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生學習方法

研究生學習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15 01:59:38

『壹』 研究生有哪些上課方式

研究生上課方式有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三種。

全日制研究生是全脫產在校學習的一種類型,在學校規定年限內修完學業,畢業後頒發學歷證和學位證。全日制是一直在校的一種學習方式。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2016年在職研究生改革之後的叫法,從2017年考研開始納入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非脫產學習的一種類型,在工作的同時,通過靈活的方式進行學校對其指導和自主學習,在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完成學業,畢業後同樣頒發學歷證和學位證。

在職研究生是國家計劃內,以在職人員的身份,半脫產,部分時間在職工作,部分時間在校學習的研究生學歷教育的一種類型。屬於國民教育系列。

(1)研究生學習方法擴展閱讀

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三者區別

1、上課學習時間不同。

在職研究生利用非工作時間,在職研究生是非全日制的學習,需要在職工作,所以其一般利用周末或工作之餘進行學習;而統招研究生是脫產全日制學習,其主要時間是在校學習。

2、錄取制度不同。

在職研究生參加研究生課程班不需入學考試,學分修滿者可由辦班院校發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滿足申碩條件者可以通過在職聯考或同等學力申碩考試,並完成學術論文答辯後獲得碩士學位。而統招研究生則是通過統考被錄取後,獲得研究生學籍。

3、獲取的證書有所不同。

不同形式的在職研究生申碩獲得的證書有所不同,在職研究生一般通過考核都可獲得與統招研究生一模一樣的碩士學位證書。而統招碩士研究生最後能夠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兩種。

『貳』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兼顧學習方法。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那麼就要努力的做實驗,做科研,能夠跟著導師的指導來學習。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叄』 研究生有幾種學習方式

研究生有兩種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
研究生教育屬於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研究生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研究生又可分為兩個層次: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種類比較復雜,可以從以下角度劃分。
一:按學習方式劃分
碩士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生兩種。 前者指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全日制學習的研究生;後者指在學習期間仍在原工作崗位承擔一定工作任務的研究生。
二:按錄取類別劃分
按錄取類別劃分。 碩士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參加單獨考試的考生,只能被錄取為回原單位的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均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回定向單位就業。非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時採取畢業研究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招生單位及所在地省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負責辦理相關手續。
三:按培養方式劃分
按照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可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兩種。 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處於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上有明顯差異。學術型學位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而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型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職業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在培養目標上各自有明確的定位,因此,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授予學位的標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四:按考試方式劃分
按照考試方式分類劃分。 碩士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進行。初試分為全國統一考試、聯合考試、單獨考試以及推薦免試。
全國統一考試中部分考試科目由教育部統一組織命題。聯合考試是教育部批準的特定學科(類別)、專業(領域)的部分考試科目由全國統一(或聯合)命題的考試。單獨考試是經教育部批準的部分招生單位,為符合特定報名條件的在職人員單獨組織命題而進行的考試。推薦免試是部分高等學校按教育部規定推薦本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確認其免初試資格,由招生單位進行復試的選拔方式。

『肆』 請研究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

1.你首先要明確你想要考的專業,你要決定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專業,還是根據就業前景,這個很重要的。因為有的專業本身沒有我們想像的好,讀了以後就業可能還比較困難。
2.你要提前確定你要報考的學校,因為學校不一樣,所要考的專業和信息是不一樣的。
3.你確定學校和專業後,就該買所報考學校的專業書籍了,還有那學校歷年的考試試題也可以買回來看看,如何有熟人,還可以買考上那個學校的研究生的筆記。他們的重點抓的很好。
4.考研沒有別的,就是要努力,同時要加強自己的薄弱環節,不同的學校對英語的要求不一樣,一般來說,重點院校對英語的要求都比較高,超過了國家劃的英語分數線。除非你是特別喜好,活著是實力很強,否則盡量避免報考熱門專業,那樣壓力太大,而且考取的希望比較小。
5.如果現在考研,對你老說時間比較寬余的話,除了看專業書籍以外,還可以看看相關的論文,專家寫的書籍,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有助於考試中的答題。尤其是報考文科方向的研究生。
最後一定要記著,當你決定考研的時候,你就要比別人付出很多,一定要很努力,而且英語一段不能丟,它在考研的時候真的很重要。 還要制定一個好的計劃,要堅持按照計劃來復習。

