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pcb沉銅線高錳酸鉀分析方法

pcb沉銅線高錳酸鉀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5-02-17 19:57:50

㈠ 速求簡單的科學小實驗,適合初中生的(帶上原理)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後,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乾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鍾後,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後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像白雪一樣,製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製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像雪一樣的固體。

空杯生煙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乾燥的玻璃杯,一隻滴入幾滴濃鹽酸,一隻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1、小木炭跳舞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化學吧,那麼你就自行動手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實驗的題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2、白糖變「黑雪」

白糖,是大家經常食用的一種物質,它是白色的小顆粒或粉未狀,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卻能將它立刻變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請看下面的實驗吧。在一個200毫升的燒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幾滴經過加熱的濃硫酸,頓時白糖就變成一堆蓬鬆的「黑雪」,在嗤嗤地發熱冒氣聲中,「黑雪」的體積逐漸增大,甚至滿出燒杯。白糖頓時變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誰知道這里的奧妙在什麼地方?
答案

原來白糖和濃硫酸發生了一種叫做「脫水」的化學反應。濃硫酸有個特別古怪的愛好,就是它與水結合的慾望特別強烈,它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質中的水分它也不放過,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奪過來不可。白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C12H22O11),當它遇到濃硫酸時,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奪走,可憐的白糖就剩下炭了,變成了黑色。濃硫酸奪過水為己有之後,並不滿足,它又施展另外一個本領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來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跑出來。
C+2H2SO4=2H2O+2SO2+CO2
由於反應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的跑出,所以體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蓬鬆的「黑雪」。在濃硫酸奪水的「戰斗」中,是個放熱過程,所以發出嗤嗤的響聲,並為濃硫酸繼續氧化碳的過程提供熱量。
3、不用電的電燈泡

某中學的趣味化學表演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著,其中一個節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一根木桿上掛著一隻200瓦左右的電燈泡,這個燈泡發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來說,一般的電燈比起它來是望塵莫及的。然而這個電燈泡並沒有任何電線引入,因為它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泡。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不用電的電燈泡的秘密在那裡?
答案

原來,這個電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2H2SO4(濃)=MgSO4+ SO2+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4、凈水能手——明礬

說起明礬,人們對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然而明礬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還是一個凈水能手呢!有一次,我們下鄉搞調查研究,在做午飯的時候,發現缸里的水太渾,不能用,正在為此而著急的時候,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來了,他看見我們沒有辦法,立刻取出幾塊明礬,把它研成細未,然後撒在水缸里。不一會兒,缸里的水變得清澈透底了。這件事雖然時隔幾年,但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然而,我始終不明白是什麼道理,請讀者給我解釋一下。
答案
原來,水中的泥塵被明礬「捉」住以後,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麼,明礬為什麼能「捉」住水中的泥塵呢?這得先從水的混濁的本身談起。水中那些特別小的泥土和灰塵,由於重量很輕,所以它們不容易沉澱下去,在水中「游盪」,使水變得混濁。另外,這些微小的粒子還有個特點,就是它很喜歡從水中把某種離子拉到自己身邊來,或者自己電離出一些離子,從而使自己變成一個帶有電荷的粒子,這些帶電荷的粒子往往都帶有負電荷。因為同性電荷排斥,異性電荷吸引,所以這些都帶負電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們沒有機會結成較大的粒子而沉澱下來。明礬卻有使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來的奇特本領。,明礬一遇到水,就發生水解反應,在這種反應中,硫酸鉀是個配角,硫酸鋁是個主角。硫酸鋁和水作用後生成白色絮狀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所生成帶有正電荷的氫氧化鋁,一碰到帶有負電荷的泥塵顆粒,就彼此「抱」在一起。這樣,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來越大,終於雙雙沉於水底,水就變得情澈透明了。
簡單的說是鋁離子水解
5、石灰煮雞蛋

南京小學的校舍需要重新維修,工人師傅往一堆的響聲,好象開鍋似的。慧清和艷麗兩位同學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一邊議論。慧清說:「看這個熱乎勁,准能將雞蛋燒熟。」艷麗說:「根本不可能。」她倆為了弄個明白,就從家裡拿來一個雞蛋,埋到正在冒氣的石灰堆里,不大一會兒,只聽「啪」的一聲,雞蛋爆炸了。她們看到這種情形,更迦納悶了,她們想來想去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誰能給她倆解釋一下?
答案

