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學唱歌技巧
1、學會使用答沒氣息,單純扯著嗓子用氣唱會感覺疲憊。
2、唱歌時,喉嚨和身體都要放鬆,深吸一口氣,氣息會自然沉入下丹田。
3、保持身體直立,這樣可以保持氣息的暢通。
4、唱中低培舉胡音部分要多用腹腔,高音部分多用頭腔且氣息要快速,用力頂。
5、為了感染聽眾,唱歌時要帶有感情用心演唱,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歌曲中。
6、練習發聲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切勿過配攔度使用嗓子。
❷ 初級聲樂的基本教學方法
初級的聲樂教學方法對於一個歌唱入門初學者來說很重要,下面是介紹初級聲樂的教學方法,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1 歌唱呼吸法的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對呼吸方法的正確了解和進行正確的呼吸基礎訓練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歌唱發聲的聲音質量。對於一個初學者可以通過自然狀態下的呼吸體驗,體會呼吸支持的感覺。比如當我們搬東西時也會體驗到類似的力量,在小腹緊張收縮的力量支持下,腰部的擴張力量與歌唱的擴張力量相似,這種力量令我們的身體處於積極的用力狀態。我們可以在學習聲樂開始階段,做一些專門體會和訓練歌唱呼吸的練習。首先,在吸氣放輕松的自然的狀態下進行,胸部舒展而又通暢,絲毫不緊張,例如:聞「花香」。其次,感受人在受到了巨大驚嚇時呼吸方法,例如:膽小的人突然在草叢中看到了一條蛇,緊張的神經系統能使全身的肌肉立刻產生收縮,使腔體迅速擴張,這種突發性的擴張運動,可以使氣息得到快速的控制,「不呼也不吸,不進也不出,氣息呈現靜止狀態」。最後讓氣息動起來,使無聲的歌唱練習轉變成有聲的歌唱練習。
2 歌唱發聲法的訓練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歌唱可以說是語言的放大。在上聲樂課的時候老師講:「在說話的基礎上進行歌唱」,就是在說話的基礎上把聲音美化,再加上情感的運用就是歌唱的聲音。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的',必須把普通的聲帶磨練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歌唱只是在擴展著你的語言發聲習慣而不是重新開始尋求的一種新的發聲狀態。
歌唱發聲練習,應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不可急於求成,幻想一步登天,只有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一步步踏踏實實進行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歌唱發聲的基本技能:首先,歌唱發聲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礎,發果呼吸用得對,那我們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每個音都是用氣息支持的,發出的聲音不但響亮,而且悅耳。其次,歌唱發聲時,喉頭要穩定,穩定喉結和打開聲門是歌唱發聲訓練最關鍵的方法,許多發音現象都與它們的運動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喉結不穩定影響聲帶。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唱歌的音色難聽,原因是聲音擠卡,這是因為不自覺地用嗓子唱歌,不用勁的地方使勁用勁,該用勁的地方不用勁。唱起來感覺嗓子緊,下巴口腔都感到緊張。聲音顯得蒼白無力。最後,聲音要保持在嗓音適度的范圍內,唇、舌、下齶的動作靈活自如,不緊張,能正確清晰地咬字,做到「字」「音」結合。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在演唱前,要熟讀歌詞,大聲朗讀,領會歌詞的內容和涵義。並唱會曲調,把音高、節奏、樂句等都唱准確,確定在那裡換氣,並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其變化。做到樂句流暢,咬字清楚,語言生動。這首歌曲,由於情緒變化的需要,速度,音調,節奏,力度等變化也比較大,因此,演唱時,咬字,語氣語調,聲音力度和音色,也應作相應的變化和調整,才能充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如第一段慢速,深情。第二段悲腔音調,接著轉為快速,情緒激昂,呼吸氣勢應加強,聲音明快有力,飽滿而有彈性,「鬧革命」三字用最大的聲音力度唱,字音重讀,語氣堅定。「奪過鞭子揍敵人」一句「奪」字和「揍」字要突顯,聲音和情緒要貫穿到底,歌曲的結尾「黨的光輝照我心」要著力加以刻畫,才能把革命戰士對黨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及豐富的精神境界深刻地表達出來。
