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自我糾錯的研究方法

自我糾錯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27 06:37:15

如何減少小學生數學計算錯誤率的研究結題報告

出現計算方面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數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好,基本計算能力沒有形成;
2.缺乏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減少或消滅計算時的錯誤,我們覺得應該用「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
建議同學們按如下幾條來改:
1.抄題必對,先對後算。也就是說,抄題的時候,要先與原題進行核對,然後再進行計算。目的是謹防抄錯數或抄錯題。
2.認真審題,思考周全。也就是說,拿過一道題,要仔細看看,認真想想:看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數字的特點;想想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能否簡算。尤其對四則混合運算,要做到層層審題。
3.字跡清楚,書寫整齊。也就是說,要把字寫清楚,就是在草稿紙上寫,也要寫得工工整整。特別是小數點、進位點、退位點等都要書寫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齊、合乎規格。目的是謹防因字跡潦草而出現錯誤。
4.細心檢查,堅持驗算。也就是說,做完題後,要細心地檢查,看看結果是否合理,然後進行驗算。驗算絕不能擺樣子,走過場。這是避免錯誤的關鍵一步。
5.有錯必改,引為戒鑒。也就是說,對錯題一定要改正,還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總結應記取的教訓,找出防止錯誤的辦法,絕不允許有未加改正的錯題。
通過慣徹執行這個「計算規程」,一定會使你逐步養成:抄題必對的好習慣;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書寫工整的好習慣;堅持驗算的好習慣;有錯必改的好習慣。

Ⅱ 如何培養學生自我糾錯能力

一、抓住課堂上的錯誤,激勵學生自我糾錯
在數學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錯誤,使學生發現知識的沖突,產生「質疑」,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本質,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研究、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幫助學生理解認識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有關方陣的一道應用題「48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許多學生都說直接用48除以4,每邊各12名學生,我當時沒有對學生的答案給予否定,而是說:「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想出答案了,你們自己畫圖數一數看答案對不對。」學生紛紛討論,不一會兒,有學生說:「因為頂點還站了一名同學,所以要加1」,這時學生豁然開朗,通過糾錯,學生自主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提供錯誤線索,引導學生自我糾錯
調查顯示,70%左右的學生比較喜歡教師提供線索,自己改正的糾錯方法。教師給學生提供糾錯的線索,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據調查,學生在拿到發回去的作業本時,他們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作業對的多還是錯的多,其次是多少分。其次是看老師有沒有寫評語,寫了什麼評語,寫了什麼內容,而對於老師寫上答案,很少有學生會去細細研究加以吸收消化,更不用提獨立思考如何去改正這些錯誤了。事實上,教師這種不辭辛苦批改作業的方式使學生失去了許許多多自我糾錯的機會,也大大削弱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只會增加學生的依賴性,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騰出時間讓學生辨認自己的錯誤並加以糾正。例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計算題中一個得數錯誤時,可以圈上圓圈,讓學生明白錯在哪裡,如果是應用題錯了,可以在題目的關鍵字上圈上圓圈,讓學生去動腦思考。
三、設計對比題目,幫助學生自我糾錯
反思是學生自覺地對自身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辯證思維的一種體現。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對比性的題目來激起學生內在「觀點」的沖突,使學生通過沖突過程來自我否定,在不斷產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和掌握所學知識,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做錯題目,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粗心大意看錯題目的,有筆誤寫錯數字或符號的,有受思維定勢影響而出錯的,有考慮不周全而出錯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的錯誤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反思一下錯題錯在哪裡?為什麼錯?然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糾錯,讓錯誤發揮最大的育人功效。
四、建立糾正平台,實現全體參與糾錯
首先,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的習慣。如教學生檢查的方法,可用計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與正確結果相符合,或用加、減、乘、除各部分關系來檢查,或用倒推法去驗證所述的結果。其次,我要求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糾錯本,把平時犯的錯誤記下來,糾錯本分三塊內容:錯題,糾錯方案和糾錯結果。錯題一欄主要是學生摘錄平時自己比較典型的錯,糾錯方案一欄則是學生反思錯誤原因,糾錯結果則是通過自己的反思把正確的結果記錄下來,並且要求學生經常拿出來看看,想想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最後,教師把學生作業本上的典型錯題作為教育資源,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辨別錯誤,給學生一些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將做錯的題及時改正。

