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學習心得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學習心得

發布時間:2022-02-24 10:31:29

❶ 傳播學心得體會範文

摘自其他網頁,符合你的需要請採納,如還需幫助請繼續追問,謝謝。
我覺得傳播學粗略分的話,有傳播理論、新聞理論、新聞業務、新聞史、廣告公關理論等。
傳播理論主要就是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再拓展就是五大研究領域(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研究、效果研究)的問題,兩大流派(經驗和批判學派),研究方法。傳播的幾個層次——人內、人際、群體、組織、大眾,涉及一些現實問題時也很重要。關於傳播理論,推薦張國良《現代大眾傳播學》,視角獨特也很有趣,另外要看一下網路傳播學的理論,因為網路傳播有自己的特點,還融合了人際和大眾傳播,又與社會意見表達有關聯。
新聞理論李良榮《新聞學概論》,比較重要的是新聞價值,新聞真實性,區分新聞與宣傳,報紙、廣電、網路媒介特性,媒體的雙重屬性,媒介的功能,媒介與社會、政經文、受眾的關系,輿論的特點,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內涵等等。
新聞業務有幾大塊:采訪、寫作、編輯、評論、(媒介管理)。這幾大塊都有書對應。采訪裡面的重點是新聞敏感;寫作要搞清各種文體是什麼,每種文體寫作特點是什麼,推薦中傳的《新聞寫作》,不像其他寫作書條條框框,另外重點掌握倒金字塔文體的實務操作,有時會考到;編輯主要是了解編輯工作的特點,編輯和記者的關系,媒介的定位,那些操作性的內容考得少;評論我重點講一下,評論的書看不看都沒什麼關系,理論上知道評論的作用即可。一般考試都會有新聞評論的寫作,給一段材料,材料不僅有新聞事實也有觀點。平常復習要看《南方周末》,特別是評論版,了解如何立論、駁論,展開文章。《南方周末》我在十二月時還在看,十二月是最緊張的,我中午沒再休息,堅持每天中午看半小時報紙。如果復習中不注意搜集一些新聞素材,保持一定的新聞敏感,對實務題會很難把握,而實務題分數很多。實務題要做好,關鍵在日積月累。媒介管理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考的可能性不大。

❷ 對傳播學教程一書的讀後感2000字

讓他們安心度過晚年,他們就心滿意足了可憐
,他們的愛是最無私最純真的。所以我們做子女的,他們願意為子女付出任何東西,一定要孝敬父母,只希望子女能夠快快樂樂的生活,他們也不奢望子女能夠回報什麼
回復:

我今年考研 總結了下11版和99版的差別 分享下前兩章沒怎麼變 第三章第二節多了個 符號意義的曖昧性 第四章沒變 第五章第一節多了個 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模理論 第六章變化比較大 不過大部分只是改了個標題內容沒有變 內容上是多了個 流言傳播與集合行為中的信息流 第七章多了第二節的 互聯網與大眾傳播的新革命 第八章是新的 媒介技術與媒介組織 原來的第八章在11版上變成了第九章 99版的第九章在11版上被刪掉了 第十章總標題變了 變成 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另外還多了個 第三節 分眾理論及其研究 第十一章沒有變化 第十二章多了第四節大眾傳播與現實「構建」新聞框架與框架效果 原來的第四節變成了第五節 第五節第三小點變成了從「知溝」到「數字鴻溝」----「知溝」理論的應用研究及其意義 另外還多了個第六節 「第三人效果」----對大眾傳播影響力的一種認知傾向 後邊沒有變化了 祝你好運 加油
回復:

以下都是《傳播學教程》的重點,希望你學業有成 第一章 傳播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第一節: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一、如何把握傳播概念 庫利的傳播定義P2;皮爾士的傳播定義P2-3;施拉姆關於傳播的定義P3 二、傳播與信息 信息定義P4、...
回復:

