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英語視聽說教學方法

英語視聽說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18:52:58

1. 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的內容簡介

《教師用書: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主要內容是:《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是根據國家教育部和全國高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最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為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設計編寫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全教程共4冊,分為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配有相應的錄音帶和光碟,提供網路教學平台。每冊內容均極其豐富,完全可以作為聽說教材獨立使用,也可以和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程》配合使用。
《教師用書: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注重內容的時代性、信息性、趣味性,既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又貼近生活。注意語言的規范性,題材的廣泛性,同時又強調口頭語言的特性,力保語言的純真、地道和活力。
·查看全部>>

2. 什麼是大學英語視聽說啊

就是大學英語的一門課,分為聽說教程和讀寫教程。旨在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3. 關於英語教學法的論文,哪些方面好寫

第一層次:理論層次的,即研究英語教學法、英語教育學理論、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等。此外,在教學法流派上,影響比較深遠的有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還有其他的教學法流派,如直接法(Direct Method)、靜默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領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社團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活動法(Activity Method)等等,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就這些外語教學法流派進行分析研究。 如《國內英語教學法研究的方向與趨勢》 《英語教學法研究流派評述》 《國外外語教學改革趨勢──語言與內容相結合》等。這個層次的論文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進行。 第二層次:從理論到實踐,即在一個重要的教學法理論指導下,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進行研究。 如《非智力因素開發與中學英語教學》、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英語視聽說教學研究》、 《跨文化交際與中學英語教學》、 《「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語言習得規律與英語教學》 《論交際法語言教學在高中階段的應用》等。 第三層次:實踐教學研究。英語教學法的實踐研究包括方方面面,具體可以有:閱讀教學、聽力教學、口語教學、語音教學、寫作教學、語法教學、詞彙教學、教師備課、課堂管理、測試等等方面。 《互聯網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形成性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探究性的英語學習方式》 《學生英語思維、表達能力提高的途徑》 《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計算機輔助英語閱讀的研究》等等。 各位同學可以從以上層次中選擇自己的論文方向,以上列出的題目僅供參考。

4. 英語視聽說的復習注重哪方面

多練習聽力題。多聽聽純正的英語。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兩部美片。最關鍵的還是多讀多背啊。

5. 英語視聽說學習計劃

可以去試試鄰國學院,他們會根據每個學員的水平來做一個計劃,效果挺不錯的。

6. 如何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跨文化,要跨文化交際,就得對兩國文化做大致了解。不懂得可以查閱書籍,網路

7. 英語電影視聽說怎麼上課

就是放一段沒字幕的視頻,讓你聽他們說了些什麼。然後把你聽到的說出來。
有的時候還會就某一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討論。
有時候還有一些題目,這就跟做聽力差不多了。
我們的還要背一些段落。老師要抽查的。

