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美術活動教案設計【5篇】
小學美術教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同時,也是發展學生各種能力與素養的主要途徑,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活動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1
一、教材分析
學習領域
本課屬於「造型●表示」領域,著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小學階段是一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是以原色為基礎。同學對於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論知識,並准確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有一定難度。因此,根據課程規范、教學內容、同學認知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同學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2、讓同學通過了解三原色、三間色在藝術品中的運用,認識其獨特藝術魅力。
3、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教學重點
使同學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學難點
引導同學捕獲藝術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的運用,並能把這些色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二、教學方式
本課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對於小同學來講較為枯燥。應當注意「游戲是 兒童 的天性」。在教學中,應圍繞課題,設計游戲環節並結合多媒體,把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使同學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課堂活力和同學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准備
教具:課件、顏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紙、數碼相機等。
四、教學特色
在教學《五彩斑斕》一課時,結合課題,利用游戲,以這種同學喜聞樂見形式促進教學的開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作業環節,拋棄在紙面繪畫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機記錄下來,做一個「小小攝影師」。然後師生一起評價搭配出的視覺效果。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安寧情緒,檢查同學用具准備情況。
2、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同學想想看,我們經常看到的顏色有那些?
同學:有紅、黃、藍、綠、紫、黑、白等等。
教師:是啊。色彩就像個 魔術 師,把我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充溢樂趣鬧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色彩的知識
板書課題。
3、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粉嗎?誰能 說說 把兩種不同的顏料混合回怎麼樣?
同學根據自身的認識回答。
教師:那麼我們現在來做個小實驗。請同學們拿出水粉筆,把任意不同的兩種顏色調在一起,然後畫在紙上,看看發生了什麼?
同學:變成了另一種顏色。
教師:但老師知道有三種顏色它們脾氣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而成的,它們叫做原色。
板書原色。
(2)認識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和成的,下面老師請它們出來,聽聽顏色自身是怎麼講的。
播放課件。
教師:看了動畫後,同學們知道是什麼顏色在說話嗎?
同學:紅、黃、藍。
教師:它們說了什麼?
同學: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和成。
得出定義:紅、黃、藍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成,那麼它們就是原色,我們把它們稱為三原液鏈色。把三原色的色紙貼在課板上。
(3)認識三間色
教師:紅、黃、藍都是好朋友,我們試一試把它們兩兩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調和而成的是什麼顏色。
教師演示:把紅色水和藍色水到在一個杯子里,搖一搖,讓同學說出顏色。
同學:綠色。貼出綠色紙。
依次演示,貼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義:由三原色中任兩種相調得出的是綠、橙、紫,我們把它們叫做三間色。
(4)通過游戲鞏固知識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尋寶探險——我們要去尋寶,可是占據寶物的妖怪給我們弄了一個關卡,同學們看。
展示游戲。
教師:妖怪說,它在寶物箱上了放了兩個一組的三原色或一個間色,在這組顏色後面是鑰匙孔,同學們必需把這兩個原色調和那種間色或這一個間色由那兩種原色調和而成的正確顏色放在鑰匙孔上,才幹打開寶箱。
同學游戲。在此過程中鞏固色彩知識。
4、展開
欣賞中國民間藝術品和繪畫大師的作品,從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間色的色彩運用,體會通過不同鬧彎孫的配色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和情感體驗。請同學們來談談,喜歡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師引導。
紅色主調——溫暖、熱烈、豪放的感覺。
黃色主調——活潑、愉悅的感覺。
藍色主調——清涼、冷靜、穩定的感覺。
三原色與三間色結合——眩彩奪目的感覺。
5、課堂作業
做一位「小小攝影師」。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確定作品名稱,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記錄下來。
6、評價
作品完成後,通過數碼相機在電腦中展開。請個小組派代表來講解自身小組的作品設計思路。
(1)什麼樣的主題?
