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概念該如何教
●李文革*概念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和基礎。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數學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那麼,呢?一、注意展示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在數學中,許多概念既表現為一種過程,又表現為對象、結構。例如:「a+b」既代表兩個集合中的元素合並或添加起來的過程,又代表合並或添加後的結果;「旋轉或平移」既代表一個幾何圖形在平面內作特定位移的過程,又代表這種特定的變換本身。形成一個概念,往往要經歷由過程開始,然後轉變為對象的認知過程,而且最終結果是兩者在認知結構中共存,在適當的時機分別發揮作用。例如,形成軸對稱概念,學生先要熟悉翻折變換的過程,然後再將對稱關系看成圖形的性質。由過程著手進行學習的好處是,概念在過程階段表現為一系列的固定步驟,具有操作性,相對直觀,容易仿效。從過程入門,經過操作來體會概念中信息的具體關系和相互影響,就打開了認識上升的道路。概念學習應通過對學生已接觸到的恰當的實例進行組織整理,分析歸納,分類抽象來教,即須用實例來直觀地幫助學生形成定義,而不是教定義。例如,方程的教學本應該先是進行生活的提煉,然後到數學表達和形式化的過程,再到最終解決方程問題。然而,長期以來,教材對方程教學過程的設計處理太理想化了。很多教師往往會先給出形式化的方程定義,然後解形式化的方程,最後再進行方程的應用。這種方程教學設計的一個誤區在於把思路搞反了。數學概念的教學應當遵循人的一般認識規律,從具體到抽象。通過直接給出概念定義的方法引入概念往往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困難。例如,教材通過直接給出絕對值的定義引入絕對值概念,它的定義是:「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零的絕對值是零。」用式子表示就是a(a>0),|a|= 0(a=0),-a(a<0)。這個定義同時給出了運演算法則。一些教師也常常就是以這個定義來教的。當學生在求絕對值出現錯誤時,就認為學生還未能熟悉運演算法則。而實質上,學生掌握這個概念有困難,可能是由於這個概念的獲得過程與常識概念的形成過程次序相反而造成的。二、重視概念表象概念定義和概念表象是數學概念獲取的兩種主要方式,它們在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方面共同發揮著作用。概念定義以語言為途徑,對概念作逐字逐句的界定,規定其內涵,具有抽象性和嚴密性。但是,對於信息的回憶和實時加工來說,冗長且「啰嗦」,限制較大。概念表象是利用直觀形象為工具,象徵性地代表概念,在回憶加工時顯得簡潔明快,約束較小。在概念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藉助表象這個直觀的思維媒介,減輕思想負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非常強調概念定義,在課堂上要學生念定義、背定義,考試也時常考定義,似乎利用這些手段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解決概念的運用問題。但是,定義在輔助思考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學習中概念名稱的出現在記憶中喚起的不是概念的定義(即使概念有定義),而是概念表象,它可以是視覺表象,思維圖形,或是一個印象、一種經驗,例如一個模型,一條曲線,一個符號,一組變化動作。例如,講到「函數」時,腦海中最先跳出的可能是符號f,或是某一個公式,也可能是一條曲線。實際生活中,許多概念並不是通過定義學到的,而是接觸了大量實例,經反復觀察、對比體會後歸納出來的。例如「杯子」這個概念,就是了解各種形狀、材料、大小的盛器,並與碗、缸、瓶等比較、區分後逐步形成的。數學教學不能脫離嚴格定義,但嚴格的數學定義並未顯示出對象真正的實在性。為了掌握和評價概念,還需要實在的直覺。例如,當教師說,「圓是平面上到定點等距的點的軌跡」時,大多數學生一開始可能不會理解其意思。但當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時,大家會說:「原來就是這么一個東西。」因此,進行概念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建立合適的概念表象。好的表象的全面把握和靈活運用,真正能體現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學教師不同於數學家的一個方面在於,我們不是要創造新的概念,而是要創造理解。善於將數學概念的抽象定義轉換成易於學生理解和運用的適當的心理表象,幫助學生靈活地掌握概念,這就是我們應做好的創造性的工作。三、淡化純文字敘述實際生活中的很多概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無法用文字語言表述的。例如「板凳」,如果我們要求把板凳搬過來,就連兩三歲的小孩也不會把「桌子」搬過來。但是,如果我們給「板凳」來一個文字表述界定,當我們要求把板凳搬過來時,就連我們的學生也會感到左右為難,不知是搬「桌子」,還是搬「板凳」。因此,數學教學中要淡化純文字敘述,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例如,「平方差公式」,「(a+b)(a-b)=a2-b2」就是它的一個很好的表象,學生能夠抓住這個式子的特點並靈活運用,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如果還要來一個文字表述就沒有必要了。再例如「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學生只要在圖形中能區分哪些是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就足夠了,對這三個概念來一個文字表述,對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反而還有負面影響。
⑵ 中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一、情境引導,發現本質 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要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學中充分開展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要盡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概念潛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記詞句.例如,在教學平面內點的直角坐標的概念時,實質上是建立在平面內點和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藉助於學生們看電影時找座位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來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進入新的概念學習當中,而不是就書認書,硬背概念.當然,要注意這樣做的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是為了用形象的實例來探討研究對象的抽象本質屬性,因而應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過程上來.另外,生活實例並不等於數學概念,有的包括非本質屬性,而有的遺漏了某些本質屬性,因此教者在舉例時必須切實,防止學生對概念的曲解,走向另一個極端. 此外,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統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來地灌給學生.從原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既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概念的矛盾,使學生認識到舊概念的局限性,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學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統中的位置.例如,算術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後面是根式.