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果字形教學方法

果字形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07 08:46:10

❶ 識字寫字教學方法哪些

(一)識字的教學方法

1.情境識字

(1)利用圖畫情境識字。

如:教「天空」、「星星」、「月亮」時,可以先展示掛圖,讓兒童展開想像進入圖畫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漢字,就可以避免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增強趣味性。

(2)創設故事情境識字。

教師可以通過「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蚯蚓土裡造宮殿,螞蟻土上運糧忙。蝌蚪池中游得歡,蜘蛛房前結網忙。」一文來教學蜻蜓、蝴蝶等字,這樣可以增加生動性。

(3)創設生活情境識字

比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識字商場」,先把各種商品製成字卡分類擺放,然後讓學生進入「商場」進行辨認購買,看誰購的「商品」多。

2.探究性識字

(1)探究漢字的偏旁部首

如帶提手旁的字,都與手或手的動作有關,帶足字旁的字,都與腳或腳的動作有關等等。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己去探求和發現這些規律。

(2)探究漢字的構成規律

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討‚「誰能用最好的方法記住這個『山』字,你們都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等問題。

(3)利用工具書探究字形字義

3.趣味識字

(1)游戲活動法: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既可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字形結構,如組字游戲———「開火車」、「找朋友」等。

(2)兒歌字謎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律編一些兒歌、字謎進行字形教學,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學生喜聞樂見,識字效率高。如:「雙人十四一心,『德』字永遠記我心。」「巾字在一旁幾中一點藏;船上有了它,乘風又破浪。(帆)」「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七)。」

(二)寫字教學的方法

1.描一對二寫三法

描一:教師在黑板示範生字寫法,學生在座位上進行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

對二:學生試著寫出老師示範的字,然後與範字進行對照;對照後再寫這個生字,寫完再對照,觀察字形後,改正錯誤之處。

寫三:學生根據對照後得到的結果,把示範的生字寫三遍,加深印象。

2.看、練、評、改法

❷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採用的措施有哪些

小學生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教學原則,是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規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採用的 措施 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小學語文相關內容推薦↓↓↓

小學語文寓言故事大全

小學語文描寫方法大全

小學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讀寫結合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里,多讀和多寫非常重要。這是掃除閱讀障礙的一步,也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一步。初次讀文識字,可以是各自自學,可以是小組自學;可以先識字後讀文,可以先讀文後識字,也可以邊識字邊讀文。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今天的識字教學,不應滿足於學生會說字形結構,會照本抄寫,或是會組幾個詞,而應更好地發揮漢字的表意功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思考、想像、描繪能力,用最科學的方法識記,而且認認真真地寫好每一個字,並且堅持寫 讀書筆記 、 讀後感 。

長期訓練,學生思維就會活躍,表達能力強。讀,首先要教學生會讀課文,會讀生字等。讀書不能滿足於學生讀通課文,而要使他們能夠做到反復地不厭其煩地用心地讀,讀出各自的疑問,讀出自己的體會。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不懂的生字要勤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只有詞彙越豐富,學生在表達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寫出優美的 文章 。

二、角色互換教學法

角色互換教學法是指在適當的課堂上把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自己以一個老師的角色來教學生。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嚴重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採用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角色互換教學法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自己來教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哪個部分的知識點不容易理解,能更清楚地知道用什麼方法教才能使學生更明白、更易接受。

三、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教學能夠迅速地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多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家積累語言、積累素材、積累 經驗 等方面的 故事 ,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和 抽象思維 ,增強觀察、質疑、判斷、推理的能力,引導他們去發現知識,進行創造性的 語文學習 活動。

四、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能達到「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

五、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

1、要適應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目的的需要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 教育 和言語訓練為主,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的工具性學科。語文學科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它間接地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為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教學時要適當地採用讀寫結合法、情境法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課都要體現總的教學要求和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2、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素質發展

小學生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過程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如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多採用角色互換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有利於學生方方面面的素養得到發展,要以能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學生為目的,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會學。