例:春天。跳動的紅。
(2)這樣搭配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例:使人顯得活潑可愛。
教師在同學評價時加入自身的看法,來引導同學。
7、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紅、黃、藍)和三間色(綠、橙、紫),知道了它們的特性。我們的生活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多彩世界,我們要多關注生活,把學到的色彩知識裝點美好的人生。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2
課題:1、流動的顏色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施教時間:9月3日-9月5日
教材簡析:
紅、黃、藍三原色在幼兒園時學生就已接觸過。原色互混產生間色、復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調色、色譜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的。而本課教材引導學生讓這三種顏色相互流動,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讓紅、黃、藍三原色互相流動、混色的游戲,引導學生發現色彩的調配規律。
2、用攪拌、流淌、吹,等 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色彩規律。並根據想像將偶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一幅畫。
3、在游戲式的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找出色彩調配的規律。
2、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將然得到的繪畫效果進行合理添加,使之成為內容充實的一幅畫。
3、在游戲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衛生。
教學准備:
教師: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實物投影儀。
學生:水粉或水彩顏料、調色盤、生宣紙、毛筆、玻璃、光滑的卡紙、吸管、抹布。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教師出示三個玻璃皿中裝的紅、黃、藍三原色的墨水,為大家表演「變色魔術」——運用滴管將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請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觀察玻璃上的變化。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變化。
活動二:
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帶來的工具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從以下幾個試驗中選以—到兩個進行實驗:
1、將紅黃藍三色水粉顏料擠到調色盤里,分別用小棒充分的攪拌,看看一共能出現多少種變化。
2將紅、黃、藍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動玻璃,讓玻璃上的顏色充分的混合,然後將生宣紙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開,看看宣紙上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3、在一片玻璃上塗紅色墨水、另兩塊塗黃色和藍色,晾乾後將三片玻璃兩片兩片的覆蓋在一起,迎著光線看看有什麼變化,再試著將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組派代表起來說說自己組通過實驗有哪些發現?大家討論一下通過實驗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即紅、黃、藍三色混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的規律。
活動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畫,然後根據自己的想像添畫成各種形象。
鼓勵大膽創新,有些畫從正面看不出像什麼,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激發自己的 想像力 與創造力。鼓勵合作,凝聚集體的力量來進行創造。
課後拓展:
回家在紙殼上掏圓洞,尋找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糖紙貼到洞上,做成三張濾光片。使用這幾張濾光片組合著來觀察世界,體會色彩流動帶來的美感。
札記:
美術學具盒裡的彩色墨水對於本課來說很實用,但要提醒學生在剪口時要大小合適,否則用的時候容易一下子擠出好多,將作業本洇濕,而且作業不容易干;畫完後墨水瓶子要把蓋子蓋緊,好多孩子都是這樣把墨水撒了一書包的。這些雖然都是細節問題,但也是學生的習慣問題,所以一定要強調到。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實施
一、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學生准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麼特點?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讓深長思考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學生很難將對稱表現得精確,這並不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只要能表現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4
教學目標:
1、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2、運用不同的點線,自由表達自己想像中的畫面。
3、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築、人物以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完整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能否用點、線、面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多種工具描繪出的各種點、線、面。
A、你覺得這些點、線、面有趣嗎?
B、你在什麼地方見過他們呢?
2、揭示課題:綵線連彩點
師:你覺得綵線和彩點連在一起會是怎樣的呢?
二、欣賞作品
1、教師展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
師:你從畫中看到了那些東西?他們是怎樣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兒童有關於「綵線連彩點」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現
1、請學生思考:
A、你想用點、線、面來表現畫面嗎?
B、想一想,你准備用他們來表現哪些東西?
