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名詞解釋: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一種統計分析方法,用於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它通過構建統計指數體系,來研究不同因素對結果的貢獻。該方法涵蓋了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和指標分解法等多種具體技術手段。
這種方法在現代統計學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多元統計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因素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將反映事物性質、狀態和特點等復雜多樣的變數,簡化為幾個關鍵因素。這些因素能夠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特徵。
連環替代法是一種通過依次替代各因素,來分析其對整體變化影響的方法。差額分析法則側重於比較變化前後的差異,以評估各因素的作用。指標分解法則通過將復雜指標分解為多個簡單指標,以更清晰地展現每個因素的具體影響。
因素分析法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用於經濟、金融、社會學等多個領域。通過這種方法,研究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現象背後的因素,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該方法的優勢在於能夠從整體出發,識別出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並通過逐步分析各個因素的作用,揭示其背後的邏輯關系。這使得研究者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找到影響結果的主要驅動力,從而為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㈡ 艾森克利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基本維度
艾森克利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基本維度有外傾性、神經質、精神質。
艾森克的相關理論: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H.J.艾森克從特質理論出發,以因素分析方法和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相結合長期研究人格問題,並把研究興趣從特質轉向維度,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論。
艾森克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維度》(1947)一書中指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出來的行為的模式的總和」。艾森克認為這種行為模式的總和包括認知(智力)、意動(性格)、情感(氣質)和軀體(體質)四個主要方面。後來他又強調人格具有穩定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