3、要考慮教師的水平與特長

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一般來說,教師往往喜歡使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法。一個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適應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取決於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性允許他可以著重運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措施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樂趣學習

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製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後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調動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教師在課堂上巧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如在教學《群鳥學藝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 辯論 ,活躍課堂氣氛。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

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最後,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 總結 ,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問題不少,其主要表現:空洞繁瑣的分析多;把一個原本好好的整體(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不必要的提問多,使有限的時間耗費在問問答答中,;作用不大的板書多,老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板,學生忙於做筆記,老師講的一點也聽不進,而潛心讀書時間少。致使學生逐漸對書面語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靈活運用書面語言來表情達意,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有不少困難。為了克服這種毛病,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朗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有開放理念

在新的形勢下,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也不是學生學習監督者和控制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幫助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合作者,信息資源的設計者。教師不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侃侃而談,充當主角,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感受成功的愉悅,從而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隨著「以人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過去那種追求學生整齊化發展的做法將不合適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將被當做一種教學資源。面對有差異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從而達到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成為教學的主流。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不同的服務,力求讓教師、教材、課堂教學都適應學生的學習發展。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

二、鑽研文本

新課程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教師自身要吃透文本,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否則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課堂教學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為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是一句空話,『人文』也就是廢話,只能是毫無價值的樓閣吧了。

我執教了多年的語文,但每教學一篇新的課文,總是這樣做的:首先讀一遍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難不理解的詞語,查字(詞)典解釋,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在一旁作上標記。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我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

另外,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材上作好標注,並且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好。重點詞句的含義,寫在一旁,課堂上參考。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已經掌握清楚了,我才開始寫教案,而且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

一篇課文應該怎麼上,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准去加以衡量。對於不同的教師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把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否則說什麼也是毫無意義的,做為一個教師,你教學語文首先就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放哪個在第一。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比傳授學生的知識更為重要。但是,怎樣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這可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在課堂上教師善於創設情境,利用創設的情境來提問,這樣做往往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善於利用這樣的發方法,確實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發展智力

低年級的學生對新鮮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如果學生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

我在教學故事時,先配樂范詩,然後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一、加強師生互動對話,調動學生主動性

作為語文教師,要知道自己應在什麼時候運用機智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像,讓學生真正放飛自己。同時,還應該知道什麼時候將自己變成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在互動對話中共同探究。例如,在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如果按照一般的程序實施教學,學生的情緒也只能一般化,不會特別高漲,如果有學生提出分角色朗讀文章時,教師應立即改變教學思路,讓學生分別扮演狐狸和烏鴉,在學生聲情並茂、有形有色的朗讀中,所有學生都紛紛融入課文情境,感嘆烏鴉的愚蠢、狐狸的狡詐。

此時,也許教師認為已經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達到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但是一位學生的聲音再次點燃了教師的靈感火花:「老師,我不認為烏鴉是一個好媽媽,它已經找到肉了,可是沒有立即給它的孩子吃,而是自己叼在嘴裡,所以它一定不是一個好媽媽。」無疑這位學生的聲音讓教師大感意外,沒想到學生會思考的這么遠,於是可以順藤摸瓜,組織學生進行一次 辯論會 ,題目就是「烏鴉到底是不是好媽媽」。這時候,學生們都熱情高漲,思維就像是脫韁的野馬。

有的說烏鴉沒有「尊老愛幼」;有的說烏鴉可能已經累了,想先休息一下;有的說烏鴉的孩子可能已經睡著了;有的例舉出自己媽媽疼愛自己的範例;有的認為烏鴉想要炫耀自己;還有的說狐狸沒有錯,如果再不吃肉,可能就會餓死了;此時,就有學生提出相反意見,認為狐狸再怎麼餓,也不能騙取別人的勞動果實,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通過這節課我們發現,學生的 想像力 是豐富無邊的, 思維方式 也相當有創意,就要看教師如何引導、如何拓展了。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有的時候學生會因為教師的原因去學一門課程, 這就是「情感」的原因。 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離開感情的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過程。 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嚴格要求自己的 言行舉止 ,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 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不怕出錯誤,敢於質疑。

