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及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14 01:35:14

A. 研究過程的幾個步驟

課題研究是一項嚴謹又復雜的工作,需要研究者按照規定的流程和要求開展相關工作,不少教師對課題研究這項工作倍感壓力,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沒有接觸過課題研究或是接觸的比較少,對課題研究不夠了解造成的,掌握課題研究的流程是一項基本要求,課題研究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方案、開題、實施研究,課題總結,課題研究的五個步驟是什麼?下面主要探討研究過程中的五個步驟,以下流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發現問題。
記得國外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想要將課題研究做好,選題是關鍵,而如何選到適合的課題呢?與教師平時的積累離不開,也就是說教師要有問題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一定要多發現,多反思。
2)制定研究方法
問題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新一輪的關鍵所在,教師做小課題研究要充分謙虛的借鑒他人的研究經驗,在其基礎上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3)按照方法解決問題。
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確定後,就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教師所針對的對象可能存在很多個體,研究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個體,所以教師要在反復試驗後才能找到做適合的研究方法。
4)總結研究過程。
對小課題結果的總結形式沒有大課題那樣嚴格的要求,小課題的形式多樣化,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說白了就是將研究的實踐過程轉化為理論文字形式。
5)實踐運用。
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B.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充分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現代地球科學和成礦理論為指導,並綜合礦床學、岩石學、流體包裹體、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知識,採用野外地質調查與室內研究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岩(礦)相學與礦床地球化學相結合、礦物學研究與同位素測試相結合等綜合性研究方法,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全方位剖析,並進行對比,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式。

二、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在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研究工作基礎上,以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為研究對象,通過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年代學和流體包裹體測試等手段,深入剖析金-鉬(銅)礦床(點)的產出環境、地質特徵,以確定金-鉬(銅)礦床的礦床類型和成礦機理過程以及成礦流體的形成、運移和演化規律,探討岩漿活動和金礦成礦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確定找礦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全面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礦區地質勘查報告、研究報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以及科研論著和文獻,綜合分析已有資料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2)重點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詳細的礦床學研究,開展以路線地質觀察、典型剖面測量,了解工作區內地層、構造、岩漿岩演化特徵,查明它們之間的空間分布關系;重點觀察研究含礦地質體及礦體的產出特徵、幾何形態、接觸關系、岩礦石類型和熱液蝕變特徵。在以上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集岩(礦)石標本樣品。

(3)選取代表性岩礦(石)標本,磨製光(薄)片,碎樣,挑選單礦物,為開展室內研究和各種地球化學測試做准備。

(4)對代表性金礦礦石樣品進行流體包裹體研究,進行溫度、壓力、鹽度和成分測定,查明成礦流體的主要物質組成,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推斷成礦流體的來源、運移和演化,揭示成礦作用過程。

(5)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特徵研究,揭示成礦過程中元素的遷移變化特徵以及與區域岩漿活動的關系。

(6)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鍶-釹-鉛同位素研究,確定成岩(礦)物質來源、源區特徵和演化過程,了解殼、幔物質在含礦侵入岩和金屬礦體中所佔比例。通過氫-氧-硫同位素的研究,對成礦流體的產物(礦石和蝕變岩及其所含礦物)進行系統分析,闡明成礦流體來源和運移過程以及成礦物質聚集機理,揭示地殼不同期次演化階段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的耦合關系。

(7)開展同位素年代學研究,通過鋯石SHRIMP U-Pb和LA-ICP-MS U-Pb方法對岩體年齡進行約束,通過輝鉬礦Re.Os,絹雲母和鉀長石等含鉀礦物Ar-Ar年齡測定來確定成礦作用的時限。

(8)綜合研究,結合本次野外觀察和室內測試成果,對礦床產出的地質環境、礦體特徵、礦床成因開展解剖性研究工作,探討礦床成因和成礦機制。在此基礎上,開展兩個典型礦床的對比研究工作,並結合區域構造-岩漿演化,深化對華北板塊北緣金礦成礦規律的認識,為區域金礦找礦勘查提供指導。

C. 研究方法及流程

作者採用如下方法和步驟(圖1-7),以保證順利完成主要研究內容,達到發展煤層氣地質基礎理論,服務於煤層氣勘探開發實踐的最終目的。

第一,查閱前人有關文獻、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和地質勘探成果,分析現有成果的研究程度以及有待於深化的主要問題,制定本文研究計劃,明確研究思路和主攻方向,提出解決方法和研究流程。