好吧,我來嘗試回答一下,我認真翻閱了傳播學教程郭慶光的這本書,認真查閱了你要問的問題,很抱歉,書中沒有明確指出,使用與滿足的基本特徵的是什麼。 我根據自己多年學習的經驗和心得,嘗試總結下吧。當然也參考了其他版本的傳播學教材,例如...
回復:

我今年考研 總結了下11版和99版的差別 分享下前兩章沒怎麼變 第三章第二節多了個 符號意義的曖昧性 第四章沒變 第五章第一節多了個 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模理論 第六章變化比較大 不過大部分只是改了個標題內容沒有變 內容上是多了個 流言傳播與集合...
回復:

這兩本書我都有,《傳播學教程》沒有什麼區別,看哪一本都可以。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第二版比第一版多了些傳播的內容。個人認為,沒有太實質的變化。
回復:

《吐魯番盆地》這篇文章,通過海平面、氣候溫度以及刮風的次數這些數字來表達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特點就是「熱」,這些熱還可以通過在水缸里辦公,在沙坑裡悶雞蛋來凸顯這里的氣候條件是多麼的酷熱和殘酷,但是這里的人們依然充滿歡樂和智慧。
回復:

可憐 ,他們的愛是最無私最純真的,他們願意為子女付出任何東西,他們也不奢望子女能夠回報什麼,只希望子女能夠快快樂樂的生活,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我們做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心度過晚年。

❸ 在哪可以找到《大眾傳播學導論》(陳龍著,蘇大版)自考的最新考綱啊或者是筆記也可以!

你好!我是南京自考新聞專業的,專科我已拿到畢業證了,本科還有一門就全部考完了。《大眾傳播學導論》(陳龍著,蘇大版)我去年考的,書還是挺枯燥的,試卷的難度還是有些的,書要多看,切忌!下面是大綱,對照著看吧,個人覺得書還是要吃透,不能完完全全照大綱來!
00642傳播學概論大綱
2007-06-09
蘇州大學編(高綱0890)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傳播學概論》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學專業的必修課,它是本專業應考者在學習了《新聞采編》、《新聞事業史》、《廣播電視學概論》等有關基礎課後,進行理論升華、提高的一門專業理論課。其理論的思辨色彩較濃。
學習這門課,可以拓寬新聞思維視野,活躍思路,改變我們舊有的新聞觀念,從而獲得一種分析新聞傳播現象、問題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應考者在掌握大眾傳播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前提下,能夠靈活地運用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分析一些新聞現象和傳播問題,並能從事報刊、廣播、電視的受眾調查和效果分析。
Ⅱ、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論:現代傳播學研究的對象、歷史、方法與現狀
一、課程內容
什麼是傳播學?傳播學是「研究人的學問,研究人與人,人與他的團體、組織和社會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導消息,接受新聞及知識,怎樣受教及教人,怎樣消遣及娛人。」(施拉姆)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傳播與人和社會關系的學問,是從傳播的社會功能出發,利用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以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為基礎,以社會信息交流尤其以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等為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學科。
傳播學30—40年代發端於美國,爾後逐步擴展到歐洲、亞洲,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個階段,後一階段在「新三論」的影響下,發展較快,出現了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盧因、霍夫蘭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學者。產生許多新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流派。後來逐漸擴展到歐洲、亞洲,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發展階段。傳播學理論最早來源於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等其他學科,50年代以後開始逐步形成自身的體系。特別是後一階段,在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三論」的影響下,傳播學有了較快的發展。傳播學傳統上涉及五個方面內容,即:作為傳播主體的傳播者、作為傳播主題的受眾、傳播的內容與信息、傳播的媒介、傳播的效果。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拉斯維爾的這一5W研究體系被推翻了,人們發現,傳播研究涉及的內容很廣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維爾的5W的內容,也包含了傳播的控制,傳播與社會發展、國際傳播等問題,近年來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議題。可以說傳播學研究的領域不斷擴大、不斷豐富。
傳播學的研究流派有: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經驗學派將傳播定位為一種行為,從廣義看,它是運用經驗方法來分析社會現象的社會科學學派。具體地說,經驗學派是運用實證方法,即運用可以量化、可以觀察、可以測定的材料來對有關現象或傳播行為進行考察,總結和發現其中規律的研究流派。該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觀性和可重復性。批判學派是近代歐洲興起的一個研究流派。該流派注重將實證方法與思辨性方法相結合,研究領域集中在:傳播制度與社會階層的關系;大眾傳播功能與大眾文化的關系;受眾與傳播效果的關系。代表性的流派有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研究派、政治經濟學派、多倫多學派等。
傳播研究的基本範式有:發現範式、闡釋範式、批判範式。
傳播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從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學科借鑒來的,大體分為實證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實證方法為主。傳播學的傳統方法有:內容分析法、實地調查法、控制實驗法。
我國的傳播學研究始於80 年代初,由開始的介紹西方理論到建立本國的理論體系,其歷史還不算長,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傳播學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要,一股傳播學研究的潮流正在到來。

