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強家校合作
如何加強家校合作
如何加強家校合作,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導,也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一個孩子要健康成長離不開家校聯合教育,下面我將分享如何加強家校合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班主任在家校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溝通內容單一,欠缺溝通技巧。作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紐帶,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內容影響著家校合作質量。通常來說,大部分班主任只願意等到其所在班級的學生出現問題後,才會去找家長進行溝通。溝通的內容單一,往往就事論事,不能就學生在校的全面情況與家長產生「共情」。溝通方式簡單,直接向家長「告孩子的狀」,使得家長感到尷尬,針對孩子所犯的「錯誤」無法與家長達成「共識」。這樣,班主任不但不能在家校溝通中發揮積極作用,還可能因溝通不暢而導致與家長之間產生矛盾,惡化家校關系,影響家校合作的效果。
班主任對家長的挑剔多、理解少。在班主任和家長的實際溝通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班主任抱怨家長的情況。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在工作中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出現疲於應付的情況,使其往往只願意站在個人的角度、站在學校的角度看問題,經常抱怨家長將孩子推諉給學校,導致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影響了家校溝通的效果。
二、班主任家校溝通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家長層次不同。家長的層次不同主要是指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有的家長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的家長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會對班主任進行家校溝通產生影響。以高級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家長往往會有一套「私人訂制」的教育理念,並認為其教育理念比班主任的更先進,導致其在與班主任溝通中,並不太願意採納班主任的意見。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家長則會認為其文化水平較低,對班主任產生絕對信賴的心理,導致其在與班主任溝通中,對班主任的意見會完全接納,放棄了個人的教育理念。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嚴重影響了和班主任老師之間的溝通,阻礙家校形成合力。
班主任和家長的關注點並不同。班主任與家長有著不同的關注點。班主任本著從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角度出發與家長進行溝通。然而,大多數家長則更多從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角度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對於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團隊合作精神等有所忽視。
班主任和家長教育方式不同。班主任往往有著自己教育學生的獨特方式,如贊揚法、信任法、幽默法、暗示法等。而家長有的採用家族遺傳的教育方式——「我父母怎樣教育我,我就怎樣教育孩子」。有的採用溺愛式教育方式,還說得很冠冕堂皇——鼓勵式教育,有的對待孩子教育簡單粗暴,非打即罵;有的沿用落後的教育方式——散養,還美其名曰「望天收」。由於家長和班主任站在不同的角度,在教育學生方面無法達成一致,使得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不暢。
三、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實踐策略
近年來,針對當前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出現的溝通內容單一,欠缺溝通技巧;對家長的挑剔多、理解少問題,安居實驗小學嚴格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來對家校溝通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認真結合學校實際,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家校溝通的新思路、思考新方法,教育和引導班主任認清其在家校溝通中的紐帶作用,充分發掘班主任協調者和執行者的特殊身份,引領班主任堅守職業操守,築牢家校溝通防火牆。
1.培養班主任教師的家校合作意識。
對班主任進行定期培訓,增強班主任的「家校合作」的理論素養,讓每一位班主任都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的迫切性和重大意義。用具體的案例分析提升班主任家校溝通能力,讓每一位班主任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優秀的原動力。定期召開家長會,積極引導家長轉變思想,學習並接納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優秀孩子家長現身說法,面對面分享自己是如何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的?積極喚醒、引領家長這只強大的後備軍自律成長,為孩子們做好榜樣,協助班主任和學校共同教育和管理好學生。
2.激發班主任參與家校合作的積極性。
一是開展思想教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首先對班主任進行專業培訓;集體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定期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使大家親身感受家校和諧帶來的益處,增強班主任家校合作的責任心和自信心,點燃班主任家校合作的激情。二是健全有效的激勵制度。學校每年拿出固定的績效來獎勵優秀班主任,表現突出者優先評優評先,將此項工作納入學校管理條例。這些措施發掘了班主任的巨大潛能,有力推進了 「家校合作」穩步提升。
3.提高班主任家校合作素養。
一是提高班主任家校合作理論水平。學校定期聘請專家開展講座,給每一位班主任的家校溝通指明方向、設定目標,使這個城鄉結合部學校的'家校合作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此外,還組織班主任學習名師關於家校共育的網上直播課。利用寒暑假開展《怎樣做個得心應手的班主任》班主任專題研討會,提高班主任整體素養。
二是充分提升班主任家校合作的實踐能力。學校積極組織優秀班主任定期對標主城區名校進行精準跟崗學習,開展跨校「青藍工程」,學習主城區名校家校溝通的先進理念和經驗,觀摩主城區名校家校合作重大活動的安排部署,並全程參與活動。學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每天專門安排1-2名班主任接待家長,在實踐中歷練與家長溝通的能力,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自我沉澱、提升素養。
4.建立良好的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渠道。
一是通過建立網路平台,實現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組建家長QQ群、微信群、釘釘群,班主任躬身入局,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建立學校公眾號和網站,讓家長通過公眾號和網站時時關注學校動態,了解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直觀感受孩子在校表現,通過網路交流平台,實現班主任與家長良好的溝通。
二是開展家長會,實現有效溝通。我校地處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滯後僵化。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嚴重缺位,仍然停留在「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兒」,大部分家長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制定每學期召開三次家長會,學期初、學期中、期末前,家長會的面對面溝通使家校合作更精準、更真實、更高效。除此之外,還定期舉辦家長座談會,實現班主任、家長之間的及時有效溝通。
