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析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一、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為小學音樂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礎。
如在學《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時,一上課我就給學生出了兩個謎底為動物的謎語,如: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裡頭;細小爪子黃羽毛,飛到葡萄架下瞧,笑看蝸牛慢慢爬,爬上一起吃葡萄。「第一個是蝸牛!」「蝸牛和黃鸝鳥!」……學生興奮地答道,「沒錯,是蝸牛和黃鸝鳥,大家想聽關於它們的歌曲嗎?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蝸牛和黃鸝鳥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樣,我通過一上課給學生出謎語並提出有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興趣盎然地學習這首歌曲。
二、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 :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從而為小學音樂課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如在上小小音樂劇《東郭先生》這一課時,學生初步了解東郭先生的故事並感受了音樂劇的主題音調後,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這樣一項音樂實踐活動:自行分配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如東郭先生、狼、獵人、農夫、毛驢、大樹等,自行准備道具,在課堂上將第一幕內容表現出來。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參與音樂實踐的機會,,從而轉變對音樂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
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強音樂的趣味性:
將故事和情景表演融入音樂教學之中;將教具材料融入到音樂活動中;將多媒體融入到音樂活動中;將游戲活動融入到音樂活動中;將繪畫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四、採用趣味和聲教學:
趣味和聲教學並不僅僅是改變小學音樂和聲教學性質的課程,更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和運用。教師在音樂和聲教學中可以適當的使用情境游戲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對音樂的疊加使用,使其產生對音樂和聲的敏感度。帶有情境表現的聆聽,可以使得抽象化的音樂變得形象化,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和聲。
總結: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老師要不斷做好創造性教學活動工作,提高音樂理論學習的趣味性,將音樂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營造出健康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此幫助學生在不斷聆聽和積累中,提高對音樂作品的賞析鑒賞能力,最終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貳』 論文:我國城市小學音樂教育淺析
摘要:中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 中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課 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當前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積提高音樂 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對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是難得機遇下的挑戰。顯然, 過去單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質量,如何把握整體的質量與效益,需從音樂教學的結構入手,從教學 模式上進行研究,即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在現代音樂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音樂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相關的 音樂教學策略與教學評價等。
一、回顧與分析
1.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大半個世紀以來幾乎就是「唱歌課」。50年代前後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 傳統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為完成教學任務。另一種是受專業音 樂教學的影響,其模式為:基本訓練(發聲訓練、視唱練耳)——歌唱(范唱、識譜、教唱、歌唱處理)。
2.五六十年代,音樂課受其他文化課的影響,強調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習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教學法,凱 洛夫的教學模式引入音樂課,其模式為:組織教學,復習檢查,講授新課,鞏固、布置作業。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音樂教育開始出現了生機,音樂教學改革逐趨活躍。如:為了改變大聲喊叫的唱 歌,開展了童聲訓練的研究;為改革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出現游戲教學;為改革單一的歌唱型教學,增加了 器樂教學。但是從總體上看,其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仍然停留在重知識傳授上,其教學模式還是屬於「凱洛夫 式」的。
4.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音樂教學法開始傳入我國,尤其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及達爾克洛茲教學 法的傳入,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國外音樂教學法強調即興創作,從觀念上促進我國的音樂教學改革,使音樂教 學研究上了一個台階。
但從現代教育論上分析,一個時期內課堂音樂教學的主要模式仍屬於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其教育理 論基本是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論。在一部分音樂教師觀念中,專業音樂教學的傾向還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教 學中往往對學生進行煩瑣的樂理知識教學,枯燥的發聲訓練、視唱練耳,學生隨著年級的遞增而反感情緒增加 ;對作品(絕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師說了算;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所 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現「中學不如小學」,「小學高年級不如中、低年級」,「學了九年音樂 課,有些學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現象。因此,從整體上研究教學模式,改革音樂教學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確目標、轉變觀念。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組織、 設計相對穩定而又系統、簡化的教學結構。我們必須認識,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是非專業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樂專業人才,這一性質決定了中小 學音樂教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普及音樂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任務,要徹底改變以專業音樂教育 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知識、技能傳授的教學思路。中小學音樂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音樂教育為手段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研究、總結國內的經驗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音樂教研網路相繼建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同時也涌現了大批音樂 教學的有志改革者,他們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各方面進行單因子改革或整體改革的實驗,他們的思路及經驗,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報導,我們要認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強對國外音樂教學思想與模式的研究。
