承擔的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 實施方案 的「課題的提出」是這樣寫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育界引發了一場關於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無論是語文界的教育專家,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甚至眾多的學生家長,都對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並表示了極大的憂慮。究其問題的根本,在於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於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學生學得死。
從大量的現實和有關的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學生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製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的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面對語文教學的這種現狀,我們認為,語文學科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學科,要做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要變「應試語文」、「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我們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研究,能尋找到一條突破課堂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自然擺脫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不熟讀背誦課文,經典語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擴大閱讀,就不可能擴大知識面,豐富營養,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直接的和間接的閱讀,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實質的提高,寫作就會無病呻吟,搞文字游戲,抒虛情假意。因此,要使師生共同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單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當然,語文教學要改革、要創新,首先應是它的施教者——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觀念要更新。我校作為中新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內的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經嚴格考核選拔出來的,他們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著較新的教學理念,願意嘗試,敢於創新。新的學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學思想來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同時眾多來自各所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學研究所追求的目標來將他們統一到一起,開始譜寫嶄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學校沒有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沒有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的制約,更適合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的基礎,從社會的要求、學科的要求、學校的要求、師生的要求幾方面來看,我校確定的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可行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利益。
(三)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參考總課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於范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何老師在《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里寫的課題指導思想里的一段話:「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另外,還有一份供大家參考一下,廣東省教育科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和實驗方案裡面,課題指導思想這樣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我國經濟領域實現「兩個轉變」和我省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出發,針對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全方位的改革實驗和理論研究,有效指導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從而推進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為把廣東建成教育強省作出貢獻 」。
(五) 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准確、精練、明了。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
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 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2、 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3、 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
4、 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
5、 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6、 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課題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課題研究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如《研究性學習與中學生創造性人格培養的研究》,應先界定什麼是研究性學習,什麼是人格,什麼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關理論,性格與人格的區別和聯系,什麼是創造性人格,研究性學習與中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有何關系等。 研究內容的確定一是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二是從現狀研究、歸因研究、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幾方面來確定。 現狀研究是基礎。 歸因研究是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是研究的重點。 如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擬定的研究內容和重點為:⑴ 目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⑵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分類。 ⑶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⑷ 研究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建立。 ⑸ 構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其中第(5)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這里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廣東有個課題《小學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 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 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 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研究是否要設定子課題。 各子課題既要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又要形成課題系統。作為省、市級課題,最好設定子課題。形成全校的課題研究系統。
2、具體的研究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 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 要研究如何優化小學生個性宜採用實驗法;要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可採用經驗總結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

3、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 和「怎樣做」 。如要用調查法,則要講清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范圍、調查方法、問卷的設計或來源等。最好能把調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綜合的研究方法。 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突出介紹行動研究法。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舉例:「適應素質教育的學校德育工作」分課題「愛國主義教育」(初中段)研究報告
第一階段:研究准備階段(1997.9——1998.3)
1、組建研究隊伍。成立校長張勝利為組長,吳大偉副校長為副組長,曾成彬、劉曉華、陽虹、胡艷為主研人員。團隊會幹部、初中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及初中各備課組長為參研人員的研究小組,研究人員在初中教師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確定研究對象:從研究的實效性出發,既注意中學教育的連續性又兼顧高、初中教育的階段性特點,與分課題組的兄弟學校協商後,我們選擇了初中三個年級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即我們主要進行初中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
3、選擇實驗班:綜合各種因素考慮,選擇初2001級1班(先進班集體)和之班為研究實驗班(班主任均為主研人員)。
4、前測、分析和調研。在總課題組指導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西北中學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表」並側重在初中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認真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我校初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宏觀認識,從而增強了研究的針對性,對過去我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標高、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總結了成功之處,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5、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構建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實施方法和途徑(1998.3一1998.9)
1、構建一級目標:
根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將「愛國主義教育」分為「國家意識」、「國情鄉情校情」、「民族意識」、「集體觀念」、「歷史文化」、「壯麗山河」六個方面的分項目標。
2、構建二級目標:
為實施一級目標,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和認知規律,構建出六個方面的一級目標在各年級段應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標。
3、設計教育內容:
圍繞教育目標,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體系及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等設計出實現二級目標的教育內容。
4、選擇教育方法、途徑:
本著科學、實效原則,繼承傳統和開拓創新相結合,圍繞目標和教育內容分別選擇出多種不同的方法、途徑。
第三階段:研究方案實施階段: (1998.9——1999.12)
將構建的教育目標,設計的教育內容,按選擇的途徑和方法分別在初中各年段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作好觀察、記錄、分析,收集反饋信息。
第四階段:總結提高階段
1、針對實施階段的情況,整調、完善目標體系、教育內容、途徑和方法。
2、將前四個階段研究中的現象、事實、數據、經驗教訓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華為理性認識。
3、撰寫論文、個案分析、研究報告、實驗報告、工作報告等。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 微機軟體、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十)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干。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十一)其他有關問題或保障機制
如課題組活動時間;
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
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
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
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
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點:
1、要學會搜集和獲取信息。在網路上,打入「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關內容。
2、要多學習,多借鑒。
3、創新。
處處留心皆學問(積累)
集思廣益開眼界(學習與借鑒)
登高望遠多創意(創新)

