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四種武功訓練方法

四種武功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11 11:12:37

1. 如何練好太極拳

【基本方法】
太極拳的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我個人認為此種「氣」是通過練拳的過程中調節呼吸的節奏而形成的),這是作為太極拳的特點之一。
【練拳要領】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功能】
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內家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准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練太極拳則可使身心俱健,強外固內,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郁悶,實是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之有效手段。

2. 怎樣練好太極拳

現在練習太極拳,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朝夕不離師父.大多數人只能通過學習班或者大夥集中在一起來學習太極拳,頂多老師給你個別指導一下要領。也有個別人緣份好的,遇上一個好老師,單獨教練。目前大致有五種太極拳的練法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種、練習拳架。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這是一種初學狀態;

第二種、練推手。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這比第一種練法上了一個層次;

第三種、練習散手。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鬥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這比第二種練法提高了一步;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後,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裏什麼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像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雲:「行拳如在白雲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後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後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拳架謂之毛,推手謂之皮,技擊謂之肉,神意氣謂之骨,先天真意謂之髓。一般來說,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豪邁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確切一點,也可以看成五種必須經過的階段,它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希望不會讓朋友們產生誤解!願天下修習者真正練出太極神功,應物處世:自然而然、適應百態、化解千般、包容萬物、和諧平衡。

怎樣練好太極拳 ----摘自《武林》
第一階段
1. 輕。拳論說:"一舉動,周身都要輕靈。"初學者雖不容易做到輕靈,但逐步從輕字入手,日久功深,自然水到渠成。練好輕動作就為以後練功打下基礎。一則可以在動作的輕重上減少注意力;二則在兼練沉著功夫時也不致抖動而事半功倍;三則練松靜功時要靠輕功作基礎才能練好。
2. 慢。太極拳的動作應比一般拳術慢,尤其在初學階段,更須刻意求慢。這樣的練法,一則可避免動作草率而影響姿勢的正確;二則初練時先養成慢練的習慣,自後越練越靈活,仍可在動作上保持一定的慢速度。
3. 圓。太極拳裏,每個動作都是走圓弧線。在路線上,即使是一個很細小的動作,都應保持固有的弧線。練功在動靜轉換、相互迴圈中,都是以圓弧動作為階梯的。
4. 勻。練拳時,不論速度快慢,都應保持相應恆定的速度去完成整個動作過程。方法是,每次出手,應把動作過程看作是無數個"點"相接,不要只把它看作只有起止兩個點。這樣就能使動作無形中有按"點"運氣的意味。久練之後,動作自然能在任何速度下都不會失去應有的勻速了,也能避免浮滑的毛病。

第二階段
1. 靈活。上階段的要求是端正勻稱,本階段的要求是輕靈圓活。靈活應從動作的形象上去尋求,初學者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如果原來的架子練得夠開展,這時應酌量收小一些,使之與緊湊的要求相配合。
②速度上不必再刻意求慢,應當使手的動作比較自由,或者稍稍放快一些。
③打拳時,不要只動四肢,不動腰部。須知腰是全身的主宰,只有腰部輕松靈活,才能控制全身各部。
2. 松靜。即全身放鬆毫無牽掛的意思。只要精神不緊張,自然能把肌肉放鬆。練習的方法是:首先情緒上做到"純任自然";其次不但要松肩、松腰,全身處處都應放鬆,使之互相配合。
3. 完整。這就是說,動作形象要完整一體。"有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外形和意識盡可能做到協調,手腳同起同止,互相照應。
4.連貫。即連續不斷的意思。配合圓動作進行,即所謂一環連一環。但速度上要求加以控制,否則就會過於圓活,而流於漂浮。

3. 金庸群俠傳3牛家村能學到哪些武功說明單體和群體、類型,學習方法。謝謝!

一、沒有群體攻擊,全部為單體攻擊
二、武功共四種,算上不殺強盜得到的秘籍就是五種
三、武功:1青字九打、2柴刀十八路、3千蛛萬毒手,4三陰蜈蚣爪,秘籍內為5修羅刀法
四:獲得方式1給老獵人20枚熊膽或蛇膽
2給樵夫20捆木柴
3給何紅葯一定個數的五毒(蜘蛛蝮蛇等)
4同上(這兩個順序反了,先拿的應為三陰蜈蚣爪)
五一月三日大早晨或晚上(就是破廟沒人的時間里)去破廟,打敗一個人後,第四天早上出去遇到強盜,擊敗後留他們的命,得秘籍。(建議全殺了,不然牛家村以後就無用了)

純手打,望採納
補充下,3、4均為指法

4. 武術問題!!!!!!!!急求!

