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制度分析的方法

制度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20:32:36

Ⅰ 論文:XX廠管理制度分析 範文

銷售計劃管理制度銷售計劃管理基礎
年度銷售計劃管理
銷售方針計劃書一、銷售計劃管理基礎

□ 銷售計劃的架構

1. 銷售計劃是各項計劃的基礎�
銷售計劃中必須包括整個詳盡的商品銷售量及銷售金額才算完整。除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目標需要詳細的商品銷售計劃外,其他如未來發展計劃、利益計劃、損益計劃、資產負債計劃等的計劃與實行,無一不需要以銷售計劃為基礎。�
2. 銷售計劃的內容�
簡明的銷售計劃的內容至少應包含下述幾點:�
(1)商品計劃(製作什麼產品?)�
(2)渠道計劃(透過何種渠道?)�
(3)成本計劃(用多少錢?)�
(4)銷售單位組織計劃(誰來銷售?)�
(5)銷售總額計劃(銷售到哪裡?比重如何?)�
(6)促銷計劃(如何銷售?)�
很容易可看出,第5項的銷售總額計劃是最主要的,銷售計劃的內容大致可涵蓋在其中,銷售總額計劃經常是銷售計劃的精華所在,也是銷售計劃的中心課題。銷售計劃的內容可參見圖14.2.1。□ 年度銷售總額計劃的編制

1. 參考過去年度自己本身和競爭對手的銷售實績�
如表(2.2.2)所示,表中第1及第2欄是本公司過去年度的實績和競爭對手銷售實績的比照,參考此類資料即可列出銷售量及平均單價的計劃。�
2. 損益平衡點等基準�
如表中第3.4.5.6欄所示,表的附註部分也將其計算公式列出。�
3. 事業發展計劃的銷售總額�
綜合許多政治、經濟、社會變遷資料擬出事業發展計劃的銷售總額。�
4. 召開會議做最後的檢查改進及最終決定�
表的第1至第7欄,必須逐項在會議中做綜合性的檢查,將會議中決定最後的銷售總額計劃記入第8欄的決定計劃中。這個最終決定額是事業發展的基本銷售總額計劃,而各個營業部門的銷售額目標可酌情予以提高,以為該部門的內部目標計劃。其中:
3. 損益平衡點基準=固定費用預估+計劃銷售利益/計劃邊際利益率×100�
計劃邊際利益率=100-(變動費用預估/銷售總額)×100�
4.資產周轉率基準=計劃資產×一年周轉次數�
5.純益率基準=計劃年度稅前凈利/計劃銷售總額對稅前純益率×100�
6.附加價值基準=(計劃人員數×每人附加價值目標)/計劃附加價值率×100□ 月別銷售額計劃的編制

1. 收集過去三年間月別銷售實績�
如表14.2.3所示,將過去三年間銷售實績資料取出,且將各年度月別銷售額仔細地了解。
2. 將過去三年度的銷售實績合計起來�
如表所示,將過去三個年度的月別銷售實績總計起來。�
3. 得到過去三年間的月別銷售比重�
最後,如表最右邊那欄所示,以三年間每個月合計的銷售總額為100計,將每個月的三年合計實績除以全部三年合計實績即可得月別銷售比重,將計算所得按月填入表中。視每月銷售情況不同,可看出因季節因素的變動而影響該月的銷售額。�
此後,將過去三年間月別銷售比重予以運用在最後決定的全公司銷售總額中即可得到每個月的銷售額計劃了。 □ 月別商品別銷售額計劃的編制

1. 取得商品別銷售比重�
首先,將去年同月的商品別銷售比重及過去三年左右同月的商品別銷售實績等找出,計算商品別銷售比重(如表14.2.4所示),了解銷售較好的商品群及利益率較高的商品群。�
2. 參酌商品銷售比重政策和調整銷售比重�
下一步,參酌商品銷售比重政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及商品需求預測等項目來修正過去三年間及去年同月的商品群別銷售比重。�
3. 用修正過的商品銷售比重來設立商品別計劃�
使用修正後的月別商品銷售比重和月別銷售總額計劃金額即可得商品別的計劃銷售金額。�
表右方的欄位列出每月的明細商品別計劃銷售金額,這是該月銷售金額預算的基礎。□ 部門別、客戶別銷售額計劃的編制

1. 取得部門別及客戶別的商品銷售比重�
如表14.2.5所示,將去年同月的部門別及客戶別的銷售比重予以分析研究。�
2. 部門別及客戶別商品銷售比重的修正�
將實際的部門別及客戶別商品銷售比重按下列三種觀點予以調整。�
(1)部門別及客戶別的銷售方針。�
(2)部門主管及客戶動向意見的參考。�
(3)客戶的使用程度、信用狀況、和競爭對手的競爭關系及新拓展客戶目標等。�
3. 用修正後的銷售比重獲得客戶別及部門別的銷售計劃額□ 銷售費用計劃的編制
1. 包含在總合損益計劃的銷管費中�
在年度計劃損益表的第4欄一般銷管費內,可列出如下表般銷售費用的年度合計額。�
第1項銷售變動費用的項目如表14.2.6所示。第2項的銷售固定費用是一方面參考過去實績等資料,一方面列出計劃的適當金額資料。2. 各月別銷售變動費用計劃的擬制�
因為已經編制月別銷售總額計劃,所以為達成月別的銷售金額計劃,必須設定所需的年度變動費用。�
3. 各月別銷售固定費用計劃的擬制�
用年度總合計的計劃金額中的各個固定費用金額予以簡單地平均,計算出大致的月銷售固定費用金額。�
月別銷售固定費用計劃的項目,包含折舊費、工資及利息費用等。�

