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散文的教學方法

散文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15 21:09:57

⑴ 淺談如何進行散文教學

散文在初中教材里佔有一定量的篇幅,教好這類文章,提高課堂效果,是語文教師不能迴避的話題。面對一篇散文,老師要怎麼處理才算到位,學生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學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知道,散文難教,但教散文過癮。教散文最能展現教師的才情,最易與學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與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學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走出課堂,有不可言說的愉悅。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尋求散文的這種教學境界,試圖建構自己課堂教學的理論,最終找到一條出路既符合新課標要求,又能經得起應試的檢驗,同時還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沒有契合點呢? 散文屬於文學作品,教學上,應按照文學作品的鑒賞來處理。文學作品的鑒賞,首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語言和藝術手法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就某一篇文章來說,散文的教學無外乎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的;就單元教學目的來說,應該通過某篇範文的教學,教給學生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掌握該種文體的基本特徵,培養閱讀散文的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另外,初中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學中要加強朗讀,先讀通順,再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悟。積累也不容忽視,名家名篇最好能夠熟讀成誦。 說起來,這是教學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體特徵。散文的特點是題材廣泛,感情真摯;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洗練,樸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學的基本套路。由於散文常以第一人稱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情緒變化、心理體驗表現得形象生動,因此散文教學要抓線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鮮明的自我和個性,注意形象與精神情感的結合。第三,要教好散文還得要具有入情入境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的過硬本領。教師較高水平的范讀,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感染學生調動學生。 舉凡操作性的東西,總得講究個方式方法和先後順序。散文教學,我以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還是說理散文,一般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記述來抒情寫意、明理言志。通過閱讀文本,弄清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徵,這是閱讀散文的第一步。如楊絳的散文《老王》(初中八年級(上)第二單元),通過閱讀梳理可以發現,前半部主要寫他生活的艱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從老王蹬三輪的職業、殘疾的身體、簡陋的居住環境等方面著筆;後半部以時間為序,回顧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四個片段(A、願意給我們送冰塊,車費減半。B、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C、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困難。D、去世前一天硬撐著身子給我送香油、雞蛋。),寫老王的為人,著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質。 2、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對文本內容的形式感知,接著要深入解剖,通過聯系背景、捕捉動情點、連接感悟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讀《老王》,通過對作者所寫的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的細心揣摩和分析,聯系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文革期間受迫害,在幹校勞動改造),結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動,就不難理解作者要表達關愛弱者與不幸者的主題。一般情況下,在歸納出散文的主題後,要順勢進行拓展,圍繞人文性做點文章,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比如《老王》一課,要在理解主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關心現實生活中像老王一樣處境的老李、老張,與人為善,同情關愛身邊的弱者。 3、賞析語言。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散文的教學難得面面俱到,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語言的表達應用方面細心揣摩咀嚼,說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那麼就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揣摩咀嚼的過程有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讀《老王》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在老王送雞蛋一事上要濃墨重彩地刻畫老王的外貌?為什麼要著意表現他的弱不禁風?文章是這樣寫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作者為什麼要調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繪他的外貌和形態呢?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獲得答案的過程,既是對文章的反芻,也是對自己思維的開發。揣摩咀嚼還可以藉助聯想,圍繞文章內涵作發散思維。這樣的品賞,也可以說是讀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過程。 當然,在依次研討形象、情感、語言的過程中,朗讀這一最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貫穿始終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有益於煥發課堂的生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散文尤其要讀,只有多讀,方能品出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韻味與真情實感,才能體會文章的精妙。優美的篇章與文段若能熟讀成誦,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提高寫作水平也將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散文教學還是有路徑的。但是,教學的追求,難得臻於圓滿,教學的藝術總是遺憾的藝術。

⑵ 談如何教進行散文教學

摘要:優秀的散文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的語言範本,詩的意境享受,還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他們的思想,撞擊他們的心扉,散文的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搞好散文教學,就一定要針對散文的特點,再現散文的意境,將散文中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美的感情的清泉引入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學習中把握文脈、訓練語言、領悟其蘊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現技巧。

⑶ 散文詩的教學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二單元從內容主題上來看,都在表現親情。其中本課《散文詩二首》抒發了對母愛的贊美。除了在主題上兩篇散文詩都表現母愛外,創作風格也有相似之處,但在思想內容、感情基調、構思角度、語言風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點。因而,比較閱讀適宜作為學習本課的基本方式。另外,這兩首散文詩小巧、凝練、空靈、優美,具有濃烈感情,是學生練習朗讀非常好的範本。