道理很簡單。生石灰化學名稱叫氧化鈣,加水後變成熟石灰,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白灰。把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過程叫做「消化」這是一個放熱反應:
6、不安定的衛生球

說起衛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經常用它來殺死衣箱中的蛀蟲。然而,當你把它放到一個含有醋酸和小蘇打的水溶液里一它會怎樣呢?開始時,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過一會兒,它就不安靜了,卻在水裡上下跳動,好象得了癲狂症一樣。誰知道這是為什麼?
答案

經過這種化學反應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變成了一個個很小很小的小氣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衛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滿這種小氣泡。二氧化碳比水輕,要往水面上升,一旦衛生球粘住的這種氣泡達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樣,直往上升。當衛生球升到水面時,由於所受壓力的減小,附在衛生球上面的小氣泡破裂了,衛生球又恢復原來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於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夠的小氣泡時,又浮了上來。這樣循環往復,衛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來歷

城郊一片小麥田發生了蟲災,為了抗災滅蟲,農民噴灑一種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學農葯。這時,愛動腦筋的甲同學一本正經地問乙同學:「你說,這種農葯為啥叫『六六六』粉呢?」「這還不知道,因為在發明這種農葯的時候,科學家們實驗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學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學反駁說:「你說的不對,我聽別人說,這種農葯是用六百六十六種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這兩位同學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請讀者評一評,他倆誰講的對?為什麼?
答案
這兩位同學說得都不對。這種農葯是用一種叫作苯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和氯氣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從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六個氯原子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銨的妙用——防火布

親愛的同學,我將一塊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片刻之後,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將這塊經過化學處理的布用火柴點,不但點不著,而且還冒出白色的煙霧。請你們說說,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原來,經過這種化學處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滿了氯化銨的晶體顆粒,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它有個怪脾氣,就是特別怕熱,一遇熱就會發生化學變化,分解出兩種不能燃燒的氣體,一種是氨氣,另一種是氯化氫氣體。
NH4Cl—>NH3(氣)+HC1(氣)
這兩種氣體把棉布與空氣隔絕起來,棉布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當然就不能燃燒了。當這兩種氣體保護棉布不被火燒的同時,它們又在空氣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銨小晶體,這些小晶體分布在空氣中,就象白煙一樣。實際上,氯化銨這種化學物質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戲院里的舞檯布景、艦艇上的木料等,都經常用氯化銨處理,以求達到防火的目的。
9、一個雞蛋的沉浮

在一個大燒杯中裝入稀鹽酸溶液,然後往燒杯中放一個新鮮雞蛋,它會馬上底。不一會兒,雞蛋又上升到液面,接著又沉入杯底,過一會兒雞蛋又重新浮到液面,這樣可反復多次。請大家分析一下,這是什麼道理?
答案
由於雞蛋外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稀鹽酸時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氯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氣)十H20
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氣泡緊緊地附在蛋殼上,產生的浮力使雞蛋上升,當雞蛋升到液面時氣泡所受的壓力小,一部分氣泡破裂,二氧化碳氣體向空氣中擴散,從而使浮力減小,雞蛋又開始下沉。當沉入杯底時,稀酸繼續不斷地和蛋殼發生化學反應,又不斷地產生二氧化碳氣泡,從而再次使雞蛋上浮。這樣循環往復上下運動,最後當雞蛋外殼被鹽酸作用光了之後,反應停止,雞蛋的上下運動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時由於杯中的液體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鈣和剩餘的鹽酸,所以最後液體的比重大於雞蛋的比重,因而,雞蛋最終浮在液體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親愛的同學,你想在一塊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嗎?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來雕刻這幅圖案。方法很簡單,在這塊玻璃上塗一薄層熔化的石蠟,待冷凝後,用針尖在石蠟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圖案。另外,拿一個鉛制蒸發皿,在蒸發皿內放入氟化鈣和硫酸,在蒸發皿的邊緣上墊一圈橡皮,然後把塗蠟的畫朝下放在蒸發皿上,微微加熱,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蠟,此刻,玻璃上的美麗圖案就雕刻出來了。你一定會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請你想一想,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麼東西?它為什麼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紋來?
答案

