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性格是如何分別的
性格類型 心理學家們曾經以各自的標准和原則,對性格類型進行了分類,下面是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1)從心理機能上劃分,性格可分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從心理活動傾向性上劃分,性格可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 (3)從社會生活方式上劃分,性格分為;理論型、經濟型、社會型、審美型、宗教型; (4)從個體獨立性上劃分,性格分為獨立型、順從型、反抗型。 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決定性格?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與個人的性格息息相關。那麼,性格與血型、遺傳基因有沒有關系,有多大關系?有沒有天生贏家或失敗者的性格? 常聽到血型影響性格,譬如O型開朗,A型偏激、B型激進之類,這種「血型性格」說,雖然具體結論仍有待證實,但專家認為,血型對性格肯定有著一定程度影響,因為這也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在心理醫學上提出一種叫作「A型」的性格,A型性格是比較好動、率性、進取、愛表現、愛說話。但這里說的A並非指血型,而是一個醫葯上用來對比的,它的相對性格是「B型」,就是比較冷靜、不好爭辯、也比較內斂。心理醫學上所指的A或B,是方便相對分類的,不是血型。 天性來自父親為什麼一個孩子的性格或愛好與父母中的一位非常相似,而另一個孩子卻可能截然相反?是遺傳的結果,還是環境的影響,或是其他因素所致? 古往今來,人們都會看到,許多孩子繼承了父輩的事業。不僅在周圍可以看到這種子承父業,在許多音樂世家或明星世家,幾代人從事著同樣的事業且都成就顯著,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般來說,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夠隱約地見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於父母中的一個。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性格里都有父母的部分遺傳,這個遺傳部分佔有40%,一般稱為孩子的天性。形成性格另外的60%則跟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有關,特別是父母的模式影響。 義大利的人類學教授埃瑪·瑪莎解釋說,「在卵子和精子的結合過程中,其男性或女性的顯性基因占據優勢的一方確定了新生嬰兒的特徵。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有同父母或祖輩一方相同的眼球顏色以及其他身體上酷似之處的原因。這種遺傳基因同時也會影響到個體的心理特徵。」她認為像激動、膽怯或者外向這些性格表現都是從基因中遺傳下來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些學者對一些經過處理的豚鼠胚胎進行實驗,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帶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則只含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結論是:母親的基因對孩子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父親的基因則主要影響易感性和情緒。 一些科學家把對豚鼠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推移到了人類的性格遺傳上,他們認為:「一個人個性的特點中至少有一半是直接由基因的特性決定的,大量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互相作用產生綜合效應決定了某人說話的語氣、風格以及脾氣等等。」天性的決定因素有多少另一些心理專家則認為,雖然一個人肯定會受到天性的影響,但是遺傳的天性不僅不是決定因素,甚至遠遠達不到40%或一半的影響力。他們認為,環境,即包括家庭環境及成長環境對孩子影響重大,尤其是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 美國哈佛大學完成的一些研究顯示:兒童大概從兩歲開始就在自製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別。