二、學情分析

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把握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等方面的朗讀技巧,但是如何通過「情景再現」和「把握情感基調」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讀技能還需要繼續學習。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受制於自己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確地感知理解散文詩中的形象,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散文詩情感的理解。因此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知散文詩描繪的畫面,理解文章對母愛的贊美。

三、教學目標

(一)通過揣摩朗讀的語氣和感情基調,反復朗讀,能說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語言風格。

(二)通過描繪畫面,表達出散文詩中的形象特點和思想情感。

(三)通過對比閱讀,用表格列舉出兩首散文詩在思想內容、感情基調、構思角度、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能說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閱讀,用表格列舉出兩首散文詩在思想內容、感情基調、構思角度、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

五、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1.朗讀品味 ,2比較閱讀,3.情境體驗

(二)學法:1.自由朗讀,2.自主閱讀 ,3.小組交流展示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自主朗讀,感受情感。

熱愛朗誦的小芳同學報名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欄目「朗讀者」一期以「母愛」為主題的節目錄制。她將要朗誦的篇目是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請你根據文章內容,從感情基調、語氣、節奏等方面為她提一些朗誦的建議,並且為她示範朗讀一段。

1.具體要求:

(1)首先,自由朗讀,在文中批註朗讀的感情基調,用符號標注朗讀的停頓、語氣、節奏等,並能說明理由。

(2)然後,小組內進行交流,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3)接著,全班同學進行點評、建議,教師補充、指導。

(4)最後,全班齊讀。

2.預設: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明確:要用輕快的語氣讀出孩子的調皮,得意,驕傲。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裡呀?」

明確:讀媽媽的問句時要將聲音延長,讀出媽媽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訴你,媽媽。」

明確:用輕快活潑的語氣,讀出孩子的淘氣、機靈、撒嬌、調皮和對母親的愛戀。

(4)「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明確:用溫和親切的語氣讀出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二)描繪畫面,感知形象。

「朗讀者」欄目組需要為小芳的朗讀配上幾幅電視背景圖片,你認為應該配上怎樣的畫面,請你根據課文內容,調動想像,將自己腦海中的一幅畫面描繪出來,旁批在課文對應的位置上。

預設:

1.我認為應該配上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孩子想陪伴媽媽,為她做點事,因此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就在新葉上笑嬉嬉地玩耍,快樂地跳舞,悄悄開放花瓣,媽媽叫他,他卻一聲不吭,與媽媽玩捉迷藏。

2.我認為應該配上一幅母親沐浴後做禱告的畫面。母親披著長長的秀發,穿著漂亮的長裙,優雅地走在院子里的林蔭道上,抬頭望著樹上的金色花,不禁陶醉在金色花散發出的淡淡的香氣里。

3.我認為應該配上一幅母親在窗前讀書的畫面。母親端坐在窗前,翻開一本書聚精會神地讀著,她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彷彿是被書中的詩句打動了。而書頁上卻分明投映著一朵金色花的影子,影子還隨風搖擺著。

4.我認為應該配上一幅黃昏時金色花變回孩子出現在母親面前的畫面。遠處的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晚霞籠罩著整個世界。母親提著燈走到牛棚的門口。金色花忽地從樹上跳下來,變成了一個活潑的孩子。孩子走到母親的跟前,撒嬌地牽著母親的衣角,抬頭朝著母親嘻嘻笑著,而母親則撫摸著孩子的頭發,臉上滿是對孩子的愛戀。

(三)傾情朗讀,評價總結。

1.如果我們也能有幸參加「朗讀者」的錄制,請同學們帶著對文章的理解,滿含情感為大家朗誦《金色花》全文,希望能夠打動各位觀眾。

2.如果我們是節目主持人,我們需要在朗讀者朗讀結束後說一段話作為節目的結束語,表達自己聽完朗誦後的感受,你會說些什麼?

預設:金色花,芬芳美麗的花朵!就像孩子純真的笑臉,它開放在每個母親的心間,這是世上最溫暖的愛戀。讓我們以小小花朵的感恩來回報母親,關愛她,理解她,陪伴她!

⑷ 初中散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做這類閱讀理解要抓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回答主旨,線索一類問題一定要抓住思想感情。
供參考。

⑸ 如何進行散文閱讀教學

散文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敘述來直抒胸臆、明理言志的一種文體,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閱讀散文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應該注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新課程標准也強調,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者建構知識具有重要價值

⑹ 高中語文散文如何教學

有關論文舉例如下:
散文如何教之一散文教學要選好突破口

散文是文學作品的一種,是個人獨特感受的獨特表達。它篇幅短小、取材廣泛、結構靈活、表達自由,被人稱為具有強烈感情的「文學小精靈」。由於散文是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靈活的文體,因此,散文顯得豐富多樣。正如散文作家秦牧所說:「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銀光閃閃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餘音裊裊的洞簫,有的像明凈無塵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鮮明的瑪瑙……」散文因其獨有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教材中也佔有較大的比重。怎樣充分發揮散文在教學中的價值,怎樣教就顯得非常重要。

