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讀法:找到一篇優雅的散文,反復朗讀。開始時,語速可以慢-點,然後慢慢加快,一直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的速度,在閱讀的過程中盡量保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
2、復述法:跟著收音機或者復讀機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復述的內容記錄下來,然後與原文進行對照,看自己多少次才可以將原文-字不差地復述出來。這樣練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記憶,更重要的是鍛煉語言的連貫性。
3、描述法:將一幅畫或者一個景物作為描述對象進行口才練習。例如,描繪傍晚的天空,可以先觀察一下當時的天空是什麼樣子的,與其他時間的天空有什麼差別,這一切都需要你用心觀察與體會,在此基礎上加以描述,盡量讓自己的詞語豐富起來。
總之,方法不難,貴在堅持。倘若可以這樣鍛煉一段時間,相信你的表達慾望與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㈡ 練習口才的最好方法
良輝口才中心經過幾萬個學習口才學生的實踐經驗中覺得:
提高口才的最好方法——多練。在努力的基礎上找一個專業的學習口才的地方,那就真的是事半功倍,讓你在學習口才的道路上一帆風順,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
如果一個渴望在聽眾面前發表演說能出口成章,並能受人歡迎的話,那就必須提高勇氣,放開膽子,樹立信心,付諸實踐,勤學苦練。
具體來說,練習演講、提高口才的經驗大體有以下幾點:
強烈的熱愛。
對演講與口才的學習要有強烈的慾望和熱愛,才能產生多練的激情和毅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的感情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沒有強烈的熱愛就不會有堅定的志向,也就缺乏頑強的毅力去從事自己的事業。
刻苦的實踐。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奮和刻苦是產生天才的土壤。被人們稱為天才的人,他們自己往往不承認自己是天才。我們說魯迅是偉大的天才,可他自己卻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耐心加恆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演講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往往急於求成,缺乏耐心和恆心,希望自己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口若懸河的演講者。這是把學演講看得太容易了。在實踐中一遇到挫折或受到別人的嘲諷,往往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覺得學演講太難而失去信心。
魯迅曾說過:「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
科學的練習。初學演講的人應該掌握科學的合理的練習方法,即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短到長、由分到合、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
在練習演講的過程中,還要善於學習他人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每個演講者都有長處和不足,善於學習的人懂得取長補短的重要意義。
㈢ 在課堂上如何用語言銜接好教學內容
不同職業有不同特色的語言,作為物理教師,其課堂口頭語言既要有科學語言、教學語言的共性,更要有物理教學課堂口頭語言的個性、特色。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是界於書面語言和生活語言之間的語言,它應准確、精練、條理、生動、通俗易懂。教師若能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則可使學生對物理課產生像聽一個生動的故事,看一場扣人心弦的獨幕劇那樣的渴求和慾望,課堂上自然會積極思維,通過主動思索、嘗試、奮斗,達到理想的境界,學生對物理課和物理知識的學習將覺得是一種享受。反之,教師課堂口頭語言含糊、雜亂、呆板,則學生會對上物理課感到枯燥、厭煩,樂趣、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課堂口頭語言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著知識的傳授、學生智慧的啟迪和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影響對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因此不論當今教育如何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水平如何提高,用好課堂口頭語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一、課堂口頭語言的一般要求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除了與其它學科教學語言有共性之外,還應看到物理學中某些內容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特點,應盡量使課堂口頭語言准確無誤,推理清晰、生動活潑,挖掘口頭語言在教學中的潛力,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對物理課堂口頭語言一般有如下要求。 (一)科學性、准確性 課堂口頭語言的科學性是落實教學科學性原則的重要表現,因此課堂口頭語言應准確無誤,嚴禁傳授錯誤的、不科學的東西,以免誤人子弟。當然注意科學性並不是一味追求嚴密,還應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知識的階段性、局限性。有時對定義、定理的內容的表述仔細推敲,可能覺得欠妥,但只要不違背總的科學原則或與物理實質並不矛盾,也是允許的,有時也是必要的。如初、高中對功的定義的不同就正是如此;再如分析物理過程時,似是而非、不注意條件和范圍,而草率地討論因果關系,「A量增大,B量也增大,則 B與A成正比」等,即使B確實與A成正比,但這種分析的說法是不夠科學的。 語言的准確無誤,嚴謹不苟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師的課堂口頭語言含糊其辭,漏洞百出,不僅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知識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因此運用准確的課堂口頭語言,對教育教學雙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課堂口頭語言必須主題明確、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互相襯托,圍繞重點層層解剖,由表及裡地揭露本質。只有這樣才能使所講授的知識內容真實有力、邏輯性強,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誘發思維,並使之具有連續性。