二、考核要求
(一) 傳播學的基本概念
識記:傳播學的基本內涵
領會:傳播學研究的一些特點
(二) 傳播學研究的任務、對象、歷史與現狀
識記:傳播學研究對象、任務、歷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現狀
傳播學研究的五大先驅:拉扎斯菲爾德、拉斯維爾、霍夫蘭、盧因、施拉姆。
領會:傳播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三)傳播學的研究流派
識記:傳播學的幾種流派
領會:經驗學派的特點
批判學派的特點
(四) 傳播學的研究範式
領會:傳播學各種研究範式的特點
(五) 傳播學研究方法
識記:傳播學研究的幾種方法
領會:傳播實證研究的8個主要步驟
內容分析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實地調查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控制實驗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應用:掌握幾種方法進行受眾調查、效果研究
(六) 傳播學與新聞學的比較
識記:傳播學研究的特點、新聞學研究的特點
領會:二者的不同

第一章 人類傳播的基本原理
一、課程內容
第一節 傳播是什麼
傳播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從地球上剛剛出現人類,到目前人類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傳播活動。傳播是物質世界的普遍現象,沒有不傳播的世界。傳播是人類世界存在的物質基礎,傳播維持著人們的生活,並活躍人們的生活。人類離開了傳播將一無所成。正如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所說,傳播是社會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的主要標志。傳播學產生以來,世界各地的學者關於傳播的定義有一百二十餘種,有所謂「共享說」、「勸服說」、「反映說」、「交流說」、「互動說」等。
第二節 傳播與語義學、符號學研究
傳播中的信號與符號。信號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條件存在與否的信息。其特點是將復雜現象用簡單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內容較為簡單、更為易懂。內容與信號一一對應,並隨時變化,變化的范圍也較窄。
符號是人類傳播的基本要素,單獨存在於傳播關系的參加者之間,表示某種意思。符號不僅僅表示某事、某物、某條件的存在與否,它還使人能夠引出指說對象的概念。索緒爾的符號觀與皮爾斯的符號觀有很大的不同。索緒爾認為符號系統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的符號,二元對立的副系統的最基本的結構形式。皮爾斯將符號分為圖象符號、標志符號和指征符號三種類型。
符號是一定社會成員所共有的。但共有的是符號,是能夠有共同的指說對象,而不是全部含義。符號分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種。
符號的外延意義:指符號透過概念與客體的代表性關系。較具客觀性。
符號的內涵意義:指符號與概念之間的評價性關系。常受感情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符號與信號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動物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信號活動一般只能在相當固定的時空場合,並結合特定的客觀事物進行。如果離開了此時此地的特定條件,信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而符號則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人所創造的符號一經約定俗成便可以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和久遠的時間范圍內發揮作用。信號可以通過生物遺傳的方法掌握,而符號則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掌握和運用。
符號和信號的另一個區別是符號可以表達信號所無法表示的各種抽象概念,可以用來表示事物表象遮蓋下的性質、特徵和范圍。符號具有信號無法具備的抽象能力。
意義理論與社會互動
1、意義的象徵性理論:認為符號象徵著客觀事物的形狀,符號意義的研究都在闡釋符號如何在人們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
2、意義的經驗理論:認為意義最重要層面是在於語言和經驗之間的關系。
3、語言的使用意義理論:語言的實際使用,提供了其意義是什麼的回答。
第三節 傳播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傳播的情境,傳播者與受傳者,信息與通道,制碼與解碼,噪音,能力和行動,經驗范圍,反饋,傳播效果。
傳播方式:口語傳播;文字傳播;非語言傳播。
第四節 傳播的主要模式
1、亞里斯多德模式
2、拉斯韋爾模式
3、香農——韋弗模式,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
4、格伯納模式
5、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6、韋斯特利——麥克林的傳播模式
7、賴利夫婦的社會學模式
8、馬萊茨克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