圖1-6山西南部二疊系山西組上主煤層含氣量等值線圖

第二,開展野外地質和礦井地質調查,收集現場資料,進行樣品採集,同時對資料進行初步的分析整理,以進一步增進對區內煤層、煤級、瓦斯、煤層物性等特徵的了解,並為後續的室內研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進行樣品的分析測試,包括煤岩學分析、煤層含氣性分析、煤孔隙性分析、煤的順磁共振實驗、岩樣X射線衍射分析、脈體流體包裹體礦物學和地球化學測試等,目的是為深化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

第四,進行地質調研、實驗數據的整理分析及數值模擬軟體的編制工作,進而查明研究區地質發展的四方面的歷史,即煤層沉積埋藏史、盆地熱歷史、煤的熱演化史以及煤層氣生成保存史,特別是與煤層氣資源評價密切相關的二次生烴史及其空間分布規律。

圖1-7研究方法及流程示意圖

第五,綜合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從煤中有機質生烴演化角度,對本區煤層氣資源前景作出評價和預測,為煤層氣地質選區和勘探開發部署提供理論依據。

D. 論文的研究方法與過程怎麼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E. 研究過程怎麼寫

1、先確定調查課題的基本內容,包括實踐方案簡介、團隊介紹、實踐口號與主題、實踐的目的與意義、實踐背景、實踐活動方式采訪等。選擇一個好的調查課題。

2、然後是實踐階段安排,落實研究計劃。包括活動地點、前期准備、活動開展、成果總結、活動預期效果等。

3、其他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包括活動經費來源、管理制度等。做的仔細點,還可以做一個調查問卷,作為附錄附在後面。

4、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報告應著重說明調查結果或研究結論,並對研究過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等進行系統的敘述和說明。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F. 研究工作方法及程序

以研究區域成礦地質背景為目的的陸相火山岩區研究工作,應加強火山地層、火山構造、火山岩性岩相、火山岩建造及岩石構造組合的研究,合理劃分火山地層、各級火山構造的類型及其組合方式,正確釐定火山岩岩性岩相類型,根據統一的火山岩建造分類命名原則,劃分火山岩建造類型;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區火山岩漿活動規律和時空展布特徵,編制1:25萬實際材料圖和建造構造圖中的火山岩部分、預測工作區火山岩性岩相構造圖、省級1:50萬大地構造相專題工作底圖(火山岩)等。主要工作方法與程序如下。

(一)確定編圖區邊界及編圖目的層

各類編圖區邊界的確定,應與火山成礦作用相關的火山岩目的層分布區、有明確規定的編圖邊界,以及成礦預測區的邊界相一致。實際材料圖、建造構造圖按照1:25萬國際分幅地形圖確定其編圖范圍,省級:150萬大地構造相專題工作底圖(火山岩)按照各省(區)行政區邊界確定編圖范圍,而作為預測工作區專題底圖的火山岩性岩相構造圖之編圖范圍,則由礦產預測組確定。

不同類型的圖件,所選擇的編圖目的層不完全一致。火山岩性岩相構造圖的編圖目的層為與成礦作用有關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如某些岩相厚度特別大,可分出流動單元、冷卻單元或相帶,則可將流動(或冷卻)單元甚至相帶作為編圖單位。建造構造圖的編圖目的層為火山岩建造(岩石組合),而大地構造相專題工作底圖(火山岩)的編圖目的層則是可反映大地構造相類型的岩石構造組合。

(二)收集整理地質圖和原始地質資料

編圖所用的地質圖和原始地質資料來源是1:5萬、1:20萬和1:25萬等不同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以及相關專題研究取得的有關火山岩圖件與資料。收集各類火山地層剖面資料,按統一格式填寫剖面卡片;核對1:50萬地質圖及各省地層清理中的相關內容,確定編圖區火山岩地層分區及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

(三)確定編圖思路與編圖類型

編圖思路是:進行火山構造-火山岩相-火山地層(旋迴、岩性)一體化研究,將火山地層(時代與旋迴、層序、岩性等)-火山岩相(火山產物的環境)-火山構造(火山活動產物的綜合表現)三者在圖上同時表現出來,以火山構造及區域性斷裂構造為圖面骨架,以火山岩性岩相表現火山岩地層的具體內容,恢復火山活動的地質過程。不同類型的火山構造、火山岩岩性岩相或建造(岩石組合)、構造岩漿岩帶、岩石構造組合等,均分別以不同的圖層形式表示。

