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智障教育有哪幾個基本的教學原則
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活動與正常學生的教學活動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因而有許多共同遵循的教學原則,如全面發展教育原則、啟發性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饋性原則等是所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但是,智力障礙兒童畢竟存在著身心發展障礙,而這些障礙又必然影響其學習的過程和效果,因此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教學還有一些特殊原則應該遵守。
(一)科學性原則
教學應力求科學准確,科學性原則就是為了保障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而提出的一項基本的教學原則。雖然該原則是在所有教學活動中都是必須遵守的首要原則,但是針對智力障礙兒童教學的科學性原則尤其重要。具體而言,針對智力障礙兒童教學的科學性原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教學的設計者所選擇的內容必須是科學的,即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能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其二,教育內容的組織形式、呈現方式和教學序列,以及教授方法是科學的,即教學方法既符合學科教學的規律,又符合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特點。其三,教學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也應該是科學的。
(二)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身心障礙、教育限制的多寡,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一個特殊的教學原則。功能性原則是指將分析、提取出來的適應環境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教給智力障礙兒童,並幫助他們在具體環境中加以運用,以最終形成依據環境參與社會生活所需的功能性知識和技能。功能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考慮教授學科知識的邏輯性時,要關注知識和技能在具體環境中的運用,包括運用方式、運用效果等。功能性原則更適用於嚴重智力障礙、多重智力障礙或年齡偏大的智力障礙兒童發展社會性技能的需要。
(三)補償性原則
智力障礙兒童因身心障礙影響了其學習,而補償性原則正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缺陷補償的需要而提出的一個特殊的教學原則。補償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語言、記憶、行為、情感等缺陷,運用特有教學內容提供專業的教育訓練。例如,智力障礙兒童的腦損傷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容易疲勞,因而無法長久地、注意力集中地學習;社會參與度低、認知水平差導致他們概念貧乏,而且概念與事物間難以建立聯系,因而理解所學困難;語言障礙導致他們理解錯誤、言不達意,而信息交流不暢又反過來影響他們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手眼協調和手部控制障礙導致他們學習操作性技能困難,特別是書寫困難;觀察力、分辨力、記憶力差等又導致他們的學習難以推進。有鑒於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障礙和補償需要,除了教給學生精選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利用教學過程適時地提供補償性訓練,以促進智力障礙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抽象思維能力低下的特點提出的。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藉助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直觀性教學原則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因而該原則對所有學習者都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學校教育中的許多內容是無法在日常生活中被直接感受到和觀察到的,所以在學習這一類內容時,必須依賴學習者大腦中已有表象和概念,進行合理的推理和想像。如果學習者頭腦中缺乏表象,邏輯思維能力又差,那麼很可能導致學習者不理解所學內容。智力障礙兒童因認知障礙、社會經驗不足、思維能力低下而在學習時常常表現出表象缺乏、邏輯思維受限、推理困難等問題,因此直觀性教學原則正是通過直觀的教具、語言、動作、表情,通過讓學生接觸、觀察和模仿,豐富其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這為他們學習知識、形成概念、發展智力服務。因此直觀性教學原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該原則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應用價值非常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運用該原則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等,慎重選用直觀教具。
(五)小步子原則
小步子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力、記憶力差等學習障礙提出的。小步子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應按照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提供相適應的教學量。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特徵和學情特點,國家規定培智學校每節課為35分鍾。但是障礙程度不同、年齡不同、興趣和習慣等不同的智力障礙兒童具有不同的學習潛力,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障礙程度、注意與記憶的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合情、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的量。例如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將所講內容設置為便於學生理解和操作的若干個教學任務和教學環節,帶領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技能。另外,教師要根據每個兒童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學的分量。特別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一定要堅持低起點、小步子的原則,並依據兒童的能力水平設計教學的難度和坡度,促進兒童的學習。