二、考核要求
(一)什麼是傳播
識記: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各種不同定義
(二) 傳播與語言符號學研究
識記:符號的內涵、外延;意義的象徵性理論、意義的經驗理論、語言的使用意義理論;語言的一般特性
領會:信號與符號的本質區別;
(三)傳播的基本要素及傳播方式
識記:傳播的情境,傳播者與受眾,信息與渠道,制碼與解碼、噪音、反饋、經驗范圍、傳播效果等要素。
領會:各種傳播方式及其異同
(四) 傳播的主要模式
識記:拉斯韋爾模式,香農——韋弗模式、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格伯納模式
領會: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五)傳播過程與傳播技巧
識記:傳播過程要素;傳播過程技巧要求
領會:傳播技巧及其作用

第二章 人類傳播的主要類型
一、課程內容
內在傳播(親身傳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經思維運動所作的各種反應。人的內在傳播,由於個體的差異性,其情形往往十分復雜,探討人的內在傳播行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研究人的其他傳播行為。
人際傳播: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狹義人際傳播特指面對面傳播。特點:傳播具體直接性;獲得反饋的機會多;傳播的規模小;傳播的范圍容易控制。
組織傳播:一定組織中的成員與成員,組織與組織,組織與環境之間進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傳部門的文件傳達。特點:具有很強的組織性;聯系著管理科學、聯系著公共關系學。主要形式與技巧:會談、會議和文件。
公眾傳播:個體對群體進行的傳播活動,傳播者與受傳者常常是面對面的單向傳播,如劇場。在公眾傳播活動中,最具有特色的傳播方式就是演講。公眾傳播的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興趣、加強印象、建立信仰、指揮行動。
大眾傳播:只藉助媒介來實施的傳播行為。其特點:有專門的傳播機構,受眾眾多而分散,大規模信息傳播。特點:有媒介、受眾多而無組織性、不易獲得反饋、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傳播者有組織機構。大眾傳播的功能:認識功能、宣傳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商業化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 內在傳播
識記:內在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內在傳播的特點
(二)人際傳播
識記:人際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人際傳播的特點
(三)公眾傳播
識記:公眾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公眾傳播的效果流程
(四)組織傳播
識記:組織傳播的定義
領會:組織傳播的特點
(五)大眾傳播
識記:大眾傳播的定義
領會:大眾傳播的特點
第三章 傳播與信息
一、課程內容
傳播內容是位於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的客觀存在物,是傳播過程中的第三個重要因素。
傳播內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義和承載信息的符號兩部分所組成的。無論是意義還是
符號,都是由人們的主觀意志和客觀世界的存在狀態這兩種因素構成的。
第一節 信息的內涵
信息是事物運動狀態的一種反映。信息是客觀的,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關於信息目前學術界有多種定義,香農認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維納認為:「信息是我們用於適應外部世界並且在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內容的名稱。」還有人給信息下定義,認為信息是物質的一種普遍屬性,如有屬性、組織性、時空與能量分布的不均勻性、差異性。事實上,想給信息下一個包羅萬象而又具有實用意義的一元化定義,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信息有兩個層次的原則性定義。第一個層次是哲學范疇的定義:信息是宇宙間存在著的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多樣性,它不依賴於是否被誰接受、反映而存在。第二個層次是行為科學范疇的定義:信息是可以減小或消除不確定性的事物的運動狀態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賴於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被人類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
第二節 信息的傳遞
1、信息傳播中的信號和符號
卡西爾說,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信號(signal)活動只能局限在固定的時空場合,而符號(symbol)則是聯結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符號,就沒有歷史。另外,信號所處理的是個別的、不關聯的、零星的表像或感覺,而符號所處理的是成系統的彼此相關的表像、感覺我概念。符號的抽象程度遠比信號高得多,符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符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2、信息傳播中的編碼和解碼
傳播系統是把信息從一個系統傳播到另一個系統的一種復雜設施。將各種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傳送和接收。我們把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專題片有機的組合經表達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做編碼。與編碼相反,把信道傳來的信號變換成編碼前的形式,這個過程就稱為解碼或解碼。一般說來傳播與接受兩個系統必須具有共同的編碼和解碼機制與程序,有共同使用的符碼系統才能進行傳播。
3、信息的提取
首先是要判斷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麼內容的訊息;
其次要找出解譯這份信息的密碼;
最後是信息的還原。
第三節 信息源與信息量
信息源:信碼的集合在資訊理論中被稱為信息源
信息量:測量信息大小的量稱為信息量。用公式表示,即I = - log2P
第四節 信息與新聞
信息與新聞的異同:新聞是公開發表的,信息有些是不公開的;確定了的事實不能算信息,但可以是新聞;新聞要求讓一般人能看懂,信息有時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新聞傳遞必須依靠大眾傳媒,而信息可以通過任何途徑傳遞。
信息量大的事件往往具有新聞價值。信息量小的事件往往不具備新聞價值。
二、考核要求 :
(一)信息的定義
識記:信息、信息量等概念
領會:信息與物質存在的關系
(二)信息的獲取和傳遞
識記:編碼、解碼等信息傳遞的概念
領會:信息與訊息的本質差異,獲取信息的途徑,信息傳遞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三)信息與信息源
識記:信息與信息源的概念
領會:信息源的特點
(四)信息和新聞的異同
識記:信息和新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第四章 職業傳播者與傳播倫理
一、課程內容
傳播者是傳播過程中最為重要、最為活躍的一個因素。它相對於受傳者而存在,主要指傳播活動中傳播人員或機構。傳播者是組織機構中的人,是組織化的個人。
第一節 大眾傳播中職業傳播者的特點
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決定權,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傳播者對於訊息有製作上的自主權;二、大眾傳播的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需要合作;三、傳播活動常常受到來自媒介組織等的控制;四、職業傳播者必須有較強的專業素養。
第二節 職業傳播者的任務
盧因最早把傳播者比喻成「守門人」(gate keeper)。守門人對傳播的信息具有把關、篩選的作用。
傳播者的任務:搜集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取捨;加工、製作信息;對傳播內容和過程進行控制;收集和處理反饋信息。
第三節 職業傳播者的權利和責任
職業傳播者的權利主要有:采訪權、編輯權、知識產權、消息來源保密權、安全保護權。
職業傳播者的社會義務和責任:滿足公眾知情權、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政黨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發展。
第四節 職業傳播者的素養
1、傳播者首先要有對傳播事業的敬業精神;
2、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
3、要有淵博的基礎知識和很強的業務能力;
4、要有信息敏感性。
第五節 「守門人」理論
「守門人」理論1958年由盧因提出,他在研究美國家庭主婦決定選購什麼樣的家用食品這一社會行為有何特點時發現,信息總是順著一些有門的通道而流通。而這些門欲守門人個人決定。盧因的想法被懷特取來用於對傳播著的研究上。

