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孤獨症兒童ABA訓練
目前已經被實踐證明能夠對大部分孤獨症兒童產生全面、綜合、持久的積極效果的方法是「應用行為訓練法」,也被稱為「應用行為分析法」(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縮寫為ABA)。很大一部分孤獨症兒童都能從這種行為訓練法中受益,最終在智力、社會交往、學業、語言交流和社會適應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些人甚至達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很多孩子都在適應能力及實用技能方面得到實質性的改善,而且問題行為明顯減少。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大約佔10%)患兒.盡管經過了大量的訓練仍然不見效果。 應用行為訓練法的效果與開始訓練的年齡有密切的關系,訓練開始得越早,效果越明顯,而且與訓練的強度與訓練人員的專業水平關系也十分密切。 就目前能夠獲得的科學證據而言,我們所能夠建議的就是:還沒有任何一種其他方法能夠達到應用行為訓練法這樣的改善效果。我暫且不提什麼是ABA,它只不過是個符號。 讓我們先理解什麼是強化,通俗地說就是讓人印象深刻。強化有正性的(獎賞)和負性的(懲罰)。比如說,老闆讓員工拖地,看你幹得不錯,誇獎你幾句話,於是你幹活更帶勁了。相反,如果老闆要求把地拖干凈,要不然的話,就扣你的錢。結果你也努力地把地拖得很乾凈。懲罰過度,你可能一氣之下,把拖把一撂,說到老子不幹了。因此要使人的行為朝你預期的方向發展,最好是用獎賞的方式,盡量不用懲罰,因為懲罰不當會讓孩子失去興趣,行為並退縮。 獎賞有物質的(餅干,糖果,玩具),也有精神的(贊美的話,親吻,擁抱,笑臉)。剛開始時主要選用物質的獎賞,然後逐漸過渡到高級的精神獎勵。這主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去選定,就像老闆一樣,他要根據每個員工不同時期的物質和情感需要,給予不同的獎勵。並不是每次都是用錢獎勵為最好方式。 我們如果學過舞蹈,武術等就有體會,老師把一個動作連貫做下來,我們很少有人能學得會。因此一般老師都是把這個動作分解去講解, 等每個分解動作都學會後,最後才能連貫起來。這種任務分解就是ABA訓練的核心內容。 預期或者說目標任務+任務分解+輔助+強化(獎賞或懲罰)=ABA訓練。 最後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用這個方法訓練孤獨症兒童。 目標任務:穿襪子 任務分解:雙手把襪子口張開;套在左腳上;將襪子拉到腳後跟;繞過腳後跟後再往上拉。 獎勵:根據孩子情況具體選。 也許這個動作你認為很簡單,但要知道對孤獨症兒童而言,可能會像學拉丁舞一樣很難。我們家小孩剛開始學了一學期的拉丁舞都沒有找到感覺,始終理解不了出跨的動作。我們哪一個正常的大人在學習中沒有存在這種或那種的障礙呢?所以我們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寬容心去訓練孩子。示範之後孩子還不會,則需要輔助他學習,在穿襪子這個動作學習中,大人要在孩子後面抓住他的小手幫他提上來。 把任務分解過程倒著來訓練效果會更好,這樣更容易讓兒童理解訓練的目的,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穿襪子的訓練中即先訓練最後一步,讓孩子把襪子自腳後跟拽上來。 訓練要點: 1.不要指望孩子很快能夠學會,每次時間不宜太長,避免產生厭惡情緒。 2. 重復學習的時間不要間隔太長,否則過去學習的經驗感覺會完全忘記 。這是我學開車時,駕校老師訓我們說的,想起來學一兩下,隔兩三周又來學一下,好不容易有點感覺,隔時間長了,又全忘了,每次都得重新開始。所以我們小孩學游泳,我就堅持讓她上游泳班訓練,結果10來天就學會了,而我們大多人只是夏天去幾次游泳池裡劃幾下,永遠都無法真正學會游泳。
自閉症的語言訓練很重要,因為一旦孩子出現自閉症往往語言方面有障礙,導致溝通上的障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進行語言訓練,那麼自閉症的語言訓練方法有哪些呢?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一)不斷地對兒童說話:
對自閉症兒童說話,其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必須假以時日才會慢慢開花結果。
(二)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
跟自閉症兒童一起游戲、拿任何東西給他、請他做任何事、幫他做任何事時,要常常對他說簡單的話。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時再對他說話。自閉症兒童常常視線不看人,有時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時間非常短暫。不注意您的時候對他說話是沒有效果的。但也不用著對較大的孩子,特地把臉靠過去,把他的頭轉過來向著他說話。只要在不太遠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當時的情境對他說話即可。
(三)選擇切合情境的話題:
眼前看得見、容易了解的自然話題為佳。尤其是以兒童感到關心或喜歡的事物做為話題,效果更好。不僅大人對兒童說話,希望兒童說的話,大人也可以先以兒童的口氣說給他聽,讓他知道這時候他應該怎幺說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復練習太多次:
父母為使兒童學會說話,同樣的話語叫兒童說五次、十次,有時反而使自閉症兒童拒絕說話。比對一般的兒童多說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樣的事在同一個地方不要重復兩次以上。但碰到同樣的事情或同樣的情況發生時,要再重復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學,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不斷地、自然地對他說話,讓兒童了解語言的意義,便可期待他逐漸會說出話來。
(五)不必矯正發音:
即使說不好,有表達意思的姿態即可,若刻意矯正發音,說不定反而會抹殺好不容易培養的說話動機。只要他肯說話,發音不正確的缺陷久而久之會改善過來。家長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確的說話模板即可,但千萬不要學兒童說娃娃語。
(六)只發語頭或語尾音時怎麼辦:
這種時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矯正,下次碰到這種場合時,大人實時發出二次左右的正確語音即可。即使只發語首或語尾音,也表示他有表達意思的動機,便要趕快給予鼓勵。
(七)模仿電視廣告:
這時家長或周圍的人會以為自閉症兒童語言能力不壞,若禁止他看電視,唱廣告歌,就可以學習說有用的話。事實上禁止他說廣告的話也沒有用,不如讓他繼續說伺機配合情境說些別的話題,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說出有意義的話語。
(八)鸚鵡式語言如何處理:
這時,像廣告一樣,想矯正他也矯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矯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當時的情境,多製造對他說話的機會。
(九)有耐心的聽他說話:
自閉症兒童雖然表達能力差,但想說話時大人要有耐心地聽他說話。反復地問同樣的問題時,大人也要認真的回答。如此,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他也比較願意以語言或非語言的姿勢、表情、手勢等方式來回答大人。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九大自閉症的語言訓練方法,要想進行語言訓練就要不斷的與孩子溝通和說話,培養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才能讓自閉症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摘自網路,僅供參考
③ 自閉症的教育訓練法是什麼
自閉症,說白了,就是把心關閉了,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因為怕心靈再受到傷害,你四叔家應該是在懷孕時總吵架,打架,甚至想過墮胎。可以多和真心愛他,關心他的人進行交流,避免出現刺激的舉動和語言,心理上的病主要還是心理上醫治。叫你四叔家以後多做善事。
④ 自閉症aba是什麼
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訓練,和正常兒童的認知發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遵循這個規律,孩子就算學得慢,總是在沿著上坡走,科學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礙是無法接受訓練的,中重度、中度和輕度的智障兒童都可以在科學連貫的訓練中得到進步,並把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
從認知訓練角度來說,孩子學習任何一個課題(項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達——泛化(擴展)」這條線路,以學顏色為例,孩子把紅色做為顏色學習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紅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麼是紅色、再用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方式「表達」紅色,再把紅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過馬路時見到紅燈知道停下來。如果不了解這個學習規律,要教顏色時,拿出一堆五顏六色的氣球,一個個教給孩子「這是紅氣球」、「這是綠氣球」、「這是藍氣球」、「這是黃氣球」,這種教法如果遇上一個連視知覺都有問題(無法分辨紅色與其它顏色的不同,就是說,他連紅色物體與紅色物體的配對這一關都過不了),孩子只會被一堆氣球搞興奮或搞迷糊。
說到這,必須要提ABA教學法了。以前認為ABA是一種刻板地教孩子做這做那的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發出了、孩子去執行。其實ABA是個適合所有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方法,甚至在與正常孩子的溝通中,都可以運用ABA。包括記憶搭積木、動物表演、講故事、木頭人游戲、視覺訓練之找不同等。例如,在玩「記憶搭積木」游戲時,有的孩子很聰明直接上六塊積木,中間一張白紙一擋,老師搭好六塊積木後,打開白紙,讓孩子記憶十個數,再擋上白紙,發指令「跟我搭一樣的」,這時候我們觀察孩子的表現就會知道這個課題設置難了,馬上後退,撤掉兩塊積木,變成四塊搭,明顯這個設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記憶模型時說「太簡單了」,但真正搭時又忘掉了某個細節,我馬上給予輔助,再給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後我把兩堆積木擺在一起,讓孩子自己去總結「哇,一樣的」,等孩子稍微熟悉這個游戲規則後,老師可以讓孩子也當當老師,角色互換表演!
