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階級分析法的利與弊,關於政治、歷史等方面。謝謝
我不知道馬克思怎樣論述他的階級理論。但是國內流傳的階級理論(中國的封建社會、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等)肯定是庸俗的。
我們聽到的階級理論,無非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可以從剝削與被剝削階級的角度認識歷史。但是究竟如何認識,我們卻只聽到粗淺的論述。樓主在這里用到了「階級分析法」這個詞,然而事實上我們在運用這個方法時,從來沒有進行過「分析」;我們從來就是事先給歷史事件扣上某頂「階級斗爭」的帽子,之後論述安排好的結論。這是在白日做夢,不是在研究歷史。
真正研究歷史問題時,能否利用階級理論是個問題。至少我們要想想如何有道理的運用。因為在改朝換代或者革命時期,窮人和富人的對立「似乎」是明顯的:窮人沒有出路,而富人為富不仁;所以階級理論稍易運用。然而歷史並不總是在革命,長時期的歷史是和平與發展,在這其中並沒有明顯的階級劃分。拿中國古代統一王朝為例,按照常理講,一個處於正常狀態的社會里,人們不能單單被劃分為窮人和富人,剝削與被剝削階級兩類。因為如果以財產衡量貧富,何為貧,何為富?按天津人講法:「有錢?嘛叫有錢?」況且家業的興衰是一代代變化的。既然財產不恆定,那人所從事的「職業」是剝削還是被剝削,不也是在變化之中嗎?我們怎能輕易的以為「王朝興在於地主階級剝削尚不嚴重,王朝亡在於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最終激化到不可收拾」?至少沒有人把這點論述清楚。再者,那法國大革命來說,怎就是「資產階級革命」了呢?那誰又是資產階級,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督政府?拿破崙?又怎麼有那麼多「資產階級」被砍頭了呢?我們不把問題的每一個細節解釋清楚,怎能得出一個結論?
至於那「階級分析法」搞政治,那後果就更嚴重了。既然說這一方法是唯物主義的,那麼誰可以人為的推進階級斗爭?誰可以賦予自己一個階級屬性,然後按「歷史的趨勢」行事?中國建國後的曲折路程很明顯:農民被餓死了,大小資本家都在牛棚里屈辱地活著,市民的子女都被趕到農村了。難道這就是「階級分析法」的結果嗎?
馬克思提出階級理論,我相信他有他的大道理。他也必然是聰明而謙遜的人,所以不會不經深刻論述而輕易給歷史下結論。他必然不會認同我們粗陋而庸俗地歪曲他的原始主張。我們肆無忌憚地把自己的無知創造冠以馬克思的「階級理論」,這本身就是這一理論的破壞。
② 用矛盾階級歷史的分析方法來分析某一個歷史人物
從資產的所有制出發,以一個主觀辯證者的角度深刻的分析,並把這個人物的個人背景以及幕後和周邊的一切因數加以斟酌,不是要去以一個評論人的角度去見證或考量他,而是要去以與之相對的獨立角度把自己對主人公的看法用一種不被外界考量的方式去對待.現在把一切收集到的資料都整合起來,然後進行分類和歸納,最經典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那個矛盾的所在了.而階級又是一個不能單獨考慮的問題,要中和的因素太多,不是資產的多少就能論述清楚地,更主要的是對這個人的思想作為著重點的.我盡力了.
一、既有缺點也有優點。第二,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這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取得的,中國歷史上成名人物大都是封建統治者,而評價西方歷史人物全都是要著眼於資產階級的利益訴求。
就是既要指出他對歷史的貢獻,又要指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他的作為有什麼局限,比如說評價孔子,正面的說思想家教育家.局限則是沒有前進的眼光,企圖以恢復舊式的禮法.
階級分析法定義: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
運用這一方法應該做到:重視研究歷史上階級和階級斗爭賴以存在的經濟關系,揭露隱藏在政治思想斗爭背後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階級的物質利益,注意從經濟上闡明階級斗爭的特點和規律;對於重大的歷史運動、歷史事件的研究,要從當時社會經濟關系的分析著手,去認識參與其中的各個階級的政治面貌、立場態度及其力量對比,從而認識該歷史運動、歷史事件獨特的歷史風貌;分析一個階級或社會集團,要從它所代表的經濟關系的特點的分析著手,去認識這個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面貌、思想特點,從而准確把握它的立場、言論和行動;分析一個歷史人物,必須從具體的歷史事實出發,考察他們的活動對哪個階級有益;分析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象,則也應將其置於當時的生產力狀況、經濟關系狀況和階級狀況中去觀察.
