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摔跤吧!爸爸》:你必須拿金牌,因為人們只會記得冠軍!
《摔跤吧!爸爸》取材於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他打破重重阻礙,在印度這個性別不平等的國家中,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並且引發廣泛的國際關注。而向來致力於印度公益事業、呼籲男女平等的阿米爾·汗,正是看中了這個特殊的題材,將其搬上了銀幕。
電影里主要講述的是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他希望將來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竟一連生了四個女兒。
本以為夢想再也沒希望的他,偶然間在女兒身上看到了摔跤的天賦。於是他開始了對兩個女兒的魔鬼訓練:每天5點起床訓練、剪去長發、穿男士短褲、吃運動營養餐。
起初,女兒一度認為這樣的魔鬼訓練太苦了,尤其是要讓愛美的女生剪去長發,女兒哭著祈求爸爸,「我們以後起得更早一點,所有都做,不會再抱怨了,但是請別剪掉我的頭發。」
嚴肅的爸爸想讓她們暫時忘記自己的女兒身,像一個男人一樣去拼搏。但這卻讓兩個女孩受到更多的嘲笑。
對於這樣的訓練,女兒一直很委屈、排斥。然而,一切的轉折從這里開始。一個14歲新娘對有這樣一位父親表示很羨慕。
「我倒是很想有一個這樣的父親,這樣我的父親會為我的未來考慮。從一個女孩出生開始,她們的命運就是做飯打掃衛生,全身心地做家務,然後等她們成年,就會嫁出去,並把自己交給一個從來沒見過面的男人,然後為他們生孩子,撫養孩,這就是一個女生的宿命。再看看你和你的父親,他在和全世界對抗,他承受著所有人對他的嘲諷。為什麼?為了你們有個好的未來。他做錯了什麼?」
那一刻,吉塔姐妹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握著追逐夢想的權利,雖然有嘲笑,但仍然被很多人羨慕。
在印度這個男權國家,女性地位低下,女孩子的命運無非就是結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態。
那位14歲就出嫁的小新娘,便是無數個印度女性的寫實,用悲傷又無奈的人生結局,鞭打著女孩兒們走向泥地,摔跤。如果放到那樣的環境中,似乎可以理解,怎麼也要贏的心態了,畢竟,改變的可能性可以帶來慾望和力量。
她們從此便以摔跤為使命,並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大女兒在獲得全國冠軍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假如一切順利,曾連續三年問鼎全國冠軍的她,將費一番功夫但仍可能在短期內拿下世界冠軍。
可是,她留起了長頭發,塗上了指甲油,逛街玩耍,將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觸碰的薯片爆米花塞進嘴裡。教練讓她忘掉父親曾教她的技能,重新接納一套新的技巧。她以為自己正在變得強大。
父親的堅持,在一場父女對決中崩塌。父親與女兒在泥地里摔跤,父親輸了,喘著粗氣,她以為自己終於打敗父親,卻不知那個為她傾盡一生心血的父親只是因為年老體力不支而輸了。
至此,懷著世界冠軍夢的兩代人,用各自的堅持去踐行夢想。大女兒進入首輪即被淘汰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救;父親卻將二女兒又培養成了全國冠軍。當大女兒打通電話,向父親哭訴自己的失敗時,才明白父親才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位導師。
那個最了解你天賦和弱點的人,一個真真正正為你著想的人,一個包容你一切的最親的人。
他在女兒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比賽前,他不說戰略,只說結果:
父親所教她的那樣,人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力量,才能改變命運轉輪的無情碾壓。
「你要自己想辦法,父親不是每次都會站在旁邊救你的,能救你的,只能是自己。」
當女兒終於將世界冠軍的金牌掛在父親胸前,他終於說出那句藏在心口多年的話:
是的,就如最初練摔跤,被眾人指責嘲笑時,妻子問馬哈維亞:你這樣做,誰敢娶你的女兒?
馬哈維亞堅定地說:
教練說:不要輸的太難看。
爸爸說:你不會輸!
教練說:至少要拿塊獎牌。
爸爸說:你註定是冠軍!
教練說:你已經領先了,注意防守。
爸爸說:忘掉領先,保持進攻!
教練說:有些人,註定不是打國際比賽的料。
爸爸說:你輸掉的,是本該你贏的比賽。
教練說:現在你至少可以有一塊銀牌了。
爸爸說:贏下金牌,你將成為印度的榜樣,永載史冊!
電影中的教練拿到一枚銅牌就很滿意了;而阿米爾說:"
劇中精典台詞:
你內心充滿恐懼時,拍拍你的背,找回勇氣,你就會好起來!
正面迎戰吧,這正是你生來的目的!
他為你們遮風擋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們鬧脾氣,為什麼?為了讓你們倆有未來…有自己的人生。
機遇稍縱即逝,要用你每滴汗水來爭取,要堅信你會獲得更多,命運也會屈服於你的努力不懈。
別理會他人閑言閑語,今日隨他們,讓他們說吧,你的機會將會到來,再來證明自己。
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
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