□ 促銷計劃的編制�
1. 與商品相關的促銷計劃�
(1)銷售系統化�
(2)商品的質量管理�
(3)商品的新鮮、衛生及安全性�
(4)專利權�
(5)樣本促銷�
(6)展示會促銷�
(7)商品特賣會�
2. 與銷售方法相關的促銷計劃�
(1)確定銷售點�
(2)銷售贈品及獎金的支付�
(3)招待促銷會�
(4)掌握節日人口聚集處促銷�
(5)代理店及特約店的促銷�
(6)建立連鎖店�
(7)銷售退貨制度�
(8)分期付款促銷�
3. 與銷售人員相關的促銷計劃�
(1)業績獎賞�
(2)行動管理及教育強化�
(3)銷售競賽�
(4)團隊合作的銷售�
4. 廣告宣傳等促銷計劃著眼點�
(1)POP(銷售點展示)�
(2)宣傳單隨報夾入�
(3)模特兒展示�
(4)目錄、海報宣傳�
(5)報紙、雜志廣告�

□ 銷售帳款回收計劃的編制

1. 與銷售計劃並行的客戶賒款回收計劃�
配合月別銷售總額計劃,(如表14.2.7所示)是此銷售月別計劃的收款計劃。所以,過去的收款實績等資料可作為分析參考之用,此外,收款政策亦有影響。�
2. 以此表為客戶別賒款回收計劃的基礎�
以實際情況言,不編製表14.2.7,客戶款項的回收計劃即不能謂為完備。在管理上,此表對於要求營業人員控制客戶款項的回收是相當重要的。�
3. 客戶帳款積欠天數縮短是有必要的�
本表對於提高客戶帳款回收率是重要的。然而,回收率的提高僅是使票據到期天數延長而已,就不具任何實質意義了。�
下面的算式對於帳款積欠天數的縮短更具意義。�
客戶帳款積欠天數=(客戶賒款余額+本公司收受票據余額)/日平均銷售總額□ 銷售人員行動管理計劃的編制

1. 銷售人員未來的行動管理是重要的�
如表14.2.8所示,每位銷售人員自己將未來一個月的重點行動目標明確寫出,根據此行動計劃表,主管人員亦可對必要事項加以清楚地指示。�
2. 周別行動管理制度�
月別的重點行動目標設定後,即可以周別行動管理制度將每周需努力方向具體列出。現代的商業社會,許多的企業活動都是以「周」為一循環單位,倘使周管理做得不夠完美,業績就好不起來了。�
3. 以實現的營業日報表來檢查周別計劃的實施成果�
每日,銷售人員不論是以口頭或是書面呈閱的營業日報,都可以周別行動計劃為績效參考基準,因此此表的使用相當方便。只要將行動計劃表與每日實績相對照,營業人員的表現即可一覽無遺,充分達到銷售管理的目的。□ 部門別、分店別損益管理計劃的編制

1. 部門損益制度的徹底執行�
如下表所示,是月別部門別損益制度管理表的一個例子。此表中可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部門、分店、科等單位的損益基準和其相對應的實績及達成率。�
2. 盡量以利潤中心方式計算�
如表14.2.10所示,將該所屬部門或分店別本身的變動費用及固定費用清清楚楚地區分且從該部門或分店銷售總額中扣除計算利益是最簡單的方法,然而實例中卻很難執行,只能盡量採用最公平且不引起各部門爭論的方法。�
3. 以達成率的情況作為損益的評價基準。二、年度銷售計劃管理
��
□ 基本目標

本公司××年度銷售目標如下:�
(一)銷售額目標
(1)部門全體 ××××元以上�
(2)每一員工/每月 ×××元以上�
(3)每一營業部人員/每月 ××××元以上�
(二)利益目標(含稅) ××××元以上�
(三)新產品的銷售目標 ××××元以上��

□ 基本方針

為實現下期目標,本公司確立下列方針並付諸實行:�
(一)本公司的業務機構,必須一直到所有人員都能精通其業務、人心安定、能有危機意識、有效地活動時,業務機構才不再做任何變革。�
(二)貫徹少數精銳主義,不論精神或體力都須全力投入工作,使工作朝高效率、高收益、高分配(高薪資)的方向發展。�
(三)為加強機能的敏捷、迅速化,本公司將大幅委讓許可權,使人員得以果斷迅決,始具實現上述目標的原則。
(四)為達到責任的目的及確立責任體制,本公司將貫徹重賞重罰政策。�
(五)為期規定及規則的完備,本公司將加強各種業務管理。�
(六)MS股份有限公司與本公司在交易上訂有書面協定,彼此遵守責任與義務。基於此立場,本公司應致力達成預算目標。�
(七)為促進零售店的銷售,應設立銷售方式體制,將原有購買者的市場轉移為銷售者的市場,使本公司能握有主導代理店、零售店的權利。�
(八)將出擊目標放在零售店上,並致力培養、指導其促銷方式,藉此進一步刺激需求的增大。�
(九)策略的目標包括全國有力的××家店,以「經銷方式體制」來推動其進行。�
(十)設立定期聯誼會,藉此更進一步加強與零售商的聯系。�
(十一)利用顧客調查卡的管理體制來確立①零售店實績,②銷售實績,③需求預測等等的統計管理工作。�
(十二)除沿襲以往對代理店所採取的銷售拓展對策外,再以上述的方法做為強化政策,從兩方面著手,致力推動拓銷。�
(十三)隨著購買者市場轉移為銷售者市場的變化,應確立長期契約制度來統一管理交易的條件。�
(十四)檢查與代理商關系,確立具有一貫性的傳票會計制度。�
(十五)本方針之間的計劃應做到具體實效,貫徹至所有相關人員。�□ 業務機構計劃