『伍』 在《 小學語文教育研究》里作文評改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特地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體會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教育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我國教育部已決定,分三個層面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這個決定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將極大地影響教育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其它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與實施將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本人結合我校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的進行了研究與實踐,現將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所謂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小學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學科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朝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靠攏。 一、以人為本,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計算機、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途徑、方法。經過研究學生不論在提高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還是在閱讀、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僅促進了語文教學結構的改革,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高了信息素養。 (一)識字教學方面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於漢字音、形脫節、字型多,結構復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體(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體(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體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二)閱讀教學方面 在閱讀教學中,要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主動感悟、搜集和分析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再經過引導步入新的知識境界。使學習主體參與教學,形成發現問題——積極探究——追求創意的模式,促進學與教的優化。具體表現為: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點」來,把教學內容細化為具體「學習任務」,通過「校校通」或「校園網」用課件、網頁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如:《小猴子下山》的教學過程: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特點。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找出小猴子下山後都做了些什麼,找出文中描寫小猴子特點的詞句。 2.創設情境,自主理解。根據課文內容,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通過計算機打開教師自製的課件,自主學習理解相關段落。教師先要求學生從文中圈出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掰、扛、扔、摘、捧、抱、追。要求學生各自通過操作看小猴子做的這些動作,再自己做做這些動作,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處。然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它學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學具上台表演課文內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歸的掃興樣子,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學生通過說說演演,深刻地理解了這些動詞。表演的學生把「扛、捧、抱」等動作演得准確而傳神,活靈活現。看的學生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詞語的准確理解;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 3.討論匯報,深化理解。最後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認真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後,用「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閱讀教學不能用固定的教學模式,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和體裁而定。在教學古詩文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感知詩句,之後學生獨立探究、互相協作,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廣闊空間自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以多種形式匯報交流學習結果。學生有的把自己在網上查閱的背景資料說給同學們;有的把詩做成多媒體電子幻燈片展示給大家;還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調子用在這首詩上唱出來;更有想像豐富的學生把自己學了某一句詩的感受談出來。學生展開的想像翅膀,填補了詩中的空白,有利於領略詩人對思想感情的含蓄表達,正確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學方面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在課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膽的嘗試。首先,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讓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等各種形式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比如在科學、數學的寫作中插入專業符號,在藝術與科學的寫作中配上插圖等。在這種模式下寫作的學生,比使用傳統的寫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利用多媒體軟體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採用網上互評、互議、互改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學生在上描寫景物的作文課時,教師讓學生上網自由搜索,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動物園、黃山、故宮、頤和園等旅遊風景區都有自己的網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熱情,寫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 課程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學生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到網上去說自己想說的話,探討自己喜歡的問題,這些都可以成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陸』 如何將漢字結構規律應用在對外漢字教學中