編圖類型有四類:①1:25萬實際材料圖(陸相火山岩);②1:25萬建造構造圖(陸相火山岩);③火山岩性岩相構造圖,編圖范圍及比例尺由礦產預測組提供;④省級1:50萬大地構造相專題工作底圖(陸相火山岩)。

(四)陸相火山地層劃分對比

陸相火山岩區地質編圖,一般都應表達岩石地層單位(群、組、段)。火山岩地層劃分與圖面表達需注意以下幾點:

1)採用本《技術要求》規定的地層分區方案(劃分為大區、區、分區、小區四級),建立編圖區火山岩岩石地層格架。

2)編圖區陸相火山岩地層的劃分,應在原各省(市、區)岩石地層清理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新完成的1:5萬、1:25萬區調填圖及科研專題取得的岩石地層、年代地層、生物地層和磁性地層等的新資料新成果,進行火山岩多重地層劃分研究,合理劃分地層群(組、段),統一填圖單位的命名,建立火山-沉積地層層序,並列出岩石地層單位劃分沿革表(格式見表4-2-1)。

3)圖面上採用地層單位(群、組、段)的代號與表示地質時代的顏色(國標中規定的色標)表示火山岩地層。

編圖時應注意標志層的選擇:

1)火山岩區往往存在區域性分布、橫向穩定的沉積岩層,如底礫岩、古風化殼及冰積層,可作為地層劃分對比的標志層。

2)在破火山范圍內,只要具有某些易識別的特殊層,均可作為地層的對比標志,如雙峰式火山岩的玄武岩層、沉積夾層、火山碎屑流單元中的晶屑組合、特殊結構構造等。

3)在以熔岩為主的盾火山、泛流玄武岩區,可選擇某些火山碎屑岩層、含火山彈的特殊層、具有風化剝蝕面的熔岩層和淬碎玄武岩層等作為標志層。

4)在安山岩或粗面安山岩區,還常利用具有某些斑晶礦物組合特徵的安山岩層作為標志層。

(五)火山構造研究

按照本技術要求規定的火山構造分類命名方案(附錄4-2-C火山構造分類標准與術語),確定編圖區各級火山構造的類型、數量、時空展布范圍及其相互關系。

火山構造的命名,為代表性地名+火山構造類型,例如:浙江省東南部的雁盪山為一典型的白堊紀破火山,由強烈的流紋質火山岩漿噴發形成,即命名為雁盪山破火山;不同級別與類型的火山構造有從屬關系,則由級別高到級別低的火山構造予以說明,例如:浙江省天台縣大嶺口破火山位於天台火山構造窪地內,屬於後者的次級火山構造,並形成了大嶺口鉛鋅礦,則稱之為天台火山構造窪地大嶺口破火山。

一般而言,除部分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構造以外,前新生代的火山構造大多經歷了長期的風化剝蝕等,古火山地貌早已不復存在,因此需通過斷裂構造、地層時空展布與產狀、火山岩岩性岩相、相關侵入體的展布等,進行綜合判別後才能恢復其形態與類型。

火山原生構造是確定火山構造的重要依據,常在遙感影像圖上有明顯的線型和環(弧)形反映,同時也表現為較明顯的物化探異常。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徵也是研究火山構造的重要內容,例如,由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構成的三相冷卻單元,是普林尼式火山噴發所特有的,也是破火山機構中最常見的火山岩相模式。因此在研究火山構造時,應充分利用遙感和物化探資料的地質構造解譯資料,以及地質填圖與剖面資料等,釐定實測和推斷的線性斷裂構造、環形(弧形)斷裂構造、控制火山盆地的斷裂構造等原生火山斷裂構造的延伸(深)、產狀、方位、性質(正斷層、逆斷層等)等,查明與火山原生構造配套展布的火山-沉積地層的時空展布范圍、產狀、層序、岩性岩相變化、角度不整合面和火山噴發不整合面等,以及相關侵入體(包括暴露地表的和隱伏的深成岩體、淺成-超淺成岩體、潛火山岩等),經綜合分析,判別火山構造的范圍、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破火山在平面上常表現為橢圓形或近於圓形,內部堆積巨厚的火山岩層(可能有多層沉積夾層),其外緣為環形(弧形)斷裂所限,火山-沉積地層的產狀以「圍斜內傾」為特徵,大致以破火山中央為中心,發育一系列放射狀斷裂;火山穹窿的地質特徵與破火山類似,最大區別是火山-沉積地層的產狀以「圍斜外傾」為特徵;如其中央部位出現晚期侵入體,則可能屬復活型破火山或復活型火山穹窿。又如:古火山口的位置,也需藉助於近火山口相火山岩的岩性岩相而推斷。