散文應該怎樣教,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樣,帶來的效果自然不一樣。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個重要原則。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中對7~9年級的閱讀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是我們教學文學作品的總綱。散文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課標的要求也適用於散文。因此,在領會這一要求的基礎上,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散文作品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層次特點和已有知識確定具體教學方式。

下面結合第一屆「語參杯」全國百佳語文教師頒獎典禮暨2013年全國語文同課異構課堂展示課例,就散文如何教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散文教學之一——要選好突破口。

散文教學點很多,從哪裡入手?怎樣入手才有效?這是教學散文要思考的重要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其關鍵是根據文中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來選好突破口。怎樣教學《散步》,不同的老師選擇的突破口是不一樣的。著名特級教師王君老師教學《散步》,採用關鍵詞語教學方式切入,聚焦「我們」「田野」「散步」三個詞語,展開對文本的學習,抓住了文本的關鍵信息,輻射了全文內容。用「聊一聊『我們』」、「聊一聊『田野』」、「聊一聊『散步』」這種輕松、愉快的方式學習文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快樂的同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們也可以抓牽動全文的句子或詞語來切入。比如,我們可以抓住文章最後一段的「我妻子背上的同我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中「整個世界」一詞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來帶動全文的學習。由「整個世界」引導學生從三個板塊進行學習和探究,即「整個世界」中的人、「整個世界」中的事、「整個世界」中的情。這樣教學,思路清晰,既能由此牽動全文學習,又抓住了核心內容。在同課異構中,汪洋老師教學《端午的鴨蛋》,從自己初讀文本時的三個疑惑切入:(1)小小鴨蛋值得寫這么長的文章嗎?(2)文章不夠感人,沒有深情。(3)語言平淡無味。由此疑惑切入,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並通過多次誦讀,深入其中,改變了初讀的印象,重新認識了文章,品出了味道。這樣的切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有助於帶動文本的閱讀。


散文如何教之二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情感體驗中

文章總是要表達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棲息地,傾瀉的場所。孫紹振教授說: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學,從某種角度說,情感始終是核心、是靈魂,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教散文,應教會學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語言的把玩中,讓文中感情的清泉流進學生的心田,真切地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情景,咀嚼細節,細細體會文中蘊含的滋味,觸摸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脈,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如教學散文《端午的鴨蛋》,可以帶領學生到文中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對高郵家鄉的那份濃濃的鄉情,體會作者對家鄉鴨蛋的那份深深地眷念之情。在《中語參》舉辦的同課異構特級教師展示課中,山東萊蕪市特級教師於立國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不是停留於一般的整體感知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讓學生進入文中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針對具體的句段和詞語,挖掘了文中的情感,品出了鴨蛋的味道。廖俊艷在教學《老王》時,注意從「演讀孤苦」「品讀痛苦」「洞察善良」「研讀善良」「疑讀善良」等方面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去體會情感。

教散文,真正將作品情、作者情和讀者情三情結合,將獲得美的感受。


散文如何教之三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

教學不是盲目的設定教學要求,也不是老師只根據教參的要求和教材上的課前提示進行教學。目前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學中解決的只是老師的問題。老師的問題解決了是不是學生的問題解決了?學生心存的疑惑怎麼辦?在這方面老師往往考慮不多。作為散文教學,就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獨自閱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題,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聚焦問題,師生共同來解決。這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教學。

在《中語參》舉辦的同課異構課上,廖俊艷老師在教學《老王》時,開頭採用質疑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廖老師一開始就針對文中結尾的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向學生提問:「這個句子中哪些詞有提問的價值?」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由這個句子引出了自己的疑惑:「作者為什麼要對老王愧怍?」「作者做錯了什麼事要讓自己愧怍?」然後師生一起來質疑「愧怍」。這種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藉助學生的問題帶動全文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如果以此展開對文本的探究,其教學價值很大。但遺憾的是教師隨後放棄了學生生成的問題,而是出示多媒體自己課前預設的與學生相近的問題,接下來按照預設的教學問題和教學思路向前推進,消減了課堂生成所帶來的教學價值。如果後面的教學,能夠圍繞學生的問題和需求去展開,走進文本,在推進中不斷地生成新問題,學生的思維就能真正激活,教學的針對性就更強,教學的效益就會更大。