2、分小組嘗試運用點、線、面來表現自己想表現的畫面。
採用單線、塗色及剪貼等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進一步了解線的組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構圖……
3、組織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並對創作的難點重點「畫面要完整」進行進一步講解。
4、教師出示相關的作品幫助學生理解。
四、練習和評價
1、提出本節課練習的要求。
學生練習,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歡的形式表現綵線連彩點的形象。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3、教師適當評價,對課堂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4、組織學生作好課堂結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進入系統畫板程序界面。
2、指導學生採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繪畫游戲。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電腦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感受電腦美術的樂趣。
教學難點:會進行簡單的畫圖板操作。
教學思路和建議:
以教師的電腦演示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概括動物的特徵,使學生能運用圓和矩形等工具進行電腦繪畫創作。
教學准備:電腦演示操作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體設備。
教育 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專用教室中的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
活動一:
組織教學:作好學生進電腦教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個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
活動二:
欣賞:
1、欣賞一些電腦美術的優秀作品,產生對電腦繪畫的直觀印象。請學生談感受。
2、欣賞電腦美術作品,當場演示電腦繪畫的創作過程,激發學生對電腦美術的強烈興趣。
活動三:
師生共同演示並操作:
1、請學生跟著教師的演示進入WINDOWS畫圖程序。
2、教師講清畫圖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重點使學生了解復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用圓和方來概括它的特點。一位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他學生畫在本機電腦上。
4、運用粘貼、復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動四:
學生操作:
用圓和方概括特點進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種工具和形狀等,繪制一幅電腦畫。
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繪制。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個別輔導。
活動五:
評價:
共同評價,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於大膽嘗試的。
小學美術活動教案設計【5篇】相關 文章 :
★ 精選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方案5篇
★ 精選5篇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方案
★ 2020學校美術教學工作總結
★ 小學美術教學計劃合集5篇精選
★ 小學美術教案設計方案2020精選匯總
★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設計方案【5篇】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2020小學美術教案設計集錦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小學美術教師必備的教案
★ 精選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方案5篇匯總
★ 小班美術教案設計方案5篇優秀範例參考
⑵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拓印》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拓印》,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意圖
在一次區角活動中,幼兒對展區的幾種蔬菜切面的形狀產生了興趣,議論著是哪些蔬菜會切出這些不同的樣子。於是為了使孩子們更進一步了解各種蔬菜的內在形狀,拓寬幼兒的繪畫方式和激發孩子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設計了這節以蔬菜拓印、添畫等方式為主的美術創作活動。同時,希望能夠通過本節有趣的拓印畫進一步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幼兒在自我操作中,感受不同的美術創作方式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蔬菜:菜花、油菜、胡蘿卜、大辣椒、蓮藕等蔬菜;
2.水粉顏料及調色盤若干、海綿塊、抹布、彩筆、蔬菜筐、菜板、水果刀、畫紙、黑板、夾子等。
3.蔬菜拓印范畫、操作紙各一張。
活動過程
1.認一認:
(1)出示各種蔬菜:看看老師帶來了哪些蔬菜?讓幼兒分別說出蔬菜名稱。
(2)比較蔬菜的切面:設問----你們知道蔬菜切開後是什麼樣嗎?讓幼兒大膽想像,並說一說。
(3)教師分別切開幾種蔬菜,引導幼兒觀察切面的形狀,了解都像什麼。
小結:每種蔬菜的切面紋路不一樣,切出後的形狀也不一樣。
在認識蔬菜的過程中,啟發幼兒思考:蔬菜切開後會是什麼樣?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幼兒觀察蔬菜切面後,了解每個蔬菜切面的不同形狀,並通過想像說一說分別像什麼。
2.看一看:
(1)出示範畫,讓幼兒觀察這幅畫與平常的畫有什麼不一樣,都用到了哪些蔬菜寶寶完成了畫面內容。
(2)看看除了用蔬菜拓印的圖案外,還想像添畫了什麼內容讓畫面更漂亮了。讓幼兒在觀看范畫中感受拓印畫這一不同的作畫方式,學習拓印畫的步驟和添畫的方法。
3.學一學:
(1)你們想做一幅這樣漂亮的畫嗎,那仔細聽、認真看,老師告訴你們是怎麼完成的。
教師示範講解蔬菜印畫: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寶寶切面,蘸上顏色印在紙上,可選擇不同的蔬菜進行拓印;在印出不同圖案後用彩筆給蔬菜寶寶添畫,讓它變成一幅漂亮的畫。
(2)教師提醒幼兒拓印需注意的事項:如手要用力向紙上按,將紙固定不能移動,用完的蔬菜寶寶要放回原處,不和別人搶著用,蔬菜寶寶的圖形及蘸的顏色可多選擇一些,作品完成後拿到前面展示區等。
結合現場示範作畫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拓印畫的方法,並在示範中將操作的注意事項提前告知幼兒,使幼兒能規范有序地完成作品。
4.做一做、畫一畫:
(1)幼兒選擇蔬菜的切面操作印畫,教師指導幼兒操作;(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對拓印的圖案進行添畫,適當提示幼兒添畫的內容要豐富。幼兒按步驟進行拓印畫製作,教師要隨機根據幼兒的製作情況,適時進行引導與幫助。
5.評一評:
把幼兒陸續完成的作品懸掛展示,布置成幼兒拓印作品展的場景,創設美術欣賞活動氛圍。
教師以小組評價、個別評價及採用幼兒間互相交流自己作品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引導幼兒評一評,說一說:你喜歡哪些畫面?為什麼喜歡?