火山構造的空間組合關系,對於恢復編圖區火山活動規律具有重要作用。某些火山構造具有多期活動的現象,例如:在早期形成的破火山機構、或更大型的火山構造窪地內,後期又形成雜干破火山或火山穹窿等,構成套疊式火山構造。另外,某些火山活動中心具有隨時間的定向遷移性,例如:中國東部燕山晚期火山噴發中心常見隨時間向NE遷移的現象,其先後噴發形成的破火山等火山機構,則呈NE向展布並有部分重疊現象,表現為晚期火山機構切割早期火山機構的東北部。

火山活動常受區域性斷裂構造的控制,特別是不同方位斷裂構造的交匯部位,常出現火山活動集中區。因此,火山構造的研究,還應結合區域斷裂構造(包括控制火山機構的構造、控制火山岩帶的構造兩類)的研究,查明不同火山構造的空間展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例如:受同一區域性斷裂控制的不同破火山口可構成串珠式分布,火山構造窪地也可受一組或兩組甚至多組斷裂的控制。

火山構造對成礦作用有明顯制約作用,例如火山原生構造(環形、弧形、放射狀斷裂等)常表現為控礦或容礦構造。注意提取遙感異常,利用各類地質資料與重砂資料等,推斷各類蝕變及鐵氧化帶與火山構造的時空關系。此外,古火山構造常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剝蝕,而火山構造的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礦化作用,因此剝蝕程度的判別(要素之55~59)也是火山構造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六)陸相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研究

利用各類地質資料、特別是陸相火山岩地層剖面和穿越火山構造的岩性岩相剖面資料,釐定編圖區各地層群(組、段)火山岩的岩性岩相類型與組合特徵。

1.火山岩岩性研究

綜合利用火山岩的顏色與結構構造(要素之11~13)、火山碎屑物與礦物組成(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副礦物)、包體與包裹體特徵(要素之14~19)、岩石化學數據及火山岩SiO2-(K2O+Na2O)分類命名圖解等進行分析研究,採用「附錄4-2-A火山岩分類命名標准」,根據顏色+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礦物組成等內容,准確命名火山岩名稱,並表達在實際材料圖上;例如:灰紫紅色流紋岩、深灰色流紋英安質晶玻屑熔結凝灰岩、灰紅色安山質凝灰岩等。

2.火山岩岩相研究

根據火山岩岩石類型(岩性)及其組合與時空分布特徵,採用附錄4-2-B火山岩相分類標准與術語」,給予命名;例如:溢流相(玄武岩)、火山碎屑流相(熔結凝灰岩)、空落相(玻屑凝灰岩)等。需注意的是:同一岩石類型可能分屬不同的岩相,即可由不同的成岩方式所形成,此時應分析其與上下火山岩層的關系、合理劃分流動單元和冷卻單元、確定噴發韻律,在此基礎上綜合判斷火山岩相類型。例如:玻屑凝灰岩既可以是爆發空落相,也可以是涌流相,但爆發空落相玻屑凝灰岩一般位於厚層火山碎屑流相熔結凝灰岩之上且分布范圍可相當廣,可發育良好的水平層理構造,構成一個流動單元的頂部;而涌流相則位於火山碎屑流相之下且主要分布於火山口周圍,且除水平層理構造外,還可見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等,構成一個流動單元的底部。又如:角礫凝灰岩可出現在爆發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發崩塌相、涌流相等多種岩相類型中,確定其所屬火山岩相類型時,也需依據對與其時空上密切共生的其他火山岩的類型與層序關系等進行綜合研究。總之,火山岩相表示一種成岩過程或方式,可形成多種火山岩類型;反之,一種火山岩類型也可經由不同火山活動方式形成,即火山岩相與岩性之間一般並無特定的對應關系,需根據野外地質剖面與薄片鑒定、化學分析等多種資料綜合釐定,並表達在實際材料圖上。