以下是對自閉症孩子進行ABA教學時精髓的分解課題、並給予輔助、及時強化的理論實踐總結:
一、分解課題 課題是指孩子應該學會的一個能力,這樣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課題成百上千,ABA強調把每個能力分成最小、最簡單的單元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就是「分解課題」。比如教認識顏色,從紅色開始教(先不教其它顏色),第一步應該是配對分類,讓孩子「把一樣顏色的放一起」,這就是剛才我說的學習規律的「感知」階段。說到這,可能有許多人要問「為什麼教顏色時不直接告訴孩子顏色的名稱,比如拿著紅氣球、紅杯子等教『紅色』,而是先讓孩子去配對去分類呢?」因為在認知發展規律中,知覺算是最基礎的能力,如果人在視覺上都無法分辨並理解一個物體與其它物體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復雜的物體命名和功用呢?
接著討論「分解課題」之學習顏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對分類,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擾物的情況下把紅色與紅色物體快速正確地放在一起,說明孩子已經感知到了紅色,注意:隨著教學的深入,老師的指令語已經從最初的「一樣顏色的放一起」變成了「紅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備這個能力後,進行第二步訓練——理解,就是讓孩子「拿紅色給老師」,如果孩子能在有多個其它顏色物體的干擾物中間快速正確地拿一個至多個紅色物體出來,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理解紅色的能力,就進行第三步的訓練,讓孩子表達紅色,比如老師問「它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回答「紅色」。
ABA強調無論教孩子什麼能力,比如物品認知、形狀、數學、說話、畫畫等,都要遵循這個分解課題、循序漸進的原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很刻板,但教學的執行者是誰?是老師。試問:你手上有一個孩子,你設計好了課題、把一步步課題分解得很細,進入教學後你發現孩子對這塊的能力超乎你的預期,他學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徹,那你還會按照寫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細細教嗎?——肯定不會,水漲船高嘛。
二、給予輔助 自閉症兒童之所以學東西很慢,是因為情緒認知的問題,讓他們無法象正常兒童那樣順利地接受外界信息並輸出這些信息,他們很難通過觀察而自然地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孩子一個新的課題時給予輔助,剛開始時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輔助,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減少輔助。這是ABA的一個主題原則。比如教孩子畫一個蘋果,一開始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他畫,然後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給他一個視覺提示,即蘋果圖片讓他照著畫。再是老師先示範畫一個蘋果,收走,讓孩子自己去畫。最後是直接讓孩子畫一個蘋果。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正常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經歷過無數別人的「給予輔助」,包括父母、老師、同伴,記得我小時候學包餃子,是媽媽手把手教並示範了許多回,我才學會。
做一個合格的特教老師,一定要掌握輔助的方法和技巧,不會輔助得太慢太晚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會過多給予輔助而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三、及時強化 在課堂上聽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聰明」,這就是強化。強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個正確反應後,老師給予的反饋。在孩子反應後,及時給予強化會讓孩子願意配合,更願意繼續學習那些新的、好的行為和能力。
其實「強化」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學校當老師時,系統學習過《教育心理學》,裡面就有一章專門講「強化」,在正常兒童的教育中,強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愛學哪門功課,主要是因為喜歡教那門課的老師,而為什麼喜歡那個老師,當然是那個老師對自己好總表揚自己了。
特殊孩子雖然在認知發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礙,但愛聽表揚是全人類的共性。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對你的要求有了正確反應,而你不強化他,他怎麼知道他的反應是正確不正確?如果他不確定這點,那為什麼還願意繼續跟隨你的教學呢?
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和及時強化是ABA教學的內涵,了解這幾個基本概念後,我們來探討一下自閉症兒童認知訓練中有哪些課題可以去做呢?
