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純糧食酒怎麼區別鑒別
純糧食酒的鑒別方法:
1、燃:將白酒點燃,如果能燒干沒有殘液的是純糧食酒。
(1)酒的研究方式方法擴展閱讀
純糧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
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Ⅱ 古代人是怎樣釀酒的
天鍋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做出了一種叫酒麴的原料,用它釀出來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綿長。幾千年來,酒麴一直是中國酒釀造的秘訣。現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們的祖先究竟是怎樣釀造出美酒的。 在成都市區有兩條古代人工開鑿的河流——府河和南河,兩河交匯處有一座合江亭,亭子附近是一條長不足5里,寬不過5米的街道———水井街。20世紀末,一個不大的改擴 建工程使水井街名揚天下。 1998年8月,一個酒廠准備對位於水井街19號一個普通院落內的配製車間進行擴建改造,當時挖出了很多碎瓷片,從瓷片的文字上來看,估計是明代的。1999年3月,考古隊進入現場,開始發掘工作,很快就發掘出了一個清代的酒坊遺址,隨後又在清代遺址的下面,發現了明代的酒坊遺址。水井坊的考古發掘讓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國人釀酒的全過程。在水井坊一共發現了4處灶坑遺址,其中兩個是近代灶坑,兩個是清代灶坑。蒸煮糧食,是中國人釀酒的第一道程序,糧食拌入酒麴,經過蒸煮後,更有利於發酵,在傳統工藝中,半熟的糧食出鍋後,要鋪撒在地面上,這是釀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攪拌、配料、堆積和前期發酵的過程。晾曬糧食的地面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遺址一共發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疊。晾堂旁邊的土坑是酒窖遺址,就像一個個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發掘出了8口酒窖,內壁和底部都用純凈的黃泥土塗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酒窖里進行的是釀酒的第三道程序,對原料進行後期發酵。經過窖池發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濃度還很低,需要經進一步的蒸餾和冷凝,才能得到較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傳統工藝採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人們在清代層面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考古學家最後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人們以此推斷,在清代,這里生產的就是蒸餾酒,而且技術已經和現代釀酒技術十分接近。專家對水井坊幾口老窖池的微生物進行了檢測,分離到紅曲和根霉。水井坊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中國的蒸餾酒分為濃香型、清香型和醬香型等等,水井坊釀造的酒屬於濃香型白酒,是中國蒸餾酒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它在釀造技術上最大的特點是用泥窖釀酒,成為中國釀酒工藝中一個特殊的門類。它的發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這里才能產生非常好的濃香型的酒。由於目前發掘的面積有限,第三層以下還沒有深挖,因此,在遺址的下面很可能還埋藏著更早年代的文物和遺址,不同歷史層面的廢棄、啟用的真相也許會在未來的進一步發掘中給我們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摘自《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
Ⅲ 酒是怎麼釀造出來的
1. 蒸餾是釀造酒的一種方法。考古學家在中國發現了一個古老的圓形容器,最初被認為是水井。經過研究,他們確定這是中國最早用於生產蒸餾酒的實物。
2. 在這個裝置中,有一個底座,上面放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為上下兩層,底層裝有酒母,而上層裝有冷水。下面的酒母經過加熱後,酒精氣體在上層的冷水中冷卻,凝結成液體,並通過管道流出,形成蒸餾酒。
3. 蒸餾過程實際上是為了提高酒精的純度並去除雜質。考古學家在水井坊的發掘證實,中國在元末明初至少已經掌握了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傳統的工藝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天鍋的蒸餾器。
4. 中國古代的蒸餾酒有許多名稱,但由於歷史和地域的差異,各地留傳下來的蒸餾酒名稱各異。在古代文獻中,「白酒」一詞並不指代蒸餾酒,而是一種釀造的米酒。
5. 直到現代,白酒一詞才開始用來指代經過蒸餾處理的酒。在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常見稱謂包括燒酒和燒春。這些術語在唐代開始使用,但當時是否指代蒸餾酒仍有爭議。直到宋代以後,燒酒和燒春才真正成為指代蒸餾酒的術語。
參考資料:網路-蒸餾酒
Ⅳ 白酒、果酒、啤酒、酒糟中酒精含量的測定
1.最簡單的方法 酒精計
2.密度瓶法
原理
以蒸餾法去除樣品中的不揮發性物質,用密度瓶法測定餾出液的相對密度或密度。根據餾出液(酒精水溶液)的相對密度或密度,求得20℃時酒精的體積百分數(% vol) ,即酒精度。
試樣制備
用一潔凈、乾燥的100 mL容量瓶准確量取
100 mL樣品(液溫20℃)於500 mL蒸餾瓶中,用
50 mL水分三次沖洗容量瓶,洗液並入蒸餾瓶中,再
加幾顆玻璃珠,連接冷凝器,以取樣用的原容量瓶作
接收器(外加冰浴)。開啟冷卻水,緩慢加熱蒸餾。
收集餾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蓋塞。於20℃
水浴中保溫30 min,補加水至刻度,混勻,備用。
分析步驟
將密度瓶洗凈並乾燥,帶溫度計和側孔罩稱量。
重復乾燥和稱量,直至恆重(m)。
取下溫度計,將煮沸冷卻至15℃左右的蒸餾水
注滿恆量的密度瓶,插上溫度計,瓶中不得有氣泡。
將密度瓶浸入20.0±0.1℃的恆溫水浴中,待內容
物溫度達20℃,並保持10 min不變後,用濾紙吸去
側管溢出的液體,使側管中的液面與側管管口齊平,
立即蓋好側孔罩,取出密度瓶,用濾紙擦乾瓶壁上的
水,立即稱量(m1)。
將密度瓶中的水倒出,洗凈並使之乾燥,用試樣
制備液反復沖洗密度瓶3~5次,然後裝滿,重復上
述操作,稱量(m2)。
1.3 結果計算:
1.3.1 試樣餾出液的相對密度[2]
d2020=m2-mm1-m
式中:d2020為試樣餾出液(20℃)的相對密度;m為密
度瓶的質量,g;m1為20℃時密度瓶與充滿密度瓶
水的總質量,g;m2為20℃時密度瓶與充滿密度瓶
試樣餾出液的總質量,g。
根據相對密度d2020查附表,得到試樣餾出液的酒
精度,%vol,即為試樣的酒精度。
1.3.2 試樣餾出液的密度[3]
ρ2020=m2-m+Am1-m+A×ρ0
A=ρa×m1-m997.0
式中:ρ2020為試樣餾出液在20℃時的密度,g/L;ρ0為
20℃時蒸餾水的密度(998.20 g/L);A為空氣浮力
校正值;ρa為乾燥空氣在20℃、1 013.25 Pa/h時的
密度值(≈1.2 g/L);997.0為在20℃時蒸餾水與干
燥空氣密度值之差,g/L。
其餘符號同1.3.1。
根據試樣餾出液的密度ρ2020,查表得酒精度
%vol
可以去圖書館查閱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