但要斷定父母和孩子的個性之間存在著某種遺傳因素,只能在下列情況下有效:如果這種遺傳因素緊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環境相關聯,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這樣的特定環境中。 為了證明這個論點,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了精神障礙的遺傳性只有與特定的環境發生聯系時才能顯示出來。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患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緊張症,其孩子一定是神經質的;但如果孩子遠離他們的父母,那麼孩子的神經質會有所抑制。科學家們因此認為,氣質、性格能夠在母體懷孕的過程中遺傳,但並不總是遺傳性的。一個人的遺傳基因實際上可以和一台計算機相比擬,它保存了所有感情范疇內的程序,大腦的電脈沖使其中一些程序激活起來。而至今還沒有任何人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程序的選擇。 精神病科醫生卡羅泰努托說:「盡管人們企圖確立遺傳因子在個體的心理和社會行為中的作用,但不管怎樣,我認為它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更有可能的是文化教育的因素。最有理由說明這一點的就是藝術家的孩子們,他們除了繼承父母特殊的天賦外,還生活在一個相當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或許還受到他們的名人父母成功事業的影響。」但是有時候,如果家庭過度「引導」孩子向父母一方的職業發展,奢望孩子做出本不屬於他們所喜歡的事業的選擇,以至形成一種病態的控制欲,那就會造成孩子們極端的逆反心理。 天生贏家誰註定不管一個人的個性究竟受什麼影響更深,但到底有沒有天生贏家的性格,又有沒有天生的失敗者的性格? 科學家認為,不是人人都能站到最前面去的,成功與失敗的比率是2:8。有兩個成功的人,就有8個人作後援。所以,就算有天生贏家的性格,也得遵循這個成功的比例。況且,天生比較消極的性格,還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盡量作局部的改善。個人能否成功,首先要了解自己性格類型里擅長什麼或不擅長什麼。自然規律其實非常具有科學性的,其中有著不可思議的平衡。 在研究眾多成功者的例子後,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天生勝者或失敗者的性格,每個人都具有多面性,環境與教育決定這個人會發展哪一方面的性格。一些社會心理學家更認為,人的性格本身並無好壞優劣。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社會上的各種性格可以互補。團隊成功了,個人屬於一分子,也一起成功。團體可以是一家公司,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 大環境下的亞洲新一代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從廣義上說,某一地區的大環境里,有沒有屬於自己顯著的性格特徵?尤其亞洲各地都在經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心理學家們開始關注,這種轉化是否已經塑造出新一代人們的性格? 一些專家認為,大氣候里的激烈競爭,能激發出富於信心和憧憬能力的積極性格。「那種認識到自己能做到什麼,並且勇於站到前線去,把接受挑戰當作人生訓練的進取性格,就可以促使團隊進步。這在今天的亞洲很普遍,這是經濟氣候與環境所使然。」但社會心理學家同時認為,時下整個亞洲社會嚴重趨向物化,對於人們個性形成產生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因為家庭提供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而經濟的開放和觀念開放,很多時候導致許多家庭的破裂,這個影響個性的大本營的不穩定會造成新一代的個性問題。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說:「恐懼和壓力是分不開的。社會競爭激烈,連小學生都會申訴人生痛苦。人們害怕失敗,帶著隱藏憂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偏向發展。