1 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與識字教學研究的理論依據
漢字的形、聲、義三位一體(極個別漢字除外),對漢字的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與小學識字教學研究一般應有字形、字音和字義三個方面,但研究者更注重探討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與小學識字教學,這是具有理論依據的.
1.1 漢字的定義及其表意性
1.1.1 漢字的定義及其表意性蘇新春[1]認為:「漢字是漢族人民創造的,作為社會記錄和交往工具用的,直接表達意義的,具有象徵作用和審美價值的,與漢語結構相適應的書寫符號系統」.若把這一定義中的定語去掉,則為「漢字是……直接表達意義的……書寫符號系統」.可見,漢字的定義強調的是字的形和義的關系,而忽視了字的音.蘇新春進一步指出,漢字的「形」是一個整體,並直接與義發生聯系,它與義有著有機的、合理的關系,人們可以根據漢字之形聯想到其意義.作為獨立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基本單位來說,在「字」這個層面,只有漢字的「形」才有表意功能.正因為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關系是直接的、緊密的,與字音的關系是間接的、疏遠的,漢字才具有一定的超方言性[2].我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長期以來雖然一直存在著方言分岐,卻依然可以通過字形大致了解其義.
1.1.2 漢字的「拼形」特點
安子[3]認為,漢字是「拼形」文字,且同音字多.漢字獨體字(包括部首)不過幾百個,加上少數非字部首,就組成了漢字的構字部件,其它大多數是由這些部件拼合出來的,拼合出來的字可再拼合成其它的字.從這個意義上講,漢字是拼形文字另外,很多音節的同音字在100個以上(如常用字的「yi」音節的同音字多達177個).擁有20至9個同音字的音節200多個.這些同音字合起來有8000多個,佔5現代漢語詞典6中10000多字的80%以上.這么多的同音字全靠字形的微妙差異來區別字義,這就加強了漢字的「形-義」之聯系顯示出字形識別在字義提取中的重要意義.
1.2 漢字的認知規律
1.2.1 漢字的識別及形、音、義激活的時間進程
認識或學習漢字,首先要識別它的字形.陳寶國[4]的研究表明:無論是高頻漢字還是低頻漢字其字形都最先得到加工.李祈雯[5]關於小學生的漢字聯想研究發現:字形是小學生認字的主要依據.C.A.Perfetti與L.H.Tan[6](1998)關於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的時間進程的研究結果表明字表的激活早於字音和字義,即字形的激活漢字識別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1.2.2 形、音加工對漢字提取的作用
從漢字的形、音對其意義的作用來看,許多研究發現字形的作用大於字音的作用.Sananumaal.[7]認為,單個漢字具有明顯的視覺特徵,可作為一個整體的圖形被識別,不必經過形--音轉換,而直接從字形獲取字義.艾偉[8]選用釋形字、同音字和其它偏旁的漢字為實驗材料,比較其形和音在漢字學習上的區別所得到的結果表明:形聲聯結的消退早於形義聯結;若形義聯結消退時,則形聲聯結早已不在,不再引起反應.金志成和李廣平[9]通過啟動作業和倒掩蔽方法考察了在漢字視覺識別中字表和字音的作用,結果表明:漢字的視覺識別比較符合「直通假設」,即從字形可直接到達字義另外,漢字作為人際關系的溝通媒介,其形意融合特徵,使得人們習慣於以形求義,更易從字形上直接把握符號所表示的意義[10].黃健輝和陳之[11]通過讓被試移動滑鼠以閱讀計算機屏幕逐字呈現之短文的實驗作業,發現字形在中文閱讀中似乎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1.3 小學識字教學難點
余賢君等[12]對小學識字教學難點的研究表明: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字形,佔54.4%;且在常見字形錯誤分類中,低年級學生的部件錯誤高達50%.
在1994年8月召開的「首屆小學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李國英明確提出:漢字識字教學法要遵循漢字構形學的規律,探索一條符合兒童接受心理又能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新路子.
2 漢字的字形結構生成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與識字教學
一般而言,獨體字主要是通過「象形」和「指事」方式構成的,而合體字大多是由「會意」和「形聲」方式構成的.張大成和伍新春[13]據此認為,對於獨體字的教學,應依據其象形性、指事性的特點進行形義結合的分析,此時的字詞學習主要屬言語符號水平,重在建立形與義的聯系基礎.而對合體字的教學,則應利用其會意和形聲的特點,運用語言知識的掌握規律,使學生掌握理性的字詞結構知識,尤其是對於約占漢字80%的形聲字的構成規律,更應注意在充分直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自覺概括出形聲字的「偏旁部首表義、基本字表音」的構成規則,然後引導學生去靈活運用、廣泛遷移,使學生建立關於漢字的牢固的形義聯義聯系系統.其教學過程可舉例說明如下:
第一步,直觀:讓學生感知和識記一定數量的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1)學習和識記基本字
如水(河水)、心(心裡)、言(說話)、日(太陽)、目(眼睛)、表(表色)等.
2)學習和識記合體字
如「水+青=清」、「心+青=情」、「目+青=睛」、「言+青=請」等
第二步,概括:讓學生對直觀的字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綜合與比較,抽象概括出漢字的構成規則
如「清、情、請、晴、睛」等都包含「青」;但它們各自的偏旁部首不一樣,分別是:水、心、言、日、目據此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字的共同點是:都包含一個「青」,「青」是基本字,它表明各個字的基本讀音,即「qing」;這些字的不同點是:它們具有不同的偏旁或部首,各自的偏旁或部首分別表示字的意義范圍.由此可概括出構字規則:「偏旁部首表義、基本字表音」.
第三步,具體化:讓學生廣泛應用上述概括了的漢字構成規則
如呈現「跳、挑、眺」或「菜、踩、睬、彩」等,各組字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字(表音)和不同的偏旁或部首(表義),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並鞏固所習得的漢字結構規則,即「偏旁部首表義、基本字表音」.
2.2 根據漢字的結構重組規律進行識字教學
由於字形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應利用漢字的結構重組規律,採用以舊帶新,即「在熟字基礎上學新字」的方法進行教學.所謂漢字的結構重組規律,是指通過已掌握的字詞經驗結構的重新組合,在原有字詞經驗結構的基礎上內在地構建尚未學習過的字詞的新的心理結構,充分發揮已有字詞經驗結構的能動性和固著點的作用.在識字教學中,其具體操作如下:1)「加」操作:在熟字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加」筆畫或偏旁成新字.2)「減」操作:在熟字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減」筆畫或偏旁成新字.如「公」減一撇成為「么」;「何」減一偏旁成為「可」.3)「並」操作:將兩個或幾個熟悉的漢字相並列構成新字,如「人」與「人」相並列成為「從」「日」與「月」相並成為「明」.4)「疊」操作:將兩個或幾個熟悉的筆畫、部件或漢字相重疊成為新字,如「口」與「貝」相重疊成為「員」.5)「變」操作:在熟字基礎上通過變化字形結構(主要改筆畫)成為新字如「井」變成「開」……
結構重組的最大優點在於避免了每一個字詞都從頭學起,克服了單純依靠反復感知加深記憶痕跡的做法.由於利用結構重組規律減少了要識記的新部件,甚至不需要識記新部件,簡化了記憶程序,縮小了記憶單位的數量,擴大了記憶組塊的容量,因此有利於提高識字效率.
2.3 集中識字教學法的字形理據
遼寧黑山縣北關學校早在1958年所倡導的「集中識字法」的認知實質也是類似的:它實際上是一種歸類識字,強調的也是字形及其結構方式;它是基於漢字字形的構成特徵,把形旁或聲旁一致的漢字進行歸類,指導學生在識字時分析與比較一組字的異同點,概括出一組字的字形規律進行識字.例如,在「青:清、晴、情、精、靜」等一組形聲字的歸類教學中,就是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使學生知道這一組字的共同點是都有表音的聲旁「青」,加不同的表義的形旁就構成了這一組字.在「主:住、柱、往」等基本字帶字的識字教學中,就是通過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字學新字、記新字,亦即,利用一組字的相同部分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過分析與比較,強化記憶字的不同部分,以識記新字.
3 漢字的字形結構對稱性及其認知規律與識字教學
3.1 漢字的字形結構對稱性
著重探討漢字的字形識別規律與識字教學,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即漢字的字形結構具有對稱性特點.
對稱性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它同樣存在於漢字的字形結構之中.絕大多數的漢字或是全部或是部分是對稱的[14].這是從廣義的對稱而言析,包括了漢字結構上平衡對稱和局部對稱,如黃、杜等字.據統計,在特別常用的42個漢字中,有11個是屬於兩邊對稱的.高尚仁[15]指出:對稱性是最常見的視空知覺的基本現象,這類特徵出現在漢字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如「亞」、「卒」、「申」等.
若進一步細分,對稱性還可以分為鏡象對稱、中央對稱和軸對稱.它們具有拓樸和格式塔視空知覺的特徵,對於漢字的知覺心理,包括閱讀及書寫活動的分析和討論,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及應用上的意義.
3.2 漢字識別中的字形結構對稱效應
艾偉早在20世紀20年代考察字形要素對漢字辨認和默寫的影響時就曾提出:筆劃兩邊對稱的字易於觀察,並以此作為對漢字簡化的要求之一.曾性初在談到漢字好學好用證據的時候也指出:完美圖形的一個標志是對稱,絕大多數漢字是對稱的(有的全部對稱,有的是部分對稱,有的則是對稱的重復或再重復).由於對稱本身是一種美,使人看起來感到舒服,又使信息量減少一半或更多,使冗餘度相應增加,要學要記的新內容相應地減少,故漢字更易學易記.