「守門人」理論的核心內容:強調受門人把關行為的主觀性,「守門人」的把關工作對於媒介的社會效果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六節 傳播者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倫理
職業傳播者的倫理規范包括:
1、 對新聞真實原則的維護2、 公平與公正報道
3、 媒介活動的社會責任倫理:新聞報道內容取向的量與質;媒體的為與不為;對受眾反應的關注。

二、考核要求
(一) 職業傳播者的特點
識記:傳播者的含義
領會:職業傳播者構成特點,哪些可算作是職業傳播者
(二) 職業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的任務和作用
識記:職業傳播者的任務、職業傳播者的作用
領會:職業傳播者在收集、處理信息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三)職業傳播者的素養
識記:職業傳播者的基本素養
領會:如何培養傳播者的素質
(四)「守門人」理論
識記:「守門人」理論的基本內涵
領會:「守門人」理論主要內容
(五)職業傳播者的倫理規范
識記:職業傳播者倫理道德的基本內涵
領會:傳播者的社會責任
第五章 大眾傳播的媒介一、課程內容
傳播媒介是傳播過程賴以實現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作為一種中介因素,它存在於一切事物的運動過程中。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人類使用傳播媒介的歷史。媒介的發展過程,則勾畫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各個階段。從人類原始時代到現代社會,媒介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媒介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環境、科技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
第一節 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歷程
1、印刷媒介的發展
歷史上的印刷媒介主要指報紙、雜志、書籍三種。它們在人類文明發展史昌曾發揮過巨大作用特別是在思想教育、知識傳播等領域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電子媒介的發展
電子技術在傳播方面的應用,包括電報、電話、廣播、電影、電視、傳真等,而計算機、電訊、控制技術的使用又把傳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推向新的階段。
「新媒介」80年代在西方出現,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
第二節 大眾傳播舊媒介的特點
大眾傳媒的舊媒介指的是傳統的印刷媒介報紙、雜志和書籍等以及舊的廣播、電影、電視等電子媒介。
1、報紙雜志等印刷媒介的特點有:
一是讀者可自由控制閱讀;
二是可重復閱讀;
三是可充分提供某一問題的相關信息;
四是能滿足讀者的特殊舉和需要;2、電影的主要特點是視覺性和逼真性。
3、廣播的特點:
首先是傳遞速度快、時效性強;
其次,廣播傳遞信息還有聲情並茂的特點;
再次,廣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4、電視媒介的特點:
第一、電視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是視聽兼備;
第二、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現場感;
第三、電視媒介更能使觀眾產生參與感。
5、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各種傳統媒介的特點:
第一、時間與空間;
第二、參與程度;
第三、速度;
第四、延續時間的長短;
第五、權威性。
第三節 大眾傳播新媒介的特點
大眾傳播新媒介是計算機技術、衛星技術運用於傳播事業的結果。
特點有:(1)受眾的自主性高;(2)服務條件現成;(3)傳播手段科學;(4)傳播速度快捷;(5)互動性強;(6)虛擬性影響大。
新聞媒介中的網路媒介特點:(1)網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2)網路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3)多媒體傳輸使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4)網路能夠實現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5)網路媒介具有成本較低的特點。
第四節 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早在20世紀40年代,拉斯韋爾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大眾傳媒對整個社會的功能,認為主要有幾大功能:偵察環境、協調反應、傳衍經驗,他將這些功能解釋為所 環境的瞭望者、政策的維護者、知識的傳授者、精神的調劑者。