按照兒童認知發育的規律,我把訓練步驟大概理一理——
1、模仿:動作模仿、仿說、使用物件模仿,隨後進行聽指令的教學
2、視知覺:從配對和分類開始
3、搭積木(也可以和配對、分類同時進行):搭積木屬於使用物件的模仿,練習孩子的視覺空間、順序等。如果孩子搭積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動作模仿。
4、自己的認識(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認知、水果蔬菜動物卡片認知、人物認知
5、功能性配對: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類:先把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給歸歸類,再進行類別教學。
7、形狀(如果孩子對顏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顏色)
8、顏色
9、對比性認知: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詞:上下、里外、前後、左右、中間、旁邊
11、肯定與否定的教學
12、數的概念:唱數、任意起止數、點數報總數、按數取物、認識自然數、序數、量的多少、數的大小、數的分解與合成、加減運算、應用題
13、時間教學:鍾表、一天的時間、星期幾、年月
14、所有課題的結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都是特教專家和老師們根據多年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個大致套路,並不表示孩子非要學會前一項、才能進行後一項的學習,有許多課題是可以穿插著同時進行的。而且孩子能學的課題絕不僅僅為上述十幾項,課題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老師和家長肯用心,就能從基本課題上演化出許多子課題,即縱向上可以不斷延伸。
認知訓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繩愛索牽引孩子外,家長和老師還需要掌握更多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給愛注入智慧,這份愛會更加有意義。
老師家長除了對認知訓練的步驟和課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確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再也不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的腳步。
認知是一個大腦神經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感覺、注意、記憶(經驗)、知覺、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預估與調整、表達等。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感覺的訓練」 即感官通路的訓練是認知訓練的基礎,這包括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訓練,其實這些就是改善腦功能的訓練。借用一個好友對認知訓練的觀點「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就是感官通路,關於感官通路方面的訓練,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鑒。
在認知的訓練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繼基礎感官能力訓練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基礎,這些注意力的訓練包括視覺和聽覺方面的。
記憶是建立在不斷積累的感覺經驗上的,這些感覺經驗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大腦接收到新的感覺信息,透過對感覺記憶的解讀,從而形成了知覺,在知覺的基礎上,我們的大腦才有了形狀、顏色、方位、時間、大小、量度、質地等概念,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基礎。
因此,想要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先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客觀地分析,說實話,還是要打好認知基礎,這個認知基礎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其實想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經清楚分析並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建議家長們多了解一些認知訓練方面的知識,知道學習一個課題(能力)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到你的孩子。模仿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視覺專注與視覺記憶、基本的互動意識、基礎的本體感意識、基本的慾望表達與動作能力。配對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拿和放的能力,並具備基礎的模仿和聽指令能力。物品認知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基本的配對和分類能力。學習形狀和顏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類及配對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學習方位詞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具備空間的概念、具備一定的身體形象感。學習數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備配對分類能力、具備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認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個課題學習的前提條件,其實就是知道了認知發育的規律。按照孩子具備的基礎能力給他設計課題,讓他跳起來就夠得著,是比較科學並明智的。
