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01 發現並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
這種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場景,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具體做法是,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正面行為,也就是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時。就要當著孩子的面把他的良好行為給描述出來,並加以肯定,這等於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原來我做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就起到了鞏固孩子良好行為的作用,孩子以後的良好行為也會越來越多,而不好的行為會越來越少。
02 幫孩子制定明確合理的規則
每個孩子都要有規則意識,而給孩子規則意識最好從孩子剛學會爬就開始,從最簡單也最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游戲規則做起,再逐漸從游戲規則延伸到健康安全規則、社會交往規則、生活規則、做事規則、學習規則直至做人規則為止。不要小看這些規則,孩子規則意識建立得越早,家長後期在教育上就越輕松。
這里以生活規則為例,比如讓孩子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不挑食、不隨便亂丟垃圾、物有定位、按時睡覺等等,這些規則最終通過習得變成一種固定的好習慣。
當然,父母不能只是滿足於幫孩子制定規則,還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方面是可以做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做的,這樣孩子就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有明確的界限感。
制訂明確合理的規則,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03 讓孩子共同參與規則的制定
制定規則不是父母一方的權利,而是父母與孩子雙方共同的權利,孩子也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規則,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就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況,大約在4歲以後,就可讓孩子參與制訂與自己相關的規則。包括學習計劃、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等等。
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體現了孩子的意願和自主性,由於規則是孩子參與制定的,他在心理上就不容易產生排斥感,會更容易遵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做事計劃性。
04 有限選擇法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容易跟孩子發生沖突的場景,孩子大約兩三歲後可以使用。
父母可以給孩子兩到三個不同的選項,而且這些選項都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因此,不管孩子做出哪種選擇,都和父母最初的想法大體一致。
有限選擇法既給了孩子一定的決定權,又巧妙地把孩子的行為限定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能夠減少孩子因為爭奪權利帶來的爭端。
05 承擔自然的後果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把事情搞砸了的情況,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打翻,把書撕壞了,發脾氣時把玩具摔了等。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父母不要過度地指責,只要求孩子承擔因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比如,孩子把水杯打翻了,導致水灑了一地。父母對孩子如果是劈頭蓋腦的一頓責罵,只會造成孩子情緒的對立,如果換種方式,這樣問孩子:「水灑了應該怎麼辦?你會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它……」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問題,並承擔因自己的過錯而產生的後果——自己動手把地上的水漬給擦乾凈。
讓孩子承擔自然的後果,這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難得的自我教育,孩子從中將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減少了父母的嘮叨斥責以及親子之間的矛盾等。
06 暫時性剝奪孩子喜歡或看重的東西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自然後果無法及時顯現,或者是孩子自己無法承擔後果的情況。
針對以上這種情況,暫時性剝奪孩子最看重或最喜歡的東西,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在犯錯誤之前,不得不認真做一番權衡。對愛犯錯誤的孩子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07 只針對孩子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需要批評指正的時候,比如孩子說話沒有禮貌,欺負別的小朋友等等。
當孩子做了錯事,父母只要針對孩子錯誤的行為本身批評就可以了,盡量不要擴大批評面,比如針對孩子的性格、人格和能力等方面作出批評,比如對孩子說:「你真是討厭!」「你怎麼這么沒用,盡給家裡惹事!」「你就是被大家討厭……」等等。
行為性批評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但是不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08 只針對孩子良好的行為進行贊揚
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的場景。
當孩子需要贊揚的時候,父母要具體地描述出孩子做得較好的行為,比如說:「你這次的作業寫得很工整,你一定很用心……」等等,這種只針對具體行為的贊揚方式,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做得好,並在以後把這些好的行為給鞏固下來。
09 正面的具體的指導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因為缺乏正確的技巧和方法,做錯了事情或者不會做事情時父母的指導。父母要明確地、具體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要做什麼,而不是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
正面的具體的指導,能讓孩子學會做事的方法,還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
10 對孩子某些不良言行的選擇性忽視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想用不良言行吸引大人注意的場景。當孩子出現不良言行時,父母可假裝沒有看到或聽見孩子的不良言行,這樣可避免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不斷重復錯誤的言行。
比如孩子講臟話罵人,父母就採取故意忽視的方式,假裝沒聽見孩子罵人的話。過不了多久,孩子自己都覺得沒有意思,就會停止了。
父母若能合理運用選擇性忽視,可以減少孩子的很多不良言行。
11 適當延遲滿足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提出不是必須滿足的需求時,適當延遲滿足可以讓孩子體驗等待,培養耐心。
適當延遲滿足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但是不適用於生活必需品。對於生活必需品,父母要盡可能地及時滿足。
12 請求孩子幫助
這種方法適用於父母希望孩子完成一些事情的場景,父母用向孩子求助的方法來提出自己的要求。
與直接命令的方式相比,請求孩子幫助,充分體現了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平等和尊重,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結語
父母若能合理運用以上這12種常用教育方法,可大大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的發生,幫助父母更好地解決與孩子在成長中的教育問題,同時,科學的教育方法還能進一步促使親子關系的和諧。