8. 敘述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
1.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閱讀法 2.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自然法 3.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自覺實踐法 4.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視聽法 5.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全身反應法 6.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直接法 7.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語法-翻譯法 8.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聽說法 9.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社團語言學習法 10.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11.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暗示法(Suggestopedia) 12. 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及其特點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閱讀法(Reading Method) 閱讀法是本世紀初魏斯特(Michael West)在進行英語教學試驗中新創造的一種教學法。魏斯特認為,學會用外語閱讀比較容易,學生在開口說話前,先學習一定數量的材料,有—定語感,可以減少說話時犯錯誤的可能性,從而更快地學會外語。因此,他主張,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直接閱讀能力(即不通過翻譯而直接理解)。魏斯特編寫的《新方法讀本》(New Method Readers)(共10冊)是供初學者使用的基本教材,最低限度的詞彙量是3500個,其編寫原則如下:1.從一開始就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能看到自己的成績。2.通過課文學習生詞。3.詞彙越少,它的使用范圍就應當越大。4.讀本內容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魏斯特編的課本都以故事為中心,生動有趣;每50個熟詞中才出現1個生詞;1個生詞在新課文中至少要出現2次,以後逐漸減少出現率。他把閱讀分為精讀與泛讀兩種,並規定前者每分鍾400個詞,後者每分鍾1200個詞(最高標准)。為了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除教科書外,各冊都配有閱讀的副本,其分量超過教科書數倍,不包括生詞。 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這里說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紀出現的自然法,那時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與語法-翻譯法相對立,強調口語教學。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後期在美國出現的自然法。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爾(Tracy Terrel)。自然法的教學目標是個人的交際技能,也就是日常會話能力。它的最主要的特點是:1.語言學習始於理解性的輸入,主張推遲口頭表達,直到言語「出現」(speech「emerges」)。2.一般不糾正學生的錯誤。自然法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表達前階段(The PreProction Stase)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聽力力理解技能,不急於進行口頭表達,所以也稱為「沉默階段」。2.早期表達階段(The Early Proction Stage) 這是學生在學習中處於「掙扎」的狀態,經常出錯。教師此時應把注意力放在意義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糾錯,除非錯誤重大,完全阻礙意義的傳遞。3.最後階段(The Last Stage) 這是擴展的表達階段,表達擴展到較長的話語,使用的方式是較復雜的游戲、角色扮演、開放式的對話、討論和擴展性的小組活動。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表達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糾錯。自然法的指導思想是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這種理論重視自然的交際,強調非正式的習得,而不注重形式語法的分析。跟全身反應法一樣,自然法強調先充分理解後再表達,不強迫學生表達,這對外語教學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學生的言語「出現」時再表達,那麼,什麼時候才「出現」呢?如果永遠不「出現」,該怎麼辦?另外,不糾正學生的錯誤,也有一定的問題。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自覺實踐法 前蘇聯在30年代採用自覺對比法,這種教學法比較接近傳統的語法-翻譯法,與直接法相對立,偏重語言知識,過多地使用翻譯和對比,忽視外語實踐能力,特別是口語能力的培養。60年代進行外語教學改革,創立自覺實踐法。它的創始人是著名心理學家別良耶夫(ь.в.ьеляев)。自覺實踐法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它的教學原則如下:1.自覺性原則理論指導實踐,用必要的語法知識指導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學習過程是言語-語言-言語,即首先讓學生感受外語,積累感性材料,然後經過語言知識的學習上升為理性認識,再到言語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言語能力。這是前蘇聯外語教學的一貫傳統。2.實踐性原則強調自覺實踐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和記憶。要求80%的時間用於言語實踐,20%的時間用於語言理論講解。教學活動交際化,選用有交際價值的材料,用情景法組織言語實踐。3.積極性原則要求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於積極狀態。貫徹這條原則有三條途徑:(1)運用和發展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提倡猜測和記憶性分析;直覺模仿與自覺模仿並重。