結合幼兒互評、教師個別評價及集體評價等方式,共同欣賞分析作品。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後與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蔬菜拓印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作畫的過程與畫面的內容。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在認一認、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畫一畫及評一評幾個環節中,感受蔬菜拓印畫的作畫方式,體會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與幼兒的配合默契,活動環節進行有序,過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備豐富,時間分配也合理。幼兒在操作中掌握了拓印的方式並能根據教師的引導對拓印的圖案進行豐富的添畫,幼兒在作畫過程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能大膽的想像,添畫出如花朵、蔬菜小人、太陽、海綿寶寶、眼鏡等不同的圖案。尤其,在作品欣賞環節,我採用幼兒互評方式,使幼兒不僅欣賞了別人的畫也講述了自己的畫面。
不過,本節活動也存在如下不足之處,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首先,在示範作畫的過程中,選擇的蔬菜切面有些小,使拓印的圖案不夠大,影響了在添畫時不能更好地突出添畫內容,出現整體效果不明顯;其次是幼兒在自由拓印畫中,教師的個別指導不夠,部分幼兒在選擇材料及顏色方面思維受限,印的圖案重復且有顏色單一的'現象,所以教師的跟進指導要及時。
【活動目標】
1、學會使用樹葉粘貼及拓印。
2、通過活動促進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組合造型的能力。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活動前撿各種形狀的樹葉,人手一份操作紙(上面一層薄的白紙,下面一層鉛畫紙),抹布,牙簽(抹白膠),白膠,蠟筆等。
2、幼兒已嘗試過用樹葉拼貼。
【活動過程】
一、根據活動前撿的各類樹葉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請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提問:
1、今天,我們教室中間的椅子上放了許多的什麼啊?(和老師一起在幼兒園撿的各式各樣的樹葉)
2、這些樹葉可以組合成些什麼?(幼兒講述自己想拼的東西)
二、介紹拓印
1、教師提出疑問:這里怎麼有兩張紙?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兩張紙用來印樹葉的,上面一層薄的白紙,下面一層鉛畫紙,樹葉粘貼在鉛畫紙上,拓印在薄的白紙上,薄紙印更加清楚、方便等。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拓印
(1)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總結:將樹葉拼貼好,將薄的白紙印在上面,用蠟筆躺著來回壓著塗,進行拓印。
3、組織幼兒用各類樹葉進行拓印。
(1)教師提出操作時的要求,如,製作時要輕輕的,廢舊材料入筐等。
(2)請幼兒挑選樹葉
(3)幼兒用樹葉進行拼貼和拓印。
製作時教師做適宜的提醒和指導,如,想好了再進行拼貼;幼兒粘貼樹葉時可以多使用一些白膠,將大的樹葉粘貼;拓印時兩只手要協調,一隻手拿蠟筆,一隻手壓著紙等。
4、組織幼兒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在牆面上,幼兒欣賞、評價,也可請幼兒和自己的作品留影留念。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有趣的面具
活動目標:
1、 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滑稽的表情。
2、有嘗試獨立設計並拼擺面具圖樣的願望,體驗並欣賞自己活動的表現。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活動准備:
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啊?