對於每個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所代表的階級,社會關系等要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在這基礎上來分析他們的行為,這樣也就比較客觀公正了,一般都極大的體現其所維護的根本階級利益的.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③ 階級分析法的優點和局限性
階級分析法 method of class analysis 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階級一詞有它特定的含義,即指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集團。各種階級是相應時代經濟關系的產物,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社會表現。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社會生活的最本質的內容,從宏觀的國家與法、社會意識,直到微觀的個人的思想與行為,都受到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都可以通過階級分析得到最基本的解釋。對社會現象進行階級分析,首先要考察它產生於何種社會經濟條件,要研究這一現象的階級背景,分析它對哪一個階級有利,屬於哪個階級的思想體系,在整個社會的階級矛盾中處於何種地位和起什麼作用,它的發展趨勢如何,等等。 在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後的社會主義社會,階級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長期在階級社會中所形成的文化傳統、思想意識還將繼續影響社會生活,加上國際上資產階級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因此,在觀察帶階級性的社會現象時,階級分析法仍很重要,仍然能發揮其認識功能。
④ 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為什麼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是認識階級社會的科學方法。
1、定義
運用階級和階級斗爭觀點分析階級社會的相關現象,發現階級社會的本質和規律。
2、內容
①分析各個階級的狀況(經濟地位、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
②分析階級力量的對比;
③區分階級矛盾和非階級矛盾;
④區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3、科學性(為什麼科學)
①以階級存在為事實基礎;
②以哲學原理為理論依據;
③以革命建設為實踐支撐;
④以消滅階級為歷史使命。
4、意義
階級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據。
⑤ 法學中的階級分析方法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是否客觀,為什麼不能不用階級和階
法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作。法在運用中要面對兩類矛盾: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對於前一類矛盾,可用階級分析法去觀察分析;對於後一類矛盾,一般不適用階級斗爭的觀點。
⑥ 階級分析法的好與壞
作用(好):(1)階級分析法可以使我們認識階級社會歷史的發展線索。(2)階級分析方法在史料的鑒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缺點(壞):(1)人性認識的簡單化,只在利益場中分析人群,過於唯物、唯利,把具有精神追求的人給(動)物化,概念化;
(2)階級屬性認識的單面性,只看到階級剝削性的一面,看不到階級生產性的一面;
(3)階級關系認識的單向度,只看到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和沖突,看不到它們彼此的依存和協調。
⑦ 如何用矛盾與階級的分析方法評價某個歷史人物
朱 元 璋
朱元璋,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用顯赫的一生證明了這段歷史,是繼漢高祖劉邦後的第二個布衣皇帝,他從一介貧民走向了光輝的人生,用自己的抱負,從時代和人民的角度出發,譜寫了這段鮮為人位置的歷史。
在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疾苦求存的時代,它代表了農民階級,中下層疾苦勞動者的利益,與剝削階級,地主大亨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解救大眾於水火,他胸懷大志,改變了這一切。他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上大力高壓,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他杖廷大丞,廢除丞相制,設立錦衣衛,樞密院,大殺功臣等諸多功過利弊之業,也立下了明朝君主集權和高壓的統治典範。從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系和中央集權制度。同時他愛戴百姓,知道百姓之疾苦,因免收賦稅,軍隊屯田,也是歷史上最為傳奇的帝王之一。
從諸多的原因分析,我們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從矛盾的主要反面和次要矛盾反面入手,看問題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其缺點與不足,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聯系客觀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
朱元璋建立了一種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統治,從根本上緩和了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
盾,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又從元朝統治的利弊中找不足,進行了改革,這就推動了當時歷史的發展,順應了歷史的潮流,符合了人民大眾的利益和願望,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經濟需求。這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因此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同時朱元璋為了高度的中央集權統治,為了統治的核心地位,大殺功臣,設立東西廠特務機構,防他人之口,違背了時代發展的進程,同時也從一個代表農民階級的立場轉變為統治階級的立場,從代表廣大勞苦大眾的立場轉變成了剝削階級的立場之上,使得這種階級立場發生了轉變,為他的統治其後買下了隱患伏筆,階級立場的改變,使得人民的積極性也收到了阻礙,抹殺了勞動人民的積極性,阻礙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從代表了多數人的立場轉變為了少數人,形成了一種階級觀,從主觀和客觀上都利於社會的發展,從而維護了本階級的利益,但結果卻不容置疑,因此,此舉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對立點,所以,在看問題時要求我們要做到全面的,一分為二的看問題的標准來看待每一個問題;實物是普遍聯系的,變化發展著的,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是,要以全面地,發展地眼光看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之觀點。
從階級的一方面來講,落後的階級總會被新型的階級所代替,所推翻,來符合順應歷史的潮流,符合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之觀點,因此,我們要全面的,發展的,科學的分析方法來分析這一客觀存在。
Q L H回答
⑧ 社會矛盾分析方法
1.社會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分析方法: 社會矛盾的普遍性,社會的基本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充滿矛盾。2.社會矛盾的特殊性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注重研究不同領域矛盾的特殊性 ,注重研究不同過程和階級矛盾的特殊性,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注重研究矛盾性質和矛盾斗爭形式的特殊性。3.利益分析和階級階層分析方法 :利益矛盾與利益分析方法 ,階級矛盾與階級分析方法 ,階層矛盾與階級分析方法。