如在講光的干涉、衍射現象中,闡述光具有波動性時,應從「因波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實驗證明光能發生干涉和衍射現象,所以光也是一種波」的角度進行分析,則顯得有根有據,條理清晰。如果課堂口頭語言語無倫次,因果關系混亂,使學生不知教師所雲,也就談不上知識的傳授,更無須談什麼能力的培養了。 (三)生動性、直觀性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中學生的思維活動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他們還不習慣於從抽象事物到理論的思維方式。因此就要求應用生動、直觀、形象的語言對所研究的物理問題進行描述,引導他們的思維,打開他們的心扉,啟迪他們的智慧。使學生能根據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大腦中想像出相應的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或一個物理模型,幫助他們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講解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知識內容時,教師課堂口頭語言的生動、形象、直觀便顯得尤為重要,如關於原子結構、光的量子化等內容的教學。 (四)通俗易懂 通俗的口頭語言不僅能使學生易懂、易接受,往往還能使學生根據語言形成視覺形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觀性和直觀性。如對於質點概念的建立,若只強調「具有質量的點」則學生聽起來總感到抽象,難於理解。但若用通俗的「微乎其微」幾個字來比較兩物體線度之小與它們二者間距之遙,一下就可使學生在頭腦中想像出質點的模型,從而有助於這個抽象概念的建立。 (五)藝術性 教師的課堂口頭語言要感情充沛,富有藝術性。實踐證明,富有情感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理智感,刺激求知慾,使學生在「動之以情」的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學的內容。如講到重點、難點之處語氣加重;講到疑點時聲調提高,尾音拖長並稍加停頓。使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聽」協調合拍,也即「教學進程」與學習的「思維過程」同步、發生「共振」、達到統一。試想若讓電台播音員用廣播新聞的語調來講物理課那將是什麼樣子!更不用說一個情感貧乏,冷若冰霜的教師用平淡無味的語言講課的效果了。因此必須突出物理課堂口頭語言的特點,並將其藝術化,方能使課講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二、課堂口頭語言的設計與運用 (一)認真推敲,以求科學、准確 盡管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應盡量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但在關鍵之處仍要一板一眼,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含糊,以求對物理概念、規律敘述得科學、准確。對物理概念、規律進行認真推敲的分析,還有助於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力的定義中「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相互」兩個字的強調,便於使學生真正理解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間發生的作用,且為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設下伏筆。又如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對這26個字進行逐字分析,便可知液體傳遞壓強的條件密閉;對象外加壓強;特點大小不變,向各個方向。通過這樣咬文嚼字的分析,既有助於學生把握住定律本身的物理實質,又便於學生記憶。 對於一些表述形式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可通過對原有概念咬文嚼字地分析,由學生自己得出新概念的定義。如學習汽化熱時,可逐句逐字地對應已學過的熔解熱,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什麼叫汽化熱。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准確性,同時也能使學生對汽化熱概念自覺地加深理解。 另外在一些課堂常用的關鍵詞語上,也要摳字眼,不能含糊,如「剛好」與「至少」;「靜止」與「速度為零」;「增加了幾倍」與「增加幾倍」等等。總之,必要的咬文嚼字,摳字眼,既可使物理概念、規律和條件敘述得科學、准確,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創設情景,以求生動、形象 由於學生思維水平的限制,使得他們對很多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規律的認識限於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創設相應的物理情景,將科學的抽象轉變成一幅幅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動畫和實例,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便更好、更快地順應、同化新知識。創設物理情景,使課堂口頭語言生動、形象一般可採用下述幾種方法。 1.利用詩歌、典故和故事等,將學生帶入物理情景 有的教師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當空舞」的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絕句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引課,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學生在對詩歌的欣賞中,將思維轉向物理內容,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另外對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則比較抽象,學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藉助詩歌、典故,先使學生認識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這樣再學習新概念時,也就不覺得抽象難懂了,反而還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對平均速度與即時速度的引入,借用「烏龜和兔子賽跑」的典故,當說到烏龜比兔子先到達終點時,立刻斷言「烏龜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時一些學生往往會為兔子鳴不平。藉此反問:「那為什麼烏龜比兔子先到達終點呢?」