『伍』 研究生的學習方式是怎樣的

本人的意見還是看個人能力吧,要是覺得自己自製力夠好,能讀研究生就讀吧,畢竟研究生很大一部分還是得靠自己,你要是覺得自己堅持不了,就還是去工作吧,因為很多研究生其實也只是混個畢業證而已。

『陸』 研究生階段應該如何學習

關於研究生階段的規劃:
一、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區別
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台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泛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綉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准上,而這一個標准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准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准,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二、一個老師怎麼訓練研究生
第二個,身為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系,不斷 Research
我常說英文 research 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 是尋找,而 research 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 research ,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斗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斗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啟發。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的念書、不停的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念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里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麼。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釐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的歷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書、不停***著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的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發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么大的一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字。這么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么大規模的寫作,有這么許多的腳注,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為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 style , style 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里不是講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論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
(一)嘗試接受挑戰,勇於克服
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個月給自己一個挑戰,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個挑戰,挑戰一個你做不到的東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克服那個挑戰,但是要努力去嘗試。我在我求學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聰明但卻一無所成的人,因為他們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礙裡面,舉例來說,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碰到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就是沒辦法克服他給自己的挑戰,他就總是東看西看,雖然我也有這個毛病,可是我會定期給我自己一個挑戰,例如:我會告訴自己,在某一個期限內,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三行字改掉,或是這個禮拜一定要把這篇草稿寫完,雖然我仍然常常寫不完,但是有這個挑戰跟沒這個挑戰是不一樣的,因為我挑戰三次總會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夠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覺得每一個禮拜的挑戰,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時間延長為一個月的挑戰,去挑戰原來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過也要切記,碩士生是剛開始進入這一個領域的新手,如果一開始問題太小,或是問題大到不能控制,都會造成以後研究的困難。
(二)論文的寫作是個訓練過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記得我以前的老師所說的一句話:「碩士跟博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碩士跟博士不是寫經典之作的過程。」我看過很多人,包括我的親戚朋友們,他之所以沒有辦法好好的完成碩士論文,或是博士論文,就是因為他把它當成在寫經典之作的過程,雖然事實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因為之後的時間很難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時間,沉浸在一個主題里反復的耕耘,當你做教授的時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纏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時間好好探究一個問題,尤其做教授還要指導學生、上課,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華的時間,當然就是他寫博士、或是碩士論文的時候,而那一本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強求,要有這是一個訓練過程的信念,應該清楚知道從哪裡開始,也要知道從哪裡放手,不要無限的追下去。當然我不是否認這個過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論文的完成當成一個目標,不要成為是一種的心理障礙或是心理負擔。