這種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氫氟酸。因為氟化鈣和硫酸反應生成氟化氫和硫酸鈣,氟化氫氣體從溶液中揮發到玻璃上,又溶解於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氫氟酸,氫氟酸是不和石蠟發生反應的,可是它有個非常奇特的化學脾氣,就是專門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應,反應後生成水和氟化畦氣體,這種能「吃」玻璃的酸,人們稱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這樣,凡是沒有被石蠟遮蓋保護的玻璃表面即圖案部分)都被這種酸「吃」掉了一層,清除石蠟後,玻璃上的圖案就顯示出來了。其反應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氣)
11、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你一定以為這是在說笑話吧。不過,我說的完全是真事。冰塊可以燃燒,這會使人驚奇,而更使人驚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後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隻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後,做出答案來。
答案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於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並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於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
12、銀中鑒銅

某工廠生產過程中需要高純度的銀絲。有一天,供銷員從外地購回一批銀絲,有一位技術員一看銀絲便說:「這銀絲不純,裡面摻銅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說法,認為裡面沒有銅,這兩種說法誰說的對呢?請讀者幫助他們用化學方法鑒定一下,看看這批銀絲里倒底有沒有銅?
答案

首先,取少量銀絲溶解在濃硝酸中。然後取此少量溶液加入過量的鹽酸中,這時如有白色沉澱生成,並濾去白色沉澱物。再向濾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藍色銅氨絡離子生成,證明有銅存在。反之,如果沒有深藍色的銅氨絡離子生成,就證明沒有銅。
13、神秘的圖畫
在一次趣味化學表演會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圖畫。他把一張白紙掛在牆上,然後拿起噴霧器把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噴灑在這張白紙上,轉眼之間,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在深藍色的波濤里行駛著一艘紅褐色的巨輪。他的這一表演,使觀眾大吃一驚!明明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轉眼之間卻噴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親愛的讀者,你知道這位表演者所噴出的圖畫的秘密在什麼地方嗎?
答案

這是一種普通的化學反應。牆上掛著的那張白紙,已經由表演者事先處理好了,他在這張白紙上用一種淡黃色的亞鐵氰化鉀溶液先畫出洶涌澎湃的大海,再用無色透明的硫氰化鉀溶液在大海里畫出一幅巨輪,晾乾後,白紙上沒有一點痕跡。原來噴霧器中裝的是三氯化鐵溶液,當把三氯化鐵溶液噴灑在白紙上面時,在白紙上面同時發生兩種化學反應。其一是三氯化鐵和亞鐵氰化鉀反應,生成亞鐵氰化鐵(藍色),其二是三氯化鐵和硫氰化鉀反應,生成硫氰化鐵(紅褐色)。這樣,藍色的大海和紅褐色的巨輪就「噴」出來了。
14、一吹即燃的蠟燭

一般的蠟燭,當它燃燒的時候,一口氣就可吹滅.然而,卻有一種特殊的蠟燭,當你需要點燃的時候,只要吹一口氣就可以了,請看魔術師的表演吧。只見魔術師千里拿一隻蠟燭)並且故意讓台下的觀眾看看,讓觀眾相信這是一隻普通蠟燭,然後把蠟燭插到蠟台上,他對准蠟心吹一口氣後,蠟燭便燃燒起來了。當你看完魔術師表演之後,能回答蠟燭一吹即燃的奧秘嗎?
答案

原來,魔術師在表演之前將蠟燭芯鬆散開,滴進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為二硫化碳液體是極易揮發的物質,魔術師吹口長氣使其揮發速度進一步加快,當二硫化碳揮發完了,燭芯上留下極為細小的白磷顆粒,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並產生熱量,當溫度升高到35℃時,白磷便自行燃燒,隨之就把原來熄滅的燭芯又引著了。這種由於白磷在空氣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燒現象,在大自然中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火」或「鬼火」。
15、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曉明同學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宮看了一場魔術表演,其中有一個節目是:茶水變墨水,墨水變茶水。台上的魔術師手裡端著不滿一杯棕黃色的茶水,只見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此時,茶水立刻變成了藍色的墨水。接著,這位魔術師又將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攪動一下,大喊一聲「變」,果然,剛剛變成的藍墨水又變成了原來的茶水了。多麼奇妙的表演呀!曉明同學贊不絕口。但是他怎麼也弄不清楚是怎樣變來變去的,請讀者幫助他把變的道理搞清楚。
答案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化學反應。原來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綠礬(化學名稱叫硫酸亞鐵)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體粉未。因為茶水裡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後立刻生成單寧酸亞鐵,它的性質不穩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單寧酸鐵的絡合物而呈藍黑色,從而使茶水變成了「墨水」。草酸具有還原性,將三價的鐵離子還原成兩價的亞鐵離子,因此,溶液的藍黑色又消失了,重新顯現出茶水的顏色。這種現象在人們生活中也是經常遇到的,當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時,常常看到水果刀口處出現藍色,有人以為是刀子不潔凈所造成的。其實,這種情況同上述茶水變墨水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鐵和水果上的單寧酸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16、水下公園

