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重大危險源的分析方法一建

重大危險源的分析方法一建

發布時間:2025-04-07 16:38:30

『壹』 一建重大危險源包括哪些內容

一建重大危險源涵蓋了多個施工領域,如高處作業、電氣作業、機械作業、爆破作業、有毒有害物質作業、火災作業、施工起重作業以及特種設備作業等。這些作業中存在多種潛在風險,可能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高處作業涉及高空施工,可能因失足或墜物引發安全事故,給工作人員帶來極大危險。電氣作業中,不當操作可能引起電擊,造成人員傷亡。機械作業則可能因設備故障或操作不當導致機械傷害或設備損壞。爆破作業中,如管理不當,可能引發爆炸事故,對人員和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有毒有害物質作業存在毒氣泄漏風險,對工作人員和環境造成傷害。火災作業中,火災一旦發生,不僅可能燒毀建築,還可能產生有毒煙霧,對人員構成嚴重威脅。施工起重作業中,設備的不安全操作可能導致物體墜落或設備倒塌,對周圍人員構成安全隱患。特種設備作業中,設備的故障或操作不當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設備損壞。

鑒於這些危險源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和管理,確保施工安全。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每一項作業都符合安全標准。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整改潛在的安全隱患,以防止事故的發生。

此外,施工單位還需制定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重大危險源帶來的風險,保障施工安全。