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
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麼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麼,可以放在哪裡?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範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後,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干什麼?並模仿他的表情。
設計思路:
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為了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有趣的拓印》。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繪畫工具,體驗色彩的沖擊力,進一步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活動目標:
1.利用不同的廢舊材料拓印造型,知道繪畫工具的豐富多彩。
2.探索不同物品的不同拓印方法、拓印形式。
3.在滾、刮、印的過程中體驗拓印活動的樂趣,感受色彩給人帶來的沖擊力。
活動重點:
體驗拓印活動的樂趣,感受色彩給人帶來的沖擊力。
活動難點:
探索不同物品的不同拓印方法。
活動准備:
各色水粉、調色盤(每組至少四個)、罩衣、蔬菜水果若干、叉子勺子若干、大小不等的球若干、植物花朵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認識新穎的繪畫工具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都用什麼工具畫過畫呢?
2.展示繪畫工具
師:其實,除了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那些,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來畫畫,看!今天老師的百寶箱里裝了很多的繪畫寶貝,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吧!(簡單介紹)
二、基本部分:探索繪畫工具的拓印方法
1.請個別幼兒嘗試拓印。
(1)請一個孩子上前選擇一樣物品嘗試拓印
(2)請另一個孩子用同樣的物品拓印不同的圖案。(用不同的面,不同的拓印方法等)
(3)再請一個孩子嘗試第三種方法。
2.提醒幼兒。
(1)你可以在自己的畫紙上隨意拓印圖畫,請不要畫到別人的畫紙上,也不要畫到地上。
(2)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2-3種材料進行探索,可以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嘗試。
(3)請在音樂聲中作畫,音樂聲停下的時候,請你停下手中的工作,把畫交上來,老師准備了漂亮的畫框等著裝飾你的大作哦!
3.幼兒自由選取材料,自由探索、拓印。教師巡迴指導。
(球,提示幼兒可以滾動起來拓印;卡片可以刮畫)
三、結束部分:作品展示
1.每組請一個幼兒上前講述自己組的畫。(用了什麼材料,用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出現在畫面上有什麼感覺)
2.請幼兒拉著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講述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1.孩子們回到家可以用家裡的廢舊材料與爸爸媽媽一起嘗試拓印、刮蹭等形式繼續探索。
2.材料可以放在美術角,幼兒可以繼續嘗試自己沒用過的材料。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有趣的拓印
中班美術活動:有趣的拓印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尋找並學慣用不同材料製作拓印版畫,並在操作過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樂趣和美感,喜歡參與製作拓印版畫。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1、在活動室周圍放置一些可供幼兒製作拓印版畫的材料。
2、紙風箏一個,宣紙、油畫棒、輕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2、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架風箏)現在老師要把這架風箏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瞧,一架風箏變出來了。你們猜猜老師是怎樣變的嗎?幼兒猜後教師將紙挪開,揭示謎底。豐富詞:拓印。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或漂亮的圖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變到你的紙上。
2、幼兒嘗試、操作。
三、集體欣賞、交流、討論拓印的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並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和底。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通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像、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尋找並學慣用不同材料製作拓印版畫,並在操作過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樂趣和美感,喜歡參與製作拓印版畫。
活動准備:
1、在活動室周圍放置一些可供幼兒製作拓印版畫的材料。
2、紙風箏一個,宣紙、油畫棒、輕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2、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架風箏)現在老師要把這架風箏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瞧,一架風箏變出來了。你們猜猜老師是怎樣變的嗎?幼兒猜後教師將紙挪開,揭示謎底。豐富詞:拓印。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或漂亮的圖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變到你的紙上。
2、幼兒嘗試、操作。
三、集體欣賞、交流、討論拓印的經驗。
1、教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並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和底版材料有創意的幼兒給予鼓勵。
(1)你變出了什麼畫?你是用哪些東西拓印的?你是怎樣拓印的?
(2)討論: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效果不太好?
2、小結。
四、引發幼兒繼續思考、探索。
1、 在你身邊、在你家裡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2、 除了用油畫棒來拓印,還可以用什麼來拓印呢?