它是為了便於研究根式的性質和進行根式的運算,因為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值,它們互為相反數.因此研究二次根式的性質只要研究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就可以了.算術根是為了解決實數范圍內方根運算的可行和單值而出現的,從而為研究根式鋪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呈現定義,促進理解 概念的定義是我們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措辭更是精煉,每個字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准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對定義的深入鑽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認真推敲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有兩條邊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兩條邊相等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與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邊三角形,而後面的僅僅涉及到一種情況,排除了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這一特殊情況.又如,「a、b、c不全等於零」和「a、b、c全不等於零」,這兩條定義字詞都一樣,只是位置不同,但意義截然不同.再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若改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得出一個新命題,它既包括了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也包括了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種情形,而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可能確定一個圓,即圓上任意三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故將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確定一個圓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講述此概念時應突出「不在同一直線上」這句話. 三、新舊聯系,正反對照 有些概念單純地講學生難以接受,難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關或相對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對照,使學生既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注意到它們的區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另闢蹊徑.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分為相容和不相容兩種,相容又可分為同一、交叉和從屬三種關系.例如,正整數和自然數是同一關系,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是從屬關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關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相容關系.又如:講「仰角」和「俯角」時,將這兩個概念進行對照比較,就不難區別誰是「仰角」,誰是「俯角」.再如,「圓心角」與「圓周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圓心角」是頂點在圓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學生就可以得出「圓周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的角叫「圓周角」這又恰恰錯了.此時教師再將「圓周角」的定義敘述出來,學生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樣通過比較「圓心角」與「圓周角」的概念一目瞭然,清清楚楚.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⑶ 如何進行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把原來的三堆合並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學生說,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小數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系。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從心理學來分析,無恐懼心理,學生容易活躍;無畏難情緒,易於啟發思維;舊知識記憶好,容易受鼓舞;所以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教學效果好。例如從求出幾個數各自的「倍數」從而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總之,把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為舊,如此循環往復,既促使學生明確了概念,又掌握了新舊概念間的聯系。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一年級小學生初學數的大小比較。是用小雞小鴨學具,一一對比。如一隻小雞對一隻小鴨,第二隻小雞對第二隻小鴨,……直到第六隻小雞沒有小鴨對比了,就叫小雞比小鴨多1隻。又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4、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圓周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一般教師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很快就發現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每個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教師指出:「這個倍數是個固定的數,數學上叫做「圓周率」。這樣,引導學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非本質東西(如圓的大小,紙板的顏色,測量用的單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論圓的大小,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形成了概念。
5、用「變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後,經常變換概念的敘述方法,讓學生從各個側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質數,可以說是「一個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有時也說成「僅僅是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倍數的數」。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敘述都能理解,就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背硬記的。有時可以變概念的非本質特徵,讓學生來辨析,加深他們對本質特徵的理解。