1、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指導,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多給予他們一些表揚。

2、關心鼓勵。 對學生關心,會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鼓勵,會引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因此,教師要不斷地表揚與激勵學生,尤其對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多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增加他們的信心。

三、運用試教法

所謂的語文試教法就是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轉換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來給其他學生授課,當然這種試教法相對於其他教學方法來說還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選擇題材的時候要盡量挑選難度較小、理論性不強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一個小場景或者是課後的一道練習題。小學語文試教法的優勢如下。

1、通過角色轉換,使得學生由「被教」轉變為「教人」,這種改進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

2、試教法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由於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無形中促進了師生間的聯系,而且在試教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享有「學生」的身份,這樣平等的關系更貼近學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信賴和認可。

3、試教法的應用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在試教的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備課,並且還要學習如何以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組織教學,通過對學生各方面技能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授課實踐使他們能夠更早地進入教師的角色,克服膽怯的心理,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體會到教師的苦與樂。

四、依所講課文而設定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1、引進課文背景教學,讓學生在了解課文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這樣的課文適合偉人故事、科學家故事等的教學。偉人故事要跟學生交代這個偉人的主要 事跡 ,和對我國的貢獻及其在我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等等。科學家的故事,要交代這個科學家在科學領域的貢獻,和這些科學貢獻給人類帶來了什麼進步。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得更多,而且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和老師所講的知識。

2、運用現代技術,製作幻燈畫面教學。幻燈教學的課文適合風景優美,文字優美是課文,比如古詩。利用幻燈教學,給課文配以美麗的畫面或者動畫,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中的畫意,畫中的詩情。不僅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帶給他們美的享受,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審美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採用的措施有哪些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方法措施有哪些

★ 小學語文教學改進方法及措施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 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 提高小學二年級語文措施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要點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策略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❸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8種方法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階梯。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8種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一、字謎識字

低年級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字形特點,採用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聯想方法,編成字謎讓學生猜,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印象,從而提高對字形記憶的准確性。比如,在教學「碧」時,某教師編了這樣的謎語:「白先生和王先生同坐在一塊石頭上。」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教師還鼓勵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自己動腦筋編字謎幫助識字,因為低年級學生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比如,學習「思」時,學生編出了這樣的謎語:「十張口,一顆心。」

二、游戲識字

小孩子樂於參加游戲活動,假如教師能將知識融於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蹦蹦跳跳地學習漢字,學生是非常願意接受的,而且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復習生字這一教學環節中,安排在一節課的最後十五分鍾,讓學生到操場上站成一圈,每位學生發一張生字卡片,請一位學生當老師來念字,念到生字卡片上的字的學生就要蹲下,否則罰該生表演節目。這樣,雖然是學生一節課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時間,卻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歸類識字

歸類識字是根據漢字音、形、義某一方面的特點,把要學的字分別進行歸類集中編排的識字形式,使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了解漢字的一些構字規律,逐步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比如:在教學「跳、跑」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相同之處,學生通過觀察與比較得出結論:這兩個字都有足字旁,都跟腳有關系。接著進一步發問:「看看哪位聰明的小朋友還能說說自己認識的帶有足字旁的字?」學生說出來後,全班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不僅加深了所教生字的認識,而且還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

四、實物識字

對於一些僅從字面上解釋,學生很難理解的名詞,可藉助於實物,使學生既理解了字義,又激發了興趣。比如,在教學「禾」時,教師拿了一株稻穗,並講解了「禾」這個字的演變,這樣一講,學生對「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就記住了「禾」字。

五 表演識字

對於動作的詞,可以用動作表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中理解字義,比如,在教學「拍」時,我請幾位學生拍皮球,這時,教室里的氣氛活躍,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充滿了樂趣。