(一)內部機構�
1.德高服務中心將升格為營業處,藉以促進銷售活動。�
2.於德高營業處的管轄內設立新的出差處(或服務中心)。�
3.解散食品部門,其所屬人員則轉配到德高營業處,致力於推展銷售活動。�
4.以上各新體制下的業務機構,暫時維持現狀,不做變革,藉此確立各自的責任體制。�
5.在業務的處理方面若有不備之處,再酌情進行改善。�
(二)外部機構�
交易機構及制度將維持經由本公司→代理店→零售商的舊有銷售方式。�□ 零售商的促銷計劃

(一)新產品銷售方式體制�
1.將全國有力的××家零售商店依照區域劃分,於各劃分區內採用新產品的銷售方式體制。
2.新產品的銷售方式是指每人各自負責30家左右的店,每周或隔周做一次訪問,借訪問的機會督導、獎勵銷售,並進行調查、服務及銷售指導、技術指導等,藉此促進銷售。�
3.上述的××家店所銷出的本公司產品的總額須為以往的二倍。�
4.庫存量須努力維持在零售店為一個月庫存量、代理店為二個月庫存量的界限上。�
5.銷售負責人的職務內容及處理基準應明確化。�
(二)新產品協作會的設立與活動�
1.為使新產品的銷售方式所推動的促銷活動得以配合,另外又以全國各主力零售店為中心,依地區別設立新產品協作會。�
2.新產品協作會的事業內容大致包括下列十項:�
(1)分發、寄送機關雜志;
(2)贈送本公司產品的負責人員領帶夾;
(3)安裝各地區協作店的招牌;
(4)分發商標給市內各協作店;
(5)協作商店之間的銷售競爭;
(6)分發廣告宣傳單;
(7)積極支援經銷商;
(8)舉行講習會、研討會;
(9)增設年輕人專櫃;
(10)介紹新產品。�
3.協作會的存在方式是屬於非正式性的。�
(三)提高零售店店員的責任意識�
為加強零售商店店員對本公司產品的關心,增強其銷售意願,應加強下列各項實施要點:�
1.獎金激勵對策——零售店店員每次售出本公司產品則令其寄送銷售卡,當銷售卡達到10張時,即贈獎金給本人以激勵其銷售意願。�
2.人員的輔導:�
(1)負責人員可利用訪問時進行教育指導說明,藉此提高零售商店店員的銷售技術及加強其對產品的知識。�
(2)銷售負責人員可親自站在店頭接待顧客,示範銷售動作或進行技術說明,讓零售商的店員從中獲得間接的指導。�
3.德高公司的教育指導:�
(1)讓參加協作會的店員也去參加店員的研討會,藉此提高其銷售技巧及產品知識、技術。�
(2)通過參加研討會的店員,擴大對其他店員傳授銷售技術及產品知識、技術、藉此提高大家對銷售的意願。�

□ 擴大顧客需求計劃

1.確實的廣告計劃�
(1)在新產品銷售方式體制確立之前,暫時先以人員的訪問活動為主,把廣告宣傳活動作為未來所進行的活動。�
(2)針對廣告媒體,再次進行檢查,務必使廣告計劃達到以最小的費用,創造出最大成果的目標。�
(3)為達成前述兩項目標,應針對廣告、宣傳技術做充分的研究。�
2.活用購買調查卡�
(1)針對購買調查卡的回收方法、調查方法等進行檢查,藉此確實掌握顧客的真正購買動機。�
(2)利用購買調查卡的調查統計、新產品銷售方式體制及顧客調查卡的管理體制等,確實做好需求的預測。�

□ 營業實績的管理及統計

1. 顧客調查卡的管理體制�
(1)利用各零售店店員所送回的顧客調查卡,將銷售額的實績統計出來,或者根據這些來進行新產品銷售方式體制及其他的管理。�
①依據營業處、區域別,統計××家商店的銷售額�
②依據營業處別,統計××家商店以外的銷售額。�
③另外幾種銷售額統計須以各營業處為單位製作。�
(2)根據上述統計,可觀察各店的銷售實績及掌握各負責人員的活動實績,各商品種類的銷售實績。�

□ 營業預算的確立及控制

(一)必須確立營業預算與經費預算,經費預算的決定通常隨營業實績做上下調節。�
(二)預算方面的各種基準、要領等須加以完善成為示範本,本部與各事業部門則需交換合同。�
(三)針對各事業部門所做的預算、實際額的統計、比較及分析等確立對策。�
(四)事業部門的經理應分年、期、月別,分別制定部門的營業方針及計劃,並提出給本部修正後定案。�□ 提高經理幹部的能力水準