(2)實踐形式多樣化:提倡在新的語言情境中創造性地運用已學過的材料;加強成對的和小組的活動;練習多樣化,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的使用不同的練習方式。(3)培養學生獨立作業的能力:訓練學生使用教科書、參考書,教學生作筆記、擬提綱、作簡介或摘要等。4.綜合性原則聽、說、讀、寫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聽、說過的東西要用讀、寫來鞏固,聽、讀過的東西要用說、寫來表達;聽覺、視覺和運動覺綜合運用。成年人學習外語,不宜硬把聽說與讀寫分開。一般說來,初級階段,可以側重口語教學;但聽說領先應有讀寫跟上。聽覺應當依靠視覺、運動覺來鞏固,因為聽覺感受的材料容易忘記。5.考慮學生本族語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使用外語,使用大量的外語練習,充分利用視聽設備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和運動覺等,使學生在大腦皮層上建立牢固的外語動力定型,獲得外語語感,並使外語同思維建立直接聯系。翻譯和對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也可以使用,但要有一定的限度。從本族語到外語的翻譯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練習形式,但其數量要有所控制,沒有必要在每種場合都指出兩種語言的區別,只有在必要時才進行對比。總之,以外語為主,有限度地使用本族語。自覺實踐法進入70年代,較快地吸收了功能法的長處,把原來的實踐性原則發展為交際性原則,認為實踐性原則只強調一般的言語實踐,而交際性原則把外語看成是交際工具。交際不僅是教學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教學的主要目的。70年代的自覺實踐法與60年代的自覺實踐法區別的主要標志就在於這一根本原則。外語教學法流派:視聽法(Audio—Visual Method) 視聽法在本世紀50年代產生於法國,它最早叫整體結構法,又叫聖克盧教學法(因此法產生於法國聖克盧高等師范學院的「全世界推廣法語研究所」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古根漢(G.Gou-genhein)和南斯拉夫的彼塔爾•吉布里納。視聽法的教學目標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日常口語,如《基礎法語》;第二階段:就一般性非專業化話題而進行的連貫談話;第三階段:就有關專業化的話題而進行的連貫談話。視聽法的主要特點如下:1.利用教學電影和錄音展示語言項目,向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話語和語境。2.在母語與外語對比的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3.課堂上一般不使用學生的母語。4.聽說先於讀寫。5.用操練的方法學習基本語法和詞彙。視聽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法,至今應用廣泛。我們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部和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正在試驗的視聽說課,較多地吸取了視聽法的長處,同時,在理論與實踐上又有所發展。 外語教學法流派:全身反應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 全身反應法產生於60年代初期的美國,盛行於70年代,創始人是心理學教授阿舍爾(James T.Asher)。這種教學法是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的方法,主要用於美國移民兒童的英語教育。全身反應法的主要教學原則如下:1.理解口語的能力要在說話之前發展 只有進行充分的理解性的聽,才能自然地轉移到說。同時進行聽和說兩種技能的訓練,只會給學生造成壓力,因為缺乏理解的聽,學生沒有做好說話的准備,很容易說錯。2.理解的能力要通過全身動作來發展 大量研究證明,指令是基本的交際,第二語言的大多數語法結構和數以百計的詞彙項目,都可以通過教師熟練的指令來教授。全身動作是發展理解能力的關鍵,沒有全身動作,一個新的語言現象即使重復多次,也依然是一連串噪音。3.不可強迫學生說話 學生聽到理解所學的大量接受性詞彙,將外語在認知結構中內化,就產生了一個說話的待發點。這時,學生就有說話的要求,自然而然地開始說話。據研究,學生要聽幾十次才能發一個音。如果給學生以壓力,強迫學生說話,就會引起其大腦對外來信息的抵制。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在19世紀後半葉作為語法-翻譯法的對立物在西歐出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貝力茲(M.D.Berlitz)、艾蓋爾特(B.Eggert)和帕默(H.E.Palmer)。直接法還有別的名稱,如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口語法、妥協法、綜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漸進直接法等,雖各有差異,但同屬一類。所謂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語教外語,不用學生的母語,不用翻譯,也不注重形式語法。它的教學目標不是規范的書面語,而是外語口語。直接法的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如下:1.直接聯系的原則:直接法中最基本的東西是建立語言與外界經驗相聯系。也就是說,在外語教學中,使每一個詞語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意義直接聯系,不經過母語翻譯。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盡快丟掉「心譯」這條拐棍直接用外語思維。2.以口語為基礎的原則,口語教學是入門階段的主要手段和目的。3.句本位原則:教外語從句子入手,以句子為單位,整句進,整句出。這樣,既學到了單詞,又學到了語法。從句子入手並不意味著忽視單詞和語音教學,直接法十分重視句子中的單詞和語音教學。4.以模仿為主的原則:通過各種模仿手段重復所學的句子,養成習慣,達到自動化地步。除了以上四條主要原則外,直接法還有其他一些教學原則,如精選語言材料的原則、循序漸進原則、趣味性等。外語教學法流派: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語法-翻譯法是最古老的外語教學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盛行於18世紀末,代表人物是奧倫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譯法、語法法和詞彙-翻譯法都屬於同一類方法。它最初用來學習古希臘文和拉丁文這類死的語言,後來用來學習現代外語(本世紀初,這種教學法在許多國家的外語教學中佔主導地位。