本世紀以來產生的音樂教育體系和流派,對世界音樂教育發生了重大的影響。瑞士的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 茲獨創的體態律動教學,具有劃時代的作用,首次確立了身體運動反應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論上開 拓了近現代音樂教育的研究視野,在實踐上推動了近現代音樂教育的進步。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創造的柯達伊 教學體系,立足於弘揚本民族文化,採用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節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熱愛 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愛好者。德國作曲家奧爾夫創立的奧爾夫教育體系,一切從兒童出發,提倡學習「元素性」 音樂,注重培養創造力,使兒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進入音樂,並從中獲得個性的發展。美國的曼哈頓維爾音樂 課程計劃,強調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以及螺旋型課程等,為音樂教育的研究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育,強調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應當相互聯系,綜合成為一個整體,通過表演、聽賞、創作 等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獲得音樂態度和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以上這些體系與流派,共同的特徵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創造性,注重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在教學環境上都以寬松的形式,在沒有課桌椅的寬敞教室內進行音樂實踐與活動 。我們可以將這些體系的教學模式簡約為如下圖式:
奧爾夫教學模式為:探索——模仿——即興——創造
曼哈頓維爾課程的五個教學環節:
自由探索→有指導的探索→探索性的即興表演→有計劃的即興表演→強化
綜合音樂感教學活動模式為:
附圖{圖}
三、音樂教學策略
1.德育與美育。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遠 遠超出藝術的范圍,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與美育是它的靈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 養完善的人格,音樂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2.生動與主動。
「生動」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形式的生動;二是教學內容設計的生動;三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生動。 只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訓練,也能變得生動而活潑。「生動」才能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才能激發對音樂的喜愛,才能產生大面積質量與效益。生動活潑的更高層次是主動發展。沒有主動性其生動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生動活潑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主動性是審美教育的主要特徵之一,沒有主動性就不可能產生美好體驗,音樂教 學必須生動與主動。
3.傳授與創造。
音樂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教師將人類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給學生 。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必須把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而創造力則體現更高的要求,更能促進學生的 個性發展。因此,國外音樂教學體系都非常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的即興創作活動。而我們的音樂教 學過程中,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創造性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特徵,創造性要貫 穿於審美教育的始終。
4.靜態與動態。
傳統的音樂課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大都採用一般文化課的靜態形式,學生正襟危坐。音樂本身是非語義 性的,體態律動學的誕生,使人們對音樂心理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動態更能喚起人的本能,更能觸發人的 自由聯想,有助於人的創造意識和行為。靜態與動態的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是音樂課較為理想的一種策略。
5.單一與綜合。
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有多種,主要為聲樂(歌唱)、器樂、欣賞、音樂常識與基本訓練。作為普及的學校 音樂教學,「綜合」是它的主體,而且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綜合」更為適宜。
四、音樂課基本教學模式研究的初步設想
1.我們對唱遊課進行了初步總結:①唱遊課教學打破了傳統音樂學科的單一性,採取音樂游戲、律動、歌 表演、集體舞、節奏樂等綜合性音樂藝術手段,提倡藝術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發兒童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為 目的,以培養他們審美情趣為核心。實施唱遊教學,一方面為進入中高年級學習音樂打好基礎,一方面積淀為 具備審美情操的基石,從而成為完善學生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②唱遊課的指導思想:「動中學,玩中學,樂 中學」,一切從學生出發。③唱遊課的相關策略:a注重興趣;b人人參與;c創設情景;d加強表現;e加入競賽 ;f即興創作。④通過歸納,初步形成了游戲教學模式:
附圖{圖}這一模式從兒童的年齡特徵出發,讓兒童從游戲中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從游戲中去學習音樂,在 游戲中引導他們進入音樂的殿堂,當他們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認識後,及時加以鼓勵,發展他們的智慧,啟發 他們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從而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游戲模式既是唱遊課的教學模式,也是唱遊教 學的過程,這模式中各環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層層緊扣,循環發展。這一模式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 ,還可引伸到中年級。⑤唱遊課教學評估,採用「音樂樂園」、「小小音樂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表現能力、 審美情趣進行測試,並評定「優、良、中、差」。
2.小學的中、高年級及初中,由於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學內容的增加,教學模式可以從低年級的游戲模式 逐步過渡到游戲、活動模式→活動模式:
導入→活動→創作→表演、評議
「導入」包含復習及基本訓練,如節奏游戲、聽覺訓練、識譜練習等。「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 括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應隨著年級的遞增而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通 過學生的分組學習活動,逐步擴大培養學生的自學、感受、體驗音樂的能力。「創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學內容 的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去進行創作,包含二度創作及一度創作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作」還應在「 導入」及「活動」中得到體現。「表演」、「評議」是指將創作進行交流匯報,並進行評議、評價。
3.由於高中的音樂課剛剛起步,還缺乏較深入的實踐與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探 索、討論、創作、評價等,以進一步發揮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現高中階段的教育特徵,具體的教學 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歸納與總結。
『叄』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情感體驗
好的音樂作用於人的情感,引起共鳴、激動、聯想、想像,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著人的心靈,使人受到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意識觀念的熏陶滲透,從而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音樂教學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體驗原指個體在接觸實物或實踐活動中對其原貌的一種真切感受。在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疏通了教師與音樂、學生與音樂、教師與學生之間多方面的渠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激發情感,並在體驗中嘗試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所聽音樂表達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