3 良好音樂素養的訓練
「音樂素養」是什麼?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一個初學音樂的人,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不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就是歌唱的機器人,就無法理解音樂、懂得音樂、表現音樂,所以對於初學聲樂的人來說音樂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者的創作水平的高低,比如貝多芬的「英雄」「田園」,王酩的《難忘今宵》《妹妹找哥淚花流》這些優秀作品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他們自己沒有過高的音樂素養,就不可能誕生出這么優秀的作品。
如何培養初學音樂者的音樂素養?首先,培養他們掌握聽、辯、唱、讀的能力。聽辯就是指聽辯各種節奏及標准樂音;唱讀就是能拿到樂譜既可視唱。其次,提高歌唱「感覺」能力的培養,對於聲樂教師來說,必須具備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提高的能力。最後,提高歌唱者的欣賞能力。音樂的欣賞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感性欣賞;第二層次是感情及理性的欣賞;第三層次是審美態度,當一個人達到了一定的音樂欣賞水平,他就能夠享受音樂。音樂欣賞包括的不單是聽音樂而已,而是理解性的欣賞。音樂素養的培養除了上述三點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記憶力,一個傑出的歌唱者一般都具有優秀的記憶力,記憶力使人在不斷地訓練演唱之中由不完美到完美,由單調到豐富,記憶力使我們在實踐中獲得和保留經驗,有良好記憶力的學生,可以節省反復的次數,對於老師指出的問題,可在較短的時間就得到解決。
4 歌唱的藝術
音樂在時間的持續中運動,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想像的空間,提高了我們形象思維的能力。雨果說過:「音樂是思維的聲音」。歌唱不僅激發人們對音樂的興趣,也可以提高歌唱者的文化修養。歌唱是最直接,最容易引起人們理解和共鳴的藝術形式。愛歌唱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人也愛歌唱,讓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愉快的歌聲。
❸ 初學者怎麼練習唱歌
第一步:音準、節奏練習
第二步:發聲、咬字練習
第三步:氣息練習
第四步:高音共鳴練習
第五步:真假聲練習
第六步:混聲練習技巧
零基礎學唱歌詳情必點↓(藍色字體)
接下來就一個一個練習方法的講解:
第一節:音準、節奏練習:
相信會有很多喜歡唱歌的朋友,因為覺得自己五音不全而不敢去唱,或者不知道怎麼樣去學習唱歌。其實,我一向認為每一個人只要肯運用一定的方法並加上後天的努力,都是可以唱出悅耳動聽和歌曲。今天我來講講我的經驗!唱歌不好聽有很多原因。比如:音不準,節奏把握不了,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沒有氣息支持,全靠擠壓等等。這些種種其實都不然。在我聲樂教學的這些年裡,有不少學員一過來就稱老師我五音不全,跑調跑的厲害。然後我都會很淡然的告訴他們那可不一定。要不咱們先唱一首來聽聽。聽他們唱完過後確實會顯得聲音不穩,有些句子總是不在調上,但是整體的調還是在那裡的。還有的就是低音下不去瞭然後就出現跑調,而有的就是高音唱不上去而跑調的。其實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這些都不是所謂的五音不全。
1、練習方法:
第一, 視唱。 從C大調開始,按照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唱音階,從剛開始的跟唱到後來清唱,穩定以後開始背唱二度到八度的音程,從簡單、熟悉的樂曲開始培養其視唱能力,盡量脫離鋼琴,鼓勵其自己找音準,自己糾正錯誤。 (2) 聽音訓練。 在鋼琴上聽辯單音。 來閉上你的眼睛,同樣需要一個人幫助在鋼琴上按一些音,然後你來唱你聽到的。錯了沒有關系,唱對了再換下一個,慢慢提高反應速度,從單音到音程到三和弦到七和弦,每天堅持訓練,效果會非常棒。
第二,就是要多唱,
在多聽的時候就可以跟著唱,讓自己找到旋律節奏,我們不要因為自己唱的不好聽而不敢唱
,和好多朋友去ktv唱歌,有的朋友就是不敢唱,或者是唱的很小聲,你越是這樣越不能進步,要放開大膽的去唱。
第三,要多錄,
錄就是把自己唱的歌錄下來,聽聽原唱的再聽聽自己唱的,就可以找到自己哪裡跑調了哪裡唱的不好。
現在手機就可以錄音,微信等聊天工具也可以,或者是唱吧等一些唱歌的軟體。
第二節:發聲、咬字練習
正確的口型是發聲訓練的關鍵。因為只有有了正確的口型,發出來的聲音才是圓潤的。
怎樣形成正確的口型呢?