我國解放初期的外語級學,特別是俄語教學,大都採用這種方法。語法-翻譯法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l.教授語法學家所確定的所謂「規范」的語言,所使用的語言材料多以古老和過時的例句為主。2.注重書面語,不注重口語。3.語法的講解不僅注重規則的東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規則的東西。4.課堂教學使用本族語。5.教學方法以翻譯為主,通過大量筆頭翻譯和寫作練習來檢驗語法規則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發音和書寫,然後系統地教語法,最後閱讀原文。語法課的安排順序如下:1.先講詞法,後講語法。2.用演繹法講授語法規則,即先講語法規則,後舉例句。並翻譯成本族語。3.用本族語和外語互譯的方法鞏固所學的語法規則。課文教學的一般步驟是:1.用本族語介紹課文內容。2.逐字逐句翻譯。3.朗讀課文。4.用互譯的方法鞏固課文。外語教學法流派: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產生於40年代美國,當時叫做陸軍法或口語法,到了50年代,發展為聽說法,又稱結構法,在美國外語教學中占支配地位。代表人物有埃比、里弗斯等。聽說法吸取了直接法重口語的特點,教學目標分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但重點放在發展聽、說技能上。聽說法有下列特點:1.新課內容以對話形式展示。2.用模仿、重復和記憶的方式學習,以便養成習慣。3.用對比的方式安排語言結構順序,教完一項再教另一項。4.對句型結構進行反復操練。5.很少或根本沒有語法解釋,語法教學靠歸納性類推,而不是靠演繹性解釋。6.詞彙嚴格控制,而且通過上下文學習。7.大量使用錄音、語言實驗室和視聽設備。8.重視語音教學。9.允許教師使用極少量的學生母語。10.正確答案立即予以強化。11.盡力防止學生出現錯誤。12.有隻顧語言形式操練而忽視內容的傾向。13.先聽、說,後讀、寫。 外語教學法流派:社團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社團語言學習法又稱咨詢法(Counseling Learning),產生於60年代初期的美國,是由古蘭(Charles Curran)創立的。這種教學法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外語口語。它的突出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教服從學。教師是顧問,是輔助者,學生是「病人」。教師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依靠學生的母語,逐漸由學生的母語過渡到外語。這種教學法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學生用母語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學生坐成一個圓圈,教師在圈外。學生可以是零起點的外語學生。如果一個學生想對小組或某個學生說幾句話,他就用母語說,顧問就把他的話翻譯成外語,然後讓學生重復這句外語。接著,別的學生就用母語回答,顧問再翻譯,學生重復。這樣,會話就會繼續下去。如有可能,可以把會話錄下來,引導學生歸納出一些有關新語言的信息。如果學生願意,顧問可以給更多的指導,解釋一些語言規則。在開始階段,「病人」中會出現迷惑不解、混淆的情況,但是在顧問的幫助下,會慢慢好起來,開始用外語說一個詞、一個短語,不用翻譯。這是「病人」由完全依賴顧問到獨立學習的第一個標志。隨著「病人」對外語的逐漸熟悉,直接用外語交際就會發生,顧問的指導就會減少。數月之後,「病人」就會用外語進行流利的交際。從完全依賴顧問到完全獨立,其間分以下五個階段:1.完全依賴顧問;2.會說一些外語詞和短語;3.逐漸獨立,但還有一些錯誤需要顧問糾正;4.只需要顧問解釋一些成語、具有特殊意義的固定表達法和語法;5.獨立、自由地交際。顧問雖出場,但保持沉默。社團語言學習法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學。外語教學法流派: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又稱認知-符號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產生於6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是卡魯爾、布魯納。認知法反對聽說法的「結構模式」論和過分依賴機械性的重復操練,主張在外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智力,注重對語言規則的理解和創造性的運用,它的教學目標是全面地掌握語言,不完全側重聽說。它批評聽說法的缺點,為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正名,因而被稱為「改進了的現代語法-翻譯法」(Hester,1970)或「改進了的現代直接法」(Diller,1971)。認知法的教學原則如下:1.把培養語言能力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所謂語言能力就是內化了的語言知識體系。它主張通過有意識、有組織的練習獲得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2.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毅力,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3.提倡演繹法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理解和掌握規則,啟發學生發現語言規則。講解約占教學活動的1/5。反對機械模仿,提倡有意義的練習。4.主張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發展。在教學中,語音與文字結合,口筆語相互促進。各種感覺器官同時綜合運用,以求收到最佳效果。語音教學應適可而止,因為成年人學習純正地道的語音不容易。重視閱讀和詞彙量的擴大。5.適當地使用學生的本族語。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確定難點和重點,用學生的本族語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現象,以便於理解。在初級階段,學生的本族語使用得多一些,允許必要的適當的翻譯。6.學生出現錯誤不可避免,教師要正確對待,分析出現的各種錯誤,影響交際的錯誤要加以糾正,但其他一般性錯誤不宜進行過多的糾正,更不要指責學生。過多的糾正或指責容易使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產生怕出錯的心理,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認知法認為,成千人學習外語與幼兒學習母語相比,有不同的特點:1.缺乏幼兒學習母語的語言環境,是在人為的語言環境(教室)中學習的;2.學生是在掌握了母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3.