一、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充分利用豐富的想像力,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能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的想像是通過聲音來完成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像能力要注意設置情節、激發興趣、創造想像空間。
1.音樂聽覺的重要性
音樂聽覺有兩種:一種是外在聽力,一種是內在聽力。音樂聽覺能力就是音樂感受能力。音樂欣賞的重要渠道就是藉助於音樂聽覺的情感體驗。通過音色、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聽賞各種人聲音色和樂器音色,感受不同旋律的特點,提高他們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
2.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環節
情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情感的表現可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也可體現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在課堂上,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放一些喜愛的流行音樂,可以放鬆他們緊張的神經,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得到自由的發揮。還可以用各種方法、手段以及生動形象、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和學生一起進行音樂體驗活動,創設一個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情境,引導激發學生入情入境。
在欣賞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時,伴隨著典雅古樸的旋律,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把學生的情感帶到如詩如畫般的意境中,猶如眼前出現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掛在露出嫩葉的柳梢旁,小舟在江面盪漾,微風吹過,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優美的旋律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他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又如,欣賞《天亮了》這首歌曲,可讓學生先自己聽一遍,然後給他們講述這首歌曲創作的背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旅遊區的峽谷地帶,由於纜繩斷裂意外纜車急劇下墜,纜車中的一對年輕夫婦在這危急時刻,用雙手用力托起了懷中幼小的孩童。小孩毫發未傷,得救了,而他們卻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離開了他們心愛的孩子。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許多學生聽到這里神情嚴肅,眼神專注,幾位女生眼中已經盈滿了淚花,播放第二遍時,要求學生用「情」和「心」仔細聆聽。當歌曲唱到高潮部分時,幾個學生已輕聲哭泣起來……音樂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這節課的感受環節中,學生通過歌曲的聽賞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及感悟。
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時,先播放五個各具特色的音樂主題,讓學生自己分析、了解五個音樂主題所呈現的特點和所表現的情緒,然後打亂順序播放,要求他們辨別出五個主題的順序。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感知能力和聽力,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體會音樂的美感,豐富情感體驗。當學生置身於音樂藝術的氛圍中,反復聽,用心感悟,逐漸會對所聽賞的音樂作品表達出自己的感想。因此,在欣賞時盡可能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鼓勵他們對所聽音樂表達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並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盡可能地為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挖掘情感因素,讓學生大膽表現音樂
音樂欣賞是心理反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外部音響感知―想像聯想―情感共鳴―理解認識。從喜歡聽音樂到用心、用情去聆聽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使學生的欣賞層次逐步提高。學生欣賞音樂有自己的側重面。有的喜歡欣賞作品的整體感受,有的喜歡欣賞演奏員高超的技巧,有的喜歡樂器和歌唱演員極富美感的音色,有的喜歡作品起伏變化的主旋律。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盡量多提問題,讓學生思考,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學會邊聽、邊思考、邊創作、邊表演,這樣一種欣賞音樂的學習方法。
1.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課不注重表演、創作技能的發展,而側重於感受、體驗音樂的熱情和能力的發展。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的反映能力和手的靈敏度。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越靈活、越嫻熟,與大腦神經系統就越有聯系,並使大腦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的音樂的耳朵,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一位學生在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後寫了一節文字,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想像力:「遠處山巒迭起,藍天白雲,無邊的草原上,一片春意盎然,一陣輕風吹過,馬鈴聲響,悠閑的牛羊在碧綠的草地上或卧或立,把草原點綴的色彩斑斕……」
在欣賞課《沃爾塔瓦河》之鄉村婚禮時,學生認真感受的同時,完成三個問題:節拍(6/8);力度變化(由弱漸強,再由強減弱);樂器(單簧管,小提琴)。學生的表現為兩種:一是不會的學生乾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不能確定的也猶豫不決,不肯舉手。為了緩解緊張氣氛,我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聽後的感受,話音剛落,課堂真是像炸開了鍋,精彩不斷,想要表達的學生非常多,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還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音樂旋律由遠而近,展示出一幅熱鬧的音樂畫面後,又由近而漸漸遠去。」「我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個村莊,那裡的村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婚禮,大家手拉手圍成圈歡快地唱歌跳舞。」另一位學生說:「這段音樂好像是以小提琴及吹管樂器為主,旋律純朴、明朗、活潑、歡快,讓人不由自主地也想跟著跳起來。」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大同小異,但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也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通過創設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重視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因此,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創設音樂體驗教學模式情境