孩子遇到難題不向家人訴苦,因為家庭壓力大,80%的孩子寧可向朋友訴苦。但一個人假如小時候就視家庭為畏途,連這小社會都不能接受,如何面對大社會?在臨床經驗中,孩子在一個擁有雙親並且有愛的家庭長大,面對艱難時能更堅強,也較能掌握人際溝通。遺憾的是,如今離婚案例每年飆升,許多孩子都在不愉快中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產生良好的人性?」 性格 性格(personality),舊稱之為人格,一向被界定為個體思想、情緒、行為與 態度之總稱,它是心理學之一支,然性格症(Personality Disorders),舊稱 之為人格異常,卻一向為精神醫學所壟斷,在心理學界,性格已被解析有神經性(neuroticism),外向性(extroversion),用心性(conscientiousness) ,同意性(agreebleness),與開放性(openness)等五向度(Watson, D. etal.,1994)。美國精神醫學會也在其「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APA, 1994)上,將性格症列分為妄想(paranoid)、分裂性(schizoid)、分裂型 (schizotypal)、演獻(histrionic)、自戀(narcissistic)、反社會(a- ntisocial)、邊緣(borderline)、逃避(avoidant)、依賴(dependent)、 與強迫(obsessive-compulsive)等十大類,並另列明跑暗打(passive-aggr-essive)一類在附錄上(林天德,1995)。前者是統計的分類,而後者是臨床的 分類。二者之間是有何種關聯,迄今仍是未知數。 要解決上述的問題,必得先對臨床分類做個統計的處理。精神醫學會是以症 狀界定性格症,譬如說,在妄想性格上有七項症狀,只要個體具有其中的四項, 就可能患上該症。然這些症狀可否如此被攏統地加在一起是本研究的第一旨趣。 上面這些性格症在以往被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妄想、分裂性、與分裂型等 三個性格症,其症狀稀奇古怪;第二類是反社會、邊緣、演戲、與自戀等四項, 其症狀富戲劇性;第三類是逃避、依賴、強迫、與明跑暗打等四項,其症狀深帶 憂慮。然這臨床分類是否經得起實證研究的考驗,也有待商榷。因此,本研究的 第二旨趣就在找出這些性格症的因素架構。 站在人關訓練法(林天德,1990)的立場看性格症,演戲、強迫、妄想、自戀、與反社會等性格症患者可說是愛「打」,也就是在人際互動喜奪取他人的空間;而逃避、依賴、分裂性、與分裂型等性格症患者愛「跑」,他們在人際互動上,萎縮不前。邊緣性格症者亂「打」亂「跑」,明跑暗打性格症者正如名稱所顯示。「打」與「跑」均與「說」背道而馳,都不是人關技能。因此,我假說人關技能愈強者愈不會患上性格症,本研究的第三旨趣就在驗這個假說。 一方法 樣本 樣本取自一九九五年政大教研所與北市師院教初教系暑修班各二,總共有一三九人。平均年齡三十八歲(在二十四與五十八歲之間),婚姻狀況是結婚者一○三人,未結婚或離婚者三十三人,不詳者三人。 工具 工具有二:一是「成人生活問卷(林天德,1994)」用以測量人關技能,愈高分者表示其人關技能愈強;二是「做人處事問卷」。此乃自製問卷,趣目取自DSM-IV上各性格症的界定症狀(林天德,1995)。為避免受試者辨識各性格,所有症狀都被混雜排列;為便於回答,各症狀均冠以第一人稱,並附下列指導語:做人處事雖是千頭萬緒,但我有我自己的一套,你有你自己的一套,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本問卷就在探尋你我他的人處事法則。當你回答每一題目時,老老實實最為重要。因我只做一次調查,我不需要你的名字做配對,所以,我不要你記名。我不會知道你怎麼答,其它人也無從知道。請答案紙上依題寫下你的答案,假如你覺得題目對你所描述的是全真,寫下「3〃;半真半假,寫下「2〃;全假,寫下「1」。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全部數據均在上第一堂課時施測,除了四位缺席者外,其餘全部參與。缺席原因與研究目的無關。各性格症量表就是其界定症的總合。為檢驗本研究第一旨趣,先求各性格症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Cronbach'sα),順便檢驗人關技能量 表,一並將結果列於表一。 表一:各性格症與人關技能量表之平均數、標准差、與內部一致信度(N=139) 為檢驗第二研究旨趣,將上十一個性性格症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發現其eig-envalues大於一者有二個。