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鴿是怎樣訓練出來的
訓練信鴿要從幼鴿開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近距離到遠距離,由白天到夜間,由基本訓練到競翔訓練和通信訓練。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鍛煉、提高和發揮鴿子固有的生物學特徵,使之具備競翔和通信的基本條件。
信鴿送信大致有三種情況:
1、異地至固定地點:當信鴿帶離鴿舍至異地,僅需將它放飛,它將飛回鴿舍。
2、兩個固定地點之間:訓練送信的信鴿是餵食在A地,但是晚上不讓它進A地的鴿舍。只能進B地的鴿舍。長期訓練後,信鴿可往返於兩地送信。
3、異地至一定區域內移動的鴿舍:這種情況下軍鴿居多,比如建在軍車上的鴿舍,可在一定范圍內隨意移動,異地放飛的信鴿可自行飛回。
『貳』 信鴿到底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訓練」,是將鴿子歸巢的本能,強化為歸巢的能力。
「訓練」,就是反復的教會鴿子一些事情,讓它們熟能生巧,達到比賽的要求。
決定速度的外在因素為:定向能力。離群單飛。
決定速度的內在因素為:體能健康。氣候適應。心理調節。
除了氣候適應力,這與天生的血統有一定的關連之外,其他的均可由人為方式加以強化。
飼主對外在因素方面,加以訓練,是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再對內在因素做全程的調養,必能將賽鴿的真正水平,完全發揮出來。
外在因素的訓練方式:
1、不落地訓練:
這在五佰至七佰公里以內的賽事尤為重要。不知各位鴿友是否有這種經驗、家飛亂停打野的,想趨趕是難以執行的。訓放在外過夜習慣的,每次比賽都隔夜才歸巢。這就是鴿子養成的一種壞習慣!
所以有條件的鴿舍,可以從小培養一種習慣、就是除了雙翅打開飛翔之外,雙腳所立之處,必定是降落台。平時不在籠外餵食、洗澡、不讓鴿子有自由活動、玩耍的機會。這樣也能加快入舍的時間,是一種必需注意的基本訓練。
2、入籠訓練:
入小籠時與鴿群相處,是一種應激,末能熟練,難達穩定的情緒,比賽容易失常。尤其是鴿車小籠內的吃食與飲水訓練,更是重要。有些賽事,是一定會有此安排!有些則為不可測因素、例如上海06年秋賽,因天侯壓籠三天!
訓練方式:外訓前,在家強迫入個人放飛籠內過夜,第二天早上在舍前放出。次數二至三次。
賽前三十天(能有與鴿車相同的小籠更好),作籠內飲食訓練二至三次。
3、開竅訓練:
重在十公里內的訓放,3、5、8、10、10、10、10、10、10公里,扇形、單群放,或二至三群放。外訓的基礎教育作的好,就像馬步坐的好,是一樣的重要。所以不要急著追距離,由簡而難,讓鴿子的信心建立好,不輕易打擊鴿子的自信心,幾次近距離的訓放是為了打開它們歸巢的本能,並且對訓放不會產生懼怕的心理,才是訓放的基本要件。
4、里數訓練:
可每次倍增,10、20、40、80、160,以500賽為例,放到250公里即可(50%)。並且要特別注意個別表現不佳的鴿子,必需觀察是否有患病!並調養後再由短距重新訓放,以求恢復鴿子的信心與體能狀態之後,才能再遠放。
5、離群單飛訓練:
在訓放到一半的賽距時,回頭單放50至70公里的單飛訓練五次以上,也可以一天兩次、二十次也是常見的訓放次數。並選擇歸巢必經之路的同一地點訓放。使鴿子在比賽歸巢接近自已的巢舍時,不會跟著鴿群走冤枉路,而能脫群單飛,迅速歸巢。訓放的時間,以接近賽事歸巢的高分速時間點,為最佳選擇。
6、隨放鴿車訓放訓練:
鴿車內各家的鴿子都有,每家帶的細菌不同,甚至有病鴿,再加上應激、就成了傳染疾病的根源。所以次數不要多,一至二次即可。只要讓鴿子體驗一下隨車的經驗即可。
以上是訓練的方法與幅度。並一定在天氣良好時,才可訓放。賽鴿不只是鴿子在比賽,同時也是飼主養功、訓功的比賽。雨中訓放、是不會造就鴿子成為能在雨中飛翔的啊。要珍惜手中的愛將,飼主是最高統帥,能有進退,才能事半功倍。
『叄』 怎樣才能訓練出快速歸巢的信鴿
我國有很多訓放信鴿的行家。下面是一位放飛1008公里只用了11個小時而當天歸巢的鴿主的自述。
「血統對信鴿的歸巢起決定性作用,速度快主要是靠平時的訓練。在訓練中,我堅持早飛,多飛,重復飛,在幼鴿尚未超過25天、黃毛未退時就出棚起飛。後來我用兩羽幼鴿作了比較,一羽早起飛,一羽晚起飛,到三四個月以後放飛,早起飛的小鴿比晚起飛的速度快得多。對小鴿的訓練,既是體格的鍛煉,更是意志的鍛煉。我每天開棚兩次,每次飛行1個半小時,強迫訓練,風雨無阻。在放路訓練時,我從30公里起放一直放到400公里。每一段的放路,都要重復幾次。我發現它們歸巢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在同等氣候條件下,第一次放400公里,要飛7~8小時,第二次同樣是400公里,就減少到6個小時,到第三次、第四次放路時,一般不到4個小時就回來了。這種反復放路的方法,一直要放到千公里。我參加千公里競翔的信鴿中,有40%是已經放飛一次或多次千公里的歸巢鴿。飛速一次比一次快。在放飛中,我還運用先集體齊飛,後單羽放飛的方法。第一次一籠鴿子一起齊飛,第二次每批放三到四羽。第三次以後,就單羽放,第一羽上去飛,看不見影子了再放第二羽,第三羽……,使它們克服依賴性,培養獨立作戰能力,這也是實戰的需要」(《中華信鴿》第2期)。