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站立平衡訓練方法
4.3站立位,向前方、側方、後方伸手從桌子上拿物體及做各種不同程度的用手伸出及指向的作業。 【指令】「看你能否摸到這個杯子,加油,再向前一點。」 「不要移動你的腳」 「當你向右伸手時,左腳向下踩。」 【注意】做伸手訓練時先雙足橫向分開幾寸,然後一腳在前。 4.4病人用健側下肢向前邁一步,然後向後邁一步。 【指令】「保持重心在患腳上。」 「用你的另一隻腳向前邁一步。」 「你的髖關節應移到腳前。」 「現在向後邁步。」 治療師應避免使用「不要讓我推你」、「與我對抗」,或「我准備干擾你的平衡」這類話,因為這些話會使病人僵硬不動,很快會形成一種習慣性反應。治療師應告訴病人用雙腿來平衡而不是用手或上肢。 5增加復雜性 5.1接球,要求病人向前方、側方、下方及跨步接球。 5.2用單手或雙手從地上揀起不同大小的物體 5.3利用步行訓練來增加平衡能力,通過讓病人站住、改變方向、跨越物體等增加訓練的花樣和復雜性。 站立位平衡的訓練 站立平衡基本條件 1 雙足分開5-10cm以使雙腿垂直, 這是最好的支撐面。 2 雙肩垂直於雙髖。3 雙髖於雙踝前方。4 膝伸展、軀干直立5 頭平衡於水平的雙肩上。 平衡的維持機制 (1)正常的肌張力,能支撐身體並能抗重力運動,但又不會阻礙運動; (2)適當的感覺輸入,包括視覺、本體感覺及前庭的信息輸入; (3)大腦的整合作用,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加工,並形成產生運動的方案; (4)交互神經支配或抑制,使人體本能保持身體某些部位的穩定,同時有選擇地運動身體的其他部位; (5)骨骼肌系統能產生適宜的運動,完成大腦所制定的運動方案。 當平衡發生變化時,人體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機制或姿勢性協同運動模式來應變,包括踝對策、髖對策和跨步對策。 平衡訓練的原則 一安全性 訓練平衡功能的原則是在監護下,先將患者被動地向各個方向移動到失衡或接近失衡的點上,然後讓患者自行返回中位或平
② 如何鍛煉自己的平衡能力
平衡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平衡能力的訓練可以由初級到高級,根據個人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
(1)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平衡能力練習主要體驗平衡的感受,通過身體重心的轉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A.坐姿平衡坐在椅子上,抬頭挺胸,後背倚靠椅背。雙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體保持平衡。放鬆肩膀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過度緊張。這樣可以訓練身體在靜態下的平衡,矯正坐姿,初步培養平衡感。
B.單腳站立雙手側平舉,身體正直,目視前方站穩。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上身保持不動,盡量不要東搖西晃,並逐漸延長站立時間。初步訓練在重心偏離常態時的身體平衡感。開始時可以手扶桌子或牆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保護。然後可以放手不扶,並將手交叉放於胸前,逐漸增加難度。睜眼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進行閉目練習。兩腳交替練習。
C.腳尖站立雙腳尖站立,並從1數到10。雙腳尖站立平穩後,改為單腳尖練習。訓練在小支撐點上的平衡。
(2)中級階段中級階段在身體的連續移動中掌握平衡。這是比較困難的階段,因為身體兩側所進行的動作不相同,這樣對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頂物走:地面上畫一直線,頭項一本書或一個枕頭站在起點。沿直線走,同時頭上的東西不能掉下來。在練習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將直線改為圈線。初步鍛煉在動態中平衡能力。
(3)高級階段
蒙眼走開始時兩眼睜開站立,並注意地面所畫直線的走向。然後閉上眼睛站立,並向正前方行走。發展不依靠視覺的空間平衡知覺能力。
倒走地面上畫一直線,沿直線倒著走。上下樓梯時練習倒著上、下台階。發展平衡知覺能力;從二維平衡感發展到立體平衡感。
平衡感練習需要堅持,盡量每天練一次。最初練習時,可以手扶桌子或牆壁以保持平衡,然後改用指尖接觸以漸漸脫離這些物體的幫助。如果自己確實站不穩,也可以找周圍的人幫忙。
③ 怎樣鍛煉平衡力
1、增肌肉
小腦接收到前庭器官傳來的信息後,會指揮相關肌肉,做出相應調整,讓身體保持平衡。如果肌肉反應速度跟不上,平衡力就會下降。鍛煉好腿部肌肉有助於增強平衡力。
2、打太極
太極拳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研究發現,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能明顯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建議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嘗試太極拳,一次半小時,一周3次。
3、赤腳走
赤腳走路時,能讓保持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腳心得到有效刺激,提高人體平衡力。可選擇公園、操場、住宅周圍等鋪設鵝卵石的地方走,如果沒有鵝卵石,也可選擇平坦、干凈、軟硬適中的沙土,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鍾。糖尿病患者不宜。
4、原地轉
鍛煉平衡力一般採用反常規運動,刺激人體做出平衡反應,達到鍛煉的目的,比如倒著走、走貓步等。此外還可以試試原地轉圈法,用3小步在原地轉個圈,根據個人情況轉一兩分鍾,停下來,閉眼靜立半分鍾,然後反向轉。
(3)平衡功能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鍛煉平衡力的重要性:
1、平衡力對於協調動作、預防意外損傷具有重要意義。平衡力差主要表現為對動作的控制力下降、活動力受限,從而增加摔倒風險,眩暈耳鳴、關節易受傷,反應能力也會下降。