在火山岩相類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火山岩的相帶劃分(要素之31),如可將侵出相碎斑熔岩劃分為邊緣相隱晶狀碎斑熔岩、過渡相霏細狀碎斑熔岩、中央相碎斑熔岩等,這種相帶如有相當的空間展布規模,則可作為填圖單元單獨劃出;確定陸相火山岩的相組合和相模式,如典型普林尼式火山爆發形成的廣義火山碎屑流三相模式(爆發空落相/火山灰雲亞相、狹義火山碎屑流亞相、涌流相/地面涌流亞相)等。此外,根據區域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徵,查明火山噴發類型、噴發沉積的物理化學條件、噴發旋迴、噴發古地理環境、火山作用類型等,同時也為劃分構造岩漿旋迴提供可靠依據。例如:若出現廣義火山碎屑流相(地面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爆發空落相),即可確定火山噴發類型為普林尼式;根據火山岩中的沉積夾層,以及火山岩礦物溫壓計的計算等,可確定火山噴發的溫度、壓力、氧化還原條件及古地理環境等;根據代表火山噴發間歇期的沉積夾層,以及火山岩性岩相的空間垂向變化規律等,可劃分出不同的火山噴發旋迴;根據火山岩性岩相類型、共生的沉積岩與侵入岩、岩性岩相的空間展布特徵等,可確定火山作用類型。

3.陸相火山岩岩石組合/火山岩建造研究

具體概念可參照「岩石組合(火山岩建造)(要素之32)」。將實際材料圖中不同類型的火山岩自然岩石組合(岩性)通過分析上升為火山岩岩石組合。這一過程以火山岩岩性岩相剖面及火山噴發旋迴的分析為核心,並結合岩石地球化學分析;應包括與火山岩共生的沉積岩夾層、相關的淺成-超淺成岩。特殊意義的岩類或岩性層(如沉積岩)均作為獨立的岩石組合單位表達。

在建造構造圖上表達的陸相火山岩之岩石組合也稱火山岩建造,系指同一火山活動期次形成的火山岩岩石組合,包括時空上密切共生的各種岩性岩相。火山岩建造類型的劃分原則是:首先,火山岩建造是對火山地層組的進一步細分,劃分依據是主要岩性或岩石組合;其次,按火山岩岩石類型分別劃分建造類型。

火山岩分為熔岩、火山碎屑岩、潛火山岩三大類。火山碎屑岩大類又分為碎屑熔岩類、正常火山碎屑岩類和火山-沉積碎屑岩類三類;其中,碎屑熔岩類分為碎屑熔岩亞類和淬碎碎屑熔岩亞類,正常火山碎屑岩類分為熔結碎屑岩亞類和普通火山碎屑岩亞類,火山-沉積碎屑岩類分為沉積火山碎屑岩亞類和火山碎屑沉積岩亞類(李兆鼐等,1984)。

(1)火山岩建造類型的劃分

1)根據岩石類型先分別劃出熔岩建造、火山碎屑岩建造、潛火山岩建造;

2)火山碎屑岩類建造再劃分為碎屑熔岩建造、正常火山碎屑岩建造和火山—沉積碎屑岩建造三類;在此基礎上還可再細分出碎屑熔岩建造、淬碎碎屑熔岩建造、熔結碎屑岩建造、普通火山碎屑岩建造、沉積火山碎屑岩建造、火山碎屑沉積岩建造等。如:集塊熔岩建造、熔結凝灰岩建造、沉凝灰岩建造等、凝灰質砂岩建造等。

考慮到火山岩建造的劃分不宜過細,可將各火山碎屑岩亞類適當合並而劃分建造,如碎屑熔岩亞類和淬碎碎屑熔岩亞類、熔結碎屑岩亞類和普通火山碎屑岩亞類可分別合並為一個建造;但火山碎屑沉積岩亞類指示了火山活動的間歇,是劃分火山噴發旋迴的標志,必須單獨劃分建造。