歌唱時應打開以下三個部位:
一、上、下齶同時打開,上齶向上抬起。
二、口腔後部喉嚨打開。
三、口腔的外部口型應以「豎開口」為好。
可以試試用「咬蘋果」來體會上齶抬起時的開口狀,用「打哈欠」來體會提起軟齶、打開後部喉嚨的感覺,並持之以恆地進行練習。
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試試,那就是微笑。嘗試做微笑狀,這時面部肌肉群都在向上提起,而口腔也打開到恰如其分。
練習方法:
|NO.1|
第一步,練習發「氣泡音」。做打哈欠狀,從高到低發「啊」這個音,當發音到最低音區時,就會聽到聲音如一串氣泡冒出來,這就是「氣泡音」。「氣泡音」是一種很好的開嗓方式。
| NO.2 |
第二步,練習「饒舌」。閉上嘴唇,把舌尖伸到齒前,順時針轉5周,然後在逆時針轉5周。通過練習,可以增強舌頭的力量
| NO.3 |
第三步,概括為「提、打、挺、松」。「提」就是提笑肌,「打」是指打牙關,「挺」是指挺軟齶,「松」是指松下巴。提笑肌,剛開始的時候練習微笑,以後會形成習慣;打牙關,張開嘴讓牙關完全打開,堅持一會,會感覺到酸疼,然後保持說話的時候後齒不閉合;挺軟齶,感覺就像打哈欠一樣,軟齶完全被撐起來,並且要一直保持這個狀態;松下巴,下巴要完全放鬆,可以左右搖動下巴來幫助放鬆。通過練習,可以幫助你打開口腔,練習口腔共鳴。
| NO.4 |
第四步,練習「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雙腿叉開,與肩平行,兩手掐腰,吸氣呼氣,感受到腰部的變化,快吸慢呼,慢吸快呼,反復練習。這樣可以練習你的氣息。
| NO.5 |
第五步,接下來是發聲,先發簡答的「啊」,短音的「啊」和長音的「啊」,進行5-6次,以進行開嗓練習,然後練詞語,比如「山河美麗」、「祖國偉大」來練習調值。
| NO.6 |
第六步,練習繞口令,特別要強調的是,在練習繞口令的過程中,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一定要把每一個音發飽滿。練習繞口令可以採用逐字、逐詞、逐句漸進練習。
第三節:氣息練習
1、不同呼吸方式的不同
零基礎唱歌技巧聲樂公開課 ←學唱歌
不同的呼吸方法,會讓各個發聲腔體的形狀不同,也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效果,主要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幾種:
鎖骨式呼吸
吸氣時肩膀舉高,呼氣時膀子放下,肺部上小下大(聳肩),這樣的呼吸方法吸氣量較小,說話時用此辦法呼吸無效率。這是錯誤的呼吸方法,而且不適合用於唱歌。
胸式呼吸
吸氣時胸部向外擴大,呼氣時胸部向內縮短,吸氣量居中。大部分沒學過發聲技巧的朋友都會用此種方法來唱歌,其實這種方法還是錯誤的,它支持不了長音。
腹式呼吸
吸氣時腹部會向下向外推,而呼氣時,腹部會向上向內收。這是一種使用腹部肌肉的縮短而加壓的一種深呼吸,可使吸氣量大增,呼吸深度高。腹部肌肉縮短,加大腹壓,腹壓使膈肌向上推移,添加胸腔壓力,從而使肺臟中空氣呼出有力。腹式呼吸比以上兩種方法要好很多,但是此種方法控制氣息不是很靈活,聲音容易僵硬。
胸腹式呼吸
即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結合,胸肺部和腹部間有橫膈膜,呼吸是通過橫膈膜來控制的。若吸氣時能使用到橫膈膜,可使吸氣量更大,氣息的運用較靈活。
在有聲語言藝術中,我們推薦使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來發聲。
04氣息練習的具體方法
(一)「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
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二)「深吸慢呼數字練習」
我們把第一步驟稱為「吸提推送』,「吸提」的氣息向里向,「推送」的氣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時做氣息延長練習。我們推薦三種練法:
A、數數練習:「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快速地數數字「12345678910」,—口氣反復數,數到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反復數多少次。
B、「數棗」練習:「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竹竿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 (吸足氣)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四個棗五個……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數多少個棗。反復4—6次。
C、數葫蘆」練習:「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念:「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了24個葫蘆(吸足氣)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這口氣氣盡為止,反復4—6次。
