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做成本分析
一、具體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比較法的應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將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以此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影響目標完成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時,還應注意目標本身有無問題。如果目標本身出現問題,則應調整目標,重新正確評價實際工作的成績。
·本期實際指標與上期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變動情況,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反映本項目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與行業的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而採取措施趕超先進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置換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確定分析對象,並計算出實際數與目標數的差異;
·確定該指標是由哪幾個因素組成的,並按其相互關系進行排序;
·以目標數為基礎,將各因素的目標數相乘,作為分析替代的基數;
·將各個因素的實際數按照上面的排列順序進行替換計算,並將替換後的實際數保留下來;
·將每次替換計算所得的結果,與前一次的計算結果相比較,兩者的差異即為該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應與分析對象的總差異相等。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貫穿於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的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同時也要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
步驟: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何用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步法、平等結轉法等)
歸集各成本項目數據。
採用相關方法分配成本費用至各產成品、在產品(如果有輔助車間,還需先將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至各受益成本項目)
分析方法:
對比、環比、抽樣、各成本項目占總成本增減速變動。
賬務處理
領用:
借: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等
貸:原材料類科目
結轉:
借產成品 在產品
貸:生產成本等
③ 財務分析的程序和步驟(4階段10步驟)
財務分析的程序與步驟
財務分析的程序與步驟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十個步驟。
一、財務分析信息搜集整理階段
1.明確財務分析目的
2.制定財務分析計劃
3.搜集整理財務分析信息
二、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階段
4.企業戰略分析
企業戰略分析通過對企業所在行業或企業擬進人行業的分析,明確企業自身地位及應採取的競爭戰略。
企業戰略分析通常包括行業分析和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行業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行業的盈利水平與盈利潛力。影響行業盈利能力因素有許多,歸納起來主要可分為兩類:
一是行業的競爭程度,
二是市場談判或議價能力。
企業戰略分析的關鍵在於企業如何根據行業分析的結果,正確選擇企業的競爭策略,使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優勢和高盈利能力。企業進行競爭的策略有許許多多,最重要的競爭策略主要有兩種,即低成本競爭策略和產品差異策略。
企業戰略分析是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的基礎和導向,通過企業戰略分析,分析人員能深入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環境,從而能進行客觀、正確的會計分析與財務分析。
5.財務報表會計分析
會計分析的目的在於評價企業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會計分析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會計政策、會計方法、會計披露的評價,揭示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對會計靈活性、會計估價的調整,修正會計數據,為財務分析奠定基礎,並保證財務分析結論的可靠性。進行會計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閱讀會計報告:
第二,比較會計報表;
第三,解釋會計報表;
第四,修正會計報表信息。
會計分析是財務分析的基礎,通過會計分析,對發現的由於會計原則、會計政策等原因引起的會計信息差異,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說明或調整,消除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
三、財務分析的實施階段
財務分析的實施階段是在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步驟:
6.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包括絕對指標和相對數指標兩種。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特別是進行財務比率指標分析,是財務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或形式。財務指標能准確反映某方面的財務狀況。進行財務分析,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和要求選擇正確的分析指標。債權人要進行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他必須選擇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或反映流動性情況的指標進行分析,如流動比率指標、速動比率指標、資產負債率指標等;而一個潛在投資者要進行對企業投資的決策分析,他則應選擇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進行分析,如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以及股利報償率和服利發放率等。
正確選擇與計算財務指標是正確判斷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所在。
7.基本因素分析
財務分析不僅要解釋現象,而且要分析原因。因素分析法就是要在報表整體分析和財務指標分析的基礎上,對一些主要指標的完成情況,從其影響因素角度,深入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各因素對其影響方向和程度,為企業正確進行財務評價提供最基本的依據。
四、財務分析綜合評價階段
財務分析綜合評價階段是財務分析實施階段的繼續。
8.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