6、對近似的概念加以對比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有區別。例如:數位與位數、體積與容積,減少與減少到等等相對應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對這類概念,學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須把它們加以比較,避免互相干擾。比較,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就要對進行比較的兩個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質特點。然後把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找出來,使學生既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內在聯系,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的概念就會更加明確。對近似的概念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區分,既能培養學生對易混概念自覺地進行比較的習慣,也能提高學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來教學實踐的體會:重視培養學生的比較思想有幾點好處:(1)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2)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3)有利於培養學生系統化的思維方式。
5、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概念的含義
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視。教師應發揮好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的主、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又相互轉化。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沿著觀察、思維、理解、表達的過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可以教會學生去發現真理。
⑷ 簡答題:如何進行數學概念的教學
教學蹦來就是一個繁雜的過程,哪裡能答得簡啊,如果要簡單的話就四字:認真負責。我不教數學,但找了篇相關的文章;參參考給你。嘿嘿~~很長的;參考里的網站有很多教學論文去看看吧。
所謂數學概念,就是事物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是人們通過實踐,從數學所研究的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其本質屬性概括而形成的。就是指那些數學名詞和術語。(在小學數學中反映數和形本質屬性的數字、圖形、符號、名詞術語和定義、法則等都是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推理、判斷的依據,是建立數學定理、法則、公式的基礎,也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出發點。因此學好數學的基礎關鍵是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數學概念的意義和定義方式
數學概念形成是從大量的實際例子出發,經過比較、分類從中找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後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對所發現的屬性進行檢驗與修正,最後通過概括得到定義並用符號表達出來。實際上應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數學概念代表的是一類對象,而不是個別的事物。例如"三角形"可用符號"△"來表示。這時凡是像"△"這樣具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的圖形,則不論大小,統稱為三角形,也就是說三角形的概念,就是指所有的三角形:等邊的、等腰的、不等邊的、直角的、銳角的、鈍角......;其二,數學概念反映的是一類對象的本質屬性,即該類對象的內在的、固有的屬性,而不是那些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例如,"圓"這個概念,它反映的是"平面內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我們根據這些屬性,就能把"圓"和其他概念區分開。
我們把某一概念反映的所有對象的共同本質屬性的總和叫做這個概念的內涵,把適合於這個概念的所有對象的范圍稱為這個概念的外延。通常說,給概念下定義,就是提示內涵或外延。一般說,定義數學概念有以下幾種方式:
1.約定式定義
由於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有時也通過規定給術語以特定的意義。如"不等於零的數的零次冪等於1",規定了零指數冪的意義,但要注意,約定式不能隨心所欲,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2.描述性定義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每個新概念總要用一些已知的概念來定義,而這些用於定義的已知概念又必須用另一些已知的概念來刻畫,從而構成了一個概念的系列。在概念的系列中,是不允許有循環的。因此總有些概念是不能用別的概念來定義。這樣的概念,叫做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又稱為"原名"(或不定義概念、原始概念),它們的意義只能藉助於其他術語和它們各自的特徵予以形象地描述。如:幾何中的點、直線、平面,代數中的集合、元素等。
3.構造式定義
這種定義是通過概念本身發生、形成過程的描述來給出的。如橢圓的定義"平面內與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和等於定長的點的規跡叫做橢圓"。
4.屬加種差定義
如果某一概念從屬於另一個概念,則後者叫做前者的屬概念,而前者叫做後者的種概念。如實數是有理數的屬概念,而有理數是實數的種概念。
在同一個屬概念下,各個概念所含屬性的差別叫種差。如對於四邊形這個屬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它的種概念,它們的種差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和"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用屬加種差來定義概念,"就是把某一概念放在另一更廣泛的概念里"來刻畫它的意義,通常的方法是用鄰近的屬加種差來進行表述。如: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它的鄰近的屬概念是四邊形,種差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因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表述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另外,在教材里,還會遇到一些通過揭示概念的外延的方式給概念下定。如實數的定義:"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
最後,還需聲明:定義是數學概念的方式,以上分析是相對的、不嚴格的。例如,"異面直線所成角"定義,我們既可以認為它是約定式的,即規定"把經過空間任意一點所作的兩條異面直線的平行線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所成的角",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發生式的:即通過取點、作平行線構成兩對對頂角,把其中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總之,我們理解定義並不在於區分它是屬於哪種定義方式,而是要明確概念的外延與內涵,然後應用它們去解決問題。
二、怎樣進行數學概念教學
對數學概念,即使是那些原始概念,都不能望文生義。在教學中,既要把握它的內涵,這是掌握概念的基礎;又要了解它的外延,這樣才有利於對概念的理解和擴展;同時,對於概念中的各項規定、各種條件,都有要逐一認識,綜合理解,從而印象更深,掌握更牢。
一般來說,圍繞一個數學概念,應當力求清楚下列各個方面的問題:
①揭示本質屬性。這個概念討論的對象是什麼,有何背景?此概念中有哪些規定和條件?它們與過去學過的知識有什麼聯系?這些規定和條件的確切含義又是什麼?