再做常態化最高變異數轉軸(Normalized VarimaxRotation),取得因素結構。為檢驗第三研究旨趣,求人關技能量表與各性格症 量表之間的相關(proct-moment correlations)。茲將這兩次檢驗之結果列於表二。 表二:性格症量表的因素結構和其與人關技能的相關本來分析就可告此結束,但為便於討論起見,本人將內部一致信度均低於.60的六性格症量表,即分裂性、分裂型、強迫、演戲、反社會、與明跑暗打等量表扯散。在症狀項目上作因素分析,發現其eigenvalues大於一者有十六個因素。自第六個起,其數值相差很少,前五個依次為6.99,2.55,2.27,2.13,1.83。因此,只取五因作常態化最高變異數轉軸,取得結果如表三。 表三:六性格症症狀之因素結構 接著重新將項目依高Loadings劃歸入因素表。如遇上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L-oadings的項目被劃歸入最Loading的因素。再求各因素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平均數、標准差、以及與人關技能的相關系數。取得結果如表四。 表四:四個因素量表的信度與人關技能的相關 再將上面五因素量表與原先被保留的亡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一起再因素分析,只取得一個eigenvalue大於一(4.73)。茲將原先十一個性格症量表與五個因素的相關矩陣列於表五。 表五:十一個性格症量表與五個因素量表的相關矩陣 結果與討論 表一指出妄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其內部一致信度都大於.60。雖然學界沒有公定的切斷值,基於研究經驗,我認為這五個性格症的臨床狀,其一致性不容質疑。換句話說,如以其總數做為診斷或研究,其含義清晰明確,應無問題。相反地,分裂性、分裂型、強迫、演戲、反社會、與明跑暗打等性格症則有待修正,特別是反社會性格症。表四中的因素量表,其內部一致信度,除第五因素外,其餘均高過.60。這表明被扯散的性格症,是可被修正的。讓我們檢驗表三與表五,第一因素量表與原先演戲性格症的相關為.69,與其它性格症之相關顯著低落。因此,此因素應是演戲性格症。查其內容,表三指出此因素只保存「性勾引」、「用情不專」、「引人注意」,外加了「心情不好又好辯」、「知鬼神、會通靈、或有仙覺」,但去除了「不舒服」與「誇張感情」等症狀。這似乎說,如我們將演戲性格症只著重在外在的勾引行為,而不參雜 內在的感受,則其含意應更明確,更有意義。表五指出第二因素與分裂性性格症的相關高達.83,遠超過與其它性格症的 相關。因此,此因素應是分裂性性格症無疑。表三指出原先的症狀大部保留,只「少活動」與「不受動於人」被除外,然加入了「怕熟人」與「工作狂」等症狀。這似乎說,如我們將分裂性性格症只做少許修正,著重在人際間的淡漠無情, 則其含意就較明確.因素三似以反社會性格症狀為主,然其只保留原先定義中的「詐欺、打架、不負責、與不悔過」等症狀,而「不遵守常模、沖動、忽視安全」等症狀不見了。反而,它帶進了「暗中做對、不被人解、猜忌他人、不理他人、與調戲他人」等症狀。因此,這因素說明了,如將「反社會性格症」局限在人際間的不負責行為上,則較易被解釋。 因素四是前所沒有的性格症,姑且叫做沖動性格症,其所展現的特質是好沖動、易受暗示、忽反抗忽懊悔、忽視安全等。因素五類似強迫症性格症,但只著重做事「力求完善」的一面。由於只有五個項目,而其中三項目與「力求完善」不大關聯,所以信度比原先的低落(看錶一與表四)。 兩次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均未支持臨床的三分類法。表二指出有兩個因素,然第二因素的eigenvalue遠小於第一因素的,所以幾乎是單因素。等到將六性格症以五因素取代後,就只取得單一因素。換句話說,DSM的十個性格症只是為臨床診斷上便。它們之間其實只有一個向度。這一發現,有待在另一樣本上驗證。 表一支持第三研究旨趣的假說。除了反社會與自戀兩性格症外,其餘均和人關技能呈顯著的負相關。所以說,人關技能愈強的人愈不會染上性格症。然或許反社會與自戀者自我意識較強,所展現的與人關技能較接近,以致於沒相關存在。總之,本研究指出,在DSM-IV的十一個性格症中,妄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之定義,可照樣使用。然分裂性、強迫、演戲、反社會等四性格症應就其主要特徵,加以修正與補充。至於明跑暗打與分裂型兩性格症可被刪除,因其所含蓋的,已被其性格症他所取代。此外,應考慮添增「沖動性格症」。然這些性格症之所以被分開,只是為臨床診斷上的方便而已,因其間是高度關聯的。既然愈是高人關技能的人愈不會患上性格症,這期間隱含著人關訓練法可幫助解除性格症,只不過在治療反社會與自戀者時應強調道德與社會規范而已 .