5.規范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內容。
家校溝通的順利進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動態、閃光點、短板,把握教育學生的途徑、方法以及與家長溝通的方式等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要取得家長的信任,首先要與家長產生共情,得到家長支持和幫助,針對溝通的內容與家長進行真誠溝通,雙方形成同頻共振,共同找尋教育學生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以此來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6.掌握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前,首先要了解學生家庭庭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有助於溝通時對症下葯,採取精準措施。溝通時,尊重家長的感受、誇贊孩子的優點,取得家長的認同和好感,有利於溝通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學會傾聽、虛心採納家長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傾聽是班主任與家長良好溝通的催化劑。當談及孩子的缺點時,班主任要一定注意方式方法,語氣盡量委婉,照顧家長的感受,理解家長的心情,學會換位思考。
1、定期召開家長會。
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一般情況,每學期都應該召開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學校領導及教師要把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舉措告訴家長,也可介紹一些科學的育人方法,請有經驗的家長作交流,老師和家長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相互通報,也可讓學生參加,讓他們親身感受老師和家長都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為他們操心,從而激發學生奮發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識。
2、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
作為家長,往往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長與發展狀況,學校舉行「對家長開放日活動」就給家長提供了機會。活動內容包括,參觀班級布置,檢查教師常規教學工作(備、教、輔、批、考),翻閱學生作業,參加主題教育活動,觀看學生成果展示等。讓家長看到學校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學生的發展水平。
3、教師定期家訪。
教師到學生家庭進行家訪是他的工作內容之一,作為家長應熱情接待。教師家訪要儀表端莊,語言文明,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切忌家訪時附帶其它與孩子無關的事,而有損教師形象。家長要認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優缺點、個性及特長,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
4、舉辦家長培訓班。
為了提高家教水平達到家校共建的目的,學校決定定期分批舉辦家長培訓班,讓家長了解、支持、督促學校各項工作,學習先進的育人經驗,不斷總結自己,改善方法,為孩子健康成長尋找科學有效的途徑。
5、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
家校微信群、QQ群是家校聯系最方便、最靈活、最實用的渠道。它可以省時,增強透明度,使老師和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況,充分地交流信息,為及時有效地教育孩子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和家長都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家校微信群、QQ群。學校對老師完成此項工作的情況將納入班級考核和教師年度考核。
6、開展家校共建活動。
家校共建活動是學校與家庭,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參加的活動,其主要形式和內容有以下幾種:
①親子活動②藝術節、體育節③主題班、隊會④一年級入學儀式、入隊儀式⑤四年級成長儀式
家校共建融教師、家長、學生為一體,可增進相互了解與合作,加深相互間的感情,有利於調動三方的積極性,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❷ 家校溝通渠道又有哪些
1、利用電話促進家校溝通
我會定期給不同的家長打電話溝通孩子在校的情況,特別是那些學困生。在給家長打電話時,我會注意以下幾方面:
(1)多贊美,少批評。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是訴說罪狀。所以,我會多多表揚孩子的優點、成績,例如:「這孩子長得很可愛」,「孩子挺聰明的」,小傢伙非常機靈、反應很快」,「孩子可關心集體啦」,家長在聽了這些好話後,自然就能聽得進孩子的缺點,自然就會接受老師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2)注意電話中的措辭和語調。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我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自始至終以親切、自然、流暢的語調,心平氣和地、耐心地與家長交談。
2、利用網路促進家校溝通
作為家長,誰不關心自己小孩在學校的一舉一動?而家長想知道小孩的「詳情」,必須從老師的口中才能得知。給老師撥個電話吧,白天怕老師在上課不敢冒然打,晚上怕影響老師休息還是不敢「下手」,一天下來總找不到適合的時間與老師溝通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網路是一種很好的聯系方式,我經常利用微信把班級近來的活動、學生的表現及時發送給家長,並與家長們交流,聽取他們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有效地進行班級建設的宣傳及教育話題的深入研究。比如:班級圖書角的建設,我想先微信家長把我的思想目的告訴他們,然後請家長們配合工作,沒想到的是我剛把這一想法發出去,家長們就紛紛表示說立馬就去給孩子買書,還有的說要去買個小書櫃,那個熱情、積極的態度比我還強烈。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班長就給我匯報,說張偉帶了個小書架,李可從家帶來了16本圖書,還有……這一切都讓我很受感動。隨後我又給家長發微信,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謝,家長們紛紛回復,應該感謝的是我,激發了孩子讀書的熱情,這讓我更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家長對我的期望,一定要把班級工作做好,把孩子帶好。
3、利用校訊通促進家校溝通
現在我利用最多的就是校訊通。每次發送校訊通簡訊,我都會在內容前加上「家長朋友您好」幾個字,首先讓家長感受到你的真誠與尊重,另外除了用校訊通每天告知家長學生最近的學習內容、在學校表現外,還會不定期的發送一些學習方法指導、生活溫馨小提示等,與家長一起幫助孩子,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生活上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4、適時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適時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可以從中獲得學生的全面信息和寶貴意見。幫助家長共同對待孩子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改進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家長的責任感。
當然,學校溝通的途徑還有很多,但不論是校訊通、電話、微信、家訪或者家長會,都一定要是用心的,有效的。只有有效的家校溝通才能拉近家庭和學校的距離,極大地方便家長、老師之間的交流,及時准確地把握孩子成長的脈膊,漸漸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從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循著正確的人生軌跡良性發展,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