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的時候,那邊舊書攤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文的舊書店老闆,我常常贊嘆的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要在大學做教授。」他說:「因為那篇博士論文沒有寫完。」原因在於他把那個博士論文當成要寫一本經典,那當然永遠寫不完。如果真能寫成經典那是最好,就像美麗新境界那部電影的男主角 John Nash 一樣,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博士那二十幾頁的論文,不過切記不要把那個當作是目標,因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應該要堅定的告訴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結構嚴謹、論述清楚與言之有物的論文,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它是經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經典之作,你可能會變成我所看到的那位舊書攤的老闆,至於我為什麼知道他有那麼多學問,是因為那時候我在找一本書,但它並沒有在舊書店裡面,不過他告訴我:「還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後來我對那個領域稍稍懂了之後,證明確實如他所建議的那般。一個舊書店的老闆精熟每一本書,可是他就是永遠無法完成,他夢幻般的學位論文,因為他不知道要在哪裡放手,這一切都只成為空談。
(三)論文的正式寫作
1. 學習有所取捨
到了寫論文的時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為現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書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樹,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識樹,才能在那棵樹掛相關的東西,但千萬不要不斷的掛不相關的東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掛不上去的東西,再隨著你的問題跟關心的領域,讓這棵知識樹有主幹和枝葉。然而這棵知識樹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須對所關心的領域中,有用的書籍或是數據非常熟悉。
2. 形成你的知識樹
我昨天還請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經七十幾歲了,我告訴他我今天要來作演講,就問他:「你如果講這個題目你要怎麼講?」他說:「只有一點,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書要讀好幾遍。」因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還有幾位近代思想大師在芝加哥大學的學生,他們受的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讀原典。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你不可能只讀那幾本重要的書,但是那五、六本書將逐漸形成你知識樹的主幹,此後的東西要掛在上面,都可以參照這一個架構,然後把不相乾的東西暫放一邊。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你不可能讀遍天下所有的好書,所以要學習取捨,了解自己無法看遍所有有興趣的書,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興趣的書,很可能就會落得普林斯頓街上的那位舊書店的老闆一般,因為閱讀太多不是自己所關心的領域的知識,它對於你來說只是一地的散錢。
3. 掌握工具
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掌握語文與合適的工具。要有一個外語可以非常流暢的閱讀,要有另外一個語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標題,能學更多當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個語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 等,一定要有一個語文能夠非常流暢的閱讀相關書籍,這是起碼的前提。一旦這個工具沒有了,你的視野就會因此大受限制,因為語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沒有這個天窗你這房間就封閉住了。為什麼你要看得懂標題?因為這樣才不會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連標題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來幫你或是自己查相關的數據。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統計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為你將來沒有時間再把這樣的工具學會。
4. 突破學科間的界線
應該要把跨學科的學習當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學科涉及到的東西必須要對你這棵知識樹有幫助,要學會到別的領域稍微偷打幾槍,到別的領域去攝取一些概念,對於本身關心的問題產生另一種不同的啟發,可是不要泛濫無所歸。為什麼要去偷打那幾槍?近幾十年來,人們發現不管是科學或人文,最有創新的部份是發生在學科交會的地方。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現在的所有學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紀形成的,而中國再把它轉借過來。十九世紀形成這些知識學科的劃分的時候,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思想跟學術背景,比如說,中研院的李院長的專長就是物理化學,他之所以得諾貝爾獎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學的交界處做工作。像諾貝爾經濟獎,這二十年來所頒的獎,如果在傳統的經濟學獎來看就是旁門走道,古典經濟學豈會有這些東西,甚至心理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連 John Nash 這位數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在學科的交界上,學科跟學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處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學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經 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創新,所以為什麼跨領域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最重要、最關鍵的,是那一個統攝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學科裡面抓不到,是因為你已經泡在這個學科裡面太久了,你已經拿著手電筒在這個小倉庫裡面照來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還有別的東西可以更好解釋你這些材料的現象,不過這些東西可遇而不可求。 John Nash 這一位數學家為什麼會得諾貝爾數學獎?為什麼他在賽局理論的博士論文,會在數十年之後得諾貝爾經濟獎?因為他在大學時代上經濟學導論的課,所以他認為數學可以用在經濟方面來思考,而這個東西在一開始,他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用處。他是在數學和經濟學的知識交界之處做突破。有時候在經濟學這一個部分沒有大關系,在數學的這一個部分也沒有大關系,不過兩個加在一起,火花就會蹦出來。