『柒』 假設你是研究者,請按「需要性、新穎性、可行性」的要求評價《低年級小學生產生錯別字的心理分析》課題。

摘要 從學生學習態度的角度尋找問題的症結 及對策,往往並不奏效,有時甚至影響和諧的師生關系.事實上,兒童錯別字的原因,低年級的孩子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的漢字讓他們學起來不輕松,字學得一多,樣子再長得差不多的話,他們就更難分得清楚了。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閱讀的幫手,所以孩子們跨入小學,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學好漢語拼音。這些抽象的單韻母、復韻母,在孩子們接觸之初往往很難讀准它們的音,記住它們的形。在漢語拼音教學結束後並不代表著所有的孩子都能熟練掌握和

『捌』 課題教學中怎樣運用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內容摘要:本課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引入探究性學習的操作策略,以適應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力求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及同等水平學校實際的語文探究性學習課外活動方式,並積累與之相適應的探究性學習的課堂閱讀教學成功個案,以實現預設的研究目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養成探究的意識,嘗到探究的樂趣,從而真正實現研究目的。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 課堂教學

1 問題的提出
1.1 課題表述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激發學習主體創造潛力的開放型創新學習、發展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發展創新素質的一種學習方式。
本課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引入探究性學習的操作策略,以適應我國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目的。
1.2 問題的提出
(1)時代的要求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種新的挑戰,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改革和發展教育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首要戰略對策,把建立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看成是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保證。有人說:「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
要參與國際競爭,要實現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目標,就要培養和造就大量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為此,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也陸續出台。這次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
全面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充分發展而又有獨創性的、獨立、自由的個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主動發展:促進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這個思路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將探究式學習方式引入傳統的教學實踐,使之與接受式學習方式並存,否則,就不可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獨立、自由的人。
(2)語文課程標准頒行的推動
在這次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學科新的課程標准應運而生,這對解決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近二十年來,語文教學研究日趨活躍,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專家,但總的說來,這些研究還只是停留在局部地區,是部分先覺教師的個人嘗試,全國大多數教師還處在困惑、摸索狀態。因此,新課標的頒行就成為引領全體教師走出困惑的強大推動力量,在這樣一個全國性系統工程中,無論教師個人的主觀意願如何,都必須思考一個問題:面對全新的課程標准與教材,如何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真正面向全體,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人?只有解決了這個課程改革的根本問題,教師與教學才能煥發生機,否則,教師將不可避免地面對職業與心理危機,甚至走入死胡同。
(3)研究性學習課程勃興的啟發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我國的課程改革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程:《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把"研究性學習"課程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其中,國家教育部於2000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亦把"研究性學習"課程規定為重要內容。"研究性學習"課程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首次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這被公認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自然有它廣闊的發展空間。傳統的閱讀教學先是限制學生的閱讀視野,只局限在教材的狹窄范圍之內;之後的「大語文觀」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又由此凸現:閱讀有了「量」,卻沒有了「質」。學生在大視野的閱讀活動中,在目前信息激增的時代背景下,很容易淹沒在大量的閱讀信息里,從而使閱讀效率與質量受到影響,這個問題曾困擾了我很長時間,而此時勃興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恰好給我以極大啟發: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都離不開搜集和篩選信息的思維環節,學生必須捕捉有效信息並在這個基礎上定向思考,才能開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如果將這種「問題中心」的學習方式引入語文教學,就能既控制閱讀范圍,又促進對閱讀材料的思考,真正實現閱讀「質」與「量」的雙豐收。這個啟發直接影響了本課題研究重點的確定。
(4)學生自身成長與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在此次全國課程改革與語文新課標頒行之前,我的教師生涯已經有七年,對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問題有深刻的體會,也為解決這一問題做了許多努力與嘗試,有喜有憂,但面對陳舊的大綱與教材,水平有限的我更多的還是困惑與迷茫,有回天乏術之感;學生學起來也是厭倦有餘,興奮不足,心靈的觸動與人性的思考更是難得一遇。同時,作為教研組長,我發現,有著同樣困惑與迷茫的教師絕非少數,他們臉上不時掠過的疲憊與無奈令人無法迴避一個問題:如何讓教學成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讓教師與學生都在學習中找到感動與思考?有了心靈的觸動與人性的思考,學生才能真正在語文學習中健康成長,教師才能真正從「教書匠」成長為一個專業化發展的學者型教師。這也正是本課題研究開展的重要動因。
2 研究內容與研究假設
2.1 研究假設與研究目的:
通過對探究性學習與語文閱讀教學關系的科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力求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及同等水平學校實際的探究性學習課外活動方式,並積累與之相適應的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滲透「探究性學習」思維方式的課堂閱讀教學成功個案,以實現預設的研究目的:讓學生直接體驗、享受閱讀的過程,提高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獨立工作的能力;最終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研究特色
(1)方法多樣,重在實踐,比較務實。本課題組的成員均為一線教師,限於繁重的日常工作,理論學習也許不太精深,但能夠大膽實踐,嘗試了多種探究性學習的活動方式,成為寶貴的研究材料。
(2)過程動態化,善於反思,適時調整研究方向與重點。開題時,我們設定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研究結合具體課文開展專題閱讀課外活動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可行形式」。但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我們感到如果放棄課堂而只盯著學生那可憐的一點課外時間,指望學生在課外能主動探究,顯然是捨本逐末。為此,我們將後期的研究內容做了調整,決定在繼續開展課外探究活動的同時,重點探索將「探究性學習」思維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可行途徑,使課題研究獲得了更為寶貴的資料,有了新的突破。