(六)個別化原則
個別化原則是針對智力障礙兒童個體差異大,絕大多數智力障礙兒童具有獨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個教學原則。個別化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個別差異(特點),為每個兒童設計他們所能達到的基本的學習量,然後採取相應的方法促進其發展的一項教學原則。個別化原則的核心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兒童的不同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和學習需要。由於智力障礙兒童的障礙程度、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和情緒狀態等均不相同,所以要想在同一個課堂上充分兼顧到所有兒童的教育利益非常困難。為此,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必須貫徹個別化原則,並將其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練習和評價各個環節之中。所以,個別化原則實際上包括了教學內容、要求、手段和方法上的個別化。
(七)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又稱充分練習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效記憶策略和反復練習等方法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加以內化、長久保持,並在需要時准確再現、正確使用。該原則正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識記慢、遺忘快、不善運用有效記憶策略的特點而提出的一項教學原則。記憶障礙和不良的記憶策略導致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為阻止學生對所學內容遺忘的發生,必須加強鞏固練習。
⑵ 智力障礙兒童的觸覺訓練方法
有很多寶寶在出生之後或者稍微大點的時候會給人感覺智力低下,這比較常見,家長們在得知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是十分擔憂的,有的甚至不管不問任其發展,殊不知大腦到25歲的時候才會發育完全,在此之前都是有方法可以提高孩子智力的。
一、在運動方面:要訓練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樓、拍球、跳繩、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不會爬行,就不管不教, 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會跳繩,可以讓孩子先練手 搖的動作,然後練腿跳的動作,再練協調在一起的動作。
二、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和准確性:從訓練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離的東西,能擺弄物品,最後能拆裝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去抓東西,家長可以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 孩子學會用手去抓懸掛物。
三、要訓練孩子的感知覺:新生兒已經有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反應,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看,注視、追蹤彩色的、運動的物體來訓練孩子的視覺;通過讓孩 子尋找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聽音樂,給孩子讀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聽覺;通過和孩子擁抱,用粗毛巾擦身體,讓孩子翻跟頭、玩沙土、游泳等來訓練孩子的觸 覺。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味豐富的色彩、聲音、氣味的刺激。
四、要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教孩子認識日常用品,掌握它們的名稱,並且 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識,例如,一星期有幾天,太陽從哪邊出來和落下,一斤有幾兩,教孩子認識時間、認路和乘車等。
五、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就要多和孩子說話和交流感情。讓孩子多聽音樂、對話、兒歌、故事等,在娛樂中教孩子發出簡單的聲音,直到教會孩子簡單的字詞句子。
雖然說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會顯得智力低下,但是家長們並不要就此放棄,因為只要經過專業的鍛煉,孩子的智力還是有望提高的,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需留心孩子的一舉一動,若是發現有智力低下的跡象就及時治療。
⑶ 弱智兒童怎麼教育
有些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孩子為智力低下者,這些孩子常被稱為弱智兒童。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到處求醫,服這些葯物試一試,請那個大夫看一看,可是孩子的情況始終沒見好轉。而有的家長乾脆就把孩子當成一個廢人,隨孩子長成個什麼樣就算個什麼樣吧。的確,目前沒有治療智力低下的好辦法。但是只要家長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訓練,大部分弱智兒童還能夠懂得一些簡單的文化知識和技能,能參加一些一般性的勞動,不僅能夠做到自食其力,而且能為家庭及社會做出一些貢獻。
(1)給予特別的愛:撫養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父母需要給予特別的愛,需要付出的心血也很多很多。弱智兒童反應遲鈍,要經常給予關心和幫助,給他生活的溫暖。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決不能因為他的固執和倔強而經常打罵,否則孩子將會越來越倔,甚至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但也不應過分溺愛,要培養他個人的生活能力,教育他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同時在家長的幫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讓孩子逐漸掌握一些生活常識和基本技能。