子午鴛鴦鉞
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子午鴛鴦鉞是短兵器演練,演練起來千變萬化,具有強身健體,自衛防身的價值。 子午鴛鴦鉞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創,又叫「日月乾坤劍」。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 此兵器練法與眾不同,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並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主要招法有:青龍返首、獅子張口、腦間掛印等獨特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民間武術經典套路。

========中國武術基礎知識(以下一定要了解)==============================

1、什麼叫武術?

武術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之特點。按照進攻、 防守、進退、動靜及剛柔、虛實、真真假假的互相變化的規律組成徒 手與器械的各種實戰和套路,它是一種增強體質、培養意志、訓練格 鬥技能民族式的體育運動,它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和廣泛群眾基礎, 是勞動人民在生產斗爭中的結晶及科學實驗,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豐 富起來的一種民族文化遺產。

武術有三種練法:力量訓練、套路訓練、技擊訓練

止戈為武:武術最早起源於古代戰爭。

2、武術的特點是什麼?

①既有搏鬥運動,更有套路運動; ②具有攻防技擊性;

③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練功方法; ④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3、武術有哪些流派? 四種分類方法:

①南北派

②內家拳,外家拳

③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少林、武當、峨眉、昆侖

④學院派,民間派

4、三個手型,五個步型是什麼?

①三個手型是:拳、掌、勾;②五個步型是:弓、馬、仆、虛、歇。

5、少林武術的特點

拳打卧牛之地、拳打一條線、打拳出拳、進步退步、要滾出滾入、眼隨手走、起身橫、落者順、進步宜低、退步宜高、反身為顧後、側身宜顧左右、收如捕鼠伏貓、縱如下山猛虎、去俯仰之弊。

6、學習少林武術應具備的條件

①端正心態,品行高尚: ②目的明確: ③有決心、信心、恆心和毅力; ④要能吃苦,會吃苦,敢吃苦。

7、少林武術練功三步曲

①牢記: ②理解; ③應用。

8、武術內外三合

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9、我們協會教的內容

①南拳:又稱湖南南拳。是南少林等拳種與湖南地方拳種相結合的產物。特點: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朴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葯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②長拳:現在的長拳是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拳種,它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古時候的太極叫做太祖長拳。
我們協會會教五步拳、查拳十路譚腿、北京小拳、連環拳、規定拳(國際長拳)

③太極:楊氏24式、陳氏56式、陳氏新架一路

④劍:女子劍、眉來眼去劍

⑤刀:

⑥棍:

⑦雙節棍:

==========(以上一定要了解)(以下是知識擴展)=======================

任督二脈:

簡單的就是說這兩脈是人體的中線。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男性: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到達「天突」(胸骨上窩中央),再上行到達「承漿」(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上唇內,唇系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至「承泣」(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督脈同樣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沿著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後腦凹槽),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正中央的「素髎」,過「人中」(位於上唇中線的垂直溝),至上齒正中的「齦交」。
所謂「打通任督二脈」,是道家挑戰延年益壽的說法。接通任督二脈之間的阻礙在於一條斷脈上。此斷脈在前胸劍突下內至與此相對的後背胸椎內,脈管內是一腔出生就存在的死血,如果打通這條斷脈排除死血就可以不生病並且活很久。
但是下的中葯方劑,沒有能下到斷脈的,即使是運用內功也迴圈不到斷脈。在與心臟相對的後背脊椎間,天生有個孔,用7寸針刺進去,7寸長的針才能觸著這條斷脈的頭,針刺時只能是剪開了斷脈,開了個口;這腔死血每次只能向外抽一點,三個月的時間也只能將斷脈內的死血抽出個頭;抽死血時疼痛如撕心裂肺似的;需要九個月時間才能將這腔斷脈中的死血抽凈;而前胸劍突下鳩尾穴(胸骨劍突下凹陷處,因包埋於腹直肌鞘內,不易觸及),只有穴,沒有位,所以不能在此處抽取,而且此處離心臟尖端太近,針刺容易致命,所以只能在後背脊椎間的穴位處抽。
二戰期間,侵華戰爭中的日本731部隊為了找到任督二脈間的這條暗脈,做了上千例的活人試驗,也沒找到這條斷脈究竟是在什麼確切的位置上。凡是一經手術破體,斷脈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在有生命的人體內都有這條暗脈,前題是先天原氣未破,只要是先天原氣散了,這條斷脈隨繼也就消失了。
欲要打開任督二脈,必須在前胸鳩尾穴及與此穴相對的脊椎間針刺。而這兩個穴都是暗穴,在後背進針,要穿過胸椎間隙,這個縫隙很小,又很緊,難以掌握;針刺不中,刺到脊椎上,偏了容易刺中神經,人即殘廢了。
在歷史上打開任督二脈者只有一人,那就是印度的靜樹大師,但是他如何打開任督二脈還是一個謎。靜樹大師生於中國北宋同時期的印度,是個讀書人,知識淵博,30餘歲投身於印度所羅門王教習武。他一生跨躍了中國的宋、元兩代,一直活到明朝。與中國的武林師祖明朝金世義是朋友,互相崇拜,互相敬仰。靜樹大師晚年隻身一人登上珠峰,連續在珠峰上70~80年,一年下山一次,喝點水,前後活了三百多歲。探許多險者攀登珠峰,說是為了挑戰人體極限,搞科學實驗,其實許多人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峰頂上靜樹大師的骨駭。