B. 從哪個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以下供參考: 性格 : 阿德勒將性格(character)定義為:一個人嘗試去適應他所居住的環境,因而顯現出來的特殊作風。性格特點是一個人的整體人格(personality)在獲取認同及意義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計策,其在人格中的存在就等於是生活「技巧」。性格特點並非遺傳,他們好比是一種生存模式,使人能夠不經過有意識的思考而過活,而在任何情況下表現其人格。
介紹 性格性格(personality),舊稱之為人格,一向被界定為個體思想、情緒、行為與態度之總稱,它是心理學之一支,性格症(Personality Disorders),舊稱之為人格異常,卻一向為精神醫學所壟斷,在心理學界,性格已被解析有神經性(neuroticism),外向性(extroversion),用心性(conscientiousness) ,同意性(agreebleness),與開放性(openness)等五向度(Watson, D. etal.,1994)。美國精神醫學會也在其「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APA, 1994)上,將性格症列分為妄想(paranoid)、分裂性(schizoid)、分裂型 (schizotypal)、演獻(histrionic)、自戀(narcissistic)、反社會(a- ntisocial)、邊緣(borderline)、逃避(avoidant)、依賴(dependent)、 與強迫(obsessive-compulsive)等十大類,精神醫學會是以症 狀界定性格症。 性格 譬如說,在妄想性格上有七項症狀,只要個體具有其中的四項, 就可能患上該症。上面這些性格症在以往被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妄想、分裂性、與分裂型等三個性格症,其症狀稀奇古怪;第二類是反社會、邊緣、演戲、與自戀等四項, 其症狀富戲劇性;第三類是逃避、依賴、強迫、與明跑暗打等四項,其症狀深帶 憂慮。然這臨床分類是否經得起實證研究的考驗,也有待商榷。因此,本研究的 第二旨趣就在找出這些性格症的因素架構。 站在人關訓練法(林天德,1990)的立場看性格症,演戲、強迫、妄想、自戀、與反社會等性格症患者可說是愛「打」,也就是在人際互動喜奪取他人的空間;而逃避、依賴、分裂性、與分裂型等性格症患者愛「跑」,他們在人際互動上,萎縮不前。邊緣性格症者亂「打」亂「跑」,明跑暗打性格症者正如名稱所顯示。「打」與「跑」均與「說」背道而馳,都不是人關能。因此,我假說人關技能愈強者愈不會患上性格症,本研究的第三旨趣就在驗這個假說。 方法 樣本
樣本取自一九九五年政大教研所與北市師院教初教系暑修班各二,總共有一三九人。平均年齡三十八歲(在二十四與五十八歲之間),婚姻狀況是結婚者一十三人,未結婚或離婚者三十三人,不詳者三人。 工具
一、「成人生活問卷(林天德,1994)」用以測量人關技能,愈高分者表示其人關技能愈強; 二、「做人處事問卷」。此乃自製問卷,趣目取自DSM-IV上各性格症的界定症狀(林天德,1995)。 為避免受試者辨識各性格,所有症狀都被混雜排列;為便於回答,各症狀均冠以第一人稱,並附下列指導語:做人處事雖是千頭萬緒,但我有我自己的一套,你有你自己的一套,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本問卷就在探尋你我他的人處事法則。當你回答每一題目時,老老實實最為重要。因我只做一次調查,我不需要你的名字做配對,所以,我不要你記名。我不會知道你怎麼答,其它人也無從知道。請答案紙上依題寫下你的答案,假如你覺得題目對你所描述的是全真,寫下「3″;半真半假,寫下「2″;全假,寫下「1」。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全部數據均在上第一堂課時施測,除了四位缺席者外,其餘全部參與。缺席原因與研究目的無關。各性格症量表 性格就是其界定症的總合。為檢驗本研究第一旨趣,先求各性格症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Cronbach'sα),順便檢驗人關技能量表,一並將結果列於表一。
表一:各性格症與人關技能量表之平均數、標准差、與內部一致信度(N=139)
為檢驗第二研究旨趣,將上十一個性性格症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發現其eig-envalues大於一者有二個。再做常態化最高變異數轉軸(Normalized VarimaxRotation),取得因素結構。為檢驗第三研究旨趣,求人關技能量表與各性格症 量表之間的相關(proct-moment correlations)。茲將這兩次檢驗之結果列於表二。