小好奇同學,在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精彩的小節目——水下花園。表演開始了,在幾百雙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視下,只見小好奇在一個盛滿無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幾顆米粒大的不同顏色的小塊塊。不一會兒,在玻璃缸中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枝條來,縱橫交錯地伸長著,綠色的葉子越來越茂盛,鮮艷奪目的花兒也開放突起!一座根深葉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園,展現在觀眾的眼前。頓時掌聲四起,大家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賀。一會兒他又咧開小嘴,指著這座水下花園解釋著。親愛的小讀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這座水下公園的秘密嗎?
答案

玻璃缸中原來盛的那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不是水,而是一種叫做硅酸鈉的水溶液(人們稱為水玻璃)。投入的各種顏色的小顆粒,是幾種能溶解於水的有色鹽類的小晶體,它們是氯化亞鑽、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這些小晶體與硅酸鈉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亞鑽、藍色的硅酸銅、紅棕色的硅酸鐵、淡綠色的硅酸亞鐵、深綠色的硅酸鎳、白色的硅酸鋅。這些小晶體和硅酸鈉的反應,是非常獨特而有趣的化學反應。當把這些小晶體投入到玻璃缸里後,它們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層不溶解於水的硅酸鹽薄膜,這層帶色的薄膜覆蓋在晶體的表面上)然而,這層薄膜有個非常奇特的脾氣,它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把其他物質的分子拒之門外,當水分子進入這種薄膜之後,小晶體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於薄膜之中,由此而產生了很高的壓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內帶有顏色的鹽溶液流了出來,又和硅酸鈉反應,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內滲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環下去6每循環一次,花的枝葉就新長出一段。這樣,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葉繁茂花盛開的水下花園了。
17、清水——豆漿——清水

星期天,小化學迷莉莉給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個小戲法,內容是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只見莉莉拿著一個無色透明的瓶子,裡面裝著大半瓶清水,然後用橡皮塞蓋好。接著對小觀眾說:「我可以把這瓶清水變成豆漿」,再把豆漿變成清水。」說完,只見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說聲「變」,立刻瓶子中的清水變成了乳白色的「豆漿」。莉莉告訴她的小夥伴說:「請注意,這豆漿只能看,不能喝!」接著又大喊一聲「變」,只見她用力將瓶子又搖盪幾下,果然白色的「豆漿」又變成了清水。圍觀的小夥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請大夥猜猜,這位小化學迷的戲法是怎麼變的?
答案
原來,莉莉事先將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礬(化學名稱叫硫酸鉀鋁)。因為明礬溶解於水,所以瓶中仍然是無色透明的清水。當她第一次喊「變」的時候,由於她輕輕地搖晃一下瓶子,將粘在橡皮塞凹陷處的火鹼片(化學名稱叫氫氧化鈉)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裡。這時,火鹼與明礬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澱物氫氧化鋁,清水變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漿。反應如下:
2KA1(S04)2 +6Na0H=3Na2S04十K2S04十2Al(OH)3(乳白色)
當莉莉第二次喊變的時候,她用力地搖盪瓶子幾下,這時瓶中的液體又將橡皮塞中凹陷處的全部火鹼片溶解掉,火鹼和氫氧化鋁繼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溶解於水的無色的偏鋁酸鈉,這就使白色「豆漿」又變為清的了。反應如下:
A1(OH)3十NaOH=NaAl02十2H20
莉莉變的這個小戲法,證明了鋁這種物質有著極為特殊的化學性質——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18、用水燒紙