散文如何教之四讓學生原汁原味去閱讀散文

散文作為一種美文,可以讓學生去感受出獨自的味道。可以讓學生不帶著一種框架,傾向性的要求去閱讀,而是帶著原有的認知,閱讀的積淀,生活的經驗,自己在讀中去發現。教學散文可以不只停留在常規的教學方法上。要根據散文的文體特點,變換不同的教法,調動學生的情感、經驗,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體驗作品。讀出他們自己未曾讀出的內容;感受他們自己未曾感受過的情感內容;思考蘊含其中的獨有思想。藉助閱讀,發現散文的構思美,發現散文的語言美,發現散文的表達美,發現散文的情感美,發現散文標題價值。

比如,學習散文《老王》,引導學生在自讀中去發現作者為什麼要去同情老王?為什麼要「愧怍」?作者若干年後寫這篇文章,除了「愧怍」外,還想告訴我們什麼?文中為什麼要寫旁人說老王「年輕時不老實」來揣測老王?作者又寫鄰居對老王不聞不問有沒有深意?有沒有喚醒人們關心底層的人?有沒有強調一種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心靈吐露?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探討,共生問題,互動解決,其效果大大強於學生被動的思考。

原汁原味的閱讀,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其內在的閱讀潛能,讓學生在學習散文中獲得多角度、多層面的收獲。如果我們能夠放開課堂,引導學生在散文的閱讀旅程中,去發現散文的潛在價值,這也是老師教學的一種成功。


散文如何教之五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散文培養語感

古人說:「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教學散文,要讓學生誦讀體會,潛心涵泳。誦讀是提高解讀散文能力、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

明代王守仁在《教約》說:「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演繹反復,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理浹洽,聰明日開矣。」這里強調了誦讀要講究方法,才會有收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散文採用不同的方式去誦讀,如自讀、默讀、精讀、細讀、背讀,要讀出層次,讀出感受,讀出語氣,讀出變化,讀出情感。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受文章帶給自己的沖擊和對心靈滌盪般的快樂。在《中語參》舉辦的同課異構特級教師展示課中,著名特級教師王君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老王》一文時,除了引導學生對全文的用心誦讀外,多處引導學生深度的誦讀。尤其是對「有一天,我在家聽到射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推白骨。」一段的教學時,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語氣去讀,並強調要慢、用沉重的語調進行朗讀,體會特定的氛圍,讀出作者當時寫作時的心情,體會作者復雜的情感。這樣的誦讀教學,學生對文中內在東西的把握就有深度了。

散文教學,在我們引導下,如果學生誦讀時能全身心的投入,通過自己的理解,用音調的高低,節奏的急緩,語調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醞釀來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悟出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讀出美文佳句的韻味,知曉作者的寫作用意,就會大大增強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在這樣的誦讀中,學生語感能力就會增強。


散文如何教之六咬文嚼字,細心體會

散文往往意蘊內藏,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沉醉其中,讓他們深入語言的腹地,真正觸摸文字的肌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語言是散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要善於在學生忽略處,值得玩味處引導玩味。

傅庚生在《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說:「創作者之深情,滲透於作品中,出其至誠,映現於文字。欣賞之者,亦宜細細咀嚼,然後乃可得之。」教散文,要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和詞語深入文句之中,反復地體會,細細地揣摩,才能對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比如,教學《散步》一文,其中的詞語品讀很重要。如「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冬天」一句中「熬」字,細細咀嚼,這里作者不用「過」或「度過」等詞語,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內心情感的流露,對母親的一種擔憂,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作者的心靈。作者擔憂母親今年能「熬」過冬天,明年能行嗎?母親能熬過多少個冬天呢?正是這種內心的叩問,才更加感受到陪伴母親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才有萌生帶母親攜妻兒出去散步的想法。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心中不斷提醒自己,抓住時間,多陪陪母親,讓母親在有限之年享受天倫之樂。如果不細細地品味「熬」字的選用效果,就很難獲得上面的深度解讀,就很難體會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老王》裡面,抓住「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一句中「鑲嵌」一詞進行咀嚼,極有價值。「鑲嵌」一詞,寫出了老王完全失去了活力和生氣,沒有了生命力。然而,從這一詞語中,我們讀出了以下信息:臨終前的老王,憑著知恩圖報的內心驅動力,依賴著殘存的一點生命,奇跡般地走完了答謝作者楊絳一家的生命之旅。又進一步體現了老王的真誠善良。這一形象可能恰恰是作者多年來心懷愧怍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了作者用詞的匠心所在。

在「語參杯」的同課異構中,深圳白傳開老師和山東萊蕪的特級教師於立國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一文時都抓住「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一句,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玩味「扎」「吱」這一特有的吃鴨蛋的風味,並藉助手勢和語言的模擬,讓學生對作者家鄉高郵吃鴨蛋的特有感覺體味了出來,對作者對家鄉獨有的濃烈的情愫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時,通過這一紮進語言細處的品讀,又能品嘗到汪曾祺先生口語化的敘述,品嘗到平淡自然中又韻味十足的語言風格。