3、 你還有什麼更新奇的拓印方法?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畫帶回來給大家看,好嗎?
⑶ 神秘海域4寶箱攻略神秘海域4所有寶箱位置攻略
1. 引言《神秘海域4》被譽為PS4平台上最為經典的動作冒險游戲,玩家在游戲中需要解密寶藏,挑戰各種難度的關卡。而解密游戲的核心則是尋找各種寶箱。在游戲中,共有68個寶箱分布在各個關卡中,但是其中一些寶箱位置比較隱蔽,甚至需要完成一定的謎題才能打開,因此玩家們需要一份詳細的攻略來指引自己的尋寶之路。
2. 關於寶箱
寶箱是《神秘海域4》中的一種重要游戲元素,每個寶箱都有一個數字代號,從01到68。其中10個寶箱加10個藏品是需要破解密碼才能打開的,而其餘的寶箱則可以通過找到它們的位置來獲得其中的獎勵物品。在獲得所有的寶箱之前,可以花費一定的代幣領取地圖中寶箱的位置指引。
3. 寶箱位置攻略
下面來具體講解各個寶箱的位置攻略:
1. 數字寶箱:位於第二章「推演」的最後一個場景,在船的最頂層。需要按照正確的數字順序依次打開每一個數字鎖之後才能打開寶箱。
2. 天文學寶箱:位於第六章「振盪」的一個場景。需要瞄準天上三顆行星,將望遠鏡調整到正確的角度後觀察,就可以獲得最終寶箱的位置。
3. 歷史學寶箱:位於第八章「人生苦短」的第一場景的基督教堂中,需要拉動一張地圖,將牆上的圖案按照指示拼湊出一個十字架,就可以找到寶箱。
4. 美術學寶箱:位於第十章「走向光明」的中間一個場景。需要在畫廊中找到5副畫,並將它們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最後按照畫中所示的順序打開寶箱。
5. 音樂學寶箱:位於第十三章「》,在演奏鋼琴後,搭配正確的曲子,就可以解鎖寶箱。
4. 通關之後的寶箱
在通過游戲後,還有一些寶箱需要尋找,包括藏品和特定顏色的寶箱。這些寶箱的位置攻略如下:
1. 白色寶箱:位於「復仇」章節的第一個場景,需要解決一些謎題後才能打開。
2. 藍色寶箱:位於「復仇」章節的第二個場景,在一層的路中。其中藍色寶箱需用繩索拉到相應的位置,方可打開。
3. 棕色寶箱:位於「復仇」章節的第三個關卡,在一個後院中,需要找到上方窗戶形成的遮陽板,並搭配使用,最後可以得到這個寶箱。
4. 珊瑚寶箱:位於「復仇」章節的第五個場景,在一個小島上。需搭配尋找二號儲藏室,以及找到一塊岩石來支撐才可打開。
5. 藏品:總共有10個藏品分布在全篇游戲的各個場景中,需要在特定的地點找到並收集。
5. 所有寶箱的獎勵
對於游戲的玩家來說,寶箱的攻略也是一份游戲道路的突破點。各個寶箱所獎勵的物品也是游戲通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同的寶箱獎勵不同的物品,包括生命值、彈葯、錢和槍支。
6. 尋找寶箱的技巧
想要快速地找到每個寶箱並獲取其中的獎勵,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是花費代幣領取地圖中寶箱的位置指引,通過這個可以迅速找到各個寶箱的位置。其次是提高游戲的觀察力,注意尋找每個場景中可能隱藏的寶箱位置。有些寶箱可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掌握好游戲中所有劇情和任務的發展過程也有助於找到寶箱。
7. 結論
雖然寶箱尋找不是《神秘海域4》的主線任務,但是它也是非常有趣的游戲元素之一。通過尋找各個寶箱並獲取其中的獎勵,可以讓游戲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豐富。但是有些寶箱需要解密、尋找或者完成任務才能得到,僅僅通過地圖不一定可以找到所有的寶箱。建議玩家在掌握各種技巧的同時,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游戲世界,才能找到所有的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