(一)本部與事業所之間的關系�
1.各事業單位負責人應將事業所視為一企業,以經營者的精神來推動其運作和管理(另外,本身也須經常參與研修)。�
2.事業經理需就營業、總務、經營管理、勞務、采購、設備等各方面,分年、期、月份製作提出事業部門的方針及計劃。�
3.事業經理針對年、期及每月的活動內容、實績等規定事項,提出報告。內容除了預算、實績、差異、分析及反省之外,還須提出下一個年度、期、月份的對策。�
4.本部與營業所之間的業務管理制度應明確並加以修繕成為可依循的典範。�
(二)事業所內部�
1.事業經理應根據下列九點,確立事業所內部日常業務運作的管理方式:� (1)各項帳簿、證據資料等完備。�
(2)各種規則、規定、通告文件資料完備。�
(3)確立業務計劃及規定。�
(4)確立指示、命令制度。�
(5)事務報告制度。�
(6)書面請示制度。�
(7)實施指導教育。�
(8)實施巡視、巡迴。�
(9)確立會議制度。�
2.必須貫徹實施此管理制度,使其對銷售和完成預算有直接貢獻。�

□ 提高負責人員的能力水準

(一)經理人員的指導教育�
平常身為上司的經理及科(股)長應對負責人員進行有關情報收集、討論對策處理等等的教育指導。�
(二)銷售應對基準的製作�
負責人員應依據下列要點製作銷售的應對基準,並利用此基準對負責人員進行教育訓練。�
1.銷售應對基準A�
這是負責人員對零售店主及店員的應對基準。�
2.銷售應對基準B�
負責人員或零售商店店員接待顧客時的基準。所謂基準是將各負責人員的成功例子篩選後發表出來。�
3.顧客調查卡的實績統計�
根據各地區別(負責人別)所收集到的顧客調查卡,做銷售實績的統計、管理及追蹤。三、銷售方針計劃書
��
××股份有限公司委任××商務公司作為其銷售公司,並按下列規定事項制定該店的營業基本方針:�□ 主要銷售商品及大量銷售據點方針

(一)本公司以銷售大眾性商品為主。為了大量行銷,盡量以低價位、高質量為訴求。�
(二)今後將集中生產價格低廉且質感優良的實用品,並以此做為我們的主要商品。�
(三)我們不特別重視單純性的流行品或時代尖端的產品。但是,仍多少會推出這種類型的尖端流行物品。�
(四)在選擇銷售據點時,以中型規模或中型以上規模的銷售店為目標。小規模的店面行銷方式,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予採用。�
(五)關於前項的銷售據點,在做選擇、決定或交易條件的企劃、事務處理時,都須確實慎重行事,這樣才能鞏固本公司的營業根基。�
(六)與銷售店開始進行新的交易之前,須先提出檢查,並依照規定做好調查、審議及條件的查核後才能決定進行交易。□ 受理訂貨、交貨及收款等事務的方針

(一)讓銷售的相關機構及制度朝向合理化,並得以提高受理訂貨、交貨及收款等事務的效率。�
(二)銷售人員在接受訂貨和收款工作時,必須和與此相關的附帶性事務處理工作分開,這樣銷售人員才能專心做他的銷售本務。因此,在銷售方面應另訂計劃及設置專科處理該事務。�
(三)改善處理手續(步驟),設法增強與銷售店之間的聯系及內部的聯絡,提高業務的整體管理及相關事務的效率。尤其須巧妙地運用各種帳表(傳單、日報)來提高效率。�□ 對外訂貨、與廠商的業務處理方針

(一)進貨總額中的35%用於對××製造公司的訂貨,其他則用於公司對外的轉包工程。�
(二)進貨盡可能集中在某季節,有計劃性地做訂貨活動。交易契約的訂立除了要設法使自己有利外,也要讓對方有安全感。�
(三)進貨時要設立交貨促進制度,並按下列條件來進行計算;對於交貨成績優良的廠商,將採取退佣方式處理,其規定如下:
(1)進貨數量
(2)交貨日期及交貨數量(3)交貨遲緩程度及數量�
(四)為使進貨業務能合理運作,本公司每月召集由各進貨廠商、外包商及相關人員參加的會議,藉此進行磋商、聯絡、協議。�□ 與××製造公司的交易方針

(一)××製造公司與本公司之間的交易(包括與該製造公司目前正式交易的三家公司),一概歸與本公司作直接交易。�
(二)本公司拒絕接受傳票,一旦物品交入本公司就屬於本公司的營業范圍內。□ 交貨的督促

(一)為督促貨品能盡快進貨,負責進貨人員應每天到各廠商去照會聯絡,並促使對方盡快著手。�
(二)在處理對外訂貨事宜時應使用報表,記入材料名稱、色調、產品樣式、號碼、尺寸、廠商號碼,然後交給廠商(廠商的戶頭也應寫入)。�
(三)前項報表在發出訂單時應一起附上,另外,還要貼在產品的箱子上,連同產品一起交給零售商和消費者。

