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一,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觀察法 ;2,調查法 ;3,收集和分析資料 ;4,實驗探究
二,觀察方法: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
三,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1,發現並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4,實施實驗並記錄;5,分析實驗現象;6,得出結論.
所謂科學的研究方法,很明顯就是科學工作者在從事某 項科學發現時所採用的方法。但是。這個過於簡單的說明對 我們沒有多大幫助。能不能對這個問題作出更詳細的說明呢? 好吧!我們可以描述一下這個問題的一個理想答案。 (1)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應當首先認識到問題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首先應當注意到物體為什麼會 像它所發生的那樣進行運動,亦即物體為什麼在某種條件下 會運動得越來越快(加速運動),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則會運 行得越來越慢(減速運動)。 (2)要把問題的非本質方面找出來,加以剔除。例如, 一個物體的味道對物體的運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夠找到的、同這個問題有關的全部數據 都收集起來。在古代和中世紀,這一點僅僅意味著如實地對 自然現象進行敏銳觀察。但是進入近代以後,情況就有所不 同了,因為人們從那時起已經學會去模仿各種自然現象,也 就是說,人們已經能夠有意地設計出種種不同的條件來迫使 物體按一定的方式運動,以便取得與該問題有關的各種數據。 例如,可以有意地讓一些球從一些斜面上滾下來;這樣做時, 既可以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變球的表面性質或者 改變斜面的傾斜度,等等。這種有意設計出來的情況就是實 驗,而實驗對近代科學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們常常 把它稱為「實驗科學」,以區別於古希臘的科學。 (4)有了這些收集起來的數據,就可以作出某種初步 的概括,以便盡可能簡明地對它們加以說明,亦即用某種簡 明扼要的語言或者某種數學關系式來加以概括。這也就是假 設或假說。 (5)有了假說以後,你就可以對你以前未打算進行的 實驗的結果作出推測。下一步,你便可以著手進行這些實驗, 看看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6)如果實驗獲得了預期的結果,那麼,你的假說便 得到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並可能成為一種理論,甚至成為 一條「自然定律」。 當然,任何理論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後定論。這一過程 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下去。新的數據,新的觀察和新的實驗 結果將不斷出現,舊的自然定律將不斷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為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說明舊定律所能解釋的各 種現象,而且還能說明舊定律所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 以上這些,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是一種理想的科學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實踐中,科學工作者並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軟體操那樣一步一步地進行下去,而且他們通常也不這樣 做。 比起旁的事情來,像直覺、洞察力甚至運氣這一類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學史中充滿了這樣的例子。有不少 科學家僅僅根據很不充分的數據和很少一點實驗結果(有時 甚至一點實驗結果也沒有),便突然靈機一動,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實的論斷。這樣的論斷,如果按部就班地通過上 述理想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就可能要用好幾年的時間才能 得到。 例如,凱庫勒就是在郵車上打瞌睡的時候,突然領悟到 苯的化學結構的。洛維則在半夜醒來的時候,突然得到了關 於神經刺激的化學傳導問題的答案。格拉澤卻由於無聊地凝 視著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氣泡室的想法。 然而這是不是說,一切都是憑好運氣得來的,根本不需 要動腦筋去思考呢?不,絕對不是的。這樣的「好運氣」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領悟力的人才會碰上,換句話說,有些人之 所以會碰上這樣的「好運氣」,只是因為他們具有十分敏銳 的直覺,而這種敏銳的直覺則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驗、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時愛動腦筋換來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問題》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4年
『叄』 如何科學的學習研究方法
學習科學的定義: 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s)是在反思認知科學等學科關於學習的研究方法和觀點的基礎上新近興起的一門科學。它借鑒建構主義、認知科學、信息技術、社會文化研究和關於知識工作等相關領城的研究成果,匯集和整合關於腦的研究和內隱學習、非正式學習、正式學習等已有對於學習的研究,採用多種現場研究的方法,對不同情境脈絡中的學習發生機制進行分析和探索,提出的若干關於學習的漸觀點,並通過創新性項目的實踐和基於設計的研究,創設新型學習環境,革新學習實戲。 學習科學興起的背景:(學習科學從認知科學中誕生) 學習科學最初是一門認知科學,它是站在認知科學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正如達菲(T.Duffy,2004)所定義的:「學習科學是認知科學的一部分,它重點關注真實世界境脈中的思維」。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在認知科學領域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如柯林斯(A.Collins)、科羅德納(J.L.Koloder,2004)等人普遍感到「對當時的認知科學感到沮喪」。沮喪的原因來自於認知科學的關注對象和研究方法過於遠離人在真實世界中認知發展的際狀況。 學習科學是認知科學家在思考傳統的、以實驗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為主要支柱的、統認知科學的局限和困境中,吸收了認識論、社會學、人類學以及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所展開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城。事實上,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二十多年的總結.學習科學家們在有關學習的一些基本事實上達成一致:深度的概念理解的,要性、聚焦於學而非教、創建學習環境、在學習者先前知識上建構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重要性。 學習科學萌發於70年代末以來對於人類學習本質的多學科深究,當各領域中有關學習的假設達成一致、形成了一些相對獨特的方法論、並且積累了若干設計實踐後,學習科學在90年代後開始走向成熟,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脫穎而出,至新世紀來臨之際,這一新興學科已經開始影響課堂教學、校外教育、學習產品設計、學習組織設計、教師教育、職業培訓等一系列諸多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學習科學關注的主要關鍵問題是: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人是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設計有效地學習環境促進深層學習。 學習科學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產生最有效的學習的認知和社會過程,並運用這方面的知識去重新設計課堂和其他學習環境,