3)例外的是:集塊岩類(包括集塊熔岩、淬碎集塊岩、熔結集塊岩、集塊岩和沉集塊岩)是標志古火山口位置的特殊岩石類型,應單獨劃分建造。

在岩石類型劃分建造的基礎上,再按火山岩化學成分進一步劃分為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鹼性6種建造類型。只有一種化學成分的火山岩即劃為一個建造,如:響岩質熔結凝灰岩建造。當同時出現多種化學成分的火山岩且分布有限時,基性和中性火山岩類可以合並為一種建造,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類也可合並為一種建造;特殊情況下基性和酸性火山岩類可合並稱雙峰式建造,如玄武岩和流紋岩雙峰式建造、細碧角斑岩雙峰式建造等。但超基性火山岩類、鹼性火山岩類應分別單獨劃分建造。

(2)火山岩建造命名與編碼原則

1)採用「岩石名稱+建造」的方式命名火山岩建造,岩石名稱由「化學成分+岩石類型」構成。如:流紋質熔岩建造、英安質-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建造、安山質沉凝灰岩建造等。

2)火山岩岩石名稱採用「數據項岩石類型下屬詞」表所列名稱,編碼採用「數據項岩石類型下屬詞」所列岩石類型代碼。

3)對於火山碎屑沉積岩建造,因以正常沉積物為主,不適合用化學成分再進行劃分建造,而直接以岩石類型命名,如:凝灰質砂岩建造。

4)由同一化學成分的火山岩構成的建造,直接用岩石名稱來命名和編碼,如:流紋質集塊角礫岩建造等;資料庫中按岩石名稱下屬詞直接填寫代碼。

5)由兩種火山岩構成的建造:有兩種情況,一是兩者呈互層產出,用「岩石名稱1+岩石名稱2」命名和編碼,如「英安質凝灰岩與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建造」可表達為「英安質凝灰岩+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建造」,資料庫填寫兩種岩性代碼,中間用「+」連接。特殊情況下,當基性與酸性火山岩互層時,可直接命名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同樣資料庫填寫兩種岩性代碼,中間用「+」連接。二是兩者共生,但厚度或面積相差較大,即表現為1種(量多)夾另1種(量少)的火山岩建造,用「岩石名稱1>岩石名稱2」命名和編碼,如「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夾安山質火山角礫岩建造」可表達為「流紋質熔結凝灰岩>安山質火山角礫岩」,資料庫填寫兩種岩性代碼,中間用「>」連接,量多者在前。

6)由多種火山岩組成的建造,選擇主要的二~三種火山岩參與建造命名,並按照厚度和/或面積由多到少的次序,用「岩石名稱1>岩石名稱2>岩石名稱3」的方式予以命名和編碼。例如,當火山岩建造以厚層流紋英安質熔結凝灰岩為主,次為中厚層流紋質凝灰岩,又有薄層英安質角礫凝灰岩時,可命名為「流紋英安質熔結凝灰岩>流紋質凝灰岩>英安質角礫凝灰岩建造」,資料庫填寫3種岩性代碼,中間用「>」連接。

7)陸相火山岩很少有三種或多種火山岩互層的現象,建造命名時一般可不予考慮。

(3)火山岩建造圖面表達

1)火山岩建造在圖面上用花紋表達,不同建造之間需有明確界線。

2)火山岩建造花紋採用《技術要求》規定的岩性花紋;當火山岩建造涉及不止一種岩性時,選擇最主要的二~三種岩性花紋,按照《技術要求》統一的花紋組合方式進行表達。

3)附圖中綜合柱狀圖上的火山岩建造圖例應與主圖火山岩建造花紋一致。

(七)陸相火山岩地球化學研究

地球化學研究包括岩石(礦物)化學、稀土與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等,研究目的是確定火山岩物質來源、成因類型、岩漿演化方式與過程、構造環境。資料來源為實際材料圖資料庫中所提供的相關地球化學數據,具體元素類型可參見地球化學特徵(要素之20~24)。

岩石(礦物)化學研究:首先是根據岩石化學組成(也稱常量元素、主量元素或全岩硅酸鹽組成,為主要氧化物的百分含量),計算CIPW標准礦物組成及其百分含量,利用SiO2—(K2O+Na2O)分類命名圖解和實際礦物組成及岩石結構構造等,確定火山岩的岩石名稱;其次利用硅鹼圖等岩石系列判別圖解,確定火山岩屬鹼性系列還是亞鹼性系列;對於亞鹼性系列岩石,再利用FAM圖解,判別屬拉斑系列還是鈣鹼性系列。對於單礦物化學組成,則根據相關計算礦物分子式的公式和礦物種類判別圖解,確定礦物種類。需注意的是:在利用岩石化學組成進行相關計算和投圖時,均需將揮發分去掉後重新計算百分含量。