5. 論文題目要有延展性
對一個碩士生或博士生來說,如果選錯了題目,就是失敗,題目選對了,還有百分之七十勝利的機會。這個問題值得研一、博一的學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實就是要花在這上面,你要不斷的跟老師商量尋找一個有意義、有延展性的問題,而且不要太難。我在國科會當過人文處長,當我離開的時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請案,就有一萬四千個袋子,就要送給一萬四千個教授審查。我當然不可能看那麼多,可是我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看申訴。有些申訴者認為:「我的研究計劃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來申訴。」申訴通過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麼我的責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過的案子正式判決前,再拿來看一看。有幾個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就是這個題目不必再做了、這個題目本身沒有發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確認選對一個有意義、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經營的題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學生常常選非常難的題目,我說你千萬不要這樣,因為沒有人會仔細去看你研究的困難度,對於難的題目你要花更多的時間閱讀史料,才能得到一點點東西;要擠很多東西,才能篩選出一點點內容,所以你最好選擇一個難易適中的題目。
我寫過好幾本書,我認為我對每一本書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樣,雖然我寫任何東西我都不滿意,但是在過程中我都絞盡腦汁希望把他寫好。目前為止很多人認為我最好的書,是我二十幾歲剛到史語所那一年所寫的那本書。我在那本書花的時間並不長,那本書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許添明老師同時在當兵的軍營裡面寫的,而且還是用我以前舊的筆記寫的。大陸這些年有許多出版社,反復要求出版我以前的書,尤其是這一本,我說:「不行。」因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讀書筆記,我怕引文有錯字,因為在軍隊營區裡面隨時都要出操、隨時就要集合,手邊又沒有書,怎麼可能好好的去核對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為引用太多書,實在沒有力氣校正。
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我後來想一想,那本書之所以比較好,可能是因為那個題目可延展性大,那個題目波瀾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認為,我最好的書應該是劍橋大學出的那一本,不過我認為我最好的書一定是用中文寫的,因為這個語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沒辦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讀、寫任何語文一定要練習到你能帶著三分隨意,那時候你才可以說對於這一個語文完全理解與精熟,如果你還無法達到三分的隨意,就表示你還在摸索。
回到我剛剛講的,其實每一本書、每一篇論文我都很想把它寫好。但是有些東西沒辦法寫好,為什麼?因為一開始選擇的題目不夠好。因此唯有選定題目以後,你的所有訓練跟努力才有價值。我在這里建議大家,選題的工作要盡早做,所選的題目所要處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為碩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讀書或看數據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時間,讓你沒有餘力思考。而且這個題目要適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會統計學或討厭數字,但卻選了一個全都要靠統計的論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 養成遵照學術格式的寫作習慣
另一個最基本的訓練,就是平時不管你寫一萬字、三萬字、五萬字都要養成遵照學術規范的習慣,要讓他自然天成,就是說你論文的腳注、格式,在一開始進入研究生的階段就要培養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部份,如果這個習慣沒有養成,人家就會覺得這個論文不嚴謹,之後修改也要花很多時間,因為你的論文規模很大,可能幾百頁,如果一開始弄錯了,後來再重頭改到尾,一定很耗時費力,因此要在一開始就養成習慣,因為我們是在寫論文而不是在寫散文,哪一個逗點應該在哪裡、哪一個書名號該在哪裡、哪一個地方要用引號、哪一個要什麼標點符號,都有一定的規定,用中文寫還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簡稱。在 1960 年代***知識還很封閉的時候,有一個人從美國回來就說:「美國有個不得了的情形,因為有一個人非常不得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得了,他說:「因為這個人的作品到處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 。所謂 ibid 就是同前作者,這個字是從拉丁文發展出來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簡稱,像 et. al. 就是兩人共同編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專門說明這一些寫作規范。各位要盡早學會中英文的寫作規范,慢慢練習,最後隨性下筆,就能寫出符合規范的文章。
7. 善用圖書館
圖書館應該是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讀每一本書,可是要知道有哪些書。我記得我做學生時,新進的書都會放在圖書館的牆上,而身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書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書皮就夠了,但是這仍和打計算機是不一樣的,你要實際上熟悉一下那本書,摸一下,看一眼目錄。我知道現在從計算機就可以查到書名,可是我還是非常珍惜這種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書的感覺,或去看看相關領域的書長成什麼樣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學信息教授,他告訴我他在創造力最高峰的時候,每個禮拜都到他們信息系圖書室里,翻閱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圖書館應該是身為研究生的人們,最熟悉的地方。不過切記不重要的不要花時間去看,你們生活在信息泛濫的時代,跟我生長在信息貧乏的時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長在這一個時代的你,要能有所取捨。我常常看我的學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論文,卻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難過,因為我強調要讀有用、有價值的東西。