要真正感受散文的語言魅力,體會作家遣詞造句之妙,就必須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的外衣,挖掘語言的內涵,去嚼出味道,從而獲得美的享受。

散文如何教之七用比較式閱讀教學散文

在散文教學中適當運用比較式閱讀,會加強學生對文章表達效果的體會。這種閱讀方式,可以是寫法的比較,可以是語序的比較,可以是內容的比較。

比如,學習《老王》,可以將課文中結尾的句子與選入教材之前的句子進行比較。原文是「那是一個多吃多拿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選入課文後改為「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改?這樣改後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比較,對作者的深意就會有新的認識。教學《端午的鴨蛋》,可以進行局部的語序變化的比較。比如,「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這是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回憶家鄉時的一種表達方式,以短句為主。有的老師在處理這幾個句子是,不是簡單地處理與忽略,而是採用了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我們把這一段用平常說話方式來表達——「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這與前有沒有變化?有怎樣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這種比較,看到這兩種表達,雖是字數相同,但是斷句不同,卻帶來了不同的效果。原文長句化為短句,給人感覺語氣舒緩很多,顯得親切,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說到家鄉的那種特別珍惜、特別懷念之情,而改後的句子顯得平淡,通過這種比較,讓學生切實去感受作者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語言特色。

比較,可以根據文章的特點,選擇比較的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多層面地把握閱讀散文的方法,體會散文寫作的技巧,感受散文的魅力。


散文如何教之八喚起學生的聯想和調動其想像

中學階段,尤其初中生是最富有想像力和聯想力的年齡段,而散文,由於其獨有的文體特點,給了我們很多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我們就應根據文本的可想處和可聯處,適時地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再現相應的場景。

比如,教學《老王》,調動學生對生活處於底層市民的關注,引起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回憶,品味生活中的細節,同時喚醒良心,升華責任感。教學《端午的鴨蛋》,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家鄉的回味,拾起對家鄉某物某事的回憶,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為什麼對家鄉及家鄉鴨蛋的深深懷念之情。讓學生在「美景再現甚至再造」的體驗中享受閱讀之樂,從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和藝術美,提高學生欣賞散文作品的能力。

散文教學中,運用聯想,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閱讀的思考寬度;運用想像,更能激活學生潛在的思維,喚醒學生相關的所積累的生活元素,在作者創造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有助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充分利用散文這一文體特點和文本的特有價值,喚起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⑺ 散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讓導入牽引學生心靈

眾所周知,萬般開頭難,良好的開場白預示著成功的到來。當散文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教師引領學生去尋幽探秘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成功的導語,如同剛剛拉開的大幕,讓學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對散文教學而言,導入語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靈的揚聲器,那些巧妙構思,生花妙筆的由來,植根於作者對於自己表現對象的深厚感情和精闢的見解之中。因此,教學時,必須以情感為紐帶,引起學生的共鳴,把學生帶進作品描繪所蘊藏的情感世界去體驗,去領悟,才能以情動情,引導學生,牽引學生走進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來正確理解課文,學好課文。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周亞萍在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春》教學中曾這樣導入:首先播放以「早春」為主題的影象片段(實景外拍,配以音樂和解說)——「屏幕上這一幅幅畫面,是我們陶醉,使我們被這熱情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被這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天是美好的,當產生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出對生命充滿無比熱愛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逶迤的雲海中起伏飄盪。」接著,打出《綠》、《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畫面,並進行解說——「瞧,一位采著《綠》、賞著《荷塘月色》、《匆匆》走來,又給我們留下《背影》的文學家踏著《春》來了,他是誰呢?」最後教師出示課題,將學生引進文本之中。這樣,在導入情境的渲染下,學生與美麗的自然展開多感官的對話,從而初知初春景緻,為課文的學習作作還鋪墊。教學敘事散文《散步》一文時,我這樣深情導入:「人們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感動著我們所有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愛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舒適。可是,等到他們變老了,兩鬢開始變白,兩眼逐漸渾濁,身體不再靈便,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生活的重負,他們如同風中飄盪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將熄滅的燭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今天學習了《散步》後,我們將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並同時獲得一些啟示。」在以上的導入中,教師適時地牽引住學生的心靈,有利於快速走進文本之中。