(2)強化語言訓練:在人類的進化演變過程中,語言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樣,強化弱智兒童的語言訓練,對促進其智力開發是十分必要的,掌握了語言也等於學會了使用進入社會的一門重要工具。弱智兒童語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慢的,往往存在發音模糊、口齒不清、詞彙貧乏等問題。家長在對他進行語言訓練時,應該不厭其煩地重復。同時經常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開闊其視野,擴大知識面。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後,應多提供一些淺顯、簡單的圖書讓孩子閱讀,以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
(3)學習中要循序漸進:對弱智兒童的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學習一些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潛在的智力。弱智兒童認識事物缺乏主動性,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感知覺較遲鈍,觀察事物的速度慢、范圍窄,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吸引他去觀察和識別事物。
⑷ 如何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針對智障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是幫助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智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課堂教學,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一般指大腦受損而智力發展障礙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齡兒童低,且發展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存在語言不同程度的缺失,並且大部分不善言談。為了使他們今後能融入社會,在課堂教學中對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就是顯得十分重要,語言是思維的最高表現形式,同時語言表達又能促進思維縱深發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設有「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想」是思維的過程,「說」是語言表達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想得清楚,更要學生說得明白,智障學生因語言障礙往往不願說,以至越學越難學,嚴重影響智力補償、智力發展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應該嚴格把好語言關,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教師及時發現智障兒童在語言方面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表揚,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積極的學習語言。 1、從拼音入手,矯正口型,使之准確發音。智障兒童聽音區分能力差,語言器官存在缺陷,影響發音的准確性,很難區分相近的音節。教師經常循循誘導,採取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矯正口型、協調運動。 2、運用有字到詞,再擴句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儲存詞語,學說簡單完整的話。教學生認識字,在組成詞,最後引導形成據的概念。如: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圖學文到簡單的句子組成課文,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從讀到寫,最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以理解,讓學生學說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教學中,教師在發音、用語、語調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標准,起表率作用。講話簡單明了,速度緩慢,盡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反復多次,不厭其煩,讓學生聽清聽懂。在聽懂的基礎上,讓他們反復練習。同時,充分利用語言訓練進行情境教學,引導觀察,啟發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地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 3、根據智障兒童語言發展的差異,採用個別輔導法。對於語言發展較慢的學生,必要時進行強化訓練,目的是使他們聽懂一句話,模仿一句話,能清楚一句話的意思。對於語言發展較快的學生,鼓勵他們寫日記,擁擠巨簡單的話說清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教師面批後,讓他們反復地讀,在讀的過程中接觸和理解簡單的句法。 二、充分發揮課余活動的輔助作用,在娛樂中滲透語言 智障兒童喜歡唱歌、跳舞、做游戲等課余活動,特別是老師能參加他們的活動興趣更高,在活動中顯得比較活潑開朗,此刻的思維比較活躍,是發展語言的良機。把握好這種時機,帶著他們講小故事,鼓勵他們大膽地表演兒歌。跳舞的時候,要求邊跳邊唱。做游戲的時候,要求邊玩邊背歌謠。如:游戲「大家來唱歌」中,老師問「什麼唱歌嘰嘰嘰?」一名學生回答:「小雞唱歌嘰嘰嘰。」這樣,在幫助學生認識動物時,既鍛煉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開展活動後,又引導他們說一說:今天,我們做了什麼游戲?玩得怎麼樣? 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課余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交往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彙,發展了他們的語言。 三、結合社會大課堂的環境教育作用,鞏固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的語言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知,聽、觸、嘗聞等,獲得周圍一切語言發展的基礎,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加深豐富智障兒童的語言。