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比較廣泛的是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等。
在介紹論文方法時,不是對方法概念的解釋,而是要介紹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問卷調查法,就要闡述清楚問卷是自製,還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羅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煉一兩種研究方法,側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價值就這個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羅列許多根本解決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師說他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某某地區的教育質量等等,別人一看「提高」這個詞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質量不是一項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廣性,還有待實證。
研究的創新相對別人這方面的研究,別人沒有的,自己總結提煉出來的新亮點,也是文章的亮點。研究的價值與創新應立足於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無關的或自己根本解決不了的羅列上去。
(1)研究材料的方法擴展閱讀
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B.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C.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3)研究材料的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問題因其關系全局,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會有畏難情緒,研究中也會困難重重。指導學生研究應網之一目以見網,豹之一斑以見豹,從微觀著手,從身處的一地,熟悉的一方著手去研究。在對局部的研究中聯系全局,通過對微觀的研究去認識宏觀。
2、抽象與具象相結合
理論、概念、原理、法則等等,往往因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學生感到高、難、空而難以入手,影響研究情緒。指導學生去研究與之相關的具體事物,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認識,對有關通過調查、訪問、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認知把握原本抽象的東西。
3、課題研究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4、當前學習與將來應用相結合
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要注意麵向實際,注重實用性。引導學生將當前學校學科知識學習、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個實際應用,即包括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包含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D.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范圍、數目等數量關系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系。
6、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7、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4)研究材料的方法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
2、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3、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
4、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5、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
6、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
7、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
8、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9、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
10、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
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E.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F.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G. 論文中的,材料和方法是怎麼寫
一、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准確。通常先對材料做概述,然後再詳細描述材料的結構、主要成分或重要特性、設備的功能等。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對象的數量、來源和准備方法,如果採用具商標名的儀器時,還應包括對儀器進行精確的技術說明,有些甚至要求儀器和樣品製造商的名稱及所在地。