2、由於平衡的實現需要靠視覺、肌肉力量、神經系統等多重機制相互協調,一旦平衡力下降,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嚴重時甚至致命。
3、平衡力好可以降低摔倒致死風險、緩解眩暈耳鳴症狀。內耳前庭器官不僅能夠幫助人體維持平衡,還與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相關。有研究表明,前庭功能差的人,不僅平衡差,也更易出現發作性眩暈、耳鳴、耳聾和頭痛等症狀。
4、平衡力下降後,運動能力受限,肌肉鍛煉機會減少,久之,便難以帶動骨骼正常運動,出現韌帶半月板損傷,軟骨磨損,關節疾病早發等一連串不良後果。
④ 平衡能力怎樣練習
平衡能力訓練 初級訓練 初級階段的平衡能力練習主要體驗平衡的感受,通過身體重心的轉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坐姿平衡 訓練目地 訓練身體在靜態下的平衡,矯正坐姿,初步培養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坐在椅子上,抬頭挺胸,後背倚靠椅背。 (2) 雙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體保持平衡。 訓練要求 放鬆肩膀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過度緊張。 單腳站立 訓練目的 初步訓練在重心偏離常態時的身體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雙手左右側平舉,身體正直,目視前方站穩。 (2) 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上身保持不動。 (3) 換腳練習,並逐漸延長站立時間。 訓練要求 單腳站立時盡量不要東搖西晃。 腳尖站立 訓練目的 訓練在小支撐點上的平衡。 訓練方法 (1) 雙腳尖站立,並從1數到10。 (2) 雙腳尖站立平穩後,改為單腳尖練習。 訓練要求 最初訓練以光腳練習為宜。 平衡板上站立 訓練目的 利用器具訓練身體平衡。 訓練方法 (1) 在支點較寬的平衡板上站立,目視前方,並從1數到10。 (2) 訓練中逐漸減小質點的寬度,並從1數到20。 中級階段 在身體的連續移動中掌握平衡。這是比較困難的階段,因為身體兩側所進行的動作不相同,這樣對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頂物走 訓練目的 初步鍛煉在動態中平衡。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直線,孩子頭項一本書或一個枕頭站在起點。 (2) 沿直線走,同時頭上的東西不能掉下來。 (3) 在練習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將直線改為圈線。 訓練要求 忌用手扶頭上的東西。 跳華爾茲舞 訓練目的 培養在方向不斷變化的活動中保持動態平衡能力。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個大圓圈,圍繞著某一垂直的軸轉圈。 (2) 速度逐漸加快。 注意事項:若出現頭暈、出汗、臉色蒼白時,應及時停下來休息,並調整 轉動的速度與弧度。 走平衡木 訓練目的 利用器具訓練平衡感,使之能夠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體平衡的基礎上表現某種韻律,為較高級的知覺動作做准備。 訓練方法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穩。 (2) 在以上基礎上按節拍或音樂行走。 訓練要求 跳下的動作要輕,前腳掌先著地。 不倒翁 訓練目的 訓練舊的平衡狀態破壞後建立新的平衡狀態的能力。 訓練方法 (1) 在座位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2) 坐正後,從一側推動孩子以破壞其平衡,要求再度保持坐正的體姿。 (3) 在推動下要保持平衡,可在其不注意的情況下進行推動,並繼續保持平衡。 注意事項:推動力由輕到重,並注意保護,以免跌倒而受傷。 高級階段 蒙眼走 訓練目的 發展不依靠視覺的空間平衡知覺能力。 訓練方法 (1) 開始時兩眼睜開站立,並注意地面所畫直線的走向。 (2) 然後閉上眼睛站立,並向正前方行走。 倒走 訓練目的 發展平衡知覺能力;從二維平衡感發展到立體平衡感。 訓練方法 (1) 地面上畫一直線,沿直線倒著走。 (2) 在平穩的基礎上計時,訓練速度。 (3) 上下樓梯時練習倒著上、下台階。 拿橫桿走平衡木 訓練目的 利用手持器具練習平衡走動。 訓練方法 (1) 拿著橫桿在平衡木上走動。 (2) 橫桿的長度可不斷加長,兩頭可掛上物品進行練習。 訓練方法 (1) 旋轉身體後繼續保持平衡。 (2) 迅速由卧位到站立位,保持平衡。 訓練要求 無論旋轉還是卧倒,速度都應由慢到快。
⑤ 平衡功能訓練和協調功能訓練的區別
定義針對患者平衡障礙的關鍵因素,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動時平衡能力的鍛煉方法。平衡障礙的關鍵環節包括:①本體感受器:②前庭系統;①視覺系統:④高級中對平信息的整合能力
2.與平衡相關的生物力學因素支撐面、身體重心、穩定極限、擺動頻率
3.影響平衡訓練的因素①站、坐的支撐面積。②體位由比較穩定至不穩定的體位順序大致為前臂支撐俯卧位、前臂支撐俯卧跑位、前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獨立站、單腿站等)。③狀態:選擇靜態或動態訓練。④移動方式,⑤附加的運動模式或動作。⑥對平衡干擾的預知性.⑦於擾的力量應考慮干擾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③感官刺的傳人途徑:有視覺、前庭、本體感受器、觸覺等。不同的傳人途徑可改變平衡訓練的難度。⑨感覺刺激傳人: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①運動對策:有對策、對策、跨步對策、保護性抓握等。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適應證:因中樞性癱瘓或其他神經疾患所致感覺、運動功能受損或前庭器官病變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下肢骨折、軟組織損傷或手術後有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