六、自主識字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可見,在識字教學中應該提倡自主識字。當學生有一定的識字量的時候,新字呈現以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成員找出自己會認的字和不會認的字,不會認的字小組交流解決,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這樣變換角色,讓學生自主識字,學生更樂於接受。

七、生活中識字

識字不應該僅僅限於課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拓寬識字渠道,提示他們在生活中識字。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去嘗試認識食品包裝袋上的字,牆壁上的標語等等。

八、競賽識字

小學生爭強好勝,樂於競賽。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舉行競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識字也將進入最佳狀態。競賽,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的競賽,也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競賽,還可以是個人之間的競賽。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好奇心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相對短。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該根據教材和兒童的特點,把興趣放在首位,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拓展】識字教學方法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愛好,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語言、表情、動作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使他們和老師的關系更親近、更密切,其次根據學生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這一特點,可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小客人」等好聽的名字,讓學生對生字有一種親切感。比如用猜謎語的方式也極容讓學生記住:(層)雲頭一具屍;(翠)士兵頭上插羽毛(爽)錯錯錯大錯;(琴)今日頭上寫二王;(困)一口咬根樹;(牽)大牛腰戴帽;(燦)山邊在起火;(握)屋邊伸支手;(彈、胡)單弓射到古時月等。識字過程也隨之變成交朋接友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也就隨之而生。

二、變換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力時間短,無意注意力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40分鍾的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能只採用單一的教學形式,要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游戲是學生樂意為之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找准游戲與相關教學內容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講授新課時,要精心設計,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等融為一體,使機械、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賞心悅目,這樣可以借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想像,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天南地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6》時,我設計了一個旅遊的大情境,在愉快的游的行中分成五個環節:

(1)買票:自讀生字。

(2)瀏覽景點:認識景物名稱(海鷗、沙灘、軍艦、秧苗、稻田、魚塘、果園、小溪、石橋、翠竹、飛鳥)。

(3)掃除攔路虎:認識一隻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一畦秧苗、一塊稻田、一方魚塘、一座果園、一道小溪、一孔石橋、一竿翠竹、一群飛鳥、一面隊旗、一把銅號、一群「紅領巾」,一片歡笑等數量詞。

(4)奪旗比賽:認讀生字,再組詞造句。

(5)贈送紀念品:鞏固數量詞。

整節課,學生在我精心設計的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場景中,將自己的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學得津津有味。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在學中悟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的,而結果則是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中。為了讓學生都想學、都願學、都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因為漢字是屬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漢字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分清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躍、跑」兩組字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區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學生「提手旁」表示與手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和「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以後,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學生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只要能滿腔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中的樂趣,那麼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他們的一種樂趣。