『貳』 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技術

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技術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事故隱患
隱患,是指隱藏的禍患,即隱藏不露、潛伏的危險性大的事情或災害。
事故隱患,是泛指生產系統中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隱患歸納為21大類: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蝕、觸電、墜落、機械傷害、煤與瓦斯突出、公路設施傷害、公路車輛傷害、鐵路設施傷害、鐵路車輛傷害、水上運輸傷害、港口碼頭傷害、空中運輸傷害、航空港傷害、其他類隱患等。
在企業安全生產檢查中,要注意檢查以下較普遍存在的事故隱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
主要有11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視安全,忽視警告,操作錯誤。
2、人為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體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擾和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9、忽視個體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確使用。
10、不安全裝束。
11、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接觸和處理錯誤等。
二、物的安全狀態
主要有4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產(施工)場地作業環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7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間接原因。
1、技術和設計上缺陷。
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不夠。
3、勞動組織不合理。
4、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5、沒有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或者不健全。
6、沒有事故防範和應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經費不落實。危險和有害因素辨識
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因素。通常情況下,二者並不加以區分而統稱為危險、有害因素。
一、危險、有害因素分類
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類是進行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識的基礎。危險、有害因素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
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如下6類:
(1)物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1)設備、設施缺陷
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設備設施其它缺陷。
2)防護缺陷
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它防護缺陷。
3)電
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它電危害。
4)雜訊
機械性雜訊、電磁性雜訊、流體動力性雜訊、其它雜訊。
5)振動
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它振動。
6)電磁輻射
電離輻射:X射線、g射線、a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高能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超高壓電場。
7)運動物
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反彈物、岩土滑動、料堆垛滑動、氣流卷動、沖擊地壓、其它運動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
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它高溫物質。
10)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
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它低溫物質。
11)粉塵與氣溶膠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
12)作業環境不良
作業環境亂、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採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它作業環境不良。
13)信號缺陷
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信號顯示不準、其它信號缺陷。
14)標志缺陷
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它標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質
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質。
2)自燃性物質
3)有毒物質
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它有毒物質。
4)腐蝕性物質
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它腐蝕性物質。
5)其它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細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傳染病媒介物
3)致害動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1)負荷超限
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它負荷超限。
2)健康狀況異常
3)從事禁忌作業
4)心理異常
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它心理異常。
5)辨識功能缺陷
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它辨識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險、有害因素
(5)行為性危險、有害因素
1)指揮錯誤
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它指揮錯誤。
1/3 123下一頁尾頁
2)操作失誤
誤操作、違章作業、其它操作失誤。
3)監護失誤
4)其它錯誤
5)其它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險和有害因素
2參照事故類別分類
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准》(GB6441),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可將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如下20類。
(1)物體打擊
指物體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因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下落、擠壓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設備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
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捲入、絞、碾、割、刺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指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吊具、吊重)物體打擊和觸電。
(5)觸電
包括雷擊傷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處墜落淹溺,不包括礦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燙
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鹼、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8)火災
(9)高處墜落
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適用於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頂片幫
(12)透水
(13)爆破
指爆破作業中發生的傷亡事故。
(14)火葯爆炸
指火葯、炸葯及其製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鍋爐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傷害
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
選用哪種辨識方法,要根據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壽命的不同階段和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和習慣來定。常用的辨識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直觀經驗分析方法
(1)對照、經驗法
對照、經驗法是對照有關標准、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藉助於經驗和判斷能力對企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
(2)類比方法
類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企業的危險、有害因素。
2、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是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中的某些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於復雜、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常用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事故樹等。
三、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的主要內容
1、廠址
從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災害、周邊環境、氣象條件、交通運輸條件、消防支持等方面進行分析。
2、廠區平面布局
(1)總圖:功能(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分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雜訊、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築物、構築物布置;朝向、風向、防火間距、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等。
(2)運輸線路及碼頭:廠區道路、廠區鐵路、危險品裝卸區、廠區碼頭。
3、建(構)築物
耐火等級、結構、防火、防爆、安全疏散、朝向、採光、運輸通道等。
4、生產工藝過程
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物料)、溫度、壓力、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等。
5、生產設備、裝置
(1)化工設備、裝置: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關鍵設備、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緊急異常情況。
(2)機械設備:運動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誤運轉和誤操作。
(3)電氣設備: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運轉和誤操作、靜電、雷電。
(4)危險性較大設備、高處作業設備。
(5)特殊單體設備、裝置:鍋爐房、乙炔站、氧氣站、石油庫、危險品庫等。
(6)粉塵、毒物、雜訊、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部位。
(7)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
物質的火災危險性分類
根據《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物質的生產、使用、儲存的火災危險性分為甲、乙、丙、丁、戊共5類,綜合歸納如下:
1、甲類
(1)閃點<28℃的液體。
(2)爆炸下限<10%的氣體,以及受到水或空氣中水蒸氣的作用,能產生爆炸下限<10%氣體的固體物質。
(3)常溫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氣中氧化,即能導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質。
(4)常溫下受到水或空氣中水蒸汽的作用,能產生可燃氣體並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
(5)遇酸、受熱、撞擊、摩擦、催化及遇有機物或硫磺等易燃的無機物,極易引起燃燒或爆炸的強氧化劑。
(6)受撞擊、摩擦或與氧化劑、有機物接觸時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
2/3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7)在密閉設備內操作,溫度等於或超過物質本身自燃點的生產。
2、乙類
(1)閃點≥28℃—<60℃的液體。
(2)爆炸下限≥10%的氣體。
(3)不屬於甲類的氧化劑。
(4)不屬於甲類的化學易燃危險固體。
(5)助燃氣體(氧化性氣體)。
(6)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狀態的粉塵、纖維,閃點≥60℃的液體霧滴。
(7)常溫下與空氣接觸能緩慢氧化,積熱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3、丙類
(1)閃點≥60℃的液體。
(2)不屬於甲、乙類的可燃固體。
4、丁類
(1)對非燃燒物質進行加工,並在高熱或熔化狀態下產生強輻射熱、火花或火焰的生產。
(2)利用氣體、液體、固體作為燃料,或將氣體、液體進行燃燒作他用的各種生產。
(3)常溫下使用或加工非難燃燒物質的生產。
(4)儲存的難燃燒物品。
5、戊類
(1)常溫下使用或加工非難燃燒物質的生產。
(2)儲存的非燃燒物品。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一、重大危險源
廣義上說,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設備、設施或場所,都可稱為重大危險源。
國家標准《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安全生產法》對重大危險源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標准
目前,國際上是根據危險、有害物質的種類及其限量出發來確定重大危險源的。在歐盟的塞維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種危險、有害物質及其限量。
我國頒布了重大危險源辨識國家標准《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
重大危險源都要進行安全評估、檢測,並按照評估、檢測要求採取重點監控。
隱患整改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一、實行機械化、自動化生產
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不僅是發展生產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本質安全的根本途徑。機械化能減輕勞動強度,自動化能減少人身傷害的危險。
本質安全——就是指裝備、設施或技術工藝具有包含在內部的,能夠從根本上防止發生事故的功能。具體地說,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失誤安全功能(Fool Proof)。
2、故障安全功能(Fail Safe)。
3、上述安全功能應該潛藏於設備、設施或工藝技術內部。
二、設置安全裝置
安全裝置包括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以及警告裝置等。
三、增強機械強度
機械設備、裝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須具有必要的機械強度和安全系數。
四、保證電氣安全可靠
電氣安全對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觸電、防電氣火災爆炸和防靜電等,保證電氣安全的的基本條件包括:
1、安全認證。
2、備用電源。
3、防觸電。
4、電氣防火防爆。
5、防靜電措施。
五、按規定維護保養和檢修機器設備
機器設備是生產的主要工具,它在運轉過程中總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漸磨損或過早損壞,以至引起設備上的事故,其結果不但使生產停頓,還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傷害。因此,要使機器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狀態,預防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必須進行經常的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
六、保持工作場所合理布局
工作場所就是工人使用機器設備、工具及其它輔助設備對原材料和半成品進行加工的區域。完善的組織和合理的布局,不僅能夠促進生產,而且是保證安全的必要條件。工作場所散落的金屬廢屑、潤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雜亂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況都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七、配備個人防護用品
必須要根據危險、有害因素和作業類別,配備具有相應防護功能的個人防護用品,作為補充對策。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閱讀全文

與重大危險源的分析方法一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講授法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嗎 瀏覽:985
會計月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878
金種植方法 瀏覽:602
蘋果電腦保修期外維修方法 瀏覽:60
醬香好酒鑒別方法 瀏覽:393
欒樹種子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867
有什麼方法去紋身 瀏覽:454
怎麼寫js里的方法並在html中運用 瀏覽:525
電阻功率大小的測量方法 瀏覽:655
野生桑葚的種植方法 瀏覽:160
前瞻性分析的管理方法是 瀏覽:410
肱三頭肌長頭鍛煉方法動圖 瀏覽:161
45乘14用簡便方法計算脫式 瀏覽:340
有什麼方法除銹 瀏覽:302
企業員工素質測評方法與分析論文 瀏覽:574
洗車機槍頭連接方法 瀏覽:218
exceldatedif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744
鴉膽子過敏治療方法 瀏覽:920
治療腎炎水腫的方法 瀏覽:627
孕期盆腔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