音樂欣賞課中必須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欣賞課《春節序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時,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去想像出鑼鼓喧天的場景,然後給學生提供鑼、鼓、鑔、三角鐵等樂器,要求學生自由組合,用以上打擊樂器去表現出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剛落,大部分學生一擁而上,用各種樂器模仿音響來表現音樂情緒,教室一片歡騰,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老師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學生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歡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己感情的藝術天地。幾分鍾後,學生個個神采奕奕,意猶未盡地回到座位,臉上洋溢著自信滿意的笑容。以上的案例,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緊緊抓住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音樂情感去感受節日的歡快,學生自主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體驗樂曲的情感表現及音樂內涵,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增強了學習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嘗試創新的能力,學生在輕松的音樂體驗中得到了藝術熏陶。在欣賞《命運交響曲》時,先講述貝多芬的人物命運,以及他所處的音樂時期和歷史背景,而故事中貝多芬的自尊、自強以及對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巨大的人格魅力通過他的音樂深深地震撼了每個聆聽者的心。為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聆聽感受同一首作品不同風格、不同版本的演繹,分別讓他們欣賞極富王者風范的卡拉揚指揮的現場版的交響樂《命運》與法國鋼琴家改編彈奏的極具節奏感、時尚感的鋼琴電子交響樂《命運》,在古典與時尚的交錯碰撞中,體現出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揮家根據自身對音樂的理解、感悟所形成的獨特的音樂風格。
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表達明確的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產生聯想、想像,引起共鳴。可見,音樂在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而明顯的。通過視唱、欣賞音樂,不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的能力,而且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像、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常活躍。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尊重個性差異,培養學生富有情感的創造力
給每一位學生創造一個可體驗能力的環境和自由空間。學生學習就會顯得輕松自如,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如,對初級中學生的音樂素質調查表明,學生之間有較多的差異,必須有一個充滿平等和諧的環境,才能達到心理愉悅,靜聽調整思維,充滿自信。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師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能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接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也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豐富的教學手段、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為前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過程,通過聽―動―演―賞―創幾個環節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創新意識,培養創造力。通過多種手段,營造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表現,體驗愉悅的審美活動。在音樂課開設的「小小音樂會」中,讓學生自導、自演、自唱,盡情表現。學生不僅自娛自樂,同學之間相互影響,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品位也在不斷地提高。情感投入得越多,興趣就越濃厚。針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通過選取不同風格的音樂來表現自己,釋放自己的藝術激情。
音樂是表演藝術的舞台,能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學生每年參加校內外各種藝術節文藝會演,能夠運用課堂中所學知識,自主創作,編排節目,自我創新,在藝術水平上不斷有所提高,更能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體驗到藝術創作中的艱辛,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培養出優秀的意志、品質,也為他們成為一個有情感個性的藝術人才搭建了一個很好的舞台。因此,在開放式情感體驗教學法的實踐中,一定要以發展、激勵、發現為指導思想,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快樂,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能力,陶冶性情,從而達到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整體提高。
『肆』 100懸賞,求一萬字隨筆,原創,復制無效。24小時內回答。
我家附近坐落著一間小書亭,那是一間很小、很普通的書亭,綠色的牆壁,平平的頂。每次經過小書亭,總能看見幾朵白色的小花,隨風輕輕搖曳,那是開放在小書亭窗檯上的機盆茉莉花。
閑暇時,唯一的嗜好就是在這間書亭里邊聽音樂邊看書。書亭里的書只能閱覽,既不出售,也不外借。別看書亭小,藏書卻很豐富——報紙、雜志、小說、故事應有盡有,卻雜而不亂。書亭唯一的管理者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婆婆。掃地、擦椅、理書、澆花,書亭的一切她都包了,她照顧、愛護小書亭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那天我到書亭借了一本書,本想坐下來安安靜靜地看,可環視四周,幾條長凳上都已坐滿里人,於是只好捧著書站在窗口看起來。窗外送來的習習清風拂著臉頰,窗檯上茉莉的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耳邊傳來張信哲動聽的《愛就一個字》的歌聲,書中動人的情節令我沉醉,即使站著也絲毫不覺得累。
不知怎的,翻書的手臂好像碰到了什麼東西,抬眼一看——不好,花盆!沒等我伸手去扶,只聽「砰」的一聲,一盆幾秒鍾前還完好無損的茉莉就這樣粉身碎骨了。花盆的碎片還把我的腳背劃開了一道血口子。
寂靜中的這聲巨響,驚擾里那些正在看書的人們,他們都抬起頭不滿地盯著我,那位老婆婆也快步向這邊走來。我心想:真倒霉,賠錢不算,准還得挨罵。老婆婆走到我面前,說:「小姑娘,傷著沒有?」聽到這意外的話語,我愣住了。抬起頭,她溫和的目光中沒有絲毫憤怒、責怪之意。這時,她有安微我說:「孩子,打碎一盆而已,誰都有不小心的時候嘛。來,讓我瞧瞧你的腳傷著沒有。」原來,她更關心的是我的安危。我想著想著,感激的吐出幾個字:「沒什麼,有點疼,謝謝您!」她拿來一瓶紅葯水,仔細地為我塗在傷口上┉她站起身來看著我,我感受到那目光中的慈愛——祖母對孫輩的疼愛。這時,阿哲那熟悉的聲音有在我耳畔響起:「我永遠保護你,不管風雨的打擊,全心全。」
走出門,回望小書亭,那裡有以為慈祥的老人,那裡有不斷散發出芬芳的茉莉花。雖然都是平凡的人和物,卻奏出了一曲不平凡的愛之歌:「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你知道我只會用行動表示,承諾一輩子,守住了堅持,付出永遠不會太遲┉」是的,愛就一個字,它只能用行動來表示。朋友,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請付出你的愛吧,請記住:付出永遠不會太遲,因為愛永遠不會消失。
書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最難忘的就是書,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不斷伴隨我成長.
小時候,父母給我買了許多兒童書刊.如《青蛙王子》《三毛的故事》等等.而淘氣的我卻把書中美麗的公主塗成老太婆,給英俊的王子添上兩把白鬍須——這就成了我當時最大的樂趣.
一次睡覺時,媽媽給我講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我漸漸聽入了神,當時就傻乎乎地想:"我長大以後要架一座橋,讓牛郎和織女永遠在一起,我聽故事上了癮,這可苦了媽媽,她白天上班,晚上還得給我講故事,當我再次纏著媽媽講故事時,媽媽說:"孩子你會在書里找到很多故事."媽媽的一句話,我使重新認識了書,漸漸的被書中那些五彩的畫面和美妙的故事吸引了.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讀的都是些帶拼音的書.我很早就會背"朝辭白帝彩雲間"會搖頭晃腦的吟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曾爬上頂樓奔赴我的小巢,途中狂喊"無言獨上西樓"……盡管我那時還無法理解李白遇赦的狂喜,張九齡的思念之情,更弄不明白李後主內心的愁苦思緒,總覺得這些詩人個個都那麼多愁善感,當然,我也因此得到老師同學的誇獎無數,那可是我當初自豪的資本啊!
後來,也許是識字多了,課余時間有的是,我讀的書也越來越多了,最早讀的是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話,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流了好幾次眼淚.後來又讀了《紅樓夢》《茶花女》《紅與黑》《牛虻》等等.逐漸長大的我痴迷於讀書,時常把劇中的人物與自己聯系起來,我意志薄弱,卻羨慕魯濱遜的冒險,保爾·柯察金的堅強,我雖未成年,卻也隱隱約約的感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柔情蜜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纏綿悱惻.
上了中學,功課緊了,我開始冷落了那些書,可我又發現其那一本本教科書也充滿了神奇,夜夜在台燈下啃書本,也啃出點收獲,不是說,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這一切都讓我增長了見識,也感到知識的海洋是我一生奮力邀游的天地.
一本本書滋潤著我飢渴的心靈,讓我充實,促我成長.