❹ 小學語文教育方法主要有哪些

學語文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顧名思義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教法研究,而學法及其指導是20年前研討的重點,教材第三章已涉及。本節主要內容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層次與類型、基本方法、教法整合與創新。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概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定義
教學方法,在漢語系統中是個多義詞。從不同的角度來說,它有不同的含義;在不同的場合里,它的意義也不同。
在第一種情況下,對於實現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而言,一切手段、途徑都叫教學方法。這是比較廣義的理解,連教學原則也包括在內。例如,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循序漸進,等等,都可稱為教學方法。1952年頒發的《小學暫行規程(草案)》第二十一條中就有這種說法:「實行理論與實際一致的教學方法。」至於「課堂教學」或「上課」,「輔導」等教學組織形式,更可稱為教學方法。
在第二種情況下,已與教學原則區別開來了。教學原則作為處理教學實際各種中一些矛盾關系的要求,屬於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而教學方法則是在教學原則指導下採取的具體活動措施。但是,這時還與教學組織形式下不分,「上課」、「輔導」等還一樣叫做教學方法。
在第三種情況下,教學方法不僅區別於教學組織形式。只把講授、實驗、練習、演示等,叫做教學方法。
一般教學論論著中講的教學方法,就是指的第三種含義。我們這里也是討論這種意義上的、狹義的教學方法。
我們討論的是上述引文中第三種情況下的教學方法的定義,即便是狹義的,專家給出的定義也各有個性。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從上述富有個性的三則定義中,我們可以找到各家定義中的共性,即教學方法的特徵。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主要特徵
1.重視教師和學生的雙方互動
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的是教師的方法,而現代教學方法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它包括教師傳遞信息和調控過程的教授法,也包括學生聽講、觀查合閱讀的學習法,體現了指導者與被指導者雙方的互動。雙方互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以是在強調教師教法的同時,加強學生學法的指導,以學輔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樂學」、「會學」。二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真正為學習的主人。三是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
2.重視調控學生的內外結合
所謂內部與外部,是把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外在表現與他們內在的智力發展結合起來。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為目的,無視學生的智力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發怔變化,從「雙基」傳授轉移到智力的發展。掌握知識是形成技能的基礎,技能的形成又為掌握知識創造了條件,而智力是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中得到運用和發展的。反過來,智力發展又促進了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見,知識、能力、智力三者是緊密來聯系,不可分的,教學中要注意調控,加強三者的結合。當然也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飛智力因素能決定一個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發揮。蘇聯教育家贊可夫非常重視兒童積極的「情緒體驗」,主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生氣蓬勃的精神生活」。而我國的「愉快教學」、「情境教學」就有效地體現了這以特徵。
3.重視培養學生的發展性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習慣於通過教師講演、示範和學生模仿,使學生掌握現成知識。現代教學方法既要藉助學生的模仿,使學生獲得現成的知識,又需要藉助於學生的創造活動,使學生構建並獲得「新」知識。可見重視模仿是必要的,但更應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有助於學生不斷發展基本能力,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創造性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指引人們去獲得新知識或以前未曾有過的對問題的新解釋,從而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增強觀察、質疑、判斷、推理的能力,引導他們去發現知識,進行創造性的語文學習活動。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小學語文計較學方法的分類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分成多種類型
2.同一類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分成幾個層次
3.微觀層次的教學方法是基本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基本方法
朗讀法、背誦法、自學法、練習法、講讀法、談話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讀法和背誦法的原理與方法在第五章第二節中有具體闡述,這里只介紹其他幾種方法。
1.自學法
自學法也稱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現代科技、繼續教育倡行對人的要求。小學生在校期間初步學會學習,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這是將來立足社會,適應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一般不依賴於他人而能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程序,獨立獲取知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素質和能力的構成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能學,二是想學,三是會學,四是堅持學。
運用自學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確目標。自學法包括四個基本要素:(1)制定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2)運用工具書進行自讀;(3)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並能嘗試解決問題;(4)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自檢和自評。學生明確了目標,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覺去學習。二是重視動機的激發。動機是學生自學動機的激發。三是知道自學過程與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學過程於方法,才能開展自學活動;如果培養學生的語系能力,教師就應該指導噓唏的過程和方法;要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就要教給學生識字寫字的一些規律和方法。
2.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己的感官活動和實際操作,鞏固知識、技能和形成習慣的方法。小學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側重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運用練習法,有語文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的要求所決定的。語言文字漿果發福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練習本身是一種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重復活動,但不應進行機械性的練習。練習法包括口語焦急的練習、習作的練習、朗讀的練習等。
