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1、如何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習活動的進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和控制。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保證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活動的前提。
(2)、培養間接興趣。除了確立學習目標,還應對學生闡明本學科知識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在一些內容相對枯燥、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習中,使學生了解知識掌握後的功用和社會價值,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可以使他們進入有意注意的學習活動。
(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學習活動需要學生維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難長久地集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應避免任務安排過滿,節奏過於緊張,應該張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鬆休整的時間。有時,教師適當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談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說,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學生越不容易分心
對於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一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的因素。
(1)教學內容要具體生動,新穎有趣。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會使學生注意分散。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和具體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光講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離開了具體實物就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必須直觀形象。要充分利用電視、多媒體、幻燈、畫片、掛圖、標本、模型、實物等進行直觀教學,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規律組織教學
任何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做很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因此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特別容易疲勞;而單靠無意注意也不能達到系統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兩種注意協調活動,把握好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轉化規律,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色彩鮮艷的圖片、動畫使學生輕松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去學習知識。但在闡述基本原理及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等復雜內容時,必須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帶領學生克服困難,弘揚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精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學習上,不再對學習感到頭痛。這時的有意注意則轉變為無意注意。但這種無意注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無意注意。稱有意後注意,是通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轉化而來的,是一種更高級的、有自覺目的的注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最需要培養的一種注意。
2、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就如姚教授所講的,本課程的目的意義要首先講,詳細講,可以先問學生對這門課有些什麼樣的認識和期望,有時候我們設想的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知道學生的狀態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目的和意義,並且大致指出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會在哪一部分講解。
每一堂課的開始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問題、事例或者社會事件引出我們的內容,也就是姚教授所講的盡量把理論生活經驗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事例,這些事例應該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讓學生學習時感覺到心理學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益的。
老師的表達和表現也很重要,有好的教案,講的不溫不和,兩節課下來學生有動機也給沒了。
老師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動機: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五)、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如何依據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清楚地把握所教對象的氣質特點,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如,對膽汁質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容易發火的弱點,著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心理特徵;對多血質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輕浮、做事虎頭蛇尾及見異思遷等弱點,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做事有始有終,嚴格要求,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對於粘液質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執拗、淡漠、偏執等弱點,訓練他們的敏捷性,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等;對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孤僻、膽小、忸怩等弱點,教師應多加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樂群等心理品質。
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於創造力的培養:基於我國教育方面「標准」「最佳答案」要求過多,創造力的培養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和可能性,老師鼓勵學生發言,不要做任何評價。即思路要「放得開」。
教師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啟發式問題;
(2)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
(3)發散問題和聚合思維相結合,就一個問題,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想像進行發散訓練發散思維,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歸納,訓練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相結合。
(4)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有積極的情感、動機,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5)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6)開設相關課程,教會學生一些有關創造的知識與技能.
(7)平時多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或者協同老師參加一些課題研究.
(8)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9)教給學生進行新的創造的方法。
(10)課堂教學中,開展創造實踐活動。
(11)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總結人類的創造活動,實現對創造力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由認為創造是偉人的事情到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創造的轉變。
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哪些?
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又是犯罪的前奏,採取的教育措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並具有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強化動機理論:採用負強化;歸因理論: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品德結構理論: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
另外還有:
(1).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
教育者在轉變品德不良的學生時,首先要轉變對他們的態度,要以信任與尊重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並以包容的愛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懇,消除疑懼心理,這樣才能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便教育影響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轉化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起到反作用,加快學生的墮落。
(2).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的重建
品德不良的學生在長期的低評價中形成了低自尊的狀態,容易形成破罐破摔、自甘墮落的思想。這種學生表面看起來對批評和處罰滿不在乎,似乎沒有羞恥感,其實內心深處依然渴望別人的認可。他們缺乏榮譽感其實也往往因為自己並未真正融入集體,或感覺受到了集體的排斥。所以轉化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十分重要。
(3).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
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離不開道德認識的提高;而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說理,也就是常說的說服教育。影響說服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就是受教育者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這會使教育者的說理對學生全然無效。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對具體人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動機,常常把學生不存在的動機強加在他們身上,學生就可能對這個教師有看法,產生意義障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談話和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表示善意,消除學生的敵意。
二是對具體要求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主要是由於教師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態度而機械重復某些要求,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拒絕接受。這是針對某些要求的意義障礙。消除這一意義障礙的關鍵,是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4).改善微觀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處於發展之中,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為教育者,無法通過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但是完全可以盡可能改善學生所處的微觀社會環境,使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因素多一些積極的東西。所以,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可以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適當的干預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5).錘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
對於品德不良的學生來講,接受轉化教育過程中的的考驗是來自教育者的信任的表示,這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尊嚴感。成功的考驗會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力求改正不良的習慣。進行考驗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考驗應當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要有適當監督,爭取成功。二是要允許反復,在反復中堅持教育。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反復,反復有其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就會成為日後抑制誘因、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增強學生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反之也可能出現大倒退。教育者要以學生的反復為契機,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保持正確的努力方向。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 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某種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呢?