學生經過思考後將意識到只用籠統的速度是不能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了,需找一新的概念,這樣平均速度與即時速度也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來了,學生有了這樣的思想准備,再學習即時速度時,也就 表述的抽象了。 2.運用誇張、對比,活躍思維,強化記憶 對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適用范圍,學生總感到不易理解和記憶,但若賦予誇張、形象的比喻,則可增強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化知識的記憶。如對胡克定律的敘述,學生往往忽視「在彈性限度內」這一條件。教師若只是單純重復定律本身進行強調,則不如用誇張的手法,問學生:「若將螺旋狀彈簧用力拉直成為一根鋼絲的過程中,彈力還和彈簧的伸長成正比嗎?」這樣,由於直鋼絲和螺旋狀彈簧形成鮮明的對比,則「在彈性限度內」這一條件也就容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對於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電磁波的調制、發射、傳播、接收、調諧、解調等抽象的過程,學生往往面對諸多新名詞,不分因果,死記硬背,因此應用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但若用貨車的「裝貨」、「出站」、「運行」、「進站」、「調度」、「卸貨」等一系列學生熟知的過程來進行形象的比喻、對比,使學生「僵死」的思維「死而復甦」,有利於學生掌握電磁波及無線電廣播的全部機理和過程。 另外,對一些比較抽象物理過程的分析,也可採用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分析。如對於物理課本上的一題:「一初速度為零的物體做加速運動,當其加速度逐漸減小的過程中,其速度將如何變化?」學生初學時總覺得加速度減小,速度必應減小。為此可借用「今天你向銀行存入十元錢,以後每天遞減一元錢地連續存入,則你在銀行的存款總額將如何變化?」這樣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來對比,也就不難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了,從中還可對加速度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總之,運用誇張、對比,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3.合理張弛,學有所用,消除疲勞 課堂教學應張弛得當,在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或公式得出後,學生一般會感到滿足和疲勞,注意力開始分散。從認知心理學來講,在學生精神鬆弛的情況下,再進行系統的、抽象的知識教學,則收效甚微。但可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即利用有趣、幽默的語言或事物來吸引學生,使他們消除疲勞感,集中注意力。如在講完即時速度後,可給學生講這樣一則幽默:「一名警察截住一輛飛快行駛的汽車,對司機說:『難道你不知道這條公路的車速不許超過40公里/小時嗎?』司機答曰:『我的車剛剛開了10公里,你怎麼會知道我的車速會超過40公里/小時呢?』」如此一幅物理圖景生動地擺在學生面前,對司機啼笑皆非的回答,學生聽完在一笑之餘無疑可加深對即時速度的進一步理解。 (三)當好「翻譯」,以求通俗易懂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既有純物理語言,又有生活中的語言。做為物理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住在什麼教學環節,講解什麼內容,用什麼樣的語言,才能使物理課上得既不失科學性,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這就要求教師除專業知識嫻熟外,還要能做好生活語言和物理語言間的「翻譯」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順利帶入物理世界,才能將物理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如學生生活中常說「××(物)從上面掉下來」、「今天真悶熱」,對於這樣的語言,教師在課堂口頭語言中應引導學生說「××(物)從上面豎直下落」、「今天氣溫真高,而且相對濕度也較大」。這樣說既反映了物理實質,又使學生易於接受,同時也有利於對有關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深刻理解。同樣對於學生感到抽象、難懂的詞語,應在不失科學性的前提下,「翻譯」成學生生活中的語言。如在用物理語言講完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之後,不妨補充一句「就是快慢不變方向不變地走」,這樣將物理語言生活化、擬人化,更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的實質。 (四)掌握技巧,以求藝術性 表演成功的演員,其語言總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平緩舒暢和慷慨激昂的語調,使演出效果緊扣觀眾心弦,這也是電台評書連播之所以能吸引廣大聽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物理教師也要掌握語言技巧,使課堂口頭語言的語調隨教學的不同過程和內容而有抑揚頓挫之變,方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無意的刺激是一種機械刺激,它將影響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因此教學中對課堂口頭語言的技巧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應運用不同的語言技巧,一般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引入新課時,應用聯想、啟發、推斷、尋覓性語調,給學生一種懸念感,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渴望,這樣新的教學內容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如在講「光的折射」一節的引課時,可藉助讓學生復習、敘述什麼是光的反射,當學生們說到「……射到兩種媒質的界面上時,其中一部分光……」時,教師馬上啟發追問:「一部分光反回原來媒質中,那另一部分光到哪裡去了呢?」問題提出後,學生會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聯想、判斷另一部分光的去處。當學生意識到並回答出「另一部分光進入第二種媒質中」後,再發問:「沿什麼方向射入第二種媒質呢?」通過這樣一系列疑問性問題的發問,「光的折射」也就自然地引入了。這樣的問題及語調的運用,比教師平鋪直敘地上課就說:「今天我們講××節」,無疑更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在強調重點知識內容或重點環節時,要用堅定不移,落地千鈞,甚至可用強制命令的語調,給學生一種「必須如此,勢不可擋」的感覺,以強化重點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如關於楞次定律內容的表述、解釋中,應將語言重音放在「總是」、「阻礙」、「變化」等關鍵字眼上。