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是在應用各種財務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要與定性分析判斷及實際調查情況結合起來,以得出財務分析結論的過程。財務分析結論是財務分析的關鍵步驟,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判斷財務分析質量的唯一標准。結論的得出,往往需要經過幾次反復。
9.財務預測與價值評估
財務分析既是一個財務管理循環的結束,又是另一財務管理循環的開始。應用歷史或現實財務分析結果預測未來財務狀況與企業價值,是現代財務分析的重要任務之一。
財務分析不能僅滿足於事後分析原因,得出結論,而且要對企業未來發展及價值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
10.財務分析報告
財務分析報告是財務分析的最後步驟。它將財務分析的基本問題、財務分析結論,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的措施建議以書面的形式表示出來,為財務分析主體及財務分析報告的其他受益者提供決策依據。財務分析報告作為對財務分析工作的總結,還可作為歷史信息.以供後來的財務分析參考,保證財務分析的連續性。
④ 財務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您好,很榮幸能回到您的問題,希望以下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分析財務報告常用比較分析法,通過比較本企業不同時期的財務指標,從指標的增減變動情況中發現問題,查找原因以達到改進工作的目的,通過連續數期的趨勢變動分析,評價出企業的管理水平,同時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與行業指標比較,判斷該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通過同類先進企業比較,找到差距,達到吸收先進經驗的目的;通過與預算或者計劃指標比較,分析企業完成預算的程度,揭示差異產生的原因,找出管理漏洞。
(一)、單表分析
單表分析就是針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分別進行相關分析。
1、資產負債表分析
(1)打開資產負債表後,首先瀏覽資產總額,結合利潤表中的銷售額和統計指標中的從業人數,判斷企業的經營規模,單從資產總額方面考慮,4億元以上為大型,4000萬元以下為小型,介於二者之間為中型(資產總額作為企業經營規模的衡量指標僅適用於工業企業和建築企業)。再看一下資產的來源即負債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總額的高低,把握企業債務規模和凈資產的大小,然後通過計算資產負債率或者產權比例,進而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
(2)了解了總體情況後,再對資產的結構進行分析,計算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判斷企業類型。長期資產比重大的企業一般都是傳統企業,而高新技術其企業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固定資產。
(3)通過計算流動資產中各項目的比重,了解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資產質量。一般情況下,存貨佔50%,應收賬款佔30%,現金佔20%,但先進的管理行業不執行該標准。
(4)計算長期資產中各項目的比重,了解企業資產的狀況和潛能。長期投資的金額和比重大小,反映企業資本經營的規模和水平。固定資產凈額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進步,進而反映其獲利能力,如果凈額接近原值,說明企業要麼是新的,要麼是老企業的舊資產通過技術改造成為優質資產,如果凈額很小,說明企業技術落後,資金缺乏。無形資產金額和比重大小,反映企業的技術含量。
(5)負債方面,計算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的比重,如果流動負債比重大反映出企業償債壓力大,如果長期負債比重大說明企業財務負擔重。此外,還需計算負債總額中信用性債務和結算性債務的比重與流動負債中臨時性負債與自發性負債的比重,判斷債務結構是否合理;計算長期負債與總資本的比率,分析總資本對長期負債的保障程度,計算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分析債權人風險的大小。
(6)所有者權益方面,實收資本反映企業所有者對企業利益要求權的大小,資本公積反映投入資本本身的增值,留存收益(即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本增值。如果留存收益大,則意味著企業自我發展的潛力大。
(7)最後對資產的期末期初金額進行差額分析,資產總額的期末數大於期初數,說明資產發生了增值,結合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分析資產增值的原因是借入資金、投資者投入還是自我積累轉入。如果借入資金和投資者投入金額較大,自我積累轉入少,可能是企業正在擴大規模,如果自我積累轉入金額大,說明企業自我發展的潛力大。
(8)把握了總體變化情況後,再結合賬簿和科目匯總表針對資產和權益各項目的期末期初差額分析變化的具體原因。
2、利潤表分析
分析利潤表首先應分析當期的利潤總額及其構成;其次再就企業本期的利潤率與目標值進行橫向比較,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隨後再將本報表最近幾期的相關項目進行縱向比較,分析出企業的發展趨勢。
(1)分析利潤總額及其構成
利潤總額由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構成。分別計算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判斷利潤結構是否合理;通過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占營業利潤的比重,判斷營業利潤的結構是否合理。如果處理資產的收益和投資收益比重過高,或者其他業務利潤比重過高,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正常,必須採取補救措施。
(2)分析企業本期的利潤率指標與目標值的差距
利潤率作為相對量指標,可以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進行比較,常用的利潤率指標有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是企業利潤的直接來源,因此分析銷售毛利率是利潤表分析的頭等大事。如果毛利率過低,就要考慮是價格低還是成本高。如果是價格因素造成的,就要對價格調整的利弊進行分析後,再作決策。如果是成本因素造成的,就要分析一下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還有沒有挖掘潛力。如果售價和成本都沒有調整餘地,最好還是按照薄利多銷原則,增加銷售量。對於銷售利潤率也要進行分析,對於銷售利潤率低的商品,要分析出是毛利低還是費用高,如果費用過高,則應在費用控制方面下大力氣。
(3)針對利潤表中的各項目進行縱向分析
就利潤表中項目進行縱向比較,是報表分析中較常用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找出企業經營軌跡的變化趨勢,分析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列舉數期的利潤金額,在歷史數據中選擇正常年份的指標作為基期,計算出經營成果各項目(按利潤表的項目順序列示)本期實現額與基期相比的增減變動額和增減變動率,分析本期的完成情況是否正常、業績是增長還是下降。
將本期的營業收入構成和營業成本費用結構與合理的基期指標相比計算出項目結構的增減變動,分析結構變動的原因,判斷結構變動是否正常,對企業的發展是否有利。
分析現銷收入和賒銷收入的增減變動,分析企業的營銷策略和收款策略的合理性。