數數字、「數棗」、「數葫蘆」控制氣息,使其越練控制越,千萬不要跑氣。開始腹部會出現酸痛,練過一段時間,則會自覺大有進步。
(三)「深吸慢呼長音練習」
經過氣息練習,聲音開始逐步加入。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輕輕地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
(四)「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練好這些,就算是把基本功練好了。
氣息練習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改善發聲過程中氣息不穩、不足的問題,讓氣息愈加穩定,為我們的發聲提供更扎實的基礎。
一、軟口蓋練習法
最常見的是「閉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時故意不張開嘴,而是強制用鼻吸氣、呼氣。
二、壓腹數數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壓上一摞書,吸足一口氣,開始從1往後數。這是對氣息輸出作強制訓練,以達到增強腹肌和橫膈膜的控氣力度的目的。做這個練習時,開始階段壓的書可少些,逐漸增加,即循序漸進。為了不佔有工作中的時間,可利用睡前做這個練習。
三、氣聲數數法
先吸足一口氣,屏息數秒,然後用均勻的、低微的、帶有氣息的聲音從1開始數數,就像是說悄悄話一樣。和壓腹數數法一樣,在開始階段可數得少一點。不過應注意,數數時盡量不撒氣、不漏氣。
四、偷氣換氣法
選一篇或一段長句較多的文章,用較快的速度讀下去;在氣息不足時,運用「偷氣」技巧,讀後確定最佳換氣處。所謂「偷氣」,是指不要邊發聲邊吸氣,而是要用極快的速度,在不為人覺察時吸入部分氣流。而換氣,宜口鼻並用,以鼻為主,掌握時間差,使氣流充沛有力。
五、狗喘氣法
狗喘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氣息練習,可以練肺活量、橫膈膜力量等。大家都看過狗熱的時候,伸出舌頭「哈哈」地呼吸。
我們練習的時候同樣伸出舌頭,快速的、有力地換氣,只有你的肚子在不停的收縮,你的胸口是相對穩定的,你就會感覺你的肚子是一個泵,不斷的發力往嘴巴送,這樣的練習對肺活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節:高音共鳴練習:
高音如何輕松上去
1、打開頭腔共鳴
常做「哼鳴」練習,像「爬」鋼琴似的,逐漸把音調高,有人說「哼到哪」,就能「唱到哪」,但是如果頭腔共鳴打不開,很難做好哼鳴。
2、在喉節處做「哈」字訓練
把氣噴在喉節處,同時用本嗓說出「哈」字。此時不撤氣,在原位置上連續說出「啊」「啊」「啊」。
在說「啊」時,脖子始終往外擴的,這個練慣用本嗓和假聲輪換著練。練一陣要停下來,然後喉部輕松哈哈大笑。這樣做,是讓緊張的肌肉鬆馳下來,這叫松緊結合。
3、用好胸口支點
胸口支點會單獨的被控制,不牽扯頸部和喉頭,想要喉頭鬆弛(高音不能過分拉緊聲帶,也不能讓喉位過高要保持穩定,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就是找到胸口支點,並柔和用力,讓喉頭處於穩定又鬆弛的狀態。其次是讓聲帶像哼鳴一樣,慢慢進入高頻振動的階段,尤其在練習的時候注意要慢慢的。
這個時候打開口腔內部,讓聲道通暢就非常重要了,就像哼鳴時候頭腔共鳴自然加強一般(其實哼鳴時候舌根會輔助讓聲音上頭部腔體)。只要打開了口腔內部,頭腔共鳴就會非常的強烈。但當頭腔振動加強的過程中,千萬不能丟了胸口的支點,反而是感覺胸口支點用了最小的力量在維持高位置共鳴,高位置共鳴自然混合在真聲里(就是聲帶本身發出的聲音,相對飽滿健康自然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聲音不僅僅有扎實的真聲,感覺不假,音色統一,更能擁有高位置共鳴和豐富的泛音。這樣音量不僅增大,且音高也聽著會更高。
4、吐舌訓練
把舌頭盡量往外、往下伸出,然後用假聲發出「嗨」字。發「嗨」時,要有意識地想像自己身體里有個長長的舌頭,這聲音是從舌尖發出的,或者也可想像,聲音是從小腹發出來的。雷老師說過唱高音時,聲帶拉得非常緊,這個訓練是把聲帶拉緊的潛力最大程度發揮出來。高音不是向上唱得到的
第五節:真假聲練習:
一、真假聲轉換小技巧:
唱歌真假聲轉換小技巧高音與假音
1、「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2、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
3、當我們在唱低音的部分時(女生通常是F以下)會用真音(也就是白音)。可是唱到高音,有些人的音域沒到達那麼高時...就會裝一個聲音飆上去。
二、如何唱假音:
1.先找出自己假音最好聽的共鳴部位.(例如鼻腔,頭腔)
2.用共鳴部位來切換真假音.(例如腹腔轉鼻腔...等)
3.注意音高的位置,在真假音都可以的音域范圍,什麼音唱假音好聽,什麼音唱真音好聽,什麼字唱假音好聽,什麼字唱真音好聽.
4.不要唱的太零碎,太斷,越平順,越圓滑越好.