『伍』 幸福花兒開心上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64
教學內容:
1、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嗯嗨呀》
2、欣賞《金瓶似的小山》
教學目標:
1、營造歡樂、活潑的氛圍,使學生感受不同的民族的音樂風格。
2、通過學習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練習合唱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的歡快情緒。
3、欣賞民樂合奏《金瓶似的小山》,通過為樂曲伴奏、律動等多種形式感受藏族民歌的風格。
4、發散學生思維,為朝鮮民歌《嗯嗨呀》設計演唱形式,分組表演。
5、師生共同收集五十六個民族的各種資料,通過「小小音樂會」的形式,感受豐富的民族音樂及文化。
教學重點:
感受民族歌舞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及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更加喜愛民族音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1、學習合唱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
2、用多種樂器形式為民樂合奏《金瓶似的小山》邊配伴奏。
教法、學法:
聽唱法、教唱法、模唱法
教學用具:
電子琴、各種打擊樂器、錄音帶、課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柯爾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
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唱好歌曲二聲部合唱部分。
2、感受柯爾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熱烈、歡快的情緒。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生共同了解柯爾克孜族的風隨習慣及音樂特點。
教師提問:誰了解柯爾克孜這個民族啊?
教師簡單介紹。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柯爾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
2、發聲練習。
3、學習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
(1)聽范唱,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進行齊唱部分的歌曲教學,解決後十六分節奏難點及唱准八分休止符。
(3)解決合唱難點:教師直接將和聲出示,先分聲部練習,在進行和聲練習。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5)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4、歌表演。
第
『陸』 幼兒園單元教學活動的實施環節有哪些
幼兒園單元教學活動得實施環節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活動動機
在單元教學活動開始實施時,為了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激發幼兒的活動動機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運用參觀活動、環境創設、談話活動、講故事活動、唱歌曲、念兒歌、展示實物或圖片等方法,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待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案例「童裝店」中,教師為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補充幼兒的相關感性經驗,安排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參觀童裝店。
(四)解釋或評價
在單元教學活動實施時,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解釋或評價,同時也是另一個活動的總結環節,這對每一個教學活動來說都是一個關鍵環節。解釋和評價就是對活動開展的整個流程包括目標的實現、過程的安排、實際的效果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評估,從中找出教學中的優點繼續發揚,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以便對教學活動有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柒』 如何拓展音樂課堂教學方式
一、唱歌教學中的拓展教學方式
唱歌教學主要解決的內容是讓學生唱會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為了刺激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會唱歌曲並不是最終目的,但是學生首先必須學會歌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更深層次,這就是唱歌教學的拓展。音樂課的拓展內容應該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相聯系。拓展後最終要回到音樂中。
1.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拓展廣闊的教學空間。
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系,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例如:學唱歌曲《數蛤蟆》時,歌曲學會演唱後,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狗」、「羊」等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歌詞,拓展思維,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教師為學生創造新的空間,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音樂與美術學科聯系起來,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
音樂(四年級)培訓資料音樂與美術同屬於藝術這一大家庭,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芳姿倩影。這些足以說明美術、音樂間是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系的。在課堂教學中,當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結合在一起時,它會同時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互相影響,發揮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的思維力、創造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歌曲《動畫城》這首歌曲時,導入歌曲環節中,我製作了動畫城片頭中的許多的圖片,設置了跟隨歌曲《動畫城》的動畫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學生學會歌曲後,我展示動畫城10歲生日的圖片,引導學生為動畫城生日製作賀卡,讓學生在歌曲《動畫城》的伴奏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畫形象,學生們立刻拿出紙和筆興奮地畫起來,歌曲的伴奏既達到了復習歌曲的目的,又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這樣相關藝術間的橫向聯系和相關學科的整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對不同藝術的綜合感受,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得以體現,教學過程的結構更加合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的效率。
3.舞蹈表演是「音樂想像」的拓展。
自古以來,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記.師乙篇》記載道:「故歌之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跳起來了。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像」。例如,學習一年級下冊《螢火蟲》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螢火蟲飛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隻只小螢火蟲上下飛舞。
二、欣賞教學中的拓展教學方式
1.與音樂大師對話,拓展學生欣賞能力。
教科書只是學習音樂的例子而非全部,它給孩子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選擇的文本,而不是唯一的範本。教師應根據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實際,給學生提供、介紹一些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讓其聆聽、感悟。可以讓學生把他喜歡的名曲拿到課堂上,進行介紹、播放、講解。在這過程中,學生猶如和音樂大師對話,猶如在人類音樂文化的長河中暢游。每學期給孩子們布置幾首名曲的欣賞任務,幾年下來,就會有很多名曲裝到孩子的心中。不要說孩子們聽不懂,在我們按部就班教育中出來的孩子又有幾人真正理解和喜歡上了音樂?廣泛的欣賞和與音樂大師們的直接對話,對孩子的熏陶是潛移默化和不可估量的。
2.在欣賞教學中,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還經常採用非音樂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身體運動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這些多樣的方法統一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如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時,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為了完成改編的任務,各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紛紛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來編排舞蹈動作、創作旁白、製作道具、設計人物造型等。在各組的「匯報演出」中,每位學生盡管在其中擔任了不同的角色,獲得了不同經驗,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像,最大程度地接受藝術的熏陶。學生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激發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雖然學生們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重要的是學生已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伴奏、播放音樂、組織評比等)。長期進行這樣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在學生心中播下的音樂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