給出概念的定義、名稱和符號,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學習二次函數的概念,先學習它的定義:"y=ax2+bx+c(a、b、c、是常數。a≠0)那麼y叫做x的二次函數"。又如,一位教師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在指導學生給不同形體的實物分類引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後,及時引導學生先把"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各個面描在紙上,並仔細觀察描出的各個面有什麼特點,再認識什麼叫"棱",什麼叫"頂點",然後,指導學生分組填好領料單,根據領料單領取"頂點"和"棱",製作"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模型,邊觀察邊討論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頂點和棱有什麼特點,最後指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②討論反例與特例。對概念進行特殊的分類,討論各種特例,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二次函數的特例是:y=ax2,y=ax2+c,y=ax2+bx,等等。
③新舊知識聯系。此概念中有哪些規定和條件?它們與過去學過的知識有什麼聯系?使新概念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觀念建立聯系,把新概念納入到相應的概念體系中,同化新概念。例如把二次函數和一次函數、函數等聯系起來,把它納入函數概念的體系中。
④實例確認。辨認正例和反例,確認新概念的本質屬性,使新概念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概念精確分化。例如舉出y=2x+3,y=3x2-x+5,y=-5x2-6等讓學生辨認。
⑤具體運用。根據概念中的條件和規定,能夠歸納出哪些基本性質?這些性質在應用中有什麼作用?通過各種形式運用概念,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使有關概念融會貫通成整體結構。
以上,我們只是介紹了概念教學過程的一般模式。把這個全過程可歸結為三個階段:
(一)引進概念途徑
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所以,新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堅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要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不同的概念的引進方法也不盡相同。對於一些原始概念和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師應通過一定數量的感性材料來引入,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引用實例時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特徵,要著力於揭示概念的真實含義。如"平面"的概念,可讓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如桌面、平靜的水面等,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與同學們的交流得出結論。但是,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得到"無限延伸性和沒有厚度"的本質特徵。
(二)形成概念的方法
認識一個特殊的心理過程,由於每個學生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那麼完成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就認識過程而言,卻不能跳躍。教學中,引入概念、並使學生初步把握了概念的定義以後,還不等於形成了概念,還必須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造,必須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概念作辯證的分析,用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提示不同概念的本質屬性。
1.在掌握了概念的本質屬性之後,要引導學生作一些練習。例如,引入分解因式的概念後,可選下列一類練習讓學生回答。
下列由左到右的變形,哪些是屬於分解因式?哪些不是?為什麼?