Ⅱ 什麼叫比較制度分析方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經濟學體系中興起了一門被稱為比較制度分析(Comparative Institution Analysis,CIA)的新學科,青木昌彥是這一學科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比較制度分析》中,他應用主觀博弈模型,把制度定義為「關於博弈如何進行的共有信念的一個自我維系系統」(青木昌彥,2001)。這里,博弈規則就是指博弈如何進行。不同於諾斯把制度定義為外生的博弈規則(North,1990),青木昌彥認為,博弈規則不是外生的,而是在參與人的策略互動中內生的,制度就是對均衡博弈路徑上的顯著和固定特徵的一種信息濃縮。這種信息濃縮也許存在於人們的默契中,也許存在於人們頭腦之外的某種符號表徵中,它被參與人所預期和感知,並被認為是與他們的策略決策相關的。這樣,制度就以一種自我實施的方式制約著參與人的策略互動,又被他們在連續變化的環境下的實際決策不斷再生產出來。比較制度分析的基本單位是博弈的域(domains)。它由參與人集合和每個參與人在隨後各期所面臨的技術上可行的行動集合組成,參與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組織。共有六種基本的域:共用資源、交易(經濟交換)、組織域、組織場、政治域和社會交換域。

Ⅲ 什麼是制度分析範式它與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差異如何評價之

制度分析方法採取了結構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社會文化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揭示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去發現這些制度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是實證與規范兩種。
實證經濟學採用類似自然科學研究的分析方法,把經濟現象之間的關系看成是具有函數關系或相關關系的個些變數.通過分析這些變數之間的關系,得到經濟學理論.再用實際數據來檢驗這種理論是否是正確的.實證經濟學希望得到」如果有A,則必然有B」這樣的結論.。
規范經濟學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將帶有價值判斷色彩的標准作為建立經濟理論的前提,分析經濟問題的出發點和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規范經濟學要回答的是」應該是什麼」和」應該怎樣」等的問題。
制度經濟學中的制度分析法與微觀經濟學中的兩種方法之間的差異在於,制度分析法是通過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來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如:經濟體制,國家的政治體制等。而微觀經濟學的兩種分析方法是對經濟發展本身的一種探討。有點類似於一個是尋求外因,一個是尋找內因。
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幫助。

Ⅳ 企業管理制度分析,急求!!!!!!!!

服裝公司管理制度

一、公司行政機構設置 為滿足公司當前經營和運行的需要,並適應公司將來的發展,公司系統採用集中統一和專業化管理相結合的「直線職能式」結構,以兼公司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發揮最大的群體效能。公司行政機構設置見「行政機構圖」。

二、公司各部門職責

(1)營銷中心工作職責

1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及銷售預測,及時整理、分析、反饋同行及競爭品牌的營銷動態;

2制訂並完成公司中長期營銷企劃,擬定符合市場實際和公司董事會要求的銷售政策及營銷組合策略;

3制訂公司年度銷售計劃,承擔公司下達的年度銷售任務,並****銷售人員的二次任務分配;

4制訂公司(品牌)開發計劃,包括新產品(品牌)定位、定價、形象規劃,並推導實施、落實、檢查與總結;

5制訂公司各品牌年度廣告及促銷計劃,並負責****、策劃、執行,以提升產品銷量和品牌知名度;

6負責整個中國市場的開拓、客戶資源開發和管理,客戶資料的建檔與運用,代表公司與客戶的聯系協調和銷售業務的往來;

7策劃公司訂貨會及參加大型展示招商會;

8根據市場反饋,及時公司內部召開各類營銷、產品開發及產銷協調等專題會議;

9每年兩季訂貨會之前,制定公司營銷手冊及各類銷售道具和宣傳品;

10根據公司的財務制度,執行和負責各項資金回籠、費用結算工作和帳款異常的處理,對貨款安全負責;

11負責產品儲運管理,確保產品安全存放和運輸,確保帳物相符;

12負責建立健全營銷檔案管理體系;

13負責銷系統績效考核方案的制訂,並配合人事部實施考核。

(2)市場部工作職責

1.制定並執行市場調查計劃,以及日常市場管理;

2.進行品牌規劃與管理;

3.制定並執行公司年度整體市場營銷計劃與預算(參謀);

4.制定並執行市場推廣計劃與預算;

5.制定並執行廣告與專賣店、專櫃推廣計劃與預算;

6.制定並執行公關與促銷活動計劃與預算;

7.負責市場推廣用品的設計製作;

8.制定與執行新品牌(產品)上市計劃,並做好產品計劃;

9. 進行店員、店長培訓;

10.做好市場檔案資料管理。

(3)銷售部工作職責

1. 根據公司總體營銷計劃,制定銷售部及其區域、時間、品牌的銷售計劃與預算,包括銷售額、回款額、市場佔有率、滲透率等指標的擬定;

2.依據銷售計劃,制定銷售方針、政策,對銷售業務活動的過程及結果進行管理,負責銷售目標、市場佔有率的達成;

3.依據整體營銷計劃,配合並執行公司、市場部所制訂的各項市場推廣計劃;

4.負責經銷商、加盟商的開發、選擇、評估與激勵;通過服務性銷售方法,與經銷商、加盟商建立長期穩定的「雙贏」關系;

5. 負責公司直屬售點、分公司或辦事處的建設和管理(支持、服務和監控);

6.負責銷售貨款的及時、安全回收;

7.負責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反饋;

8.負責銷售報表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反饋;

9. 與市場部溝通和配合,做好銷售計劃的制定,確保銷售計劃的嚴肅性;

10.負責銷售隊伍建設及管理,依據業務發展,與行政及人力資源部共同制訂銷售部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的結構、儲備等)及員工的招聘、培訓、調配、評估與激勵。