⑨ 如何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歷史中某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為了探究它為什麼發生,怎麼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才會去探究歷史事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舉例陳勝吳廣起義,但就事件本身來說,這兩個人引導了一次農民起義而已。但是為什麼是他們呢?為什麼不是當兵或者官僚或者鄉紳主導的呢?這時候就要探究陳勝吳廣所處的階級背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背景或者更多的時代背景,才會理順這件歷史事件的過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搞明白這些也有防微杜漸的功效。
⑩ 階級分析法與階層分析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什麼是階級分析方法編輯
階級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認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劃分為階級並由此產生階級斗爭的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從 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的角度分析社會歷史現象的方法。
在歷史上,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直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歐洲的資產階級學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才明確提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存在以及它們的作用問題。馬克思曾說過:「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①馬克思的這一段話至少包括兩 點:一是說明了在他以前,資產階級學者關於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認識所達到的水平;二是對資產階級學者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予以了肯定。馬克思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作出了新的發展。他說:「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一)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級相聯系;(二)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三)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①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階級斗爭學說,不是任何人強加給歷史的主觀臆想,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是人類對自身發展認識的結晶。
既然階級和階級斗爭是一定歷史階段的客觀存在,在研究一些歷史現象時,就不能不使用階級分析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如實地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
2階級分析方法的作用編輯
階級分析方法是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有以下兩個方面。
(1)階級分析法可以使我們認識階級社會歷史的發展線索。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聞名於世的《共產黨宣言》中說:「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更正補充說:『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而每一次斗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②列寧在《卡爾·馬克思》一文中也說過:「一個社會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觸,社會生活充滿著矛盾,歷史告訴我們各民族之間、各社會之間以及各民族、各社會內部經常進行斗爭……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③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人類階級社會歷史,我們應該怎樣去認識它,我們的認識又應從哪裡入手呢?列寧明白地告訴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人們能在這種迷離混飩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①沿著這條線索,我們在探討歷史進程中人物的活動時,就能十分正確地找到個人因素背後的社會根源以及決定個人活動的社會歷史規律;就能充分揭示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的各個層面,抓住各種社會關系的本質要素。
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來把握歷史進程的線索這一點,也力資產階級學者所使用。列寧在研究了法國革命的歷史和法國復辟時代歷史學家們的歷史著作後,指出:「從法國大革命時起,歐洲許多國家的歷史非常明顯地揭示出事變的這種真實內幕,即階級斗爭。法國復辟時代就有一些歷史學家(梯葉里、基佐、米涅、梯也爾)在總結當時的事變時,不能不承認階級斗爭是了解全部法國歷史的鑰匙。」②因此,階級分析作為一種史學方法具有普遍意義,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所獨有的,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否認將這一方法系統化、最後定型以及在實踐中充分運用,要歸功於馬克思經典作家。
(2)階級分析方法在史料的鑒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在階級社會里,人又是劃分為階級的。毛澤東在名篇《實踐論》里說:「在各種階級的社會中,各階級的社會成員,則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這是人的認識發展的基本來源……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下打上階級的烙印。」③因此,不能否認的一個客觀存在就是:在階級社會中,所遺留下來的人類活動的史料,大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帶有不同程度、或深或淺的階級印跡,如果不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對史料的鑒別,只能是做到一般意義上的辨其真偽,而不能做到在此基礎上,從史料的思想性上鑒別其對錯。如有一種說法,認為「戰報」是研究戰爭史的最可靠材料。因為戰報大都是前線指揮宮給朝廷的戰況報告,所報大多為親身經歷之事。應該說「戰報」中確有許多真實的記錄,是研究某一問題的重要材料。但是,也應看到前線將官由於個人腐敗及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需要,往往在戰報中纂改基本事實,如不察,則會使研究工作陷入歧途。如對1864年清軍攻入太平大國都城南京後的活動情況,當時在曾國荃身邊參與軍事的趙烈文在日記里記錄說:「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大搜括,甚至各棚廝役皆去,擔負相屬於道。」又說:「諸委員無大無小,爭購賊物,各藏一箱,終日交相誇示,不為厭。」30年後,譚嗣同在寫給自己的教師歐陽中鴿的信中證實了這一點:「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氣象,……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①由此可見,趙烈文所記為清軍在攻破南京後活動的真實記錄。但是在曾國藩遞送朝廷的《金陵克復全股悍賊盡數殲滅折》中,所述情節,截然相反,變成湘軍將士如何竭力殺「賊」,屢建大功;而他本人對城中死於「疾疫者」和「戰陣者」是何等「悲涕」,並正忙於「安置難民婦女,料理善後事宜。」再如,有關古代農民戰爭史的各種材料記載,大都出於統治階級人物之手,他們出於同意於本階級,惡意於敵對階級的感情和需要,往往對有些內容任意誇大或縮小,乃至纂改刪削。對此種種情況的史料,不用階級分析方法進行分析鑒別,是很難從中得出正確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