①(x+2)(x-2)=x2-4;
②(a2-9)=(a+3)(a-3);
③a3-9a=a(a2-9);
④x2-y2+1=(x+y)(x-y)+1;
⑤x2y+x=x2(y+1)
通過回答問題,特別是說明理由,可以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作簡單判斷的能力。同時,每做一次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就會在大腦里重現一次。因而,對於促進概念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
2.通過變式或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又如學習梯形這個概念時,可提供如下圖形讓學生觀察:
這里,要注意三點:第一,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梯形)要足量,不可太少,也沒有必要太多。太少不利於學生從中悟出規律,形成表象;太多會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第二,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個材料加以分析和綜合。第
三,要注意變式,全部材料要能反映出本要領的全部本質屬性。
3.抓住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形成正確的概念。又如教學約數和倍數的概念時,可從"整除"這一概念入手,引出概念。
(三)概念的發展
學生掌握某一概念後,並不等於概念教學的結束,要用發展的眼光教概念。
1.不失時機地擴展延伸概念的含義。一個概念總是嵌在一些概念的群體之中。它們之間有縱橫交錯的內在聯系,必須揭示清楚。如學習比的意義之後,就要及時地把"比"、"分數"、"除法"三者聯系在一起,找出三者的聯系和區別後,使學生居高臨下,在一個廣闊的背景下審視"比"這個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在一定的階段形成一定的認識。抽象概念不要超越教材要求,否則會超越學生的承受能力。如一年級學習加法,只讓學生認識到,加法表示"合並在一起","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要用加法即可,而不能告訴學生確切的定義:"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總之,提高中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水平,在概念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品質、能力和方法。加深學生對於數學概念的理解,是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數學知識、增強能力的前提和關鍵,是把知識學好學活的必由之路。
⑸ 如何做好數學概念教學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只有對概念理解得深透,才能在解題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里有大量的數學概念,它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又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數學概念的教學。
一、做好概念的引入
1.從實際引入。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則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例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可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的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了數軸的概念,讓學生從先對概念的現實原型有所感受,再將抽象的特徵濃縮成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
2.從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在教學新概念前,如果能對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作一些類比引入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先復習一元一次方程,因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礎,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復習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識邏輯的,二者的差異僅在於未知數的最高次數不同,因此很容易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抓住概念的本質
1.揭示含義,突出關鍵詞。數學概念嚴謹、准確、簡練。教師的語言對於學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注意用詞的嚴格性和准確性。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詞、句的意義,這是指導學生掌握概念並認識概念的前提。
例如:「含有相同的字母,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這個概念中,可抓住「相同」這一關鍵字作分析:出現了幾次相同?相同的是什麼?又如「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中,要抓住滿足的兩個條件這些關鍵字眼。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概念,那麼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不會出現錯誤。
2.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數學概念的內涵反映了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數學概念所有對象的總和,對概念的深化必須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作深入的分析。剖析概念的內涵就是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例如教學正方形的概念時,已學過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概念,教學時可通過對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概念作比較分析,發現正方形概念的內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內涵,從而在外延關繫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而它們又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從對正方形概念的教學,轉向對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間的區別及其聯系的分析,進而把平行四邊形的知識系統化了。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加以區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剖析變化,深化概念。數學概念都是從正面闡述,一些學生只從表面文字上理解,碰到具體的數學問題卻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在學生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可通過反例或變式從反面剖析數學概念,凸顯隱蔽的本質要素,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有些學生對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通過對後續知識的學習回過頭來再對概念進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學習原則。
三、注重概念的運用,升華概念
例如,對一次函數概念的掌握,可通過下列練習:
①如果y=(m+3)x-5是關於x的一次函數,則m=()。
②如果y=(m+3)x-5是關於x的一次函數,則m=()。
③如果y=(m+3)x+4x-5是關於x的一次函數,則m=()。
學習數學概念的目的,就是用於實踐,因此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去掌握概念、升華概念。概念的獲得是由個別到一般,概念的應用則是從一般到個別。學生掌握概念不是靜止的,而是主動在頭腦中進行積極思維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已有知識再一次形象化、具體化,而且能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四、利用先進教學手段,使抽象概念具體化
有些數學概念對學生來說抽象難懂,是教學中的難點。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優勢,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生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充分揭示了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例如學習兩圓的位置關系時,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觀的體驗與認識。
數學概念教學對整個數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透徹牢固地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平時的概念教學中應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揭示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做好概念的鞏固和應用,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⑹ 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具體是什麼
教學時注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內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對象的本質特徵;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概念的內涵是質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對立統一的,內涵明確,則外延清晰;外延清晰則內涵明確.例如在新課程必修4的角的概念的推廣的教學中,角的概念的內涵是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成的圖形,外延就是角的分類:正角,負角和零角.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變式來明確概念的外延.
