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說明方法有哪些
說明的主要方法有:
1、概括說明:對事物的牲作概括的介紹性說明。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說明方法,在說明文中用得最為廣泛。
2、定義說明:用簡明的語言把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本質懺悔概括出來,給讀者一個明確的概念。它是說明要領提示事物本質的一種方法。下定義要注意准確性,不能同語反復,不能用否定的判斷形式,一般也不能用比喻。要全面說明一個事物,單靠下定義不夠,還需要對定義作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所以,下定義的方法往往是同其它說明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的。
3、猜者乎分類說明:為了說明的方便,對於復雜的事物往往可以根據它們的形狀、性質、 功用等的差別,分成若干類,再根據這些類別一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的方法,能使文章頭 緒清楚,讀者容易理解。分類要注意標准一致,每次劃分只能根據一個標准,如果標准不一 ,就會發生混亂。分類時還要注意各子項要互相排斥,否則就會發生重復。
4、舉例說明:舉出事實進行說明的方法。為了說明一般情況和比較抽象的東西,使 說明的內容具體化,往往採取舉例說明。舉例說明有列舉法和典型舉例法兩種。
5、比較說明:將兩種以上有關的事物加以對比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6、比擬說明:為了把一些抽象的道理、復雜的事物寫得淺顯生動,還常常藉助擬人 、比喻等修辭手法對事物作比擬說明。
7、解釋說明:說明中對穗悉難於理解的名詞、術語、概念等作必要的闡述,它比下定義 更為詳細。
8、引用說明:說明一個事物,必要時還要引用有關的資料作為說明的內容,或作為說明的 依據。
9、數字說明:有的事物可以從數量上表明特徵和本質,這就需要運用一些數字來說明。
10、圖表說明:如用Microfost Word寫作時嫌困,插入Microfost Excel工作表。圖表與數字 一 樣,有助於文字的說明。
以上10種說明方法,在寫說明文體時,可運用一種、二種,也可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性說明。
❷ 請給我一些資料。
期終考試吧!
課文內容及重點解析
(一)、中國石拱橋(作者:茅以升,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
1、字詞注音、釋義
洨河:(xiáo)水名,在中國河北省。
勻稱:(yún chèn)均勻相稱。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張鷟:(zhuó),唐朝文學家。
馬可·波羅:(1254-1324)義大利旅行家。曾於1275年來到中國,在元朝任職17年,並游歷中國各地。
和諧:(xié),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繪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雄跨:雄偉的跨越。
雄姿:氣勢雄偉的姿態。
巧妙:(方法或技術)靈巧高明,超乎尋常的。
巧妙絕倫:靈巧高明得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
多音字:載 稱
載(zǎi)記載 稱(chèn)對稱
載(zài)載重 稱(chēng)稱呼
2、課文簡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首先說明了一般石拱橋的特點,然後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接著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從一般到特殊,順序合理。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總說石拱橋的特點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長期發揮作用。
第二部分(第3—9段):舉例具體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又可分四層。
第一層(第3段):概括說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及其特點。
第二層(第4—5段):以趙州橋為例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三層(第6—8段):以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四層(第9段):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和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
本文的結構特點是「總—分—總」。
3、寫法解析
(1)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語言准確,行文靈活。如說明中國石拱橋特點則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而且兩例可以互相對照和補充。列數字為「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比喻為「虹」「人間天上的橋」等。
(2)選材具有代表性。說明中國石拱橋特點,選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橋——趙州橋、盧溝橋,令人信服。
(3)說明順序恰當,層次分明。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進行說明的。在說明橋梁結構時,又是由整體到局部為序,有關歷史發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後為序。例如「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橋的一般特點(概括)→我國石拱橋的特點(概括)→趙州橋的特點(具體)、盧溝橋的特點(具體)。又如「由整體到局部」:「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整體);「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大拱由28個拱圈拼成……」(局部)。再如「由先到後」:「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長虹大橋」(時間順序)。
(4)語言准確,說明嚴謹。如「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修建於公元605元年「左右」;「幾乎」與橋面平行。上面一些「概數」的運用,雖是「約略」之意,列數字起了准確說明的作用,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再如修飾語的准確:「其中最著名的當首推河北省的趙州橋」;「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橋」。難點知識歸納
(一)、中國石拱橋 (作者:茅以升)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其特徵如何?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怎樣的結構特點?