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
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
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
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
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
三、 因材施教。
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❷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應用於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廣泛地應用於各領域,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此,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簡單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及其優勢,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夠為後續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高職;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
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一般是培養集建設、生產、服務和管理於一體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所以,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現階段,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師應該深入探討怎樣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述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指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有效地應用現代教育理論、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由現代教學系統的設計技術、現代媒傳技術和現代媒體技術組成的。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避免重復的勞動,為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使教師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其次,在實現教育信息化方面,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在實際的教學中使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諸如遠程教育、微課、慕課等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真正實現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二、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一)完善的教學手段
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高職計算機基礎的課堂教學,就其教學手段而言,主要指的是多媒體教學系統,它主要強調的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所具有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善了教學手段,使傳統的以教材、教師和學生為主的格局從根本上得以改變,課堂教學也不僅僅是千篇一律的板書方式和枯燥的文字教材,而是將圖文、視聽等結合到一起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而且還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從而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進行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時候還應該結合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將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上傳到網路教學平台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瀏覽相關的知識點。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該課程中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製作成「微課」,學生通過「微課」不僅可以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在課下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微課」鞏固復習,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不僅如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還可以採用其他先進的教學方式,例如,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些教學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
(三)豐富的教學內容
就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而言,多媒體課件是集文字、圖像、聲音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方式,它不僅豐富了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將其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把計算機教材中的文字、靜態圖像、聲音以及圖表等信息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其播放在大屏幕上,這會產生非常逼真且極佳的效果,會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傳授的知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如果想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中充分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的教師首先應該積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深入研究和探索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然後再結合高職院校實際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從而提高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集建設、生產、服務和管理於一體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汪娜,何小河.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2011(2):128.
[2]代志強,羅元雙.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的應用[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3(3):220-221.
❸ 當今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
迄今為止,中國應用最廣泛、最普通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
在當代的教育中,我感覺這種教學方法有點枯燥,對學生們來說有點跟不上腳步了。為何中國的教育方式不能打破傳統,換換教學方式,來調取學生們的積極性呢?這是現在教育應該反思的問題。
為什麼不能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有他們來做主人來相互探討。
❹ 教育教學理論,方式,方法和價值觀的認識和應用.急!!!感激涕零!!
1.1.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思想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融為一體的品格。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擁有「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品格,顯得尤為重要。新世紀的人才首先要有實事求是、敢於堅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從更高層次上要求,則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生發展的原動力,是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點。
高等學校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基地,也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場所。創造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莘莘學子的任務,其主要的任務也是在於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及素質。科學的問題是嚴肅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孜孜以求,這才是科學素質的體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素質的專門人才,不管是學什麼專業的,必須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文化氣質。有的學者認為,知識是一種資本,是發展經濟的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說知識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極端重要性。
1.2.思維、創造、能力素質
知識產生於思維和創造之中,良好的思維素質,能促使人不斷地追求新知。思維素質首先表現為勤於思考,其次表現為善於思考,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進行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多向思維,才能在思維中有所收獲。創造素質,主要是指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構建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能發現別人忽視的東西,並給予重視;能尋找新的生長點,興趣廣泛,思路開闊,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僅僅掌握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力是人類學習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智能,是科學技術人員品質的核心,也稱為智能。高素質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學科專業知識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表達、組織、創新能力。當前,科技領域相互滲透、交叉的趨勢增強,重大攻關項目依靠「大兵團作戰」,因此,對高素質人才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心理、身體素質
伴隨著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此也導致了人們心理的極大改變。當代大學生作為「最為敏感的群體」,他們的心理變化更是驚人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他們能否健康生活、能否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大的方面和長遠觀點看,關繫到21世紀中國的建設和民族的興旺。中國要贏得21世紀,就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大競爭力度,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激烈的競爭向人們的心理素質提出挑戰。總的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身體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是成才的內在動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標志。
2、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觀念,伴隨著主觀意識的覺醒,出現了價值取向多樣化和價值追求的復雜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素質結構是一個多要素系統,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及身體和心理素質等,要提高大學生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前提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大學生如何做人,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情操。以此為核心,從根本上扭轉人生觀與價值觀上發生的偏差,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市場經濟需要的合格人才這個中心,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國情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增強社會責任感。
2.2. 專業素質教育是主體
21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21世紀的時代特徵決定高等教育必須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真才實學,還是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無論在什麼崗位,都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專業教育應稱為專業素質教育,同時應當確立專業素質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專業素質教育不應只是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豐厚、能力全面、素質優良的新型人才。
創新素質也是專業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創新是民族進步、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源,一個重大的科技創新甚至能帶動整個世界的迅猛發展。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創新素質的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學生加強基礎理論學習、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向,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獻身精神,不斷追求新知識,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2.3.文化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教育是必要補充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能力,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在強調專業素質教育過程中不斷滲透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鑒賞等內容,給學生提供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當今社會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越來越多,大學生不僅需要面臨學習壓力和學業的竟爭,還需要面臨就業等方面的挑戰。只有具有健康的體魄,才能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迎接嚴峻的挑戰。據報導,我國有2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事實上,學生表現出的許多心理問題,並非思想政治問題,也不能等同於道德品質問題,作簡單的說教或嚴厲的批評是不能奏效的,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常的愛心和耐心,認真研究青年人的心理特點,科學地加強心理教育,不僅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怎樣面對失敗挫折的考驗。
在高等教育中,怎樣把各種基本素質教育融合起來,使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這是高等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以現代化教育觀念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為出發點,遵循教學規律,進行教學法內容改革,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力求有所創新,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和正確引導校園科技文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在活動中使學生既加深理論知識、鍛煉實際能力,又豐富和發展了個性,為素質教育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同時,進一步深化學生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社區援助和青年志願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培養提高他們所學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素質。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化社會的全面進步,使人們對現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認識,國家提出的「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要求高校培養和造就一批跨世紀人才,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能力,還要有全面的素質,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這樣才能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❺ 1什麼是教育方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教育方法就是教育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方式或手段.