這樣的語調對學生起到提醒和強調的作用,便於學生抓住這樣一個抽象規律的特點和本質。又如在「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完成的位移都相等,則稱為勻速直線運動」的表述、解釋中,如重點強調「任何」、「都」,言外之意是有一段相等時間的位移與其它的不相等都不行。因此簡單三個字的重讀,道破了勻速直線運動的關鍵所在。 3.在主要概念、規律得出之後,應用輕松、愉快的語調,讓學生在親口品嘗到碩果的芳香、甜美之中得到小憩。如在分析得出庫侖定律之後,仍不給學生喘息的時間,而過分地重復強調庫侖定律的內容、實質及適用范圍,則學生會感到疲勞且難以接受。若能放鬆一下如用輕快、親切的語調,穿插講些庫侖當年是怎樣巧妙地計量電量的小插曲,或借用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關內容對庫侖定律及其適用條件進行對比說明,則學生可在科學美、和諧美的欣賞中得到小憩,使大腦得到調劑,從而為下面接踵而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4.在分析物理過程時,應能隨遇變換語調,盡量使課堂口頭語言生動形象,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子彈射出槍膛的聲音脆響震耳;汽車急剎車時雜訊嘎然而止等。用語言創設物理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能自覺地被教師的口頭語言帶入物理過程,這樣的物理課,學生定會感到妙趣橫生,樂趣無窮了。 三、如何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一)大量閱讀,處處留意,鑽研積累資料 為提高物理課堂的口頭語言水平,平時要大量地、有目的地閱讀有關報刊、雜志和書籍,注意搜集、積累有關素材。如讀些散文、小說、詩歌、科普讀物等,從中鑽研積累與學生聯系密切的,又有一定物理價值的素材。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物理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簡化,使之成為物理課的內容。在備課時,只要將這些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語言的和物理的加工,便可使課堂口頭語言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做為物理教師只有高深的物理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有廣博的知識面,以廣而博的知識來豐富、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二)善於鑽研,勤於思考,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是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口頭語言則是藝術中的藝術,語言的修養和理論修養、思想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物理教師除了要學習物理知識外,還應學些自然辯證法、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學科,並將它們的內容及思想方法與物理教學實際相結合,來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使課堂口頭語言更加生動、准確、條理清楚,富有哲理性、邏輯性和感染力。 (三)廣泛學習,掌握技巧,提高口才水平 同一段相聲題材,不同的演員表演,其效果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不同演員的口才水平不同。因此為使課堂口頭語言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就要求教師平時廣泛地搜集播音員、演員、有經驗教師、以至口才較好的學生等各方面口頭語言的特點,了解其各自的語言技巧,取長補短,練習模仿,以此來豐富物理課堂語言,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四、運用課堂口頭語言時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應與體態語言密切配合 課堂口頭語言如脫離開教師的體態語言,那麼活生生的物理教師將變成一台死板的錄音機,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只有課堂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與教師體態動作的快慢緩急,以至面部表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師的講解達到感情飽滿,生動活潑、出神入畫的境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看一些文藝小品與聽其實況廣播的效果差別來比較,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通俗而不落入俗套,注意語言美 課堂口頭語言的通俗性確實重要,但通俗並不等於庸俗,並不是油腔滑調,玩弄小技巧來嘩眾取寵,使物理課堂變為「鬧劇」。如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不問物理過程而亂套公式的不良解題習慣,造成費時間,收效差的現象評價為「瞎子點燭白費蠟」。這樣的字句雖也通俗,但不免有些庸俗,且語言也不美。若改變說法「猶如盲人騎瞎馬不會走正路」,用「盲人」代替「瞎子」語言也就美化了。物理課堂上可以有點幽默,有笑聲,但這種幽默應是科學的幽默,笑聲應是學生在回味物理知識過程中經過品嘗所發出的甜蜜笑聲。 (三)緊扣主題,不能海闊天空,誇誇其談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雖要求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但並不是濫用語言,堆砌辭藻,毫無限制地誇張,肆意發揮,更不能離題萬里地誇誇其談。應當明確,對課堂口頭語言的一切要求都是以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課堂口頭語言的敘述一定要緊扣課題內容。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可適當地講些題外話,但絕不能離題太遠,否則會消弱課堂的學習氣氛,打亂學生的連續性思維。 (四)結合年齡特點,靈活運用課堂口頭語言 由於客觀存在的初、高中學生年齡的差異,思維能力的不同,因此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教師課堂口頭語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地講,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應多用一些生動、形象、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效果好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且興趣已由直覺興趣轉為探究事物因果關系的興趣,因此教師課堂的口頭語言也更應注重條理性、邏輯性。
㈣ 練口才的方法