最初,兒童是在家庭的語言環境下學習說話的,有些智障兒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語言刺激,說話受不到鼓勵。通過座談,召開家長會對家長講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經常與家長分析其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典範,多與孩子進行交談,給孩子講故事,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培養他們聽與說的能力。 另外,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智障兒童的語言。如:春天到了,帶學生到校園花草基地進行實踐——拔草、播撒種子、除蟲害、澆水,讓智障兒童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豐富的印象,談談自己的實踐過程,自己的感受。讓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社會接觸。如:帶領他們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放風箏、運動會等活動。充分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與年齡接近的班級進行游戲與聯誼會,讓他們與本校的聾生一起娛樂,然後,用簡單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講述活動以及活動中大家的表現。有意地讓他們將某種信息傳達給家長、老師、同學。交代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帶他們去超市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利用節假日,走親訪友,進行與客人打招呼,進行交談、溝通。通過這些交往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聽話和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他們的語言。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余活動以及環境教學,幫助智障兒童突破語言關,是智障兒童融入社會關鍵的一個台階。
⑸ 智力障礙兒童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智障兒童學校一般分為特殊學校、隨班就讀、衛星班等。在對智障孩子進行教育和康復訓練時,有許多方面需要注意,不管是教育方法還是教育態度,都是一門「學問」。
1、在給智障兒童進行教學和訓練時,要千方百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培養興趣,調動其多種感官參與訓練。
2、訓練中應安排個體訓練、小組訓練或集體訓練。訓練形式的設計和訓練內容的確定都要從被訓練者的個體需要出發來考慮。
3、訓練程序分解步驟要細和慢,便於智障孩子接受。訓練者要注意每個步驟都應堅持小步子走,多循環的原則,以使智障孩子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技能。
訓練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法。即把某一目標任務分析出幾個步驟,按順序訓練完成目標。一般用順序法或倒序法兩種形式完成。
順序法也叫正向連鎖法,依工作的步驟,從第一步開始訓練,完成第一步後再訓練第二步,直至最後一步。
倒序法也叫反向連鎖法,依工作步驟從最後一步開始,完成這一步後再倒退教前一步,直至第一步。
4、如果遇到嚴重障礙的智障孩子,訓練花費時間多,效果不佳,不過訓練者不要著急,而應積極想辦法幫助他採用輔助工具或改善訓練環境實現相同的功效。
⑹ 對智障兒童應該怎樣教學
與智力有障礙的兒童應該因材施教,結合孩子的實際特徵去進行教學,盡量讓孩子多懂一些東西,多學一些東西。
⑺ 如何教育智力低下的兒童
兒童智力低下是由於大腦發育障礙,整個精神活動發育不健全導致的。突出表現為學習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自理。 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的原因有三方面因素。遺傳因素:由遺傳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者大部分是極度和嚴重的智力落後。他們有多種軀體的和精神的缺陷。 **環境因素:孕期感染過疾病,發生過中毒和用葯不當等。難產或早產造成的產傷兒,窒息、缺氧都會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營養不良也會造成兒童智力落後。 **心理因素:孕婦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狀態,致使孩子在腹中缺氧,因而影響胎兒腦神經發育。 許多人認為智力低下是不可醫治的疾病,其實只要盡早進行適當的訓練,各種智力低下都可以得到改善。 家長和教師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智力低下兒童進行訓練: 1、生活技能訓練。包括穿衣、吃飯、說話和排便的訓練。採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方法進行訓練。先手把手地教孩子一個個分解動作,然後讓孩子學習,從簡單到復雜,每做成一步就給獎勵。 2、基礎知識的教育和簡單職業技能的訓練。尤其對於輕度智力低下者,要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認識數字,寫簡單的字等。職業訓練包括教孩子學習簡單的操作性技術工作,如製作簡單的物品。智力發展,兒童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它的發展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越不給他們學習的機會,他們的智力越得不到發展。
⑻ 智障兒童怎麼教育
1,必須要有耐心,以前隔壁有位,暑假在家帶他玩了許久,說真的,必須要有耐心
2,要求不能太高,對他的要求低點,別指望他交個三五遍就會了,必須要慢慢來;
3,以游戲為主,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這樣的,多陪陪他,多帶他玩玩游戲;
其實,總結起來,跟教育別的孩子也沒有啥區別,就是更需要耐心和時間,慢慢來,就按照平常孩子來教育,進程慢點就是了,別老想著他智障,就想放棄。換句話說,智障的話,他明明是10歲了,卻像3歲,那你就把他當3歲的孩子來教,希望你能成功.
⑼ 如何選擇適合智障學生的教學方法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為人們處理數據、分析資料、交流信息提供簡捷的手段。由於其應用的廣泛性,數學越來越被世人當作一種普遍適用的和生活必需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