『肆』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等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常用方法:調查法,實驗法,測量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觀察法的定義:
定義1: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對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為的各種資料的搜集過程。
定義2:在自然情景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和記錄,然後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現心理活動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定義3:這是在自然條件下,實驗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錄音錄像等輔助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者的表情、動作、語言、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方法。
定義4: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對人或動物的行為進行直接觀察、記錄而後分析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伍』 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種
一、經驗方法
一般說來,科學研究就是追求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項系統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與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關的問題,而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中的,即在經驗材料的背後.只有在關於對象的經驗材料十分完備、准確可靠時,才能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才能解決科研課題,即解決科學的問題.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就是經驗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文獻研究就是為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個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當代的成果作為進一步前進的起點,不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把精力放在創造性的研究上.
文獻研究法就是有關專業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方法以及鑒別文獻真偽、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地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就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的不同,社會調查法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問卷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
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方法,開始是應用於自然科學領域,以後逐漸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實驗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實驗者,即實驗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實驗對象,即實驗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實驗環境和手段,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在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中,實驗環境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活動的特定社會條件;其實驗手段就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刺激、干預、控制、檢測實驗對象的活動.實驗研究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理論方法
要達到完整的科學認識,僅僅運用經驗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運用科學認識的理論方法對調查、觀察、實驗等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把原來屬於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科學研究法中的理論方法就是提供這種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思考方法與加工處理的步驟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數學方法
所謂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數學方法主要是運用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2、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陸』 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二、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三、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四、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五、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六、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七、跨學科研究法。跨科學研究法是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個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九、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十、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十一、模擬法。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6)科技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宏觀問題因其關系全局,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因而常會有畏難情緒,研究中也會困難重重。指導學生研究應網之一目以見網,豹之一斑以見豹,從微觀著手,從身處的一地,熟悉的一方著手去研究。在對局部的研究中聯系全局,通過對微觀的研究去認識宏觀。
2、抽象與具象相結合
理論、概念、原理、法則等等,往往因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學生感到高、難、空而難以入手,影響研究情緒。指導學生去研究與之相關的具體事物,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直接的事物的認識,對有關通過調查、訪問、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材料、事例等的研究,去認知把握原本抽象的東西。
3、課題研究與個人興趣相結合
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4、當前學習與將來應用相結合
高中學生的課題研究,要注意麵向實際,注重實用性。引導學生將當前學校學科知識學習、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個實際應用,即包括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包含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自身發展趨勢的需要。
『柒』 科學研究有哪些方法
所謂科學的研究方法,很明顯就是科學工作者在從事某
項科學發現時所採用的方法。但是。這個過於簡單的說明對
我們沒有多大幫助。能不能對這個問題作出更詳細的說明呢?
