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動作與行為練習法、講解演示法、情景表演法、討論評議法感知體驗法等。
什麼是「健康」?
「健康」一詞最早是指健全與完整,包括體格魁梧、機警、聰慧以及精神的得救。公元2世紀,古羅馬「神聖醫生」蓋倫在健康本意的基礎上進一步論斷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是同一健全生命的不同側面,體質不正常往往引起心理異常,心理異常亦可通過身體來調治。
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認為健康屬平衡問題,平衡遭到破壞就是疾病,他提出「四體液學說」,認為有機體的健康決定於血、粘液、黃膽和黑膽四種體液在比例、作用和數量上的平衡,反之引發失調,但將四種液體在個體體內的比例歸因為氣候影響,有環境決定論的傾向;他主張摒棄超自然的神力,用理性和系統的方法治療病人。
(1)環節的設計 第一,環節的流程。幼兒園健康教學活動有五大類活動類型,包括體育教學、安全教育、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飲食營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個類型又有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方法,現在就幾個典型的活動形式舉例說明。 ①體育活動(三個基本環節) 體育活動的目標:幫助幼兒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最有效途徑。具體內容包括:基本動作基本體操、體育游戲、器械活動等。 體育教學活動環節:一般包括開始部分、中間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個部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任務,開始部分是承擔組織幼兒注意力、參加活動興趣、明確活動任務、帶動幼兒活動身體、做好准備工作的任務,時間大約3~6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10%~20%;基本部分是承擔學習新內容、新知識的任務,當然,這個過程需要通過游戲的形式、有效的組織,做到循序漸進、動靜交替,達到幼兒主動、積極參加活動,鍛煉身體、豐富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時間大約21~24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70%~80%;結束部分承擔評價活動、總結經驗、整理器械、放鬆身體的任務,時間大概3~6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10%~20%。 ②安全教育(四個基本方法) 安全教育的目標:幫助幼兒樹立有關安全的意識,學習必要的安全常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具體內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防觸電防溺水安全、玩具安全、生活安全等。 安全教學活動的方法:情境再現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出現的問題,用各種光碟、圖片等方法再現事情發生的情景,讓幼兒有切身的感受,指導不正確做法的後果,適當約束幼兒的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法,也就是把在幼兒當中常常發生的事情,認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知道危害,進而能夠選擇正確的游戲玩法;對比判斷法,也就是把正確的知錯誤的事件同時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判斷分析,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知道遵守游戲規則;日常滲透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和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隨時提示幼兒,並能夠和日常行為規則聯系起來,寓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會得到更多的驚喜。 以上方法,可以在一節教學活動中結合活動內容,進行篩選,選取最恰當的方法,為完成目標服務。當然還可以根據教師自身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只要能夠完成教學活動目標,促進幼兒的發展和安全意識的形成,方法是可以隨教學需要隨時調整的。 ③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三個注意事項) 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標:幫助幼兒改善對待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有益於社會的健康行為何習慣。具體內容包括:生活衛生、情節衛生、環境衛生、器官保護等。 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項:一貫一致的要求,也就是教師、家長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都要有統一的常規要求,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隨成人喜好和意願隨意改動既成事實的常規要求,否則幼兒自理能力和常規的培養會出現反復;集體個別相結合,由於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遺傳、素質和習慣都有差異,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既要照顧所有幼兒,又要有個體的教育,二者有機結合可以使幼兒逐漸融入集體之中,和集體統一起來,慢慢形成班級常規和符合要求的行為習慣,有效完成教育目標;示範講解的妙用,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教學活動中不再強調示範講解的重要性,以避免一教一學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於示範講解,需要教師巧妙利用,不著痕跡地起到幫助幼兒形成正確概念的作用。 第二是圍繞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設計,任何活動的設置都不能形成模式,健康教學活動也是一樣,雖然有一定的環節設置模式,但是具體到某一個活動,還是要根據目標和內容的不同來置,這樣才符合幼兒發展、活動特點以及活動中教師教育智慧體現的需要。 (2)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學環節不宜過多。雖然健康教學活動的環節可以隨著實際需要及時作出調整,但仍要遵循環節簡單、明確,利用組織的互動原則,因為健康教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其中動作練習、安全教育都需要幼兒親身的體驗和感受,若是走過場,則看似熱鬧,實則沒有達到目的。因此,環節設置一定注意簡介明了,為完成目標服務。 第二,要做到動靜交替。健康教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教育活動的重要之處是需要教師准確示範動作,幼兒參與的高強度、高密度的練習,此外還需要幼兒自我保護以及安全教育等問題。因此必須做到動靜交替,否則教師和幼兒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目標,教師在動靜交替中放鬆和緩沖是活動中必須要有的。 第三,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環節設置。在設計健康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十分清楚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各個環節應圍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進行設計。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能夠很好地完成健康教學活動目標。
Ⅲ 健康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1)語言教育法是通過面對面的口頭語言進行直接教育的方法。主要通過講課、談話、 討論、咨詢、鼓勵、宣洩等形式。
(2)文字教育法是以文字或圖片為工具,將疾病知識製作成報紙、宣傳卡片或宣傳手 冊等,通過簡明、形象、生動的文字描述使人們易於接受和掌握,從而達到健康教育目的的 一種方法。
(3)形象化教育法是以各種形式的藝術造形直接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以及生動的文 字說明或口頭解釋,通過人的視覺及聽覺而作用於人的大腦的教育方法,如標本模型等。通 過形象化教育法可以使病人更加直觀地認識疾病,從而更能配合治療。
(4)視聽教育法是利用現代化的視聽系統(聲、光、電)來進行的.健康教育形式。主 要包括:錄音、投影、幻燈、電視、電影等。
1、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
在生涯規劃過程中,學校可以自編教材,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以上設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活動中調節其不良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2、科學的心理測評了解學生。
學校可通過心理測評手段,從個人簡介、家庭背景、學業表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動機和態度、思想品德和價值觀等各方面進行因材施教與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依據。
3、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學校應該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點。這樣可以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
4、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心理輔導學習輔導。
學校教師需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結合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
5、幫助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現在許多農村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學生家長會、學校媒介宣傳《家長報》、密切交流。
1、傳授知識:開設心理教育課程,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僅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轉變其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2、學科滲透:出於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進行的,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3、結合班隊、團隊活動:不把心理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出、列入課程計劃,而是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點。新生入學時的「新生教育」、畢業時的升學就業輔導也屬於這一類。
4、寓於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擴大和延伸。它通過社會實踐活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參觀、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文學藝術活動、科學技術活動、體育鍛煉活動、勞動公益活動等,為學生走向社會、接觸自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5、輔導與咨詢:個別輔導是輔導老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談話、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有些小學開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動、中學的「成長熱線」等,就是通過信件、電話的咨詢輔導。個案研究則是針對個別學生實行比較深入、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也可結合小組輔導或者是團體咨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