三、音樂活動中拓展教學的方式
讓音樂與活動溝通起來,給予自由的音樂想像空間。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想像、解釋,來宣洩自己的情感,它最能體現人的個性。而主題活動恰恰就能提供這樣的自由。游戲、表演等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通過音樂活動過程的展開,來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像,自由創造。
1.角色性體驗,拓展學生的表演能力。
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系,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如《搖籃曲》一課,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媽媽的特點,准備了很多娃娃,讓學生親身體驗做一天爸爸媽媽是多麼辛苦,從而進行愛父母、尊敬長輩的教育,在活動中巧妙地將歌曲教學、創編、表演、打擊樂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情景劇中,拓展藝術活動的空間。
情景劇的表演與創作是典型的藝術綜合的過程。美術與音樂交融的前提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像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和特定的生態環境一樣,人的藝術能力的發展也需要適合條件和環境。例如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中,課前布置學生分組分角色自己動手製作小猴子、小鹿、小鳥、蝸牛的頭飾。課堂上,先播放准備好的幾段小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畫面,選擇一首清新優美的音樂來表現音樂劇開始的情形,選擇一首緩慢、穩健的樂曲表現慢吞吞的蝸牛的形象,選擇一首活潑歡快的樂曲表現小猴子、小花鹿、小鳥等形象。出示響板、木魚、舞板、串鈴等打擊樂器,然後用正確的方法、適當的力度示範演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感性的印象。再請學生選擇恰當的樂器表演音樂中描繪的情形:舞板表現小猴子的笑聲,響板表現小鹿在笑和跳動,串鈴表現小鳥在笑和飛的樣子。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表演真是惟妙惟肖,展現了音樂劇的故事情節。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開心有效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藝術活動的空間。
四、豐富多彩的評價中,拓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1.音樂會中的特長展示。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音樂長處及短處,讓他們自主選擇音樂學習的評價方式,使其真正地通過音樂來培養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也正是我們選擇教育的出發點:尊重學生的發展,主動發展,有個性的發展,為他們拓展空間,挖掘學生的潛能。音樂會上,可吹、可拉、可彈、可唱,可以一人獨演,也可以雙人、多人合作演出,評委和主持人都由學生自己擔任,評出的分數作為綜合分,和平時的分數一起評出一學期的成績。
有些同學性格內向,不喜歡獨立表現;有些同學的音樂表現力差,但是喜歡與同學共同參與音樂活動,因此「音樂活動的集體形式齊唱(奏)、合唱(奏)等為學生表現自我創造了條件,而且感人至深,影響巨大,極有益於個體與群體的交往、合作,能融洽人際關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從而領悟共處的真諦」。
2.唱歌練習中的激勵性評價。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某一事件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對各種事件發生興趣,分散學習精力,而且課堂教學不容易組織,尤其是對於反復較多的歌唱練習的知識等,更是難以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例如學生在反復練習唱歌時,會因為多次的反復而失去興趣,就可以採取分組競賽的辦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大組,分組情況寫在黑板上,每一組唱完後,分別有教師和部分學生參與評價該組的演唱情況,等學生都唱完後,教師作一次比較性的評價,最後分別為每一組學生發獎,唱得最好的一組得一朵大紅花,稍差一點的得一朵小紅花,再差一點的得一朵黃花,很差的得一棵小草,以此激勵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唱好。再者學生會在參與評價時發生隨便說或者吵鬧的現象,教師可以同時評出紀律紅花,有些組就會演唱、紀律紅花雙豐收,有些唱得不好但卻得到了紀律紅花,這樣會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
3.觀察與談話參與到評價之中。
在課上有許多學生不願積極主動地去表達自己的意願,顯得膽小、害羞。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可採用觀察與談話的方法對他進行評價。時間則選在小組創編或討論時,觀察各組的每一個人,找到那個不愛討論的同學與他談話。請他說說對歌曲的理解及創編的動作,並和他一起練習。同他一起唱、跳,帶動起他的情緒,使他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同時教師對他的評價也會有新的認識。
另外,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融聲匯色,拓展審美視野;設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等,具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教學中的一切問題,如果使用不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在教學中,必須特別注意適時適度使用,多種媒體優勢互補、發揮人機交互功能等,以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提供了拓展教學天地、開發學生智力的舞台。實現了教學的內容從統一到多樣,教學的方式從模式化到多樣化。音樂教學的方式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
『捌』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課堂教學
讓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 並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 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 這是我們音樂教師所承擔的任務。而這個任務的完成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學生是否積極地去參與、去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專題研究活動,探索怎樣利用積極學習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怎樣把有效的學習時間貫穿到具體目標學習中去,從而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一、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寬松愉悅的環境使人產生好心境,從而帶來靈感。在這種環境里,人的情緒和心智達到最佳狀態。如果音樂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之時,能好好地利用音樂的愉悅性,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從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如在期末復習課中,一開始上課,我就頭戴小白兔頭飾,用小白兔的囗吻說話:小朋友,你們好!聽說你們要舉行『小小音樂會』 我就從很遠的地方來了,歡迎我嗎?學生們一見我頭戴這頭飾,一下子都樂起來了,都很願意參與到音樂會來。活動一開始,會彈電子琴的同學分別上台彈奏樂曲,有歡快跳躍的倫巴節奏樂曲,有優美抒情的華爾茲節奏樂曲,伴著鋼琴、單簧管、小提琴等音色,美妙動聽的音樂,一下子全班同學吸引住了。他們的眼晴,流露出的是羨慕、驚喜、歡樂接下來,同學們踴躍地上台演唱,有的唱課本上的歌曲,有的唱課外學到的歌曲,有獨唱、二人唱、小組唱,有的還歌伴舞。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觀摩,互相欣賞,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既增長了見識,又鍛煉了膽量,更增強了自信心。整個活動,無論在評價學生表演水平、或音樂作品,還是每一個環節的過渡語言,我都以小兔媽媽 的囗吻,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如活動進入作曲比賽 這一環節時,小兔媽媽 說;看了你們的精彩表演,下一次我也帶小兔子來參加可以嗎?可是我沒有歌曲教它們唱,你們能不能幫我作首歌曲給小兔子唱啊?看誰作的歌曲最好聽。 同學們興趣很高,根據我給出的節奏和歌詞:紅眼晴,長耳朵,走起路來蹦又跳。一個個作出了自認為動聽的歌曲,都希望小兔子唱自己作的歌曲。
這樣的活動,能從情感上激起學生積極參與,產生情感共鳴。教師通過這樣的體驗過程,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感受和體驗空間,讓他們在參與中去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
二、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內容