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中國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的結構特點:(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均勻。
盧溝橋的結構特點:由11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是一座聯拱石橋。
2、對於橋,我們首先應該注重它的實際功能。課文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這樣先說外觀,再說功能,是不是主次顛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應該刪去?
對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釋是:先寫形式,是橋所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感性認識。結構堅固,是對橋的進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認識。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並列的,因而「不但」「而且」這兩個關聯詞,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們來確定它們的遞進關系。
3、作者在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是依照大拱的長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點、全橋結構的特色與四周景色配合的順序寫的,為什麼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說明順序,先把大拱的兩個特點介紹完,再介紹小拱的特點呢?
趙州橋的四個特點中,(二)、(三)是不能互換的。因為大拱兩肩上的兩個小拱既是趙州橋首創肩拱的主要特點,又是從外觀上直接可以看到的美觀形式。而28道拱圈,則其他拱橋也有並列砌築的,且需在橋的底部才可以看到。所以作者是按其特點的大小介紹而不是按拱的大小介紹。
4、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麼?試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
3.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初步注意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1.中國石拱橋具有一般石拱橋的特點,即「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此外,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形式多樣,有不少驚人的傑作。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到作者寫作此文的時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這表明了它歷史悠久;趙州橋的大拱長達37.4米,敞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諧,橋上的雕飾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說明了趙州橋確實是驚人的傑作。
2.課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徵的順序來分別介紹兩座橋的。
3.示意圖略。
二、為了准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邊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去掉,表達的意思有什麼變化?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4.(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橋。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准確、周密的特點。
1.「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2.「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3.「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范圍很廣,但並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4.「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三、理貫辭達,簡朴淡雅——讀《中國石拱橋》(章佩)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於簡朴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朴淡雅,理貫辭達,不失為說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採用了有總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徵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以文章主體即介紹兩橋的部分而論,總是以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代和功用,直說到橋的每一具體特點及其作用。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種明晰的條理,是客觀事物自身各種關系的如實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對所說明對象的深刻明白的認識。
簡朴固非易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石拱橋》一文於簡朴說明之中融入描繪,於條理之中富於變通。例如,文章開頭一段介紹石拱橋的外形,先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極簡潔而形象地點明石拱橋的外形特色;然後,緊承「就像虹」三字,從古代神話和我國詩人作品中,進一步說明「雨後彩虹」和拱橋之間的聯系,並把拱橋比作「卧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卧波」,動靜結合,構成了一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風景圖,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不同於一般乾巴巴的說明文字,分明是一段優美的寫景散文了。
「穩」而多「變」,文字方顯得灑脫。這從本文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中可見一斑。介紹趙州橋,著重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時間之久,並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點說明,介紹其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術。而介紹盧溝橋,除了一般說明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外,則更側重在介紹藝術上的價值和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的紀念意義。這樣,於「大同」之中顯現「小異」,於平穩之中又見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滯的弊病。
條理清晰,富於變通,說明描寫,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簡朴之中含蘊著淡雅的韻趣。這是《中國石拱橋》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國石拱橋》在語言運用上的簡朴,突出表現在洗練、明快上。作者以嚴肅的科學態度,或說原理,或引古籍,或舉數字,或作比喻,朴實無華,明白曉暢。全文語句十分簡短、明快,讀來自然上口,毫無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說:「信筆寫出,無一字一句吃力,卻無一字一句率易。」可謂簡朴之至。
然而,簡朴絕非淺薄鄙俗之謂。細細品讀全文,處處可見作者筆力功夫之深。請看:為了說明「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國南北朝時的《水經注》上的記載以作證明,令人信服。為了介紹趙州橋「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作者似乎是信手拈來,舉唐朝張的話,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一下子勾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把人帶入一種優美的境界。介紹盧溝橋上的石雕獅子,作者饒有興味地寫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好像把一頭頭獅子陳列於讀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紹知識的說明文,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確實不是易事。