學習是自覺的、有意識、有組織的。根據這些特點,把外語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語言的理解(comprehension)、語言能力(competence)、語言運用(performance)。外語教學法流派介紹:暗示法(Suggestopedia) 暗示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家羅札諾夫(G.Lozanov)於60年代中期創立的。暗示法主張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人的潛力,把各種無意識暗示因素組織起來,以便有效地完成學習伍務。暗示法由此而得名。另外,暗示法採用加速的方法進行外語教學,所以,它又稱為暗示速成教學法(Suggestive-Ace1eratively Learning and Teachinhg,簡稱SALT)。暗示法的主要教學原則如下:1.語言材料的大量輸入 暗示教學的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語言材料量比常規的外語教學法所規定的量要多好幾倍。據試驗,120個學時可學2000個詞。2.有意識和無意識相統一 外語學習過程是大腦思維活動和情感同時作用的過程。腦子的左半球主管語言和邏輯思維,右半球主管非語言和形象思維。如果在學習外語時,採取措施,使兩個半球同時發揮作用,就比用一個左半球好。有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聯系越緊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它集中無意中得到的信號去達到一個有意義的目的。3.創造心情舒暢的氣氛 外語學習環境幽雅。舒適的軟椅排成半圓形,光線柔和,有音樂伴奏。語言材料的輸入採用戲劇、詩歌等方式,並伴隨著豐富的表情和手勢。在這種和諧的環境里,學生的緊張心理消除了,心情舒暢,充滿樂趣,善於想像。這種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超級記憶能力,加速記憶效能,提高學習效果。4.藉助母語翻譯和對比 在學習過程中藉助母語翻譯,並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開發學生的智力。5.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鼓勵大膽說外語,盡量少糾錯,避免造成緊張氣氛。6.創造自然的情境 暗示法在學習過程中創造了十幾個自然的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語言材料應用到交際情境中去。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及其特點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法也叫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閱讀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譯法最早是在歐洲用來教授古典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外語教學方法,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開始被用來教授現代語言。翻譯法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和模仿範文進行寫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點是:教師用母語授課,授課重點是講解與分析句子成分和語音、詞彙變化與語法規則。 翻譯法歷史悠久,其優點是: 1. 學生語法概念清晰; 2. 閱讀能力較強,尤其是遇到長而難的句子時通過分析句子結構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於培養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 翻譯法的缺點是: 1. 忽視口語教學,學生的語音語調差,不利於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容易失去興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語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針對翻譯法不能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缺點,直接法於19世紀末在歐洲產生。它包含三個方面的意思:直接學習、直接理解和直接應用。其主要特點是:不允許使用母語,用動作和圖畫等直觀手段解釋詞義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廣,其優點是: 1. 採用各種直觀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培養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2. 強調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注重語言實踐練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 3. 重視口語和語音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其缺點是: 1. 排斥母語,使學生對一些抽象和復雜的概念難以理解; 2. 沒有明晰的語法解釋,導致學生說出的話語法錯誤較多。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於20世紀40至60年代盛行於美國。二戰爆發後,美國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國作戰,士兵們需要掌握所去國家的語言,政府臨時抽調外語教學法和語言學專家以及有經驗的外語教師,成立了外語訓練中心,研究外語速成教學方法,以六至八個月為一期,培訓士兵,其訓練方法就是聽和說,聽說法就這樣產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許多優點,又受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認為外語學習是習慣的形成,採取模仿、機械練習和記憶的方法強化學生的反應;課堂上學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練,不考慮意思和語境。 其優點是: 1. 培養學生敢於大膽主動地使用所學語言進行交談,口語能力較強; 2. 句型操練對初學者幫助很大,語言規范; 其缺點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機械操練不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 脫離語言內容和語境的句型操練不利於學生對語言的靈活運用。 3. 