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偏癱病人的康復治療,康復訓練要怎麼進行
癱瘓肢體的早期要做被動鍛煉 以預防關節攣縮變形,保持肢體於功能位。按關節活動閾進行被動活動,按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進行,既要注意各方向運動到位,還要注意動作強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損傷。對肘、趾(指)、踝、膝關節要因其易發生強直,特別注意多運動。按摩患肢要輕柔而有節律,以使其放鬆。被動鍛煉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經營養葯物,如腦活素,腦復康效果更好點.做好康復訓練(1) 行走訓練 步幅均勻,頻率適中,伸髖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轉移要平穩,不要過急,一腳足跟亦先著地,重心再轉移至足跟,開始下一個步態周期。(2 ) 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1)擊球,可教患者雙手交替拍球或打擊氣球,以訓練患者的協調運動,促進患者無意識的自主活動。(2)編織毛衣,這屬於精細動作訓練,既有利於訓練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於感覺、感觀等知覺的培養,有助大腦神經的功能恢復。(3) 語言訓練 指導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齜牙、叩齒等每個動作做5~10次/一個單元訓練,教患者學習發音,先單個發音,准確後,可逐漸加深難度,可利用圖片、字卡、實物等強化患者記憶,要求患者大聲的讀,刺激記憶。5 心理護理 (1)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與患者談話時聲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辭應簡短清晰,重復重點,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材,如助聽器、識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溝通。(2)患者可能因偏癱或失語而自卑、消極,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導致性情急躁,家屬應注意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精神及物質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顧慮,穩定患者的情緒,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貳』 偏癱患者異常步態的正確矯正方法是什麼
其實,通過步態分析來評估患者是否行走功能異常,來確定治療方案。對於平時接觸到的異常步態,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傻傻分不清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幾種異常步態以及具體矯治方法。
1.足下垂步態
是痙攣型腦性癱瘓的典型步態。由於髖關節內收肌痙攣,行走時邁步相下肢向前內側邁出,雙膝內側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嚴重時步行困難。
矯治方法;
助行儀通過彈性綁帶固定在偏癱患者小腿上,能夠模擬正常人行走時發出的腦神經信號,同時智能操控患者的肌肉,補充行走確切的力量;同時反饋回到患者大腦病灶區,重塑新的腦功能區,最終實現患者行走自如,恢復健康
『叄』 偏癱引起的足內翻怎麼鍛煉
偏癱患者假如早期護理沒有做好,患者會出現足內翻下垂,主要是跟腱的攣縮所導致的。一旦出足內翻的情況,建議和主治醫生進行溝通治療。
我們訓練主要是牽伸跟腱,包括伸膝關節條件下的跟腱牽伸以及屈膝關節條件下的牽伸。力度適中,進行拉伸的力度一定要逐漸加大。另外,可以通過足托的佩戴來防止足內翻的下垂以及治療足內翻的下垂。
『肆』 請問有什麼鍛煉可以使足下垂快點康復
1、保持足部功位置:當患者只能卧床時,無論平卧位,還是側卧位都不能讓足懸空。需在足部置放軟墊,平卧時患側髖、膝屈曲,並使足踏與軟墊上,使其蹬實。側卧位時患側足下應墊軟墊。睡眠時可採取布鞋療法,即將患側的布鞋垂直固定於患者的床欄桿上,每晚臨睡時將患側的足放進鞋內每2-3小時從鞋內脫出一陣進行按摩。
2、足部溫熱療法:這是利用物理作用,使組織升溫後再降溫,達到促進炎症吸收,增加局部神經營養,緩解肌肉痙攣,減輕腫脹的目的。具體方法是先用38~40度溫水浸泡患足8-10分鍾,再用15-20度的冷水浸泡8-10分鍾,反復3遍,每日2次,堅持1-2個月。
3、其他康復鍛煉法:使用踝足矯形器、下垂矯形器、小腿矯形器。近年來我科採用自製防旋鞋方法,預防足下垂,效果顯著。
運動鍛煉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用於糾正小腿肌肉的虛弱無力。足下垂的練習主要指具體的動作練習,幫助提高脛骨前肌的力量和神經肌肉協調能力。
當足部出現下垂時,小腿肌肉的伸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足下垂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素造成的,但是如果感覺脛骨前方的肌肉力量很虛弱,選擇立即就去看醫生是很重要的。醫生可以進行特殊的臨床測試,以幫助確定足下垂的病因,並選擇正確的治療路徑。
物理治療師可以幫助正確地執行這些練習,而這些分步程序可以提供一些如何開始的具體想法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