㈡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牆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於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准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並會用多種方法製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裡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牆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麼?(光斑)光斑是從哪裡來的?它為什麼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①牆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牆上像什麼?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製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製造晃動的光斑。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源於幼兒對光斑的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材料為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 本次活動採用了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猜想、實驗,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當我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的鏡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於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活動若在室外進行,並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幼兒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僅能用改變光源位置、在鏡上貼物等方法來改變光斑的形狀,而且還發現了多個光斑重疊,其光斑的亮點會發生變化的現象,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幼兒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兒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師的方法操作,這說明能力弱的幼兒對光斑的產生和變化還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在探索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同伴臉上,強烈的光線刺激了孩子的眼睛,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時,我應該抓住這一事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電焊工要戴護眼罩、滑雪運動員要戴雪地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懂得強光對視力的影響,從而學會自我保護。
㈢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常用的教法、學法有哪些呀
多通道參與法、操作法、實驗法、
㈣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早期科學閱讀。
1、觀察法:一是藉助於感官進行直接觀察,另一種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可分為個別物體的觀察、長期系統的觀察、間或性觀察、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觀察。
2、分類法:學前兒童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學前兒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
3、早期科學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可分為科學詩、科學童話、謎語、科普畫冊、錄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特點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要讓兒童獲得科學經驗,更主要的是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讓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在兒童探索過程中,讓兒童的認知、情感、技能、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要選擇兒童生活熟悉的內容,貼近幼兒,貼近自然。活動方式也應該生活化,就是把科學教育貫穿於幼兒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的探索性。
兒童好奇心強,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來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的。
㈤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科學教學
教師要想上好科學活動課,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還要做出很多准備。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上好科學活動課容易,但是成功的上好科學活動課很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談談我對上好科學活動課的一些想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活動課的選課
一節成功的科學活動課,選課是很重要的。科學活動課在選課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幼兒探究,一定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身邊的現象,是幼兒生活中能見到,千萬不要脫離幼兒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范疇。
例如:在《小動物過冬》活動中,我選擇的小動物都是幼兒喜歡的、熟悉的。選擇的時間在12月份,幼兒能輕松的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學習小動物過冬的樣子才更貼切。
2.科學活動課的活動目標制定
科學活動課的目標制定要符合幼兒的能力水平。要細,要具體化,且不可籠統,一節課制定的目標不要過多,過高。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就不能從中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在目標制定的同時,還要想到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為了使課堂活躍、豐富。我制定了太多的目標,如下:(1)通過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3)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4)大膽探索、嘗試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5)能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
經過研討,把目標調整為:(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與下沉。(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總之,一節課下來,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講課,孩子沒有得到真正探究的機會和過程。
3.科學活動課的活動材料選擇
科學活動課活動材料的選擇要豐富,可以是幼兒生活中的物品和學習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動手改造的物品。教師選擇的活動材料時應是幼兒身邊觸手可見的,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5、6歲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適合活動的開展,會給你的活動帶來阻力。
例如:在《誰能站得穩》活動中,我選擇的活動材料都是幼兒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像鉛筆、毛巾、吸管、卡紙筒、橡皮泥、大米、化妝品的包裝盒等,對於這些幼兒熟悉的活動材料,幼兒在操作時會更容易更輕松,想到的方法也更多,為了讓吸管站得穩,幼兒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把吸管插在大米里。為了讓毛巾豎著站得穩,把毛巾豎起來放在空心的卡紙筒里。
4.科學活動課的語言