(2)禁忌證:嚴重認知損害不能理解訓練目的和技能者,骨折、關節脫位未愈者,嚴重疼痛或肌力、肌張力異常而不能維持特定級別平衡者。
協調訓練
1.定義:協調訓練是指恢復平穩、准確、高效的運動能力的鍛煉方法,即利用殘存部位感覺系統以及視覺、聽覺和觸覺來促進隨意運動的控制能力
2.臨床應用
(1)適應證:深感覺障礙,小腦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腦性運動失調、震顫性麻痹,因不隨意所致的協調運動障礙
(2)禁忌證:嚴重認知損害不能理解訓練目的和技能者,骨折、脫位未愈者,嚴重疼痛等。
⑥ 如何鍛煉自己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進行練習的)
鍛煉你的平衡能力,在家中就能進行練習的方法:
單腿提膝式,雙腳並攏直立,開始時慢慢將重心轉到右腿,呼氣,再抬起左膝,雙手環抱左膝,並拉近身體,收緊腹肌,盡量將腰背伸展開,此時切勿含胸,在可能情況下,侭量將站立腿伸直,保持此姿勢,時間越長越好,呼氣時手腳回復原位,換做另一側,方法是一樣的,此式可增強平衡感。
平衡運動 平衡運動是一種鍛煉身體平衡能力的運動。鍛煉時身體的支持面應由大逐漸到小,身體重心由低逐漸到高,由視覺監督練習逐漸過渡到閉目練習。
⑦ 怎麼做平衡功能訓練和步態訓練
一般這兩種鍛煉方式是通過舞蹈,瑜伽,打太極等。
注意鍛煉的量要逐步的增加,速度也要從慢開始,同時老年人要積極的補充蛋白豐富的食物和鈣質。
⑧ 平衡訓練的訓練順序
平衡主要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種。靜態平衡是指人體在無外力作用下,保持某一種靜態姿勢,可以控制及調整身體平衡。動態平衡是指外力干預下,身體原有平衡被破壞後,患者可以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姿勢維持新的平衡的一種能力。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是視覺的障礙 前庭覺的功能紊亂,小腦功能的失調,本體感覺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肌力與肌耐力地下等。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障礙者。
1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從靜態開始,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2 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訓練患者的座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3 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味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4先睜眼狀態下的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5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6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個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的體位,最不穩定的體位
人體支撐面積由小到大,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到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到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注意事項:
動態平衡訓練一定要注意保護患者,訓練前向患者解釋清楚要訓練的項目機會發生的情況,讓患者有安全感,減少恐懼心理。不要患者產生疲勞,嚴格掌握運動量。
⑨ 平衡訓練方法圖片
平衡是指人體所處地中穩定狀態,已經不論處在何種位置、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能自動地調整並維持的能力。即當人體重心垂涎偏離穩定的支持面時,能通過主動或反射性的活動使重心垂線返回到穩定的支持面內,這種能力稱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體保持體位,完成起居動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動作的基本保證。
平衡訓練是以恢復或改善身體平衡能力為目的的康復性訓練,是為提高患者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所採取的各種訓練方法,能激發姿勢反射,加強前庭器官的穩定性,幫助提高運動能力。
平衡功能主要依賴以下因素:①人體具有保持身體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穩定力,在身體最小擺動下身體能保持姿勢。②在自主的隨意運動中能調整姿勢。③能安全有效的對外來力量做出反應,保持動態穩定性。
平衡主要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種。靜態平衡是指人體在無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靜態姿勢,可以控制及調整身體平衡。動態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擾下,身體的原有平衡被破壞後,患者可以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新的平衡的一種能力。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視覺障礙、前庭功能紊亂、小腦功能失調、本體感覺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肌力與肌耐力低下等。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訓練方法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