(4)商品部工作職責

1.定合理的商品生產、調撥、庫存(包括分庫建設)與運輸計劃,確保對銷售部門的產品供應;

2.制定年度、月度、季度及地區性產品開發、供應、調度計劃;

3.制定完善的儲運管理制度,確保產品安全存放和運輸;

4.建立健全貨品出入庫管理制度,嚴格貨品出入庫管理,保證帳、物相符。

(5)產品開發部工作職責

1. 根據公司總體戰略規劃及年度經營目標,圍繞商品部制訂的產品計劃,制訂公司各品牌服裝的年度產品開發計劃(款式開發計劃、打板計劃等),並按計劃完成設計、打板任務;

2. 對公司現有產品與營銷中心溝通,進行銷售跟蹤,根據市場反饋情報資料,及時在設計上進行改良,調整不理想因素,使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增加競爭力;

3.負責產品設計過程中的設計評審,設計驗證和設計確認;

4.負責相關技術、工藝文件、標准樣板的制定、審批、歸檔和保管;

5.建立健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6.負責與設計開發有關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情報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

(6)品管部工作職責:

1. 負責貫徹落實公司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策劃、****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維護、績效改善;

2. 責公司各種品質管理制度的訂立與實施,「5S」、「零缺陷」、「全面質量管理」等各種品質活動的與推動;

3.負責對各部門品質管理工作進行內部質量審核;

4.負責進料、在製品、半成品、成品的品質標准、品質檢驗規程和各種質量記錄表單的制訂與執行,對出倉產品質量負全部責任;

5.負責全員品質教育、培訓;

6.負責各種質量責任事故調查處理,各種品質異常的仲裁處理,配合營銷中心對客戶投訴與退貨進行調查處理。

(7)生產部工作職責

1.根據銷售部銷售計劃和下達的「製造通知單」(訂單)及自接生產訂單,擬定年度、月度生產計劃,並依訂單情況作出生產計劃和核定訂單交貨期,下達生產命令,控制生產進度,保證按時交貨;

2.負責生產流程的管制、工作調度、人員安排,制、修訂各項產品工序工時標准和勞動定額,及計件工資標准;

3. 負責生產工人的管理、教育、培訓和配合人力資源部進行考核、獎懲;

4. 負責用料管理及異常事項的追蹤、改善;

5.負責質量管理及異常事項的預防、糾正、改善;

6.負責生產物料采購及進倉管理;

7.負責生產設備、工具儀器的計劃、采購、驗收、建檔、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生產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

8. 搞好生產現場管理,進行「5S」的持續推行活動;

9. 負責安全生產,預防各種危險事故的發生;

10.編制和上報各種生產報表;

11.負責建立生產系統檔案管理體系。

(8)財務部工作職責

1.負責建立公司會計核算的制度和體系;

2.按期做好年、季、月度財務報表,做到帳表相符、帳證相符、帳帳相符;

3.做好成本核算,負責公司財務成本和利潤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4.負責對各部門資金使用計劃審核和對使用情況實施監督,管好用好資金;

5.對往來結算戶隨時清理、督助相關部門及時催收款;

6. 嚴格執行財務管理規定、審批報銷各種發票單據;

7. 對公司經濟活動進行財務分析,向總經理提供綜合性財務分析報告和根據工作需要向部門提供專項財務分析報告。

(9)人力資源部工作職責

1.負責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方針、政策和公司系統架構、部門職責,崗位職責、人員編制的制定、推行及檢討、改善、修訂;

2. 制定、推行與修訂「員工手冊」和其它人事、行政辦公管理規章制度;

3.辦理員工招聘、錄用、薪資、保險、遷調、考勤、考績、獎懲、離職、人事檔案等業務事項;

4. 調查處理各種工作失職、違規違紀案件和勞務糾紛;

5.制定人力資源部招聘、調配、培訓開發計劃並實施;

6.督促各部門編制各種工作計劃、工作程序、規章制度,並負責監督實施;

7.綜合處理公司各種文件資料,傳真和管理公司印信、文件;

8.負責出入管理、警衛、廠區安全維護和異常事件的報告、監控;

9.負責廠區環境清潔及維護;

10.負責員工食堂管理。

Ⅳ 制度經濟學的整體制度分析

早期制度學派反對古典學派的孤立個人行為的分析方法,但是他們還沒有提出整體概念,並用以闡述制度運行中各個相關因素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這一時期制度經濟學則注意分析整體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主張從根本上刷新主流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他們認為,由於技術不斷變革,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結構處於不斷演變的過程中,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因果動態過程」,所以經濟學必須研究變化,研究過程,而不是研究靜止的橫斷面。這就是說,對經濟問題的研究要用把注意力從作為選擇者的個人和企業,轉移到作為演進過程的整個社會。他們提出,從經濟學上講,經濟整體要大於經濟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總和,所以研究經濟問題應當注重對「總體」和「整體」的研究,而不能循著相反的道路,即先研究各個組成部分,然後再來加總。加爾布雷思強調,只有把現代經濟生活當作一個整體考察,才能更清楚地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這是制度經濟學在方法論方面的第二個顯著特點。
加爾布雷思的整體概念的內涵十分豐富,甚至已不再是一個經濟概念,它往往不能用數字來表達。比如,他提出的「大公司的權力」,就是一個整體概念。它既包括經濟權力,又包括政治權力,因而不能用數字來計量。因此,這一時期的制度經濟學反對主流經濟學所採取的數量分析,而強調整體制度因素的分析。加爾布雷思認為,宏觀經濟學只注意總需求水平的調節,微觀經濟學只注意成本和價格的形成,卻恰恰遺漏或忽視了社會的制度結構問題,即權力分配問題。
應當說,整體大於個體的簡單加總,這無論在哲學上、邏輯上還是事實上,都是成立的。但問題並未到此為止。更重要的事實是,「個體加總」總是構成「整體」的主體部分,兩者的差異可能是重要的,但一定不是主要的。一般地講,個體的特徵是整體特徵的集中反映,個體的性質決定了整體性質的主要方面或基本方面。因此,既要注重整體主義方法論,也不應當丟棄個體主義的方法論,對個體的研究往往可以構成整體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本文後面的分析將要說明,科斯看到了加爾布雷思過分強調整體主義方法論的偏頗,而將制度經濟學研究引向以個案為基礎的小樣本研究,在方法論方面呈現出微觀化、具體化的傾向。