施拉姆認為大眾傳播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門人功能、決策功能、教師功能、娛樂功能和商業功能。
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促進時代潮流的發展;賦予價值和地位;維護社會規范;激勵和麻醉精神。
第五節 大眾傳播媒介與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為主要傳播手段,以社會大眾為傳播對象,以文化時尚為傳播內容的文化樣式。
西方學術界對大眾文化的定義歸納為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威爾遜認為大眾文化是集新舊傳播媒介於一身,集中體現通俗化、大眾化和流行化的文化樣式。豪塞認為大眾文化包括通俗藝術和大眾藝術兩部分,前者包括「通俗小說」、「輕音樂」等文化形式,後者指電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物。萊恩則認為大眾文化是20世紀較為新型產業的文化樣式,即「文化工業」。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的差異:大眾文化的背後是很強的商業動機,產生的文化具有商品性而不具備「藝術作品」的特性;其次,大眾文化由於商業利潤的驅使,情感必然帶有虛假色彩;再次,大眾文化是以受眾為中心的文化,具有模仿性,模式化的特點。
大眾傳播與大眾文化的關系:第一,大眾傳播是大眾文化得以產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第二,大眾傳播媒介對大眾文化的復制與傳播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的。第三,大眾文化在客觀上影響著大眾傳播的內容和形式。
大眾文化的正負功能隨著社會情境變遷而改變。大眾文化的社會條件是政治民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大眾文化與高級文化格格不入;大眾文化商業活動的產物,消費者選擇是有限的;大眾文化由於是標准化和規格化的,所以是膚淺的文化。第六節 幾種主要的媒介理論
1、麥克盧漢與他的媒介「三論」
a媒介即信息
傳播媒介真正傳遞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具體內容無關,就功能意義說,傳播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與信息的廣泛流通對社會的影響是相等的。
b「冷」、「熱」媒介說
「熱媒介」:能夠提供「高清晰度」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維作過多的補充,即受傳者參與程度低的媒介。
「冷媒介」:指的是那些提供信息不完備,留有許多供想像、思考、回味空間的媒介,即受傳者參與程度高的媒介。
c 媒介——人體的延伸;
面對面交流是五官的延伸,文字和印刷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廣播是耳朵的延伸,電視是耳朵的眼睛的延伸。
2、英尼斯的「偏向說」
偏倚時間的媒介:在時間上控制較為便利的媒介。可以長久保存,但卻不便於攜帶的媒介。如羊皮紙、石頭等。
偏倚空間的媒介:在空間上控制較為便利的媒介。可以跨區域傳播和運送的媒介,如印刷媒介,電話,廣播和電視等。
3、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
媒介的變化必然導致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社會環境又決定了眾的行為。他認為電子傳播媒介對社會的影響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場所與社會「場所」之間素來緊密的聯系,重新組織了社會環境。
二、考核要求
(一) 大眾傳播媒介發展歷程
識記:媒介各個不同階段的特點,媒介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發明,重要任務,如蔡倫造紙,戈登堡發明機械印刷術,貝爾電話,愛迪生與電影等。
領會:媒介發展的趨勢(二) 大眾傳播舊媒介的特點
識記:舊媒介的范圍、各自的特點
領會:傳統媒介的特點
(三) 大眾傳播新媒介的特點
識記:新媒介的范圍,新媒介總體特點
領會:網路媒介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四) 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識記:大眾傳媒的五大功能
領會: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的具體體現
(五) 傳播媒介與大眾文化
識記:大眾文化的基本概念,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差異,大眾傳播與大眾文化的關系
領會:大眾文化的各種影響
(六) 幾種主要的媒介理論
識記:麥克盧漢的幾個著名觀點,英尼斯的媒介觀點,梅羅維茨的媒介觀點
領會:各自媒介理論的借鑒之處與缺陷。