表二:性格症量表的因素結構和其與人關技能的相關本來分析就可告此結束,但為便於討論起見,本人將內部一致信度均低於.60的六性格症量表,即分裂性、分裂型、強迫、演戲、反社會、與明跑暗打等量表扯散。在症狀項目上作因素分析,發現其eigenvalues大於一者有十六個因素。自第六個起,其數值相差很少,前五個依次為6.99,2.55,2.27,2.13,1.83。因此,只取五因作常態化最高變異數轉軸,取得結果如表三。
表三:六性格症症狀之因素結構
接著重新將項目依高Loadings劃歸入因素表。如遇上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Loadings的項目被劃歸入最Loading的因素。再求各因素量表的內部一致信度、平均數、標准差、以及與人關技能的相關系數。取得結果如表四。
表四:四個因素量表的信度與人關技能的相關
再將上面五因素量表與原先被保留的妄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一起再因素分析,只取得一個eigenvalue大於一(4.73)。茲將原先十一個性格症量表與五個因素的相關矩陣列於表五。
表五:十一個性格症量表與五個因素量表的相關矩陣 結果與討論 表一指出妄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其內部一致信度都大於.60。 性格 雖然學界沒有公定的切斷值,基於研究經驗,我認為這五個性格症的臨床狀,其一致性不容質疑。換句話說,如以其總數做為診斷或研究,其含義清淅明確,應無問題。相反地,分裂性、分裂型、強迫、演戲、反社會、與明跑暗打等性格症則有待修正,特別是反社會性格症。 表四中的因素量表,其內部一致信度,除第五因素外,其餘均高過.60。這表明被扯散的性格症,是可被修正的。讓我們檢驗表三與表五,第一因素量表與原先演戲性格症的相關為.69,與其它性格症之相關顯著低落。因此,此因素應是演戲性格症。 查其內容,表三指出此因素只保存「性勾引」、「用情不專」、「引人注意」,外加了「心情不好又好辯」、「知鬼神、會通靈、或有仙覺」,但去除了「不舒服」與「誇張感情」等症狀。這似乎說,如我們將演戲性格症只著重在外在的勾引行為,而不參雜 內在的感受,則其含意應更明確,更有意義。表五指出第二因素與分裂性性格症的相關高達.83,遠超過與其它性格症的相關 因此,此因素應是分裂性性格症無疑。表三指出原先的症狀大部保留,只「少活動」與「不受動於人」被除外,然加入了「怕熟人」與「工作狂」等症狀。這似乎說,如我們將分裂性性格症只做少許修正,著重在人際間的淡漠無情, 則其含意就較明確.因素三似以反社會性格症狀為主,然其只保留原先定義中的「詐欺、打架、不負責、與不悔過」等症狀,而「不遵守常模、沖動、忽視安全」等症狀不見了。反而,它帶進了「暗中做對、不被人解、猜忌他人、不理他人、與調戲他人」等症狀。因此,這因素說明了,如將「反社會性格症」局限在人際間的不負責行為上,則較易被解釋。
因素四是前所沒有的性格症,姑且叫做沖動性格症,其所展現的特質是好沖動、易受暗示、忽反抗忽懊悔、忽視 性格安全等。因素五類似強迫症性格症,但只著重做事「力求完善」的一面。由於只有五個項目,而其中三項目與「力求完善」不大關聯,所以信度比原先的低落(看錶一與表四)。
兩次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均未支持臨床的三分類法。表二指出有兩個因素,然第二因素的eigenvalue遠小於第一因素的,所以幾乎是單因素。等到將六性格症以五因素取代後,就只取得單一因素。換句話說,DSM的十個性格症只是為臨床診斷上便。它們之間其實只有一個向度。這一發現,有待在另一樣本上驗證。
表一支持第三研究旨趣的假說。除了反社會與自戀兩性格症外,其餘均和人關技能呈顯著的負相關。所以說,人關技能愈強的人愈不會染上性格症。然或許反社會與自戀者自我意識較強,所展現的與人關技能較接近,以致於沒相關存在。總之,本研究指出,在DSM-IV的十一個性格症中,妄想、依賴、自戀、逃避、與邊緣等五性格症之定義,可照樣使用。然分裂性、強迫、演戲、反社會等四性格症應就其主要特徵,加以修正與補充。至於明跑暗打與分裂型兩性格症可被刪除,因其所含蓋的,已被其性格症他所取代。此外,應考慮添增「沖動性格症」。然這些性格症之所以被分開,只是為臨床診斷上的方便而已,因其間是高度關聯的。既然愈是高人關技能的人愈不會患上性格症,這期間隱含著人關訓練法可幫助解除性格症,只不過在治療反社會與自戀者時應強調道德與社會規范而已 性格分類
心理學家們曾經以各自的標准和原則,對性格類型進行了分類,下面是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1)從心理機能上劃分,性格可分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從心理活動傾向性上劃分,性格可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
(3)從社會生活方式上劃分,性格分為;理論型、經濟型、社會型、審美型、宗教型;
(4)從個體獨立性上劃分,性格分為獨立型、順從型、反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