Ⅵ 從制度角度分析如何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制度只有是經過涵蓋范圍的執行人員共同評審通過,認為是適宜的,又能被認可的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而大多數企業的制度只是少數人員制定出來,沒經評審採取強壓執行的方式,獲得的效果一種是抗拒,另一種是不理睬。

Ⅶ 制度供給的分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供給只是分析制度變遷的一個方面 。制度變遷又可以稱為制度創新、制度演變等。制度變遷的實現和維持是制度供給和制度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完整的理解制度變遷需要理解制度供給、制度需求、制度均衡和制度失衡。其分析方法主要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理論、比較靜態和動態分析理論。當然還有演化博弈論等傳統。但制度供求分析是個重要分支。

Ⅷ 制度分析方法的介紹

制度分析方法(Analysis method of the institutionalism),制度分析著眼於和平與可持續發展,致力於促進以個人自由、公民權利、市場經濟、公共經濟、自主治理、有限政府、憲政法治與民主制度等制度平台為基礎的公共政策。

Ⅸ 制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釋義
總起來說,就是以古典自由主義為價值,以公共選擇與制度分析為邏輯,在中國發展的背景下,著眼於治道變革,探索具體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以及公共政策問題。具體的制度安排偏好是個人自由、公民權利、市場經濟、公共經濟、自主治理、有限政府、憲政法治與民主制度,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源泉在於更多的個人自由,更適當的公民權利,發達的市場經濟和公共經濟,適當的由自主治理、有限政府、憲政法治與民主制度構成的制度平台。

簡介
自亞當·斯密(Adam smith)以來,經濟學家們就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在制度不變的前提下來研究經濟問題。在一定情況下研究這種假定有利於經濟學家對經濟問題做深入地分析,但在許多情況下研究人類經濟行為遠比傳統經濟理論中的經濟人假設更為復雜。因此,制度經濟學家把制度做為變數,把集體主義和整體主義引入到了經濟理論的研究中,建立了更為接近現實經濟活動的方法論。這種研究方法在經濟學的研究中被廣泛地運用,而且這種分析方法對中國轉型時期的經濟學和經濟發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制度分析方法採取了結構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社會文化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揭示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去發現這些制度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徵
總體來看,制度分析方法的特徵主要有:

動態化特徵

即用進化或演進的眼光來看待經濟世界,這是制度分析方法的一個突出特徵。其實質是用動態的在生物學意義上不斷發展變化的眼光來考察人類經濟行為。這種情況開始於制度經濟學家的鼻祖——凡勃侖(Veblen),從他開始就明確地將對制度的分析納人到經濟學研究的框架中,更關心導致經濟系統發生變化的制度因素和制度變化的方向[1](P264)。制度分析方法特別看中制度的演進,而且認為促進制度演進的真正動因是技術的變化或技術的能動性,同時還認為技術變化和經濟政策之間存在著一種互動關系。因此,這一研究方法說明,具體經濟政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對技術及其變化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同時說明,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是在制度演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制度演化的動態過程中去尋找問題形成的真正原因。

「非純粹經濟分析」的特徵

西方正統經濟學家在方法上,總是假定製度是既定的。由於對經濟活動作了這樣的簡化,經濟理論總是習慣於把經濟現象放在不超出經濟體系的范圍中進行考察,只研究經濟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因而他們所關心的經濟行為是人們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進行生產,經濟分析的基本問題是生產、有效的組織和財富的分配。但是制度分析方法始終堅持這樣一種信念:社會經濟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經濟系統中一切事物之間都相互關系、相互依存,而且任何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原因。這樣一來,所有內生條件中的某一條件變化後,其他條件也會隨著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會使整個經濟系統朝著某種方向運動。由於制度分析方法堅持這種信念,所以他們關注經濟系統的整體。在研究經濟問題時既考慮那些「經濟因素」,又考慮那些「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並把那些諸如法律、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的非經濟因素納入經濟研究的內生變數中。

方法論的集體主義特徵

從經濟學的方法論史來看,經濟學對人類行為的分析有兩種途徑;一是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二是方法論的集體主義,他們認為最有效的社。正統經濟學是以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為基礎的,而制度經濟學則帶有強烈的方法論集體主義色彩,他們關心的不是個人或某個企業的行為而關心的是制度這一集體行動的結果或集體行動對個人選擇的控制和約束。「因此,制度經濟學家們傾向於避免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並且戒絕在缺乏制度的體現而強調均衡、最優和純粹市場的模型中進行解難研究。」[2](P932)所以制度經濟學的集大成者——康芒斯(Commous)把「制度」定義為:「集體對個體行動控制的邏輯。」他們認為對制度這一集體行動的考察和描述才能最好地理解個人的經濟行為。