教師適當地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同學喜歡的內容作為學生的補充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當選擇的內容對學生產生強烈刺激時,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教學形式新穎、風趣,學生們便會對學習的內容、活動產生興趣,學習情緒也會隨之不斷高漲,並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與教師配合,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如二年級音樂教材《玩具進行曲》,我導入新課時,把各種新穎有趣的玩具展現出來,並用擬人方法讓小玩具跟同學們打招呼,首先出場的是洋娃娃 用英語向大家問好,接著是一蹦一跳的小白兔 、汪汪叫的小狗, 還有小貓 、小喇叭同學們看見可愛的玩具已興奮不已,加上玩具的擬人化,學習的興趣很高,接下去的學習曲譜、學習歌詞、詞曲結合等環節,人人積極參與。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學起歌來很輕松。
三、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活動
教師在課堂中把握好自己的正確位置,做好學生參與活動的催化劑,為學生積極參與起推動的作用,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鼓勵與表揚,學生因此而得到樂趣和信心,也會因此產生進一步參與音樂活動的願望。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較膽小的、調皮的學生,教師更應多加鼓勵與表揚。教師在活動中應充當參與者 與合作者 的角色,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與之共同合作,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學生把教師看成一位好朋友,覺得是在和老師玩, 而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如在歌曲《大鹿》的表演活動中,
我先用故事的形式講述歌曲內容,然後我和學生一起分別扮演大鹿、小兔、獵人,我一會扮獵人,一會扮大鹿、小兔,同學們跟我合作表演,都感到很高興,我有趣的表演,對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啟發。在這一這程中,對那些膽小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勵,讓其增強自信心,對那些平時調皮的學生,盡量地挖掘優點進行表揚,讓他們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爭取做得更好。教師的參與合作不僅極大的推動了學生的參與性,還可以融合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樂趣。
四、創設競爭的音樂實踐
教師善於營造競爭的環境,讓學生形成和諧的比學趕幫的學習風氣。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超越同學,這種良好的競爭,使學生積極地探索、去開拓,在不斷迫求新目標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分參與競爭,每一節課,都統計小組成員的總得分,然後排出這一節課的小組排名順序,比一比哪一組唱得好,哪個同學唱得好。在一次次競爭中,學生無論是小組討論、演唱比賽、創作活動、音樂游戲等都積極參與,從而提高了表演能力、創新能力。
總之,讓學生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來感知音樂、認識音樂,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積極體驗,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音樂中受益,這才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玖』 如何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
永發中心學校 周秋平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 做為一名音樂教師該如何把握好這把鑰匙,使之在音樂課中得以體現並發展呢?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我發現,要想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 在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創造想像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造而精彩。學生在藝術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想像力創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心感受。下面讓我把自己的點滴認識談談吧。 一、 創造課前准備: 1﹑聽音樂做律動 在音樂課中,因地制宜地運用律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美好意境中,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動覺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充分的動起來,從傳統的、被動的聽課座位上解放出來,並還原一個生動活潑的﹑愉快的音樂課堂,使音樂真正滲透到孩子們的心裡去的有效途徑。 2﹑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欣賞五年級《瑤族舞曲》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了解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這一特點。我先採用了多媒體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瑤族人們翩翩起舞的畫面,在《瑤族舞曲》的音樂下講述: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學生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美的意境。接著我給學生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會很快地作出回答等等。可見,美的意境不但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鑒賞、更能有效地引發創造的可能性。 二﹑創造新歌教學方式 1﹑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自編兒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它呼喚音樂教師勇於進取,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它要求教師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素養的程度,分別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讓我們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以取得完滿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級學生學歌譜時,一開始讓學生接觸歌譜的認知。我採用的是簡譜教學,也就是說只要認唱七個音(1、2、3、4、5、6、7),還有一個休止符(0)後,到唱歌譜就容易多了,但我發現學生容易唱錯音高的位置,我就編了個有趣又易記的歌謠教給學生:從下往上走走走,1、2、3、4、5、6、7;好象你在上樓梯,越上越唱音越高。這樣的兒歌,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學生掌握好簡譜知識,可以更加准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了使學生自覺地用腦、用耳、動嘴、動手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常把一些音樂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2、唱動結合,化難為易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在歌曲教唱教學過程中,我在開始時讓學生用手跟著CD范唱輕輕拍打(或捻指、拍腿、跺腳),既可以訓練節奏,又可以增加氣氛,一邊還可以哼唱樂曲的旋律,訓練學生建立正確的音高、節奏、力度感覺。這種唱動結合,化難為易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較好的把握歌曲的風格,學生將歌曲內在的感受帶動身體的律動傳播情感。比如,我在教唱《幸福拍手歌》時,就是用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過程,學生非常容易地就掌握了歌曲。 3﹑游戲競賽,互相促進 要想使音樂更生動形象,富有游戲性,那麼就要把音樂與游戲、音樂與快樂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採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分組進行分部練習,或視唱、或擊拍,輪換進行,學生樂於比哪組唱的好,比哪組唱的准確而優美,比哪組唱的更動情,比哪組模仿得更逼真。如在欣賞《彼特與狼》歌曲後,通過生動的語言誘發學生想像大森林中美妙的音響,讓他們模仿森林中的鳥叫(吹哨)、下雨(沙球)、獵人的腳步聲、野狼的嗥叫聲、槍聲等。表現好的要及時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使各項技能互相促進提高。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動作特點,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演慾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表演和集體舞等課堂活動。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後再要求學生做到聲音與表演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我在教一年級《小雨沙沙沙》這首歌時,歌曲分為三段,歌詞有點相似,不容易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憶歌詞,我讓學生根據歌詞創編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從而使音樂更深刻、形象化,使音樂課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歡樂的活動中得以實現,學生的音樂素質與技巧在愉快中也得以提高。 