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游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准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范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面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面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僅有超群的數學才華,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他還背了唐詩四五百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
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榮的榜樣,我們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練口才不僅要刻苦,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當然,根據每個人的學識、環境、年齡等等的不同,練口才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恆的刻苦訓練,那麼你就會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長起來。
我們在此介紹幾種符合同學們特點,簡單、易行、見效的口才訓練方法。
(1)速讀法
這里的「讀」指的是朗讀,是用嘴去讀,而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
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於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辭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後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准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的發出來,那麼,如果速度加快以後,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些什麼,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我們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干凈利落的基礎上。我們都聽過體育節目的解說專家宋世雄的解說,他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准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
速讀法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挑你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准確,那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等,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後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老師指導就更好了。
(2)背誦法
同學們都背誦過課文。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背誦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而我們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鍛煉我們的口才。
我們要求的背誦,並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記憶是練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沒有好的記憶力,要想培養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腦中充分地積累了知識,你才可能張口即出,滔滔不絕。如果你大腦中是一片空白,那麼你再伶牙俐齒,也無濟無事。記憶與口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後天的鍛煉對它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誦」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這里的「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誦」。它要求在准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聲情並茂的表達。
背誦法,不同於我們前面講的速讀法。速讀法的著眼點在「快」上,而背誦法的著眼點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講辭或文章一定要准確,不能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而且在吐字、發音上也一定要准確無誤。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選一篇自己喜歡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第二步,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要花點工夫的,需要我們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推敲每一個詞句,從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激發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對所選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進行一些藝術處理,比如找出重音、劃分停頓等,這些都有利於准確表達內容;第四步,在以上幾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也可分步進行。首先,進行「背」的訓練。也就是先將文章背下來。在這個階段不要求聲情並茂。只要能達到熟練記憶就行。並在背的過程中,自己進一步領會作品的格調、節奏,為准確把握作品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大聲朗誦。將你背熟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大聲地背誦出來,並隨時注意發聲的正確與否,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這個訓練的最後一步,用飽滿的情感,准確的語言、語調進行背誦。