自從《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以後,利潤表附表—銷售利潤明細表已不再對外報送,但對此表更應進行仔細分析,通過分析此表,可以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把握其暢銷產品和滯銷產品的銷量及營業額,掌握各產品的營業利潤及其彈性空間,在摸清市場的基礎上,作出最佳經營結構決策。
3、現金流量表分析
分析現金流量表首先應對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結構以及流入流出比進行分析,判定現金收支結構的合理性。對於一個健康的正在成長的企業來說,經營現金凈流量應當是正數,投資現金凈流量應當是負數,籌資現金凈流量是正負相間的。
其次利用現金流量表主表的數據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通過經營現金凈流入和投入資源的比值計算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這些指標包括銷售現金比、每股現金凈流量(或者凈資產現金回收率)和總資產現金回收率。
銷售現金比=經營現金凈流入÷主營業務收入,該指標反映每元銷售收入所獲取的凈現金。
凈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入÷凈資產×100%,這里的凈資產使用平均數。反映企業每元凈資產獲取現金的能力。
總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入÷總資產×100%,這里的總資產也使用平均數。反映企業每元總資產獲取現金的能力。
最後,根據現金流量表附表的相關數據計算凈收益營運指數和現金營運指數,據此判斷收益質量的好壞。
現金流量表附表的功能是經凈利潤調整為經營現金凈流量,該表中的調整項目包括非付現費用、非經營收益、經營資產凈減少(增加)、無息負債凈減少(增加)四個部分。用公式表示就是:凈利潤+非付現費用-非經營收益+經營資產凈減少(-經營資產凈增加)+無息負債凈增加(-無息負債凈減少)=經營現金凈流量
其中非付現費用=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還要加上待攤費用的減少和預提費用的增加);
非經營收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凈收益(凈損失用「-」號)-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收益(損失用「-」號)+遞延稅款貸項-遞延稅款借項(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還要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者減去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經營資產凈減少(增加)=存貨的減少(增加)+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增加);
無息負債凈增加(減少)主要是指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少)。
凈收益營運指數是經營凈收益在凈收益中所佔的比重,這里講的凈收益就是利潤表中的凈利潤。然而這里說的經營凈收益並不是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因為營業外支出項目中的固定資產盤虧、罰沒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債務重組損失、資產減值准備和營業外收入中的固定資產盤盈、罰沒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以及補貼收入等均列入了經營凈收益中。凈收益營運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凈收益營運指數=經營凈收益÷凈收益=(凈利潤-非經營凈收益)÷凈利潤
該指數越低,營業外收益和投資收益的比重越大,說明收益質量不好,經營情況不正常。
現金營運指數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經營應得現金的比率,該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應得現金=經營實得現金÷經營應得現金
經營應得現金=經營凈收益+非付現費用=凈利潤-非經營凈收益+非付現費用
該指數小於1,說明企業收益質量不好。一方面,一部分收益尚未收到現金,停留在實物和債權資金形態,債權能否足額變現尚存在疑問,而實物資產更存在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企業營運資金增加了,反映企業為取得同樣的收益佔用了更多的營運資金,取得收益的代價增大了,說明同樣的收益代表者較差的業績。
(二)、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是指將所有財務報表結合起來計算相關比率,通過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
1、分析償債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標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除了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外,還有利息保障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對總負債的比率、現金凈流量與到期債務比、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比、現金凈流量與債務總額比。
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產權比例=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注意兩個公式的分子都是負債總額;
流動比例=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例=(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現金比例=(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流動負債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幾個公式中負債是分母,確切說流動負債是分母。
利息保障倍數=(利息總額+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稅息前利潤對利息總額的保障程度,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該指標的合理數值應行業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建議企業選擇行業的平均水平作為比較依據。由於負債最終還需現金償還,因此現金凈流量與到期債務比、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比、現金凈流量與債務總額比最直接的反映出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舉借新債的能力。
現金凈流量與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的債務
本期到期的債務是指本期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應付票據。
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現金凈流量與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