運用練習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掌握有觀練習的基本知識於技能。只有學生明確了為什麼要練習,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才可能有較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才可能避免機械的盲目的練習。二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教師要通過講解、示範使學生理解正確的聯系方法,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練習。同時,練習方式要多樣化,才能引起學生練習的興趣。三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教師要依據學生認識規律和教材邏輯順序,制訂詳細的練習計劃,從模仿性練習到獨立性練習,再到創造性練習;從基礎性練習到綜合性練習。四要提高單位時間內練習的效果。練習的次數要達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質。但也不能以多取勝,更不能靠時間來磨。如小學生寫字使,一個字寫3~5遍效果最好,如超過5遍,則會事與願違。
3.講讀法
講讀法,也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寥寥數語就講清問題,或點破難點,說清關鍵,使學生課文「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篇求其旨」,並「因道悟文」,掌握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要領。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講讀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講授法,它包含兩種具體操作的方式:一是講述或講解。教師往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作系統敘述和描繪的講授方式;二是講讀。教師或學生默讀課文或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內容,兩者結合,講中有讀,讀中有講。
運用講讀法時注意:一要抓住重點,少講,精講。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重點,教師要根據一組課文的訓練項目和閱讀提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去定每節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少講,精講,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二要揭示規律,教給學生解決問題和鑰匙。教師主要是通過對具體字、詞、句、篇的講解,揭示認識和掌握字、詞、句、篇的規律性的問題,教會學生自學語文、認識規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語言的表現里,教學可以說的運用語言的藝術。教師在運用講讀法時,語言表達要准確、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書面諺語轉換成「活」的學生易於接受的口頭言語,把深奧的詞句、內容講得有聲有色,淺顯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學方法。為了發揮講讀法的長處,彌補其不足,教師可以講讀法為主,兼用其他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可以保持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4.談話法
談話法,即問答法,一般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提問學生,並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得出結論,使之有所獲得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提供問題線索,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二是學生既有靜態的聽,又有動態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維持心理活動對學習過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學低年級尤其需要談話法。三是有利於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准確地獲取反饋信息,及時地調整教學過程。心課程提倡教學時教師是與學生對話中「平等的首席」。可見「談話法」將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准備充分。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問什麼,提問誰,要准備充分。提問的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教師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與學生交談。二要難易適中,問題的難易度是談話法運用成敗的關鍵。談話法提出的問題必須適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問題,嘗到成功的甜頭和樂趣。問題應向全班學生提出,但要盡可能避免學生齊聲回答。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與應答的時間。。三要善於引導。老師要啟發學生積極地參加談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出問題,自覺地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不能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難時,四要及時鼓勵,談話中回答得好的學生,有進步的同學,都要給予鼓勵。結束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進行總結。並指出談話過程中學生的優缺點。
三、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
明確教學任務之後,就要考慮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最優化的核心,是相關教學方法在一定條件下最佳結合和運用,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就得認真考慮。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
1.要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教育和言語訓練為主,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的基礎工具學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們憑借它思維,運用它交際,依靠它傳播文化,利用它建設精神文明與民族文化。特點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區別另一事物的根本點。語文學科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它間接地將品德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形象、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為體現語文學科的這以性質和特點,教學時要適當地採用朗讀法、講讀法、情境法等。
2.要適應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可謂「縱橫八萬里,上下五千年」。從文體上說,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寓言等。就記敘文來說,還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這樣,選擇教學方法就要考慮教材的內容、體裁特點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課都要體現總的教學要求的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3.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素質發展
