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學基礎提出教學方法論

心理學基礎提出教學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5-04-30 00:17:41

A. 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是誰

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是赫爾巴特。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德語: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拓展資料

赫爾巴特的教育心理學化給以後教育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全面深刻的影響。此前,教育研究基本以哲學思辨為主,並未形成科學與哲學的對立。「教育學只有到了赫爾巴特(1776—1841)時才開始向近代科學探索前進。」赫爾巴特的教育學在19世紀最具影響力,是第一個得到世界廣泛認可的教育學體系,在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都獲得了成功。

赫爾巴特的心理學化努力極大地鼓舞了後來者。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各國普遍開展了教育科學化運動,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實驗教育學的興起。他們借鑒自然科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特別是行為心理學的刺激一反應(S—R)理論,通過實驗發現支配教育活動的一般法則,從而達到對教育對象的認識及對教育活動的有效控制,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20世紀以來,教育的科學化更明顯地表現為心理學化,很多研究者繼承了實證教育學的衣缽,吸收自然科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於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此種傾向對教學理論的影響尤為突出,當代教學論上的重大進展多出自心理學家之手,如贊可夫、布魯納、斯金納等。

心理學的介入促進了教學理論的蓬勃發展,因為「科學的心理學能引領科學的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B. 德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赫克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學法"是哪四段.

1、明了——給學生明確地講授新知識;

2、聯想——新知識要與舊知識建立聯系;

3、系統——作出概括和結論;

4、方法——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習題解答、書面作業等)。

赫爾巴特提出的教育方法包括教學方法、管理方法、訓育及交際等內容,對教育方法的論述更集中更具體地體現了他的心理學思想。

赫爾巴特從方法的角度把教學分為單純提示教學、分析教學和綜合教學,主張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即使是單純提示的教學方法,也可有各種各樣的變式:「我們希望教師在純粹的提示教學中具有靈活的態度與觀察的精神,而不拘泥於各種規則。」在《教育學講授綱要》中,赫爾巴特進一步提出應根據學科特點靈活選用教學方法,以符合學生的思維進程,符合學生的個性與接受程度,使教學雙方都感到滿意。

拓展資料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德語: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C. 暗示教學法誰提出的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知識點|高頻考點匯總

暗示教學法是保加利亞學者洛扎諾夫以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為基礎提出來的,是現代教學方法中最具有情緒色彩的一種教學方法。洛扎諾夫經過9年的實驗研究,證實了「暗示超常記憶力」的存在。1966年他進行了一天教1000個英語單詞的實驗。結果表明,良好的學習氣氛能使外語學習的效果成倍提高。從此,暗示教學法在保加利亞得到全面推廣,並很快在世界各國流行開來。
(一)暗示教學法及其基本原則(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1.愉快而不緊張與高度心理鬆弛的原則。這條原則要求學習過程保持愉快而自由, 精神鬆弛而不緊張,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每一分鍾都是享受,教室里的氣氛始終充滿了樂趣、歡快、輕松和舒適。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人的思維活動才可能最活躍,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才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
2.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統一、理智與情感統一的原則。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都是人在復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動,但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總是過分強調學生的有意識的心理活動,而忽視了其他的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忽略了感情對理性、無意識對有意識的調節制約作用,把學生單純看作理性動物,看作控制論的機械。洛扎諾夫認為,無意識心理活動使人們能和環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識的活動都建立在無意識組合之上。因此, 如果教師不顧學生的無意識活動,這種「不顧」只能愈發造成理性和感性之間的矛盾,加重了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活動失調, 使二者失去平衡,不能和諧統一地起作用, 以至造成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看做是理性和感性同時在活動的個性整體, 絕不可只顧理性而不顧感性,只顧有意識而忽視無意識· 洛扎諾夫進一步指出, 只有當有意識和無意識達到和諧統一時,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3.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則。暗示手段多種多樣, 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選擇暗示手段, 利用其暗示手段之間的相互作用, 建立教師和學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最起碼關系。這種師生關系, 不但能控制學生的情感, 而且能使之與理智趨於一致,使學生通過有意識與無意識心理活動兩種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識。
(二)暗示教學法的途徑(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1. 心理途徑。要求教師特別重視無意識的知覺,尤其是外圍知覺,創造愉快氣氛,消除緊張氣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喜悅,把暗示引向激發人的潛力,創造高度的動機和好奇心、求知慾。
2.教學的途徑。暗示教學法要求教材具有濃厚的趣味性,要求教師對環境的布置和教材內容之間充分協調,用愉快的背景,首先排除學生對課文的困惑感,使其充滿了信心要把對信息編碼的概括向教學單元擴大,使學生從課文的單詞、單個句子、單個概念的理解轉向整個句子、整個單元的理解上,最後從整體上掌握知識。
3.藝術的途徑。藝術本來就是付諸人的直覺和感情的,因而利用藝術手段進行教學, 感染能力強,效果好。教學過程中利用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與所教內容結合起來,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暗示學法對現代教學的啟示(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現代的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要以人的發展為本, 即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關注人正是新課程的核心標准。暗示教學法最有價值之處就在於這點:它把教育對象真正置於教育主體地位,它對我們現代教育所倡導的教學觀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秘籍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基礎提出教學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坐墊安裝方法圖 瀏覽:459
空軍一號果凍鑒別方法 瀏覽:724
兒歌的基本教學方法 瀏覽:406
常用方法使魚不咬鉤 瀏覽:732
豐田凱美瑞報p0352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344
旅行胰島素保溫最佳方法 瀏覽:991
礦用起動器的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 瀏覽:534
普米克都保使用方法 瀏覽:12
6歲孩子磨牙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524
家裡煮臘肉簡單方法 瀏覽:985
純凈水分析方法 瀏覽:122
雙手平衡的最佳方法 瀏覽:389
快速計算方法教學 瀏覽:38
付1元3角怎麼付四種方法 瀏覽:481
碳刷安裝方法 瀏覽:324
瓷磚發熱電費計算方法 瀏覽:581
經濟學能源的關系分析方法 瀏覽:700
南陽治療肺結核的方法 瀏覽:573
唇膜的作用使用方法 瀏覽:698
珠海鋼筋快速除銹方法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