對於實驗材料,應採用國際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盡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國同行才知道的專門名稱。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產品,並且相互間有重要差別,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就需要使用商標和製造商的名稱,以示與通用名的區別,並將通用的描述緊接在商標名之後。
實驗用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應准確地標識出,並說明其來源和特殊性質、抽樣的要求或標准等。當需要描述多種微生物的種屬或化合物的來源和特性時,可採用列表的形式;否則,在正文、表注或圖注中簡單描述即可。如果研究對象是人,則應特別注意擬投稿期刊的具體要求,應交代研究對象的選擇標准,並根據情況兼顧一般性的重要統計特徵,以及其他與文章主題相關的統計信息。
二、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並重點突出方法,也就是描述研究是如何開展的。通常按研究步驟的時間順序描述方法,其內容一般包括實驗環境或條件、研究對象選擇的方法、選用特定材料設備或方法的理由、實驗程序、所應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等。如果沒有時間順序,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實驗步驟。
在方法的描述中,應給出足夠的細節信息,以便讓同行能夠重復實驗,避免混入有關結果或發現方面的內容。必要時,應該完整地描述選擇某種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如果所採用的方法已經公開報道過,引用相關的文獻即可,如果報道該方法期刊的影響力很有限,可稍加詳細地描述。
對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的詳細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設計或獲得該方法,並且作者認為讀者需要這種解釋。一般情況下,普通的統計方法無需評論或解釋,而先進或不常見的統計方法則需要適當引用文獻說明。
如果要描述的內容較多,可按層次使用子標題,並盡可能創建與結論中內容相對應的子標題,這種寫法可保持文章內部的一致呼應,並且讀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與其相關的結果。此外,在投稿前作者可請同行閱讀定稿,以了解對方法的描述是否清楚或有明顯的疏漏。
H. 論文中的"材料的方法"寫什麼
題目:學位論文題目要簡明、確切,不羅唆,不冗長。評委或讀者一看題目就知道你的主要工作。有些同學是在博士期間做了幾個不同的內容,這樣題目就很難表達准確題意。可以突出一點,但不要將不是很密切的幾個內容都寫在一個題目上。還有些論文是幾個不相乾的內容,這樣題目就更難定了(這種設計本來就先天不足)。不管怎樣,一個題目就是一個主題,只能有所舍取。如果都羅列上,實在是不倫不類。還有些論文是一個大主題下的一點點工作,如果需要,可以以副標題的形式給出更多的信息。 特別提醒:注意論文題目可千萬不要有錯別字,尤其是在封面上。 摘要:簡明扼要是主要的。摘要是一篇論文的濃縮和精華。內行的人看摘要就知道你的主要發現和結論,外行的人也能了解你做了什麼,得到了那些重要發現。因此,選題的意義(理論和應用),用什麼方法(尤其是先進設備和技術)做了哪些工作?獲得了哪些主要結果和結論?是摘要的主要內容,但不需要羅列很多。一篇學位論文不可能有很多重大發現,但是一篇學位論文沒有一點閃光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下功夫挖掘自己結果的重要性和結論的重要性。 特別提醒:一篇論文切忌沒有結論。 英文摘要: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讀,沒有語法錯誤 (readable and correct English), 如果語言地道那就最好了。一旦語法、拼寫、時態、單復數、語態等等,出現多個不足,一般讀者就沒有慾望再讀下去了。 前言:有些學位論文有一個大前言。所謂大前言,就是相對每個章節而言,每個章節內往往還有一個前言。前言要講清楚研究背景,論文涉及到的研究內容的相關進展,主要是學說、理論等方面的發展,國內外現在存在的爭論,遺留的問題等等。然後要介紹所研究的對象,相關的研究積累,已經有的主要發現,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或者值得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根據積累和國內外學科領域的發展,圍繞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假說(Hypothesis),根據科學假說,提出預測 (Prediction)等。這也就是研究的目的了。選准了問題,目的就明確了。許多論文是沒有問題,沒有假說,只是說國內還沒有相關資料,因此我就做了。現在的科學(尤其是生物科學),多數是以假說驅動的研究(hypothesis-driven),達爾文時代的那種博物學(Natural history)式的研究還是很重要,但是已經不是主流了。因此,如果你從事的不是野外考察研究,不是需要經過大量的考察和積累後才能獲得一些結論性的內容的研究的話,一定要注意當今這種「問題-假說-預測-設計-實驗-數據分析」的流程思維的培養。 材料和方法;這部分是相對容易寫的。用什麼設備,什麼技術,什麼配方,測定哪些指標等等。但是論文寫作還是要有邏輯的,首先不要寫成大學的實驗報告,有些學生將使用的化學試劑列一個表,註明公司和產品信息等。這沒有必要,也不能這樣寫。應該是將相關信息融在文字裡面,如測定什麼指標,用什麼試劑,在什麼設備上測定,這樣就將參數、試劑、儀器、方法等連起來了。再者,生物學實驗是有內在邏輯性的(其他學科不清楚),如生理學實驗中,如果動物還沒有處死,就不能先描述血液激素等的測定方法、組織線粒體的測定方法等,還是要按照常規邏輯進行,如實驗動物來自哪裡?如何飼養?飼養條件(溫度、光照、食物成分、籠具規格… …),怎麼進行實驗處理?處理時間?收集哪些參數和指標?什麼時間收集?什麼時間處死動物?器官組織如何處理?… …這些信息都需要詳細給出,不能簡略,還有注意內在邏輯性。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是自己創立的方法,所採用的方法和技術的描述一定要列出相關的參考文獻。 