例:函數奇偶性的教學(人教A版)
函數的奇偶性是必修1的內容,是函數單調性之後很重要的一個性質.在教材中,通過具體的函數得到了偶函數的概念,
由,得到了奇函數的概念.教材中通過例5讓學生判斷函數的奇偶性,筆者認為,通過這樣的習題還沒有真正明確函數奇偶性這個概念的外延.
………………更多文章詳情詳見教育界雜志社官網,希望能幫到你!
⑺ 概念教學的方法
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
數學概念不是簡單的由數字推導出的結論,其本質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概括反映,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真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是通過對系列感性材料進行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後得出的。認識任何事物都必須先弄清其來龍去脈,數學概念也同樣如此,有了這一前提,既消除了學生對於數學概念抽象、死板的印象,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中,一般採取「概念加例題」的方式,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過程,能夠從本質上完整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二、注重概念的變式練習
真正掌握概念必須學會各種變式練習,變式練習既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途徑,也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變式訓練,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形式發生變化,而本質特徵不變。
三、注重結合生活實例
概念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卻以理性認識的抽象符號和語言表現出來。根據心理學研究,學生更容易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比如,你描述了若干「圓」的特徵,都不如直接拿一個實物來講解一下容易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更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徵。
四、掌握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概念認知結構,培養學生從概念的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本文介紹的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僅供參考,總的來講,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全方位開發創新思維,就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2數學概念的主要特徵
1)數學概念的組成 數學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稱、定義、例子、屬性和符號組成。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概念的名稱是「等邊三角形」(符號是「等邊△」),數學概念具有抽象與具體的雙重性。 數學概念代表的是一類對象而不是個別事物,它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普遍意義。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代表的是各種顏色、大小抽象的等邊三角形,而任何具體顏色、大小的等邊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成分,就整個一個數學系統而言,概念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是數學概念具體性的一面。
2)數學概念的概括性強,如「等邊三角形」就是對千千萬萬個具體的等邊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認識。
3)數學概念的名稱往往用特定的數學符號表示,如「等腰△」、「y=sinx」這些符號表示,使數學概念具有形式和簡明的特點。
4)數學概念具有系統性。每一數學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發,經過不斷抽象定義,逐步形成一個嚴密的概念系統。就某一具體知識而言,相關的概念也組成一個系統。例如,與三角形這一知識相關的概念,邊、角、高、中線………組成一個關於三角形概念的系統。
3數學概念教學方法
一、注重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人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
二、注重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許多數學概念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講清它們的來源,既會讓學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於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一般說來,概念的形成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對一些感性材料的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動過程變為簡單的「條文加例題」,就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完整地、本質地、內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四、注重通過比較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心理學原理認為: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後,引導學生正確復述。這里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徵,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
4數學概念有效方式
一、重視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拓展聯想空間
新概念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良好的認知結構和豐厚的知識積累,必須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生活經驗。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已具備了相關知識的儲備,沒有必要進行復習,結果出現學生對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狀況。在案例教學中,三角函數也是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為突出函數的本質,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函數,再順勢揭題。
三、經歷數學概念思維過程,體驗成長快樂 。數學概念的教學就應該成為思維的體操,積極展示思維的發生、發展,從具體到抽象,讓概念在條理中、在生動活潑的思維歷練中自然生成。課例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和不斷的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銳角固定,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銳角變化,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隨之變化。正切概念來之自然、呼之欲出。
二、再現數學概念現實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龐加萊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教室里,先生對學生說「圓周是一定點到同一平面上等距離點的軌跡」,可學生聽後面面相覷,誰也不明白圓周是什麼,於是先生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學生們立即歡呼起來「啊,圓周就是圓圈啊,明白了」,這一故事告訴我們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滿腹狐疑中覺得有必要學習這個概念。
四、理解數學概念內涵外延,構建問題模式 。多角度、多變式、循序漸進的安排概念問題的訓練是概念固化的關鍵,這個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歸生活(坡面),又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例題設計,強化了對正切概念的本質認識,為下課時正弦、餘弦概念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⑻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有7種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數學教學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數學才能,進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數學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就有講解、問答、練習、復習等方法的記載.古代主要採用講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觀察、實驗、參觀等新方法,並改進了解、談話等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教育學與心理學新成就的出現,資訊理論、控制論與系統論新學科的建立與發展,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啟發、講解、談話、練習、討論、演示、實習、觀察、復習等,其中,啟發、講解、談話、練習等用的較多.當前國內外正在實驗的數學教學方法有:發現、研究、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最優化教學、演算法化教學、「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等。
⑼ 例談數學概念的探究教學法
你不是都知道了嘛,分浪費了可惜,就給個面子,送我吧!謝了.