2.3 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2.3.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包括教師提供的指導與幫助),並藉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
2.3.2 新頒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
發揮人文性是指要在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加強實踐性是指要注意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從而學有所得,並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要有大視野,樹立大語文教育觀。
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不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內容,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而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

『玖』 如何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方案
博書潤雅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冊語文教材是以幾十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為主體。這些作品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是識字的有效途徑,是學習作文的範例,是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拓展知識視野、培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的憑借。「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課中,閱讀教學占的比重大,用的課時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投入的精力大,花費的時間多。因而,人們一提到語文課,往往想得較多的是閱讀教學。在有關語文教學研究的論文中,「語文教學過程」往往是「閱讀教學過程」的同義語;「語文教學方法」常常是「閱讀教學方法」的代名詞。這就不難看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發出「越來越不會教了」的慨嘆,這種慨嘆也基本是針對閱讀教學而發出的。首先是因為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語文教學理念,集中地表現出一個教師駕馭教材、控制課堂、組織學生、運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閱讀課是以一篇篇文章為師生課堂對話的中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個以文字為媒介的、表達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結構的統一整體。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講究結構完整、用語准確、表達清楚。語文教師要研究和處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全方位的理論素養,甚至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既然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突破口。縱觀我校語文閱讀教學虛化現象比較普遍,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語言訓練不到位,不落實。難認的字不多念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該解釋的詞不解釋,該辨析的詞不辨析,該品味的句子不反復品味,該歸納的段意不歸納,至於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更是一溜而過,這也是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從我校情況看,導致閱讀教學低效的因素歸納起來有:目標不明確,對年段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講到底,一問到底充斥課堂;泛讀、濫讀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讀,沒有層次、沒有點撥、甚至沒有要求;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基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的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鍾內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提高研究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擬分學段重點進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閱讀興趣的培養;

2、預習習慣的培養;

3、隨文識字能力的培養;

4、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

中段:

1、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培養;

2、概括能力的培養;

3、質疑能力的培養;

4、積累好詞佳句習慣的培養。

高段:1、略讀、瀏覽等讀書能力的培養;