小學聲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過程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穩定,思維的具體性較強,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經驗。我們就多選用直觀、談話等教學方法,並且要不斷更新變換,保持運用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選用「導讀法」、「談話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有利於學生方方面面的素養得到發展,要以能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學生為目的,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會學。
4.要考慮教師的水平與特長
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法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年輕教師寧肯多些事業講讀法,較少使用談話法。一個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適應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取決於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性允許他可以著重運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必要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林林總總,數量可觀。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長處與短處。例如講授法在傳授新知識時較有效果,然無助於學生的自主性與實踐性的培養;思路教學法適合中、高年級的閱讀與習作教學,但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無法適應。
(2)從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一節課里不可能由一種教學方法演獨角戲,肯定要運用其他的辦法。例如前面「詞串字教學過程」那個案例,就以朗讀法為主,輔以想像法。而在案例1-3里,就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方法。
(3)從教學方法的運用者而言,擅長各種教學方法的「全面教師」為數顯然不多。答多數老師擅長、熟悉若干種教學方法,但面對豐富多才的課程內容,面對多元智能的當代少兒,教學中運用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有的教師可能醉心於某種教學方法,而在實際教學中,是不課能「一把大刀舞到底」的。
從上述三個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方式時間關系看,有雁行式與魚貫式;從角度關系說,有主輔式和主從式。
(1)雁行式,即如雁行而列,同時進行的。如前面案例1-1中,教師指導學生一邊亮度詞串,一邊想像畫面,同時運用朗讀法與想像法,效果很明顯。
(2)魚貫式,即似魚貫而入,先後有序的。如案列1-3中,就整合運用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三種方法,先後交叉,有一定的時間順序,效果也不錯。
(3)主輔式,往往是一主一輔兩種方法的整合,其中一種方法是起主導作用,另一種起輔佐作用。
(4)主從式,是一主一從兩種方法的整合,案例1-4中,朗讀法是主,如同主角;圖示法顯然為從,好像配角。主輔式的輔,是主動的;而主從式的從,是被動的。這在進行教學方法的整合時需要分辨清楚。
3.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的視野
(1)與社會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歷史、人文地理、品德課程屬社會學科,它們的調查法、采訪法等,可以與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
(2)與自然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數學、科學課程屬自然學科,它們的計演算法、實驗法、表格法等,可以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說明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設計表格,概述內容與結構,這就將自主學習法與表格法整合了。有的幾學文如《撈鐵牛》、《曹沖稱象》,教學時就可以將實驗法整合進來。
(3)與藝體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小學里的音樂、美術、體育課程屬於藝體學科,他們呢的表演法、訓練法等,可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整合。如前面「一棵樹」的教學案例就整合了朗讀法和表演法,又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學法整合了音樂、美術課程等教學方法,效果尤佳。
(4)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對於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優化,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都非常有意義。例如低年級小學聲很難將字形與表象統一,要是藉助計算機技術,逐漸演示「實物圖→象形字→現代漢字」的動畫,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效果自然會好。再如教師可以創設網路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路徑。
(三)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教方法的優化,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好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是為了選擇並組合若干種教學方法,使各種方法優勢互補,發揮它們的最佳效果,獲得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及教學質量最優化。從這個角度說,教學的確是有「法」的。「教學有法」的「法」,指的是符合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指的是教師實施過程中運用的某種或某些教學方法。
但是,任何一項教學內容在它的教學過程中,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某種或某些確定的教學方法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教無定法」。這個「法」指的是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整合,它因人、因時、因地、因內容、因對象、因條件而定、而異,它不能確定、也無法確定;它不可能相同、也無法相同,故稱教學無「法」。
四、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壯心與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當代小學語文方法的創新,基於系統科學影響、心理科學的研究、教育科學中課程和教學論的發展,基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的張揚、語文基本理念的倡導,基於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積淀、小學語文教師的執著實踐,新方法創造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1.從我國語文教學傳統中創新
要廣泛吸納,深入發掘我國歷史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經過改造加工,形成適合於當今小學語文教的新方法。如古代語文教學時,師生常用「對對子」,「對對子」的確是言語訓練的好方法。大學者陳宴格出「孫行者」,一句考學生的對對子功底;楊振寧也說「對對子」的方法好,並嘗試集聯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銷萬古愁。」再如孔子教弟子時循循善誘的談話法,當代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踐行的「商量法」,吸取的就是孔子的談話法的精華。又如古人一直倡導並奉行的誦讀法、背誦法等。《語文課程標准》誦。這些就是對語文教育傳統的繼承創新與發揚光大。