放鬆讀寫訓練,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實踐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視聽法。針對聽說法脫離語境,孤立地練習句型,影響培養學生有效使用語言能力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在法國產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聽說法的許多優點。充分利用幻燈機、錄音機、投影機、電影和錄象等視聽教具,讓學生邊看邊聽邊說,身臨其境地學習外語,把看到的情景和聽到的聲音自然地聯系起來,強調通過情景操練句型,在教學中只允許使用目的語。 其優點是: 1. 情境的創設能夠加速外語與事物的聯系,有助於理解所學語言; 2. 重視整體結構的對話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學的語言自然,表達准確。 其缺點是: 1. 完全排除母語,不利於對語言材料的徹底理解; 2. 過分強調整體結構感知,使學生對語言項目缺乏清楚的認識。 五、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間的交往和競爭都需要高級外語人材,聽說法已不能滿足這種新的發展形式,認知法便在美國誕生了。認知法把語言學習看作是智力活動。認知法提出:任何語言里的句子都是無窮無盡的,人不可能學到每一個句子,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卻能聽懂和應用從未學過或見過的句子,這就是智力或語法在起作用。在教學中強調發揮智力的作用,讓學生理解所學的材料,掌握語言的運用規律,強調有意義的操練活動。 其優點是: 1.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 在理解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操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使用的准確性和得體性。 其缺點是: 1. 對語音語調要求不嚴格; 2. 沒有強調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六、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際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際法是70年代根據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和韓禮德(Halliday)的理論形成的,是全世界影響較大的外語教學法流派。交際學派認為: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語言教學的內容不僅要包括語言結構,還要包括表達各種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語句。交際法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採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主張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鼓勵學生多多接觸和使用外語。 其優點是: 1. 重視學生的實際需要; 2. 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恰當地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 其缺點是: 1. 如何確定和統計功能、意念項目,有待進一步探討; 2. 以功能意念為線索組織教學大綱,很難保證語法項目編排的體系性。 七、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近年來,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 其優點是: 1. 完成多種多樣的任務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3.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4. 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大量的小組或雙人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 5. 活動內容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6. 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7.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於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9. 如何在高級英語視聽說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愛的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學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成就動機則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種,它應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解題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閱讀全文

與英語視聽說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壓縮機拆銅方法視頻 瀏覽:308
國標食品毒理學試驗方法有哪些 瀏覽:820
趕猴子的最佳方法 瀏覽:846
音樂氣息交叉解決方法 瀏覽:66
阿詩丹頓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551
三菱fx27plc指令解決方法 瀏覽:774
blum五金安裝方法 瀏覽:740
火腿配紅酒食用方法 瀏覽:31
企業前景分析方法 瀏覽:919
治療壓力強迫症的方法 瀏覽:56
模仿小罐茶的最佳方法 瀏覽:916
按部就班的分析方法 瀏覽:9
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 瀏覽:759
有效學習方法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瀏覽:443
九陽c91t的使用方法 瀏覽:645
幼兒手工折衣服襯衫的方法視頻 瀏覽:364
折衣服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654
鋼筋蓋的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397
直發劑使用方法 瀏覽:37
狸窩的使用方法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