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使用不恰當的結果

教學方法使用不恰當的結果

發布時間:2025-04-25 02:44:43

A. 如果碰到老師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怎樣委婉提出反對意見

首先會禮貌性的談談自己孩子,要按常規來。問問老師平時的教導模式,讓老師自己把他的方式說出來,自己發表一下意見,說明一下這樣做確實不錯

再逐漸的談到對孩子可能會產生的負面影響,班裡孩子那麼多,是不是應該學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做法,班裡孩子多,考慮不周全,是否安排多種教學模式,讓他們自己選擇比較好。


吃的不止是國家飯,還是孩子們的思想,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不贊同老師的教育模式,我當初是名高中生的時候,就寫了長篇大論似的,好幾張信,給了老師,表達了自己對她教育方式的看法。

後來第二學期是有了一點點點變化,那就是變本加厲了,每個人都跟機器一樣沒有靈魂,或者敢怒不敢言,聽了還好,不聽就轉學。

B.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良好的 方法 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 思維方式 去觀察、分掘派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改進 措施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的創新?

一、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僅僅是學生認真的聽課,老師拚命的講解,學生被動學習這樣一種灌輸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用於現代的教學,尤其是新課改實施以來,對於教學質量提

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淘汰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找到一些適合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其指導意義很大,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成為數判世賀學課堂上的主體,同學們才不會被動的被老師牽著學習。新的教學環境能夠給學生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學習創造性,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課堂氛圍。

1.小組學習

老師在講課之前准備一些典型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在上課時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進行分組,組員一起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討論中,通過相互的溝通交流得出的解題答案,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發現自己思考時候的不足,還能夠在其他小組同學講解的時候學會如何傾聽其他同學的觀點。

2.結合多煤體實現數學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現階段的教學中運用的重要的手段。當今時代是計算機 網路技術 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領域, 教育 界也不例外。在對多媒體教學運用中,師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數學公式、數學題目運用圖畫的形式從多媒體中插入進來。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其年齡尚小,還不能很好的束縛自己的行為,通過多媒體中有聲有色的畫面可以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積極的思考。

二、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的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有能力的老師,目前我們國家的教師素質和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導致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停滯不前。這時我們的學校教育需要整合師資力量,高度關注教返李師的自身素養的提高。只有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了,老師才會有足夠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的推進數學方法,將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只有老師自己先轉變意識,不再做課堂中的主體,轉變舊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地位,嘗試著跟學生做朋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才會轉變過來。這樣,我國教育才能穩步的向前發展。老師經過不斷的培訓之後自身素養得以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導課堂教學,並且在課堂中運用正確的教育觀來為學生上課,促進教學工作的展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創新被要求運用到教學中以來,老師也倍感責任的重大。在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於教學中後,教學的成效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積極的,大膽的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學生也由此習慣了先的數學方式,積極轉變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學習的主動是提高,不再依賴老師而被動的學習。

對於經過培訓後勇於嘗試教學創新的教師,學校要給予獎勵。老師講課應當注重質量,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數量不僅如此,布置課後作業題也要注意方法,將題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只追求大量做題而忽視做題質量,會讓學生陷入到題海戰術中。比如,兩道數學練習題和二十道數學練習題,如果二十道練習題不具有代表性,學生學習壓力增加,沒有時間再去復習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點。如果兩道數學題足夠具有代表性,其效果比布置二十道數學練習題會好得多。

三、結束語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它要求老師長期的進行教學實踐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對於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緊扣書本,將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不斷摸索出新的教學方法,重視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這是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好數學的基本前提和有效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總結

一、形象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它的思維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1、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再如,在一個圓形(方形)水塘周圍栽樹問題,如果能進行一個實際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級數學 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於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製作一些數學教(學)具,而且這些教(學)具用過後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復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圖示法

藉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於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於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像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最後導致錯誤的結果。比如有的數學教師愛徒手畫數學圖形,難免造成不準確,使學生產生誤解。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3、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於分析比較、提示規律,也有利於記憶。它的局限性在於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律或顯示規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採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決傳統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製作三個表格:第一張表格是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隻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隻,那麼兔就有19隻,腿共有78條……這樣逐一列舉,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列舉了幾個以後發現了只數與腿數的規律,從而減少了列舉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從中間開始列舉,由於雞與兔共20隻,所以各取10隻,接著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過嘗試來摸索規律、探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在數學里,“難處不在於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於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 兒童 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們在難以把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問題時,常常採取的一種好方法就是探究、嘗試。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確,興趣要高漲,切忌胡亂嘗試或形式主義的探究。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創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師:“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測,反復實踐,在不斷分析、調整中尋找規律。

第三,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獨立,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可以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不時還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設讓學生去探究的情景,創造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鼓勵有探究精神和習慣的學生。

5、觀察法

通過大量具體事例,歸納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方法叫做觀察法。巴浦洛夫說:"應當先學會觀察,不學會觀察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小學數學“觀察”的內容一般有:①數字的變化規律及位置特點;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③題目的結構特點;④圖形的特點及大小、位置關系。

如:觀察一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歸納出乘法交換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觀察”的要求:

第一、觀察要細致、准確。

第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滲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察看研究對象。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要做到“有序”觀察:(1)面——形狀、個數、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棱——棱的形成、條數、棱與棱之間的關系(相對的棱相等;相對的棱有四條;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三組);(3)頂點——頂點的形成、個數,認識頂點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

第三, 觀察必定與思考結合。

6、典型法

針對題目去聯想已經解過的典型問題的解題規律,從而找出解題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對於普遍而言的。解決數學問題,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則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歸一、倍比和歸總演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異、平均數等。

運用典型法必須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關鍵及規律。

(2)熟悉典型材料,並能敏捷地聯想到所適用的典型,從而確定所需要的解題方法。

(3)典型和技巧相聯系。

7、放縮法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於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像能力。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8、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餘布料只能捨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我要學”的願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二、 抽象思維 方法

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叫抽象思維,也叫 邏輯思維 。

抽象思維又分為: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定的一面,我們就可以採用形式思維的方式;客觀存在也有其不斷發展變化的一面,我們可以採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形式思維是辯證思維的基礎。

形式思維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辯證思維能力:聯系、發展變化、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重點突出在:(1)思維品質上,應該具備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聯系性和創造性。(2)思維方法上,應該學會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思考。(3)思維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據,推理嚴密。(4) 思維訓練 上,應該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恰當地下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

9、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10、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11.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一種標准)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12、分類法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使用不恰當的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ftp軟體使用方法 瀏覽:588
科學書有哪些閱讀方法 瀏覽:297
非洲螞蟻治療方法 瀏覽:714
滑輪組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406
現在得法螺天珠的鑒別方法 瀏覽:506
有什麼方法可以取出打滑的內六角 瀏覽:690
快速起身方法 瀏覽:743
短視頻後期調色方法 瀏覽:988
電腦存儲單位換算方法 瀏覽:39
地暖水暖循環泵安裝方法 瀏覽:320
高壓線路電流測量方法 瀏覽:681
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981
皮鞋有白膠用什麼方法來除掉 瀏覽:917
平時用的計算方法是什麼進制 瀏覽:269
草魚發病治療方法 瀏覽:364
野生毒蘑菇的食用方法 瀏覽:651
如何識別氣胸的方法 瀏覽:257
空調排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931
快速止鼻炎方法 瀏覽:920
鍵盤滑鼠使用方法教程視頻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