8. 留下時間,精緻思考
還要記得給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時間。一篇論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勝,很重要的是在現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說一定要走理論的路線,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層次再提升兩三步, 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東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東西是什麼?整體意義是什麼?整體的輪廓是什麼?千萬不要被枝節淹沒,雖然枝節是你最重要的開始,但是你一天總也要留一些時間好好思考、慢慢沉澱。 conceptualize 是一種非常難教的東西,我記得我念書時,有位老師信誓旦旦說要開一門課,教學生如何 conceptualize ,可是從來都沒開成,因為這非常難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節淹沒的時候,要適時跳出來想一想,所看到的東西有哪些意義?這個意義有沒有廣泛連結到更大層面的知識價值。
傅斯年先生來到***以後,同時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所長及台大的校長。台大有個傅鍾每小時鍾聲有二十一響、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鍾聲二十一響》,當時很轟動。他當時對這二十一響解釋是說:因為台大的學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響是歡迎國家元首二十一響的禮炮。不久前我發現台大在每一個重要的古跡下面豎一個銅牌,我仔細看看傅鍾下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傅斯年當台大校長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另外三小時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響。我覺得這句話大有道理,可是我覺得三小時可能太多,因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個三十分鍾、一小時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學習跳到比你所看到的東西更高一點的層次去思考。
9. 找到學習的楷模
我剛到美國念書的時候,每次寫報告頭皮就重的不得了,因為我們的英文報告三、四十頁,一個學期有四門課的話就有一百六十頁,可是你連腳注都要從頭學習。後來我找到一個好辦法,就是我每次要寫的時候,把一篇我最喜歡的論文放在旁邊,雖然他寫的題目跟我寫的都沒關系,不過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寫,看看他的注腳、讀幾行,然後我就開始寫。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劇的時候都會捏著一條手帕,因為他說:「上舞台就像下地獄,太緊張了。」他為了克服緊張,他有習慣性的動作,就是捏著白手帕。我想當年那一篇論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樣,能讓我開始好好寫這篇報告,我學習它裡面如何思考、如何構思、如何照顧全體、如何用英文作腳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師的作品讀完,開始模仿和學習他,是入門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開始寫出自己的東西。我也常常鼓勵我的學生,出國半年或是一年到國外看看。像現在國科會有各式各樣的機會,可以增長眼界,可以知道現在的餐館正在賣些什麼菜,回來後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著手。
四、用兩條腿走路,練習培養自己的興趣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人生是兩只腳,我們不是靠一隻腳走路。做研究生的時代,固然應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業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問題,可是那隻是你的一隻腳,另外還有一隻腳是要學習培養一、兩種興趣。很多人後來會發現他的右腳特別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就是因為忘了培養左腳。很多很有名的大學者最後都陷入極度的精神困擾之中,就是因為他只是培養他的右腳,他忘了培養他的左腳,他忘了人生用兩只腳走路,他少了一個小小的興趣或嗜好,用來好好的調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亞洲周刊》要訪問我,我說:「我不想接受訪問,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後來他們還是把一個簡單的對話刊出來了,裡面我只記得講了一段話:做一個研究生或一個學者,有兩個感覺最重要 -- 責任感與罪惡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責任感,去寫出好的東西,如果責任感還不夠強,還要有一個罪惡感,你會覺得如果今天沒有好好做幾個小時的工作的話,會有很大的罪惡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愛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頁裡面,他花了一千小時和另外一個人只花了十個小時,相對於來說,當然是那花一千個小時所寫出來的文章較好。所以為什麼說要趕快選定題目?因為如果太晚選定一個題目,只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耕耘那個題目,早點選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個題目,是三年做出的東西好,還是一年的東西好?如果我們的才智都一樣的話,將三年的努力與思考都灌在上面,當然比一年還要好。
五、營造卓越的大學,分享學術的氛圍
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何謂卓越的大學?我認為一個好的大學,學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園的許多活動,直接或間接都與學問有關,同學在咖啡廳裡面談論的,直接或間接也都會是學術相關的議題。教授們在餐廳裡面吃飯,談的是「有沒有新的發現」?或是哪個人那天演講到底講了什麼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這種氛圍中的大學,才有可能成為卓越大學。那種交換思想學識、那種互相教育的氣氛不是花錢就有辦法獲得的。我知道錢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東西。一個卓越的大學、一個好的大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表示裡面有一個共同關心的焦點,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學校就不可能成為好的大學。