科學活動課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活動課,科學活動課的語言不但要親切、溫柔,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還要組織的嚴密,有邏輯性,太多的理論性術語幼兒聽不明白,說的太簡單,課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所以,在組織語言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易懂、嚴謹。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我問幼兒物體是漂在水面還是落在水底,幼兒說出後,我再告訴幼兒漂在水面的物體是浮,落在水底的物體是沉。
科學活動課中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有時不需要說話,一個肯定的眼神,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進行探究、發現,從而得出結論。
例如:在《連接的秘密》活動中,我讓幼兒把毛根連接起來,小朋友用的都是系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個小朋友用鉤的方法,孩子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我只是輕輕的點了一下頭,孩子就高興的跳了起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點頭,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5.科學活動課的導入
科學活動課的導入很關鍵,有效的導入,可以直接激發幼兒的探知慾望和興趣,有了探知的慾望和興趣,那麼,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活動中,才能聽得認真,做的認真,那樣你的課堂效果會更好。有效的導入,要直擊課的主題、直擊知識點。
例如:在《有趣的空隙》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空隙\"這個詞,我用了游戲導入,讓幼兒將手指並攏,擋在眼前,問幼兒:你看見了我了嗎?接著又讓幼兒將手指張開,問幼兒:看見我了嗎?就是這樣簡單的動作游戲,手指並攏和張開,讓幼兒輕松的理解了\"空隙\"這個詞。可見有效的導入有多重要,既理解了知識,又激起了幼兒的興趣。
6.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
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要合理,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首先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願意去探討,願意去發現。問題的結論要在游戲中得到,要在動手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體現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
例如:在《吹泡泡》活動中,為了讓幼
㈥ 幼兒園科學課應該怎麼上
如何面向每一位孩子,為孩子們構建一個科學探究的樂園。系統地、全方位地為孩子們創造享受科學教育平台的氛圍。通過觀察發現、興趣、接觸大自然、創設情景、做試驗,實現科學教育的立體化,使教學效果、學生思維、玩中學、做、手腦並用得以提高。
1/5 分步閱讀
帶孩子們走進科學發展室。
設置迷人的科學課堂。在常規科學課堂中,通過對教材的大膽創新和精心的材料准備,引領孩子們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科學探究。上好科學課,讓孩子們喜歡科學,那就走進科學發展室。我們幼兒園有專門的科學發展室,這間教室是老師們的作品,使孩子們置身於濃濃的科學學習環境之中,孩子們和老師們的作品近距離的接觸,科學對孩子們而言,那是觸手可及。
2/5
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不是把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作為首要目標,而是讓幼兒在主動的探索活動中產生興趣,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興趣是探索和學習的原動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3/5
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1.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探索活動的源泉,幼兒真正的主動探索是從有了疑問尋求答案開始的。因此,對於幼兒五花八門的提問,不能胡亂解釋或一口拒絕,而要耐心地回答,並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讓幼兒產生參加活動的興趣。
2,豐富的活動內容。豐富的科學教育活動,更能開闊幼兒的視野,滿是幼兒探索科學的慾望。所以我們選擇了一些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活動,如:小青蛙上了發條就會跳、小火車打開開關就會跑……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4/5
利用鄉土資源讓幼兒認識生態環境中的物質。
大自然的草木蟲魚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農村隨處可見的觸手可及的水、石、沙、土這些無生命的物質同樣能給幼兒以驚喜,這些在成人世界裡很平常的事物在幼兒的眼裡,卻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自然的、幼兒身邊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戶外活動時,幼兒會樂此不疲地把細沙捧在手裡,瞪大眼睛看著細沙慢慢從小手掌的縫隙中漏出,驚奇和興奮會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漏沙速度,細細軟軟的東西、具有流動性,變化無常但又易於把握、能滿足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需要,也會給幼兒以巨大的空間感和流動感。因此,在農村幼兒園中教師可以抓住教育契機,如組織活動「好玩的沙子」,分採集細沙粗沙,玩沙,讓幼兒體會沙的流動性。「
5/5
課堂上教師的評價方式幼兒園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鼓勵幼兒園生的好奇與求知慾,使幼兒對科學的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但幼兒園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同的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大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幼兒園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最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幼兒的積極性。例如上課時常這樣表揚:「老師發現你真會傾聽,而且總結得也非常有條理!」「你知道的知識好豐富!我們大家都要向你學習!」「你能提出這么有水平的問題來,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發現!」等等。對於幼兒的回答,無論正確或是錯誤,教師都要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美的眼神,一個表揚的動作,一句激勵的話都能使幼兒的心得到滿足,甚至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在教學中,我還進行獎小紅旗和智慧星的辦法,就是在上課時給予表現,好的小組分發一面小紅旗或是一顆智慧星。
㈦ 幼兒科學教育的6種方法
科學活動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做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的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的,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各自的小環境,每天都有許多新鮮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著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令他們感到興奮和激動。而孩子也在有意和無意之中,以他們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靈收集著這些信息,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於是,當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瑣屑屑,就會從他們的嘴裡源源不斷的流露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師做為一個傾聽者,只要仔細辨別,就不難發現其中有價值的東西,以此來生成幼兒感興趣的且熟悉的活動內容。