基本依據有,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可用工具等.
❻ 教育教學的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❼ 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
都說教無定法,教育教學都很多的方式方法,但是要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應該才去不同的方法去進行教育。
❽ 教育技術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得方法
黨的十六大為我們展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教育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增強綜合國力、應對國際競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件大事。因此教育工作就必須不斷的創新,以適應社會的飛速變化。自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發明到現在的50多年的時間來,計算機技術以任何發明都比擬的速度飛速的發展。以計算機和網路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已經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域,成為推動各項技術進步的強大動力之一,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結合也成為教育方法創新中最閃亮的一顆新星。目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在教育領域中最為廣泛應用為網路遠程教育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本文主要論述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應用。
媒體,就是信息的載體,簡單地說就是信息的表示方式,在教學中就是我們向學生展示知識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效果、影音文件等多種媒體為一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突破了「黑板加粉筆」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貧乏、形式單一的框架,拓寬了時空的概念,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特點,以其鮮明的畫面、逼真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及聲音效果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等感官;發揮師生交互的優勢,達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教學創新的關鍵在於教學上的互動,其根本在於「善教」和「樂學」。「善教」要求教師具有創新意識,選准切入點、激發興奮點,引領整個教學過程。「樂學」是在育人的理念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地位從被動走向主動。使學生學習不在是等、靠,而是變學為思、變學為悟。①將師生置身於同一場景之中,由現象到本質逐步地剖析問題,容易產生共鳴,進而及時得到學生的信息反饋,捕獲學生的思想動態,實現互動式的教學。例如在《民法》、《刑法》等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可結合一些案例、判例等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可將如中央一套的《今日說法》節目以及國內重大經濟案件、刑事案件的公開審理真實過程等製作威脅播放給學生,使學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課程的內容。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給學生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在講解《民事糾紛》一節中,可選取2001年度全國律師辯論賽中關於居民住房租借賠償的剪輯。播放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提出案例分析中關於是否形成正式協議、應不應當賠償等問題自發地思考,或由學生參與進來進行辨論,然後再向學生展示正確的結果,並結合剪輯中的案例具體分析,講解該知識點。這樣,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體系結構,使內容深入淺出。
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調動學生感性認識,增強理性認識
學習材料的生趣和美學價值是學習的最佳刺激,強烈的心智活動所帶來的美的愉悅和享受是推動學習的最好動力。興趣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助教學方式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以圖文並茂、聲像並行、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大大縮短了人的思維領域中對抽象事物理解的距離,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不再是空泛的講授。達到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情感,同時也起到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古詩詞的時候,可選取多幅相關的歷史人物或場景圖片進行展示,並配以古箏、琵琶等背景音樂;教師此時加以聲情並茂的朗讀,使學生先從感官上受到刺激,感受到美的境界,進而體會到文章的時代背景及詩人所抒發的情感,增強記憶。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3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相結合的過程中,除了硬體設施要完備齊全,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師必須對多媒體技術有一定了解,掌握計算機、網路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學會使用一些軟體來開發和製作課件,如AUTHOWARE、POWERPOINT、PHOTOSHOP、FLASH及一些抓圖、視頻編輯軟體等。其次;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常會使用到計算機、投影儀、實物展台、音箱等設備。教師必須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考慮到多媒體設備的各項要素,充分發揮其整體功效,突出互動性。第三,不能過度依賴於多媒體設備;或乾脆將投影屏當成黑板、作為代替板書的工具。也不能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視了教學大綱,沒有去挖掘教材中真正要體現的知識點;而造成「喧賓奪主」。最後,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創新,開拓新思路;形成廣闊的知識積累,才能將教育學、心理學及學科知識融匯貫通,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形成優化的課堂教學方案,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