二、讓關鍵詞句凸顯文本內涵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詩眼和文眼是作品藝術構思的凝聚點,是牽動制約全篇的關鍵點。詩文的「眼」實質上就是關鍵詞,而且是核心關鍵詞,是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主題的關鍵語句。它像一個人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脈搏的律動,領略到文本的精神內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突破開去,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體特點,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句來把握文本,統攝文本的靈魂內涵。因此,語文關鍵詞教學,在散文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關鍵詞之所以關鍵,就在於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和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語文關鍵詞的選定過程,實際上是教師進行文本解讀、文路梳理,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過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寫景散文作品《濟南的冬天》流淌著一種如詩如畫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無不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作品的種種神韻,美景中濃郁情致,更值得細細玩味欣賞。那麼,在教學中把握關鍵詞,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條最佳捷徑。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的天氣,教學時可把握關鍵詞——「寶地」,然後再探究原因——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因此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選擇關鍵詞,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語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內容,體會文本的意義和意味。李森祥的寫人散文《台階》讓讀者看到了一位普通農民為了實現生活理想而艱辛創業的奮斗史。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把握關鍵句——「我們家的台階低」來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父親為什麼要用畢生的精力,把家門口的台階由三級築到九級呢?」原來,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一心想築高自家的台階,也就是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中國農民的堅韌性格,也啟迪我們對前輩生活價值觀做全面的審視,學會關注農民的命運,關注農村的貧窮。在教學中,由一個關鍵句的把握,統攝全文的內容,學起來輕松又明白。通過把握關鍵詞句的教學,學生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讓生活與語文共融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生活。這是大語文觀所體現出來的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論的。散文更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受流淌於筆尖的產物。因此,學習散文要鼓勵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很多學生總是抱怨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哪來生活的感悟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確實發現美的眼睛」吧。作為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把更多的生活資訊融入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敘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實而情感豐厚的文章——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別,兒子心目中的父親「背影」,意蘊深遠而令人回味無窮。文本中的細節很生活化,初讀時或許會覺得很平淡,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尋找同樣感人的生活細節來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我在課前布置了一道作業——積累生活中令你感動的親情細節,以便在課堂上交流。結果發現,學生的課前積累很感人。有同學這樣深情地回憶道「晚上伴著爸爸此起彼伏的鼾聲的響起,我漸漸進入了夢鄉。迷迷糊湖中總聽見一聲聲柔柔的腳步聲,似悅耳的歌聲漸漸朝我襲來,接著便有一雙溫暖的手為我輕輕地蓋上被子。我察覺了,小眯著眼,不願驚擾這夜裡靜謐的幸福。媽媽的目光里流露著濃濃的愛意,嘴角一抹淺淺的笑意,讓我彷彿沉浸在愛河裡。媽媽又是靜悄悄地走了,這下我發現了,媽媽踮起腳走路。」還有同學說父親雖然粗枝大葉,卻能在百忙中惦記著我,逛了好幾家書店,終於為我買到我心儀以久的書,以致於腳皮都磨破了;還有同學說冬夜裡奶奶早早地就為我暖好被窩,讓我睡覺時不會受凍。課堂上,一時間似乎所有的生活細節都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在教學寫人散文《老王》之後,引導學生積累象老王一樣生活中雖平凡卻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讓學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學會平等的對待別人,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幸運的人有責任去關心那些不幸的人們。這樣,既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又拓寬了文本,讓文本與生活共融,領會了文本的內容意蘊又引領學生走進了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四、讓意境盡顯文本魅力

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現代散文的魅力在於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為最常用的寫作方式,人們又常常以意境稱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難以言傳的美感。這種美感,需要細致地感受一番。那種條分縷析的做法往往會割裂整體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來學習散文。在品味意境時,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體性。其中既有對物象外觀的藝術描繪,又有物象內蘊的傳神寫照;既有作者真情實感的傾注,又隱含著對事物本質特徵的理性評價。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教學魯訊先生的寫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對自然景物——雪的詩化描寫曲折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緒。)暖國的雪「滋潤美艷」,是那樣地純真美好、生機勃勃,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堅強不屈」,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7]的壯闊的場面,細細品味朔方的雪的頑強不屈,從而明白這正是作者偉大人格的寫照。我們通過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並且讓孩子們充滿興致,充滿強烈的探知欲,走進一個多彩多姿的語文世界。在教學寫人散文《背影》一文時,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開篇寫了祖母之死,父親卸職,盡管是一筆帶過,但如果和寫父親背影部分聯系起來作整體閱讀賞析,會發現前面是鋪墊,它們共同奠定了凄涼、冷清的情感氛圍。唯有如此,父親的舉動才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父親的背影在讀者心目中永遠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有意識的在閱讀過程中,把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對生活的感知與思考結合起來。