⑽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幾種方法
數學概念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基礎知識之一,是數學基本技能的形成與提高的必要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遇到眾多的概念、定律,如果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正確完整的數學概念,就有助於掌握各種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有助於各種、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有些學生採用死記硬背的機械方法來記這些概念、定律,這樣必然帶來解答問題中的生搬硬套,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尤為重要。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進行交流和介紹,以期實現共同提高教學效益。
一、以舊引新法
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與舊知識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舊知識,從中引出新概念來。這樣既概括了舊知識,又學了新概念,有利於精講多練。例如在對「比的基本性質」這一概念教學時,首先將以前學過的除法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一次復習和鞏固。讓學生理解「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同時縮小相同的數(零除外),以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零除外),得出的商(分數值)不變。」這兩個性質,讓學生自己從這兩個性質中得出「比的基本性質即比的前項和比的後項都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零除外)比值不變。從而達到在復習鞏固已學概念的同時,掌握新新概念,並能在學習中靈活地運用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
二、直觀引入法
感知是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感知所積累的感性材料,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缺乏足夠的感性材料,思維就不能進行,讓學生藉助直觀的作用形成充分的表象才能有助於概念教學的形成。直觀引入法適用於幾何形體的概念,整數、分數的概念。數學概念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系,有相鄰的、有相反的、有並列的等等。特別是到了高中年級,隨著知識面的不斷擴展,概念的不斷增多,思維方式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完成。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單元中棱和面的概念時,如果教師只憑著書本來講是很難講清楚的,學生也很難理解和掌握。只要拿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他們就能清楚地看到棱是由兩個面相交的一條邊。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從而給學生建立起正確、嚴謹、完整的棱和面的概念,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區別比較法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含義接近,但本質屬性又有區別,這類概念學生比較容易混淆,必須把他們加以比較,以避免相互干擾。比較時主要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學生看到進行比較對象的內在聯系,又看到它們的區別,這樣學得概念就更加明確了。如在對於「比」和「比例」這一章節中出現的「比」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難以理解,也很容易將二者混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區別比較的教學方法,先從「比」和「比例」這兩個概念入手,理解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而這兩個數之間的運算關系,「比例」則是兩個「比」間的等量關系。「比」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比例則是由四個數構成的等式。如2:3與3:7=9:21,前者是比,後者才是比例。這樣學生理解了「比的前項和後項都同時擴大或者都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零除外)比值不變」這一比的基本性質後,再來理解「在比例里,兩個內項之積等於兩個外項之積」,這一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比較容易了。再如,在進行「質數」與「互質數」的教學時,也可以採用此方法,質數是指根據約數的個數而言的,質數是給某一個數(自然數)下結論。即一個數的約數只有1和它本身,這個數就是質數。而兩個數的公約數只有1,這兩個數叫互質數。通過區別比較,學生就不會將二者混淆了。
四、情境引入法
馬克思曾經說過:「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 運用具體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創設樂學的情境。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麼樣的?」學生會肯定地 回答:「都是圓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麼行,方的怎麼滾動啊?」「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 板上畫一橢圓形問。「也不行,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為什麼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 幾句話,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計算引入法
有的概念, 與計算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可通過計算來引入概念。如通過計算 11 ÷ 3,41 ÷ 33,55 ÷ 6 等發現余數重復出現,商也重復出現,然後引入循環小數的概念;又如通過計算 19 ÷ 7 而引入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概念;再如通過計算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引入圓周率的概念等。
總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教給學生方法,就能做到既教給學生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