2、分析盈利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標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從經營指標角度看,盈利能力的高低反映在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利潤率上;從投資與報酬相結合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權益凈利率、資本金利潤率、每股凈收益;從現金流量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有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凈資產現金回收率、總資產現金回收率。
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1)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平均總資產×100%
其中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平均總資產=(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2)銷售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3)銷售費用率=期間費用÷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里說的期間費用不僅包括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還包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4)銷售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5)凈資產收益率(也叫權益凈利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平均凈資產=(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2
將權益凈利率分解後該公式變為
權益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
(6)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實收資本總金額×100%
會計期間內若資本金發生變動,則公式中的資本金用平均數。
資本金平均余額=(期初實收資本余額+期末實收資本余額)÷2
資本金利潤率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金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資本金的利用效果越高,企業資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該比率越低則說明資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企業資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弱。
(7)凈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入÷凈資產×100%,這里的凈資產使用平均數。
(8)總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入÷總資產×100%,這里的總資產也使用平均數。
3、分析營運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標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營運資金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相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天÷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而平均應收賬款=(期初應收賬款總額+期末應收賬款總額)÷2
(2)存貨周轉天數=360天÷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而平均存貨=(期初存貨總額+期末存貨總額)÷2
(3)營運資金周轉天數=360天÷營運資金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營運資金 ;平均營運資金=【(期末流動資產總額-期末流動負債總額)+(期初流動資產總額-期初流動負債總額)】÷2凈營運資金周轉率是銷售收入與凈營運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凈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它是流動資產中由長期資金來源供應的部分,是企業在業務經營中不斷周轉使用的資金該資金越充裕,對短期債務的及時償付越有保證,但獲利能力肯定會降低。周轉次數越快,其運營越有效。
在毛利大於0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越快,獲利越多;在毛利小於0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越快,虧損越多。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會相應的節約流動資金,相當於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總資產周轉率越快,反映企業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辦法,加速資產的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
二、財務報表的真假性問題
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可以人為地優化或醜化,但不會毫無根據完全是假的。因為:
(一)企業的年度審計報告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2個經辦會計師簽字,這意味著他們要對審計報告的負責。
(二)審計報告中的每一筆重要的賬務都會留下憑證,都會有依據。
所以,閱讀、研究審計報告對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三、財務報表的完整性問題
審計報告,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財務報表附註,若可以,都建議自己或找其他人完整閱讀。因為:
(一)某個特定財務數據可以操縱,但是整份財務報表一定操縱不了,完整閱讀有利於了解某個財務指標,特別營業收入、利潤、所有者權益真正變動的理由。
(二)經過與廣州那麼多的大小會計師事務所打交道,我認為,任何一個聰明的會計師都會在經過粉飾的審計報告的附註中提示。
所以,為全面了解企業情況,還是花半個小時完整讀讀企業的審計報告吧。
四、財務報表的連續性問題
根據項目經驗及他人的交流心得,我認為,企業的財務數據要看近三年的,不能僅僅看近一年的。因為:
(一)看了近三年企業的財務數據變動幅度,再去了解財務數據背後變動的因素,有利於較快辨別出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
(二)一個成熟企業的財務表現是有連貫性,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也是可以識別的。了解了企業三年的財務變現,有利於預測未來企業的財務表現。
所以,建議大家還是連續看企業三年財務表現吧。
總之,財報分析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帶有目的性的找到公司成長的密匙,否則辛辛苦苦寫的內容反而貽笑大方。
⑤ 企業財務成本核算的幾種常見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五種,望採納!