『柒』 誰能告訴我,讀研究生有幾種方式啊

在中國,研究生主要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

1、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參加每年十二月份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簡稱「統招」),被錄取後,獲得研究生學籍。屬於淘汰選拔制,擇優錄取。修滿學分後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2、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為響應產學結合適應時代需求而提供的攻讀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全國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從2017年(包括2017年)起,雙證在職研究生統一命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參加12月底的全國統考,劃定相同分數線,畢業時同樣獲得雙證。招收與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高等院校,也有相關科研機構。

(7)研究生學習方法擴展閱讀:

報考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研究生

『捌』 作為過來人,你認為考研究生有哪些學習方法呢

我是今年剛考研上的一名考生,我認為考研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方法的,如果你用的方法的話,那麼就會事半功倍,以更少的時間來學到更多的東西,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我學習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能夠幫助到大家的話,我們將倍感榮幸。

希望我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學習方法,我認為大家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起來,以供後面的人可以參考學習,這樣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玖』 研究生學習與復習方法

(1)、一定要把英語、政治的全真題做很多遍,最起碼兩遍。全真題是寶,模擬題是草,甚至連草都不如,特別是大部分英語模擬題。
(2)、最重要的是要復印到所考學校的歷年專業課考試試卷,專業課試卷只要指定參考書沒有很大的變化,能復印多少年就復印多少年,即使比較貴也要復印。如果你認真復習的話,考研的風險可能更多來自於專業課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不確定性。得到更多的專業課試卷可以大大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3)、如果能復印到你要報考的該校該專業的同學的專業課筆記,請想辦法復印,考題經常與筆記密切相關,書上只提到一句話,也許筆記里老師論述了一大段,完全可以出個大題,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不要以為老師只考那些條條框框很清楚的東西。考那些東西如何區分非本專業的非本校的學生?如何區分學生基礎扎實還是不扎實?所以專業課經常會出那種看起來有點偏的、但是的確有理解和發揮餘地的題目,或是跨章節的題目,要多總結、多相互聯系。要將內容總結成一張或幾張大表,把所有的核心內容都總結進去,形成條理無比之清楚的一張或幾張大紙,所有該書的內容全在其中,你就復習得差不多了。把這幾張大紙記下來,考試的大題也不會漏掉任何要點。

(4)、如果該系有辦專業課的考研輔導班,那麼必然經常會漏題,即使無法參加也盡量復印到輔導班的課堂筆記(很少好學校會辦專業輔導班,因為辦專業輔導班對外校考生是很不公平的)。如果該系在考研的該學期有開要考的那門課,那麼經常是開那門課的老師出考研試題(請先向在讀研究生們了解情況),該老師授課的課堂筆記頗有價值,該門課的期末考試題也經常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可設法打聽(不過,不可太在乎這種技巧,全面復習才是最有用的)。

關於面試

『拾』 備考研究生學習方法

我去年考了人大的行政管理研究生,我可以把我的經歷跟你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你首先要明確你想要考的專業,你要決定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專業,還是根據就業前景,這個很重要的。因為有的專業本身沒有我們想像的好,讀了以後就業可能還比較困難。
2.你要提前確定你要報考的學校,因為學校不一樣,所要考的專業和信息是不一樣的。
3.你確定學校和專業後,就該買所報考學校的專業書籍了,還有那學校歷年的考試試題也可以買回來看看,如何有熟人,還可以買考上那個學校的研究生的筆記。他們的重點抓的很好。
4.考研沒有別的,就是要努力,同時要加強自己的薄弱環節,不同的學校對英語的要求不一樣,一般來說,重點院校對英語的要求都比較高,超過了國家劃的英語分數線。除非你是特別喜好,活著是實力很強,否則盡量避免報考熱門專業,那樣壓力太大,而且考取的希望比較小。
5.如果現在考研,對你老說時間比較寬余的話,除了看專業書籍以外,還可以看看相關的論文,專家寫的書籍,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有助於考試中的答題。尤其是報考文科方向的研究生。
最後一定要記著,當你決定考研的時候,你就要比別人付出很多,一定要很努力,而且英語一段不能丟,它在考研的時候真的很重要。 還要制定一個好的計劃,要堅持按照計劃來復習。
如果條件可以的話,可以考慮上個輔導班,我去年上了新東方的英語考研強化班,我覺得效果不錯。

閱讀全文

與研究生學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艾灸銅盒使用方法 瀏覽:346
地面鐵銹怎麼清除最好的方法 瀏覽:739
鮮蒜頭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436
怎麼去黑痣的最好方法 瀏覽:166
多支撐軸系軸承受力的計算方法 瀏覽:920
快速賣掉東西的方法 瀏覽:403
瓷磚測量方法視頻 瀏覽:696
白內障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36
鍛煉陰莖有效的方法 瀏覽:605
定點跳大繩的技巧和方法視頻 瀏覽:640
如何出手古玩方法 瀏覽:811
有什麼剝玉米籽的快速方法 瀏覽:422
怎麼挑新天珠最簡單方法 瀏覽:876
美的熱水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613
雪鐵龍真假機油鑒別方法 瀏覽:924
研究對象方法思路一樣算剽竊嗎 瀏覽:740
女性普拉提斜方肌鍛煉方法 瀏覽:792
寫眼字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221
教育類論文要寫研究方法嗎 瀏覽:724
電腦連接文件夾的方法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