利用稀土元素豐度值,計算稀土總量(∑REE)、輕稀土(LREE)和重稀土(HREE)的總豐度、(La/Yb)N、δEu等特徵參數,繪制球粒隕石標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圖。

利用微量元素豐度值,計算Sr/Y、La/Ba、Sr/Ba等特徵參數,繪制原始地幔(或MORB、球粒隕石)標准化微量元素蛛網圖,繪制各類岩石成因與構造環境的判別圖解。

利用已有的各類同位素組成數據(Rb-Sr、Sm-Nd、Re-Os、Pb、H、O、S、C同位素等),判別岩漿成因類型(幔源、殼源、殼幔混合源)。

綜合利用岩石化學、稀土和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結合岩石學、礦物學、地質學等多方面資料,採用「附錄4-2-E火山岩(及共生侵入岩)的大地構造相—地球化學標志」、「附錄4-2-D火山岩(及共生侵入岩)的大地構造相—岩石構造組合」等提供的各類判別標志,確定火山岩的岩漿物質來源、演化方式、岩石構造組合、成因類型及其構造環境,進而確定其所揭示的大地構造相類型。

(八)陸相火山岩成礦作用研究

陸相火山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關系密切,特別是在中國東部,80%以上的礦產都與燕山期陸相火山岩漿活動有關,具體表現為:成岩成礦過程的一體化(有直接的時空與成因聯系)、火山構造-火山岩相-火山地層(岩性)的控礦性等。

成岩成礦過程的一體化:火山岩漿活動本身即是成礦作用過程,火山岩及其同源異相的潛火山岩、侵入岩與礦產存在著時空上密切共生、成因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物質來源與演化過程的關系,例如:燕山期大部分淺成低溫熱液型鉛鋅銀礦,以及部分錫、鈾、金等金屬礦床及螢石等非金屬礦床,都直接分布於酸性火山岩區;而喜馬拉雅期的多數大型非金屬礦產(如凹凸棒石、膨潤土、蒙脫石礦等)則與玄武質岩漿活動直接相關。

火山構造-火山岩相-火山地層(岩性)的控礦性:火山構造、特別是環形(弧形)和放射狀斷裂以及火山通道,常是火山岩區重要的控礦容礦構造;巨厚層火山碎屑流相和隱爆角礫岩相等,則常是重要成礦部位;火山岩與基底接觸面也是重要的容礦構造;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則可形成不同類型的礦產。

根據礦化特徵與蝕變破碎特徵(要素之29~30)的內容,具體描述與火山岩有關的礦床或礦化蝕變帶特徵、類型、規模、組成等。

G. 開題報告中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有什麼區別

研究方法和手段是指具體用什麼方法研究什麼內容;而研究技術路線要反映研究思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通常用框圖將「內容+方法」的邏輯路線勾勒出來就可。

H. 什麼是研究步驟及方法

步驟是先干什麼、然後干什麼這樣的描述
方法指實驗研究、調查研究、訪談法、文獻分析等具體的研究方法。可以找一個開題報告或者課題申請標書讀讀看

I. 畢業論文中研究方法,手段和步驟怎樣寫

(1)文獻研究法:根據所要研究內容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充足的資料,從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以及前景。

(2)研究項目分析法:在進行理論的搜集與分析之後,根據現有的研究項目整體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理論有理有據,設計更合理。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9)研究過程及方法擴展閱讀: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閱讀全文

與研究過程及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章飛一絕祛斑液使用方法 瀏覽:110
陽台安裝凈水機的方法 瀏覽:5
食用蜂蜜檸檬茶製作方法 瀏覽:915
速度滑冰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543
酸蒜苗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195
疤克使用方法雙眼皮 瀏覽:821
吊櫃爆炸螺絲安裝方法 瀏覽:240
c11探針檢測方法 瀏覽:537
集成牆板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0
凝血酶凍乾粉使用方法 瀏覽:44
多重共線性解決方法 瀏覽:675
冰水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419
糊圖變清晰方法手機 瀏覽:893
足球訓練帶球方法 瀏覽:58
不想生孩子有哪些方法 瀏覽:72
蘋果測距離的方法在哪裡 瀏覽:896
行業劃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20
蜂群介王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37
如何清洗汽車節氣門的方法 瀏覽:523
汕頭情感提升方法有哪些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