一、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二、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
三、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四、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五、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輝勤財務: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核算方法
常見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分步成本法和訂單成本法。
⑥ 財務成本分析怎麼寫
財務成本分析怎麼寫:
一、思路:這個需要根據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寫。企業的經營特點與方式決定你採用哪些分析方法或分析內容,商業與製造業有很大區別。
二、各行業財務成本分析的區別:
具體的講,商業注重於物流分析及資金流,采購成本與銷貨成本分析
而製造業分析的內容就更多了,產供銷都要分析。
三、採用的分析方法:採用的方法可以自行選擇,如杜邦分析法,主要是一些比率分析,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更方便更直接的是環比分析與同比分析,兩期指標對照分析增減因素,既然叫財務成本分析,財務資金運行指標必須要有,產品成本分析對製造業來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要了解生產工藝過程及現場情況,涉及產量廢品返修在產BOM定額等方方面面。其實並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要求生產、質量、技術部門會同財務一同分析才能有實效。
四、分析的內容:
產銷量分析;如產量增加變化對生產成本的影響
經營指標分析;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資產負債率等
經營成果分析;毛利率 凈利率
費用分析:期間費用增減變化
成本分析:定額比率分析 量差價差等
⑦ 財務中怎樣進行成本核算與分析
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所進行的核算。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核算的要點有三:(1)確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種目的,如存貨計價、計算銷售成本和確定收益;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等。(2)確定成本核算的對象。不同核算目的決定了對象的多樣化。如以各種、各批、各生產步驟產品作為對象,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各個責任單位為對象,計算責任成本等。(3)確定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費用歸集分配與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費用歸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須確定成本開支的范圍,明確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對於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後測定和記錄所積累的成本數據,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歸集,採用一個標准在各個成本核算對象間進行分配,以匯總所耗用的費用總數。產品成本計算就是按照成本計算對象,把匯總的費用進行分配,計算出各個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工業企業,由於一個企業往往生產多種產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在產品,因此還要將生產過程的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各種產成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搞好成本核算工作,要求有四:(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⑧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
分析方法
主要分為對比
分析法
,
連鎖替代法
,
相關分析
法。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通過成本
指標
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比較形式
(1)絕對數比較,如上年產品
單位成本
10元,本年產品單位成本為9.5元;
(2)增減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連鎖替代法
也稱連鎖置換法、
連環替代法
。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
因素
影響
程度
的一種計算方法。
適用范圍: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來計算各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計算方法
(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
假定
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
(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
順序
,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計算原理
設某一經濟指標A是由x,
y,
z三個因素組成。其計劃指標A0是由x0,
y0,
z0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實際指標A1-是由x1,
y1,
z1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計劃與實際的差異(V)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變動對指標影響時,首先,確定三個因素替代的順序依次為x,
y,
z;其次,假定其它兩個因素y,
z不變,先計算第一個因素x變動對指標的影響;然後,在第一個因素已變的
基礎
上,計算第二個因素y變動的影響;依此類推,直到各個因素變動的影響都計算出來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1)計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計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計算出V1來。
V1=(x1--x0)y0z0
第二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2)計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3)計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將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加以綜合,其結果應與