2.從其他學科教學中學習與創新
前面已提到選擇並整合小學社會學科、自然學科、藝體學科,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浙江有位教師將江蘇邱學華老師的數學「嘗試教學法」。移植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成為「嘗試學習法」。上海一師的「愉快教學法」,既繼承發揚古人的「樂學」思想,突出情感、情緒的教育作用,又借鑒了藝體學科與電教技術,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
3.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中學習與創新
正確的教學方法必須有利於改進學習方法,而學習方法的選擇與改進必須符合小學生語文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我們要根據這個規律改進學習方法,並根據學習方法改進教學方法,陶行知有鍋「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的囑咐,現在也有人提出「教學的實質是學法」的口號。我們要多研究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改進並創造出新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如高年級小學生閱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往往採用「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來進行,這種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改進後使用。
4.從各種教學實驗中學習與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實驗一直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在大量的教學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發展乃至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學習、移植、改造與創新。「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教學實驗推廣後,我們的識字教學就多了一種教學方法:注音識字,它與以前的「拼音識字」法稍有不同的地方是「一口呼」,而這個不同處,剛好與當今時代的快節奏相吻合。
5.從國外的教學方法中學習與創新
國外的教學方法一般偏重於有科學的實驗、理論的基礎。如布魯納的「發現法」、布盧姆的「目標學習法」等,都是教學方法中的名品。新課程將布盧姆的情感、認知和技能三領域的教學目標,改造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教學法」,是中國畫的改造與創新。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發展
1.教學方法趨向最優化
20世紀70年代,蘇聯的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他主張對教學應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全面評價,即在整體的基礎上,分析教學的內外條件,如時間、地點、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對各種條件進行比較,加以優選,從而確定最佳的方案、最佳的方法予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針對上述諸多的教學方法,該怎樣根據自己的實際和教材內容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之最優化,將是今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的一個方向。
2.教學方法趨向綜合化
世紀之交,國內外不少研究者提出,教學方法應該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一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種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反之亦然。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樹立完整的觀點,注意各種教學方法之間是有機配合,相互補充,充分發揮教學方法體系的整體功能。其具體原因是:①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以及教師素質的不同,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多樣化;②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③各種教學方法各有其適應性,又有其局限性,教師需要博採眾長,綜合地運用教學方法。可見,綜合化已經成為教學方法發展的一個趨勢。
3.家學方法趨向現代化
當前,人類教學方法的發展已逐漸跨入現代化階段,錄音錄像機→語言實驗室→閉路電視→衛星通訊→網路技術等電教技術、信息結束的廣泛運用,是教學方法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它的突出優勢為:教學信息形象直觀,學生易學易記;教學信息有形有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信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即時,可以同步。上個世紀末我國小學語文利用電交手段進行的「清凈教學」、「愉快教學」、「聽讀欣賞」等教學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和學生的歡迎。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實驗中的「四結合」識字教學方法(見第六章)更是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青睞。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基於網路的閱讀教學法、基於網路的作文教學法更是令師生神往。
4.教學方法趨向科學化
一種教學方法要有較為持續的生命力,勢必植根於科學理論的沃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的發現教學法,是以結構注意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提倡的暗示教學法,則是以無意識心理學為基礎的。當然一種節嘔血方法要有較為持續的生命力,還許依賴於相應的教學技術,這一點,隨著高科技技術在教學領域中明顯的效果,越來越得到證實。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學語文「四結合」下的基於網路的閱讀、寫作教學方法的產生與運用。可以這樣說,心理科學的研究 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有力的推動、促進作用,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趨向科學化的兩個重要特徵。

閱讀全文

與果字形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電腦保修期外維修方法 瀏覽:60
醬香好酒鑒別方法 瀏覽:393
欒樹種子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867
有什麼方法去紋身 瀏覽:454
怎麼寫js里的方法並在html中運用 瀏覽:525
電阻功率大小的測量方法 瀏覽:655
野生桑葚的種植方法 瀏覽:160
前瞻性分析的管理方法是 瀏覽:410
肱三頭肌長頭鍛煉方法動圖 瀏覽:161
45乘14用簡便方法計算脫式 瀏覽:340
有什麼方法除銹 瀏覽:302
企業員工素質測評方法與分析論文 瀏覽:573
洗車機槍頭連接方法 瀏覽:218
exceldatedif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744
鴉膽子過敏治療方法 瀏覽:919
治療腎炎水腫的方法 瀏覽:627
孕期盆腔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647
迷你世界創造節中如何找到新的登錄方法 瀏覽:997
csdn數組的常用方法 瀏覽:501
中考化學最愛考的鑒別方法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