這里的要求是准確無誤地記憶文章,准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們要背誦高爾基的《海燕》,我們首先就應明白,這是篇散文詩。它是在預報革命的風暴即將來臨,謳歌的是海燕——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詩都是熱烈激亢的,表達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愛分明。那麼我們在朗誦《海燕》時就要抓住這個基調。當然僅僅抓住作品的基調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對作品進行一些技巧上的處理,比如劃分段落、確定重音、停頓等等。平平淡淡,沒有波瀾,沒有起伏,一調到底的朗誦是不會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誦《海燕》時把握了它激昂奮進的基調,卻沒有注意朗誦技巧,開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結果到了表達感情的最高點時,就只能是聲嘶竭力。我們說這也是把握欠准確的緣故。如果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有了准確的把握,那麼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這個訓練最好能有老師的指導,特別是在朗誦技巧上給些指導。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找同學幫助,請同學聽自己背誦,然後指出不足,使我們在改進時有所依據,這對練口才很有好處。
(3)練聲法
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干癟無力、沙啞干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
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系。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
第二步,練聲。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
在練發聲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備工作。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准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隻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准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
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第一,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松自如了。
第二,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
人體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鳴器,就是鼻腔。有人在發音時,只會在喉嚨上使勁,根本就沒有上胸腔、鼻腔這兩個共鳴器、所以聲音單薄,音色較差。練慣用鼻腔的共鳴方法是,學習牛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說話時,如果只用鼻腔共鳴,那麼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結果。
我們還要注意,練聲時,千萬不要在早晨剛睡醒時就到室外去練習,那樣會使聲帶受到損害。特別是室外與室內溫差較大時,更不要張口就喊,那樣,冷空氣進入口腔後,會刺激聲帶。
第三,練習吐字。吐字似乎離發聲遠了些,其實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圓」。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拼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可以說是,字頭就是我們說的聲母,字腹就是我們說的韻母,字尾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好,就容易使發出的聲音扁、塌、不圓潤。
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如果我們能按照以上的練習要求去做,那麼你的吐字一定圓潤、響亮,你的聲音也就會變得悅耳動聽了。
這里應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
①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盡量避免喘氣聲。
③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下列成語:
英雄好漢 兵強馬壯 爭先恐後 光明磊落 深謀遠慮
果實累累 五彩繽紛 心明眼亮 海市蜃樓 優柔寡斷
源遠流長 山清水秀
④讀練口令
A.八面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著籮筐收蘿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蘿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紅蘿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蘿卜多,
還是白小果收的紅蘿卜多。
(4)復述法
復述法簡單地說,就是把別人的話重復地敘述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的較多。如老師讓同學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後請同學復述幻燈片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後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後聽一遍復述一遍,反復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復述出來。復述的時候,你可把第一次復述的內容錄下來,然後對比原文,看你能復述下多少,重復進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內容復述下來。這種練習絕不單單在於背誦,而在於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如果能面對眾人復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
這要求我們在開始時,只要能把基本情節復述出來就可以,在記住原話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意思復述出來;第二次復述時就要求不僅僅是復述情節,而且要求能復述一定的人物語言或描寫語言;第三次復述時,就應基本准確地復述出人物的語言和基本的描寫語言,逐次提高要求。在進行這種練習之前,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選文章的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要求。比如選了一段共有10句話的文章,那麼第一次復述時就要把基本情節復述出來,並能把幾個關鍵的句子復述出來;第二次就應該能復述出5~7個句子;第三次就應能復述8~10個句子。當然,速度進展得越快,也就說明你的語言連貫性和記憶力越強。