第六章 傳播的對象——受眾分析
一、課程內容
受眾是傳播過程中訊息的接收者,是讀者、聽眾和觀眾的統稱。受眾是信息傳播的對象或「目的地」,是傳播活動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時又是大眾媒介的積極主動的接近者和反饋信源,因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第一節 大眾傳播的受眾內涵受眾是傳播對象——受傳者的集體概念,它是傳播過程的五要素之一。包括:潛在公眾、有效公眾、特定公眾。
受眾內涵:受眾是大眾傳播媒介產品的消費者,它是傳播活動的目的地,是傳播內容的歸宿,同時它又是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沒有受眾的參與,傳播活動就不完整。
受眾外延:包括報紙、雜志、圖書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新傳媒的觀眾(讀者)等。
受眾觀念的發展歷程:靶子論、緩沖體論、使用與滿足論、亞文化群體論、受眾商品論。
霍爾的文本解碼方式假說。
文化研究派的「民族志的受眾研究」
第二節 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構成特點
大眾傳播的受眾構成的特點:
1、大眾傳播的受眾在數量上難以統計;
2、大眾傳播的受眾構成萬分復雜;
3、大眾傳播的受眾是富有個性的單個人,這就決定了受眾的「無組織性」;
4、大眾傳播受眾的接受活動通常是閑暇時在家庭中進行;
5、受眾在接受活動中其態度是積極的。
第三節 關於受眾的理論
個人差異論 由美國學者霍夫蘭於1946年率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核心認為,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這些刺激性與受傳者的個性特徵有著特定的相互作用。個人差異的存在,造成受眾對同樣的信息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德福勒把這些差異歸為五種:(1)個人心理結構方面的;(2)先天稟賦與後天習性的;(3)認知態度價值標准方面的;(4)社會理論所形成的觀點或主張方面的;(5)文化素質方面的。(輸不了了,有字數要求,到時你聯系我吧)