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支持聲帶發聲。然後,小舌頭---軟顎上抬。聲音豎立起來至鼻腔內的感覺,這是低音區和中音區的方法和感覺。高音區,喉氣越下沉,口腔內越打開,喉內部自然的會收緊。聲音越要向頭上走的感覺。這樣的假音,聲音出來明亮、有力度。
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三、唱歌小貼士:
1. 有足夠的睡眠
2. 避免大叫,否則傷聲
3. 量力而為,別勉強去唱未能唱到的音域,要循序漸進,否則會爆音同傷聲
4. 唱適合自己音域的歌
5.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6. 唱歌前可吃檸檬片,有助開聲
第六節:混聲練習技巧:
很多同學應該都知道「混聲」唱法的優點:
1
.唱高音不費力不用聲嘶力竭干喊
2
.可以達到聲音平衡,真假聲無痕切換
3
.健康的發聲方式,對聲帶的損耗比較低
「混聲」的根本定義在於真假聲的結合,也可以說連接真假聲中間的聲音,那我們在訓練混聲之前最起碼要知道什麼是混聲,然後去嘗試模擬出混聲的狀態,再通過訓練去熟悉這種發聲感覺。
我們知道所謂「真聲」是從我們口腔發出來的,「假聲」從鼻腔發出來,因為中間硬齶的干擾,所以導致真假聲不能天然的融合在一起,大部分人沒辦法發出唱歌需要的混聲的原因在於真聲太多了,也就是聲音都從嘴巴出來了,沒有進入到鼻咽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位置共鳴,所以聲音很白很乾,更沒辦法再往上走。知道了問題所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聲音更多地進入到鼻咽腔,關於這個感覺怎麼找。
混聲練習:
當我們發出一個「en"的時候感覺聲音在口腔部分還是比較多的,由「en「轉成"eng"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舌根是向上推的狀態,會跟小舌頭貼在一起,這時候我們發出「eng」的音會感覺鼻咽腔震動明顯,聲音大部分進入到鼻腔,嘴巴也可以適當開個小口,其實這正是我們常訓練的「哼鳴」,科學的方法都說在哪裡哼就在哪裡唱,因為一個正確的哼鳴就是一個混聲的狀態,同學可以自己先嘗試一下。對於那些目前不能完成的歌曲我們也可以嘗試先用哼鳴的狀態去小聲哼出來,注意聲音保證不能漏氣聲音不能散,只要聲音保證集中,就證明是對的。
但是問題來了,很多同學沒辦法做到真假聲的連接,真聲到達一定高度就開始破音,直接轉成假聲,假聲虛弱漏氣,真聲力量又太猛,所以兩者沒辦法統一。我們先要做到聲區的連接,然後再去慢慢加強我們的「混聲」。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聲區連接方法,也是效果最明顯的,大家可以看下面兩張圖。
第一種捲舌
,將我們的舌頭捲成下圖的樣子,出氣時會發出類似一種「zi"和「wu」音之間的感覺,我們把氣流加強,從低音拉到高音,從說話聲音的位置拉向假聲位置,你會不會驚奇地發現聲音沒有了斷層,連接起來了!道理在於捲舌的時候我們口腔內部是通開的,同時舌根沒有力量,口鼻咽腔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聲音自然連接到了一起。
第二種吐舌
,將舌頭最大化吐出,舌尖向下不能後縮,笑肌要撐起來,盡量把上排牙齒露出來,這個是關鍵哦。嘗試發音會感覺鼻咽腔的共鳴非常明顯,我們試著發「ei」這個音,同樣把聲音從低拉到高,想像向遠處吶喊一樣,中途動作千萬不要動(氣息持續給,舌頭不能後退),我們會得到一條從下到上連接的聲音,到高音部分後會獲得咽音音質很明顯的「加強版假聲」。這條練習非常重要!可以增加聲帶閉合能力的連接聲區!
當「弱混聲」逐漸達到平衡和良好的控制的程度時,我們試著將混聲力度加強,簡單的說如何把弱混加強成為「重混聲」,第一氣息支撐要加強,腰腹綳緊的感覺會更明顯,類似你在搬重物時核心收緊腰腹用力的那個感覺,加強氣息支撐後,對抗的感覺會更明顯,聲帶閉合力量也會加強,聲音自然更集中。第二就是母音轉換,在前一步訓練的窄母音小口音,我們嘗試穩住這些音慢慢把口腔空間放大,空間更大共鳴更豐富,聲音會變得更有張力。小竅門,增加「混聲」力量,我們多學貓叫,發「MIAO」這個音,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保證聲音始終不能散掉,能很好的突出你聲音張力的一部分,而且還能磨合你的聲區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