Ⅲ 如何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

一、抓住課堂上的錯誤,激勵學生自我糾錯
在數學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錯誤,使學生發現知識的沖突,產生「質疑」,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本質,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研究、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幫助學生理解認識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有關方陣的一道應用題「48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許多學生都說直接用48除以4,每邊各12名學生,我當時沒有對學生的答案給予否定,而是說:「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想出答案了,你們自己畫圖數一數看答案對不對。」學生紛紛討論,不一會兒,有學生說:「因為頂點還站了一名同學,所以要加1」,這時學生豁然開朗,通過糾錯,學生自主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提供錯誤線索,引導學生自我糾錯
調查顯示,70%左右的學生比較喜歡教師提供線索,自己改正的糾錯方法。教師給學生提供糾錯的線索,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據調查,學生在拿到發回去的作業本時,他們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作業對的多還是錯的多,其次是多少分。其次是看老師有沒有寫評語,寫了什麼評語,寫了什麼內容,而對於老師寫上答案,很少有學生會去細細研究加以吸收消化,更不用提獨立思考如何去改正這些錯誤了。事實上,教師這種不辭辛苦批改作業的方式使學生失去了許許多多自我糾錯的機會,也大大削弱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只會增加學生的依賴性,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騰出時間讓學生辨認自己的錯誤並加以糾正。例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計算題中一個得數錯誤時,可以圈上圓圈,讓學生明白錯在哪裡,如果是應用題錯了,可以在題目的關鍵字上圈上圓圈,讓學生去動腦思考。
三、設計對比題目,幫助學生自我糾錯
反思是學生自覺地對自身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辯證思維的一種體現。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對比性的題目來激起學生內在「觀點」的沖突,使學生通過沖突過程來自我否定,在不斷產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和掌握所學知識,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做錯題目,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粗心大意看錯題目的,有筆誤寫錯數字或符號的,有受思維定勢影響而出錯的,有考慮不周全而出錯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的錯誤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反思一下錯題錯在哪裡?為什麼錯?然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糾錯,讓錯誤發揮最大的育人功效。
四、建立糾正平台,實現全體參與糾錯
首先,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的習慣。如教學生檢查的方法,可用計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與正確結果相符合,或用加、減、乘、除各部分關系來檢查,或用倒推法去驗證所述的結果。其次,我要求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糾錯本,把平時犯的錯誤記下來,糾錯本分三塊內容:錯題,糾錯方案和糾錯結果。錯題一欄主要是學生摘錄平時自己比較典型的錯,糾錯方案一欄則是學生反思錯誤原因,糾錯結果則是通過自己的反思把正確的結果記錄下來,並且要求學生經常拿出來看看,想想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最後,教師把學生作業本上的典型錯題作為教育資源,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辨別錯誤,給學生一些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將做錯的題及時改正。

閱讀全文

與自我糾錯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編魚簍方法步驟 瀏覽:702
室外塑料螺紋管連接方法 瀏覽:950
口腔粘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284
哪些是造字的方法 瀏覽:832
華碩怎麼打開wifi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56
竹簾卷簾安裝方法 瀏覽:430
隔離治療方法 瀏覽:114
泡沫膠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19
行車記錄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612
宅家後鍛煉方法 瀏覽:512
點菜機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358
平面圖製作計算方法 瀏覽:143
睡眠不好用什麼方法 瀏覽:721
電化學常見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706
喝酒頭疼暈怎麼緩解最快方法 瀏覽:614
車衣鎖使用方法 瀏覽:274
女生怎樣去小鬍子常用方法 瀏覽:314
用最簡單的方向方法學plc 瀏覽:332
怎麼畫天安門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3
ug怎麼開槽孔標注方法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