五是能夠形成一定的權威性。

❹ 傳播學研究方法的導讀

本書系統評介大眾傳播學主流研究方法,詳細探討了調查法、內容分析法、實驗法等以量化取向為主的方法和訪談法、民族志、個案研究等以質化取向為主的方法,詳細介紹了每一種方法的操作步驟、實踐要領,輔以應用案例,針對性實用性強。

❺ 傳播學領域的第一本教科書 A《大眾傳播理論》 B《人類傳播理論》 C《大眾傳播研究方法》 D《現代

選D.在這里施拉姆編寫了傳播學領域的第一本教科書《現代社會的傳播》

❻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pdf書籍(黃色封面)

摘要 您好。本書分四部分系統講解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即大眾傳播研究的原理與過程、量化研究方 法與大眾傳播研究、質化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大眾傳播研究的其他問題。具體而言,從 測量、抽樣、調查法、實驗法、內容分析法、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一直講到對現存資料的分 析、研究報告的寫作。

❼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目前傳播學比較公認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調查研究法、內容分析法、控制實驗法、個案研究四個維度。
調查研究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收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
控制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人為地設計一個特定的、非自然狀態的環境,在研究者控制下進行測驗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價值在於深入全面地佔有研究對象的資料,可以提供許多材料與見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礎使用,由後續研究得出一般結論。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c6c59f0100zwyl.html

❽ 大眾傳播學的主要理論有哪些

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效果理論(比較著名的有議程設置,依賴模式,知識溝,沉默的螺旋)。其次是受眾理論 (魔彈論,兩級傳播論等等)
還有控制理論,媒介傳播理論和內容理論。(把關人理論,擬態環境理論等)
總之,理論很多,不知道你想從哪方面分類,建議看下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學習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截屏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962
小孩子要聽話有哪些方法 瀏覽:410
領導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54
小朋友長高方法宣傳圖片 瀏覽:425
去疤痕的方法用什麼葯 瀏覽:462
挖掘機炮頭安裝方法 瀏覽:86
辣椒過敏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
多功能手機做筆記本的方法 瀏覽:32
消防水泵安裝方法 瀏覽:946
電子秤感測器線連接方法 瀏覽:414
脖子保養的正確方法 瀏覽:383
公攤面積計算方法和技巧 瀏覽:879
分析實驗提高准確度的方法 瀏覽:467
爬坡檔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598
毒辛的使用方法 瀏覽:727
吊墜的編織方法英文怎麼說 瀏覽:419
商場軌道門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532
t字形芽接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452
不銹鋼絲頭連接方法 瀏覽:533
艾灸燈正確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