實際
脫離計劃的總差異相等:
V=V1+V2+V3
相關分析法
企業的各種經濟指標,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一個指標變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經濟指標。例如:生產數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成本的相應變化,利用
數學方法
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有關經濟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即為相關分析法。
⑨ 財務分析方法有哪些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 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指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也就是會計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研究企業各項經營業績或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
水平分析法的基本要點:將報表資源中不同時期的同項數據進行對比。
水平分析法的類型:
水平分析法中具體有兩種方法:比較分析法(Compara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和指數趨勢分析(Index-number Teries)
1、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將上市公司兩個年份的財務報表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找出單個項目各年之間的不同,以便發現某種趨勢。
在進行比較分析時,除了可以針對單個項目研究其趨勢,還可以針對特定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揭示出隱藏的問題。
比如,如果發現銷售增長10%時,銷售成本增長了14%,也就是說成本比收入增加的更快,這與我們通常的假設是相悖的,我們通常假設,在產品和原材料價格不變時,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同比例增長。
現在出現了這種差異,一般有三種可能:
一是產品價格下降;
二是原材料價格上升;
三是生產效率降低。
要確定具體的原因,,這就需要藉助其他方法和資料作進一步的分析。
2、指數趨勢分析
適用於需要比較三年以上的財務報表時。
指數趨勢分析的具體方法是,在分析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時,以其中一年的數據為基期數據(通常是以最早的年份為基期),將基期的數據值定為100,其他各年的數據轉換為基期數據的百分數,然後比較分析相對數的大小,得出有關項目的趨勢。
當使用指數時要注意的是由指數得到的百分比的變化趨勢都是以基期為參考,是相對數的比較,好處就是可以觀察多個期間數值的變化,得出一段時間內數值變化的趨勢。如果將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在內,將指數除以通貨膨脹率,就得到去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金額的實際變化,更能說明問題。
這個方法在用過去的趨勢對將來的數值進行推測時是有用的,還可以觀察數值變化的幅度,找出重要的變化,為下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二) 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是一種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於財務資料的分析方面。在一張財務報表中,用表中各項目的數據與總體(或稱報表合計數)相比較,以得出該項目在總體中的位置、重要性與變化情況。
通過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經營是否有發展進步及其發展進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須把水平分析法與垂直分析法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財務分析的積極作用。
垂直分析法的步驟
(1)計算出表中各項目在總體中所佔比重;
(2)通過該比例判斷該項目在報表中所佔位置、其重要性如何;
(3)將該比例與基期或上一年度的比例數據相對比,觀察其變化趨勢。
會計報表經過垂直分析法處理之後,也叫同度量報表、總體結構報表、共同比報表。
(三) 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又稱水平分析法,是將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相同指標進行對比,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以說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趨勢分析法的具體運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
它是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
對不同時期財務指標的比較,可以有兩種方法:
(1)定基動態比率。它是以某一時期的數額為固定的基期數額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定基動態比率=分析期數額÷固定基期數額
(2)環比動態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數額為基期數額而計算出來的動態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環比動態比率=分析期數額÷前期數額
2、會計報表的比較
會計報表的比較是將連續數期的會計報表的金額並列起來,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據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展變化的一種方法。
3、會計報表項目構成的比較
這是在會計報表比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以會計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作為100%,再計算出其各組成項目占該總體指標的百分比,從而來比較各個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以此來判斷有關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
但在採用趨勢分析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用於進行對比的各個時期的指標,在計算口徑上必須一致;
(2)剔除偶發性項目的影響,使作為分析的數據能反映正常的經營狀況;
(3)應用例外原則,應對某項有顯著變動的指標作重點分析,研究其產生的原因,以便採取對策,趨利避害。
(四)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財務報表中兩項相關數值的比率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分析方1、構成比率。
1、構成比率又稱結構比率,是某個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與總體的比率,反映部分與總體的關系。其計算公式為:
構成比率=某個組成部分數額/總體數額
利用構成比率,可以考察總體中某個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協調各項財務活動。
2、效率比率。它是某項經濟活動中所費與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標,可以進行得失比較,考察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
3、相關比率。它是根據經濟活動客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關系,以某個項目和與其有關但又不同的項目加以對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關經濟活動的相互關系。如流動比率。
比率分析法的優點是計算簡便,計算結果容易判斷,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標在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進行比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業間的差別進行比較。但採用這一方法時對比率指標的使用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對比項自的相關性。計算比率的子項和母項必須具有相關性,把不相關的項目進行對比是沒有意義的。
(2)對比口徑的一致性。計算比率的子項和母項必須在計算時間、范圍等方面保持口徑一致。
(3)衡量標準的科學性。運用比率分析,需要選用一定的標准與之對比,以便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評價。通常而言,科學合理的對比標准有:①預定目標,②歷史標准;③行業標准;④公認標准。
(五)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稱因素替換法、連環替代法,它是用來確定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分析對象一一綜合財務指標或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的出發點在於,當有若干因素對分析對象發生影響作用時,假定其他各個因素都無變化,順序確定每一個因素單獨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財務分析的基本要求
1、財務分析的對象--我國上市公司年度或中期財務報告全文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有關規定,上市公司應定期在指定網站對外公告其年度或中期財務報告全文,同時在指定報刊(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同步刊載報告摘要。
由於報刊刊載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內容、形式等受到限制,而且都有所謂的"重要提示"。
即"本公司董事會保證本報告所載資料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各別及連帶責任。
本年度報告摘要摘自年度報告,投資者欲了解詳細內容,應閱讀年度報告。"故不論這種報告摘要是否出於蓄意或無意而事實上產生遺漏、輕重倒置等誤導性陳述,都因此豁免了董事會的部分責任。
從穩健原則出發,財務分析的對象應建立在可靠性基礎之上,而不能僅僅只考慮資料獲取的難易程度,加之互連網也很普及,故我們要求以上市公司在網上公告的財務報告全文作為財務分析的對象。
如有可能在進行財務分析的同時,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在網上搜尋查找特定公司的相關信息,以彌補僅靠財務報告之不足。
2、財務分析的一般要求與基本分析步驟
第一步:通用財務報告分析
(1)進行單項能力分析。具體分析該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含財務實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如有可能還可進行生產性分析、經營性分析等),得出對各種能力評價的結論;
(2)進行基本結構分析。具體就該上市公司的收入和收益結構、成本和費用結構、資產結構、資本(負債)結構進行剖析,發現目前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指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3)運用杜邦分析法進行綜合分析,分析各因素對ROE(凈資產利潤率、權益資本利潤率)的影響及其程度(貢獻)大小,找出提高或改善ROE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4)從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角度對上市公司進行績效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運用多種指標體系評分法對各指標進行加權評分,計算該企業的總分,以此評判上市公司。
同時,結合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全文及其他資料,分析其經營狀況和重大事件,得出對該上市公司的總體評價。
第二步:財務報告的深入分析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大多存在會計信息不真實、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從提高分析能力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在進行財務分析的過程中,結合現行的會計、財務等規范。
發現上市公司在財務報告中的不合理之處,依此揭示財務分析所面臨的風險,進一步評估企業的各種風險以至全部風險。
(1)發現上市公司調度利潤的項目,並估算其規模及其影響程度;具體而言,分析上市公司總體利潤是虛報還是瞞報?發現操縱利潤的方法、途徑、項目及結構,分析利潤調度的絕對額度,計算其對全部利潤的影響程度。
(2)發現上市公司資產和負債的不實之處,並估算其影響程度;結合利潤操縱情況,揭示資產和負債虛增或隱匿的具體方法、途徑和項目,估算其數額,計算其對資產、負債和利潤的影響程度。
(3)進行關聯交易分析,評判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和公允性;具體就各關聯交易項目的必要性、定價的合理性和公開性、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進行分析。
估算其給關聯交易各方帶來的利益大小及其影響程度,並進一步估算其給其他各方產生的損失及其影響程度。
(4)如有可能,進行相關風險分析。
第三步:在可能的情況下,比較母公司報表和合並財務報表分析之間的差異,揭示因使用綜合數據的局限,進而發現企業控制資源的實際能力及對相關項目的影響及其程度;
第四步:從投資角度出發,對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進行深入分析,挖掘贏利潛力,剔出虛假和不實盈利,評估上市公司價值。
將其與市場價值對照,發現價值低估或高估,最後,做出如下結論並說明依據:
(1)是否對該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2)如得出進行投資的結論,進行多大規模的投資(控股、20%以上、參股等)、多長時間投資、何種方式投資等。
(3)如有可能,分析和評估該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並以此為基礎評估公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