⑤ 自閉症兒童ABA行為訓練的特點是什麼
是一門研究行為和自然環境中因素關系的科學。ABA的先鋒Baer, Wolf, 和Risley's在總結了關於ABA的七個特點。它們是1)應用的;2)有關於行為的;3)分析;4)技術性強;5)概念系統化;6)有效的;7)有一般性的。2005年Howard又增加了其它幾項,包括8)負責性;9)公眾性;10)可行性;11)鼓勵性;12)樂觀性。這里介紹前7項。1、「應用性」:針對的行為是可以改變個體(和他人)生活質量同時具有「社會意義」的。比如社交技能、語言、日常生活、自理、工作技能、消遣等。因此我不會教一個年幼的學生如何識別指針式時鍾,也不會讓學生背誦四書五經。根據需要我會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做一道簡單的菜、擁有幾個要好的朋友。2、「行為性」:被選擇的行為首先要是「需要有改善」的行為。第二,行為是可以被測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和其他同學的正面交流」。行為分析師會測量具體交流的次數。最後行為分析師還會查看通過介入到底是「誰」的行為得到了改變。學生個人的、家人的還是...?都需要了解。3、「分析性」:行為分析師會用嚴格的實驗手段來判斷行為的「功能關系」(functional relation)來對行為進行分析。這就要求了很好的「測試涉及」來把可以控制到的變相都控制好。行為分析師會先下定一個假設「prediction」, 之後再進行對環境變相的改變來達到"認證"(verification),證明假設是正確的。最後再重復這種環境改變來達到「核實」(replication)有了這三項就證明了行為功能。4、「技術性」:ABA提倡把所有提高/改變自閉症兒童行為的步驟都詳細地闡述。這樣以來不管任何人,在經過培訓之後都可以來操作。同樣,利用同樣的操作方法之後應該得到的是同一種效果(好比食譜)。比如:糾正由「關注」保持的問題行為的手法不僅對一個人管用。對其他的個體也應該產生同樣的效果。不要把這個概念和「個人化教育」混淆。5、「概念系統化」:無論用什麼介入手法來對行為進行改變,出發點都是都是理論根據。比如ABC之間的關系,正負強化等。在自閉症康復領域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康復方法。在面對它們的時候我們需要看它的理論基礎。對那些創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康復方法或在理論混淆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可以自下結論了。6、「有效性」:由ABA為理論根據的康復手法一定是要有效的。不過無論理論基礎有多堅固,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得到體現說明哪裡不對了。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需值得探討,那就是「有效」的定義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有效」代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社會意義的體現。在這里接受ABA接入者周圍的人可給與見證。7、最後一個特點「generality", 字典里的翻譯為」一般性「。意思是行為在經過介入後會有持久的變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響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時行為的變化會出現在多種環境中。
⑥ 自閉症兒童ABA 行為訓練的特點是什麼
ABA 是一門科學,是一門研究行為和自然環境中因素關系的科學。ABA 的先鋒Baer Wolf 和Risley's 總結了關於ABA 的七個特點。
它們是:①應用;②行為;③分析;④技術;⑤概念系統化;⑥有效;⑦一般。2005 年,Howard 又增加了其他幾項,包括:①負責;②公眾;③可行;④鼓勵;⑤樂觀。這里介紹前7 項。
(1)應用
針對的行為是可以改變個體(和他人)生活質量,同時具有社會意義的。比如社交技能、語言、日常生活、自理、工作技能、消遣等。因此,不會教一個年幼的學生如何識別指針式時鍾,也不會讓學生背誦四書五經。根據需要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做一道簡單的菜、擁有幾個要好的朋友。
(2)行為
被選擇的行為首先要是須有改善的行為。第二,行為是可以被測量的。例如,如果改善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和其他同學的正面交流。
行為分析師會測量具體交流的次數。最後行為分析師還會查看通過介入到底是「誰」的行為得以改變。學生個人的、家人的還是他人的,都須了解。
(3)分析
行為分析師會用嚴格的實驗手段來判斷行為的功能關系來對行為進行分析。這就要求了很好的「測試涉及」來把可以控制到的變相都控制好。行為分析師會先下定一個假設, 之後再進行對環境變相的改變來認證,證明假設是正確的。最後再重復這種環境改變來核實。這三項證明行為功能。
(4)技術
ABA 提倡把所有提高自閉症兒童行為的步驟都詳細地闡述。這樣以來不管任何人,在經過培訓之後都可以來操作。同樣,利用同樣的操作方法之後應該得到的是同一種效果(好比食譜)。比如:
糾正由「關注」保持的問題行為的手法不僅對一個人管用,對其他的個體也應該產生同樣的效果。不要把這個概念和「個人化教育」
混淆。
(5)概念系統化
無論用什麼介入手法來對行為進行改變,出發點都是理論根據。
比如ABC 之間的關系,正負強化等。在自閉症康復領域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康復方法。面對它們時須看它的理論基礎。對那些創始人都說不清楚的康復方法或在理論混淆的情況下應該可以自下結論了。
(6)有效
由ABA 為理論根據的康復手法一定是要有效的。不過無論理論基礎有多堅固,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得到體現說明哪裡不對了。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得值得探討,那就是「有效」的定義是什麼?認為「有效」代表生活質量、社會意義。在這里接受ABA 接入者周圍的人可給予見證。
(7)一般
意思是行為在經過介入後會有持久的變化(包括直接受到介入影響的和未接受介入的)。同時,行為的變化會出現在多種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