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內容活潑的材料進行,這樣便於你把握、記憶、復述。隨著訓練的深入,你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這種練習一定要有耐心與毅力。有的同學一開始就選用那些長句子、情節少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結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這就像我們學走路一樣,沒學會走,就要學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這個訓練有時顯得很繁瑣、麻煩,甚至是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我們要有耐心與毅力,要知難而進,勇於吃苦,不怕麻煩。沒有耐心與毅力,那麼你將註定是一事無成的。
(5)模仿法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會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麼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專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人,請他講幾段最精彩的話,錄下來,供你進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歡的、又適合你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
②專題模仿。幾個好朋友在一起,請一個人先講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後大家輪流模仿,看誰模仿的最像。為了刺激積極性,也可以採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來評分,表揚模仿最成功的一位。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且有娛樂性。課上、課間、課後都可進行。只要有三四個人就能進行。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講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鮮有趣,大家愛聽愛學。而且在講以前一定要進行一些准備,一定要講准確、生動、形象,千萬不要把一些錯誤的東西帶去,否則模仿的人了跟著錯了,害人害己。
③隨時模仿。我們每天都聽廣播,看電視、電影,那麼你就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播員、演員進行模仿,注意他的聲音、語調,他的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天長日久,你的口語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會增加你的詞彙,增長你的文學知識。
這里要求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面進行模仿,並在模仿中有創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對方。
在進行這種練習時,一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進行模仿。要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好處的語言動作進行模仿,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很強,可是在模仿時都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臟話進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我們反對這種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強、見效快的方法,尤其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的同學們練習,希望大家能勤學苦練,早日見效。
(6)描述法
小的時候我們都學過看圖說話,描述法就類似於這種看圖說話,只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可以說是比以上的幾種訓練法更進了一步。這里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無論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畫或一個景物作為描述的對象。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秋天的小湖邊」,那麼我們就要觀察一下這個湖的周圍都有些什麼,有樹?有假山?有涼亭?還有遊人?並且樹是什麼樣子,山是什麼樣子?涼亭在這湖光山色、樹影的襯托下又是個什麼樣子,這秋天裡的遊人此時又該是一種什麼心情呢?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只有有了這種觀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礎。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萬不要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不要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東西,讓人聽了以後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像。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蔭下,你就可能有一種聯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能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在描述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一切都加進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實、生動。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詞,我們也是從戲劇、電影中借用來的。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我們這里的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相同的意義。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們學演員那樣去演戲,去扮演作品中出現的不同的人物,當然這個扮演主要是在語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戲劇為材料。