具體化特徵

制度經濟學家在研究方法上帶有具體化的特點,他們著重研究微觀經濟制度,並更多地從現象上和形式上進行分析。所以其理論核心總是圍繞著制度的內涵和構成、制度變遷和創新、產權制度和國家理論這些具體的制度范疇。在制度的內涵與構成分析上,使用「制度安排」將制度內涵具體化,認為制度安排是約束特定經濟行為和關系的一整套行為規則。在制度變遷的研究中,具體涉及制度變遷的成本與收益分析。在產權制度的研究中,以具體的產權制度為典型、分析了產權制度的起源和功能以及產權制度的演進。在產權制度的激勵問題研究中,從具體的經濟目標出發,去研究如何制定具體的制度和規則以保證行為主體進行創新活動。

運用
制度分析方法的產生是經濟學方法論史上的一次革命。由於這一分析方法注重從現象和形式上進行制度分析,因而具有客觀實用性,它針對了當代外部性經濟問題的解決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被廣泛運用於經濟理論的研究中。其運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制度分析方法

1、在治理外部性經濟問題中的運用 經濟活動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市場機制的故障,是指個人或企業的行為直接地影響了他人而又不需要為此種影響付出代價或給予補償的情況。當有害外部性存在時市場配置是無效的。面對大量外部性經濟問題的出現,正統經濟學家們對此束手無策,而制度經濟學家運用其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治理這種市場故障的對策,這些措施有:

1)通過產權制度的界定治理外部性經濟問題。這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Coase)所提出來的,他認為政府只需要通過產權制度安排這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這些市場故障。這種辦法被稱為科斯定律,他指出:當交易成本很小且收入的大小不影響交易雙方的決策時只要產權被界定清楚,就能解決市場故障,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3](P226)

2)通過政府最大程度的干涉來治理外部性,其實質是通過政府制定完善的規則來約束外部性經濟問題的出現。其主張有兩方面:一是主張政府制定一些限制污染的標准,個人和企業可在一定的范圍中釋放污染。二是主張政府制定詳細的規則和說明,指出污染達到什麼標准時就會給人類造成危害,從而引導企業自覺地在一定范圍內排污。

3)通過稅金或補償來治理外部性經濟問題。主張建立一種稅收制度,而且這種稅收制度採取累進制原則,污染少,賦稅少,污染大,賦稅大,通過稅收限制個人或企業造成環境污染。或者政府也可以通過獎勵的辦法限制污染,如通過減稅的方式鼓勵企業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或限制污染。

2、在經濟機制設計研究中的運用

經濟機制設計理論是當代經濟學正在發展的一個新領域,也是制度研究方法典型運用的一個例子。他所討論的問題是:對於任意跟定的社會目標,在自由選擇、自由交換和分散化決策的條件下如何設計一個經濟規則(政策、條例等)來達到既定的社會目標。他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信息問題。二是激勵問題[4](Pl53)。

傳統經濟理論通常把經濟機制看成給定的前提下,從人的利己主義行為動機出發,從市場角度來探討資源的配置。而經濟機制設計理論應用制度分析方法把制度設計看成是資源配置的一個主要的內生因素,從制度設計出發,探求形成資源配置的經濟機制。這種研究方法被運用到經濟理論研究的許多方面:在判斷一個經濟機制優劣時,看他能否以較少的信息成本,產生激勵相容。在一個具有雙層委託代理制的企業中,如何設計一個機制,使代理者在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能實現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3、在經濟史研究中的運用

在傳統經濟史研究中,人們在方法上格外推崇史料的收集、整理與考證,使經濟史成為了一種史料的堆砌。道格拉斯·諾斯(North) 則運用制度研究方法,獨辟蹊徑,力求運用制度變遷來解釋經濟增長,在制度結構變遷的研究中來解釋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等問題,改變了自斯密以來經濟理論與經濟史相分離的現象,將經濟理論與經濟史熔為一爐在經濟增長問題的解釋中,主張應當把制度看成是經濟增長的一個變數,意識到了制度會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認為對經濟增長起決定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術因素,他指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社會如果投有實現經濟增長,那就是因為投有從制度方面為經濟方面的創新活動提供激勵,也就是說投有從制度方面去保證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應得到最低限度的報償或好處」。

閱讀全文

與制度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桔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172
發動機感測器檢測方法 瀏覽:162
競技運動的開發方法有哪些 瀏覽:682
頸部淋巴結核治療方法 瀏覽:905
如何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 瀏覽:542
新鄉混合動力汽車充電樁解決方法 瀏覽:639
用什麼方法打字最快 瀏覽:575
excel的單位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2
倉儲調度指揮方法及手段包括哪些 瀏覽:975
正確澆灌方法視頻 瀏覽:108
切削刀具的方法視頻 瀏覽:363
翻毛鞋面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129
小米的照片隱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3
小米5s有nfc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8
如何選購老班章保存方法 瀏覽:470
貼磚神器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93
手機特效牛奶製作方法 瀏覽:815
教學方法學生的感受 瀏覽:261
土壤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251
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