好吧!我們可以描述一下這個問題的一個理想答案。
(1)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應當首先認識到問題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首先應當注意到物體為什麼會
像它所發生的那樣進行運動,亦即物體為什麼在某種條件下
會運動得越來越快(加速運動),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則會運
行得越來越慢(減速運動)。
(2)要把問題的非本質方面找出來,加以剔除。例如,
一個物體的味道對物體的運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夠找到的、同這個問題有關的全部數據
都收集起來。在古代和中世紀,這一點僅僅意味著如實地對
自然現象進行敏銳觀察。但是進入近代以後,情況就有所不
同了,因為人們從那時起已經學會去模仿各種自然現象,也
就是說,人們已經能夠有意地設計出種種不同的條件來迫使
物體按一定的方式運動,以便取得與該問題有關的各種數據。
例如,可以有意地讓一些球從一些斜面上滾下來;這樣做時,
既可以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變球的表面性質或者
改變斜面的傾斜度,等等。這種有意設計出來的情況就是實
驗,而實驗對近代科學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們常常
把它稱為「實驗科學」,以區別於古希臘的科學。
(4)有了這些收集起來的數據,就可以作出某種初步
的概括,以便盡可能簡明地對它們加以說明,亦即用某種簡
明扼要的語言或者某種數學關系式來加以概括。這也就是假
設或假說。
(5)有了假說以後,你就可以對你以前未打算進行的
實驗的結果作出推測。下一步,你便可以著手進行這些實驗,
看看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6)如果實驗獲得了預期的結果,那麼,你的假說便
得到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並可能成為一種理論,甚至成為
一條「自然定律」。
當然,任何理論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後定論。這一過程
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下去。新的數據,新的觀察和新的實驗
結果將不斷出現,舊的自然定律將不斷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為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說明舊定律所能解釋的各
種現象,而且還能說明舊定律所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
以上這些,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是一種理想的科學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實踐中,科學工作者並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軟體操那樣一步一步地進行下去,而且他們通常也不這樣
做。
比起旁的事情來,像直覺、洞察力甚至運氣這一類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學史中充滿了這樣的例子。有不少
科學家僅僅根據很不充分的數據和很少一點實驗結果(有時
甚至一點實驗結果也沒有),便突然靈機一動,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實的論斷。這樣的論斷,如果按部就班地通過上
述理想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就可能要用好幾年的時間才能
得到。
例如,凱庫勒就是在郵車上打瞌睡的時候,突然領悟到
苯的化學結構的。洛維則在半夜醒來的時候,突然得到了關
於神經刺激的化學傳導問題的答案。格拉澤卻由於無聊地凝
視著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氣泡室的想法。
然而這是不是說,一切都是憑好運氣得來的,根本不需
要動腦筋去思考呢?不,絕對不是的。這樣的「好運氣」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領悟力的人才會碰上,換句話說,有些人之
所以會碰上這樣的「好運氣」,只是因為他們具有十分敏銳
的直覺,而這種敏銳的直覺則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驗、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時愛動腦筋換來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問題》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4年
『捌』 1、什麼是科學的研究方法
好吧!我們可以描述一下這個問題的一個理想答案。 (2)要把問題的非本質方面找出來,加以剔除。例如,一個物體的味道對物體的運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夠找到的、同這個問題有關的全部數據都收集起來。在古代和中世紀,這一點僅僅意味著如實地對自然現象進行敏銳觀察。但是進入近代以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因為人們從那時起已經學會去模仿各種自然現象,也就是說,人們已經能夠有意地設計出種種不同的條件來迫使物體按一定的方式運動,以便取得與該問題有關的各種數據。例如,可以有意地讓一些球從一些斜面上滾下來;這樣做時,既可以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變球的表面性質或者改變斜面的傾斜度,等等。這種有意設計出來的情況就是實驗,而實驗對近代科學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們常常把它稱為「實驗科學」,以區別於古希臘的科學。 (4)有了這些收集起來的數據,就可以作出某種初步的概括,以便盡可能簡明地對它們加以說明,亦即用某種簡明扼要的語言或者某種數學關系式來加以概括。這也就是假設或假說。 (5)有了假說以後,你就可以對你以前未打算進行的實驗的結果作出推測。下一步,你便可以著手進行這些實驗,看看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6)如果實驗獲得了預期的結果,那麼,你的假說便得到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並可能成為一種理論,甚至成為一條「自然定律」。 當然,任何理論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後定論。這一過程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下去。新的數據,新的觀察和新的實驗結果將不斷出現,舊的自然定律將不斷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為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說明舊定律所能解釋的各種現象,而且還能說明舊定律所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 以上這些,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是一種理想的科學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實踐中,科學工作者並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軟體操那樣一步一步地進行下去,而且他們通常也不這樣做。 比起旁的事情來,像直覺、洞察力甚至運氣這一類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學史中充滿了這樣的例子。有不少科學家僅僅根據很不充分的數據和很少一點實驗結果(有時甚至一點實驗結果也沒有),便突然靈機一動,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實的論斷。這樣的論斷,如果按部就班地通過上述理想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就可能要用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得到。 例如,凱庫勒就是在郵車上打瞌睡的時候,突然領悟到苯的化學結構的。洛維則在半夜醒來的時候,突然得到了關於神經刺激的化學傳導問題的答案。格拉澤卻由於無聊地凝視著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氣泡室的想法。 然而這是不是說,一切都是憑好運氣得來的,根本不需要動腦筋去思考呢?不,絕對不是的。
『玖』 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探索性研究
對研究對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認識,並為日後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
正確描述某些總體或某種現象的特徵或全貌的研究,任務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規律和特徵。
3、解釋性研究
探索某種假設與條件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探尋現象背後的原因,揭示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內在規律。
(9)科技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科學研究的起源:
一類是經驗問題,關注的是經驗事實與理論的相容性,即經驗事實對理論的支持或否證,以及理論對觀察的滲透,理論預測新的實驗事實的能力等問題;
另一類是概念問題,關注的是理論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確度,統一性以及與其他理論的相容程度和理論競爭等問題。
科學研究提供的對自然界作出統一理解的實在圖景,解釋性範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經驗事實互相聯系起來,構成理論體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則,是整個科學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