我們說《中國石拱橋》簡朴而不失於淺薄,更多是指它言簡而意賅。請看全文最後一段。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紹解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卻很經濟。首句「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既與文章開頭照應,又一筆收攏了全文的主體部分。然後從解放後全國大規模興建各種橋梁轉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橋」。緊扣住全文題目。接著,以雲南長虹大橋、雙曲拱橋和最大孔的拱橋三例說明,最後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說服力。
作者這種寄嚴謹工巧於簡朴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詞煉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紹趙州橋的成就,用「著名」;介紹其歷史,用「最古」;說明其外形,用「橫跨」「雄偉」「雄姿」;介紹其施工技術,用「巧妙絕倫」,無一字不自然貼切。宋代朱熹曾說過:「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實。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說過:「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國石拱橋》一文,之所以能如此簡明朴實而又妙趣橫生,綽約多姿,「理解」「靠實」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後還要著重說一點。古人論文,講「氣」、講「理」、講「情」、講「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清人劉大《論文偶記》中說:「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這幾句話,說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能力等與文字簡朴之間的關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國的老一代橋梁專家,身經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畢生從事於我國橋梁事業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設計建造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我國群眾至今引以為豪;解放後,參加設計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橋梁,為我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從畢生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為此而驕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並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而淵博的橋梁學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這篇說明文寫得情真意切,理貫辭達,立意簡明而情蘊其中。我想,這才是《中國石拱橋》寫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四、「盧溝曉月」的來源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歷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么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一位善於想像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發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你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語出清劉履芬《歐夢詞》中《長亭怨》一詞:「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 」不是最相稱的「妙境」嗎?
(節選自王統照《盧溝曉月》,載於《中國現代散文選》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我們從資料中看到,建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的盧溝橋,因它橫跨於盧溝河上而得名。盧溝河的上游叫桑乾河,發源於山西馬邑縣(今朔縣)的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這里的盧師山,也因為水質混濁,水色發黑,所以也曾叫過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了給這條河起個吉利的名字,能夠鎮住盧溝河的經常泛濫,才改名為永定河。建於金代的盧溝橋,是一座長266.5米,寬7.5米、11孔的聯拱石橋。它對北京來說,稱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石橋。金章宗很推崇這座盧溝橋,就給它封了個「盧溝曉月」的雅號,並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資料這樣註解說:「每當五更雞唱,斜月西沉,盧溝橋的月色格外嫵媚,因以得名盧溝曉月。」
(節選自陳壽儒《夜宿盧溝曉月》,載於1982年2月14日《北京晚報》)
五、談談說明文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知事物,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有一篇說明文寫道:「一隻蜻蜓一晝夜可以吃2 400隻蚊子。」2 400隻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體要大許多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差錯是怎樣產生的呢?原來據統計,蜻蜓一小時可吃蚊子50隻到100隻。一小時吃100隻,一天24小時,當然要吃2 400隻了。作者的乘法計算是無誤的,卻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時之內一刻不停地吃蚊子。這就鬧出了笑話。
在准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閱讀說明文和寫說明文可以聯系起來。上面談到的所要把握的四點,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寫說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學生實際。
[編輯本段]說明方法
橋梁專家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一文,成功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為讀者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1)打比方。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徵,富有形象性。
(2)舉例子。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列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代表,且兩座橋都世界聞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類別。如趙州橋:「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分類說明,條理清楚,使讀者對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經注》里的「旅人橋」,說明我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張鷟的贊語「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說明趙州橋形式優美,等等。這些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數字。有概數、確數之分,給人以准確鮮明的印象。
(6)摹狀貌。如「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用摹狀和排比的手法,描繪石刻獅子的「千態萬狀」,說明了盧溝橋的優美裝飾,突出了橋的形式美。
(7)作比較,舉例子。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以盧溝橋與兩岸河堤相比較,充分說明了盧溝橋十分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