五、讓板書統領文本內容

人文

「美」

高高望天樹

竹樓映藍天

悠悠野象谷

嫵媚傣寨水

笑對生與死

自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走入課堂,但是板書在教學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散文作為一種意蘊醇厚、文字優美的文學體裁,倘若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板書,將會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為課堂教學的藝術離不開直觀、形象的優秀板書。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我們的板書更應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板書設計的作用,曾一度被視為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其作用被視為「畫龍點睛」,可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板書設計倏然隱身,可有可無,就造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席空檔。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針對文本內容有的放矢,不脫離教材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板書,且線條簡單,用詞精練,把握散文的美感,就讓人印象深刻,促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鞏固。在寫景散文《美麗的西雙版納》教學中,我曾根據文本的內容及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歸納板書,清晰明了,一目瞭然,而且統領了各個部分的內容,又突現了文章的主旨。

抒情散文《荔枝蜜》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板書,因為文本的主體是蜜蜂,板書便是一隻蜜蜂,且形式與內容非常吻合,頭對應標題,身子對應主題,翅膀對應藝術特色,蜜蜂的飛翔靠翅膀,文本的主題顯現靠藝術手法。板書如下: ( )

多年以來,在教海中摸索前行,教海無涯,正所謂要活到老,學到老。腳下路正遙,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勇於挑戰,勇於創新,讓自己的教學永遠與時俱進。我期待自己能快速成長,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運籌帷幄的語文教師。

散文教學之我見
內容提要】散文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散文教學也就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文主要從實踐經驗出發,談了幾點關於散文教學方面的淺見。內容包括:1.散文教學的重要性。2.理清文體,合理界定散文概念的內涵,給學生清晰的文體知識。3.感悟散文的哲理,體味散文的意境。4.點撥散文構思的方法,開拓學生思路,使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散文構思技巧,並同時訓練、活化學生思維,開發其智力。5.汲取散文的語言營養,提高其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其人格,熏陶其情操,優化其氣質和風度等。6.教學生認識散文創作的主要思維形式之一——靈感思維,指導訓練其靈感思維,運用各種手段誘發其靈感的迸發,並鞏固其靈感思維調動的隨意性,為散文寫作及創造人格的養成打下堅實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中學語文教學的課文有60%——80%屬狹義的散文性質。就中學生容易學習和入門方面講,散文為諸文體之冠,幾乎所有中學的校園文化陣地(校報、校刊等),都是散文的世界。的確,散文是青少年通向寫作殿堂的敲門磚,是入門寫作的必經之路。所以,搞好散文教學,對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我在教學散文時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理文體

有位學生曾問我:老師,有些議論文為什麼選入《世界散文精品選》之中?引起我深長的思考,看來,這似乎是一個簡單問題,起碼說明學生還沒聽過「廣義散文」這一說;但不僅學生不明白散文的界定,老師們也頗拿不準,因為許多「散文」的定義及「散文選本」目前就很模糊。

⑻ 的散文教學中運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和技巧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做這類閱讀理解要抓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回答主旨,線索一類問題一定要抓住思想感情.

⑼ 散文的教學內容

[摘 要]散文有著極其重要的教學價值,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鑒賞能力,發展語文素養,提高審美情趣,以《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所選現當代散文篇目為例,研究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踐。

[關鍵詞]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教學內容;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66-02
散文是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具有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哲理豐富等特點,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鑒賞及運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等的重要載體。

然而,當前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一是學生語言鑒賞能力欠缺,閱歷經驗不足,情感感悟力偏弱,導致對散文閱讀教學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二是教師對散文文本教學內容的把握能力不足,無法建立學生與文本的鏈接,致使課堂平淡乏味,難以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本文將以《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所選現當代散文篇目為例,研究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踐。

一、散文的教學價值

王榮生教授認為「教學價值是指作品被選入教材之後,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所發揮出來的價值,即『如何傳播信息』的價值,又叫『言語智慧』。」根據散文自身的特點以及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對散文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散文的教學價值在於:語言形式多樣,寫人傳神寫照,繪景有聲有色,是一個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寶庫,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內容短小精悍,寫法靈活,情真意摯,是文質兼美的典範文類,有利於培養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素養;主題包容萬物,表現個性,抒發真情,富含哲理,是一面展現情感道德和人格品質的明鏡,有利於學生情感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建構。

二、散文的教學內容

散文教什麼?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易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即這篇文章描寫了怎樣的人、事、物、景,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這種教學套路可以適用於大部分的散文閱讀教學,寫月亮傳遞思鄉之情,寫母親抒發眷戀之感,寫景物表達喜愛之心,但如此套路難免使教學陷入僵化的尷尬之地。散文閱讀教學「不應該抽象籠統地談『披文入情』,而應該研究:這一篇獨特的『文』,具有這樣獨特的體式,將會傳達怎樣獨特的內容?」由此,探討從以下幾方面確定教學內容。

