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方法

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25 03:03:35

⑴ 小學五年級數學《多邊形面積計算》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的核心概念或思想是什麼

分為若干個三角形,計算全部三角形的面積和,或將原圖形的分成幾部分,拼合成規則圖形求面積。

⑵ 最新蘇教版五年級教學在多邊形面積計算中如何滲透轉化思想

讓學生學會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僅是為了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探尋解題的方向和入口,更是對培養人的思維素質有著特殊不可替代的意義。它在新授中屬於「隱含、滲透」階段,在練習與復習中進入明確、系統的階段,也是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得過程和應用過程。這是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飛躍。而這樣的飛躍,依靠著系統的分析與解題練習來實現。學生做練習,不僅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會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而且還會從中歸納和提煉出新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過程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按照例題師范的程序與格式解答和例題相同類型的習題,實際上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機械運用。此時,並不能肯定學生已領會了所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只當學生將它用於新的情景,解決其他有關的問題並有創意時,才能肯定學生對這一教學本質、數學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

⑶ 如何教好《多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n邊形在坐標系內嗎?
如果在坐標系內就:
取一個多邊形其中一個頂點(x0,y0),從他開始向其他的頂點連線,分成(n-2)個三角形,設每個三角形的另兩個頂點為(x1,y1),(x2,y2),則這個三角形面積為(|(x1-x0)*(y2-y0)|+|(x2-x0)*(y1-y0)|)/2,多邊形的面積就是所有三角形的面積和

⑷ 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可以把圖形分成幾個基本圖形這種方法可以叫做什麼

分割法 & 添補法

⑸ 小學數學《什麼是面積》的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 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 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後續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採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
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於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並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並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後,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化畫格子法。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最後的創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麼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麼大小?指的是哪裡?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然後,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
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後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麼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台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麼?(表面) 比的又是什麼?(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後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並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說一說。
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裡呢?有什麼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
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塗色)
師:為什麼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麼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
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
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
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幫助學生完整表述)
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
出示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比較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
再出示41頁練一練第一題。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培養了直觀估測的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
(2)藉助工具比較
師:有些圖形我們直接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圖形(附頁2中圖6)誰的面積大?
①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②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裡的學具想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
D.小組代表展示驗證,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在匯報多樣比較方法時,按由繁到簡的順序,如:先是剪後重疊比的;然後是用圓片擺的;最後是數格子的;……這個在學生活動時由教師巡視發現確定匯報順序。)
(3)師小結: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認真。大家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比較方法(「觀察法」「剪拼法」「擺圖形」「數格子」 「統一標准」),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統一標准」,從而順利驗證猜一猜的答案,體驗了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實踐應用
1.直觀感受圖形面積的大小
練習41頁的2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2.創意大比拼
練習40頁畫一畫。
讓學生先說一說要求中要注意什麼,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學生自己嘗試畫,先完成的同學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畫法。然後再全班展示交流中,體會形狀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讓學生自由想像,畫出各種圖形,然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⑹ 如何提高五年級學生計算多邊形的面積

一、滲透「轉化」思想,理解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掌握面積計算的方法
突破建議: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採用了轉化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後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系,從而找到面積的計算方法,要利用討論和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1.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應體會情境中「我只會算長方形的……」這句話所蘊含的深意,它既反映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又表明了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思維方法(比較、轉化),還指引了轉化的方向。在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原來圖形和轉化後圖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2.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情境中「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學過的……」這句話再次指明了探究方向,因為學生剛研究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知道「轉化」的方法,所以自然就能夠想到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所積累的活動經驗為基礎,通過動手實踐和探索,將三角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可以引導學生只用一個三角形進行割補轉化,也可以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拼擺轉化(分層處理);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轉化時,應指導學生先在其中一個三角形上標明底和高,再動手進行拼擺和探索,從而突破三角形面積推導的難點。
3.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可以放手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教學中分層處理),但同樣要提出操作和探究的要求:轉化後是什麼圖形?轉化後圖形的面積會不會計算?轉化後圖形的面積與原來梯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轉化方法交流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拼擺的方法為重點),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教師注意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
二、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發展空間觀念
突破建議:
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⑺ 在小學數學中,圖形的面積是如何編排的

現在一般是兩年級左右學正方形和長方形(長x寬 最簡單 計算方便 符合低年級學生能力)

平行四邊形好像是4年級學, 因為計算方法和長方形正方形類似 也很簡便
組合圖形3年級就有了 不過是一些容易的 比如幾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5年級會有三角形 梯形,三角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去掉一半 又進了一層,梯形也是以橫向的兩個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為基礎再除以2 【(上底+下底)X高÷2】 計算步驟逐漸開始多了,這時的五年級學生計算能力也完全跟得上
同樣五年級也是組合圖形最多的時候,也是最難的時候。有幾本練習冊最後幾十頁全是組合圖形,一半左右都是難題(不分思考題,全部的一半都是難題!)