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的更美好,因此科學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及周圍環境為基礎,使教育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感性經驗相結合,讓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最終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創設有助於幼兒主動探索的環境和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有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與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諧、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的才能,幼兒與老師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育與活動環境,能有效的激發幼兒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和活動過程。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仍很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做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幼兒探索創新活動中,教師應多表明肯定、鼓勵、接納、欣賞的態度,甚至應該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讓幼兒感到教師只是一個對自己活動很感興趣並能提供有益建議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錯了,活動失敗了,也不會受到指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種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發幼兒科學活動的創造慾望。
三、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對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奇心,使他們樂於並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中,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科學的啟蒙及科學經驗和技能。
如:在《有趣的郵票》的探索活動中,首先為幼兒提供許多不同的、精美別致的單張郵票,引導他們在觀察、相互議論中了解郵票不同的形狀、結構,對花花綠綠的郵票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
同時,在整套郵票中幼兒又發現了郵票之間有小孔,又引起了議論:有的說是為了區分一張張的,有的說是為了好看......,為了使幼兒能自己得到正確的答案,又提供了兩張不同的手工紙,一張有摺痕、一張有小孔,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紙能整齊的撕開"的結論,自己解開了"郵票有齒孔"的秘密,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不僅獲得了科學道理,而且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首先,要發揮幼兒多種感官,在教學過程中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現、歸納、概括。如:在《風的形成》的活動中,可讓幼兒用嘴吹吸管而形成風,或用扇子扇而形成風。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會對有關實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並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可以先讓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象,當幼兒發現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製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他們移動,來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㈧ 幼兒園科學課如何上
一、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的健康,植物和動物,生態與環境教育,自然科學現象與科技教育等。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對科學現象的認識也是初步的。因此作為教師就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並能夠理解的內容來進行,而且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的經驗要對他們日後的成長有幫助。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再發生。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應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隨機形成。教師要敏銳地覺察到幼兒隨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或短時間可以完成的隨機教育活動,這也是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和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
二、科學活動需要老師所教給幼兒的知識是准確的。幼兒園要為老師准備科學教育活動必備的圖書等資料,或是請專家進行有關幼兒園科學知識的培訓,以便於老師更加准確的教授科學知識內容,開拓老師的視野,為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科學活動注意科學知識的嚴謹性。科學知識不同於其他學科知識,有其獨特的嚴謹、嚴密。例如: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看圖片續編故事,可以有多個故事結局,而科學活動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因此,在組織幼兒科學活動之前 ,教師必須詳細了解所教科學活動的知識,通過網路、圖書、同伴互助等形式,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保證幼兒科學活動的正確嚴謹。
四、幼兒園的科學課應該是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周圍生活,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使幼兒養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材料的提供需要教師動腦筋去積極地准備,從而激發幼兒的積極探索慾望。在科學區域活動中,教師要結合主題教育內容,投放適宜的、有針對性地材料,如數量在5種左右的同類物品,引導幼兒自主與材料活動。科學課應該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進行學習和發現。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還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在獲得了大量的特例、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理解和內化,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計劃,引導幼兒向科學概念邁進,逐步接近科學概念,但不一定要獲得這些概念。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教師不要對孩子的答案急於肯定和否定,而是要從保護孩子的科學質疑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角度出發,可以這樣回應:「哦,你的想法很特別…」「你的想法蠻有趣」等等。教師不能過早地給幼兒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要給予孩子積極探索的時間,最終讓幼兒自己找尋到正確的答案。活動過程中要給孩子們提供充足的探索時間和探索條件,讓他們在想學習的時候認真仔細學習,讓他們的經驗得到提升。
五、科學活動要重視培養孩子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方法。讓他們從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讓他們的能力得到提高科學活動一定要有其科學准確性,並且在每次活動試驗結束後,都要有交流、驗證環節,以確保科學活動的准確。在科學活動中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更要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探究活動之後,都有一種急於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探究操作,每個幼兒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幼兒通過適當的方式(繪畫、記錄表)等,交流頭腦中的信息,明確所發現的事物的特徵和關系,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建構科學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