②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特別要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
③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誰最能准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以此培養自己的語言適應力。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語言的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
這種訓練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別於對朗誦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聲音洪亮,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訓練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那麼我們就會成功。
(8)講故事法
同學們或許都聽過故事,但是不是都講過故事呢?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要真講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常言說:「看花容易,綉花難」呀!聽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聽起故事來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飯、睡覺,可是自己一講起來,彷彿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乾乾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才能,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是練口才的一種好方法。
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能力。因為故事裡面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
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節性是十分強的,而且故事的主題大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麼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後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語言特點。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這個工作你可以請老師或爸爸、媽媽幫你做。
③反復練講。對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練講。通過反復練講達到對內容的熟悉。最後能使自己的感情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性格,語言生動形象。
另外,邊練講,還要邊注意設計自己的表情、動作。看看你講故事時的表情、動作是不是與你講的內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發音要准確、清楚。平舌音、翹舌音、四聲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話講。②不要照本宣讀。講故事是不允許手裡拿著故事書照著念的,那樣就成了念故事了。講故事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講。
30天口才訓練計劃
目標:鍛煉最大膽的發言,鍛煉最大聲的說話,鍛煉最流暢的演講。
自我激勵誓言:我一定要最大膽地發言,我一定要最大聲地說話,我一定要最流暢地演講。
目標實現時間:30天
一、積極心態訓練
1、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默念10遍「我一定要最大膽地發言,我一定要最大聲地說話,我一定要最流暢地演講。我一定行!今天一定是幸福快樂的一天!」(平常也自我暗示,默念或寫出來,至少10遍。)
2、想像訓練:至少5分鍾想像自己在公眾場合成功的演講,想像自己成功。
3、至少5分鍾在鏡前學習微笑,展示自己的手勢及形態。
二、口才鍛煉
(一)每天至少10分鍾深呼吸訓練。
(二)抓住一切機會講話,鍛煉口才。
1、每天至少與5個人有意識地交流思想。
2、每天大聲朗誦或大聲講至少5分鍾。
3、每天訓練自己「三分鍾演講」一次或「三分鍾默講」一次。
4、每天給親人、同事至少講一個故事或完整敘述一件事情。
5、注意講話時的一些技巧。
A、講話前,深吸一口氣,平靜心情,面帶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後,開始講話。
B、勇敢地講出第一句話,聲音大一點,速度慢一點,說短句,語句中間不打岔。
C、當發現緊張卡殼時,停下來有意識地深吸口氣,然後隨著吐氣講出來。
D、如果表現不好,自我安慰:「剛才怎麼又緊張了?沒關系,繼續平穩地講」;同時,用感覺和行動上的自信戰勝恐懼。
E、緊張時,可以做放鬆練習,深呼吸,或盡力握緊拳頭,又迅速放鬆,連續10次。
三、輔助鍛煉
1、每天至少20分鍾閱讀勵志書籍或口才書籍,培養自己積極心態,學習一些技巧。
2、每天放聲大笑10次,樂觀面對生活,放鬆情緒。
3、訓練接受他人的視線、目光,培養自信和觀察能力。
4、培養微笑的習慣,要笑得燦爛、笑得真誠,鍛煉親和力。
5、學會檢討,每天總結得與失,寫心得體會。每周要全面總結成效及不足,並確定下周的目標。
精彩討論:
演講口才不僅僅是成功學培訓才需要的能力:銷售員需要,成功學書店的老闆需要,促銷員需要,日常說服別人需要……
口才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但現實是很多人缺乏這個能力。要麼是惜字如金默默無語,要麼是虛話連篇絮絮道道,都需要口才的鍛煉才好。
在電影《曼哈頓女傭》中,男主角克服演講緊張和恐懼有一個辦法:演講的時候,手心裡放一個大頭針。
此方法未經證實,但我想一個好來塢非常正規的電影,對這樣的小細節,沒有必要使用憑空杜撰的方式,也許可以一用。
至於作用,我真的不知道,誰真的總緊張不妨一試,反正也不會真的把手扎壞吧。從吸煙的角度來猜想,有時候沒煙的時候,嘴裡叼個鉛筆也能頂很久,可能是從心理學的依賴角度可以分析。
編者短評:
口才不是口若懸河,不是空洞無味的廢話堆積,口才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智慧、膽量、學識、素質、儀態……這些方面都要靠一天天的努力來達到的。
口才好了有什麼用呢?就象寫文章一樣,人需要一個載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文章好的人無非還是用那些漢字,而口才好的人也無非發那些音。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的口才就更有說服力,更能勝任將來可能發生的說服他人和講述道理的各種情況。無疑,這樣的人,更容易成為一個成功者,就象英語一樣,成為每個優秀者必需的工具。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