六年級,上半學期末會學圓形和扇形,因為要用到圓周率π,計算會很復雜,計算錯誤率也高,很多人計算能力會開始跟不上,尤其是扇形,在圓形的基礎上乘以360之圓心角 當然這時的組合圖形幾乎道道都能算思考題

另外1 2年級做教材附帶的練習冊就夠了 3~5年級推薦每日精煉 6年級可以買同步精煉 不過其中有 拓展練習 和 頭腦風暴 的部分很難;也可以買世紀精煉

附:1~6年級的所有圖形都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求得的 利用割補、翻轉、移動圖形的方法改動平行四邊形 所以說平行四邊形是最重要的

正方形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圓形
三角形 扇形
梯形

⑻ 多邊形的面積我學會了嗎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面積》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是面積、量一量、擺一擺、鋪地磚。《什麼是面積》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套教材為了改變過去偏重面積計算和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和發慌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把面積的含義單獨列開教學。教材安排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一是創設生活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活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通過畫圖的活動加深學生對面積的認識。教學中,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多多舉例說出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使學生對面積有更感性的認識,真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較過程中,讓學生親歷活動的整個過程,體驗知識的形成,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也注重了學生創造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活動中溝通、交流,自覺地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分析】
之前,三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也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了解了它們的特徵,也學習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到五年級時,他們還將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對兩個圖形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在這一活動中將讓學生大膽利用學具,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並擇出更科學准確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創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准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學法引導】
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團隊協作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1、聽算10道,集體對得數。重點講解25×16
2、師:全對的同學舉手,請兩位同學帶大家一起唱《拍手歌》表示鼓勵。好嗎?(全班齊動)
[評析:藉助拍手歌的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情緒高漲。]
二、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2.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小?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三、比較大小、揭示定義。
1、觀察比較。
師:我們把物體的表面畫在紙上就是平面圖形,觀察這些圖形,它們有什麼特徵,有大小嘛?
(課件出示、學生判斷,比大小)
2、明確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它們的大小就是圖形的面積。
3、揭示定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課件出示)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封閉圖形,鞏固概念。
四、操作實驗、研究方法
1、出示面積相近的兩個圖形,學生比大小。
師: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近,你能看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嘛?
生:不能,但我們可以用重疊法。(學生上台演示)。
2、課件出示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學生判斷面積的大小。
師:不能用重疊法怎麼辦?(學生小組討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硬幣。大家可以藉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3、學生演示不同方法並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准確的方法。
4、師引出數格子的方法。
五、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後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並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明確面積一樣,圖形的形狀可以不一樣。
六、 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展示學生部分作品,並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七、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教學反思:「面積」是《數學課程標准》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把面積概念獨立教學,目的是改變以往偏重面積計算及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面積」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擺一擺」都將成為課堂中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創設了各種活動情境,充實學生的實踐活動,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一、數學課堂教學緊密聯系生活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找生活中物體的面,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進行物體面的大小比較,通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表面的面積。這樣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所倡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應向學生提供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有價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學內容」這一基本理念。
二、給學生的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面積大小比較時,我先讓學生分組探討出比較的方法,然後通過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學生用剪拼、數方格、重疊、擺硬幣的方法等,這樣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
三、評價尤為重要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還應把激發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課堂評判語的激勵功能。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繼續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尤其對後進學生產生鞭策作用。評價的可持續性更是應該加強的。這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點可持續性的評價:在學生猜測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之後,我的評價: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的猜測,猜測是科學發現的前奏,我們已經邁出了精彩的一步!但要想離正確答案更進一步的話就應該去驗證你的猜測。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豬腿疼站立困難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44
文化價值觀測量方法 瀏覽:78
喉嚨痛的最快解決方法動畫 瀏覽:303
工作之餘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988
現在教學方法輔導孩子 瀏覽:545
熱流計使用方法 瀏覽:202
魅藍5的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08
鹼檸檬燉羊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557
水熱反應釜的使用方法 瀏覽:82
油溶食用色粉溶解方法 瀏覽:807
統合能力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94
迅騰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181
蘋果賬戶解鎖郵箱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6
手機觸屏失靈最簡單的方法小米 瀏覽:331
新現代名圖carplay無線連接方法 瀏覽:987
截屏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963
小孩子要聽話有哪些方法 瀏覽:412
領導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55
小朋友長高方法宣傳圖片 瀏覽:427
去疤痕的方法用什麼葯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