在少年宮舉行的科技表演會上,一個小同學表演的化學魔術,引起了全場小觀眾的轟動。只見他手中拿著一張白紙,並特意對著觀眾晃了兩下,以表示這是一張普通白紙,然,他將這張白紙一層一層地折疊起來,對著觀眾說:「我能用水將這張白紙點燃……」他的話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說道:「不可能,水能滅火,怎能用水點燃紙呢?」「我說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燒,更不能燃紙。」「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歷來是對立!」小同學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時又有一位同學問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別的東西吧!」他邊說邊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裝上一杯水,然後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這杯水。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將手中的那張白紙往這杯水中輕輕一點,這張白紙果然熊熊地燃燒起來了。「出神了!水真的能點燃紙!」小觀眾們議論紛紛,親愛的小讀者,當你知道用水能點燃紙之後,也能感到出「神」吧,那麼這個「神」出在什麼地方呢?
答案

實際上並不神秘,這無非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原來,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張白紙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塊金屬鈉,因為金屬鈉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觀眾是不易看見的,他將白紙折疊幾次是為了將這塊金屬鈉包在中間以防止在空氣中被氧化。金屬鈉有一種非常活潑的化學性質,遇水後能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同時,這個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紙的溫度迅速升高,並馬上達到燃點。這個反應還同時放出氫氣,在氫氣燃燒之時,紙也跟著燃燒了。不但金屬鈉有這種性質,金屬鉀、金屬錘等也都有這種化學性質。
19、美麗的夜空

中秋節的晚上,夜空美極了。那藍湛湛的天空布滿了繁星萬顆,好似一塊天鵝絨上鑲滿了珍珠、寶石。還有那皎潔的明月懸在碧空,浮浮飄動,彷彿是嫦娥要走出月宮。在浮雲上翩翩起舞……,原來,這中秋夜空的美景,卻能在魔術師的試管中誕生。親愛的讀者,你也想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夜景嗎?那就利用你那巧奪夭功的匠手,開動你那飽藏化學知識的大腦,精心地設計製作吧!
答案

在一隻試管中加入幾毫升的無水酒精(95%的酒精也行),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濃硫酸,在試管的背面襯托一張深藍色的光紙,搖動幾下試管將濃硫酸和酒精混合均勻後,關閉燈光,然後將一些高錳酸鉀顆粒緩慢地投入試管中。片刻,你就可以欣賞這個「液體星光」了。原來,試管中發生著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紫色的高錳酸鉀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白和濃硫酸作用時,放出了氧氣,同時也放出大量的熱,這時,高錳酸鉀顆粒周圍的酒精很快達到燃點而生成耀眼的火花,由於熱量對流的作用,這些閃爍的火

㈡ 高猛酸鉀是什麼詳細點!