(一)建立鏈接,觀照「這一篇」

觀照「這一篇」是散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散文是個人的表達,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個性化的語句章法、言語表達來體現,傳達獨特的生命體驗,讀者透過文字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從而經由「這一篇」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因而,散文閱讀教學要立足「這一篇」,建立學生與「這一篇」的鏈接。《荷塘月色》和《月是故鄉明》都是寫月,但表達各異。《荷塘月色》描繪了月色的溫柔細膩之感,在光影斑駁間,月色撩動情思,創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是故鄉明》那枚葦盪之上清光四溢的小月亮,鮮活地掛在季羨林對故鄉、童年的記憶里。這兩個月亮都不是尋常的月,而是獨屬於作者的月。學生要進入「這一篇」的文本,理解、感受作者的個性化表達以及由此傳遞的情感認知。

(二)品味語言,感悟情思

散文的語言自由隨意、風格多樣,既有平淡質朴、不加雕飾的率真,也有清新自然、詩情畫意的柔美,還有含蓄委婉、欲語還休的細膩,更有華麗飄逸、變幻莫測的想像,因此,散文的語言非常值得學生細細揣摩與學習,通過品味散文精準的語言表達,發掘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作者豐富、雋永、獨特的人生感受。《我的母親》中寫道「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作者在描寫時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節省的筆墨,勾勒出最辛苦的母親;另一處又寫道「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地走去」,「掙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動作是對母親不舍嫁女的細膩刻畫。平靜的文字背後,是深沉的情感,是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敬佩和心疼。以語言為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讀出作者的切身感受和生命體驗。

(三)對話作者,體驗情感

散文閱讀是與作者、作品的對話,在教學中要開啟學生的心扉,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作者感情相通,引導學生入情—移情—悟情—共情,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轉化和升華。《做個唐朝少年郎》一文,為什麼是「唐朝」「少年」,是借唐朝這個雄渾開闊的時代,展現作者所仰慕的唐朝男兒奔放昂揚的人生願望,由文及己,讀出當代青年對時代、對人生的理想追求。

通過對話,實現情感共鳴,藉由感受、認識、體味作者所傳達的充滿情感浸潤的思想,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

三、散文的教學實踐

散文怎麼教?在准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組織編排教學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基於上文對散文閱讀教學內容的探討,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實踐。

(一)貼近文本,學習語言

文本語言是語文課堂的落腳點,品味語言,構建語文味的課堂是散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具體文本語境中,品讀文字的妙用,從而發現語言之美、語文之美。例如分析《我的空中樓閣》動靜結合的景物描寫手法。淤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於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後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我的空中樓閣》引文淤把山比作水面、天空,把小屋比作風帆、飛雁,本體的山和小屋不動,山的喻體水面、天空也不動,但小屋的喻體風帆、飛雁動了,這是選用動態的形象作為喻體來描繪本體,使靜態的事物動態化。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增強了山的形象,但還未引起動感,而將「小屋」喻為「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隻飛雁」,畫面就動起來了,寫出了小屋的神韻:靈動、生氣、小巧、別致。兩個比喻疊加,效果累積,感受更強烈。引文於把山比作花蕊,山怎麼會是花蕊呢,這想像也太奇特了,因為光線破曉時,太陽慢慢爬升,陽光照耀群山的面積越來越大,就像花蕊慢慢綻放入暮時,光線漸漸變弱,就像花蕊微微收攏,群山這靜態之物在破曉或入暮之時,因光線的變化給人的動感,帶來驚人的藝術之美。

閱讀全文

與散文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如何提高顏值有什麼方法 瀏覽:864
紅米手機最流暢的設置方法 瀏覽:681
如何載入第三方庫有幾種方法 瀏覽:263
獨家瘦食用方法 瀏覽:310
egt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25
買家心理研究方法 瀏覽:448
油罐車流量計算方法 瀏覽:164
維修電器方法有哪些 瀏覽:561
如何不帶鉤調平水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21
分離菌體跟蛋白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446
最簡單的鍛煉彈跳的方法 瀏覽:970
雜訊分貝儀使用方法 瀏覽:678
墨斗變臭了用什麼方法除掉臭味 瀏覽:119
水質快速檢測方法及其作用原理簡答題 瀏覽:978
水泥混凝土路面幾種常用修復方法 瀏覽:207
手機電池限流方法 瀏覽:502
鹵鴨腳的方法及步驟 瀏覽:758
安卓怎麼隱藏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7
期權交易計算方法 瀏覽:268
如何提升成人視力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