5、 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並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新。在歌曲教學中,有好多知識點適合學生進行發散性的創編,如果教師不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學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如教唱《小青蛙》時,我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發展創編故事。這樣一來,同學們想像的閘門打開了,課堂成了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溫馨而快樂的家園。 三、 創造評價的快樂 音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絕對唯一的標准,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在我們的學生身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到快樂。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學生不但感到了快樂,同時給周圍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在賞識性評價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學會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能夠喚起學生參與合作的信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表情,適當地、風趣幽默地給予學生評價,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都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或鼓勵。例如在一節小小音樂會上,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多種形式:說、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採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展示會,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台,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課堂教學效果令人驚嘆。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工作,不僅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並通過音樂活動來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從而滿足他們自我認知、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的需要,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台和夢想劇場,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更加愉快與完美。
『拾』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讓孩子玩耍,這就等於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玩」音樂,就是讓孩子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去聽、去唱、去跳,在輕松的氛圍中去感受、去表演、去陶冶、去發現、去創造。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這是音樂家發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們每位音樂工作者應該做的是:假如音樂是清泉,就讓它流得更歡;假如音樂是熔爐,就讓它燒得更旺。音樂的「樂」還有一個讀音是「lè」,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快樂呢?而最能讓孩子獲得快樂的是:讓他們在音樂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盡情地玩耍。
一、游戲中「玩」音樂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音樂。」兒童的生活以游戲為重心,常在游戲中以最純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現自我、抒發情緒、發揮想像力,滿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動性格。因此,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將學唱歌曲融入游戲中的音樂游戲,不僅讓學生活躍了思想,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唐老伯有個小農場》這一課內容教學中,我走下講台,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中對學生說: 「我們今天來做個游戲:你最喜歡哪種動物?請你表演給大家看!」學生們一聽,高興極了,一頭鑽進了資料堆里,七手八腳地剪裁、穿戴、模仿、嬉戲,課堂「亂」成了一鍋粥,我不但沒有生氣,反倒要為這種「亂」鼓掌叫好——多好的學習興趣!一陣忙碌後,在優美的音樂中學生一個個亮出了自己的「絕活」:長鼻子的大象笨拙的走來;紅頭冠的公雞「喔喔」叫;豎耳朵小白兔蹦蹦跳;猴子、老虎……學生們載歌載舞,一直「玩」著學會了歌曲。因此,教學中的游戲活動能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音樂作品的旋律美、節奏美、速度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參與學習、主動探索,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做到有趣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創造表現,激起學生興趣。
二、表演中「玩」音樂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開個「小小音樂會」:請一位能力強的學生當主持人,其餘學生當小歌手,教師做伴奏員,由小主持人點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選的歌曲。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始終充當主角,教師為配角,學生的興趣濃,積極性得到了發揮。音樂會既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演唱水平。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我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為學生提供「玩起來」的機會,讓他們在唱唱跳跳玩玩中學到知識。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又設計開展了「課堂舞會」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高潮。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學生在這片天地里,玩中樂、樂中玩,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三、競賽中 「玩」音樂
小學生喜歡爭強好勝,在教學中適當進行競賽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低段學生好勝心特強。老師提出的問題,不管你會答不會答,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還不停地嚷嚷:「老師,我來回答。」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課堂上多採用一些「競賽法」,像「小小擂台」「小組搶答」等等形式組織教學,學生非常容易接受。例如,在欣賞《野蜂飛舞》一曲時,讓學生創編動作,我便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比一比哪一小組動腦筋創編得好,獎勵他們小紅花,這時,每個學生在音樂聲中愉快的「玩」起野蜂飛的動作,都表現出非常高的主動積極性,他們認真討論,為了拿第一,大家想方設法讓自己創編的動作更完美,有一個小組在創作時,還安排了小草、小花、蝴蝶、小猴、門、大樹,當發現人不夠用時,還邀請別的組員參加,表演得非常生動,拿走了冠軍。因此,好玩而富創意的競賽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表現出了學生的優點。
四、樂器中「玩」音樂
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為更好適應這一特點,作為教師便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我在課堂上除了提供他們動口和動腦的機會外,還安排了動手的機會。有機結合打擊樂器進行教學,就是我實施的教學行為之一,我要讓他們在實踐中來嘗試創造的成功與失敗。例如,在欣賞《鴨子拌嘴》時,我先向學生展示一系列打擊樂器,像大鑔、小鑔、三角鐵、木魚、雙響桶等,然後讓他們敲敲、聽聽音色,在欣賞過程中,讓他們辨辨小鴨子叫和鴨媽媽叫的樂器分別是什麼,最後,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再度進行創作新的《鴨子拌嘴》,可以根據需要添加別的打擊樂器,並談談這樣設計的意圖。學生們在玩動中增長了不少音樂知識,同時在「玩」中的創作慾望也達到了高潮。
《音樂課程標准》要求:「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陽光雨露禾苗壯,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是我們課改的最終目的。通過知識之間的滲透與聯系,不斷地尋求和探索更好、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摒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思想,大膽放手,從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我相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和孩子們一定能在快樂中創造著音樂奇跡。音樂教學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