高錳酸鉀的中文同義詞有過錳酸鉀;灰錳氧等,英文同義詞:algae-k;argucide等。高錳酸鉀為無機化合物,暗紫色固體。1659年被西方人發現。在化學品生產中,廣泛用作為氧化劑,如用作製糖精,維生素C、異煙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劑;在醫葯上用作防腐劑、消毒劑、除臭劑及解毒劑;在水質凈化及廢水處理中,...作水處理劑,以氧化硫化氫、酚、鐵、錳和有機、無機等多種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脫色;在氣體凈化中,可除去痕量硫、砷、磷、硅烷、硼烷及硫化物;在采礦冶金方面,用於從銅中分離鉬,從鋅和鎘中除雜,以及化合物浮選的氧化劑;還用於作特殊織物、蠟、油脂及樹脂的漂白劑,防毒面具的吸附劑,木材及銅的著色劑等。 深紫色近乎黑色、有金屬光澤的晶體。化學式KMnO4。俗稱灰錳氧。密度2.703克/厘米3 。加熱到240℃以上 ,分解放出氧氣。高錳酸鉀溶液不穩定,在中性或弱鹼性溶液中,或在不見光的條件下分解較慢。在酸性溶液中分解速率加快: 4MnO4-+4H+=3O2+4MnO2+2H2O 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它與還原劑的反應會因溶液酸度的不同而變化。在酸性溶液中,高錳酸鉀與亞硫酸鉀反應 ,產物是硫酸錳: 2KMnO4+5K2SO3+3H2SO42MnSO4+6K2SO4+3H2O在中性溶液中反應,產物是二氧化錳: 2KMnO4+3K2SO3+H2O2MnO2+3K2SO4+2KOH在鹼性溶液中反應,產物是錳酸鉀: 2KMnO4+K2SO3+2KOH2K2MnO4+K2SO4+H2O 高錳酸鉀的生產方法為:先用空氣中的氧氣為氧化劑 ,在鹼性介質中將二氧化錳(軟錳礦)氧化為錳酸鉀,然後進行電解就可得到高錳酸鉀。它在分析化學中用於測定鐵礦中鐵的含量。它的氧化性還被用於消毒,用作殺菌劑、木材防腐劑、漂白劑。例如,很稀的高錳酸鉀溶液可用來對水果 、蔬菜殺菌和對食具進行消毒。 制備方法 由於實驗室的大量需求,高錳酸鉀被大規模地的製造。一般常見的制備方法有以下兩種:礦石中取得的二氧化錳和氫氧化鉀在空氣中或混合硝酸鉀(提供氧氣)加熱,產生錳酸鉀,再於鹼性溶液中與氧化劑進行電解化得到高錳酸鉀。或者也可以通過Mn和二氧化鉛(PbO₂)或鉍酸鈉(NaBiO₃)等強氧化劑的反應產生。此反應也用於檢驗Mn的存在,因為高錳酸鉀的顏色明顯。 工業上制備KMnO4較為簡便的方法是用鉑作陰極電解氧化K2MnO4:首先用KOH將含60%MnO2的礦石轉化為K2MnO4,再電解氧化生成KMnO4。 氫氧化鉀水溶液加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共同煮沸、蒸發,余渣熔為漿狀後用水浸漬,再通以氯氣、二氧化碳及臭氧,或用電解錳酸鹽的鹼性溶液也可製得。 KMnO4也可用PbO2或NaBiO3在鹼性條件下氧化錳(Ⅱ)鹽來製取,低濃度鹼有利於錳(Ⅱ)的形成。 焙燒法-電解法:將軟錳礦與氫氧化鉀混合成漿料,用壓縮空氣將物料噴入焙燒轉爐,在250~300℃下氧化成錳酸鉀。焙燒物用稀鹼液或洗滌水浸取,經過濾、除雜質得錳酸鉀。 由於固相法傳質、傳熱困難,操作環境差,設備龐大,能耗高,將逐漸被淘汰。錳酸鉀電解氧化製取高錳酸鉀的過程與液相法相同。作為食品添加劑的高錳酸鉀,還需經重結晶以除去重金屬和砷等。 液相氧化法-電解法:將軟錳礦粉(0.074mm)與200℃以上80%的氫氧化鉀溶液混合,並在300℃下,在第一反應器中通空氣,使二氧化錳氧化成亞錳酸鉀,然後溢流至第二反應器進一步氧化成錳酸鉀。反應液經熱過濾,用100℃、60%的KOH溶液洗滌,濾餅溶於稀鹼液或洗滌水,經沉澱、分離和除雜後得錳酸鉀。 錳酸鉀用系統內的電解終液調製成電解始液,組成如下:錳酸鉀≥180g/L;碳酸鉀

閱讀全文

與pcb沉銅線高錳酸鉀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抽樣方法 瀏覽:861
返回狀態碼方法有哪些 瀏覽:986
紅米郵件連接方法 瀏覽:198
企業發展方法和技巧 瀏覽:215
有什麼自然祛疣的方法 瀏覽:658
夏季在家鍛煉方法 瀏覽:161
生日蛋糕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32
快速解決流鼻涕方法 瀏覽:911
彈簧棒鍛煉方法 瀏覽:518
肺結核治療吃葯方法 瀏覽:917
如何科學瘦臉方法 瀏覽:559
紫蘇青李子干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91
家用消毒櫃使用方法 瀏覽:944
甌海裝修後空氣檢測方法 瀏覽:634
炳程牌順列貼使用方法 瀏覽:817
按摩披肩使用方法 瀏覽:969
雙面彈簧合頁安裝方法 瀏覽:287
男性乳頭瘙癢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54
預測故障常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284
種的大蒜發黃用什麼方法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