生物學研究中當今特別關注數據統計。統計方法的描述要特別注意,不同的參數類型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要說明具體的分析方法。如行為學數據不是正態分布的數據,有些數據是同一批動物在不同時間取樣(重復性測定數據),有些是季節采樣(有不同動物,也有相同動物通過標記進行季節采樣),有些數據是百分比… …具體的數據採用什麼統計學方法是需要注意和描述清楚的。 特別提醒:材料和方法切忌簡化、他人不能重復。每個方法如果不是獨創,都要有來源。 結果:這是論文最精華的部分,是多年辛苦勞動的成果。有些同學喜歡按照不同的章節進行描述,這是可以的。每個章節可以獨立成文,在每個章節內的前言就需要更加具體化,科學問題也就更直接和具體。方法介紹也是更具體細致。 結果部分也要注意邏輯性,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層次清楚。基本要求是圖表要美觀,用圖表表示結果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表述得一幕瞭然,如增加還是減少,變化趨勢如何,相關關系等等。但要注意有些數據是不能用折線圖的,只有連續的數據才能用折線圖。圖的設計和美化過程很重要,字體、線段粗細等等,這些都是要花費很大功夫的。統計學信息要詳細給出來。 要時刻記住:結果是針對問題來的,結果是經過相應的實驗設計,經相關處理後獲得的,收集數據的過程自然是要嚴格仔細,數據要確保真實可信,這才是好的結果。 每個結論性的內容,只要是引自文獻,一定要給出出處。文獻引用要閱讀原文,盡量不要轉引,起碼要看看原文的論文摘要。現在許多引用與論文中的內容不沾邊,或者是錯誤引用。同時正確理解原文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理解錯誤,也是很大的問題。 在分析自己的結果的時候,在生物學中,還要注意掌握生物體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如分布在那裡?食性?是否冬眠?分類地位?生境情況,氣候情況等等,不注意這些信息,或者不了解這些信息,許多科學問題是理解不了的,也是解釋不好的,即使有好的結果也很難得出好結論。這些可能適合宏觀生物學領域。 作為生物學研究,由於研究的哲學不同(生物有其特殊的生物哲學,著名科學家邁爾有過詳細闡述),因此一個生物學現象應該力求給出近因(Proximate cause)和遠因(Ultimate cause)。一個生物學現象,不從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會有很大的不足。生物哲學這一點是與物理哲學等不同的,也就是說,一個生物學現象我們給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後(所謂的機理性研究,如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研究等),還要解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進化上的解釋)。我們測定的是一個瞬時的生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或者分子生物學指標,但是這個指標所反映可是無數個世代後的一個現象,這個無數個時代的進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分析的。 如果論文結果以多個章節進行展示,在每個章節中最好有個小結,總結本章的主要發現和結論。有時也可以指出實驗的不足或需要補充的內容。 特別提醒:討論要有主次,切忌面面俱到、處處不深入、含含糊糊。 結語:建議全文有個結語部分(不見得都需要)。結語是全文的總結,再次提醒讀者你所研究所獲得的主要結論,重要貢獻,不足,以及建議可以進一步開展的相關內容。注意的是,結語不要與摘要重復,不要與每個章節的小結重復。太多的重復是非常忌諱的。 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反映學生掌握文獻的情況,對國內外發展所掌握的情況,對文獻的過濾和綜合能力。 特別提醒:不要涉及面太廣、太大。要圍繞幾個主題展開。論文的研究內容是以文獻綜述為基礎的。一定要注意引用:圖表的出處,每個結論的出處。 參考文獻:這部分往往容易出問題,主要是由於不細心導致的。首先,在論文內引用的文獻,在參考文獻部分一定要列出來;反之,參考文獻中列出的每篇文獻,必須都是文內引用的。前後一定要一致。參考文獻的引用要精,不是越多越好。實際上許多學生是根本沒有閱讀那些文獻。既然沒有閱讀,列上干什麼呢?你參考了嗎?如果沒有參考,怎麼放到了參考文獻中去?關於細節問題,只要細心就不會有作者姓名錯誤、刊物名稱錯誤、動物名稱錯誤、頁碼錯誤、大小寫錯誤等等。我有個建議,參考文獻中的中文文獻最好列在英文文獻的前面,且最好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有些同學說按照拼音排序不是一樣嗎?我的觀點是我們的中國字,順序是筆劃,不是拼音。只是個人的愛好而已,至少我學生的論文都是建議他們這樣排序的
I. 如何理解材料科學研究方法
《材料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介紹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各要素及其內在關系和材料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過程的思路、方法。主要包括:材料及研究方法的發展史,材料科學的共性,材料組成、制備、結構、性質、環境等要素間系統工程的有機聯系,材料研究開發的基本科學方法,材料設計與模擬,材料結構設計與系統分析,材料失效分析方法,材料科學研究選題、試驗及總結等。同時,也介紹了目前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重點和發展趨勢。
《材料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可作為材料類本科各專業的基礎平台課程的教材和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作的有關人員作參考。
【圖文】材料科學研究方法_網路文庫 https://wenku..com/view/d4b211c3f18583d0486459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