*從中醫角度來說,人體經脈流注大致是從肺向上到頭頂,再沿督脈向下至會陰,再沿任脈上行,回到肺部。

氣沉丹田:
用來增加內勁。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盡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
個人理解:
「氣沉丹田就是『順腹式呼吸』。一般人普通呼吸時是『胸式呼吸』,主要以胸腔的舒張和收縮呼吸,腹部肌肉保持平坦;深呼吸吸氣時吸肚子提胸,這是『逆腹式呼吸』,不是氣沉丹田。當人躺著時,就是順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會鼓起來,吐氣時肚子癟下去。」

聽勁、黐手:
因為人體從「眼睛-大腦-肌肉」的反應速度有限,所以在技擊中就要通過橋手相接感知對手手法微小的變化,從而提前判斷對手的攻擊路線,進行有效的防守和反擊。

南北派:

南北派以長江為界
就武術界傳統的分類法,武術是分南北兩派的,用來概括內家拳(太極、形意、八卦)以外的所有門派。
它的劃分是以長江為分界,流傳於長江以北各省的武功稱北派;流傳於長江以南各省的武功稱南派。北派拳法多用腿,架式舒展,穿蹦跳躍;南派拳法少用腿,架式緊湊,運氣發聲,所以有「南拳北腿」之說。

南北派拳種均多
南北派的拳種很多,舉其要者,北派有:六合、通臂、劈掛、查拳、華拳、螳螂、八極、鷹爪、番子、戳腳、燕青、秘宗、羅漢等;南派的拳種:廣東有劉、洪、李、蔡、莫五家之傳,以及蔡李佛、詠春等門派;福建有龍、虎、豹、蛇、鶴五拳之傳,以及五祖拳、詠春白鶴拳、連城拳等門派。傳統所指南派有四處:一是福建;二是廣東;三是武當;四是峨嵋,其中以福建少林為主流。而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門派均屬南派范疇。

南北派的武功偶爾也會互通。如1928年,萬籟聲、顧汝章、傅振嵩、耿德海、王少周五人聯袂南下廣州,開創北拳南傳的新里程,武林掌故稱為「五虎下江南」。

內家拳,外家拳:

內家拳是以練氣為主,講究內修;外家拳是練力為主,講究外型。

從外表看,練內家拳的和一般不練武的區別不大,甚至肌肉十分柔軟;練外家拳看上去就比較強壯,肌肉發達。

外家拳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以練身體的速度、力量、套路等為主;內家拳以開發人體內在的潛能、健身為主,在技擊上講究技巧和自身內力的培養,對力量要求不高。

*氣功可以被內、外家拳借鑒過來使用,並不是內家拳所獨有的。

三大內家拳:
太極拳(源自張三豐,盛於陳家溝,特點: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太極四大流派:陳氏(陳王庭所創),孫氏(孫祿堂所創),楊氏(楊露禪所創),吳氏(吳鑒泉所創)
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特點:繞圈走轉、掌法;獨門武器:鴛鴦鉞)
六合拳(以槍化捶,內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

少林(外家功夫的集大成者,少林七十二絕技)
武當(道家武術,源於老子;核心內容:太極)
峨眉(道家武術,源於戰國武師司徒玄空,號動靈子,又稱白猿公,核心內容:白猿劍法與白猿通臂拳;現已沒落;郭襄什麼的。。是小說。現實中的峨嵋派已經有沒落趨勢)
昆侖(回族武術:彈腿、回回十八肘(傳說是那啥穆罕默德創立的,最早只有虔誠的穆斯林可以學)、湯瓶拳、槍法、刀法)