2、深入理解重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

4、搜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

四、研究目標

1、探索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2、在我校小學語文教師中形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我校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3、通過研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和制度體系。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決定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閱讀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閱讀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為輔。

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實踐者也要成為研究者,研究的結果要及時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方法。在這里,課題組成員充分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

2、調查法調查法主要是通過調查,深入課堂弄清當前課堂教學現狀,從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為探索和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供相關依據,以便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主要是通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效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廣應用,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

4、文獻法文獻法就是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

六、本課題條件保證

為了使該課題順利實施,取得實效,有如下條件保證:

1、教育專家的引領。

2、教研室對各校課題的統籌、協調管理,以及競爭機制地運行,調動全校研究的積極性。3、學校積極參與,在人員設置、硬體配備、科研經費、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

(一)研究步驟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開始階段(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 確立研究課題,布置研究工作,明確分工,初步擬定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研究制定課題實施指南,召開課題中心組工作會,研討課題的內涵、特點和研究措施。

第三階段:課題鞏固推廣階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全面開展課題研究,力求圓滿完成研究任務。

第四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課題組進行結題的相關工作,解決課題中還存在的問題,完成研究報告、工作報告和相關課題成果資料的整理工作,召開結題現場會。

(二)研究措施為確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們擬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課題研究:

1、問卷調查,了解現狀由總課題研究小組設計調查問卷,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對全校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對什麼是有效教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實施途徑和策略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方案的調整、研究假設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據。

2、加強管理,指導研究聘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豐富實踐經驗並且有相當理論水平的市級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擔任課題組顧問,定期和不定期指導課題研究。努力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進行。在課題研究推進過程中,應按研究方案認真開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務,並在每學期初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末進行研究小結。

3、加強交流,突出實效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教研網路,為參研人員提供學習資料,定期進行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專題培訓,要求課題研究教師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提高參研人員的理論修養和課堂教學水平。一線教師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主體。教研的內容應當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針對各類課型(拼音、識字、寫字、閱讀、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等)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箱向全國一線教師徵集教研活動優秀方案來服務我們的研究。

4、提煉成果,總結推廣各參研人員要強化成果總結意識和成果推廣意識,對過程性研究成果認真進行總結、提煉。課題組每學年召開一次研討會,交流研究成果。對好的經驗和成果要及時在本校推廣應用,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拾』 無聊的問題。。。

哈哈,朋友,緣分啊,我確定的告訴你,是左撇子
我也踢球,左腳的,在系對一直就是左邊峰,左腳踢左邊太有優勢了,反正我是有這感覺

乒乓球的話,因為別人一般都是右手,我們的球直接打的都是他們的反手,所以他們一直覺得別扭,這就是有相對的優勢了,我高三前一直乒乓球,高三後一直足球了。

按照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左撇子是相對聰明一點,右腦控制身體左側,左腦控制身體右側,左撇子的人右腦用的相對較多,右腦控制的是人的創造力,(下面是粘貼過來)比如: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 力)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 ·判斷·推理·語言·抑制
五感 ( 視、聽、嗅、觸、 味覺)

人的右腦具有直觀性的整體把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獨創性等,所以右腦的開發對於個人的成功而言是不可欠缺的。而在現代社會,右腦開發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
因此左撇子是相對幸福一點,就是用某些東西的時候有點別扭,比如鐮刀等

閱讀全文

與識字方法的研究假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沒有什麼快速脫模的方法 瀏覽:841
滑菇的保存有哪些方法 瀏覽:449
水彩使用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81
查圖形個數簡便方法 瀏覽:294
彩鋼岩棉瓦房脊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753
如何簡單又快畫眉方法 瀏覽:93
芊小白的使用方法 瀏覽:372
抖音變現簡單方法復制文案 瀏覽:636
西餐常用的烹飪方法 瀏覽:756
血清igg檢測方法 瀏覽:888
恢復臉型的最佳方法 瀏覽:537
情報使用方法 瀏覽:130
榫卯建房有哪些方法 瀏覽:143
面癱後遺症治療方法 瀏覽:849
5點鍾鍛煉方法 瀏覽:981
劃船機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219
易我數據恢復使用方法 瀏覽:947
4x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992
怎樣在家做麻辣燙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90
豬腿疼站立困難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