學院派,民間派:
個人理解:
「真正的傳統武術在民間,學院派的武術更趨向表演(什麼騰空轉體360、720的,完全是為了好看),所謂民間武術秘技也不外乎「插眼鎖喉打下陰」這些陰招,而學院派的技擊相對光明正大,規定許多不能攻擊的部位。這也是清末民國時期中國人總是戰勝外國人,現在武術不給力的原因。
清朝末年是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之前各派武術不會進行深入交流,各門各派會保留自己的秘密,而清末個外國侵略整個殺入中國,武林義士奮起反抗,各種內家拳重出江湖,把老外們打得落花流水。林世榮開創武林交流先河,打破傳統拳法「傳內不傳外」的限制,把「虎鶴雙形」「鐵線拳」「工字伏虎拳」等繪製成拳譜,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優秀的拳法。從此各門各派逐漸摒棄門戶之見,開始了各種交流,使中國武術技擊技巧有了巨大的提升,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李小龍的截拳道。是要拿著兵器的,不能
加一句,民間派啊內家拳什麼的,也有很多有看上去一點也不實用的招式。那是因為,前文提到,中國武術起源於古代戰爭,古代戰爭是要拿著兵器互相砍的,有戰爭衍生出的拳法說白了就是赤手空拳,假裝拿著武器來進行操練。比如太極裡面的「白鶴亮翅」,就是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的架勢。」

拳:
(1)實拳:拳心緊握的拳稱為實拳

一為平拳(又稱四平拳、方拳等)
平拳是四指並攏向掌心卷握,拇指屈扣於食指和中指第二指節上而成。
平拳實用於沖、打、砸、架等技法。多在長拳類拳術中出現。

二為螺絲拳(又稱螺形拳)
螺絲拳是按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次序,依次向手心卷握,拇指屈扣於食指和中指第二指節上,拳面成螺旋形斜面而成的拳。
螺絲拳多用於崩、鑽、炮、橫等技法中,是形意拳拳型。

三為鳳頭拳(又稱鶴頂拳)
鳳頭拳是由四指並攏向掌心卷握,中指第二指節尖凸出拳面,拇指扣壓於中指第三節上而成的拳。
鳳頭拳多用於點、頂等技法。多是南拳、戳腳、六合門的拳型。

四為封眼拳
封眼拳是由四指向掌心卷握,拇指屈壓於拳眼上而成。
封眼拳實用於沖、擊、砸等技法。多是少林類拳術的拳型。

五為單珠拳(又稱鬼頭拳)
單珠拳是在平拳基礎上,將食指尖屈扣於指根,使第二指節突起,凸出拳面,拇指尖扣壓於中指第二節與食指指甲上。
單珠拳實用於頂、戳、點等技法。多是南拳的拳型。

實拳的要求:拳腰握緊、拇指扣壓也要緊;手腕要挺直,防止屈腕和翹腕。

(2)虛拳:拳心虛空的拳總稱為虛拳

一為端杯手(又稱頂心拳)
端杯手是由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卷屈於掌心,拇指與食指屈扣成蟹鉗狀,虎口圓撐而成的拳型。
端杯手實用於點、頂、沖、掐、扣等技法。多是醉拳拳型。
其要求卷屈指要緊,拇、食指要扣,虎口外撐,以食指的屈節尖為力點。

二為羌子拳(又稱半把攥、崩手、梗手)
羌子拳是由四指並攏,第三、二指節向里屈扣,緊貼第一節指根,拇指屈扣壓於食指根,手心平直而成的拳。
羌子拳實用於頂、點、插、擊等技法。多是戳腳拳型。

馬步:

馬步有很多種,我們平時練的叫「四平馬」,另外還有鉗羊馬、大馬、小馬和半馬等。

四平馬是練習下盤力量和穩定性的最好方法。

標准四平馬(錯誤的站法對關節有損害):
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襠成圓弧形,俗稱圓襠。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可收腰間;可。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初時不易站久,能站5分鍾以屬不錯,但貴在堅持,能站半小時已算有所成就了。

長橋大馬:
南拳稱法。橋,指前臂,也指前臂進攻時的打砸和防守的格擋總稱;馬,指的雙腿的步行,有的時候直接指的是馬步。大馬是指高位馬。

腰馬合一:
南拳發力的要求。是指在發勁的時候腰的力量要和腿部的力量形成合力,從而使出更加完整的整勁進攻對方。

閱讀全文

與四種武功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畫的創作方法和技巧 瀏覽:670
鑄鋁件連接方法圖解 瀏覽:543
pvc膠水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06
隔姜艾灸肚臍方法圖片 瀏覽:698
鑒別母乳的方法 瀏覽:838
請問半邊蓮的食用方法 瀏覽:293
家園合作課題研究方法 瀏覽:811
魅藍6電信數據網路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5
胸腹水治療的最好方法 瀏覽:351
清洗水垢方法和步驟 瀏覽:16
usb連接方法設置在哪 瀏覽:330
先進機械製造方法研究與分析論文 瀏覽:767
產值物耗比如何計算方法 瀏覽:948
蘭花花盆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00
大象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66
手工平面花朵製作方法簡單步驟 瀏覽:493
sumif的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727
想女人了怎麼解決方法視頻 瀏覽:975
隔斷的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6
科顏氏集煥白均衡亮膚淡斑精華液使用方法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